心理学导论之条件反射和学习

合集下载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条件反射与学习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条件反射与学习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条件反射与学习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条件反射与学习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是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条件反射”这一重要理论,对于理解行为的形成与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条件反射和学习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一、条件反射的概念与影响条件反射是指通过接触到的外部刺激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

华生在他的研究中使用了实验中的“小阿尔伯特”的案例来证明条件反射的存在和影响。

他通过给小阿尔伯特提供刺激(例如声音)同时伴随着一种恐惧感(例如大声响),逐渐建立了声音与恐惧的条件反射。

这一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在情绪和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示范行为形成的,而条件反射则是一种学习和模仿的结果。

这对于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学习与行为的关系华生进一步将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学习和行为的研究,他认为学习是通过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实现的。

他提出了“刺激-反应-结果”(S-R-R)的学习模式,认为学习是基于外部刺激引发特定行为,而行为的结果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过程。

在教育领域中,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对于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强调了外部环境对学习和行为的影响,提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激励和奖励来增强期望的学习行为,以此来促进学习的效果。

三、应用与实践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在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矫正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行为矫正中,条件反射理论被用于改变和调整个体的有害行为。

例如,通过建立正向刺激与健康行为之间的条件反射,帮助个体树立正面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此外,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也在广告营销和消费行为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个体与产品之间的条件反射关系,营销人员可以设计更加有效的广告策略,引导消费者形成与特定产品相关的购买行为。

学习和行为的变化了解条件反射和学习的心理学机制

学习和行为的变化了解条件反射和学习的心理学机制

学习和行为的变化了解条件反射和学习的心理学机制学习和行为的变化:了解条件反射和学习的心理学机制学习是人类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行为是学习结果的外在表现。

学习和行为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和学习机制来解释和理解。

本文将重点探讨条件反射和学习的心理学机制,并深入了解学习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条件反射的概念和理论条件反射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它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实验,揭示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条件反射通过两个刺激之间的关联,产生了特定的行为反应。

其中,一个刺激被称为条件刺激,另一个刺激则被称为无条件刺激。

当这两个刺激频繁地同时出现时,无条件刺激所引发的反应逐渐转移到条件刺激上,产生了条件反射。

以一个经典的实验为例,巴甫洛夫在狗的实验中发现,当将食物无条件地给予狗时,狗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而唾液分泌则成为了无条件刺激。

当在给予狗食物之前,用铃声作为条件刺激进行反复训练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即条件反射的产生。

这个实验表明,条件反射是一种以时间和空间关联为基础的学习过程。

二、学习机制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学习机制是指个体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获取新知识和改变行为方式的过程。

学习机制可以分为两类:非关联学习和关联学习。

非关联学习是指在对刺激进行重复感知的情况下,个体通过观察和体验,形成对刺激的认知和行为反应的改变。

关联学习则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反应。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机制对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

学习机制可以改变行为的表现形式、频率和强度。

例如,在条件反射中,学习机制通过强化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关联,使学习者对特定刺激产生反应,从而影响行为的表现。

另外,学习机制还可以改变行为的习惯性和自主性。

当一个行为经过重复学习和反复实践后,它将变得习惯性,不再需要经过集中的认知控制。

这种习惯性行为可以通过学习机制中的自主性来解释,即个体内部对刺激和行为的关联形成了固定的轨迹。

心理学导论第三章

心理学导论第三章

第三章条件反射和学习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含义(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

•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生态系统中,个体与环境是不可以分离的,个体必须适应环境并与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如果做不到这点,其生命就将终止。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分为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两类。

生理适应主要是通过个体固有的遗传机制的成熟与成长实现。

(二)学习的特征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学习的发生是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是个体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学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相互对应,但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可观察到的行为变化而表现。

•学习会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说明个体“学会了什么”。

学习行为改变有的是外显的,有的是内隐的。

外显的行为即为学习行为,内隐的学习即为行为潜能。

2.较为持久的行为变化•所有的学习行为,只有发生较持久的改变才是学习。

•学习要通过行为改变来表现,个体一旦学会了某种行为,就必须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持久的一致性,而不能是暂时的或偶然的。

•只有那些由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以及学会的某种行为,并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一致性,才能称为学习。

3.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由个体的经验引起。

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在实际活动中的经验才能产生。

经验一般包括接受信息、简约信息、转换和评价信息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反应来适应或影响环境,生活中习得的习惯、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和形成的观念等均属于个体的经验。

•记忆结果就是学习后对环境的反应,如果某个人忘记了回刚搬新家的路时,就必须重新获得新经验。

•学习获得的行为变化,既不包括个体由于年龄增长而呈现出的成熟或由发育带来的变化,以及由于疾病或脑损伤引起的行为变化。

•因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类:一是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如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另一类是虽然没有计划,但在生活中因偶然情境获得某种经验而产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复习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复习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复习要点1.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学习是指个体通过接受信息和经验,以及对其进行加工、组织和整合,最终形成新的知识、能力或态度的过程。

学习的特点包括:可持续性、可改变性、逐渐形成,以及个体经验及内外部条件对其影响。

2.学习的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理论强调学习是由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形成的,旨在解释动物和人类的学习。

著名的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3.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仪器性学习)认为学习是通过行为和反馈之间的关系形成的。

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斯金纳的工具性行为学说。

4.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信息加工的结果,个体通过思考、整合和理解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著名的认知学习理论包括高阶认知理论、激励认知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

5.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学习是社会性的,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获取知识。

著名的社会认知理论是阿尔伯特·班德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6.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学习是个体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过程,个体的主动性包括目标设定、计划制定、执行行动以及自我监控和评价。

7.学习的评价和反馈:评价和反馈对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信息和指导,帮助个体调整学习策略和改进学习成果。

评价和反馈可以来自教师、同伴、自我和学习环境。

8.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是个体有意识地选择和使用的学习技巧和方法,用于帮助个体更有效地学习。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能力。

9.学习的个体差异:个体之间在学习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包括认知风格、学习动机、智力水平等。

教师需要关注这些差异,并采用差异化教学来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

10.学习的环境条件:学习环境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情感氛围。

学习环境的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促进学习的有效进行。

这些要点涵盖了学习和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复习时应当通过阅读教材、做习题等多种途径来巩固理论知识。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了解不同学习方式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了解不同学习方式

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了解不同学习方式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

在心理学领域,学习理论是一种描述和解释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框架。

了解不同学习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我们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策略。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由俄罗斯科学家帕夫洛夫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来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当一个无条件刺激与一个有条件刺激在时间和空间上重复出现时,有条件刺激就会引起条件反射。

相关学习策略: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时的刺激能够引起你的兴趣和专注。

2. 将学习内容与愉快的经验联结起来,以促进条件反射的形成。

3. 利用暗示和设想来强化学习过程。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称为仪器性条件反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建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的过程。

当某种行为与奖励或惩罚之间的联系变强时,这种行为就会被加强或抑制。

相关学习策略: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小目标。

2. 利用奖励和惩罚机制来增强或抑制特定的学习行为。

3. 运用正反馈和负反馈来增加学习效果。

三、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意义化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简单地接收信息,而是通过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关学习策略:1. 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 运用各种记忆和思考技巧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寻找学习中的模式和规律,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理解新的知识。

四、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经验和模仿他们的行为来学习。

相关学习策略:1. 找到合适的学习模型,观察他们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并加以借鉴和模仿。

理解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与习得行为

理解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与习得行为

理解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与习得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在心理学中,条件反射和习得行为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从理论解析、实验验证和应用领域等方面,探讨条件反射和习得行为在心理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条件反射的理论解析条件反射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19世纪提出的,他研究发现,当给狗提供食物的同时,响起铃声,狗开始流口水。

随后,只要听到铃声,狗就会出现类似流口水的反应。

这种形成于先前非条件刺激(铃声)与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出现的反应,就是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背后的基本原理是刺激与响应之间的关联。

当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多次同时出现后,非条件刺激就会引发条件刺激所特有的响应。

这种联结形成的学习过程被称为条件化。

通过实验,心理学家深入研究了条件反射在动物和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二、条件反射的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条件反射的存在和影响,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帕文隆实验,他在猴子身上进行了条件反射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猴子在非条件刺激(光线闪烁)与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出现时,会产生条件反射,也就是说,光线闪烁就可以引起猴子寻找食物的行为。

除了动物实验,条件反射在人类行为中的实证研究也非常重要。

例如,心理学家通过采用传统婚礼音乐作为条件刺激,研究人员发现,听到这样的音乐,一些人会自动联想到婚礼,并表现出喜悦和期待的情绪。

这一实验结果再次确认了条件反射的存在。

三、习得行为的理论解析习得行为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实践逐渐形成的行为模式。

与条件反射不同,习得行为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它涉及到观察、理解和模仿等认知因素。

在心理学中,习得行为理论可以解释个体在不断接触和掌握信息后的行为举止和动机选择。

习得行为的形成依赖于环境刺激和反馈机制。

个体根据外界的刺激和后果,调整自身的行为和态度。

例如,当一个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后,他会认为学习努力是有价值的,从而进一步激励自己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心理学导论第九章 学习

心理学导论第九章 学习

第九章学习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在阅历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长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1、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行为是相对长久的变化(学会的东西在短时间内不会遗忘)3、学习是基于阅历的过程(学习需要多次重复)二、学习的两种讨论取向(一)学习是怎样产生的行为主义将学习看成行为或反应速度、发生频率或形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是各种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认知学习论着重讨论学问和技能的习得、心理结构的形成、信息加工及信念等。

(二)学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行为论强调环境的作用,详细而言,留意刺激的支配和呈现、对反应的强化等。

(四周没人学习,自己也不想学习)认知论把学习者的思想、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看得特别重要。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其次节经典条件作用一、巴甫洛夫的试验范式无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导致的不需要学习的自然的生理反应(膝跳反射,刺眼反射)条件反射:外界环境刺激(中性刺激或无关刺激)导致的反应,是一种习得反应(画饼充饥)经典条件作用:在无条件放射的基础上,通过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使动物在条件刺激下产生与无条件刺激的相像反应。

二、经典条件作用原理(一)强化:在经典条件作用中,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或者指与条件刺激同时呈现、交替呈现或比条件刺激稍后呈现无条件刺激(二)习得与消退习得:条件的反应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试验的重复而不断增加其频率的过程。

消退:条件作用习得后由于条件刺激的多次呈现而没有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结渐渐减弱,从而使个体对条件刺激反应的强度和频率渐渐减弱直至消逝的过程。

(太久没用的英语单词会遗忘)(三)泛化与分化泛化:在条件作用习得之初,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条件刺激相像的其他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分化:动物只对常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四)次级条件作用:假如一种条件作用已经巩固,再用另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这个条件刺激相结合形成的作用(五)第一与其次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其次信号系统: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三、经典条件作用原理的运用(一)心情学习约翰•华生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通过动物行为讨论而创立了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态度去讨论外在可观看的行为。

条件反射理论与学习的关系

条件反射理论与学习的关系

(五)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客观环境中的刺激可以分成两种性质不同的信号刺激 物,与此相应存在着两种信号系统,即第一信号系统 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的条件刺激,如声音、 光等。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 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例如,让人闭上眼睛,在他嘴里放进一只酸梅子时就会 流唾液,这是无条件反射,而有吃过梅子经历的人看见 梅子时也会流口水,这就是条件反射,即平常所 说 的 “望梅止渴”,它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5、经典性条件作用与学习的关系
(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 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 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 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 变化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 方式产生影响。
(二)学习的实质 第一、学习是一个获得知识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第二、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 第三、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
在实际教育中,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经典性条 件作用而学到的。例如,许多学生可能不喜欢外语,因 为他们将外语与要求在课堂上大声翻译句子这样不愉快 的经验联系了起来。在课堂上被提问难题(CS)引起 了焦虑(UR),学生形成了对外语恐惧的条件作用, 可能泛化到他们对其他课程或学校机构的恐惧,以致在 其他学校经验中发生类似的学习过程。 应用:教师可以将快乐事件作为学习任务的无条件 刺激。教师让学生在群体竞争与合作中学习,或者创造 一个舒适的读书角,或者提供温暖、舒适的课堂环境, 使学生产生温馨的感觉,并将这种感觉泛化到学习活动 中。
懒羊羊听到:
杨梅
3、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是一位美国心 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通过动物 行为研究而创立了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 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外在可观察的行 为。华生认为,人的所有行为性格都是后天习 得,他以宣称能将任意一打健全的婴儿用适当 的行为技术创造成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人而著称。 他还进行了有争议的“小艾伯特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之条件反射和学习BEOL :Raymond May 2007ConfidentialContent引子: 引子:甚么是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惩罚 认知学习与榜样学习 应用篇:如何管理自己 应用篇 如何管理自己2引子: 引子:甚么是条件反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洗淋浴时被烫凉水 热水脚踢自动售货机.3Content引子: 引子:甚么是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惩罚 认知学习与榜样学习 应用篇:如何管理自己 应用篇 如何管理自己4经典条件反射几个名词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强化(reinforcement)是学习的钥匙指增加一个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的任何事件反应(response):指任何可以被确认的行为:眨眼/心率变化前因(antecedent)引起反应之前所发生的事件后果(consequence)随着反应而出现的效应经典条件的基本概念关键联系刺激:号角声 刺激 号角声不能产生反应刺激刺激:风 刺激 风能产生反应刺激反应:眨眼 反应 眨眼反应5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是如何提出经典条件原理的? 巴甫洛夫是如何提出经典条件原理的20世纪初,俄罗斯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在实验中意外发现 狗流口水的秘密.条件反射建立前铃声 (中性刺激) 肉 (无条件刺激) 反射 无唾液 分泌条件反射建立过程铃声 (条件刺激) 时间条件反射测验铃声 (条件刺激) 反射 分泌唾液 (条件反应)建立联系 分泌唾液 (无条件反应) 反射肉 分泌唾液 (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6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原理习得:在训练或习得过程中,条件反应必须被强化. 再次条件反射广告商把引起美好情感的画面(微笑与有趣人物)与商品捆绑在一起,让顾客看到商品 也会心情舒畅.期望:条件反射如何发生的?针管 肌肉紧张 疼.在对那些有助于生存信息进行加工时发生的.消退和自动恢复.摇铃后不再往婴儿嘴里喂柠檬汁,多次后会怎样? 人经历可怕车祸后,需经过多次搭乘汽车后,恐惧才可能消退.泛化与特定的条件刺激相似刺激也能同样引起条件反应.猫看见洗衣粉的盒 子也会分泌唾液7经典条件反射人类的条件反射和情绪条件性情绪反应.通过反射,许多不随意的,自主神 经系统反应都能和新的刺激或情 绪结合起来. 恐怖症:危险不存在时感到恐惧. 广告商的技量令人愉快的画面和音乐与产品同时 出现间接性条件反射谈蛇色变 我们在观察其他人对某种刺激 的情绪反应时形成的,并使我们也 学会了对这个刺激的情绪反应.8Content引子: 引子:甚么是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惩罚 认知学习与榜样学习 应用篇:如何管理自己 应用篇 如何管理自己9操作性条件反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被强化的行为会再次发生. 操作性强化物(operant reinforcer):定义:伴随一个反应发生并能增加 这个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事件.操作性反应的习得过程“斯金纳箱 斯金纳箱” 斯金纳箱9岁不懂礼貌孩童学说 请”, 岁不懂礼貌孩童学说“请 岁不懂礼貌孩童学说 “谢谢 “对不起 谢谢”, 对不起 对不起”. 谢谢10操作性条件反射如何使操作性强化达到最佳效果?反应针对性/针对性强化强化的时间控制如果一个正确反应之后立即给予强化,将 是非常有效的.斯金纳箱中老鼠,压杆和获食物时间间隔超过 50S,老鼠学习困难,超过90S,将不可能产生学习.强化延迟对人类学习有何影响?问”我整个学期都在努力学习,但要到期末考试 才能看到好成绩,这是否影响学习效果?» 预测/期中/反应链反应链: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最终导致强化物出 现的行动.» 开发程序/小提琴迷信行为多余反应和偶然性的逻辑.11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塑造目的:强化那些极少自然发生的反应 塑造:对一种目标行为模式进行渐进式的培养 渐进式的培养. 渐进式的培养鸽子打乒乓球.操作性消退和恢复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一个发应发生之后,可以消除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一个发应发生之后 可以消除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可以消除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头疼,吃阿司匹林药,头疼停止了.吃阿司匹林药行为得到负强化.12操作性条件反射惩罚(Punishment)作用是降低一个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惩罚VS负强化负强化惩罚反应结果 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愉快 不愉快结束 愉快结束例子得到食物 痛苦停止 痛苦开始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增加 减少13操作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r) 一级强化物自然行成的非习得性的,具有生理基础,能产生舒适感和消除 不适感,或能够满足实时的生理需要.食物,水和性需要的满足 颅内刺激(intra-cranial stimulation)能够直接激活大脑中的快乐中枢 (pleasure center)有着最强最特殊的强化作用.斯金纳箱中老鼠植入快乐中枢电极后,每小时按压杆几千次…二级强化物(Secondary reinforcer) 二级强化物, , , , , , 金钱,赞扬,注意,赞同,成功,情感,成绩以及其他的奖赏等 一级与二级之间差别与转化. 社会性强化物(Social reinforcer):别人的注意和赞扬.学生能否”塑造”老师???14操作性强化物反馈(feedback) 反馈指关于反应结果的讯息.电子游戏:暗黑/大富翁/星际争霸/CS 应用:学一门外语,或准备演讲,可以听录音来反馈. 球类训练中,看录像来提高发球接球的机能.教学辅助技术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 计算器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15部分强化操作性强化和部分强化操作性强化都是连续性的,连续性强化指在每一个正确反应 后都给予强化. 部分强化:不是在每个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通过部分强化习得的反应不易消退??? 通过部分强化习得的反应不易消退拉斯韦加斯赌老虎机部分强化间隔模式固定比率,不定比率,固定时间,不定时间16Content引子: 引子:甚么是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惩罚 认知学习与榜样学习 应用篇:如何管理自己 应用篇 如何管理自己17惩罚惩罚(Punishment) 惩罚控制行为的最常用方法.如:打屁股,训斥,给“不及格”,罚款等可以降低一个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惩罚物(punisher):指降低目标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的任何事物或事件.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时间:反应发生后立即给予惩罚,才能很好抑制这个反应再发.你回家后,发现你家狗毁坏了院子里的小树?? 但这可能是它几个小时前干的,此时惩罚狗将毫无益处.一致性 强度重度惩罚 轻度惩罚18惩罚惩罚教育的六点原则如果有其他方法可以制止不良行为,切不要使用惩罚. 惩罚要用在不良行为正在发生的时候,或者发生后立即惩罚 要利用尽可能“轻”的惩罚制止不良行为. 要保持一致性 要意识到惩罚对象对你的怒气,绝不要强化这种怒气 要以善意和尊重的态度进行惩罚19惩罚惩罚的负作用实施惩罚的人或环境往往使被惩罚者感到恐惧,厌恶和憎恨.学生常常通过砸学校窗户玻璃来出气,原因曾在此受惩罚而抱怨此心. 训练孩子排便和儿童礼貌用餐,建议不用此法学习者设法逃避学习 引起被惩罚对象的攻击行为“狗急跳墙” 人受到惩罚并感受到受挫折时,也是最容易学会攻击别人的时候.孩子在被家长打后,可能会打自己的弟弟妹妹或者邻居孩子…思考:儿童教育中,该不该运用惩罚???20Content引子: 引子:甚么是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惩罚 认知学习与榜样学习 应用篇:如何管理自己 应用篇 如何管理自己21认知学习和榜样学习认知学习定义:指理解,认识,预测或利用丰富信息等高级心理过程. 潜在学习(Latent learning) 发现式学习(discovery learning)人们亲自去发现事实和原理的时候,学习将更灵活,记忆将更持久. 机械式学习: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和记忆. 两者之间优缺点?榜样学习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条件:1.学习者要注意观察榜样,并能够记住他的全部动作. 2.学习者要能够重复出榜样的动作 3.反应要得到强化.22认知学习和榜样学习榜样对儿童的影响电视中的榜样在北美洲,一个人从出生到上中学,平均起来看电视时间15000小时,在学校上课时间11000小时.23Content引子: 引子:甚么是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惩罚 认知学习与榜样学习 应用篇:如何管理自己 应用篇 如何管理自己24应用篇:如何管理自己 应用篇 如何管理自己自我管理目的更好地理解并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身行为更合理,更有效. 基本方法:选择“目标行为” 纪录初始值 建立目标 选择强化物 为进步做量化纪录 不成功无奖励 达标后调整你的计划纪录有助于你改变行为方式, 反馈则是激发你前进的动力.25探索篇:生物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探索篇 生物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固化行为模式FAP (fixed action pattern) 固化行为模式织巢鸟奇特的本领:它能把把草打成结,然后连在一起织成巢. 被隔离织巢鸟养在笼子里,在隔离下繁殖的若干带,第一次筑巢时天生 会打结.人类有本能行为吗? 人类有本能行为吗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没有本能行为. 种系特有行为:指在那些所有物种成员中都存在,并且没有基 本差异的行为.鸽子典型行为是啄,可以教会其啄起纽扣/扇动翅膀逃避电击. 但无法教会他用翅膀夹取食物.生物制约因素确实存在, 同时影响经典&操作条件反射26探索篇:生物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探索篇 生物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条件性恐惧,也叫有准备的恐惧 条件性恐惧 也叫有准备的恐惧. 也叫有准备的恐惧 在人类经化过程中习得 浣熊为什么学不会把硬币投入存储罐? 浣熊为什么学不会把硬币投入存储罐?浣熊拿到食物后“搓来搓去”是一种先天反应, 这是 “浣”(清洗食物)的本能 生物因素中的本能倾向会阻碍学习,如超出了 生物制约性的范围,任何学习定律无效。

关于生物因素对学习制约性的思考生物性的先天性很重要,因为这些行为能使动物和人 类生存下去,但有利有弊。

固化行为减缓了种系的进 化过程。

人类和动物在适应不同环境能力差异切除一只准备产卵蜘蛛丝腺,它仍然完成6400个织茧动 作,然后把卵体产在跟本不存在的茧中。

人类的进化使我们具有的今天学习能力,成为万物的主 宰。

2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