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浅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作者: ————————————————————————————————日期:浅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摘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归属,定义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涵义及分类,并且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给出了绿色生态混凝土的特征;介绍了绿色混凝土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了绿色高性能再生混凝研究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1绪论在大量拆除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废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混凝土材料。
如果将拆除下来的建筑废料进行破碎、制成再生混凝土集料,用到新建筑物的重建上,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部分建筑废料的处理问题,同时减少运输量和天然集料使用量。
既减少了矿山的开采,又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存放难题。
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拌制的再生集料混凝土是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措施之一,已成为混凝土界关注的一大焦点。
2传统混凝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混凝土对环境的影响应从前期影响、生产过程影响和后期影响三个方面考虑。
前期影响是指混凝土原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混凝土原材料之一的水泥胶凝材料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每生产1t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排放1tCO2、0.74kgSO2和130kg粉尘。
据统计我国CO2 排放量1998年为3.9亿t, 2002年为5.5亿t; SO2排放量1997年86万t,2002年68.6万t;氮氧化物排放量1997年44~62万t;烟尘和粉尘排放量1997年全国水泥企业烟尘加粉尘总排放量约690~750万t,占全国工业企业烟尘加粉尘总排放量的24. 9%~27.1% , 1998年约1000万t,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78% 。
CO2 和SO2排放量加剧了温室效应和酸雨的产生,严重的污染了大气环境。
作为骨料的砂石,全世界每年的混凝土使用量约为20亿m3 ,按每生产1 t混凝土大约需要1700~2000 kg砂石骨料计算,则消耗砂石骨料约为34~40亿t。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研究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CHPC)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折、耐久性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GCHPC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GCHPC的特点1. 绿色环保:GCHPC是一种低碳、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其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高性能:GCHPC具有优良的抗压、抗折、耐久性和耐候性能,能够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建设需求。
3. 节能减排:GCHPC的使用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
二、GCHPC的主要应用1. 水利水电工程:GCHPC可以应用于水库大坝、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其高性能和耐久性能使其能够承受长期的水压和水冲击。
2. 高速公路:GCHPC的耐久性和承载性能使其成为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首选材料,能够有效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3. 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GCHPC可应用于地铁隧道、车站等结构中,其高性能和耐久性使其具有较好的抗震和抗污染能力。
4. 建筑工程:GCHPC可以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水泥路面等结构中,其高强度和耐久性能使其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三、GCHPC的研究方向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材料设计:通过探索新型原材料和添加剂,研发环保、高性能的GCHPC,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可持续性。
2. 新型材料制备技术:开展新型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GCHPC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3. GCHPC构件设计与工程应用:结合GCHPC的高性能特点,优化结构设计,推进GCHPC 在水利、交通、建筑等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
四、GCHPC的发展趋势1. 多功能化:未来GCHPC将更多地向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除了承援构建物结构,还能够具有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
高性能绿色混凝土

▪ 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可持续发展
1.长寿命设计:高性能绿色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长寿命设计,可减少建筑的维护和翻修 频率,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2.废弃物处理:在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更注重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减少了废弃 物的排放,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适应性:高性能绿色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具有良好的可 持续性,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 耐久性
1.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氯离子 渗透性等方面,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2.通过采用低水胶比、掺加矿物掺合料等措施,可以提高混凝 土的耐久性。 3.在混凝土结构中合理使用钢筋锈蚀抑制剂等外加剂,可以进 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力学性能与耐久性
环境适应性
1.高性能绿色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2.通过采用具有环保功能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可以减少混凝土对环境的影响。 3.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应用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寿命,减少 维修和更换的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2.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过程注重环保,减少对自然 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3.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应用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的发展方向摘要:随着我国“以绿色为主”的发展战略,“以绿色为主”的新型高效混凝土也越来越受到建筑业的重视。
由于它具有绿色环保和耐久性好等优点,因此受到了众多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混凝土材料的发展趋势。
因此,文章从绿色高效混凝土的特点和优化设计出发,阐述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发展方向引言在施工过程中,水泥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但是,它的实施也带来了诸如“环保”等不利因素。
因此,能否更好的使用混凝土,关键是能否成为一种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绿色混凝土材料的环保化将是今后混凝土的重要发展趋势。
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绿色高效混凝土(CHPC)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够节约大量的熟料水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环保目的。
水泥是混凝土的一种,使用绿色水泥能够替代水泥熟料,并降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的排放量,从而降低能耗。
第二,利用废弃的矿渣,例如粉碎的钢渣,作为有效的混合材料,减少了水泥的用量,既能提高混凝土的耐用性,又能保护周围的环境。
第三,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废弃物,将其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水泥碎石。
第四,充分利用高强度混凝土的作用,通过对构造区域或容积的调控,达到节省混凝土用量的目的。
通过提高混凝土的耐用性,使结构的承受力更加强大。
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化设计随着我国“绿色环保”的发展,建筑业也必须紧跟潮流,进行建材的绿色设计,而水泥基建材又是建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水泥基建材的绿色高效建材的优化,是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CHPC材料来源如何选择合适的原料,合理的配合比例,使之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建筑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拆除老建筑,新建筑已成为大势所趋。
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大量的建筑废弃物被排放出来,这些废弃物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损害。
简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建筑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简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建筑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建筑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材料的绿色化、高性能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而在众多建筑工程材料中,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构成材料之一,它的绿色、高性能发展也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建筑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探讨。
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关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材料的环保性,包括资源利用、能源消耗、排放等绿色指标;二是性能的优越性,包括强度、耐久性、施工性等技术指标;三是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小或可循环利用。
为了实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建筑施工以及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
原材料选择是关键。
传统混凝土中使用的水泥和骨料等原材料的生产对环境影响较大,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则需要选择更环保的原材料,如利用再生混凝土、粉煤灰、沥青等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减少对原材料的开采和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环境压力。
生产工艺要优化。
优化混凝土生产工艺,减少能耗和排放。
采用高效的研磨设备、搅拌设备、蒸汽养护设备等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
通过技术改进,使混凝土生产工艺更加清洁、高效。
建筑施工和使用阶段要考虑环境影响。
在施工现场减少水泥的散失、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合理控制施工排放。
在使用过程中,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更好,能减少维修和更换次数,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以上三方面共同构成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也是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建筑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当前,全球各国对建筑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视。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需求也在增加。
建筑工程材料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对建筑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在这一背景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越来越受到关注。
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是一种目前非常受关注的新型建筑材料,它通过控制材料配合比、添加特定的掺合料和改良剂等方式,使得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同时还具备了环境友好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强度: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采用优化的配合比和掺合料,可以获得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2. 耐久性:通过添加具有良好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掺合料和改良剂,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具备了较好的耐久性能,能够有效抵抗化学侵蚀和氯离子侵入。
3. 施工性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调整材料的流动性和凝结时间,以满足不同施工要求。
4. 环境友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中采用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品、高效节能材料和矿产资源,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1. 选择合适的掺合料: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择适当的掺合料,如硅灰、钢渣粉、矿渣粉等。
2. 筛选优质的骨料:选择具有合适粒度和强度的骨料,保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3. 设计合理的配合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和工程环境,设计合理的配合比,包括水胶比、水泥用量等。
4. 采用高效改良剂:根据实际需要,添加适量的高效改良剂,调整混凝土的流动性、凝结时间等性能。
1. 高速公路桥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用于建造高速公路桥梁,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 高层建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对强度、抗裂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可以用于建造高层建筑的结构部分。
3. 水利工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和耐水性能,可以用于建造大型水利工程,如水库、渠道等。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为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特点1.1 绿色环保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采用了环保型原材料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
采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可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降低碳排放。
通过优化配合比和粉料掺合等方式,可以减少石料和水的使用,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1.2 高性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抗震、抗风、抗冻融等性能要求。
这种材料还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能够满足不同建筑形式和复杂结构的施工需要。
1.3 资源可再生利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采用了可再生资源,使得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和有效。
利用废弃混凝土回收骨料来生产新的混凝土,既能减少对原生石料的需求,也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对环境的污染。
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方法2.1 选材与配合比设计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制备首先需要选取高性能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等替代材料,并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渗性、抗冻融性等多个性能指标,以及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混凝土的性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2 新型添加剂应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制备还可以利用一些新型添加剂,如高性能减水剂、增强剂、膨胀剂等,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通过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抗渗性和抗冻融性,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碳排放。
2.3 特殊工艺技术应用在制备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特殊的工艺技术,如高效搅拌、高水化砂浆、超声波振荡等,来改善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均匀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1. 引言1.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的背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以环保、节能、高性能为特点的新型建筑材料,相比传统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建筑行业的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混凝土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耗能高、污染严重,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二,绿色建筑理念的兴起,要求建筑材料具有更好的环保性能和更高的使用寿命;其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推动了其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建筑结构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未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将会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可持续、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总结,深入探讨其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潜在应用前景。
通过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研究与发展状况、工程应用情况、优势与不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详细介绍,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参考和启示,推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促进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1. 环保: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这种混凝土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抗裂性能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了微纤维、纳米材料等增强剂,使得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得到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摘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归属,定义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涵义及分类,并且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给出了绿色生态混凝土的特征;介绍了绿色混凝土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了绿色高性能再生混凝研究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1 绪论在大量拆除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废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混凝土材料。
如果将拆除下来的建筑废料进行破碎、制成再生混凝土集料,用到新建筑物的重建上,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部分建筑废料的处理问题,同时减少运输量和天然集料使用量。
既减少了矿山的开采,又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存放难题。
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拌制的再生集料混凝土是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措施之一,已成为混凝土界关注的一大焦点。
2 传统混凝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混凝土对环境的影响应从前期影响、生产过程影响和后期影响三个方面考虑。
前期影响是指混凝土原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混凝土原材料之一的水泥胶凝材料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每生产1 t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排放1 tCO2、0. 74 kgSO2 和130 kg粉尘。
据统计我国CO2 排放量1998年为3. 9亿t, 2002年为5. 5亿t;SO2 排放量1997年86万t,2002年68. 6万t;氮氧化物排放量1997年44~62万t;烟尘和粉尘排放量1997年全国水泥企业烟尘加粉尘总排放量约690~750万t,占全国工业企业烟尘加粉尘总排放量的24. 9%~27. 1% ,1998年约1 000万t,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78% 。
CO2 和SO2 排放量加剧了温室效应和酸雨的产生,严重的污染了大气环境。
作为骨料的砂石,全世界每年的混凝土使用量约为20亿m3 ,按每生产1 t混凝土大约需要1 700~2 000 kg砂石骨料计算,则消耗砂石骨料约为34~40亿t。
导致耕地和森林的毁坏,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生产过程影响是指混凝土从加水搅拌到浇注成型过程中的影响。
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已经采用了预拌混凝土,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仍然应用传统混凝土现场搅拌工艺。
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噪声和粉尘污染,影响周遍居住环境,产生噪音和粉尘污染。
后期影响是指混凝土结构体拆除后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每年有大量的建筑垃圾被堆弃,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负荷,尤其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中的一大宗材料占有一定的比重。
这些混凝土建筑垃圾的堆弃,占用了大量耕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对于保护耕地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如何处理和排放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涵义及分类3.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定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良的施工性能、高耐久性与高强度.能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并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新型混凝土,代表了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比传统混凝土材料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尽量减少修补或拆除过程中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大量利用工业废渣和其他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大、污染严重的水泥熟料的生产与使用;施工简单,尽量降低使用工业废渣及其他资源时的二次能源消耗;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减轻对环境的负荷,实现非再生性资源的循环使用。
3.2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分类3.2.1减轻环境负荷型混凝土减轻环境负荷型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的生产、使用直到废弃全过程中,能够减轻给地球环境造成的负担。
实现的主要技术途径包括:(1)降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担。
这种技术途径主要是通过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来生产利废环保型混凝土,例如生态水泥配制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等。
生态水泥配制混凝土是以城市垃圾焚烧灰、污泥或其他工业废弃物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获得水硬性胶凝材料,用这种水泥制作而成的混凝土。
生态水泥配制混凝土可以彻底解决废弃物处理占地、石灰石资源和能源危机等问题,是实现零污染最为有效的途径。
再生混凝是将拆除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废料(废混凝土、废砖块、废砂浆等)或工业固体废弃物(煤渣、煤石、粉煤灰等)经过破碎、分级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形成再生骨料,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
此外,采用在混凝土中添加以丁业废液为主要原料改性制造的各种外加剂.磨细矿渣、优质粉煤灰、硅灰和稻壳灰等作为活性掺合料等方法也可配制再生混凝土。
(2)在使用过程中的降低环境负荷。
这种途径主要通过使用技术和方法来降低混凝土的环境负担,例如免振自密实混凝土、高耐久性混凝土等。
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在浇筑时仅靠混凝土自身的重力而不需要任何捣实外力达到自密实、自流平的混凝土。
从生产技术上讲,免振自密实混凝土生产过程节能、高效、减少噪音,具有混凝土绿色化施工技术的特点。
高耐久性混凝土通过设计延长了混凝土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费用,这就相当于降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担。
(3)通过提高功能来改善混凝土对环境的影响。
这种技术途径是通过增多或强化混凝土的功能来降低其环境负担的,例如透水混凝土、绿化混凝土、吸音混凝土等。
混凝土功能的增多或强化,相当于替代或延长了混凝土的使用范围与服务年限,对节省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起到相同的作用。
3.2.2 生物相容型混凝土生物相容型混凝土是能够与动植物等生物和谐共存、对调解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景观和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具有积极作用的混凝土。
根据功能,这类混凝土可分为植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海洋及水域生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净化水质用生态混凝土冬产。
目前研究开发较多的生物相容型混凝土是多孔混凝土。
多孔混凝土又称大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由粗骨料与水泥浆或砂浆结合而成。
由于混凝土内具有大量的连通孔,因此多孔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孔隙率一般为5%--35%,能够提供生物的繁殖生长空间,净化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修复天然水域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典型的环境材料。
4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根据材料过程工程学理论,从资源、能源的消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混凝土产品本身品质几个方面进行判断,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特征:节约、友好和高效。
4.1 节约特征绿色生态混凝土的节约特征表现为对资源、能源的大量节约。
真正的绿色生态混凝土应该是节能型混凝土。
例如,利用工业废渣与某些碱金属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得到碱矿渣水泥。
将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的“两磨一烧”简化为“一磨”,采用无熟料水泥或免烧水泥配制混凝土等,这些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采用矿物提纯技术从工业废渣中获取绿色生态型胶凝材料,可以充分缓解混凝土工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4.2 友好特征绿色生态混凝土的友好特征体现为混凝土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真正的绿色生态混凝土不仅可以减轻环境负荷,而且具有能够主动改善环境的特点。
例如,适应绿色植物生长的生态种植混凝土,改善城市“热岛效应”、保护水资源的透水混凝土.为海洋及水域生物提供生息空间的生物适应型混凝土,分解污染气体杀菌去污的光催化混凝土等,都体现出与自然协调、与生态共融的基本特征。
4.3 高效特征绿色生态混凝土的高效特征体现为混凝土产品的多功能化、高耐久性和可循环利用。
真正的绿色生态混凝土应该以产品的耐久性为目标。
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功能为重点,开发可循环利用的再生性材料为方向。
例如,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通过合理的设计以及适应的使用方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建筑物的寿命.从而达到提高产品使用效率、降低环境负荷的目的;利用废弃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混凝土,可以实现资源和材料的循环利用。
5 绿色混凝土研究的主要进展5.1 材料层次的研究从材料学科层次上。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包括再生骨料与混凝土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生产工艺、性能、质鼍或分级标准与试验方法等,后者则主要为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与耐久性能。
5.2 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生产工艺研究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再生混凝土骨料生产工艺,大致包括对废弃混凝土块体破碎及筛分等丁序.以期提高再生骨料的品质。
其中俄罗斯和德国的生产工艺比较完善。
俄罗斯的工艺流程中设置了2台转子破碎机,分别对混凝土块体进行预破碎与二次破碎.预破碎完毕的骨料经双筛网筛分机处理,被分为0-5 mm、5-40 mm 及40mm以上三种粒径,对40 mm以上的骨料再进行二次破碎。
控制其粒径在40 mm内。
为了去除废弃混凝土中的金属、玻璃及木材等杂质,特别设置了磁铁分离器与分离台等装置。
其主要缺点是加工设备繁多,能耗大,造成了二次环境污染,而且初期的投资规模较大,不利于短期内的推广应用。
德国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由2个二档等级的破碎机组成,分为前破碎机和后破碎机,同时必须装置2个颚式破碎机。
再生骨料的级配被筛分为0-4mm、4-16 mm、16-45mm与45mm以上,经破碎的石料须烘干。
其生产出的再生骨料质量较好,但仍然存在能耗大、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投资费用巨大且工程占地面积大等问题总的来说,现有的再生骨料生产工艺均未能很好地解决投资高、能耗大、二次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提高再生混凝土骨料生产的工业化程度,降低其生产成本,需要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其一.研制经济合理的再生混凝土骨料加工设备;其二,开发成套化、体积小、可移动的循环再生混凝土骨料制备丁艺装置。
5.3 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研究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具有表观密度低、吸水率高、压碎值大等显著特点,相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再生混凝土的质量变异性更大。
因此,再生混凝土的配制不能简单地套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必须结合废弃混凝土骨料吸水率大的特性及实际工程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国内外学者对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许多实用设计方法,如列线图法、正交试验法、自由水灰比法、预吸水法、两阶段配制法等,并申请了相关专利如同济大学的“混凝土再生骨料及其制备方法”等。
这些设计方法的主要不足在于:①设计考核指标单一,如仅仅以抗压强度、耐久性等性能中的某项为考核指标,未能充分体现再生混凝土质量变异大的特点,难以满足实际工程要求;②考核指标局限于混凝土材料的性能。
未直接反映结构构件的性能;③指标选择未与结构构件的具体环境即环境性能相结合。
5.4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性能与再生集料的性能及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对再生集料表面处理与在再牛混凝土体系中加入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如磨细粉煤灰等措施,可有效改进再生混凝土的性能。
其原因是矿物掺合料的“滚珠效应”、“填充效应”和“微集料效应”均有助于提高再生混凝土性能。
6 绿色高性能再生混凝研究的关键问题绿色高性能再生混凝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①经济合理的高品质再生骨料生产工艺;②在SLCC理念下,绿色高性能再生混凝基于结构性能与具体工作环境性能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