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马原试题库修改版

苏州大学马原试题库修改版
苏州大学马原试题库修改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

()

A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B存在与虚无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

3、“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此论断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决定论的观点

4、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 )

A既克服又抛弃

B既克服又保留

C既否定又放弃

D既克服又放弃

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 )

A革命的激进的直观论

B辩证的自主的选择论

C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D革命的能动的创造论

6、以下哪个属于感性认识的形式( )

A推理

B表象

C概括

D抽象

7、任何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主观性

8、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回答是()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生活B社会生活决定社会关系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存在决定自然存在

9、对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应当从()

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B人口因素中去寻找

C政治关系中去寻找D生产方式中去寻找

10、对社会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革命

B阶级斗争

C精神生产

D生产力

11、下列说法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是()

A人之初,性本善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社会性D自由、平等、追求幸福

12、自然经济是()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1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矛盾

1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A一切社会经济制度共有的

B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

C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的决定性条件

D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15、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不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B资本家赚钱的程度

C资本家赚钱的速度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6、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多家企业提供,这是()

A商品国际化的表现B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C贸易全球化的表现D金融全球化的表现

17、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产品供不应求B生产的绝对过剩

C固定资本更新D生产的相对过剩

18、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乃是因为它把

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

A工人领袖的组织才能上B社会发展客观规

律的基础上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基础上D资本主义自

我完善的基础上

19、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B社会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D文化发展

水平的落后

2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

配方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

会的分配方式

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8分,共24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2、真理没有阶级性。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4、简述世界的物质同一性原理。

25、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6、简述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四、论述题(三题中选二题,每题16分,共32分)

27、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自己,

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有其所用,但也能用来杀人。结合

爱因斯坦的观点,试论述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及其作用。

28、试论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29、试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的论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

1B 2C 3C 4B 5C 6B 7C 8C 9D 10D 11C 12A 13A 14D 15D 16B 17D 18B 19B 20D

二、辨析题

21、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3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分)

三、简答题

24、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本质或本原的问题。(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即不依赖于意识并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分)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3分)

25、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4分)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4分)

26、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3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3分)

四、论述题

27、爱因斯坦的观点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具有两面性: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福人类,同时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8分)

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既要受一定的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控制手段的影响,又要受到一定得主观条件,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4)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消极作用日益暴露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改变和创造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以避免和消除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4)

2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4分)

生产社会化表现为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社会化。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的社会化也相应地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共同所有。(4分)但是,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却使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在极少数资本家手里,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化,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4分)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了给社会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4分)

29、马克思认为,到共产主义社会,不再有阶级和阶级的对立,那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分)

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全面的发展。(4分)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者说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那时,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发展

不再以牺牲某些人的发展的为代价。(4分)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4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是 ( )

A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B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C 关于阶级斗争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D 关于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

A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B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C 消灭阶级斗争

D 实现和维护人权

3、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 )

A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

B 存在与虚无的关系问题

C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4、社会存在范畴指的是 ( )

A 社会生活的制度层面

B 社会生活的自然层面

C 社会生活的物质层面

D 社会生活的文化层面 5、辩证的否定实质上是 ( )

A 事物的外在否定

B 事物的自我否定

C 对事物的克服

D 对事物的抛弃

6、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 ( )

A 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感性直观论

B 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理性构造论

C 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 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选择论

7、在实际工作中既抓住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就是坚持 ( )

A 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B 重

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C 一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D 重

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8、如果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就会导致( )

A 相对主义

B 绝对主义

C 理性主义

D 经验主义

9、以下哪个不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

A 宗教观念

B 法律思

A 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B 是社会化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 是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

D 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1、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劳动

B 思想

C 意志 D

需要

12、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价值和价值量

B使用价值和

价值

C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D社会价值

和自我价值

13、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A只有能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B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C货币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成为资本

D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

14、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工作日长度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D剩余劳动时间不变,缩短工作日的结果

15、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16、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贸易的全球化B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C生产的全球化D金融的全球化

17、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实现了自我否定B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D有局部调整,但未改变本质

A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B与资本主

义趋同

C补资本主义的课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

善与自我发展

1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B《反杜林论》

C《资本论》D《哥达纲领批判》

20、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8分,共24分)

21、哲学是各门科学的总和。

22、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3、劳动和劳动力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商品。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是实质和核心?

2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6、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三题中选二题,每题16分,共32分)

27、试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这一原理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28、试论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29、试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

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

1B 2A 3C 4C 5B 6C 7B 8A 9C 10D 11A 12B 13A 14A 15A 16B 17D 18D 19A 20D

二、辨析题

21、错误。(3)哲学作为理论化的世界观,乃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各门科学的简单相加。(3)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给它们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

22、错误。(3分)意识在本质上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2分)并非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思想也反映客观存在,只不过它是歪曲的反映。(3分)

23、错误。(3分)劳动力是存在于人身上的劳动能力,即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分)劳动是劳动能力的耗费和发挥,劳动的存在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3分)

三、简答题

24、这是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3分)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分)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分)

25、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分)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仅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的真理性,检验标准必须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3分)实践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从而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分)

2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第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分)第二,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分)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分)

四、论述题

27、生产力中包含着科学技术因素,科技进步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科技对社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分)

科技并不是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但它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成为生产力发展首要的、巨大的推动力。(6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落实这一原理,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轨道上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6分)

2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4分)

生产社会化表现为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社会化。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的社会化也相应地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共同所有。(4分)但是,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却使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在极少数资本家手里,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化。(4分)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了给社会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4分)

29、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一些最基本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2分)

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会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6分)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国家消失,消灭了三大差别。不仅社会是和谐的,而且社会与自然也达成了和谐。(4分)第三,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发展是全面的,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4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B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学说

D全人类思想文化的结晶

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C消灭阶级、消灭国家D实现人权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B存在与虚无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指的是( )

A自然物B社会存在

C客观实在D感觉材料

5、辩证的否定实质上是( )

A事物的外在否定B事物的自我否定

C对事物的克服D对事物的抛弃

6、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认识的本质是( )

A实践基础上感性对世界的直观

B实践基础上理性对世界的构造

C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实践基础上理性和感性的相互渗透

7、在实际工作中既抓住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就是坚持( )

A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B 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D 重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8、如果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就会导致()

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C理性主义D经验论

9、以下哪个不属于社会存在范畴()

A生产力B生产关系

C政治体制D地理环境

10、对社会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革命B阶级斗争C精神生产D生产力

11、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

A劳动B思想C意志D 需要

1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1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矛盾

14、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工作日长度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D剩余劳动时间不变,缩短工作日的结果

15、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16、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 贸易的全球化

B 资源配置的全

球化

C 生产的全球化

D 金融的全球化

17、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 产品供不应求

B 生产的绝对

过剩

C 固定资本更新

D 生产的相对

过剩

A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B 与资本主义趋同

C 补资本主义的课

D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1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 )

A 《共产党宣言》

B 《反杜林论》

C 《资本论》

D 《哥达纲领

批判》

20、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 A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 进化论和

阶级斗争的学说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史观

和剩余价值学说

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8分,共24分)

21、哲学和各门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2、错误的思想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3、劳动和劳动力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商品。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4、什么是质变和量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6、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三题中选二题,每题16分,共32分)

27、试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这一原理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28、试论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29、试论述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

1B 2A3C4C 5B 6C 7B 8A9C 10D 11A 12B 13A14A15A 16B 17D 18D 19A 20D

二、辨析题

21、错误。(3)这种观点把哲学看作各门科学的总和,但哲学作为理论化的世界观,乃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给它们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 22、错误。(3分)因为意识在本质上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3分)只不过有正确反映与错误反映之分。(2分)

23、错误。(3分)劳动力是存在于人身上的劳动能力,即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分)劳动是劳动能力的耗费和发挥,劳动的存在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3分)

三、简答题

24、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4分) 二者的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4分)

25、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分)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仅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的真理性,检验标准必须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3分)实践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从而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