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藻类植物

水中的藻类植物
水中的藻类植物

10-2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介绍水中生活的藻类,藻类植物是一个很大的类群,它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本 节引言部分采用了一幅生长着海藻的海滩图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藻类植物的鲜活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感性的 认识。

教学过程:

提起藻类植物,大家最熟悉是什么? 海带和紫菜是常见的食用藻类,而且是多细胞藻类。 还有一些藻类植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称为单细胞藻类,比如衣藻、小球藻等 藻类植物的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 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这是藻类植物的第一个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因为是植物,所以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充合作用。

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呢?

所以有句诗:“春来江水绿如蓝”正是因为春天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观察水绵:

1. 从水池中捞取少许水绵,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2. 取一张载玻片,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几根水绵放在水滴中,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何特点? 讨论: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资料,总结出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介绍“水华”

“水华"(water blooms )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

细菌)、绿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

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 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

最大支流 一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

MCRS 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

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怎样做才能杜绝“水华”的出现。

课后通过互联网搜索我国水中生物资源的资料,将其整理成小论文或小报,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10-2水中的藻类植物

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使微小浮游生物大量增殖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西湖春归色,春水绿于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为什么呢?原来,春 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香水荡漾着绿波。

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衣藻),有多细胞的(水绵);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衣藻和水绵就生活在淡水 中。

藻类植物 Algae

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

。藻类植物有两个特点: ①

藻体各式各样,在外形上有时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的构造,但在功能上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因而实际上藻 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

,也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统称为叶状体;②它们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为单细胞,有的可以是多细胞的, 但缺少一层包围的营养细胞,所有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 生物学特性

形态

藻类植物体大小悬殊,最小的直径只有

1?2微米,肉眼见不到,而最大的长达 60多米;形态相差很大,有单细胞、群 体和多细胞。群体各体由许多单细胞个体群集而成。多细胞个体有丝状体、囊状体和皮壳 状体等,也有类似根、茎、叶的外 形,但不具备高等植物那样的内部构造和功能。

色素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细胞含有各式各样的色素,而不同的色素组成标志着进化的不同方向,是分门的主要依据。

但所有的藻类都含 有叶绿素a 和光合作用系统n 并能利用水作为氢的供体,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氧气。现在大气中的游离氧气主要是光合作用

的产物,其中大半是藻类所产生。藻类的色素主要有

4类:叶绿素、藻胆蛋白、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除叶绿素 a 以外,B -

胡萝卜素也普遍存在于各种藻类 ,只是在隐藻门数量较少而已。此外,蓝藻门、红藻门、和隐藻门 还含有藻胆蛋白,隐藻门、

甲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和褐藻门含有叶绿素 c,原绿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含有叶绿素

b ,在红藻门有的 种类则含有叶绿素 d 。少数藻类在演化过程中营腐生或寄生生活,逐渐失掉叶绿素,成为没有色素的藻类。

生长繁殖 藻类植物的生殖有营养体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营养体生殖方法很多,有特殊的营养枝,如黑顶藻的繁殖枝,掉 地后则独立生长为新的个体;有依靠假根的繁殖方式,如海扇藻;也有依靠盘状幼体以度夏或度冬。无性生殖主要依靠游抱 子,这些一般具有 1?4根鞭毛,叶绿体和眼点,没有细胞壁 ,有自由游动的能力;缺少鞭毛因而没有游动能力的抱子也不少,

如蓝藻门的内抱子,红藻门的四分抱子,绿藻门的厚壁抱子等。有性生殖依靠配子,可以是同配或异配。同配由形状大小一 样的配子相互接近,融合形成厚壁的合子,而异配则由大小不同,甚至形状不一样的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卵配是一种异配, 其雌性细胞较大 ,一般不能游动,而其雄性细胞较小,有两根鞭毛,能自由游动。红藻的卵配尤其特殊,卵囊称果胞,为一瓶 状构造,卵在瓶底,瓶颈即受精丝,而精子在精子囊内,不能游动,随水漂流,遇于受精丝则粘着上,精子破囊而出,顺着

受精丝进入果胞与卵子 结合成为合子,后者立即发育成为一个双倍体的果抱子体,寄生在雌性个体上。果抱子体成熟产生果

问问

述问

妞胞B5

也胞兄 otSf 1*

抱子,发育则成为独立的抱子体。

生态特征

藻类分布的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除轮藻门外的各门藻类都有海生种类。

根据生态特点,一般分藻类植物为浮游藻类、飘浮藻类和底栖藻类。有的藻类,如硅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的单细胞种

类以及蓝藻门的一些丝状的种类浮游生长在海洋、江河、湖泊,称为浮游藻类。有的藻类如马尾藻类飘浮生长在马尾藻海上,称为飘浮藻类。有的藻类则固着生长在一定基质上称为底栖藻类,如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的多数种类生长在海岸带上;这些底栖藻类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带状分布,一般的说,在潮间带的上部为蓝藻及绿藻,中部为褐藻而下部则为红藻。

但中国海岸带海域和亚热带海域的冬春两季,高潮带常有蓝藻门的须藻,红藻门的紫菜、小石花菜,褐藻门的鼠尾藻,绿藻门的绿苔、浒苔;中潮带常有红藻门的海萝,褐藻门的萱藻和绿藻门的礁膜、石莼等。低潮带及潮下带种类很多,如红藻门的石花菜、角叉藻、多管藻、凹顶藻,褐藻门的海带、裙带菜、海蒿子和绿藻门的海松。潮间带还有许多石沼,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还有两种特殊的生态环境适宜于若干藻类群落的生长,如亚热带和热带的红树林,常有卷枝藻、链藻、

鹧鸪菜在气根上及树干基部上生长,热带海洋的珊瑚礁常有大量的仙掌藻属植物。

温度是影响藻类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海藻根据生长地点温度的差异可分为3种类型:①冷水性种。生长和生殖最适温小

于4 C,其下又可分为适温为0 C左右的寒带种及适温为0?4 C的亚寒带种。②温水性种。生长和生殖的最适温为4?20 C, 其下又可分为适温为4?12 C的冷温带种和适温为12?20 C的暖温带种。③暖水性种。生长和生殖适温大于20 C,又可分适

温为20?25 C的亚热带种及适温大于25 C的热带种。多数海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强,因此在海水温度变化大的海区,一年

中种类的变化很大,冬天有冷水性藻类,夏天有温水性藻类,它们能在较短的适温时间内完成生命周期。但有些底栖海藻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如石莼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全年生长。淡水藻中多数硅藻和金藻类在春天和秋天出现,属于狭冷

性种;有些蓝藻和绿藻仅在夏天水温较高时出现,为狭温性种。

光照是决定藻类垂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水体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很强,湖泊10米深处的光强仅为水表面的10%;海洋

100米深处的光强仅为水表面的1%;而且由于海水易于吸收长波光,还造成各水层的光谱差异。各种藻类对光强和光谱的要

求不同,绿藻一般生活于水表层,而红藻、褐藻则能利用绿、黄、橙等短波光线,可在深水中生活。

水体的化学性质也是藻类出现及其种类组成的重要因素。如蓝藻、裸藻容易在富营养水体中大量出现,并时常形成水华;硅藻和金藻常大量存在于山区贫营养的湖泊中;绿球藻类和隐藻类在小型池塘中常大量出现。

此外,生活于同一水域的各藻类相互间的影响对它们的出现和繁盛也有重要作用,某些藻类能分泌物质抑制其他藻类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价值

藻类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①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无机碳,使之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从而为水域生产力提供基础。海洋浮游藻的总生产力估计每

年为31 X 109吨碳。在食物链的转换中,1千克鱼肉约需100?1000千克浮游藻,因此浮游藻类资源丰富的海区都是世界著名

渔场所在地,而浮游藻类的产量就成为估算海洋生产力的指标。

②在池塘鱼类养殖中一般根据水色判断水质,而水色是由藻类的优势种及其繁殖程度决定的。如血红眼虫藻占优势种时

表现红色水华,说明水质贫瘦;衣藻占优势时呈墨绿色水华且有粘性水泡,表示水质肥沃;微囊藻与颤藻、鱼腥藻占优势时池

水呈铜锈色纱絮状水华,味臭有害于鱼;蓝裸甲藻占优势形成的蓝色水华是养殖鲢、鳙、鲤、鲫、非鲫高产鱼池的典型水质之一,但繁殖过盛也会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泛池。此外,扁藻、杜氏藻、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蛋白质含量较高,是贝类、虾类和海参类养殖的重要天然饵料。

③固氮蓝藻是地球上提供化合氮的重要生物,也是可利用的重要生物氮肥资源。目前已知固氮蓝藻有120多种,在每公顷

水稻田中固氮量达16?89千克。

④褐藻门的海带、裙带菜,红藻门的紫菜,蓝藻门的发菜,绿藻门的石莼和浒苔等都是重要的食用藻类。

⑤藻类在工业上的用途主要是提供各种藻胶。褐藻门的海带、昆布、裙带菜、鹿角菜、羊栖菜等除供食用外,可作为提碘、甘露醇及褐藻胶的原料。巨藻、泡叶藻及其他马尾藻也可作为提取褐藻胶的原料。褐藻胶在食品、造纸、化工、纺织工

业上用途广泛。从石花菜、江蓠、仙菜等可提取琼胶用作医药、化学工业的原料和微生物学研究的培养剂。从红藻门的角叉

藻、麒麟菜、杉藻、沙菜、银杏藻、叉枝藻、蜈蚣藻、海萝和伊谷草等藻类中,可提取在食品工业上有广泛用途的卡拉胶起源演化

藻类植物可以是从原始的光合细菌发展而来的。光合细菌具有细菌绿素,利用无机的硫化氢作为氢的供应者,产生了光

系统I。原始藻类植物,如蓝藻类所具有的叶绿素a,很可能是由细菌绿素进化而来的。蓝藻类利用广泛存在的水为氢的供

应者,具有光系统n,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随着蓝藻类的产生,光合细菌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放氧型的蓝藻类则逐渐成为占优势的种类,释放出来的氧气逐渐改变了大气性质,使整个生物界朝着能量利用效率更高的喜氧生物方向发展。这个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具有真核的红藻类,同时,类囊体单条地组成为叶绿体,但集光色素基本上一样,仍以藻胆蛋白为集光色素。蓝藻和红藻的集光色素,藻胆蛋白,需用大量能量和物质合成,是很不经济的原始类型,所以只能发展到红藻类,形成进化上的一个盲枝。

藻类植物的第二个发展方向是在海洋里产生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c的杂色藻类。叶绿素c代替了藻胆蛋白,进一步解决了

更有效地利用光能的问题。在开始的时候,藻胆蛋白仍继续存在,如在隐藻类,但进一步的进化,效率较低的藻胆蛋白没有继

续存在的必要而逐渐被淘汰,所以在比隐藻类较为高级的种类,如在甲藻类、硅藻类,除叶绿素a以外,只有叶绿素c,而藻

胆蛋白消失了。迄今,海洋仍为含有叶绿素c的种类,包括甲藻类、金藻类、黄藻类和硅藻类等浮游藻类和褐藻类的底栖藻类,

占据优势。但这个类群不能离开水体,仍是一个盲枝。

藻类植物的第三发展方向是在海洋较浅处产生绿色植物。它们除了叶绿素a以外,还产生了叶绿素b。据科学家估计,叶

绿素a+b系统比之叶绿素a+藻胆蛋白系统,光合作用效率高出了3倍,也高于叶绿素a+c系统。这是藻类植物进化的主流。

很可能十几年前发现的原绿藻就是这类植物的祖先。原绿藻植物出现的时间可能与原核的杂色藻类(尚未发现)差不多,但由于某种原因,可能与当时的大气光照条件有关,杂色藻类大量发展起来而原绿藻却停留在原始状态。后来,环境条件变为较为适合于叶绿素b生物的生长,从原绿藻植物就产生了真核的绿藻类。它们不但已产生了叶绿体,而且已经有了比较其他藻类更加进步的光合器,即具有基粒的叶绿体。就是这类植物终于登陆,进一步演化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几亿年前地球大气的含氧量已达到现在大气的百分之十,形成了臭氧屏蔽层,阻挡了杀伤生物的紫外线,使陆地具备了生命生

存的条件。登上陆地后,光合生物的进化速度大大加快,在大约5亿年内就从原始的陆地植物发展到高等的种子植物。

系统分类

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

绿藻门一般都呈草绿色,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种类,外形呈丝状、片状及管状等,还有多核胞的种类,形成如蕨类植物分枝的藻体。细胞壁主要为纤维素。色素体的形状、数目视种类而异。所含色素成分与高等植物相同。很多属、种的色

素体上有蛋白核。繁殖方式为细胞分裂和产生各种类型的游动和不动抱子,有性生殖有同配、异配及卵配生殖等方式。游动细胞一般有2或4条顶生、等长的鞭毛。绿藻门中单细胞、群体和游动的种类为常见的浮游藻。石莼目、蕨藻目、管枝藻目及粗枝藻目均为大型底栖海藻。

裸藻门亦称眼虫藻门,多为单细胞,无细胞壁,有些种类有一层具弹性的表质膜,细胞可以伸缩改变形状,也有的种类有

一个固定形状的囊壳。所含色素与绿藻门相似,有的种类无色或具红色素。游动细胞具1?3条顶生的鞭毛。无性繁殖为纵分

裂,有性生殖少见。多数生长于含有机质丰富的小型静水水体中,尤其是暖季阳光充足时常大量繁生形成膜状水华,使水呈浓绿、红或其他颜色。

轮藻门所含色素和同化产物与绿藻相似。藻体大型、直立,中轴(茎)部分明显分化为节与节间,每个节上轮生小枝和侧枝。

细胞单核。有性生殖器官发达,具藏精器和藏卵器,均生于小枝上。地下假根可行营养繁殖。丛生于水底、淡水或半咸水中,尤以稻田、沼泽、池塘、湖泊中更为常见,喜含钙质丰富的硬水和透明度较高的水体。

金藻门多为单细胞或群体,游动种类多不具细胞壁;有壁的种类主要由果胶质组成,壁上有硅质或钙质的小片。色素体

金褐色,除含叶绿素、胡萝卜素外,叶黄素主要为墨角藻黄素,还有硅藻黄素及硅甲黄素等。贮藏物为金藻昆布糖和油。繁殖

时借分裂产生游抱子或内壁抱子;有性生殖主要为同配生殖。

黄藻门为单细胞、群体、多核管状体或多细胞的丝状体。许多种类的营养细胞壁由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两片套合组成。

色素体黄绿色,主要成分是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贮藏物为金藻昆布糖和油。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具2条不等长的鞭

毛。繁殖时产生游抱子或不动抱子;少数行有性生殖,常为同配生殖。

硅藻门一般为单细胞,细胞壁含果胶质和二氧化硅,硅藻细胞形似小盒,由上壳和下壳两瓣套合而成,壳面上有花纹,还

常有角状、刺状或刺毛状的突出物。色素体除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外,还有硅藻素、墨角藻黄素等,贮藏物主要为油。通常以细胞分裂方法繁殖;有性生殖为不动配子的接合生殖或卵配生殖,合子发育经过复大抱子阶段。

甲藻门多数为具双鞭毛的单细胞个体,细胞壁含纤维素,常由许多固定数目的小甲板按一定形式排列组成,也有不具小甲板的。色素体除含叶绿素、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几种叶黄素,如硅甲黄素、甲藻黄素及新甲藻黄素等,细胞呈棕黄色,也

有粉红色或蓝色的。贮藏物为淀粉和油。腐生或寄生。有些种类细胞内有特殊的甲藻液泡和刺丝胞等构造。繁殖方法为细胞分裂或产生游抱子;有性生殖为同配或异配,但少见。

蓝藻门旧称蓝绿藻门。无色素体、细胞核等细胞器,与细菌同属原核生物。藻体为单细胞、丝状或非丝状的群体,色素除叶绿素、胡萝卜素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叶黄素及大量的藻胆素。贮藏物以蓝藻淀粉为主。无色中央区仅含有相当于细胞核的物质,无核膜及核仁,称为“中央体”。生殖一般借细胞分裂,有些种类形成抱子。多喜生于含氮量高的碱性水体中,有的种类能在温度较高的温泉中生长。

褐藻门均为多细胞体,有些种类体型很大,构造也较复杂,最简单的是丝体状。色素体呈褐色,除含叶绿素及胡萝卜素外,还含大量墨角藻黄素。贮藏物为褐藻淀粉及甘露醇。以产生游抱子或不动抱子繁殖,有性生殖为同配、异配或卵配。游动细胞梨形,侧生两根不等长的鞭毛,多数种类有世代交替。许多大型褐藻为冷水性海藻,资源颇丰富。海带在中国北部及东南沿海已大量人工养殖。

红藻门绝大多数为多细胞体,体长从几厘米到数十厘米。一般为紫红色,也有褐色或绿色的。除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外,还含有藻胆素(藻红素及藻蓝素)。贮藏物为红藻淀粉。繁殖方法为产生抱子和卵配生殖,都不具鞭毛。有性生殖过程

复杂,雌性生殖器称为果胞,其前端有一延长部分称为受精丝,精子附着受精丝上受精。大多数红藻都有世代交替。

类植物中,原核生物是哪几类,真核生物是哪几类?

只有蓝绿藻和一些生活堨无机动物中的原核绿藻是原核生物(procaryote ),蓝藻也称蓝细菌(cyanobacteria ),

其他的藻类,如红藻、绿藻、金藻、褐藻、甲藻、硅藻等都是真核生物(eucaryote )

藻类植物的繁殖

植物的繁殖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从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后代的生命

现象。植物的繁殖可区分为三种类型: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藻类植物也是无例外地通过这三种方式进行繁殖的。

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是指通过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分离开去,进而直接形成一个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藻类植物的营养繁殖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细胞分裂有些单细胞藻类植物是通过细胞分裂来进行繁殖的。母细胞分裂为两半,子细胞逐渐成长,并具有母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裸藻、硅藻、绿藻门中的原球藻属和蓝藻门中的色球藻属等是通过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

断裂一些群体、丝状体或叶状体的藻类,由于动物摄食,流水冲击或细胞间胶质膨胀分离等作用,使藻体断裂或破裂成小的断片、小块或小段。每一断片、小块或小段能再生成一个成熟的藻体。在绿藻门的丝藻属、裂丝藻属、蓝藻门的粘球藻属以及褐藻门的马尾藻属等藻类植物中,藻体断裂是普遍发生着的。

出芽有的藻类植物,如原管藻属(绿藻门),其泡囊状的气生部分常生出一个侧芽。小芽脱离母体后发育成具有自己假根的另一个新藻体。

珠芽有的藻类植物,如轮藻属,在其藻体基部的假根上或茎基节上可长出小结节,称为珠芽。珠芽内含有淀粉,类似种子植物的块根或块茎。可由珠芽生长发育成新的轮藻体。

藻殖段是丝状体蓝藻的繁殖小段。藻殖段的形成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的死亡,或形成异形胞、或在两个营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形的分离盘,或动物取食以及机械作用等将丝状体分成许多小段,每一小段称为一个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发育为一个新的丝状体。

繁殖枝在黑顶藻属中(褐藻门),有某种变形枝,通常为楔形,具有两个或三个短的或长的突起,含有丰富食物。这种结构称为繁殖枝。每个繁殖枝脱离母体后生长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指通过一类称为抱子的无性生殖细胞,从母体分离后,直接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在藻类植物中,最普遍发生的无性生殖方式是产生具鞭毛、能游动的游动抱子。在不同的藻类植物类群中,游动抱子的形态是各具特色的。此外、藻类植物还产生多种无鞭毛、不能游动的特化细胞、也能起无性生殖体的作用。这包括:不动抱子、似亲抱子、休眠抱子、厚壁抱子、外生抱子、内生抱子、中性抱子、单抱子、四分抱子和果抱子等。

游动抱子游动抱子是单细胞、无细胞壁、具鞭毛的结构,能迅速运动。游动抱子通常具两根鞭毛。但在有些属中,如丝藻属、拟竹枝藻属等,其游动抱子具四根鞭毛。而在另外一些属中,如鞘藻属,游动抱子前端产生一圈鞭毛。游动抱子可在普通的营养细胞中产生,或在特化的抱子囊中产生。形成游动抱子时,母细胞内的原生质体收缩形成一个游动抱子(如鞘藻属),或是母细胞内的原生质体经过分裂形成多个游动抱子。游动抱子放出后,游动一个时期,便附着到适宜的基质上,缩回或脱掉鞭毛,分泌一层壁,成为一个营养细胞,继而发育成为新的植物体。

不动抱子不动抱子无鞭毛,不能运动,外周分泌一层细胞壁,是对干旱环境条件的适应。它们是以和游动抱子相同

的方式产生的。它们可以有一个或几个载色体。在绿藻门的丝藻属、绿球藻属和黄藻门的黄丝藻属等藻类中,无性生殖有时

产生不动抱子。

似亲抱子这是一种和母细胞具有相同形态、结构特征的不动抱子。有的藻类从一个母细胞内产生的全部似亲抱子

可连接为一个似亲群体。在绿藻门的小球藻属、栅藻属、十字藻属等属中,似亲抱子是普遍发生着的。

休眠抱子这类抱子无鞭毛、不能运动,细胞壁变得很厚,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它们是由母细胞内原生质体经过

多次分裂形成的。这类抱子发生在原管藻属和一些其它绿藻中。

厚壁抱子厚壁抱子是由贮积多量食物、失去光合作用色素,并发育出厚壁的营养细胞变形而成的。原生质体分泌

围绕在其四周的附加壁层是和母细胞壁相愈合的。厚壁可分三层,中层或外层常变成黄色或淡棕色。外壁上可具各种纹饰。

细胞变得彼此相互分离,端部通常变圆,特化成球形、椭圆形或圆柱形。此种抱子可长期休眠,能抵抗不利环境。环境适宜

时,抱子萌发,分裂形成新藻体。厚壁抱子普遍发生在蓝藻门的念珠藻属、鱼腥藻属、胶刺藻属和绿藻门的黑抱藻属中。

外生抱子在某些附生的蓝藻中,如管抱藻属,细胞壁在顶端破裂,暴露的原生质体由顶向基逐渐横裂成一串球形抱子,外有柔软的壁包被,从母细胞顶端裂口处放出,这类抱子称为外生抱子。抱子散出后,可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内生抱子内生抱子常发生在蓝藻门中缺乏藻殖段和厚壁抱子的属中,如皮果藻属。这类抱子是由于母细胞变大、

原生质体在三个面进行多次分裂,产生多个具薄壁的子细胞而形成的,子细胞包被在母细胞壁中,故称为内生抱子。母细胞

壁破裂后,抱子全部放出,每个抱子可萌发成一个新的植物体。

中性抱子有的藻类植物,如水云属(褐藻门),在二倍体的抱子体植物上发育出多室抱子囊,形成抱子时不进行

减数分裂,因此产生二倍体的抱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新的抱子体。这类二倍体的抱子称为中性抱子。

单抱子单抱子是一种不动抱子,发生在某些红藻生活史中的一定阶段(如串珠藻属的埒氏藻阶段)。一个单抱子

囊内只产生一个抱子,故称为单抱子。

四分抱子在褐藻门的网地藻属中,人们发现其藻体上有特殊类型的抱子囊,囊中产生四个不动的四分抱子。在红

藻门中,有些藻类四分抱子体上产生四分抱子囊,四分抱子囊中的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四分抱子。四分抱子

可以四面体形、十字形或环带形等方式堆积在一起。在多管藻属中,单倍体的四分抱子萌发成雌、雄配子体植物。

果抱子果抱子发现在红藻中,也是一种不动抱子。它们或是由合子分裂直接产生,或是产生在受精果胞上生出的产

抱丝发育成的果抱子囊中,或是产生于接受了合子核的辅助细胞生出的产抱丝发育成的果抱子囊中。有的果抱子是单倍体的,

而有的是二倍体的。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由两个称为配子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彼此融合的过程,形成合子(或称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为

新植物体的繁殖方式。在藻类植物中,有性生殖是性的进化过程的比较进步的阶段。有性生殖单位一一配子在形态和行为上

可以不相同,因此藻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可以是同配生殖、异配生殖或卵配生殖。

同配生殖在同配型有性生殖中,两个相融合的异性配子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大小,结构和运动能力等特征。

这些配子通常是裸露、无壁、具单个细胞核的。配子可以有或无鞭毛。无鞭毛的配子可作变形状运动。在同配型中,两个相

融合的配子虽然在外形等方面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来自不同的亲体,为异宗同配。绿藻门中的盘藻属、石莼属、刚毛藻属和褐藻门中的水云属等

藻类的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

导配生殖在一些藻类中,两个相融合的异性配子虽然在形态、结构上相同,但遗传性、大小和运动能力方面则不

相同。大而运动能力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绿藻门中的实球藻属、松藻属和褐藻门中的马鞭藻属等

藻类的有性生殖为异配生殖。

卵配生殖有些藻类植物,两个相融合的配子在遗传性、形状、大小和结构等方面都不相同。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

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子和卵可由同一个亲体产生(雌雄同株)或由不同的亲体产生(雌雄异株)。在褐藻

门中,卵在受精前释放,而在绿藻门和红藻门中,卵是保留在卵囊中的。在红藻门中,雄性生殖细胞无鞭毛,为不动精子。

精子被流水带到雌性生殖器官一一果胞上,以进行受精作用。绿藻门中的团藻属、轮藻属,褐藻门中的海带属、墨角藻属和

红藻门中的藻类的有性生殖为卵配生殖。

通过对从原始类型的藻类到比较进化类型的藻类的不同类型的有性生殖所作的研究,现已较清楚地认识到藻类植物的有性生

殖是沿着由同配生殖、到异配生殖,再到卵配生殖的方向演化的。卵配生殖是藻类植物有性生殖进化过程中的最高阶段。

衣藻

(Chlamydomonas )亦称“单衣藻"。绿藻门,衣藻科。藻体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

绿藻门、团藻目、衣藻科中的衣藻属。藻体为单细胞,球形、卵形或椭圆形,细胞前端有2条等长的鞭毛,藻体借鞭毛的摆

动而游动。细胞质中多具1个大形杯状叶绿体(也有的为“H'形或星芒状,或片状),在叶绿体内靠细胞前部有1个红色眼点,有感光作用。1个细胞核,存在于杯状叶绿体凹入部分的细胞质中。在叶绿体的基部通常有1个大而明显的蛋白核,其表

面由聚集的淀粉形成的淀粉鞘。此外,在2条鞭毛的基部通常还有2个伸缩泡。生殖方式有无性和有性生殖两种类型。环境

适宜时多连续进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时,细胞常静止不动,鞭毛收缩或脱落。其内的原生质体经过1?4次有丝分裂,形成

2、4、8或16个子原生质体,随后各自形成1个游动抱子,其结构和母体一样。待母细胞壁胶化破裂时,每个游动抱子即被

释放出来,并在水中游动,各自长大成1个新个体。衣藻的有性生殖过程也是首先脱去鞭毛,原生质体经过3?6次分裂,产

生8、16、32或64个具2条鞭毛的细胞,叫做配子。其形态结构和游动抱子相同,但更小些。配子释放出来后,成对地进行

融合,每对配子产生1个二倍体的合子。合子分泌产生厚壁,经过休眠,当条件适宜时萌发,首先进行减数分裂,各产生 4

LT7 班口生轨

个单倍体的减数抱子。待合子壁破裂后放。祖测碰2芋

水绵

1.K植物〗

水绵(属)Spirogyra (水绵科)绿藻门

藻体由筒状细胞连接而成单列不分的丝状群体,含有一条至多条带状螺旋形叶绿体。繁殖一般为细胞分裂,多在夜间进

行。有时两条丝状体细胞互相结合,形成结合子,经休眠后萌发为个体,大量繁殖时影响水质,对鱼类繁殖不利。水绵(shuimian)(Spirogyra )绿藻门、接合藻纲、水绵科、水绵属植物。藻体是由1列圆柱状细胞连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由于藻体表面

有较多的果胶质,所以用手触摸时颇觉粘滑。在显微镜下,可见每个细胞中有1至多条带状叶绿体,呈螺旋状绕生于紧贴细

胞壁内方的细胞质中,在叶绿体上有1列蛋白核。细胞中央有1个大液泡。1个细胞核位于液泡中央的一团细胞质中。核周围

的细胞质和四周紧贴细胞壁的细胞质之间,有多条呈放射状的胞质丝相连。生殖方式通常可见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类型。

营养繁殖时,为丝状体受到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断裂成若干短丝,每段短丝又通过细胞分裂长成长的丝状体。这种营养繁殖方式,也叫断裂生殖。水绵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其中又包括梯形接合、侧面和直接侧面接合3种类型,但以梯形接合

为最常见。接合生殖多于春季和秋季发生,这时丝状体的颜色也由绿变为黄绿,其接合生殖过程是:首先为2条水绵丝状体

并行靠近,在两条丝状体的细胞相对的一侧各产生1个突起。继而两相对突起伸长,顶端接触,端壁融解形成1条连通的管子,叫做接合管。同时,各个细胞内的原生质体浓缩,形成1个配子。其中1条丝状体的每个细胞中的配子,以变形虫式运

动通过接合管移入另1条相对细胞中,与其中的1个配子融合,产生1个卵形或椭圆形的合子,也称接合抱子。这样,1条丝状体的细胞都变空,另1条丝状体的细胞中都各有1个合子。空的丝状体可视为雄性,有合子的丝状体可视为雌性。以上生

殖过程就叫做接合生殖。由于在两条丝状体之间有很多横向的接合管,外观上看颇像个梯子,故称做梯形接合。以后合子分泌产生厚壁,藻体死亡崩解后,合子沉入水底休眠。条件适宜时萌发,合子核首先经过减数分裂,所产生的3个单倍体核退

化,仅1个发育,最后产生1条新的水绵丝状体。水绵全为淡水产,广布于池塘、沟渠、河流、湖泊和稻田,繁盛时大片生

于水底,或成大团块漂浮水面。水绵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有的报道,在我国云南一些兄弟民族地区,将水绵晒干作为食物,并输出到缅甸。水绵大量繁殖时,常造成一些工厂管道的堵塞,而影响生产。

(一)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是低等植物,约在34亿年前出现在地球上,现存2万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地面上。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有群体的、有多细胞的,结构都比较简单,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它们的细胞里都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

藻类植物约2万余种,多数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少部分生活在土壤、树皮、岩石等陆地上。

衣藻生活环境、采集和技术处理

衣藻分布很广,绝大部分在淡水中,一般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较不流动的水沟、水池或临时的水洼中。在流动性的或清洁的水池里较

少。南方一带农民用的粪池或粪缸中(一般在粪不多而上层有较多水的缸)经常具有纯粹的衣藻群,致使积水呈绿色。

一般衣藻最多的时期是在春末、秋初,气温在10—20C时,在上海一带一年四季几乎全可采到,形成胶鞘体的常在渐趋干竭的水池岸

边。如欲得较多且纯粹的材料,可用大的广口瓶盛入2/3有衣藻的池水带回,瓶的一面用黑纸遮起,另一面承光,放在窗台上,这样,由

于衣藻具有趋光性,则大量聚集于光亮面,然后用吸管吸取备用。要得到在结合状况的生殖时期的衣藻并不困难,只要留心当气候骤然变化时就可以采到,如在上海当冬季寒潮袭来,次日采集就会发现很多结合状况的衣藻。

一般用3—4%的福尔马林液固定衣藻,或用鲁哥氏液固定,这种溶液的配法见把六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四

克碘,等全溶解后加80毫升蒸馏水即可取用。

在观察时由于衣藻的运动而必须加以限制固定,可用如下的方法:(1)先在载玻片上放上数根棉花纤维,然后滴一滴含有衣藻的水,

加盖片,再于盖片外用吸水纸把水分吸到最少的限度。(2)滴胶水一滴于载片上待浓缩后滴上材料加盖片观察。(3)最简便的方法是用

干净的细针醮上福尔马林,然后触及有材料的载片上的水滴。

观察鞭毛可用次甲蓝(1%)水溶液或用碘化钾溶液处理。染色则可用铁矶苏木精或洋红。

水绵生活环境和采集处理

在池塘中,在缓慢流动的河水中,有时也在无机质岸滩,或很少的在湖滨都可发现水绵,但在小的静水池中特别容易发现,它们大量成堆的漂浮着。一年四季都可以找到水绵,特别是春秋两季更多,在生长初期它们是亮绿色,在衰亡及生殖时发黄。水绵用手触之有滑润的感觉。

采集标本时应该在一个水域中选择若干不同地点,以力求全面,另外对不同颜色的都要采集,且不可看材料已变黄绿不洁成一种破棉絮状漂浮物时就弃之不采,因为这样就常常把我们所需要的生殖状况遗漏。采集少量标本时可用指管装回,如须要材料较多则可用广口瓶装回,但放入的材料不宜过多,最好是占容器的

1/3左右,水也不宜过满,以求空气充足。材料如当场不固定则须敞口带回。

在采集时,如要知道材料是否已经是接合时期,除了颜色是一种鉴别方法外,也可把盛有材料的容器正向着太阳光用扩大镜在管外看一下,如果丝状体上有褐色斑点则是形成了接合抱子,这样的材料一定要带回。

在固定方面一般用的固定液为3—4%勺福尔马林,为了防止很快蒸发可加入少量甘油,一般配制是: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 藻类植物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由此引出本章课题。

《藻类植物》教案

第三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描述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5、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特征及生活环境的描述,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6、通过对藻类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的学习,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程度。 教学重点: 1、藻类植物的基本的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藻类植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到的植物类群,通过学习讨论,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同时认识到就是这些平时少见的植物与人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对不同种类植物特点的描述、总结与比较。 2、利用实物观察、描述最好,但藻类植物太小不好观察,教师可以多提供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总结和归纳。 教学策略: 本课为1课时。本章是在之前讲过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并以植物体为对象进行描述和比较,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好身边的植物资源,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不同环境中的形态差异较大的不同植物标本,教师也应准备本地常见的藻类植物的标本,以备学生搜集标本不全时补充使用。课上通过学生的分组观察与讨论,比较总结出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特征。根据本地植物资源开发的情况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或与人类的关系。在学习方法方面,本课是可以使用表格整理知识的,使学生对比较表格有所认识,为今后更好的使用表格比较和整理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第三节 藻类植物》教案

《第三节藻类植物》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衣藻、海带、紫菜等常见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衣藻等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们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衣藻、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 观察水绵并不难,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与思考中材料的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藻类植物 一、绿色植物类群及种类 30多万种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二、淡水藻类 观察衣藻:叶绿体杯状 观察水绵:叶绿体丝带状 三、海洋藻类 常见的海洋藻类的形态特点 四、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分化。 五、藻类植物的作用 可释放氧气;可供食用;可供药用;可作饵料

苏科初中生物七下《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教案 (3)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课题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的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描述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3.区分“赤潮”和“水华”。 教学重难点描述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过程 环 节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自学与检测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教学目标阅读课本P49-51内容。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藻类植物 1.藻类植物是一个很大的类群,主要生活在中和中。 2.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等,也有多细胞的,如、等。它们都没有 的分化。 活动二:观察水绵,分析水绵的结构特点。 1.水绵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细胞连接而成。 2.水绵的细胞有哪些结构组成?它的叶绿体有什么特点?活动三: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举例说明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 “赤潮”和“水华”在发生场所上有什么不同? 互 动 交 流 与 探 究 海带与紫菜的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吗? 目标检测1.使用后能治疗和预防“大脖子病”的植物是() A 蕨类 B 海带 C 胡萝卜 D 桔子 2.形成“赤潮”和“水华”的生物中,很大一类是() A、单细胞藻类 B、多细胞藻类 C、菌类 D、鱼虾类 3.如果洋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 这是什么原因? 检测意图 教学心得

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

、第二课时: 二)其他的藻类植物 1.先复习水绵的形态结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联系一下生活实际, 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属于藻类植物,由此引入本课题。 2.学生会提到海带、紫菜或其他藻类植物。此时,教师出示海带、紫菜的标本(或投影片,如有海带、紫菜的生活环境录像更佳),供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对照课本有关内容及图解(图1一63、1一64),讨论以下各题: 1)海带、紫菜植物体分几部分? 2)它们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个体?3)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4)海带、紫菜呈现什么颜色体内还含有叶绿素吗? 5)它们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与水绵相同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可归纳总结,突出以下几点: (1)海带、紫菜是多细胞的植物体,结构也很简单,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海带植物体分三部分,下面是根状物、往上是带柄和叶状体;紫菜的植物体是薄而柔软的叶状体,基部是根状物。根状物不具有根的结构,也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它只起着固着作用,所以不是根;叶状体无叶片的结构,所以也不是叶。 (2)海带、紫菜的叶绿体里,除含叶绿素外,还分别含有大量的藻黄素和大量的藻红素,所以分别呈褐色和紫红色。由于它们都含叶绿素,所以与水绵一样,营养方式也是自养。 学生已经了解了多细胞的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紫菜后,还要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中的单细胞种类。 先给学生展示一滴池水中的藻类植物(可以用录像或投影片),使学生对衣藻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专门演示衣藻的投影片,提出讨论题:①衣藻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体②细胞内有无叶绿体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衣藻是由单细胞构成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请学生具体指出衣藻内的杯状叶绿体。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教学可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思考讨论:水绵、海带、紫菜、衣藻在生活环境、植物体结构、营养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样就可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2.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3.大都生活在水中。

苏科版生物七下《水中的藻类植物》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5)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2 课题 上课时间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举例说出几种藻类植物的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 的关系. ⑵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 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 ⑴熟练使用显微镜. ⑵比较水绵与其它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资料搜集法 课前准备Ppt,显微镜等 教具Ppt,显微镜等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实例: ①、变绿的游泳池(图片) 原因分析:所加自来水的水质本身存在问题,水源污染严重,水厂加药偏少,大量的藻类没有杀灭,当你放到游泳池后,其环境又适合其繁殖生长. 当游泳池有消毒剂时,因藻类给消毒剂杀灭而死亡. 当游泳池无消毒剂时,藻类在游泳池中大量繁殖,水变绿,浊度变大. ②、一池清水变“绿脸”散发臭味(图片) 原因分析:由于能流动的池水彻底变成了死水,降低了水的自净能力. 又由于生活污水、垃圾的大量倒入,使池水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在水中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氧气缺乏,鱼类、贝类等死亡,而死亡后的鱼类、贝类腐败分解就会散发出臭味. 2、视频:植物的类群 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简介 1、简介: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的地面、岩石壁和树皮等处. 我们日常所见,井水比较清澈透亮,但池塘里的水就往往混浊而带绿,甚至呈现锈色以至淡红,海水

也每每如此,这就是有藻类植物的原因. 藻类植物的长相奇特、形貌各异、色彩缤纷,大小、结构千差万别. 最小的海洋单细胞藻类个体微小,只有在显微镜底下才能看见,而最大的巨藻则可达二三百米长,堪称藻类之冠. 由于藻类含有叶绿素和其它辅助色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它们是最低等的绿色植物. 然而,又由于各种藻类的色素在种类和含量比例上的差异,而使藻体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池水中最常见的,是属于绿藻家族的衣藻、小球藻、盘藻和团藻等浮游种类;在海水中,最主要的浮游种类,则属于硅藻家族成员,其次是甲藻家族成员. (超链接:巨藻、衣藻、盘藻、团藻、硅藻、甲藻、马尾藻. ) 2、常见的多细胞藻类(图片展示海带、紫菜) 说明:多细胞的藻类由根状物和叶状体两部分构成,没有根、叶、茎的分化. 3、视频:水中的藻类植物 二、观察水绵 1、视频、图片:水绵 2、思考: ①、水绵呈什么颜色?为什么? 回答要点: 水绵呈绿色. 原因是水绵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②、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回答要点:水绵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多细胞生物. ③、水绵每个细胞的形状如何?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相同吗? 回答要点:水绵的每个细胞是长筒状的,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都相同. ④、每个细胞中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 回答要点:每个水绵的细胞中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和液泡. 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呈带状、螺旋状排列. 3、恩吉尔曼实验(与水绵有关的著名实验) 4、讨论: ①、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回答要点:最典型的区别是:水绵细胞呈长筒状,细胞内有绿色带形、呈螺旋状的时绿体. ②、比较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植物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植物体组成单细胞或多细胞多细胞多细胞 主要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 化具有假根、茎和叶具有根、茎、叶的分 化 教学小结:

实验一 观察藻类植物

※<实验一观察藻类植物(Ⅰ)> 1.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蓝藻门、裸藻门、硅藻门和黄藻门的主要特征, 了解它们在植物界的演化地位。 2、识别一些常见的藻类,并学习鉴定藻类的基本方法。 二、材料与用品 1、显微镜、吸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碘液、稀墨汁、醋酸洋红 2、微胞藻、颤藻、满江红、裸藻和无隔藻、硅藻新鲜材料,念珠藻的永久制片。 三、内容与方法 1、蓝藻门 (1)微胞藻属(Nicrocystis) 微胞藻是浮游性群体,夏季在池塘、湖沼繁殖旺盛时,形成水花(湖靛),危害水生动物。 用吸管吸取一滴新鲜或固定的藻液,置载玻片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材料分开,加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可见藻体由许多细胞组成,借胶质鞘联成多为不规则的群体,再用高倍镜,其细胞极小,近球形。 (2)颤藻属(Oscillatoria) 广泛生于有机质丰富的地方,如厨房、牛栏、猪舍周围的污水沟中常呈兰黑色薄皮团块。标本采回后,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或小瓷盘中,置窗口向阳处几小时,其藻丝可向四周漫延散开。这是因为藻丝能前后移动,也能左右摆动的缘故。用镊子取少许藻丝,置载玻片水滴中,加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可见颤藻为一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叫藻丝。注意藻丝顶端细胞呈圆顶形,其余细胞大致一样,呈短圆筒状,在有的藻丝上往往可看到1至数个双凹形的死细胞以及胶质膨大的双凹形的隔离盘。藻丝可从死细胞、隔离盘处断裂成为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再长成新藻丝。颤藻就是借藻殖段进行繁殖的。再仔细观察,每个细胞能区分有色素的色素质和无色素而有染色质的中央质吗? (3)念珠藻属(Nostor) 生于塘边和潮湿的山坡草地上,雨后常有大量发生,为兰黑色皮膜状或兰绿色木耳形的粘滑的团体,用镊子撕取一小块。置载玻片上,并用解剖针将材料分开,加一滴蒸馏水,盖玻片用解剖针柄,向下轻压使胶质鞘成一薄层。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水样透明的胶质中有无数弯曲盘绕的藻丝。藻丝由一列细胞组成,形如一串念珠,每个细胞的结构与颤藻有无区别?注意藻丝上除了一段营养细胞外,还有一种大型厚壁而色淡的特殊细胞叫异形胞。它与相邻细胞接触处的壁呈球状加厚叫节球。在胶质中还可看到从异形胞处断裂的短藻丝(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可长成一个新的藻丝。许多新藻丝构成念珠藻的新个体。此外,在藻丝中有时形成一种厚壁细胞叫厚垣孢子。它能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适宜时又可萌发成新个体。 (4)项圈藻属(鱼腥藻属)(Anabaena) 从池塘、沟渠、湖泊或稻田采回的水样,滴一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项圈藻的藻丝呈螺旋形,弧形、直线形或不规则盘绕状,每个藻丝单独存在,分散浮于水中,有时由许多藻丝交织成不定形的团块,但无共同的胶质鞘。藻丝上的多数细胞呈园球形或鼓形,藻丝上还有少数形状较大,细胞壁较厚的异形胞。当异形胞死亡或与其它细胞分离时,藻丝就断为两段或数段,每段藻丝也叫藻殖段。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苏教版

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目标导引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并概括藻类与人类的关系 2、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藻类植物与苔藓、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3、熟悉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水绵的形态结构。 难点:了解认识藻类的一般特征,对学生观察能力和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自主预习 一、看书P49--51页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识哪些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有什么特点? 2、水绵呈什么颜色?设想用手摸水绵,你会有什么感觉? 3、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4、水绵每个细胞的形态如何?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都相同吗? 5、每个细胞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 6、显微镜下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二、看书P77--78页回答以下问题: 1、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的角色是什么? 2、藻类植物有哪些重要的经济价值? 3、什么是“赤潮”和“水华”现象?有什么危害?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1: 1、学生熟悉的藻类植物主要有海带、紫菜;教师补充常见食用藻类植物有裙带菜、石莼、发菜、鹿角菜、羊栖菜、石花菜等。 2、水绵呈绿色,用手摸会觉得很滑腻。 3、水绵是多细胞生物。 4、水绵每个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丝状螺旋形)。每个细胞形态相似。 5、显微镜下的水绵细胞呈长筒状,有绿色带形的叶绿体。 自主预习2: 1、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浮游动 物和鱼类提供饵料;藻类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地球大气含量的70%。 2、藻类植物具有的经济价值有:①海藻可以食用;②提取工业原料如褐藻胶、琼 脂、甘露醇、碘等;③有些藻类植物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3)

第十章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⑵说明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水绵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手段 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课前准备:水绵等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投影:联系”春”的景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观察图片。 问:水本来是无色透明的,为什么会变成绿色?(提示:鱼缸的水长时间不换也会变绿) 生:水中有绿色的藻类植物。 <投影课题:水中的藻类植物> <投影并出示水绵实物:观察身边的藻类植物-----水绵> 师:实验观察的水绵,是从哪儿捞来的? 生:河水里 师:水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藻类植物。首先我们看看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然后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生:观察回答。 师:现在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看看水绵细胞的内部结构?示范装片的制作及显微镜的使用。 步骤: 一、清洁载玻片、盖玻片 二、取一张载玻片,滴上一滴清水。用镊子夹几根水绵放在水滴中,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取镜安放。 四、选低倍物镜、反光镜对光。 五、夹上玻片标本,调焦,先降后升,先粗后细,直到找到物像。 六、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生:实验、观察、画图、思考、交流: ①水绵细胞的形状?(长筒状) ②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藻类植物?(多细胞藻类)

③水绵细胞是如何排列的?排列方式与外形相关吗?(单行排列,结构决定外形) ④水绵细胞的结构有哪些? ⑤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水绵的叶绿体有什么特点? (叶绿体呈带形,螺旋状) <投影思考题> 生:讨论交流: 1、张华采集水绵时,发现只有在清澈的河水中才有水绵生活,而在浑浊的河水中没有水绵生活,你能告诉他这是什么原因? (水绵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2、阳光下的水绵会产生许多气泡,气泡里是什么气体?哪儿来的? (水绵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 <投影认识常见的藻类植物1> 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认识它们的名称。 问:水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多细胞藻类,与水绵相比,这些藻类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多细胞藻类。 <投影衣藻和小球藻> 师:引导学生认识衣藻与小球藻的形状特点、名称。它们与水绵相比,在生活环境、细胞组成上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是淡水藻类,单细胞藻类。 师:池塘、湖泊就是它们的家,但平常我们能否观察到它呢? 生:不能。因为它很小 问:水绵没有根茎叶,那这些藻类植有没有根、茎、叶呢? 生:单细胞没有/多细胞的有 <投影海带的结构>,以海带为例认识藻类的结构。 生:观察海带分叶状体、柄、根状物三部分,认识到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师:根状物的作用是起固定作用,叶状体通常是我们的食用部分,明确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简单。 问: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 生:生产者。 师:为什么说它们是生产者?它们能进行什么作用? 生:光合作用。 师:那它们的细胞都含有什么结构? 生:叶绿体。 师:含有叶绿体,那含有什么色素?那藻类应该是什么颜色? 生:含叶绿素,绿色。 师:评价。衣藻是绿色的,小球藻也是绿色的,石莼也是绿色的,水绵也是绿色的,那海带与紫菜为什么不是绿颜色呢? 生:讨论交流。 <投影海带与紫菜阅读资料> 海带和紫菜都是生活在浅海中的藻类植物,植物体中都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实验二 观察藻类植物

※<实验二观察藻类植物(Ⅱ)> 1.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在 植物界的演化地位。 2、识别一些常见的藻类,并学习鉴定藻类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品: 1、显微镜、吸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碘液、稀墨汁、醋酸洋红。 2、衣藻、水绵、刚毛藻、水网藻、轮藻的新鲜材料,水绵的接合生殖、团藻、海带 孢子体横切片、轮藻、紫菜永久制片,紫菜的材料。 三、内容与方法 1.绿藻门 (1)衣藻属(Chlamydomonas) 衣藻在静止的水池、水沟、水坑中繁殖旺盛。采回水样,在显微镜检查,若衣藻数量少、体积小时,可加少量氮肥或人尿置水样中,并放在窗口向阳的地方。1-2天以后,衣藻可大量繁殖,体积也增大。 用吸管吸取一滴衣藻液装片,置显微镜观察,可见衣藻是呈卵园形的单细胞体。在视野中可看到它从各个方向自由游动的情况,用吸水纸从盖玻片一端吸去一些水分,使衣藻游动减缓或稳定。仔细观察,在衣藻的细胞中有一个厚底杯状叶绿体,其杯底埋着一个蛋白核,在细胞前端杯状叶绿体的开口处充满着透明的细胞质,细胞质中央有一个园形细胞核,红色眼点也位于细胞前端一侧,为了清楚地观察衣的鞭毛,可以盖玻片一端注入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端将碘液吸过去,使藻体染色。这时细胞核呈黄色,蛋白核呈兰黑色,鞭毛因吸碘液膨胀加粗而易见。注意衣藻鞭毛着生的位置、数目、长短。 (2)团藻属(Volvox) 取团藻装片标本,置低倍显微镜观察,在视野中许多染成红色的空心球体,这就是团藻。由于团藻装片封胶很厚,一般不能用高倍镜观察,以防损坏玻片材料和显微镜镜头。在低倍镜下,选择一个完整的团藻群体,仔细观察团藻是由许多衣藻型细胞组成的群体。这些细胞在球状群体表面排列成单层。共同居于胶质鞘中,球状群体的中央是一个大空腔,其内充满水和胶质。群体中的每个细胞周围又有一层很厚的胶质鞘,由于各个细胞的胶质鞘,相互挤压,故从表面看去细胞呈多边形,细胞之间借胞间连丝相联。注意你在团藻的母群体中看到子群体吗?团藻植物体的细胞在生理上有分工吗? (3)丝藻属(Ulothrix) 丝藻固着生活在有流水经过的石头、木桩和水草上,常形成一层绿色绒毡,多见于温度较低的流动水中的石头上。 用镊子取少许生活的或浸制的丝藻标本装片或装片标本,置显微镜观察,可见丝藻是由一串园筒状细胞构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在装片标本中丝状体染成兰黑色),基部的固着器由于采集时损坏不易看见。调节细调节轮能清楚地看到丝状体的每个营养细胞中有一个环带状叶绿体,沿细胞内壁围成大半环,其上有数个蛋白核。这种环带状叶绿体的细胞叫做丝藻型细胞。 (4)水绵属(Spirogyra) 水绵广泛生长于池塘、水沟、水坑或稻田中,一般漂浮水面,他有附着于水草、木桩、石头上的。采集的标本,用手触摸有滑腻感,营养生长的藻丝呈鲜绿色。行有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3

第 2 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藻类植物的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 1、熟练使用显微镜。 2、比较水绵与其它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资料搜集法 课前准备 PPT,显微镜等 教具 PPT,显微镜等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实例: ①、变绿的游泳池(图片) 原因分析:所加自来水的水质本身存在问题,水源污染严重,水厂加药偏少,大量的藻类没有杀灭,当你放到游泳池后,其环境又适合其繁殖生长。当游泳池有消毒剂时,因藻类给消毒剂杀灭而死亡。当游泳池无消毒剂时,藻类在游泳池中大量繁殖,水变绿,浊度变大。 ②、一池清水变绿脸”散发臭味(图片) 原因分析:由于能流动的池水彻底变成了死水,降低了水的自净能力。又由于生活污水、垃圾的大量倒入,使池水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在水中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氧气缺乏,鱼类、贝类等死亡,而 死亡后的鱼类、贝类腐败分解就会散发出臭味。 2、视频:植物的类群

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简介 1、简介: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的地面、岩石壁和树皮等处。我们日常所见,井水比较清澈透亮,但池塘里的水就往往混浊而带绿,甚至呈现锈色以至淡红,海水也每每如此,这就是有藻类植物的原因。 藻类植物的长相奇特、形貌各异、色彩缤纷,大小、结构千差万别。最小的海洋单细胞藻类个体微小,只有在显微镜底下才能看见,而最大的巨藻则可达二三百米长,堪称藻类之冠。 由于藻类含有叶绿素和其它辅助色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是最低等的绿色植物。然而,又由于各种藻类的色素在种类和含量比例上的差异,而使藻体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池水中最常见的,是属于绿藻家族的衣藻、小球藻、盘藻和团藻等浮游种类;在海水中,最主要的浮游种类,则属于硅藻家族成员,其次是甲藻家族成员。(超链接:巨藻、衣藻、盘藻、团藻、硅藻、甲藻、马尾藻。) 2、常见的多细胞藻类(图片展示海带、紫菜)说明:多细胞的藻类由根状物和叶状体两部分 构成,没有根、叶、茎的分化。 3、视频:水中的藻类植物 二、观察水绵 1、视频、图片:水绵 2、思考: ①、水绵呈什么颜色?为什么? 回答要点: 水绵呈绿色。原因是水绵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回答要点:水绵呈绿色。原因:水绵细胞内有叶绿体。 ②、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回答要点:水绵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多细胞生物。 ③、水绵每个细胞的形状如何?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相同吗?回答要点:水绵的每个细胞是长 筒状的,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都相同。 ④、每个细胞中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 回答要点:每个水绵的细胞中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和液泡。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呈带状、螺旋状排列。 3、恩吉尔曼实验(与水绵有关的著名实验) 4、讨论: ①、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回答要点:最典型的区别是:水绵细胞呈长筒状,细胞内有绿色带形、呈螺旋状的时绿体。 ②、比较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藻类植物观察

藻类植物观察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在植物界的演化地位。 2、识别一些常见的藻类,并学习鉴定藻类的基本方法。二、实验用品: 1、显微镜、吸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碘液、稀墨汁、醋酸洋红。 2、衣藻、水绵、刚毛藻、水网藻、轮藻的新鲜材料,水绵的接合生殖、团藻、海带孢子体横切片、轮藻、紫菜永久制片,紫菜的材料。三、内容与方法1.绿藻门 (1)衣藻属(Chlamydomonas) 衣藻在静止的水池、水沟、水坑中繁殖旺盛。采回水样,在显微镜检查,若衣藻数量少、体积小时,可加少量氮肥或人尿置水样中,并放在窗口向阳的地方。1-2天以后,衣藻可大量繁殖,体积也增大。 用吸管吸取一滴衣藻液装片,置显微镜观察,可见衣藻是呈卵园形的单细胞体。在视野中可看到它从各个方向自由游动的情况,用吸水纸从盖玻片一端吸去一些水分,使衣藻游动减缓或稳定。仔细观察,在衣藻的细胞中有一个厚底杯状叶绿体,其杯底埋着一个蛋白核,在细胞前端杯状叶绿体的开口处充满着透明的细胞质,细胞质中央有一个园形细胞核,

红色眼点也位于细胞前端一侧,为了清楚地观察衣的鞭毛,可以盖玻片一端注入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端将碘液吸过去,使藻体染色。这时细胞核呈黄色,蛋白核呈兰黑色,鞭毛因吸碘液膨胀加粗而易见。注意衣藻鞭毛着生的位置、数目、长短。(2)团藻属(Volvox) 取团藻装片标本,置低倍显微镜观察,在视野中许多染成红色的空心球体,这就是团藻。由于团藻装片封胶很厚,一般不能用高倍镜观察,以防损坏玻片材料和显微镜镜头。在低倍镜下,选择一个完整的团藻群体,仔细观察团藻是由许多衣藻型细胞组成的群体。这些细胞在球状群体表面排列成单层。共同居于胶质鞘中,球状群体的中央是一个大空腔,其内充满水和胶质。群体中的每个细胞周围又有一层很厚的胶质鞘,由于各个细胞的胶质鞘,相互挤压,故从表面看去细胞呈多边形,细胞之间借胞间连丝相联。注意你在团藻的母群体中看到子群体吗?团藻植物体的细胞在生理上有分工吗? (3)丝藻属(Ulothrix) 丝藻固着生活在有流水经过的石头、木桩和水草上,常形成一层绿色绒毡,多见于温度较低的流动水中的石头上。 用镊子取少许生活的或浸制的丝藻标本装片或装片标本,置显微镜观察,可见丝藻是由一串园筒状细胞构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在装片标本中丝状体染成兰黑色),基部的固着器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个案 第10章水中的生物 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目标导引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并概括藻类与人类的关系 2、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藻类植物与苔藓、蕨类植 物的异同点 3、熟悉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水绵的形态结构。 难点:了解认识藻类的一般特征,对学生观察能力和收集资 料能力的培养。 自主预习 一、看书P49--51页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识哪些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有什么特点? 2、水绵呈什么颜色?设想用手摸水绵,你会有什么感觉? 3、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4、水绵每个细胞的形态如何?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都相同吗? 5、每个细胞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 6、显微镜下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二、看书P77--78页回答以下问题: 1、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的角色是什么? 2、藻类植物有哪些重要的经济价值? 3、什么是“赤潮”和“水华”现象?有什么危害?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1:

1、学生熟悉的藻类植物主要有海带、紫菜;教师补充常见食用藻类植物有裙带菜、石莼、发菜、鹿角菜、羊栖菜、石花菜等。 2、水绵呈绿色,用手摸会觉得很滑腻。 3、水绵是多细胞生物。 4、水绵每个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丝状螺旋形)。每个细胞形态相似。 5、显微镜下的水绵细胞呈长筒状,有绿色带形的叶绿体。 自主预习2: 1、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作 用制造有机物,为浮游动物和鱼类提供饵料;藻类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地球大气含量的70%。 2、藻类植物具有的经济价值有:①海藻可以食用;②提 取工业原料如褐藻胶、琼脂、甘露醇、碘等;③有些藻类植物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 3、“赤潮”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某些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急剧繁殖或大量地聚集在一起,使大面积的海水颜色发生改变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的发生会使海域中的鱼虾、贝类大量死亡,经济损失十分惨重,还可能引起人类中毒等。 “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水华发生时,水一般呈蓝色或绿色,水中严重缺氧,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 补充: 海带:生活在海水中,多细胞生物,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海带和紫菜的食用部分像叶,叫做叶状体,叶状体的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海带叶绿体中除了含有叶绿素以外还有藻黄素,所以海带呈现褐色。同理紫菜呈现紫色是因为含有大量的藻红素和藻蓝素。 “蓝色革命”:科学种田,使粮食、蔬菜、水果产量大幅度提高,被人们称为“绿色革命”。畜牧业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幅度提高了牛、羊、猪、鸡、蛋、奶的供应量,被称为“白色(奶)革命”。渔业农牧化的进步主要发生在海洋上,所以称为“蓝色革命”。现阶段海洋渔业农牧化的主要方式是:人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5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展示水中多种绿色开花植物的图片,复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组成。 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水中植物体的组成都是这样的呢? 设计意图:在第九章学生们已学过《植物体的组成》,但课本上是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进行讲解的,没有提到其它类群植物体的组成。通过问题的提出,可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新课讲授】 (一)观察水绵 1.出示水绵图片,介绍水绵的生活习性; 2.指导实验: (1)提示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观察水绵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 (2)复习:如何制作临时装片和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3)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①水绵的颜色和形状如何?用手触摸水绵,你有什么感觉? ②水绵是由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 ③水绵每个细胞的形态如何? ④水绵每个细胞中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 ⑤水绵的每个细胞的形态结构都相同吗?而绿色开花植物的每个细胞形态结构一样吗? ⑥对照器官的观念,看看水绵有根、茎、叶等器官吗? 3.学生分组观察水绵的形态结构; 4.师生共同小结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 提出问题:水绵是绿色开花植物吗?为什么? 是不是所有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都与水绵一样呢?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实验。最后根据观察的结果来判断水绵的组成是否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 (二)认识多种常见的藻类植物 1.出示多种不同形态藻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藻类植物的多样性。 2.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谈谈对藻类植物的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3.学以致用: (1)出示黑藻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是不是藻类植物。 (2)播放《忆江南》的音频,让学生思考“江水为何如此之绿”。

水中的藻类植物

10-2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介绍水中生活的藻类,藻类植物是一个很大的类群,它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本 节引言部分采用了一幅生长着海藻的海滩图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藻类植物的鲜活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感性的 认识。 教学过程: 提起藻类植物,大家最熟悉是什么? 海带和紫菜是常见的食用藻类,而且是多细胞藻类。 还有一些藻类植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称为单细胞藻类,比如衣藻、小球藻等 藻类植物的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 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这是藻类植物的第一个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因为是植物,所以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充合作用。 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呢? 所以有句诗:“春来江水绿如蓝”正是因为春天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观察水绵: 1. 从水池中捞取少许水绵,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2. 取一张载玻片,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几根水绵放在水滴中,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何特点? 讨论: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资料,总结出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介绍“水华” “水华"(water blooms )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 细菌)、绿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 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 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 最大支流 一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 MCRS 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 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怎样做才能杜绝“水华”的出现。 课后通过互联网搜索我国水中生物资源的资料,将其整理成小论文或小报,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10-2水中的藻类植物 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使微小浮游生物大量增殖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西湖春归色,春水绿于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为什么呢?原来,春 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香水荡漾着绿波。 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衣藻),有多细胞的(水绵);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衣藻和水绵就生活在淡水 中。 藻类植物 Algae 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 。藻类植物有两个特点: ① 藻体各式各样,在外形上有时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的构造,但在功能上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因而实际上藻 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 ,也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统称为叶状体;②它们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为单细胞,有的可以是多细胞的, 但缺少一层包围的营养细胞,所有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 生物学特性 形态 藻类植物体大小悬殊,最小的直径只有 1?2微米,肉眼见不到,而最大的长达 60多米;形态相差很大,有单细胞、群 体和多细胞。群体各体由许多单细胞个体群集而成。多细胞个体有丝状体、囊状体和皮壳 状体等,也有类似根、茎、叶的外 形,但不具备高等植物那样的内部构造和功能。 色素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细胞含有各式各样的色素,而不同的色素组成标志着进化的不同方向,是分门的主要依据。 但所有的藻类都含 有叶绿素a 和光合作用系统n 并能利用水作为氢的供体,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氧气。现在大气中的游离氧气主要是光合作用 的产物,其中大半是藻类所产生。藻类的色素主要有 4类:叶绿素、藻胆蛋白、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除叶绿素 a 以外,B - 胡萝卜素也普遍存在于各种藻类 ,只是在隐藻门数量较少而已。此外,蓝藻门、红藻门、和隐藻门 还含有藻胆蛋白,隐藻门、 甲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和褐藻门含有叶绿素 c,原绿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含有叶绿素 b ,在红藻门有的 种类则含有叶绿素 d 。少数藻类在演化过程中营腐生或寄生生活,逐渐失掉叶绿素,成为没有色素的藻类。 生长繁殖 藻类植物的生殖有营养体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营养体生殖方法很多,有特殊的营养枝,如黑顶藻的繁殖枝,掉 地后则独立生长为新的个体;有依靠假根的繁殖方式,如海扇藻;也有依靠盘状幼体以度夏或度冬。无性生殖主要依靠游抱 子,这些一般具有 1?4根鞭毛,叶绿体和眼点,没有细胞壁 ,有自由游动的能力;缺少鞭毛因而没有游动能力的抱子也不少, 如蓝藻门的内抱子,红藻门的四分抱子,绿藻门的厚壁抱子等。有性生殖依靠配子,可以是同配或异配。同配由形状大小一 样的配子相互接近,融合形成厚壁的合子,而异配则由大小不同,甚至形状不一样的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卵配是一种异配, 其雌性细胞较大 ,一般不能游动,而其雄性细胞较小,有两根鞭毛,能自由游动。红藻的卵配尤其特殊,卵囊称果胞,为一瓶 状构造,卵在瓶底,瓶颈即受精丝,而精子在精子囊内,不能游动,随水漂流,遇于受精丝则粘着上,精子破囊而出,顺着 受精丝进入果胞与卵子 结合成为合子,后者立即发育成为一个双倍体的果抱子体,寄生在雌性个体上。果抱子体成熟产生果 问 述 述 问问 述 述问 述 妞胞B5 也胞兄 otSf 1*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10.2水中的藻类植物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课题水中的藻类植物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 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水绵,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水绵,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江水因为 什么而绿?是因为春天气温升高, 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 生命漂浮在湖水、江水中,它们就 是“水中的藻类植物”。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 言,归纳总结。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水 为何变为绿色。学生讨论并 汇报观察结果。 2.观察水绵(一)水中藻类植物的特点及生活 习性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第 一部分内容,结合信息库55页关 于海带、紫菜的课外知识,思考: 1.以海带紫菜为例,说说它们的宏 观结构。 观察图片,认真阅读内容, 小组讨论,进行总结交流。

2.说一说藻类植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3.为什么海带呈现褐色,紫菜呈现紫色?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淡水、海水),少数生活在潮湿地面;既有多细胞又有单细胞;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分为根状物、柄、叶状体;大部分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进行自养;除了叶绿素,还含有其他色素。 (二)观察水绵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第二部分内容,观察图片10-11,思考: 1.水绵的外观形态? 2.是藻类吗? 3.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体? 4.细胞结构如何? 5.叶绿体的形状如何? 6.用手触摸的感觉? 在学生完成基础上补充:水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多细胞藻类植物,呈绿色丝状,手触摸有粘滑感觉,叶绿体呈带形螺旋状,自养生活方式。学生自习阅读、观察、思考问题,相互讨论。 3.藻类植物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0-51页第三部学生观察图片,相互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