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见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的原则

合集下载

知见心理学精髓

知见心理学精髓

知见心理学原则1) Whenever there is a problem or conflict, there has to be a better way. Even in the most difficult of situations, there is always a solution that would allow everyone to win. Love, joining, forgiveness,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and choice will lead us through.每当遇到问题或冲突时,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即使是在最困难的处境下,总是会找出一个让大家突破困境、均霑其利的方法。

爱、连接、宽恕、沟通、合作及选择,都会指引我们方向,带领我们穿越困难。

2) The world is our mirror. Anything we do to others we do to ourselves first. We can only accuse others of something that we believe we ourselves are doing. We make our own reality and write our own stories. Conflicts with others reflect conflicts within ourselves. By resolving our inner issues, we automatically resolve the problems in our world.世界是我们的镜子。

我们施加在他人身上的行为,首先都是施加在自己身上的。

如果我们不去伤害自己,那么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无法伤害我们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的现实世界,编写我们自己的故事。

我们和他人的纠葛,正反映着我们自己内心的纠葛。

认知心理学核心知识点

认知心理学核心知识点

认知心理学核心知识点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一、感知感知是我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第一步。

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的环境。

在感知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还会对其进行主动的加工和解释。

例如,视觉感知不仅仅取决于眼睛接收到的光线,还包括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我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看到的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

同样,在听觉感知中,我们能够从复杂的声音中分辨出不同的语音和音乐。

知觉的整体性和选择性也是感知中的重要概念。

整体性指的是我们倾向于将不完整的图形或信息视为一个整体,而选择性则指我们在众多的刺激中,有选择地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而忽略其他无关的内容。

二、注意注意是指我们将心理资源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信息或任务上的能力。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被吸引的注意,比如突然听到的一声巨响。

有意注意则是需要我们付出意志努力来维持的注意,比如认真阅读一本专业书籍。

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和分配也是重要的方面。

注意的广度决定了我们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注意到的信息量;稳定性则反映了我们保持注意的时间长短;而注意的分配能力让我们能够同时进行多项需要注意的任务,比如一边开车一边听广播。

三、记忆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关键领域。

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对信息的短暂存储,它的容量很大,但保持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分之一秒。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 5-9 个项目,保持时间也较短,大约在 30 秒左右。

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保持时间可以是数年甚至终身。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适合存储的形式;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记忆系统中;提取则是在需要时将存储的信息回忆起来。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心理学研究原则及方法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心理学研究原则及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研究心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这是最高原则和指导思想。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应该具有下列条件;1)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是应该可以得到共证的。

2)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测量的,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2、发展性原则:就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不仅要求阐明人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而且还要求阐明那些刚刚产生、处于形成状态的新的心理品质。

3、系统性原则:必须研究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4、教育性原则: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特别是对儿童。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在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应用观察法时必须遵循的一些规则:1)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

2)观察必须是系统的。

3)观察时必须随时作记录。

4)应该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况下进行观察。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被观察者的行为比较片段。

观察法的不足之处:1)观察者处于被动状态。

2)观察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

2、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三个主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实验法有以下三个特点:1)主试处于主动地位。

2)可以精确地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3)可以反复验证。

实验示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结果客观可靠,能够精确的测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室实验法的不足之处:目前还不能对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性格进行研究,人为因素较大,往往离实际情况较远。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存在引起的,是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实现的,是表现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的,因此研究者必须从心理产生所依存的这些方面的客观过程中去揭示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同时,研究者必须如实地记录对受试者的外部刺激、受试者的反应及受试者主观体验的口头报告,切不可以自己的主观体验、主观感受来代替客观观察到的事实或附加在客观观察到的事实上。

在做结论时,研究者要根据客观的资料和事实做出判断,切不能凭主观臆测来肯定或否定某种结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和结论是否合乎实际,必须在社会实践中经受检验,并在社会实践中予以发展和完善。

所谓发展性原则,就是要在发展中研究心理现象和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心理现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永远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心理活动,当然也不是固定的、静止不变的。

人类的心理、意识从动物演化而来,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

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其心理活动也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人们把心理看作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心理活动,即要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2.发展性原则所谓发展性原则,就是要在发展中研究心理现象和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心理现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永远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心理活动,当然也不是固定的、静止不变的。

人类的心理、意识从动物演化而来,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

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其心理活动也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人们把心理看作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心理活动,即要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心理学无处不在: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心理学无处不在: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4.测验法
测验法,即心理测验法,就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
测验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心理发展水平的研究方法。 例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等
非文字:智力测验
罗夏墨迹人格测验 文字:16PF人格测验
心理测量法的优点
1、所使用的标准化
2、是一种定量化程
1
测验量表编制十分 A B 度很高的方法,施
2
严谨、效果可靠。
测容易控制,结果
处理方便。
3
3、有设立好的常模, 可以直接进行对比 C 研究。
D
4、是一种方便省力 的方法。
4
心理测验法的不足之处
1
2
3
4
5
1、是一种间接测 量,即通过对行为 的测量,来推断要 测量的心理。如果 行为样本未选准, 就难以推断所要测 量的心理。
2、测验不可 避免地受到经 验和文化条件 的影响。
预,创设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从而进行分析 研究的客观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通常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
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的方法。(人们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反 复验证)
• 自然实验法:通常是指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条件下,实验 者有目的地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的控制或改变,以研究人的心理 活动的方法。
3、对施测者要 求较高。他们应 该具有一定的专 业知识和较熟练 的测验技能,熟 悉测验手册的各 种要求。
4、难以进行定 性的分析,结果 多在静止的表面 水平上描述和解
释。
5、难以揭示 变量之间的因 果联系,使用
灵活性差。
3. 系统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或现象运动变化和普遍联系 的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上的运用。

心理咨询的五个原则

心理咨询的五个原则

心理咨询的五个原则
心理咨询的五个原则
一、自我发展原则
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要从客观历史的事实出发,积极地分析、认知、改变自己。

也就是说,咨询者应该客观地看待自身、他人和环境,并尝试积极地去改变自己。

此时,咨询者和心理咨询师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互相帮助,共同实现个体的潜能最大化。

二、真实性原则
心理咨询的咨询过程应该真实,双方在真实基础上相互沟通、分享思想,沟通的过程将会激发被咨询者对自己和外界的认知,促进个体认识、成长和变化,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咨询者的合作意识和互动能力。

三、探索性原则
心理咨询要从头开始,探索性的寻求问题的深层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给出建议。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咨询者要负责对每一个建议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以便能够研究出根本性的解决办法。

四、隐私保护原则
心理咨询过程中,所有被咨询者提供的信息都是隐私信息,心理咨询师有义务遵守客户的隐私,不能擅自泄露或未经客户允许披露,以保护客户的利益。

五、可操作性原则
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咨询者的行为方式,使其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应用咨询内容。

因此,心理咨询师要在咨询过程中指导咨询者,帮助其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在现实情境中实施,以达到预期的咨询成果。

研究心理学现象的原则

研究心理学现象的原则

研究心理学现象的原则导语: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通过观察、实验和统计等方法来揭示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规律。

在研究心理学现象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研究心理学现象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探讨它们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研究心理学现象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进行。

研究者需要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假设,并采取科学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确保研究的结果是可靠和有效的。

二、伦理原则研究心理学现象需要遵守伦理原则,确保研究过程中不伤害研究对象的权益和尊严。

研究者需要经过伦理审查并取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保护他们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同时,研究者需要确保研究过程中不存在虐待、欺骗、歧视等不道德行为,遵循研究伦理规范,维护研究的道德性和合法性。

三、代表性原则研究心理学现象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和样本。

研究对象应该是目标人群的典型代表,样本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

通过采用随机抽样和多样性样本的方法,可以降低选择偏差和样本误差,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四、多元性原则研究心理学现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等。

因此,在研究心理学现象时,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技术,以全面、多角度地探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五、可操作性原则研究心理学现象需要将研究结果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建议和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社会和个体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和指导。

六、客观性原则研究心理学现象需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和观察。

研究者应该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采用客观的测量和评估方法,准确地记录和分析研究数据。

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它旨在探索人类行为和精神状态的动力和机制,以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各种问题。

在心理学研究中,学者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研究的公正、完善和可行。

首先,心理学研究必须坚持客观和科学的理念。

心理学研究旨在发现真相,因此必须具有客观性,脱离学者的主观偏见和情绪。

必须重视科学原理,依靠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避免傲慢和扭曲实际情况。

其次,心理学研究要求遵循清晰的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应包括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程序和数据分析。

心理学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以便为研究提供有效的结构和支持;他们还需要制定有效的研究方法,以收集可靠的数据;他们还需要严格执行研究步骤,以便准确分析研究结果;此外,他们还需要重视准确的数据分析方法,以便得出可行和有用的结论。

第三,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守伦理原则。

心理学研究者必须尊重研究参与者的人权,特别是自由、平等和尊严。

特别是,心理学研究者发展的研究技术应该遵守研究参与者的隐私权,并充分尊重研究参与者的主观感受。

此外,心理学研究也应该尊重参与者的意志,不能强迫研究参与者参与实验,也不能以任何方式强迫研究参与者改变自己的主观感觉。

最后,心理学研究应秉持真实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者应始终如一地坚持对数据的真实性,追求真实、准确、公正和属实的结论,不能篡改或伪造数据以达到任何目的,也不能忽视或淡化任何研究结果,以致显示和推断的结论不够真实和完整。

综上所述,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客观、科学、清晰的设计、伦理和真实性等原则,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够发展出可信和可行的心理学研究,更好地了解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见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的原则1、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发生问题或困扰时,总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即使在最困难的状态之下,也一定能找出让大家突破困境、均占其利的方法。

爱、连系、宽恕、沟通、合作、还有选择等等,都会替我们指引方向。

2、世界是我们的镜子我们施加在他人身上的行为,其实都是施加在自己身上的行为。

如果我们不去伤害自己或他人,那么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无法伤害你。

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现实世界、编写自己的故事。

我们和他人之间的纠葛,正反应着自己内心的纠葛。

因此,只要解决内在的问题,最终就能够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3、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都有其目的当事件发生、带给我们痛苦时,我们通常没有察觉到这些事件的目的。

透过责任原则,我们得以作出不同的选择,并且获得力量改变外界中反感的部分。

4、选择的力量所谓人生的方向,是我们不断作出选择之后的结果。

一旦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改变,我们的模式也会随之改变。

我们对自己的体验应该负起责任,并且知道,无论何时我们都可以做出新的选择。

5、我们身处的地方,就是学习成长和疗癒最适当的地方我们的人生、疗癒和学习所需要的所有条件,总是以最佳的形态展现出来,任何事件的发生,决不是偶然。

就算是相当难过的体验,一旦受到疗癒,就会成为给予自己和身边的人最棒的礼物。

6、人际关系是改变的良方我们对身边人们的付出,有可能让这个世界变成地狱、或天堂。

重新找回和周围人们之间的连系、修复人际关系,可以加快成长的脚步。

和周围人们的关系如果能够修复,问题也就能够获得解决。

7、要得到真正的成功,必须所有的人都能获益当我们发现对自己有益,也对其他人有益是同一回事时,我们就能向前迈进。

如果其中有某个人成了“坏人”,那么所有人也都输了。

迈向成功的重要关键,便是持续沟通直到所有人都能获益。

8、领袖力中,对求助者伸出援手是无比的重要自我意识、羞耻、自我攻击等种种问题,是因为不希望我们听到他们求助的心声。

如果给与求助者回应,这种自我攻击的个性将能转化。

求助者与救援者双方带来交流沟通的可能。

当我们询问“有人需要我的帮助?”的同时,所有问题、或者至少某一层面,都会因而获得疗癒。

因此要回应那些求助的声音。

只有帮助他人,我们才能接受自己需要时的援助。

9、现在所发生的问题,都是过去的痛苦所变装的痛苦大都是由误解而生的。

问题如果解决,就能够对过去和现在有新的理解。

同时不仅是未来,连过去的历史,也会转往好的方向。

想要重获幸福的童年回忆,现在还为时未晚。

10、为生存的目的而活,是获得充实感的关键我们出生的目的是为了幸福,如果现在活得不幸福,那么疗癒就是我们生存的目的。

而更高的目的,就是以自己独有的才能贡献世界、拯救世界。

接受上天所赋予的天命,这就是我们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

11、痛楚和苦难,可以用爱洗去两个人之间,或是更多的人,感觉相互“连系”、产生共鸣时,疗癒便会产生,痛楚会渐渐地消失。

超越自我防卫的壁垒后,我们和他人将结为一体,并且能够体验没有痛苦的高层次意识。

12、人际关系是建立人生的基本磐石人际关系的道路,就是爱和连系的道路,同时也是进化的道理。

无论任何问题,其核心阶段都与人际关系相关。

根本原因在于疏离(自己和周围的人或状况抽离的状态)和批判。

13、认知到我们都是朝向进化和通往一体路上的灵性去领受上天的恩惠、宇宙间无尽的爱,就是到达目的地最简单的方法。

只要我们接受,上天会给予我们祝福和帮助,让我们更向前迈进。

14、疗癒就是一切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问题和答案永远都是疗癒和宽恕。

我们籍由疗癒、宽恕,而得以幸福,我们是为了回归心灵的家而出生的。

15、问题的答案就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无论任何问题,都隐藏着上天要给我们的礼物。

不管问题的大小,转化它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便是去发现问题背后所隐藏的礼物。

将这些礼物一一收下并且与人分享,我执将会显得渺小,并且能够开启通往恩惠(上天的恩惠、宇宙间无尽的爱)的门扉。

……“佛告诉迦耶,“菩萨摩柯萨分别开示大般涅槃,,有四相义。

何等为四?一者,自正,二者、正他,三者、能随问答,四者、善解姻缘义。

”世尊在这里提出了教学的四个原则,也阐述了讲师成长的四种不同的次第,第一个原则就是自正。

什么是自正呢?正的又是什么呢?正的就是那颗心,就是儒家所说的需要“正心诚意”的那颗心。

自正的目标是觉,自正就是自我觉悟,能够自己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了解到自我价值,就能够自我受用。

所以自正是根本。

没有自正,无法正他,没有自觉,无法觉他。

没有自正而想正他,犹如盲人指路,危险万分。

特别在身心灵成长的道路上,只有一个真理,并无多个真理。

虽无多个真理,却有万千法门。

法门如果是有效的,一定会导向真理。

这就是殊途同归的道理。

那么法门是什么呢?法门就是导师在自正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他有特殊性,而真理具有普遍性。

普遍性的真理,透过独特的法门呈现出来。

所以我们衡量法门好不好,唯一的标准就是倡导者法门的人有没有自正。

道理是很简单的,“正人说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亦邪。

“这就是俗语所说:经是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了。

我们经常观察到,同样的话语,从不同的人口中讲出来,对受众的影响是不同的,为什么呢?是因为影响我们并不仅仅是信息,还有信息背后的能量和状态。

身心如一的训练师,在讲出那些话语时,他的心同样送出注意力。

如果训练师在字正上工夫不足,在他讲述某些道理的时候,他内在是冲突的,或者是狐疑不信的,那心念的不一致就会削弱话语的力量。

所以什么叫做自正呢?自正以后的心是什么心呢?就是平等心、慈悲心、喜舍心、诚恳心、礼敬心,有这样的心,讲师才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因为在这样一颗心的观照下,外部的世界就会了了分明,就会“如实知、如实见”。

有了这样一颗心,才能像《金刚经》所说的菩萨说法“无所住而生其心”。

此心能生万法。

所以第一要义是自正。

第二个原则是:正他。

什么是正他?正他就是以心传心。

自正之心犹如明月,他人之心犹如水体,不管它是大江小河,湖泊沧海,我以明月照之,水体自现明月。

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

的意境。

正他就是用我的慈悲心,换他的慈悲心;用我的平等心,换他的平等心;用我的礼敬心,换他的礼敬心。

换句话说,我要正他,必先自正。

如果观察到学员没有礼敬心,那必然是我的礼敬心不足。

如果说,自正是自我觉醒的过程,正他就是觉悟他人和唤醒他人的过程。

举例来说:自正帮助讲师回到自己的中心点,正他则帮助学员回到中心点,这个过程决不是勉强的、操控的,而是自然的、感染的过程。

如清水注入污水,则污水自净;如莲花生于污泥中,不被污泥所染,污泥反而成为莲花的助缘。

能回到中心点的讲师不会被学员带走,因为在中心点中,“本自俱足,不假它求”,反而可以带领学员回到中心点。

如太阳照临雪山,太阳不会被冻结,雪山反而会融化。

从次第来说,有自正和正他的分别,但从本质来说却是一体。

所以正他其实是自正的检验。

凡能正他,必已自正;凡不能正他,必是自正不足。

举例:讲师所讲的内容,没有感染学员,必是没有感动自己。

第三个原则:能随问答。

能随问答不是指你与能力“随便问,随便答”,而是有能力“随其根性而教导之”。

这个法门是教学的关键。

真理只有一个,但是众生根器不同,所以他们学习的节奏、速度、方式各各差别。

自正以后的讲师,阐述真理时犹如下雨,而学员根器不同,就如大地上的小草、灌木、丛林,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雨水的大小。

对于小草来说足够的水量,对于丛林来说却是杯水车薪。

众生的根性不同,犹如植物习性不同,有些喜阴、有些喜阳;有些喜旱、有些喜涝,有些娇生惯养,如温室中的花朵;有些傲雪欺霜,如万丈峰顶之寒松。

自正的导师,犹如园丁,各因根性,而教导之。

所以能随问答的关键是“随”。

能随的关键是能知,能知的基础是自正。

能随的第二个关键是愿随。

愿随的基础是仍然是自正。

“随”字也是儒家的核心,整本《论语》问“仁”几十处,答案各不相同,原因何在呢?无他,问的人根器品性各不相同。

比如:关于“知行”主题的问题,曾经有不同的学生问过。

子路问:“知道了就可以去做了吗?”孔子回答说:“上面还有父母,怎么就能够去做呢?要选征求父母的意见然后才行动”樊迟问:“知道了就可以去做了吗?”孔子回答:“那当然,知道了就应该赶快去做。

”曾子听到了就很疑惑:“相同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孔子说:“子路太过勇猛,所以我要抑制一下他的冲动。

樊迟做事太过犹豫,优柔寡断,所以我要激发他的激情,鼓励他的冲劲。

”这就是随其根性不同而教导之。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次子贡向孔子表白说:“我不想别人勉强我的东西,我也不想强加给别人。

”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呢?孔子是高度“自正”的导师,他了解子贡的状态,也明了子贡要去的方向和成长的目标。

所以就很恳切地回答说:“子贡啊,这不是你能达到的。

”每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都非常感慨,要多少的爱和慈悲才能让一个老师可以这样诚实的回应自己的学生呢?又比如在论语中记录的孔子的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情景和心态下问过孔子不同的问题,大多和什么是“君子”有关。

孔子的答案每次都不一样。

其中的一个答案说,“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这是针对该学生心胸格局不够,需要拓展而回答的。

有一次他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是为了鼓励学生分别义利,激浊扬清而回答的。

他又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这是为了让出身富贵的学生注重个人修养而回答的。

有一次,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一辈子坚持正道,道德修养很高,可是却郁郁不得志,对追求个人修养的价值有了疑问,志向有些动摇,就问孔子,君子也会穷吗?孔子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这是为了鼓励穷学生坚定信心,抱仁守礼,不费正道而回答的。

孔子给我们做讲师的提供了大量能随问答的范例,不愧是万世师表。

第四个原则:善解因缘义。

讲师说法,要了解问题其实是不重要的。

旧的问题消失了,新的问题会再生。

甚至一个旧的问题会扯出很多新问题。

那么当我们回应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什么呢?我们要关注在当下,学员提出问题的背景、环境、氛围,所有和问题相关的外缘和内因。

要关注的是提出问题的这个人,以及在问题背后的渴望。

要随众生的根器不同而说法,除了对众生的心有感应有了解以外,就需要对因缘有足够的了解。

要了解对这个人来说,现在的空间说这些话是否确当。

现在这个时机,是不是说这些道理或给出这样建议的最好的时机。

如果空间和时间都不合适,那就坚决不说,不说比说了后悔好。

善解因缘义的第二个层面是善于利用因缘方便说法。

看看圣经中耶酥教导学生,无不是充分利用环境使用比喻来说法的。

当因缘成熟的时候,这样的方便说法就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我们周围的任何环境,凡是可以观察到、可以被感受到物品,都可以用来作为说法的资源。

记得有一次,我在训练讲师的时候,为了说明训练师应该保持平等心的道理,使用很多说明的方式,学生还是没有真正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