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脸谱
论秦腔脸谱的造型与色彩

论秦腔脸谱的造型与色彩作者:梅琦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年第02期摘要:秦腔脸谱是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戏曲艺术的固有组成部分。
其绘制风格独特典雅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且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腔脸谱以夸张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艳丽的色彩表现人物的善恶、美丑、个性和身份与秦腔唱腔的宽音大嗓﹑浑厚深沉﹑凄切哀婉相得益彰,入目三分地突出刻画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气质。
完美保持了原生态地域文化所孕育的精神内含。
关键词:秦腔脸谱;造型;纹饰;色彩;唱腔1.秦腔的历史秦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民间歌舞。
又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逐步完善成长壮大起来。
(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秦腔因其流行地区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
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南路秦腔;流行于关中地区西部宝鸡地区的风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一带的称南路秦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
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川剧,东路在山西演变为晋剧,在河南演变成豫剧,在河北演变成梆子。
据考证,秦腔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
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智慧的民风,且较早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音乐体制。
加之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此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渗透到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
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
其音乐唱腔又分为“欢音”(花音)和“苦音”(哭音)两种声腔和六大唱板。
苦音;深沉哀婉、慷慨激越、易于表现悲愤、凄楚、怀念的感情。
欢音;欢乐明快、刚健有力,善于表现欢快喜悦、爽朗热烈的情感。
秦腔脸谱大全

秦腔脸谱大全秦腔,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陕西一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在秦腔中,脸谱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角色的标志,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秦腔中常见的脸谱,带你一览秦腔脸谱的魅力。
一、青衣脸谱。
青衣是秦腔中的一个重要行当,她通常扮演端庄贤淑的女性角色。
青衣脸谱一般以白色为底色,眉目清秀,妆容精致,给人一种温婉脱俗的感觉。
在不同的剧目中,青衣脸谱的细节会有所不同,但整体风格都是清新脱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花脸脸谱。
花脸在秦腔中通常扮演活泼开朗、机智幽默的角色,他们的脸谱常常以红色为主色调,配以各种花纹和图案,显得十分鲜艳夺目。
花脸脸谱的妆容浓烈夸张,能够让观众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一个喜剧角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生旦脸谱。
生旦在秦腔中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他们的脸谱通常以黑色为底色,眉目棱角分明,妆容凝重严肃。
生旦脸谱的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对称,给人一种刚毅果敢的感觉,展现出男性角色的阳刚之气。
四、丑角脸谱。
丑角在秦腔中扮演的是滑稽幽默的角色,他们的脸谱设计常常以杂乱夸张为特点,颜色多为黄、绿、黑等,妆容滑稽怪异,给人一种诙谐滑稽的感觉。
丑角脸谱的设计十分考究,能够让观众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一个喜剧角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武生脸谱。
武生在秦腔中扮演的是英勇威武的角色,他们的脸谱设计通常以红色、黑色为主色调,妆容凝重刚毅,给人一种英勇威武的感觉。
武生脸谱的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对称,展现出男性角色的阳刚之气,令人印象深刻。
六、老生脸谱。
老生在秦腔中扮演的是稳重睿智的角色,他们的脸谱设计通常以黑色、白色为主色调,妆容庄重稳重,给人一种睿智老成的感觉。
老生脸谱的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对称,展现出男性角色的稳重之气,令人印象深刻。
总结。
秦腔脸谱作为秦腔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种脸谱都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秦腔脸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秦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地域文化视域下秦腔脸谱元素文创设计研究

- 54 -2023年 第6期热烈而积极的喜悦情感;另一种为“苦音”,又称哭音,婉转苍凉,深沉而又慷慨激越,多用于表现凄苦而又踌躇悲愤的情感。
[6]秦腔以关中方言为唱腔,表现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与其他剧种唱腔形成鲜明对比。
秦腔在关中地区发展至今有着浓厚的历史沉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属性,成为关中地区最有特点的文化基因之一。
(三)秦腔脸谱纹饰秦腔脸谱以传统美学的“取形离形、夸张得似”为主要表现手法,从造型、神韵、意境出发,通过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的五官加以装饰、美化,突出表现角色的性格。
其中脸谱中的纹饰极为独特,每个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通过对其性格进行详细剖析之后,根据角色相貌的描述、人生经历、精神品质和相关历史故事等特点分析出最代表人物形象的特征,角色一出场就让人一目了然。
秦腔脸谱重于眉眼的塑造,在突出人物形象的性格方面,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丰富的表现力,通过不同眼型的刻画,展示人物的忠奸。
在脸谱纹饰方面,以其独特的线描花脸区别于其他剧种的脸谱形象,线描花脸的线条遒劲有力、行云流水。
常见的纹饰主要分为珠点纹、三角火苗纹、回旋纹等,丰富且有艺术美感的纹饰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7]二、秦腔脸谱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文创产品是在其创作过程中以巧妙的方式植入相适应的文化内容,赋予产品相对应的文化属性,以达到产品与文化的结合,从而满足消费者对美学以及文化的需要,展示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魅力。
同时,文创产品还促进产品销售和物质文化传播。
[8]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并弘扬艺术瑰宝。
在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民族自信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好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秦腔艺术,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接轨,促进秦腔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现阶段文化自信道路上的重要课题。
(一)地域文化视域下秦腔文创产品的应用思路在文创设计活动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如何选择文化元素。
甘肃秦腔脸谱流派

中国戏曲脸谱萌芽于唐代(公元618至907年),当时有一出乐舞叫《兰陵王破阵曲》,表演的武将兰陵王(因面貌清秀恐难压敌)就戴上威武的面具来战胜敌人。
经过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不断演变,渐形成了使用十多种颜色和富有性格特征的中国戏曲脸谱。
中国戏曲脸谱,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之一,是中国古典戏剧特有的化妆艺术。
耿家脸普是兰州著名秦腔花脸耿忠义先生继承前辈艺人脸谱的基础上的,创造出来的一套别具风格、独树一帜的秦腔脸谱。
通称“耿家脸普’。
它的美、俊、奇、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已成为兰州的一种街巷文化,是兰州的一枝民间艺术奇葩。
耿家脸普与众不同,非常独特。
他与陕西的秦腔脸谱不同。
与甘肃陇东、陇南的秦腔脸谱也不同。
耿先生的脸普,讲究庄重、大方、干净、美观。
他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瘦而长,形象很神气。
这是耿先生依据自己的瘦脸形,上额高、平、宽,两腮瘦,颧骨高、下巴长这些有利条件定格布局的;第二个特点是:勾画的花纹图案象征性很强,着力刻划人物性格,给人以个性显明,威严古朴之感。
因此.耿家脸普倍受I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及行家们的尊崇、叫绝。
他的脸漪不仅成为甘市秦腔演员的范本。
而且也流传在兰州民间的美术品中,过去乃至现在有些店铺、摊位前描画耿家脸普,以供人欣赏,招睐顾客。
耿家脸普的基本色调,大体可分为五色:即白、黑、红、黄、粉。
白色表示奸险阴狠;黑色表示勇猛憨直。
红色表示庄严神武;粉色表示廉明爽朗。
白脸角色:如曹操、贾似道、秦桧等.黑脸角色:如包拯、张飞等。
在这里说明一下,耿家的黑脸.不象京剧的包拯,而是在黑脸的基础上勾画粉红腮,点染了鲜明的对比色彩,进一步展示了人物性格。
额上不仅画有白色的月牙,而且还画有红色的太阳,象征‘明并日月’。
‘张飞的额头左右眉间画了两朵惹人喜爱的梅花,表示其粗中有细,两腮染成粉色,给人以爽朗、洒脱的感觉。
由此可见,耿家脸普很讲究艺术夸张和审美情趣,不拘泥于原始形态,敢于标断立异。
红脸角色:如关羽,黄飞虎、赵匡胤等.还有高旺,檀道济都加画泰山眉;黄脸角色:如闻仲、杨戬、文天祥、王翦、黄遵道、方腊等;粉脸角色:如徐延昭、尉迟恭等。
秦腔脸谱大全

秦腔脸谱大全秦腔,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剧种,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以陕西为主要流传地区。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秦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中的脸谱更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之一。
脸谱作为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元素,扮演着区分角色、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突出剧情主题等重要作用。
在秦腔中,脸谱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秦腔中的脸谱大全。
一、青衣脸谱。
青衣是秦腔中的主要行当之一,她们多扮演贤良淑德的女子形象。
青衣脸谱通常以淡绿色为主色调,勾勒出柔美的眉目,整体给人以温婉之感。
在不同剧目中,青衣脸谱的细节会有所不同,但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二、花脸脸谱。
花脸是秦腔中的另一重要行当,她们多扮演娇艳美丽的女子形象。
花脸脸谱以鲜艳的色彩为主,通常以红色为底,配以金黄色、碧绿色等饰物,突出其妖娆的形象。
花脸脸谱的绘制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武生脸谱。
武生在秦腔中通常扮演正义勇敢的男性形象,其脸谱以刚毅、威猛为主题。
武生脸谱常以黑色、白色为主色调,勾勒出粗犷的轮廓,展现出阳刚之气。
在不同剧目中,武生脸谱的细节会有所不同,但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四、丑角脸谱。
丑角在秦腔中扮演幽默搞笑的形象,其脸谱常以夸张、滑稽为主题。
丑角脸谱的色彩艳丽,通常以红、黄、绿等鲜艳色彩为主,勾勒出夸张滑稽的表情,给人以欢乐愉悦之感。
五、老生脸谱。
老生在秦腔中扮演智慧、沉稳的形象,其脸谱通常以朴实、厚重为主题。
老生脸谱的色彩以灰、棕、黑等深沉色彩为主,勾勒出沧桑的气息,展现出老者的智慧与沉稳。
六、生旦净末丑脸谱。
在秦腔中,除了以上几类主要行当外,还有生、旦、净、末、丑等行当,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脸谱风格。
生旦净末丑脸谱通常以各种颜色相间、图案丰富的脸谱为主,展现出不同行当的特色。
总结,秦腔脸谱作为秦腔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不同行当的脸谱风格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表达。
浅析秦腔脸谱造型意蕴与演变

浅析秦腔脸谱造型意蕴与演变作者:王婧婕吴若曦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4期摘要:秦腔脸谱在我国脸谱系统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秦腔脸谱的造型十分的夸张,而造型意蕴更是相当深厚,与秦腔的唱腔相得益彰,能够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以及故事的内涵,可以说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代表,也保持了具有原生态内涵的精神。
本文将重点就秦腔脸谱的造型意蕴以及造型的演变进行分析,从而凸显出我国秦腔戏剧艺术的重要内涵和价值。
关键词:秦腔脸谱;造型意蕴;演变脸谱是秦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秦腔艺术魅力的表达和展现有着突出意义,同时有着一套较为完整的秦腔脸谱体系,随着秦腔艺术的发展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仍然保持着一种原生态的地域文化内涵。
脸谱是秦腔表演当中程式化内容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戏曲当中的化装形式,运用一种独特的视觉表现方法来体现出秦腔美。
秦腔脸谱的造型会将人物塑造的需求作为根本依据,并在秦腔艺术的发展以及变化当中进行造型的演变。
1.秦腔脸谱的特点秦腔脸谱主要是涂抹以及装饰秦腔演员的脸部,从而改变其原来的面貌,并根据戏剧的实际内容来塑造成特定的形象,是秦腔戏剧服装的特殊方面,是一种程式化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当做是秦腔戏剧角色的面衣,只是这里的面衣并不是用布料制作的,而是通过色彩以及一定的造型绘制而成。
秦腔脸谱是我国戏剧脸谱的一个重要门类,来源于我国的秦腔戏剧,是配合秦腔表演不可或缺的视觉表现形式,能够极大地程度上提升舞台的表现力。
秦腔脸谱的造型演变以及整个体系的形成并不是主观臆造的,是广大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在自身的生活和实践当中通过观察以及对戏剧角色的分析判断而逐步积累而成的一种脸谱艺术形式。
因此,秦腔脸谱具有重神似的特点,更加侧重于生动传神,有效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品格,同时也符合美学原理,使得秦腔脸谱的艺术形态更加具备审美价值。
2.秦腔脸谱造型意蕴秦腔脸谱是秦腔戏剧表演当中一种特有的妆饰手法,秦腔脸谱的造型则会直接影响到脸谱的艺术表现力,也直接关系到秦腔脸谱能否和秦腔戏剧相得益彰。
秦腔脸谱作为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秦腔脸谱作为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整,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且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
秦腔脸谱,作为秦腔戏曲艺术的固有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一套完整体系,多年来一直保持。
对于秦腔脸谱的特点及其与京剧脸谱的关系,著名京剧研究家、京剧脸谱绘制大家、九十余岁高龄的刘曾复先生在《浅谈秦腔脸谱》一文中有精彩的论述:“在发展中,京剧也很自然地向花部中重要剧种秦腔吸取非常有益的经验,包括脸谱。
……秦腔脸谱总的来说比现行京剧净角脸谱复杂,特别是眉眼花纹比较碎。
现行京剧净角脸谱虽然比较简单整齐,但是京剧早年的脸谱中许多碎脸和歪脸的花纹还是细碎的。
秦腔脸谱的复杂表明它比现行京剧净角脸谱古典。
……秦腔脸谱中有许多脸谱与京剧脸谱大同小异,例如关羽、包拯、孟良、焦赞、呼延赞、李元霸等。
……京剧界中有一种传统的说法,秦腔歪脸勾得好。
现行京剧净角脸谱歪脸较少,京剧早年的净角脸谱中歪脸则较多。
《定军山》夏侯渊、《反西凉》许褚、《白水滩》青面虎等早年都勾歪脸,但是今天的京剧中这些角色都改用正脸了。
今天京剧净角脸谱在歪脸的应用上不如秦腔脸谱古典。
”。
秦腔脸谱大全

秦腔脸谱大全秦腔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秦腔中,脸谱是扮演角色的重要道具之一,通过不同的脸谱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性格和形象。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秦腔中常见的脸谱,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秦腔文化。
1. 红脸谱。
红脸谱在秦腔中通常代表忠勇、刚毅的正面人物形象,比如关羽、张飞等。
红脸谱通常以鲜艳的红色为主,配以黑色的细节线条,显得威猛有力,给人一种阳刚之气。
2. 黑脸谱。
黑脸谱通常代表坏人、反派角色,如曹操、吕布等。
黑脸谱以深黑色为主,线条多为粗犷有力的笔触,给人一种凶狠、狡诈的感觉。
3. 绿脸谱。
绿脸谱通常代表忠诚、老实的人物形象,如张飞、关平等。
绿脸谱以深绿色为主,线条简洁明快,给人一种朴实、可靠的感觉。
4. 蓝脸谱。
蓝脸谱通常代表智慧、文弱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司马懿等。
蓝脸谱以深蓝色为主,线条细腻柔和,给人一种聪慧、文雅的感觉。
5. 白脸谱。
白脸谱通常代表阴险狡诈的人物形象,如西门庆、潘金莲等。
白脸谱以洁白色为主,线条多为细腻曲折,给人一种阴柔、狡诈的感觉。
6. 黄脸谱。
黄脸谱通常代表忠诚耿直的人物形象,如黄忠、马超等。
黄脸谱以深黄色为主,线条多为简洁有力,给人一种刚正不阿的感觉。
7. 灰脸谱。
灰脸谱通常代表中性人物形象,如商人、百姓等。
灰脸谱以灰色为主,线条简洁明快,给人一种普通、平和的感觉。
总结,秦腔脸谱丰富多彩,每种脸谱都代表着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通过脸谱的绘制和配戴,演员们能够更好地诠释角色,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秦腔脸谱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元时期,陕西演出杂剧丑角勾白豆腐千式的三花脸,净角多为黑、白、红色脸谱。
明末清初后,梆子、皮簧戏的丑角脸谱发展为腰子、梅花、蝙蝠、铜钱和全白脸等多种谱式。
构图基本相同,但为揭示人物品德、气质、风度、性格的不同特点,勾眼、描眉、额纹、鼻沟、嘴纹的画法各有不同。
一般丑恶之徒描八字眉,勾三角眼(杏核眼);老实笃厚人物描一字眉,画圆珠眼;个别特殊人物还有用独眼、瞎眼、兔子嘴等脸谱勾法。
配以不同的髯口服饰,构成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腰包丑、丑旦(彩、媒且)、武丑、姚旦等多种丑角行当。
清中叶,净角脸谱演变为红、黑、白、黄、绿、紫、蓝、赭、灰、金、银等多色脸谱,仍以大色块构图较多。
演《红逼宫》,司马师勾红脸,仅在脑门上抹一笔飞白,眉际间尚无复杂花纹。
清代中叶以后,脸谱构图复杂,并趋向定型化。
各剧种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脸谱谱式,仅秦腔、汉调二簧流传于世的就多达数百种。
脸谱构图技法,多循“忠公者雕以正貌,“邪者刻以丑型”的原则描画象征,并配用不同的图案和色彩,以表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品行等特征。
画眉眼可分多种类型,每一类型又有多种画法。
同是智勇刚正人物,也有泰山眉、剑眉、牛角眉、卧蚕眉、柳叶眉、蝶翅眉、圆豹眼、长豹眼、豹眼、凤眼等之分;俱为阴险、*诈小人,仍有八字眉、歪眉、扫帚眉、三角眼(杏核眼)、蝎子眼、鸳鸯眼(又称雌雄眼)等之别。
神仙道化戏还有用火焰眉、疙瘩眉、慧眼(三只眼)等样式。
脸谱着色均有一定规范,红色表示忠义耿介,如关羽勾红脸;黑色表示刚直不阿,如包拯勾黑花脸;白色表示*诈阴险,如曹操打白面,此外还以黄色表示干练,绿色表示凶狠,紫色表示忠谨,粉红表示忠直,金银表示神奇等。
人们常说“红忠、黑直、粉*、杂奇、金神”。
个别人物也有变通用法,如秦腔《红逼宫》,为表现司马师的凶残、暴戾特点,不勾白脸,仍用红脸。
面纹主要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脾气暴躁、性烈如火的用火苗纹;奇貌奇勇、内心复杂的用回旋纹,足智多谋、善用心计的用眉机纹;精明正直、智勇双全的用冲天纹、通天柱等。
还有些面纹,是为表现某些独特人物性格专门设计的,如包拯用太阳月牙纹,象征其目可断阳夜可断阴,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如日月高悬;孟良用火葫芦纹,象征其善用火攻之计。
脸谱因剧种不同,勾法和谱式也各具特色。
秦腔有整脸、三块瓦脸、四大块脸、五花脸、旋脸、斜皮脸、通天柱脸、老脸、两膛脸、象形脸、标志脸、两面脸、巴巴脸、大白脸、二白脸、半截脸及花三块、花四块等。
汉调二簧有红花脸、十字脸、麦子脸、起旋脸、五花脸、六分脸、吊膛脸、元宝脸、蝙蝠脸、瞎子脸等。
整脸:用黑或白勾画出入物的眉、眼、鼻、口的轮廓,面部其余部分只用一种色彩涂绘,以红脸、白脸、黑脸居多。
如红脸关公、白脸曹操、黑脸包公等。
三块瓦(窝)脸:用黑色勾出眉、眼、鼻窝及嘴角的轮廓,使两边面颊和前额形成三大块的构图谱式。
另一说是以两眼窝和鼻嘴窝形成的三块窝构图,又称为三块窝脸,如《破宁国》中的常遇春,《姬家山》中的武三思等。
四大块脸(又称十字门脸):以通天柱、冲天纹将前额分成两半。
加上眉毛以下,鼻梁两边
的面颊勾成四大块构图。
如《御果园》中的尉迟敬德,《斩姚期》中的姚期。
五花脸:由三种以上色彩,构成具有复杂花纹图案的谱式。
因两颊色彩的不同又分为:黑色为主的称黑花脸,如《过巴州》中的张飞;以绿色为主的称绿花脸,如《玉虎坠》中的马武;以鼻梁为界线,面颊两边构图对称的称碎脸,如《四平山》中的李元霸,两边不对称,形成肌肉和嘴眼扭曲的称歪脸或斜皮脸,两颊或额头图案里呈旋状的又叫“起旋脸”,如《斩单童》中的单雄信,《推涧摘梅》中的侯上官。
象形脸:是在花脸中加上动物图案的谱式。
它寓意人物的特殊身份和特异本领,如《苟家滩》中的王彦璋,用青蛙图纹,象征他深清水性(见彩页)。
标志脸:用器物星相等标志人物奇特智能的构图,如《黄河阵》中的三教主,用日月八卦图纹,象征他有神机妙算的本领(见彩页)。
老脸:以粉色勾画两颊,表示其年迈,如《黑叮本》中的徐彦昭。
两面脸:一边为俊扮,一边为净扮的构图,如《武采桑》中的钟无盐。
两膛脸:以眉毛为分界,上下形成两半截谱式,如《游西湖》中的廖寅。
西府秦腔中将两张脸谱上下套画为一幅的构图,以及眉毛斜劈而分画两半者,均属此类勾法。
其斜画者,称为斜脸。
如半红半白的刘谨,斜脸刘彪,两张套画的巨灵神等面谱。
巴巴脸:又称娃娃脸,是不戴髯口的花脸,如《斩秦英》中的秦英。
吊膛脸为汉调二簧的特有面谱,是一种脸形窄长,眼须下垂的别致谱式。
特殊人物的脸谱,另有勾法,如西府秦腔《上元驿》中的李克用勾独眼;《黄河阵》中的燃灯佛勾金脑,画蝴蝶纹,用棉花贴成燃灯。
各剧种中的丑角多为三花脸谱式,面勾豆腐干、枣核、蒜头、老鼠等图案。
关中有些地区还有用鸡蛋壳贴脸勾绘的特形脸谱,图形奇特。
各剧种脸谱风格也各有特色。
秦腔脸谱粗犷,豪放,色彩艳丽、火爆,对比鲜明,直线条勾画较少。
如《大郑宫》中的秦始皇勾金色正三块瓦脸,戴一字髯,揭示出怒囚生母,杀死亲弟的凶狠性格。
同州梆子《破宁国》中的常遇春,勾黑脸揉油绿色,挂黑一字髯,戴黑扎巾,展现出草莽英雄剽悍善战的大将形象;《庆顶珠》中的萧恩勾粉红老脸,挂白满。
戴草帽圈,作渔民打扮,突现出江湖好汉的老练形象。
汉调二簧脸谱着色鲜明,构图细腻,线条讲究“直线须直,圆线须圆”,“黑的一条线,白的一大片”。
称大块构图的为“大笔脸”,细
笔描绘的叫“小笔脸”。
《红逼官》中的司马师既勾红脸,又把左眼画成破目,表现其目有瘤疾,黑髯中加一绺白红髯,以示其眼流浓血污染所致,构成了别具一格的独特谱式。
同一人物不同年龄,脸谱亦有不同画法。
如《截江救主》中的张飞勾灰十字花脸,眉上各有一朵红心葵花;《鼓滚刘封》中的张飞则勾粉红十字脸,表示人物已届暮年。
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
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脸谱的色彩:
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色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紫色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黄色勇猛而爆躁
金色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将。
银色神仙,妖怪。
绿色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蓝色刚强阴险。
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
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
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
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
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
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
夏侯惇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
窦尔墩,典威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
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
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
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