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考研笔记重点之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美术史打印文档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21、试述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鼎是商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有的成为政权的象征。
商代的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装饰华美,具有非凡的气势。
青铜器铸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1939河南安阳的司母戊方鼎为商代后期王室所铸祭器。
是已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造型宏伟庄严。
为长方形,龙纹组成兽面纹装饰带。
商代妇好墓青铜器460件,。
1938湖南宁乡出土的四养方尊,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焦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
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成功之做。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后期的风格样式,但铭文开始逐渐增多,西周中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风格趋向简朴、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兽纹、夔龙纹等纹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并出现了长篇铭文,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形成典雅和谐、洗练朴素的风格。
大盂鼎为西周初期所铸,歧山出土。
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
虢季子白盘造于西周中晚期,为长方形。
壶为中后期及春秋时流行的酒器。
颂壶为西周晚期时器物,。
2、什么是甲骨文,金文(钟鼎文),他们在书法艺术上有什么特色?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在龟甲和兽骨上钻出圆孔,用火烧烤,视其裂纹以卜吉凶祸福,而把占卜的卜辞和事件刻在甲骨上。
甲骨文最早大量出土于安阳市小屯村,那里是殷商都城的废址。
甲骨文中以象形字占相当比重,也有指事、形声、会意、假借等字,汉字的基本构造法则皆以具备,它的内容又涉及到当时的重大事件,对研究商周的社会历史、文字发展及早期的书法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时期,因为青铜器以钟鼎为主,故也叫钟鼎文。
钟鼎文起于商代。
早期器物上文字很少。
金文至周代有了重要的变化,铭文明显逐渐增多,出现了长篇铭文。
大盂鼎。
大克鼎。
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其铭文书法气势雄伟,浑厚庄重,有庙堂气象,被誉为金文之冠。
3、简要说明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历史价值。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2.2 课后习题及详解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制成的器⽫、⽤器等。
青铜,古称⾦或吉⾦,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其铜锈呈青绿⾊,因⽽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所不熟悉。
依其⽤途,⼤体可分为炊煮器、盛⾷器、酒器、⽔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器最为突出,已有⿍、⿀、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
以铸⿍最为突出,⿍有⽅圆⼤⼩等不同的形制,⼤多庄重威严,具有⾮凡的⽓势。
装饰纹样图案多兽⾯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
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的为代表。
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南、湖南宁乡、江西新⼲⼤洋洲等地出⼟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步增多,⿍、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
纹饰流⾏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
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兽⾸作装饰,具有恐怖神秘⾊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
铭⽂开始逐渐增多。
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与簋多见。
⿍的柱⾜演变为蹄⾜,⿍腹呈长⽅扁形;簋多⿎腹有盖。
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
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①商朝前期兽⾯纹主要是单层装饰。
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浮雕的牺⾸装饰,所有的兽⾯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时期的特⾊。
最新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二)1、试述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鼎是商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有的成为政权的象征。
商代的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装饰华美,具有非凡的气势。
青铜器铸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1939河南安阳的司母戊方鼎为商代后期王室所铸祭器。
是已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造型宏伟庄严。
为长方形,龙纹组成兽面纹装饰带。
商代妇好墓青铜器460件,。
1938湖南宁乡出土的四养方尊,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焦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
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成功之做。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后期的风格样式,但铭文开始逐渐增多,西周中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风格趋向简朴、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兽纹、夔龙纹等纹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并出现了长篇铭文,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形成典雅和谐、洗练朴素的风格。
大盂鼎为西周初期所铸,歧山出土。
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
虢季子白盘造于西周中晚期,为长方形。
壶为中后期及春秋时流行的酒器。
颂壶为西周晚期时器物,。
2、什么是甲骨文,金文(钟鼎文),他们在书法艺术上有什么特色?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在龟甲和兽骨上钻出圆孔,用火烧烤,视其裂纹以卜吉凶祸福,而把占卜的卜辞和事件刻在甲骨上。
甲骨文最早大量出土于安阳市小屯村,那里是殷商都城的废址。
甲骨文中以象形字占相当比重,也有指事、形声、会意、假借等字,汉字的基本构造法则皆以具备,它的内容又涉及到当时的重大事件,对研究商周的社会历史、文字发展及早期的书法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时期,因为青铜器以钟鼎为主,故也叫钟鼎文。
钟鼎文起于商代。
早期器物上文字很少。
金文至周代有了重要的变化,铭文明显逐渐增多,出现了长篇铭文。
大盂鼎。
大克鼎。
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其铭文书法气势雄伟,浑厚庄重,有庙堂气象,被誉为金文之冠。
3、简要说明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历史价值。
中 国美术史重点笔记

中国美术史重点笔记中国美术史是一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各个阶段。
下面为您梳理中国美术史的一些重点内容。
远古时期,陶器的出现是一大重要标志。
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以其精美的图案和多样的造型引人注目。
半坡类型的彩陶常见鱼纹,而庙底沟类型则多为花瓣纹。
这些彩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当时人们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的体现。
先秦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商代青铜器造型庄重、神秘,常以饕餮纹等兽面纹为主要装饰,体现出统治阶层的权威和力量。
到了周代,青铜器的风格逐渐变得简洁、典雅,纹饰也更加规整。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仅是实用的礼器,也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和文化观念的象征。
秦汉时期,雕塑艺术取得了显著成就。
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生动地再现了秦军的威武雄壮。
这些兵马俑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展现了高超的雕塑技艺。
汉代的石雕,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采用了“因势象形”的手法,古朴雄浑,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开始走向自觉。
顾恺之是这一时期的杰出画家,他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其作品《洛神赋图》线条优美,人物形象生动,富有神韵。
这一时期的佛教艺术也得到了极大发展,石窟壁画和雕塑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融合了中外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隋唐时期是中国美术的鼎盛时期。
在绘画方面,阎立本的人物画严谨写实,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更是开创了新的画风。
山水画在这一时期也逐渐成熟,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独立山水画。
此外,隋唐的雕塑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度,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宏伟壮观,展现了唐代雕塑的雄浑大气。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发展迅猛。
荆浩、关仝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董源、巨然则是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
北宋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是风俗画的杰作。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也十分出色,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工整细腻,独具一格。
元代,文人画成为主流。
中国工艺美术史青铜器工艺

青 铜 器 工 艺
夏商周时代青铜器
一、引言
考古学家指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还应存在一 个铜石并用的时期。
夏商西周,青铜器不仅代表了最尖端的生产技术,是最重
要的人造物品,青铜礼乐器还凝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展现 着人们的精神信仰。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成公十三年》), 而当时的“祀”与“戎”都与青铜器不可分离。
2.温手炉 3.温酒炉
错金博山炉
(三)铜奁
古代放梳妆用具、食物的盒子,圆形、直壁、 有盖、器腹较深,盛行于汉代。
春秋战国:造型和纹饰都不再像西周以前那样神秘狰狞,而代之以华美和
写实的世俗气息,青铜器具更加走进日用生活和人群,造型风格由粗笨厚重转为 简朴轻便。
秦汉:青铜更多的用于人的日用生活,礼器的无用和铁器的出现促使青铜
艺术走向没落,此后漫长的岁月仅仅只有铜币和铜镜在孤独前行。
青铜器的萌芽
我国青铜器的出现最迟在原始社会晚期,在 时间上距今4500—4000年。在属于原始社会的较 晚一些时候的山东龙山文化,河北、辽宁、内蒙 古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了铜工具、 兵器、装饰品。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遗址发现了 很多铜工具和镜、指环等。
型设计由严正而变成奇巧。
二、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容器
(一)器形的演化
春秋战国青铜容器的种类大体包括烹食器、酒器和水器, 它们中的许多器物还部分承担着礼器的功能,特别是鼎。 鼎在这一时期的实用价值逐渐凸显,典型的是战国中期开 始流行的扁圆鼎,其装饰华丽而不庄严,表明鼎的观赏价值 提升而礼仪功能的消隐。
错金银青铜 有流鼎
二、材料和制作
所谓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但也常含有少量的铅。在红
铜中添加适量的锡可以降低熔点,并提高其硬度。而在其中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题)1.四羊方尊答: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方尊口沿外移,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及夔纹,尊肩四隅以高浮雕形式铸出四个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的空间,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巧妙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工艺高超精湛。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2.三大石窟答:三大石窟是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11个朝代不断修造。
洞窟内保存大量精美的壁画、雕塑,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创建于文成帝和平元年,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5所,称为“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主体造像高大,体现君权、神权的统一,受凉州造像的影响,并反映中亚造像的特色。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书法史上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自古阳洞。
3.昭陵六骏答: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完美地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魄。
中国美术史教程 薄松年

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第一单元原始美术时期1 原始人的石器制造发展中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哪些启示,2原始社会的美术有哪些特征,新石器时代美术已出现了那些门类,叙述其成就。
3例举新石器时代的物件雕塑作品,讲述他们艺术上有何特色。
4、对下列作品简要分析介绍人面鱼纹彩陶盆鹤鱼石斧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龙山文化黑陶泥塑女神头像红山文化碧玉龙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2、试述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1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的意匠4、列举论证商周雕塑艺术的艺术特色5、列举说明战国时期美术的新发展6、论述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图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7、对下列作品作简要分析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人像毛公鼎立鹤方壶宴乐攻战纹铜壶石鼓文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美术1、秦汉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试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简要论述22、简要说明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
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3、简介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4、何谓画像石画像砖,他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举例分析器内容和艺术成就5、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艺术风格及其历史意义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1、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其实会历史原因何在,2、魏晋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3、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出于何种状态,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见解,4、魏晋南北朝石器的墓室壁画、砖画和石刻画有哪些重要遗迹被发现?他们对了解当时美术发展的状况有何价值,5、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中有何意义?6、王羲之的书法主要作品及其在书法中的贡献37、介绍下列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七贤图转化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龙门四品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美术1、唐代美术发展有何特点,是结合其历史社会北京加以说明2、唐代有哪些富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分离式夹断作简要论述3、是对阎立本的绘画活动及其作品进行分析4、吴道子的艺术成就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中国美术史老师画的重点答案

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第一单元原始美术时期岩画:指在山崖岩石面上用利器刻凿或用矿物质颜料涂绘的图画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1、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2、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动物纹类:饕餮纹多位于器腹的突出部位。
纹样以鼻为中心左右对称,有双耳双眼双角,兽头又常有两个侧面的龙形纹样构成,结构颇为巧妙。
这种纹饰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几何纹类:云雷纹已连续的回旋形线条形成作圆形的回旋纹样单称为云纹。
做方形回旋的称作雷文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美术1、简要说明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
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秦兵马俑在西安临潼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共发现四个俑坑.陶俑的形象多种多样,不仅真实的刻画了人物的外貌,而且在精神气质方面也有成功的表现.秦兵马俑阵容强大,组织严征,巨大的规模和恢弘的气势,是秦王朝国力和武力强盛的象征和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
高超的写实水平和对精神气质的成功塑造,充分体现了那一时代雕塑艺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
战马军昂首直立,竖耳、张口、双目圆睁,仿佛在待命出击,虽然都出处于静止状态,但却洋溢着雄健强劲的风貌。
2、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艺术风格及其历史意义霍去病墓石雕群为西汉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石雕皆巧妙的运用了原来天然岩石的外形而略做加工,在创作上采用循石造型的方法,因才施艺,寓巧于拙,寓精于朴,强调意象,堪称古代雕塑中划时代之作。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1、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其实会历史原因何在?一,美术创作上题材范围扩大二,随着美术实践的分布人们对美术的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绘画理论和绘画史性质的著作也开始出现。
三,美术进一步受到社会重视,上层的文化士大夫也参加了绘画创作活动,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画家。
四,宗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的景象。
五,江南和北方美术创作都非常活跃各有特点,并在互动中得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一、二里头文化青铜器
豫西、晋南的二里头文化,早于商代早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有戈、戚、铃、斝[jiǎ]、爵和兽面纹牌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爵和兽面纹牌饰。
青铜工艺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二、商代青铜器
商代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
其品种相当丰富,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
装饰图案多为兽面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以及云雷纹。
商代前期,以河南郑州二里岗与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者为代表,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花纹铸造较浅,且无底纹,风格简洁疏朗。
商代后期,器种很多,形质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特色。
后期以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虎耳四足大铜甗等为代表。
☆司母戊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为商代后期王室所铸的祭器。
此鼎高133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在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鼎身为长方形,四个柱形足的外侧有突起的饕餮;鼎腹中间光洁,四周皆饰以龙纹组成的兽面装饰带;直立的鼎耳上铸有双虎相向而立,中间夹有一浮雕的人头形象。
鼎由耳、身、足分别铸成后再合铸成整体的。
司母戊方鼎以其超重、超大、超强的体量感,和谐。
匀称的比例关系以及具有神秘、狞厉的装饰风格,表现出雄伟庄严之美,给人精神以巨大的震撼,从而成为最高统治者政权与神权合一的象征。
☆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的商代晚期的重要青铜器。
高58.3厘米,重34.5公斤,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蕉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四角以立雕形式各雕出一羊,羊头犄角卷曲,神态安详,四脚挺立,支持者尊体,将动物形象与器形巧妙结合起来。
四羊方尊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
是商代青铜器乃至铸铜雕塑中的成功之作。
杜岭方鼎商河南郑州司母戊鼎商河南安阳虎耳方鼎商江西新干四羊方尊商湖南宁乡
三、西周青铜器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代后期的风格样式,开始出现若干新的因素。
鼎、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
纹饰流行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
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大角兽作装饰。
同时铭文开始逐渐增加。
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鼎和簋多见,鼎为奇数,簋为偶数,以此代表贵族的身份和等级。
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饕餮纹、夔龙纹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并出现了长篇铭文。
大孟鼎:大孟鼎为西周前期所铸,清代道光年间在陕西岐山礼村出土,高101.9厘米,重153.5公斤,圆腹三足,口沿下装饰一条兽面装饰带,花纹庄重舒朗,足部亦有兽面装饰,其他部位则光洁无饰,口沿方折,鼎腹下部略向外凸张,颈部向内收,造型匀称丰满,具有庄严典雅之美,鼎腹内铸有长篇铭文,共19行291个字,记康王对贵族梦的册命与赏赐。
☆毛公鼎: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传清道光末年陕西岐山出土。
口沿方折,双耳稍向外移,口沿下装饰有一条简单的重环纹,圆腹,三足作兽蹄形,全鼎朴实无华,形成优雅朴素的艺术效果。
鼎内的长篇铭文记王室对毛公的册命,不仅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且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遗存。
(铭文铸于鼎腹中,计32行498字,是青铜器中铭文最长者。
内容记叙周宣王以四方动乱,策命毛公辅佐王室,毛公感恩戴德,将周王委以重任及厚赐之事铸鼎以纪念之。
书法气势雄伟,浑厚庄重,有庙堂气象,被誉为金文之冠,深为金石学家所赞誉。
)
大克鼎:又称膳夫克鼎,为周厉王时期器物。
高93厘米,重201公斤,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8行,共290字,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
鼎颈下铸有窃曲纹,腹部装饰环带纹,雄浑粗壮,口沿方棱突出,造型气宇轩昂,装饰洗练典雅
㝬[fú]簋:铸于西周后期周厉王时,高59厘米,重60公斤。
内有铭文12行124字,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是存世商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件,堪称“簋王”。
器腹作扁圆的鼓形,圆口折沿,圈足下部有方形底座,簋两侧的双耳装饰为夔龙文形,于庄重中增加了活泼华丽,口沿和圈足上装饰以窃曲纹,腹和方座上装饰着直立平行的条纹,增加了庄重典雅气氛。
☆虢[guó]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商周时期盛水器,出土于陕西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该器铸于西周中晚期,盘为长方形,口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为当今所见最大青铜盘。
盘身以环带纹装饰,两侧铸有兽头及圆环,造型典雅庄重。
盘内铸有长篇铭文111字,讲述虢季子白在与猃狁[xiǎn yǔn]的战争中立功受赏之事,铭文为韵文体,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孟鼎西周陕西岐山大克鼎西周陕西扶风毛公鼎西周陕西岐山虢季子白盘西周陕西宝鸡
四、春秋时期青铜器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制逐渐瓦解,青铜冶铸业不再为周王室垄断,各诸侯国铸器增多,形成不同地区风格。
鼎,壶,鉴三器流行,形制有新变。
纹饰也有很大变化,饕餮、夔纹等淘汰,代之蟠螭纹和蟠虺纹。
铸造技术大有进步,春秋中期,出现模印法与失蜡法等新工艺,细线刻纹、金银镶嵌的装饰手法开始应用,呈现出繁缛精巧、华丽活泼的崭新风貌。
☆立鹤方壶(莲鹤方壶)
:立鹤方壶为春秋中期所铸,河南新郑出土,一对,高118厘米。
器上遍饰卷曲缠结的龙纹,两侧有龙
形双耳,四角装饰有兽形,圈足下有两个回头的怪兽承托。
壶顶四
周装饰盛开的双层莲瓣,壶盖上立一展翅欲飞的仙鹤,形象生动,
气宇轩昂,自由舒展,使庄重的铜壶添加了昂扬活泼的情调,与商
代和西周青铜器的风格大异其趣,寓示这新时代的变革。
五、战国时期青铜器
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青铜器中的礼器成分已大大减弱,以致基本消失,日常生活用品得到发展。
鎏金、镶嵌等工艺流行,增加了青铜器的富丽华贵的程度,使器具具有辉煌灿烂的效果;表现农桑、
弋射、狩猎、宴乐、舞蹈、攻战等人事活动及动物的装饰纹
样增加了生活情趣,在造型和装饰方面一扫前代的凝重沉闷
之气。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了异常丰富又别具一格的
青铜器。
其中有错金银龙凤方案、十五连盏灯以及银首人形
灯尤为出色。
十五连盏灯:通高82.9厘米,整体设计成树形,有大小
八节连枝,可以拆卸。
其主干上端雕有蟠龙,顶端立着金鸡,
树杈上有群猴嬉戏和栖鸟鸣啼,枝端置灯盘,共15个,下
端为三只虎驮着灯座,座上有两人向上抛食戏猴,设计上具
有丰富而独特的想象力。
战国时期青铜灯呈多样化面貌,此灯可称其中之杰作。
战国时期铜镜以出土于湖南、湖北的楚国镜最为杰出。
镜背图案有武士斗兽纹、龙纹、凤纹和山字纹等造型活泼,
线条流动,具有较高工艺水平。
◆◇◆◇◆◇◆◇◆◇◆◇◆◇◆◇◆◇◆◇◆◇◆◇◆◇◆◇◆◇◆◇◆◇◆◇◆◇◆◇◆◇◆◇◆
◇十五连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