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叔向贺贫课件2(语文版)

合集下载

秋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遵义):16 叔向贺贫(共31张PPT)

秋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遵义):16 叔向贺贫(共31张PPT)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12021/9/112021/9/112021/9/119/11/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1日星期六2021/9/112021/9/112021/9/1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12021/9/112021/9/119/11/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12021/9/11September 11,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12021/9/112021/9/112021/9/11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12021/9/11Saturday, September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12021/9/112021/9/119/11/2021 3:00:2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12021/9/112021/9/11Sep-2111-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12021/9/112021/9/11Saturday, September 11, 2021

2019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教案:16 叔向贺贫

2019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教案:16  叔向贺贫

第16章叔向贺贫写作背景春秋后期,诸侯各国中的卿大夫势力伸张,逐渐威胁本国的君权。

其中,君主与卿大夫矛盾最激烈的是晋国。

在卿大夫向君主夺权和卿大夫与卿大夫倾轧的纷争形势下如何保全自身与家族呢?叔向有他的远见。

他认为,只有甘居清贫,推行美德,争取民心才能免却灾祸。

叔向一眼将韩宣子看透,于是向他举出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兴衰的历史,使韩宣子猛然醒悟。

1、要确定本文教学的主题和基调,需要明确本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位。

可以考虑三个层次。

(1)指导学生读懂文本的基本意思,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通过查阅相关注释和文献资料,了解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应该不是问题。

(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并借鉴叔向的言语技巧、论辩方式,我们在和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如何学习这种方式,如果你要在一个观点上说服别人,就要想办法把自己想要说的观点、意思表达清楚,这一点很重要,先秦诸子的散文,在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

(3)教学中师生双方能否就叔向的观点进行探讨,全文的中心思想,实际上涉及到对于物质生活与道德修养的关系的认识,这个问题的要求比较高,但是有现实意义,教师要真的去挖掘教育的意义,就需要认真地研读、领悟,并作进一步阐发。

2、本文的教学展开,可以围绕文章的标题展开。

“叔向贺贫”,关键字是一个“贺”,也可以为三个层次。

(1)叔向向谁贺贫?文中的主人公是韩宣子。

韩宣子又是谁?叔向和韩宣子是什么关系?文章一开始用了“拜见”一词,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平常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的对象往往决定了我们要说的内容和方式,我们平常要向某个人道贺,不会无缘无故的,教学中首先需要和学生一起弄清楚叔向和韩宣子的关系。

查阅史料——叔向:晋国公族,晋武公之后,姬姓羊舌氏,名肸,字叔向。

于悼公、平公、昭公、顷公任大夫,忠君为国的贤臣,在职期间,积极维护晋君。

然晋平公穷奢极欲,生活糜废,六卿强悍,励精图治,叔向预测晋国将亡;韩宣子:晋国公族,姬姓韩氏,名起,谥宣。

2019年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叔向贺贫》ppt课件

2019年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叔向贺贫》ppt课件
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就在国内非常奢侈;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最后他的尸体摆在朝堂(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 地方被灭掉了。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郤氏八个人,其中五个大夫, 三个卿,他们的势力够大了,
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可是一旦被消灭,没有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 有德行的缘故啊。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我认为你能够行他的道德了, 所以表示祝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如果你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担心财富不足,
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要表示哀悼还来不及,哪里还会祝贺你呢?"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贫

关于作者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一个颇具争议 的问题。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 在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 《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其后班固、 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 《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普遍看 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 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 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 而成。
整体感知
一、疏通文义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 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 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宣子说:“我只有晋卿的虚名,却没有卿所应得的财富, 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们交往的,我因此发愁,你却祝贺 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田产,他的居室里没 有(齐全的)祭器;

语文九年级下册《叔向贺贫课件》课件

语文九年级下册《叔向贺贫课件》课件
叔向贺贫
国语简介: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 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 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
(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
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
特点。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
那个郤昭子,他的财富抵得过半个晋国, 他家里的佣人抵得过三军的一半,
恃其富宠,以泰于国;恃:依仗。泰:过分。
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就在国内 非常奢侈;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最后他的尸体摆在朝堂(示众),他的宗族 在绛这个地方被灭掉了。
不仅我本人独自承受(你的教诲),自 先祖桓叔以后的子孙,都会感激你的恩 德。"

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
应该“忧德之不建”, 而不应“患货之不足”。

小结:
本文记录了叔向和韩宣子之间的 一段对话,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不要片 面地追求物质享受。
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这样他使晋国 行事合乎正道。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依法而行,没有弊病,因此避免了祸患。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等传到桓子时,他骄慢放纵,奢侈无度, 贪得无厌, 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 忽略法制,任意行事,囤积财物,从而 取利,应当遭到祸难。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田产,他 的居室里没有(齐全的)祭器;
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宣:宣扬,发扬。
可是他能够发扬美德,执行法制,美名传播于 诸侯各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6 叔向贺贫课件 (新版)语文版(1)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6 叔向贺贫课件 (新版)语文版(1)

2.一词多义辨析 吾有卿之名(助词,的)
(1)之 叔向贺之(代词,宣子) 莫之哀也(助词,无意义)
(2)以 吾是以忧(介词,因为) 以免于难(连词,因而)
(3)朝 一朝而灭(名词,早晨) 其身尸于朝(名词,朝堂)
3.词类活用解释 其身尸于朝 活用词语:尸 解释:名词作动词,以尸体示众。
4.古今异义区分 (1)而无其.实.
16 叔向贺贫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行刑不疚.(jiù) 灭于绛.(jiàng) 2.读准多音字
(1)稽.首:qǐ
桓.子(huán) 居贿.(huì)
郤.昭子(xì)
其他读音:jī
组词:无稽之谈
(2)免于难.:nàn 其他读音:nán
组词:困难
3.找出通假字
而离桓之罪 离通罹 意思:遭逢。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理解 (1)骄泰:骄恣放纵。 (2)略则行志:犯法,随意志行事。 (3)假贷居贿:借助放贷,储积财物。 (4)不疚:没有弊病。 (5)嘉:赞美。 (6)专承:独自承受。
古义:卿的财产。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2)将吊.不暇
古义:悲伤,怜悯。 今义义:胸怀;怀念。
三、作家作品 《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载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 鲁等国君臣的言论为主,可与《左传》相参证,故有《春秋外传》 之称。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叔向贺贫课件2语文版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叔向贺贫课件2语文版

6. 为什么用韩宣子的拜服作结尾? 【答案】 最后用韩宣子对叔向下拜并叩头表示拜服, 说明叔向的言辞有理、正确,使韩宣子接受建议,同 时感谢叔向的开导,证明叔向讲述的事例有巨大的说 服力。
【难点探究】结合全文,分析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 用。
【答案】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叔向列 举晋国栾氏、郤氏两大家族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具 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论点: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 应该“患货之不足” 。
1.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 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叔向这一敢于直 谏的臣子形象,塑造了韩宣子这一善于接受建议的卿 大夫形象。文中还直接描写了韩宣子对叔向的赞美, 烘托出叔向直言不讳、博古通今、善于借鉴历史事实 的睿智。
2.运用类比,说理层层递进。 本文是一篇记言说理的文章,整个劝谏过程中,叔向 列举栾武子、桓子、怀子、郤昭子的事例,揭示他们 的不同结局,层层深入地阐明贫可贺、富可忧的观点 ,指出贫不足忧,而应重视建德,没有德行,则愈富 有而祸害愈大,有德行则可转祸为福。并将韩宣子和 栾武子类比,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 子那样的德行。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 “便笺”“锦笺”“华笺”。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 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后引申为 书信。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 通常长一尺。后来引申为书信。鸿雁:典出自《汉书》: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 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 “鸿雁传书”。
导思2.文中写了几 个人?分别给你怎 样的印象?
现实意义
导思3:叔向贺贫有什 么现实意义?叔向是 怎样用事例说明自己 观点的?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2019年春语文语文版课件│九年级下册│16.叔向贺贫

2019年春语文语文版课件│九年级下册│16.叔向贺贫

第二部分(第2段),叔向陈述贺贫的原因。
栾武子:栾书。晋国的卿。
无一卒之田:没有一百人所有的田亩。春秋时百人为 一卒,为田百顷。
宗器:宗庙祭器。
宪则:法则。
越:宣扬,传播。
戎狄: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怀:归服。 刑:法。 不疚:没有弊病。疚,病。
免于难:免于弑君之难。栾书曾杀晋厉公,立悼公。 国人并没有因其行为而处以刑罚,栾书免于“弑君” 的责难。 桓子:栾书的儿子黡(yǎn)。 骄泰:骄恣放纵。泰,骄纵。
因而免于弑君之难。到桓子时,他骄恣放纵,奢侈无度, 难,但依靠他父亲栾武子的德行,才得以善终。
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
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子,他的财富抵得上晋国王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
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富和荣宠,在
嘉:赞美。
译文:
韩宣子叩头跪拜,说:“我正趋向灭亡的时候,
依靠你我活下来,不仅我独自承受你的教诲,那些自
先祖桓叔以后的子孙,都会赞美你的恩德。”
问题探究
1.“宣子忧贫,叔向贺之”,一“忧”一“贺”表 明了什么? 一“忧”一“贺”表明了两人对待“贫”的 不同态度。“忧贫”是人之常情,“贺贫”却有 些违背常理,令人不解。这样写设置悬念,能够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试概括文中列举栾武子祖孙三代的什么事例。这 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文中列举栾武子祖孙三代的荣辱的事例。先说 栾武子因修德而免于弑君之难,然后写桓子失德本 该招致祸患却因栾武子的德行得到荫庇,最后写怀 子修德却因桓子的罪过被迫逃亡。
第16课
叔 向 贺 贫
学习目标
1.识记《国语》的相关知识,借助工具书和有关注 释疏通文章大意。 2.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体 会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体会本文在现实社会中的警示作用,努力提高自 身的道德修养。

课件(2019春,下册):9语语文 16.叔向贺贫

课件(2019春,下册):9语语文 16.叔向贺贫
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服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 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此免于弑君之难。
原文:
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
以没其身。桓之行,免于难,而离桓之罪,凭这一 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 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 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 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部分来自《点拨》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因此,因而
凭借 认为
吾以为能其德矣
部分来自《点拨》
2.于:其身尸于朝 以亡于楚 到

3.之: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 的 叔向贺之 代词,指韩宣子
何贺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而患货之不足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部分来自《点拨》
(二)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宣其德行。 2.倒装句 吾是以忧 。“吾以是忧”的倒装句。 何贺之有?宾语前置句, “何……”是“有”的 宾语,这种格式可译为:有什么……呢? 省略主语“栾武子”
来自《点拨》
文选自《国语•晋语》,《晋语》共九卷,起于晋武公, 终于智襄子,记事较详,文学性较强。题目为编者所加。 春秋后期,晋国进入卿大夫争权的阶段,这种局面一直发 展到春秋末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大夫叔向拜见晋
国执政大夫韩宣子,宣子正在为贫困而忧愁,叔向却向他
祝贺。在卿大夫向君王夺权与卿大夫倾轧纷争的形势下, 如何保全自身与家族呢?叔向自有他的远见。叔向对韩宣
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
“鸿雁传书”。
部分来自《点拨》
一 读一读字音
行刑不疚( jiù )
恃( shì ) 假贷居贿( huì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读一读字音
行刑不疚( jiù )
栾武子( luán)
恃( shì )
绛( jiàng)
假贷居贿( huì )
二 写一写字形
róng狄( 戎 ) qǐ首( 稽 )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义
1.以:无以从二三子用来,拿来 吾是以忧 因为 以免于难 因此,因而 可以免于难 凭借 吾以为能其德矣 认为
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注释:
稽(qǐ)首: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 敬的一种。 专承:独自承受。 桓叔:晋穆侯的儿子。桓叔生子万,封邑于韩。韩宣子尊 桓叔为韩氏之祖。 嘉:赞美。
译文: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
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我)不敢独自承受, 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赞美您的恩 赐。”
敬姜论劳逸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 “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 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 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 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 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 劳也。”——《国语》
4.“何贺之有”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采用反问的句式,与“子贺我,何 故?”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
5.第二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和对比论证作 用分析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出栾、郤两家的 事例,说明贫可贺,富可忧,关键在于是否有德行。继而 将韩宣子与栾武子加以类比,点出可贺的原因,并进一步 指出,如果不建德而忧贫,则不但不可贺,反而是可吊的 ,鲜明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应注重建德,而不 是忧愁财产不足。
3. 叔向为何不直接说明贺贫的原因,而是引用历史? 【答案】叔向不直接说明贺贫的原因,而是举出栾、 郤两家的事例,说明贫可贺,富可忧,可贺可忧的关 键在于是否有德。继而将韩宣子与栾武子加以类比, 点出可贺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如果不建德而忧贫, 则不但不可贺,反而是可吊的,点出自己的观点。通 过具体的事例,使论述更有说服力,更容易令人信服。
贫而有德,推行其美德,争取民心,才可以保护自身及其家族,才 能免却灾祸;反之,富而无德,骄泰奢侈,贪欲无艺,必有灭顶、 灭族之灾祸临头。为了说明这个哲理,叔向引用了栾武子和郤昭子 两家的兴亡史来类比,点出贺贫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如果,韩 宣子就显得目光短浅了,韩宣子当高官,目的是为了发财,发不了 财就忧愁,其实做官的人愁的往往不是清贫,而是发财的速度太慢, 叔向一眼将韩宣子看透,于是,他举出栾武子和郤昭子这晋国两大 家族兴衰的历史,使韩宣子惊出一身冷汗,猛然醒悟。
原文: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 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 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 何贺之有?” 译文:
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 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 ,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 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第三段
原文: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
导思2.文中写了几 个人?分别给你怎 样的印象?
现实意义
导思3:叔向贺贫有什 么现实意义?叔向是 怎样用事例说明自己 观点的?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书向贺贫》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 “便笺”“锦笺”“华笺”。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 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后引申为 书信。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 通常长一尺。后来引申为书信。鸿雁:典出自《汉书》: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 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 “鸿雁传书”。
1.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 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叔向这一敢于直 谏的臣子形象,塑造了韩宣子这一善于接受建议的卿 大夫形象。文中还直接描写了韩宣子对叔向的赞美, 烘托出叔向直言不讳、博古通今、善于借鉴历史事实 的睿智。
2.运用类比,说理层层递进。 本文是一篇记言说理的文章,整个劝谏过程中,叔向 列举栾武子、桓子、怀子、郤昭子的事例,揭示他们 的不同结局,层层深入地阐明贫可贺、富可忧的观点 ,指出贫不足忧,而应重视建德,没有德行,则愈富 有而祸害愈大,有德行则可转祸为福。并将韩宣子和 栾武子类比,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 子那样的德行。
1.分析标题的作用。 【答案】标题指出了叔向对韩宣子贺贫这件事,概括 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第一段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 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语言描写。 通过叔向与韩宣子的对话可知,韩宣子忧贫,叔向贺 贫,由此引发韩宣子的疑问,引起下文,同时也表现 出两种不同的心态。
译文:
到桓子时,他骄姿放纵,奢侈无度,及 桓 子,骄泰奢侈 ,贪欲无艺,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遭到祸难, 但依赖及怀子,改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终生没有遭到祸患。 到怀子时,怀子改而修武之德,可以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 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 ,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 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 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 方被诛灭了。如果不是这样,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 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 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
1、了解《国语》。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重点) 3、初步认识俭以养德,德以持身的重要性。(难点)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 和鲁国、 齐国、 晋国、 郑国、 楚国、吴国、 越国等诸侯国的 历史。 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约公元前 947 年), 下至智伯被 灭(公元前 453 年)。《国语》 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 在内 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 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 点。 关于《国语》 的作者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自古至今学 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 的作 者是左丘明,其后班固、李昂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 还把《国 语》 称为《春秋外传》。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 语》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 学界仍然争论不休。
6. 为什么用韩宣子的拜服作结尾? 【答案】 最后用韩宣子对叔向下拜并叩头表示拜服, 说明叔向的言辞有理、正确,使韩宣子接受建议,同 时感谢叔向的开导,证明叔向讲述的事例有巨大的说 服力。
【难点探究】结合全文,分析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 用。
【答案】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叔向列 举晋国栾氏、郤氏两大家族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具 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论点: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 应该“患货之不足” 。
【赏析】敬姜的一番长论,是希望自己做高官的儿子忠于职 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谨记勤俭节约,不要贪 图安逸。她认为贪图安逸会触发人们内心的贪欲,贪欲最终 会葬送人们的前程。
家里穷的连宗庙祭器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 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 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服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 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此免于弑君之难。
原文: 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
以没其身。桓之行,免于难,而离桓之罪,凭这一 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 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 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 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16 叔向贺贫
书 信
这世上做发财梦的为数不少,可希望自己贫穷的 恐怕没一个。我不敢说贫穷是万恶之源,但 我知道贫 穷确实让很多人过得不爽。因为贫穷而 尤钱治病,因 为贫穷而上不起学,因为贫穷而了 无生趣……贫穷,实 在不是什么好事。但这世界上居然有祝 贺贫穷的人, 今天就让咱们学习这篇《叔向贺 贫》。
(七)名句积累 1.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 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 晋国。 2.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3.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 之有?
中心论点
导思1.用简洁的语 言概括本文的中心 论点。
关键词: 贺贫忧富
重视建德
分析形象
往的。二三子,诸君。这里指诸卿大夫。
译文: 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
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 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跟其他卿大 夫们交往的,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 缘故呢?”
第二段
原文: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叔向备其宗
2.于:其身尸于朝 在
以亡于楚 到
3.之: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 的
叔向贺之
代词,指韩宣子
何贺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而患货之不足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二)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宣其德行。 省略主语“栾武子” 2.倒装句 吾是以忧 。“吾以是忧”的倒装句。 何贺之有?宾语前置句, “何……”是“有”的 宾语,这种格式可译为:有什么……呢?
文选自《国语•晋语》,《晋语》共九卷,起于晋武公, 终于智襄子,记事较详,文学性较强。题目为编者所加。 春秋后期,晋国进入卿大夫争权的阶段,这种局面一直发 展到春秋末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大夫叔向拜见晋 国执政大夫韩宣子,宣子正在为贫困而忧愁,叔向却向他 祝贺。在卿大夫向君王夺权与卿大夫倾轧纷争的形势下, 如何保全自身与家族呢?叔向自有他的远见。叔向对韩宣 子贺贫的一席话,包孕着一个深刻的政治哲理:贫不可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