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相干体的制作

合集下载

Landmark手册(精简版)

Landmark手册(精简版)

LANDMARK手册(精编版)第一章建立ORACLE数据库4第二章数据加载6一、加载井数据 (6)1、井位的加载 (6)(1)编辑井位文件:well.dat (6)(2)编辑格式文件 (7)(3)加载井位数据 (9)2、测井曲线的加载 (9)(1)编辑测井曲线数据文件:t163.dat (10)(2)编辑格式文件 (10)(3)加载测井数据 (14)(4)查看加载的测井曲线 (16)3、分层数据的加载 (17)(1)分层数据的编辑 (17)(2)编辑格式文件 (18)(3)加载分层数据 (21)第三章地震工区的建立23一、建立3D S URVEY (23)二建立地震工区 (25)三加载地震数据 (26)第四章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291、S YNTOOL的启动 (29)2、井曲线的选择 (30)3、合成纪录的生成 (31)4、合成记录的编辑 (33)5、合成纪录的存储 (38)第五章相干体的制作40一、地震数据的输入 (40)二、相干体的输出和生成 (41)三、显示相干切片 (43)四、相干体切片上的断层解释 (47)第六章层位解释48一、建立连井剖面 (48)二、追踪地层 (50)第七章层位与断层数据的输出53一、层位数据的输出 (53)二、断层数据的输出 (55)第八章属性提取57一、选择地震数据体 (57)二、属性选择 (58)三、显示、编辑属性 (59)第九章时深转换 61一、建立速度模型 (61)二、时深转换 (62)第十章ZMAPPLUS 地质绘图模块65(一)、做图前的准备工作 (66)(二)、用ASCII码磁盘文件绘制平面图 (69)1、输入并格式化ASCII码文件 (70)2、计算网格 (76)3、绘制等值线图 (78)第十一章边缘检测与倾角显示82第十二章层位计算 85第一章建立oracle数据库思路:oracle数据库的建立是为了在硬盘中开辟空间,为加suvery、断层、井数据提供基础。

量子干涉与干涉仪的设计与制备

量子干涉与干涉仪的设计与制备

量子干涉与干涉仪的设计与制备引言:量子干涉是量子力学的重要现象之一,它展现了波粒二象性的奇妙特性。

干涉仪作为观测和研究量子干涉现象的工具,其设计与制备对于深入理解量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量子干涉的基本原理、干涉仪的设计要点以及干涉仪的制备过程。

一、量子干涉的基本原理量子干涉是指当两个或多个量子态叠加时,它们之间会发生干涉现象。

根据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干涉可以解释成波函数的叠加与干涉。

波函数叠加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函数的线性叠加,而波函数干涉则是指叠加后的波函数在特定位置上的干涉效应。

二、干涉仪的设计要点1. 光源的选择:干涉仪通常使用激光光源,因为激光具有单色性和相干性,能够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2. 光路的设计:干涉仪的光路设计需要考虑光束的分离、合成和调整。

常见的光路设计包括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等。

3. 干涉图案的观测:干涉图案的观测需要使用光学探测器,如光电二极管、CCD等,以获取干涉图案的强度分布。

三、干涉仪的制备过程1. 光学元件的选择:干涉仪的制备需要使用各种光学元件,如分束器、反射镜、透镜等。

这些光学元件的选择需要考虑波长、透过率、反射率等参数。

2. 光学元件的安装:干涉仪的光学元件需要精确安装,以确保光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精密的调节装置和工具。

3. 光源的调整:干涉仪的光源需要调整到适当的亮度和方向,以产生清晰的干涉图案。

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光源的抖动和干涉图案的扩散。

4. 干涉图案的观测:干涉图案的观测需要使用光学探测器,并进行信号放大和处理。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的稳定性和噪声的干扰。

结论:量子干涉是量子力学中的重要现象,干涉仪作为观测和研究量子干涉现象的工具,在量子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干涉仪的设计与制备需要考虑光源的选择、光路的设计以及干涉图案的观测等要点。

通过精确的制备过程,可以实现稳定和准确的干涉图案观测,从而深入理解量子干涉现象的本质。

第五章_光学2教材

第五章_光学2教材


n

棱边
棱角
空气劈尖
L
S
劈尖角
n
T
n1
n1
e
M
2ne
2
n n1
D
k, k 1,2, 明纹

b
(2k 1) , k 0,1, 暗纹
2
2. 干涉条件


2n2e


2

k
( 2k
1)
2
明纹 暗纹
(K=1,2,…)
(K=0,1,2,…) 注意K的取值
0.55
5 1 03 m 5 m m " - "说 明 向 下 移
P X’
§16-4分振幅法---薄膜干涉(一)
匀厚薄膜的干涉----等倾干涉 分振幅法基本思想:一束光投射到两种介质的
分界面上,一部分反射,一部分透射,分成两
部分,满足相干条件,相遇时发生相干叠加。
iD n1
A
B
e
2)测膜厚
n1
n2 si
sio2 e
eN
2n1
3)检验光学元件表面的平整度 4)测细丝的直径
空气 n 1
e
b
b'
e b' 1
b2 3 2 6
n1
nd
n1 L
b
d L
2n b
二. 牛顿环干涉 (Newton ring interference)
光的干涉(interference)
§16-1 光源 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
一.光源及发光机理(简介) 1.光源: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有热光源、 冷光源等。 2.普通光源发光特点:发光体中大量原子 (或分子)辐射电磁波。每个原子(或分子) 辐射是间歇的,持续时间约为10-8 秒,且前 后两次辐射彼此独立。

光学教程(姚启钧) 第5章 光的偏振-2

光学教程(姚启钧) 第5章 光的偏振-2

讨论:椭圆的形状与Ax、Ay和Δφ有关,分析几种特殊情形
Ex 2 E y 2 2Ex E y ( ) ( ) cos sin 2 Ax Ay Ax Ay
(1) Δφ=0或±2π的整数倍:
Ex 2 E y 2 2Ex E y ( ) ( ) 0 Ax Ay Ax Ay
Ex E y 2 ( ) 0 Ax Ay
光强不变为自然光
自然光
圆偏振光
自然光
线偏振光 光强变化且消光 圆偏振光
¼ 波片
旋转偏振片
25
光学教程—第五章
三、部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检定
(3)区分部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仍用1/4波片和检偏器)
部分偏 振光
部分偏 振光
光强变化无消光 部分偏振光 椭圆偏振光 线偏振光 光强变化且消光 椭圆偏振光
椭圆的一般方程
结论:电矢量E的矢端轨迹为椭圆——椭圆偏振光 边长为2Ax、2Ay的矩形,椭圆与其内切 Ey Ex 在±Ax之间变化 Ay Ey在±Ay之间变化
E α -Ax O -Ay Ax Ex
椭圆主轴(长轴)与x夹角α 2 Ax Ay tg 2 2 cos 2 Ax Ay 15
光学教程—第五章
迎光传播方向观察 合矢量顺时针旋转,右旋偏振光 合矢量逆时针旋转,左旋偏振光
Ex Ax cos( t kz)

相隔1/4( Δφ=π/2 )周期 E y Ay cos( t kz ) 值的分析
sin 0
判据
左旋偏振光 右旋偏振光
20
sin 0
光学教程—第五章
14
光学教程—第五章
Ey Ex E cos 1 ( x ) 2 sin Ax Ax Ay 2Ex E y Ey 2 Ex 2 Ex 2 2 2 [1 ( ) ] sin ( ) cos cos ( ) Ax Ax Ax Ay Ay Ex 2 E y 2 2Ex E y ( ) ( ) cos sin 2 Ax Ay Ax Ay

5乙型光学第五章干涉装置-zhang

5乙型光学第五章干涉装置-zhang

2 2 A A r A r n 1 n n
等倾干涉
• 在薄膜上方放置一凸透 镜,在凸透镜的像方焦 平面观察干涉条纹。 • 此时只有相互平行的光 才能相遇,进行叠加。 • 相互平行的光有相同的 倾角,故称等倾干涉。
薄膜面积比光波长大得多,可以应用反射折射定律
P2
P1
D
i1
i1 i 2 2
rp 0
i1 iB
临界角 布儒斯特角
i1 iC n n ,且 i ,出现全反射 1 2 2 时 2

反射光的相位关系
rp
rs
0 n n ,i i 1 2 1 B π n n , i i 1 2 1 B
n n ,i i π 1 2 1 B
iB i1 iC
Y
E
s1
k
1
E s 1
i1 i1
E c o s i n c o s i a n ( i i ) P 1 n 2 1 1 2 t 1 2 E c o s i n c o s i a n ( i i ) Z P 1 n 2 1 1 2 t 1 2
折射光
X
i2
E
s2
n1 n2
1, n1 n2 1, n1 n2
y
E p1
从光疏进入光密反射光有半波损 失。 如果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当入射角 大于全反射临界角时(掠入射),没有半 波损失; 当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时,情况复 杂。衰失波
z
第一列反射光只有一次1→2的反射,而其他的反射光都有奇数 次2→1的反射,产生了相反的附加相位,等效于产生了半波损 失
( t)0
() r a r g () r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设计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设计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设计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和光的相互作用。

在本文中,将设计一种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探究光的特性和现象。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 激光仪- 光屏- 狭缝片- 透镜- 宽缝光源实验步骤:1. 设置实验装置:在实验室中,将激光仪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确保激光器稳定投射向光屏。

将光屏放置在一定距离上,以便能够接收到光的干涉和衍射图样。

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其与激光束垂直。

2. 干涉实验:将一块透明的狭缝片放置在激光束路径上,调整狭缝的宽度,观察激光经过狭缝后在光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

记录观察到的干涉条纹的数量和间距,并测量其中一对相邻条纹的间隔。

3. 衍射实验:将透镜放置在光屏和狭缝片之间的适当位置,在光线通过透镜后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

记录观察到的衍射图样并测量其中的特征参数,如衍射角和衍射条纹的间隔。

4. 宽缝光源实验:更换实验装置中的狭缝片,使用宽缝光源代替狭缝片,并重复干涉和衍射实验。

比较观察到的效果与狭缝片实验时的结果,并记录宽缝光源实验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干涉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激光束经过狭缝片后在光屏上形成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通过测量条纹间距,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进而了解光的性质。

通过衍射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激光通过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的衍射图样。

通过测量衍射条纹间隔和衍射角,可以计算出狭缝或物体的尺寸和形状。

在宽缝光源实验中,由于缺乏狭缝限制,光呈现出类似圆形的分布图样,没有明显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这说明狭缝的尺寸对于干涉和衍射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结论: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的波动性质和光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受制于光的波长和狭缝或物体的尺寸。

这些实验有助于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并应用于实际的技术和科学研究中。

在进行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实验操作正确并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

量子相干态的制备与应用

量子相干态的制备与应用

量子相干态的制备与应用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而量子相干态则是量子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量子相干态是指量子系统中的粒子或波动性质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的相干性质。

相干性是指量子态的波函数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一致性的特征,其在量子信息科学、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量子相干态的制备是实现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计算的基础。

目前,常见的制备量子相干态的方法包括光学方法、超导电路方法和离子阱方法等。

光学方法是通过激光束与原子或离子相互作用,实现量子态的制备。

超导电路方法是利用超导电路中的量子比特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量子相干态的制备。

离子阱方法是通过激光束将离子束限制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并利用激光束与离子相互作用,实现量子态的制备。

在量子计算中,量子相干态的制备是实现量子比特的初始化的关键步骤。

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中的基本单位,其状态可以表示为量子态的叠加态。

量子比特的初始化是将其置于特定的量子态,以实现量子计算的开始。

通过制备量子相干态,可以将量子比特初始化为0态或1态,从而实现量子计算的起始状态。

除了量子计算,量子相干态还在量子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量子通信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通信方式,其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

量子相干态可以用于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远程传态等量子通信任务中。

量子密钥分发是一种通过量子比特传输密钥的方式,其具有绝对的安全性。

量子远程传态是指将一个量子态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而不需要传输量子态的具体信息。

通过制备和操控量子相干态,可以实现量子通信中的安全传输和远程传态等任务。

此外,量子相干态还在量子传感和量子测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量子传感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测量的技术,其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量子相干态可以用于制备高精度的量子测量仪器,从而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量子测量是一种测量量子态的性质的技术,其可以用于测量量子比特的状态、量子态的纠缠度等。

通过制备和操控量子相干态,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量子传感和精确的量子测量。

中考物理辅导--光的干涉·内容要点

中考物理辅导--光的干涉·内容要点

中考物理辅导--光的干涉·内容要点
光的干涉·内容要点光的干涉将一束光设法分成两部分并使它们发生叠加,即可获得干涉图样. 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从单缝(线光源)发出的单色光射到与之平行的双缝上,即可在双缝屏后获得来自双缝(相干光源)的两束相干光在空间叠加,用光屏承接后可获得干涉图样(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等间隔明暗相间的平行干涉条纹;用白光做实验则可获得彩色干涉图样).相邻两条亮纹 2.薄膜干涉:一列光波照射到透明薄膜上,从膜的前、后表面分别反射形成两列相干光波,叠加后产生干涉.其中,对楔形薄膜来说,凡是薄膜厚度相等的一些相邻位置,光的干涉效果相同而形成一条同种情况(譬如光振动加强)的干涉条纹(亮纹).随着薄膜厚度的逐渐变化,干涉效果出现周期性变化,一般在薄膜上形成明暗交替相间的干涉条纹图样.称为等厚薄膜干涉.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相干体数据上在相干性较差得地方划一条断层ccc(图11),这表示在time:1612ms的断层,打开一条经过断层的剖面,此断层将会有显示(图12)。解释出断层(图12红线),沿这条断层作前后左右的追踪,即可追出此断Product Selection的选项中,全选。
——Launch弹出窗口(图2,a)。
图2
单击Input data弹出窗口图2,c。Seisworks Seismic——Parameters,弹出窗口图2,b。
单击list,选mig 3dv。点亮Limit Maximum Time:4000(只作0—4000ms的相干体)。
Ok。此时偏移地震数据已经输入。
2、相干体的输出和生成
Output data(图3,A)——点亮Bricked(图3,B)——Parameters,弹出窗口图3,C。
Output file:coh,ok。
图3
Processes——Poststack ESP——ESP 3D(图4)。流程栏中将会出现ESP 3D(图5)。
图8
点击View窗口中的Seismic――Select from Map――Time Slice(图9)
图9
将鼠标移至Map窗口中,在底图上击一键,拖动鼠标,此时一个白色矩形框,确定解释的范围,确定范围击二键结束,矩形框变为黄色。(如图10)
图10
选择所要解释的时间,OK。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4相干体切片上的断层解释
第五章相干体的制作
相干体断层解释的基础,对断层的解释有指导和验证作用,也可以在相干体上直接作断层的解释。分为:地震数据的输入、相干体的输出和生成、相干切片上的断层解释。
1、地震数据的输入
Command Menu——Applications——Poststack/PAL弹出窗口(图1)
图1
Project Type选择“3D”;
图4图5
单击Run。相干体数据将会生成。
3显示相干切片
Command Menu——Applications――Seisworks――3D出现SeisWorks 2003解释窗口
点击Session――new选择解释员、井、断层。OK。(图6)
图6
几秒钟后窗口中的Interpret命令变成黑色,点击Interpret――Seismic弹出显示窗口
――Map弹出底图窗口(图7)
图7
在Seismic View窗口中点击快捷命令菜单中的“地震体属性命令”
弹出Seismic Disply Paramerers窗口――在第一项Seismic files列表中选择相干数据体(此工区的相干数据体的名称为coh), OK.操作流程见图8
注:属性窗口中还可以改变数据体的显示比例、模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