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体处理
三维地震属性数据处理与应用

[ ] 张进铎 . 1 地震解 释技术 现状及 发展趋 势 [] 地球 物 J.
理学进 展 ,06,1 2 : 8— 8 . 2 0 2 ( )5 7 57
轴方向大概指示 断层延展方 向, 这是落差 3— m 5 小 断层 的反 应 。
( ) 圆形 的 “ 4椭 断层 模 线 图 ” 近似 椭 圆形 的 与 异 常 圈闭有相 关性 , 常圈闭范 围较 大处 对应 断层 异 落 差也 较大 , 以有 时通 过属性 沿层 切 片能直 观解 所
参 考 文 献
散点集中分布在断层附近 , 有时甚至落差 2 m左右
的小 断层 附近也集 中分 布一些 属性 值异 常散点 。
() 2 多个相邻较近 的异常圈闭往往指示 了断
层 平 面延展 方 向 , 这也是 中大 断层 的反应 。
() 3 单个 异常 圈闭往 往 是 近似 椭 圆状 的 , 长 其
反应地 下岩 性 特征 。地 震 属 性 就 是 根据 地 震 记 录
来 检 测断层 效果也 较好 。
1 地震属性 曲线及属性异常值
提 取地 震 属 性 曲线 的属 性参 数 实 际是 层 位 地 震 属性 , 它是 在地震 记 录上 针对 某个 目的层 选取 的
一
测量 或计算 出来 的一 些参数 , 是表征 和研 究地 震 它 数 据 内部所 包 含的时 间 、 幅 、 率 、 位 以及衰 减 振 频 相 特 性 的参数 指标 。 由于地质体 的不均匀 性 , 使地震 波场发 生变 化 , 因此通 过研究 地震 波场 的属 性参 数 变化 以及 与地质 异常体 的关 系 , 以达 到直 接或 间 可 接 地检 测地 质异 常体 的 目的。
个合适 的时窗长 度 , 时窗 内的记 录段计 算各 种 对
叠前地震属性处理及综合解释

地震属性优化技术
属性筛选
属性校正
根据地质任务和实际数据特点,选择 对地质目标敏感的属性进行后续处理。
针对某些受采集、处理等因素影响较 大的属性,采用特定的算法进行校正, 以提高属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属性融合
将多个单一属性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 进行融合,形成新的复合属性,以提 高属性对地质目标的识别能力。
的支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智能化属性提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地震属性提取将实现智能化,通过深度
学习等技术自动提取和优化地震属性。
02
多属性融合解释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多属性融合解释方法,充分利用不同属性之间的互补
性,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和效率。
03
地震属性与地质模型的深度融合
未来地震属性处理解释将与地质模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实现地震属性
针对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了有效的优 化处理,如属性融合、属性筛选、属性 降维等,提高了属性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
3
综合解释方法
建立了以地震属性为基础的综合解释方 法,结合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对 地下构造、岩性、流体等进行了准确解 释。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智能化属性提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地震属性提取将实现智能化,通过深度
时频分析属性
结合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方法,提取时频域的属性, 如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地震属性提取方法
时域属性
通过地震波形在时间域的特征提取属性,如振幅、 频率、相位等。
频域属性
将地震信号转换到频率域,提取与频率相关的属 性,如频谱、频带宽度等。
时频分析属性
结合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方法,提取时频域的属性, 如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1绪论1.1 选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主要为:岩性及岩相、储层参数和油气的预测。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组合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
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在层序界而内追踪闭合基础上,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集层反演技术、相干体切片技术等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分析论证,可以预测有利的区带,进行油气藏勘探。
1.2 重要研究内容地震属性包括剖面属性、层位属性及体属性,目前层属性最为常用和具有实际意义。
剖面属性提取就是在地震剖面沿目的层拾取各种地震信息,主要通过特殊处理来完成;层位属性就是沿目的层的层面并根据界面开一定长度的时窗提取各种地震信息。
提取的方式有: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和多道时窗提;体属性提取方法与层位属性相同,只是用时间切片代替层位。
地震属性提取选择合理的时窗很重要,时窗过大,包含了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小,会丢失有效成分。
时窗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当目的层厚度较大时,准确追出顶底界面,并以顶底界面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属性,也可以内插层位进行属性提取;(2) 当目的层为薄层时,应该以目的层顶界面为时窗上限,时窗长度尽可能的小,因为目的层各种地质信息基本集中反映在目的层顶界面的地震响应中。
1.3地震属性分析的难点问题(1)地震属性分析的间接性。
地震数据中所含的储层信息往往是十分间接的,至今无法建立明确的物理或数学模型,这种关系通常是定性的、模糊的、不唯一的,1绪论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因此我们无法用某种确定性的方法从地震数据中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相关性的错综复杂。
各种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主次关系变化不定,数量关系难于提取,因此应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做出定量的分析也比较困难。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地震资料处理(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地震相干体:由三维地震数据体经过相干处理而得到的一个新的数据体,其基本原理是在三维数据体中,求每一道每一样点处小时窗内分析点所在道与相邻道波形的相似性,形成一个表征相干性的三维数据体,即计算时窗内的数据相干性,把这一结果赋予时窗中心样点。
(2)时移地震:利用不同时间观测的三维地震有效信息的差异进行储层监测,完善油气藏管理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
(3)地震亮点:指在地震剖面上,由于地下气藏的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
(4)地震反演:根据各种位场(电位、重力位等)、波场(声波、弹性波等)、电磁场和热学场等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去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形态及物质成分,定量计算其相关物理参数的过程。
(5)地震三维数据体:三维地震勘探经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后形成一个三维数据体,由采集的几何形态确定的(处理期间可能调整的)规则间距的正交数据点的排列。
(6)地震属性:表征地震波几何形态、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特征、由数学变换、或者物理变换引入的物理量。
(7)地震层序: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图上的反映。
在地震剖面图上找出两个相邻的反映地层不整合接触的界面,则两个界面之间的地层叫做一个地震层序。
(8)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利用振幅随炮检距或AVO 偏移距的变化来估算界面两侧介质的泊松比,进而推断介质的岩性(9)三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理解地下及地面诸多地质现象特征的一种工具,广泛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的所有领域,通过计算机交互绘图和成像,从复杂的数据集中提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
(10)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地震资料解释就是把这从野外采集的经过处理的资料转化成地质术语,即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地质构造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为钻探提供准确井位等。
二简答题1识别亮点的标志:(1)振幅异常(2)极性反转(3)水平反射同相轴的出现(平点)(4)速度下降(5)吸收衰减2.三维地震勘探有哪些优势(1)野外施工方便灵活,不受地形、地物条件的限制,满足面积观测、覆盖次数和炮检距相同即可。
地震学中的地震波形分析和处理

地震学中的地震波形分析和处理地震是自然灾害中破坏力最大的一种,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还会给社会带来长期的影响。
因此,地震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而地震波形分析和处理是地震研究中的一项核心技术,也是研究地震发生机制、地震预警和地震勘探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地震波形是地震事件产生的振动信号在地球内部和表面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物理量的变化。
地震波形的采集可以通过使用地震仪等设备进行观测,或者在地震监测网络中收集已有的监测记录。
而地震波形分析和处理则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处理技术来对这些波形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一、地震波形的预处理在进行地震波形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预处理。
这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去除噪声由于地震波形数据通常被混入了大量的噪声,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噪声滤波处理。
这可以使用不同的滤波算法进行实现,例如低通、带通、高通滤波等。
2.去除地面效应地面效应是指地震波在到达地面表面后反射和折射的影响,从而使得观测的波形数据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畸变。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去垂直分量、垂直和水平分量之比等方法来进行去除地面效应的处理。
3.时间对齐由于地震波形数据通常是在不同位置和不同时间采集的,因此需要将它们进行时间对齐。
这可以通过交叉相关、微震事件对其等方法来实现。
二、地震波形的特征提取地震波形的特征提取是指对地震波形数据中所含有的某些频谱特征、时间特征、振幅特征等进行计算和分析,以便从中获取有关地震事件的信息。
常见的地震波形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频谱特征频谱特征指地震波形中所包含的不同频率分量和能量分布。
通过对频谱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到地震所产生的振动波的能量来源和受到的介质物质的约束。
2. 振幅特征振幅特征通常体现了地震波强度以及地震的震级大小等信息。
对于某些需要准确描述地震强度的场合,如地震灾害评估、灾害损失评估等,振幅特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
3.时间特征时间特征通常是指地震波形中所包含的一些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2)

动校正前
动校正后
3、水平叠加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叠加
同一反射点地震记录
叠加剖面
十、 (短波长)剩余静校正
1、为什么要做剩余静校正
由于低速带的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的变化,使野外表层参数测量不准确或无法测 量,故使野外静校正后,爆炸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量还残存着或正或负的误差,这个 误差称为“剩余静校正量”。
幅能量分布均匀合理 。 基本假设:近地表不均匀因素对地震记录影响十分复杂,把各种因素同时加以考
虑会使问题变得十分棘手,甚至无法解决。为了使问题简化并满足地表一致性要求, 一般作如下假设:
(1)地表振幅影响因子对整道是一个常数,它是震源强度、表层衰减、检波器 耦合等影响的总和系数。
(2)各振幅因子保持地表一致性原则。即不管波的传播路径如何,同一道集内 所有道将具有同一补偿因子。如:同一炮的所有道将具有同一炮点的补偿因子,同一 检波点所有道将具有同一检波点的补偿因子。
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 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 炮号、道号、波形、道长、采样间隔等等。
二、置道头
道头: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一个固定字节长度的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
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为道头。如第8炮第2道,第126CMP等。
1、观测系统定义
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接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 对的坐标系中。 2、置道头
(3)输入数据为经准确的静校正、球面扩散、地层衰减补偿后的记录。 ——可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在处理的不同阶段多次使用。目前的流程大都使用一 次。
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五、振幅补偿
Petrel地震属性提取工作流

Petrel地震属性提取工作流第一步:体属性提取1.在home→window→ 3D window。
2.input→seismic→地震数据体上点右键菜单下选volume attributes。
3.弹出volume attributes窗口。
4.在volume attributes窗口下可以一次提一个属性,也可以一次提多个属性。
⑴点击add a new attribute to chain图标添加一行,可以点多次添加多行。
⑵从category种类列可以选择所提属性属于哪一类,这样可以有效过滤属性;在attributes列选择所提的属性,realize列选择是否产生实体,一般先不选realize,产生一个虚体出来,看效果好的情况下,再realize成实体属性数据。
⑶Input右边初始数据体已经输入进来,output右边空格处可以不输入名字,计算过程中会自动命名,命名规则是:原始地震数据体名[属性名],提取属性位于原始地震数据体下面,如下:⑷在方差体上点右键菜单选择insert time slice intersection创建时间切片,勾选方差体下的inline,xline,Z显示到3D window中,如下:⑸Home→inspector,在窗口中出现inspector工具,鼠标切换成select模式,在任何一个地震剖面上点一下,激活inspector窗口信息,到inspector→attribute parameters 下,展开看到属性参数的调整界面,可以实时调整参数,看窗口中属性的变化,直到确认一个好的属性显示效果。
⑹设置地震属性存储的统一路径:参照下面Petrel工区规范设置:SeisAttribute存放说明存放个人crop的实体地震体,提取的实体地震属性体,目录按\个人\survey存放可以在Petrel的File-> system -> system setting 下的seismic setting设置路径只需要选到<项目组>_petrel\SeisAttribute,后面跟上%u\%s,每次做realize的时候,如果“个人\survey”目录不存在,会自动建立目录。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一、地震处理1.ProMax简介LandMark的地震处理软件2.FocusParadigm的地震处理软件系统,配合EPOS3 TE(Third Editon)的版本。
3.CGG地震处理软件系统4.Omega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5.TomoxPro 井间地震处理软件井间地震全套的综合处理分析软件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功能:1)设计与模拟井间地震勘探实验2)计算全波场的井间地震人工合成图3)拾取井间地震波的初至走时4)初至波非线性层析成像5)井间地震波预处理,包括波场分离6)波动方程的全波场偏移7)上行波与下行波的CDP叠加8)偏移后处理与叠后校长量分析与应用该软件系统共包括14个模块,提供大量的质量监控与图形显示功能。
6.Univers VSP 垂直地震处理垂直地震处理VSP7.GreenMountain 绿山Mesa野外施工设计、高精度折射静校正微机版8.Omni Workshop最新的三维地震勘测设计工具集,自动生成的开放式数据库支持设计、执行和分析各个阶段的数据访问。
9.Vista Window 2D/3D10.GeoCT-I 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GeoTomo公司开发的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系统。
该系统适用于现场处理野外小折射地震资料。
11.克浪KeLang地震采集工程软件、采集论证12.TestifiLand for Windows仪器、源、接收器测试分析软件,它产生代表读到的原始带数据的统计图表。
13.SPS_QC 地震辅助数据生成与质控系统二、地震解释ndMark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R2003,工作站版15CDLandMark的大型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括地震资料解释,三维自动层位追踪,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可视化解释、地质解释与地层对比、迭后处理,数据体相干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属性分析、地址建模、断层封堵分析做图。
层面与断层模型,出量计算、测井解释,精细目标分析,井位设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属性体处理
1、分频处理属性
分频处理属性可将地震振幅和属性数据转换成更为清晰的地下地质图像,识别薄层或能量衰减区。
将各地震道分解成不同的频带成分,有助于突出复杂的断裂体系以及储层的分布特征。
分频处理的技术主要是通过
“Gabor-Morlet” 子波对复数地震道进行谱
分解,类似于小波变换。
用来帮助地质家和解
释人员进行如下的勘探研究工作:
(1)薄层检测以及薄层厚度估计;
(2)衰减分析——直接进行油气检测
(3)提高地震分辨率
该方法通过连续的时频分析来描述时间--
频率的瞬时信号能量密度。
与以往常规的谱分
解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不同,该方法使用
Gabor-Morley 子波来提高时间-频率的分辨率。
提供了两种计算瞬时能量的方法:等空间中心频率和倍频程频率。
输出结果可以分解成多种属性体:时间-频率体、时间切片,然后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使我们获得更多极有价值的多方位信息,从而使油藏的描述更准确、更细致。
帕拉代姆地震属性库包括丰富的地震属性,如振福包络、瞬时频率、吸收系数以及相对波阻抗等20多
种复地震道(Hilbert )属性、多道几何属性,谱分解属
性和用户自定义属性见图。
这些地震属性可分别表征地
震影像的不同特征,从而使解释人员以少量的工作即可
获得大量的地质信息,其中多地震道几何属性包括倾角
体、方位角体、非连续性和照明体。
这些属性旨在强化
地震影像的非连续性特征,因此对识别地质体的构造特
征(如断层)、地层边界、河道和地质体的几何样式十
分有效。
在这些属性体提取的基础上,利用PCA 主组分
分析技术进行属性优化分析,同时也可借助多属性体交
会VXPLOT 识别异常体。
通过多属性体交汇、神经网络
测井参数反演、多属性体的波形分类以及变时窗/等时
窗的地震相划分等综合技术,并借助多属性体立体可视
化浏览技术实现对地下构造、地层和储层岩性的综合解
释。
常用提取的地震属性有信号包络、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相对波阻抗、分频处理等。
光照体属性
3、Coherence Cube相干体技术
相干(Coherence) 体技术中的相干切片是一种用来自动识别断层,提高解释效率的信息切片。
地震相干体技术在1995 年召开的65 届SEG年会上正式推出,这种技术在分析不连续现象方面有独到之处。
首先提出相干体技术的是Amoco石油公司生产研究部门,且得到相干体技术公司(CTC) 许可的技术。
1999年,CoreLab公司收购CTC公司,并在2000年12月从BP Amoco 公司购得相干体技术全套专利。
帕拉代姆2004年4月通过收购Core Labs 的油藏技术部加强了其整合服务能力,并拥有了Coherence Cube相干体技术许可,其中的Coherence相干体技术是对地震数据进行相干体分析,首先统计其频率、信噪比、最大倾角等,然后结合地质信息测试最佳的相干体参数。
为了得到高分辨率的构造和地层特征分析结果,并适应不同具体情况的要求,CoreLab开发了一系列新的相干体算法。
其中比较有特色的高分辩率本征值算法以及新开发的适用于低信躁比数据的自适应本征值算法能稳定、精确地揭示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变化。
Coherence Cube相干体技术特点:1、揭示地下地质体的几何形态:地层界面、断层、尖灭、不整合、河道边界等;2、由岩性的空间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变化;3、由岩石物理属性的空间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变化。
主要的技术优势:
1、高分辨率的定量的相干体,提高了解释精度,改善了解释流程,缩短了工作周期;
2、基于三维地震成像数据,相干体分析能清晰地揭示断层(任何方向)、裂隙以及地质体边界;
3、清晰准确地揭示地层特征、沉积特征等;消除地层倾角、走向、边界等方面的解释误差;
4、基于反演声阻抗数据,能得到比基于地震数据更为精细准确的相干体分析结果;
将相干体与声阻抗等岩石属性数据体合成显示,综合了构造、地层框架和岩性/流体信息,能精确揭示储层的分布、连续性及其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