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体处理

合集下载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1绪论1.1选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主要为:岩性及岩相、储层参数和油气的预测。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组合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

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在层序界而内追踪闭合基础上,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集层反演技术、相干体切片技术等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分析论证,可以预测有利的区带,进行油气藏勘探。

1.2重要研究内容地震属性包括剖面属性、层位属性及体属性,目前层属性最为常用和具有实际意义。

剖面属性提取就是在地震剖面沿目的层拾取各种地震信息,主要通过特殊处理来完成;层位属性就是沿目的层的层面并根据界面开一定长度的时窗提取各种地震信息。

提取的方式有: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和多道时窗提;体属性提取方法与层位属性相同,只是用时间切片代替层位。

地震属性提取选择合理的时窗很重要,时窗过大,包含了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小, 会丢失有效成分。

时窗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当目的层厚度较大时,准确追出顶底界面,并以顶底界面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属性,也可以内插层位进行属性提取;(2) 当目的层为薄层时,应该以目的层顶界面为时窗上限,时窗长度尽可能的小,因为目的层各种地质信息基本集中反映在目的层顶界面的地震响应中。

1.3地震属性分析的难点问题(1)地震属性分析的间接性。

地震数据中所含的储层信息往往是十分间接的,至今无法建立明确的物理或数学模型,这种关系通常是定性的、模糊的、不唯一的,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因此我们无法用某种确定性的方法从地震数据中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相关性的错综复杂。

各种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主次关系变1绪论化不定,数量关系难于提取,因此应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做出定量的分析也比较困难。

三维地震属性数据处理与应用

三维地震属性数据处理与应用

[ ] 张进铎 . 1 地震解 释技术 现状及 发展趋 势 [] 地球 物 J.
理学进 展 ,06,1 2 : 8— 8 . 2 0 2 ( )5 7 57
轴方向大概指示 断层延展方 向, 这是落差 3— m 5 小 断层 的反 应 。
( ) 圆形 的 “ 4椭 断层 模 线 图 ” 近似 椭 圆形 的 与 异 常 圈闭有相 关性 , 常圈闭范 围较 大处 对应 断层 异 落 差也 较大 , 以有 时通 过属性 沿层 切 片能直 观解 所
参 考 文 献
散点集中分布在断层附近 , 有时甚至落差 2 m左右
的小 断层 附近也集 中分 布一些 属性 值异 常散点 。
() 2 多个相邻较近 的异常圈闭往往指示 了断
层 平 面延展 方 向 , 这也是 中大 断层 的反应 。
() 3 单个 异常 圈闭往 往 是 近似 椭 圆状 的 , 长 其
反应地 下岩 性 特征 。地 震 属 性 就 是 根据 地 震 记 录
来 检 测断层 效果也 较好 。
1 地震属性 曲线及属性异常值
提 取地 震 属 性 曲线 的属 性参 数 实 际是 层 位 地 震 属性 , 它是 在地震 记 录上 针对 某个 目的层 选取 的

测量 或计算 出来 的一 些参数 , 是表征 和研 究地 震 它 数 据 内部所 包 含的时 间 、 幅 、 率 、 位 以及衰 减 振 频 相 特 性 的参数 指标 。 由于地质体 的不均匀 性 , 使地震 波场发 生变 化 , 因此通 过研究 地震 波场 的属 性参 数 变化 以及 与地质 异常体 的关 系 , 以达 到直 接或 间 可 接 地检 测地 质异 常体 的 目的。
个合适 的时窗长 度 , 时窗 内的记 录段计 算各 种 对

GeoFrame_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GeoFrame_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SIS 软件软件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技术应用之一之一斯伦贝谢伦贝谢科技服务科技服务科技服务((北京北京))有限公司2007年3月GeoFrame 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1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应用地震属性开展储层横向预测是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地球物理理论、数学理论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种计算方法能够提取和分析的地震属性越来越多,如何从众多的地震属性中选择能够反映客观地质现象的属性对目的层储层开展分析,这是地球物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GeoFrame 综合地学平台为地球物理人员开展储层横向预测研究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工具。

SATK 、SeisClass 、LPM 以及GeoViz 的组合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完成从属性提取、属性优化、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储层预测全过程。

本文重点阐述GeoFrame 储层预测的基本思路及地震属性的地质应用。

1、地震属性储层预测的基本思路地震地层学原理假定,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具有年代分界面的意义,要研究地层岩性和沉积相主要依据的是地震反射特征及其横向变化,也就是地震属性的变化,这是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基本理论依据。

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横向预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多解性问题,即:一种地震属性参数的变化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一种地质现象的改变,也会造成多种地震属性的异常。

因此,在对地震属性分析预测过程中,如何从众多的地球物理参数中选取能反映地质特征变化的参数,是地震属性预测的主要问题。

实际工作表明,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① 正确认识地震属性正确认识地震属性是做好属性预测的基础,不同的地震属性参数,它的地球物理含义、数学含义不一样,反映的地质规律也不一样。

如:半时能量和总能量,尽管都是振幅类参数,但具体的展布规律却不一样(图1)。

图1 1 相同地区相同地区相同地区半时能量半时能量半时能量和和总能量总能量对比图对比图对比图半时能量半时能量((Energy half-time )总能量总能量((Total Energy )② 地震属性的优化选择能正确反映实际地质因素变化的地震属性是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关键。

叠前地震属性处理及综合解释

叠前地震属性处理及综合解释

地震属性优化技术
属性筛选
属性校正
根据地质任务和实际数据特点,选择 对地质目标敏感的属性进行后续处理。
针对某些受采集、处理等因素影响较 大的属性,采用特定的算法进行校正, 以提高属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属性融合
将多个单一属性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 进行融合,形成新的复合属性,以提 高属性对地质目标的识别能力。
的支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智能化属性提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地震属性提取将实现智能化,通过深度
学习等技术自动提取和优化地震属性。
02
多属性融合解释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多属性融合解释方法,充分利用不同属性之间的互补
性,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和效率。
03
地震属性与地质模型的深度融合
未来地震属性处理解释将与地质模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实现地震属性
针对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了有效的优 化处理,如属性融合、属性筛选、属性 降维等,提高了属性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
3
综合解释方法
建立了以地震属性为基础的综合解释方 法,结合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对 地下构造、岩性、流体等进行了准确解 释。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智能化属性提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地震属性提取将实现智能化,通过深度
时频分析属性
结合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方法,提取时频域的属性, 如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地震属性提取方法
时域属性
通过地震波形在时间域的特征提取属性,如振幅、 频率、相位等。
频域属性
将地震信号转换到频率域,提取与频率相关的属 性,如频谱、频带宽度等。
时频分析属性
结合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方法,提取时频域的属性, 如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地震属性体处理

地震属性体处理

地震属性体处理1、分频处理属性分频处理属性可将地震振幅和属性数据转换成更为清晰的地下地质图像,识别薄层或能量衰减区。

将各地震道分解成不同的频带成分,有助于突出复杂的断裂体系以及储层的分布特征。

分频处理的技术主要是通过“Gabor-Morlet” 子波对复数地震道进行谱分解,类似于小波变换。

用来帮助地质家和解释人员进行如下的勘探研究工作:(1)薄层检测以及薄层厚度估计;(2)衰减分析——直接进行油气检测(3)提高地震分辨率该方法通过连续的时频分析来描述时间--频率的瞬时信号能量密度。

与以往常规的谱分解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不同,该方法使用Gabor-Morley 子波来提高时间-频率的分辨率。

提供了两种计算瞬时能量的方法:等空间中心频率和倍频程频率。

输出结果可以分解成多种属性体:时间-频率体、时间切片,然后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属性分析使我们获得更多极有价值的多方位信息,从而使油藏的描述更准确、更细致。

帕拉代姆地震属性库包括丰富的地震属性,如振福包络、瞬时频率、吸收系数以及相对波阻抗等20多种复地震道(Hilbert )属性、多道几何属性,谱分解属性和用户自定义属性见图。

这些地震属性可分别表征地震影像的不同特征,从而使解释人员以少量的工作即可获得大量的地质信息,其中多地震道几何属性包括倾角体、方位角体、非连续性和照明体。

这些属性旨在强化地震影像的非连续性特征,因此对识别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如断层)、地层边界、河道和地质体的几何样式十分有效。

在这些属性体提取的基础上,利用PCA 主组分分析技术进行属性优化分析,同时也可借助多属性体交会VXPLOT 识别异常体。

通过多属性体交汇、神经网络测井参数反演、多属性体的波形分类以及变时窗/等时窗的地震相划分等综合技术,并借助多属性体立体可视化浏览技术实现对地下构造、地层和储层岩性的综合解释。

常用提取的地震属性有信号包络、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相对波阻抗、分频处理等。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地震资料处理(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地震相干体:由三维地震数据体经过相干处理而得到的一个新的数据体,其基本原理是在三维数据体中,求每一道每一样点处小时窗内分析点所在道与相邻道波形的相似性,形成一个表征相干性的三维数据体,即计算时窗内的数据相干性,把这一结果赋予时窗中心样点。

(2)时移地震:利用不同时间观测的三维地震有效信息的差异进行储层监测,完善油气藏管理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

(3)地震亮点:指在地震剖面上,由于地下气藏的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

(4)地震反演:根据各种位场(电位、重力位等)、波场(声波、弹性波等)、电磁场和热学场等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去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形态及物质成分,定量计算其相关物理参数的过程。

(5)地震三维数据体:三维地震勘探经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后形成一个三维数据体,由采集的几何形态确定的(处理期间可能调整的)规则间距的正交数据点的排列。

(6)地震属性:表征地震波几何形态、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特征、由数学变换、或者物理变换引入的物理量。

(7)地震层序: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图上的反映。

在地震剖面图上找出两个相邻的反映地层不整合接触的界面,则两个界面之间的地层叫做一个地震层序。

(8)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利用振幅随炮检距或AVO 偏移距的变化来估算界面两侧介质的泊松比,进而推断介质的岩性(9)三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理解地下及地面诸多地质现象特征的一种工具,广泛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的所有领域,通过计算机交互绘图和成像,从复杂的数据集中提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

(10)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地震资料解释就是把这从野外采集的经过处理的资料转化成地质术语,即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地质构造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为钻探提供准确井位等。

二简答题1识别亮点的标志:(1)振幅异常(2)极性反转(3)水平反射同相轴的出现(平点)(4)速度下降(5)吸收衰减2.三维地震勘探有哪些优势(1)野外施工方便灵活,不受地形、地物条件的限制,满足面积观测、覆盖次数和炮检距相同即可。

地震属性 简介

地震属性 简介

描述了复相位图中实部和 虚部之间的角度。 它的值总 在±180°之间。瞬时相位是 不连续的,从+ 180°到- 180°的反转可引起锯齿状 波形 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变化率。 值域为(-fw, + fw)。然而, 大多数瞬时相位都为正。 可 提供同相轴的有效频率吸 收效应及裂缝影响和储层 厚度的信息
瞬时频率 ( Instaneous Frequency ) INSTFREQ ( 缩 写)
(2)、平均绝对值振幅(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
平均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的振幅敏感。
(3)、最大波峰振幅(Maximum Peak Amplitude) 最大波峰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 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 恰好通过最大正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峰 值振幅值。
同上
时窗长度可以选择,还可以 选连续度处理和非连续度处 理。另外还有相干系数的平 均、均方、中值等选项。 不但可以对三维体数据作不 连续分析,还可以对基于层 位的二维 数 据作 相似 性 预 测,以及倾角、方位角,边 界测和图象增强。还可以 沿层解释的层位作相似性分 析
波阻抗
它 将 地 震 资 料、 测 井 数 据 、 地质 解 释 相 结 合 ,利 用 测 井 资 料 具有 较 高 的 垂 向 分辨 用于储集层的研究, 率 和 地 震 剖 面有 识别砂体的分布特征 较 好 的 横 向 连续 和范围 性 的 特 点 , 将地 震剖面“转换成” 波阻抗剖面
(17) 、弧长(Arc Length) 弧长是作为地震道的波形长度来定义的,它是在时窗内对所有地震道的变化范 围的比例测量。假想,用道的波形样式绘制地震道曲线,然后想象一根绳子放在地 震道上跟着每个波形波动。地震道的弧长就是当绳子伸展开的总长度。

地震属性处理分析

地震属性处理分析

LandMark地震属性处理PAL模块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地震属性。

用来分离并揭示通常情况下剖面中被模糊了的信息。

将属性特征同井数据相联系,你可以判断出该工区的主要属性---然后我们将生产井与周围条件相结合,可预测出井周围的储层情况。

PAL包括两种计算类型:²Data Attributes(数据属性)—在提取属性系列前,先将输入地震数据转化为复数道。

²Attribute Extraction(属性提取)—计算任一20种地震属性系列,并将结果输出到属性层位中。

一、地震数据属性类型(Data Attributes)针对地震数据体,我们可计算出下列几种属性:Reflection Strength(反射强度)Instantaneous Phase(瞬时相位)Instantaneous Frequency(瞬时频率)Quadrature Trace(正交道)Apparent Polarity(视极性)Response Phase(响应相位)Response Frequency(响应频率)Perigram(波组剖面—删除次要信息,只留下主要波组信息)Cosine of Phase(相位余弦)Perigram*Cosine of Phase(乘积剖面—波组与相位余弦的乘积)二、输入与输出1、输入:地震数据(Seismic Data)一个PAL作业的输入数据是一个垂直地震数据(对3D工区来说是.3dv文件,2D工区是.2v2文件)。

你须指定要计算的测线和时间范围。

2、输出:属性数据体。

输出数据是一个属性数据体,例如,三瞬数据体等。

这些属性层位可以:²显示在SeisWorks上。

²根据属性数据体,作其它处理。

三、基本工作流程OpenWorks→Applications→PostStack/PAL弹出一个窗口:选择是2D还是3D工区;从List中选择SeisWorks工区;在Application Options项是选择PAL项;按Launch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属性体处理
1、分频处理属性
分频处理属性可将地震振幅和属性数据转换成更为清晰的地下地质图像,识别薄层或能量衰减区。

将各地震道分解成不同的频带成分,有助于突出复杂的断裂体系以及储层的分布特征。

分频处理的技术主要是通过
“Gabor-Morlet” 子波对复数地震道进行谱
分解,类似于小波变换。

用来帮助地质家和解
释人员进行如下的勘探研究工作:
(1)薄层检测以及薄层厚度估计;
(2)衰减分析——直接进行油气检测
(3)提高地震分辨率
该方法通过连续的时频分析来描述时间--
频率的瞬时信号能量密度。

与以往常规的谱分
解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不同,该方法使用
Gabor-Morley 子波来提高时间-频率的分辨率。

提供了两种计算瞬时能量的方法:等空间中心频率和倍频程频率。

输出结果可以分解成多种属性体:时间-频率体、时间切片,然后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使我们获得更多极有价值的多方位信息,从而使油藏的描述更准确、更细致。

帕拉代姆地震属性库包括丰富的地震属性,如振福包络、瞬时频率、吸收系数以及相对波阻抗等20多
种复地震道(Hilbert )属性、多道几何属性,谱分解属
性和用户自定义属性见图。

这些地震属性可分别表征地
震影像的不同特征,从而使解释人员以少量的工作即可
获得大量的地质信息,其中多地震道几何属性包括倾角
体、方位角体、非连续性和照明体。

这些属性旨在强化
地震影像的非连续性特征,因此对识别地质体的构造特
征(如断层)、地层边界、河道和地质体的几何样式十
分有效。

在这些属性体提取的基础上,利用PCA 主组分
分析技术进行属性优化分析,同时也可借助多属性体交
会VXPLOT 识别异常体。

通过多属性体交汇、神经网络
测井参数反演、多属性体的波形分类以及变时窗/等时
窗的地震相划分等综合技术,并借助多属性体立体可视
化浏览技术实现对地下构造、地层和储层岩性的综合解
释。

光照体属性
常用提取的地震属性有信号包络、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相对波阻抗、分频处理等。

3、Coherence Cube相干体技术
相干(Coherence) 体技术中的相干切片是一种用来自动识别断层,提高解释效率的信息切片。

地震相干体技术在1995 年召开的65 届SEG年会上正式推出,这种技术在分析不连续现象方面有独到之处。

首先提出相干体技术的是Amoco石油公司生产研究部门,且得到相干体技术公司(CTC) 许可的技术。

1999年,CoreLab公司收购CTC公司,并在2000年12月从BP Amoco 公司购得相干体技术全套专利。

帕拉代姆2004年4月通过收购 Core Labs 的油藏技术部加强了其整合服务能力,并拥有了Coherence Cube相干体技术许可,其中的Coherence相干体技术是对地震数据进行相干体分析,首先统计其频率、信噪比、最大倾角等,然后结合地质信息测试最佳的相干体参数。

为了得到高分辨率的构造和地层特征分析结果,并适应不同具体情况的要求,CoreLab开发了一系列新的相干体算法。

其中比较有特色的高分辩率本征值算法以及新开发的适用于低信躁比数据的自适应本征值算法能稳定、精确地揭示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变化。

Coherence Cube相干体技术特点:1、揭示地下地质体的几何形态:地层界面、断层、尖灭、不整合、河道边界等;2、由岩性的空间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变化;3、由岩石物理属性的空间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变化。

主要的技术优势:
1、高分辨率的定量的相干体,提高了解释精度,改善了解释流程,缩短了工作周期;
2、基于三维地震成像数据,相干体分析能清晰地揭示断层(任何方向)、裂隙以及地质体边界;
3、清晰准确地揭示地层特征、沉积特征等;消除地层倾角、走向、边界等方面的解释误差;
4、基于反演声阻抗数据,能得到比基于地震数据更为精细准确的相干体分析结果;
将相干体与声阻抗等岩石属性数据体合成显示,综合了构造、地层框架和岩性/流体信息,能精确揭示储层的分布、连续性及其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