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产业发展下的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探究
浅谈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

浅谈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营造宜人的环境氛围。
休闲农业的核心是创造一种与自然亲近的农村环境,所以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营造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氛围。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种植,合理布置景观元素,营造出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
在景区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打造出四季有花开、色彩斑斓的景观;合理设置水景,使人们能够欣赏到水的动态美;搭建休闲亭台,为游客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等等。
这些设计都能够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使其更加愿意停留在景区内,增加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设施。
休闲农业的关键是给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享受休闲娱乐的场所,所以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设施。
可以在景区内设置游乐设施,如秋千、蹦床、迷宫等,给游客带来欢乐和刺激;还可以设置休闲活动区,如草地、烧烤区、露天电影区等,给游客提供各种休闲娱乐方式。
这些休闲设施的设置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使其更加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三、展示农业文化。
休闲农业的特点是把农业与旅游休闲相结合,所以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展示农业文化。
可以通过布置农田景观、农具展示、农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农业活动中,感受到农业的魅力和乐趣。
也可以通过设计展示农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如农耕文化广场、农民画展示、农民歌舞表演等,让游客了解和感受到农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注重生态保护。
休闲农业的核心是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生态保护。
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景观布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如保留原有农田、湿地等自然景观;合理规划交通路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设置生态纪念林等,增加景区的绿化覆盖率。
还应注重推广和普及生态环保理念,号召游客爱护环境,共同保护自然生态资源。
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可以提升休闲农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游客提供一个美丽宜人、丰富多样的休闲环境,并展示农业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使游客能够在这里获得身心放松、体验农业生活的愉悦感,进而推动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

浅谈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放慢生活节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休闲农业应运而生,成为了当下备受欢迎的生活方式。
而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休闲农业景观设计要融合农业与旅游资源,打造宜人宜居的环境。
在休闲农业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和旅游休闲的双重需求,创造一个既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又能吸引游客的宜人宜居的环境,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休闲农业景观。
比如可以在农业观光点布置有吸引力的农田景观,增添绿化植被,布置景观雕塑等,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吸引游客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感受农村田园的美好。
景观设计要注重利用自然环境,打造生态农庄。
在休闲农业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倡导绿色生态理念,打造生态农庄。
比如可以将休闲农业景区规划设计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自然生态农庄,合理布置农田、果园、花海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丰富的自然景观,提供给游客更多的休闲娱乐方式,让游客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
景观设计要结合乡村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农庄。
在休闲农业景观设计中,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弘扬乡土文化,打造文化农庄。
比如可以将当地的乡村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布置有乡村特色的建筑风格,编排有乡村传统的民俗活动,打造有浓厚乡土味道的文化农庄,让游客在感受乡土风情的了解当地的乡村文化,增添游客的文化体验,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景观设计要注重多元化的休闲设施,提升农业旅游体验。
在休闲农业景观设计中,要注重设置多元化的休闲设施,提升农业旅游体验。
比如可以在景区布置有休闲农庄、亲子农庄、农家乐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不同的休闲体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休闲需求。
还可以加强农业体验项目,如采摘果蔬、农耕体验、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增加互动性,丰富游客的休闲体验。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思考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思考引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
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设计出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乡村旅游景观,成为了当前乡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1.1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通过景观设计来展现地域的独特魅力。
1.2 弘扬传统文化景观设计可以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民间艺术、传统建筑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1.3 塑造乡村形象通过景观设计,可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形象,让游客对该地区留下深刻印象,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景观设计的生态环境2.1 保护生态环境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持乡村的原生态风貌。
2.2 利用自然资源景观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如山水、林地等,打造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2.3 建设生态示范区通过景观设计,可以打造出生态示范区,展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引导游客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三、景观设计的功能性3.1 提升游客体验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游客体验,为游客提供舒适、便利的游览环境,让他们在乡村旅游中享受到愉悦的体验。
3.2 丰富旅游项目景观设计可以结合各种旅游项目,如农家乐、采摘园等,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游览选择,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3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通过景观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商业价值的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促进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景观设计的规划与管理4.1 制定景观规划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景观规划,明确景观设计的目标和方向,确保景观设计的实施顺利进行。
4.2 强化景观管理景观设计后需要加强景观管理,保持景观的长久美观,定期对景观进行修缮和更新,提升景观的品质和吸引力。
4.3 加强宣传推广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完成后,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游客宣传景点的特色和吸引力,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浅谈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

浅谈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休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结合农业资源与农村环境,利用植物养殖、园艺观赏、生态旅游等方式,满足城市人对于休闲、娱乐、度假的需求,同时也达到了农业增效增收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目的。
在休闲农业中,景观设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升农业园区的环境品质,还可以吸引游客、增加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本文将从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意义及现状进行探讨。
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主要应用于农业观光园、特色农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项目中。
在这些项目中,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需要,还要考虑到游客的舒适度、观赏性和体验感。
景观设计围绕着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两大主题展开,通过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游客需求的综合考量,打造出适合休闲农业发展的景观环境。
1. 场地规划休闲农业项目中的场地规划是景观设计的第一步,通过合理规划,将农业生产区、休闲观光区、设施区等分区域合理布局,使得各个区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植物配置景观设计需要根据农业观光园的主题和特色,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打造出具有浓厚农业气息和观赏价值的植物景观。
还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周期、株型、色彩等因素,做到四季有景、时时有观。
3. 环境塑造在休闲农业项目中,景观设计需要通过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手法,对农业观光园进行环境塑造,打造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提升游客的观赏体验。
4. 设施布置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还需要考虑到各种设施的布置,包括休息亭、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平台、休闲娱乐区等,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和舒适的体验。
二、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意义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在提升农业观光园整体形象、增加游客体验度、传递农业文化和价值等方面的作用。
具体来看,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有以下意义:1. 提升形象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对环境和植被的规划与布置,提升农业观光园的整体形象,使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更多的游客。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思考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思考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则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还能够展示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思考进行探讨。
二、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意义1. 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能够通过营造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比如,在乡村的入口处设置精美的景观门,可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在乡村的主要道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在乡村的核心区域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展示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景观设计都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增加游客的到访率。
2. 展示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要注重挖掘和展示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比如,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融入乡村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乡村的工艺技术和民俗文化;可以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景观;可以通过景观设计将乡村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呈现给游客。
这样,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不仅能够吸引游客,还能够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乡村的文化底蕴。
三、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要素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乡村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等元素,打造出宜人的自然景观。
比如,在设计中可以利用山地地形,布置步道和观景平台,让游客能够欣赏到乡村的美丽风景;可以利用湖泊和河流,设计水上活动区域,增加游客的娱乐体验。
2.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在设计中要注重挖掘和展示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比如,在设计中可以保留乡村的传统建筑,如古民居、古桥等,展示乡村的历史风貌;可以设置文化广场和文化墙,展示乡村的文化底蕴;可以举办传统民俗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感受乡村的传统习俗。
3. 设施设备设施设备是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浅谈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

浅谈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然环境的追求,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生活方式。
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农场营造出美丽的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本文从景观设计与休闲农业融合的意义、在农场场景营造中的应用、提升休闲农业体验的方法、对经营的影响以及在活动规划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展示了景观设计对休闲农业的推动作用,并展望了景观设计在未来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景观设计不仅让休闲农业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也促进了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
【关键词】休闲农业、景观设计、农场、体验、经营、活动规划、推动作用、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休闲农业的兴起在休闲农业中,人们可以远离喧嚣的城市,走进田园般的乡村环境,享受大自然带来的静谧与美好。
他们可以体验种植、采摘、养殖等农业活动,感受到农村生活的乐趣和田园风光。
休闲农业也为农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来源,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休闲农业的兴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通过景观设计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农业与旅游的双赢局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休闲农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价值在休闲农业中,景观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美化环境,更是为农业场景营造出宜人的氛围,吸引游客,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景观设计可以赋予农场独特的个性,塑造田园风光,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主题农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从而增加了农场的收入。
景观设计也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休闲体验,让他们在美丽的环境中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景观设计还可以提升农业品牌形象,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农业景区,吸引更多投资和合作伙伴,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浅谈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

浅谈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需求的增加,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
而景观设计作为塑造农业环境和提升休闲体验的重要手段,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探讨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
一、休闲农业的定义和特点休闲农业是指农业的一种功能扩展,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活动结合在一起,以满足市民在城市生活中丰富休闲需求和亲近自然的追求。
休闲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亲近自然:休闲农业让人们有机会远离繁忙的城市,亲近自然,通过参观农田、采摘水果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参与性强:休闲农业注重参与,人们可以亲自动手参与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增加体验乐趣。
3.教育性:休闲农业可以提供农业知识的普及和学习机会,增加对农业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4.农产品体验:休闲农业提供了购买新鲜农产品的机会,让人们享受到农产品的口感和营养。
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创造宜人的环境:景观设计能够通过布局、材料和植物选择等手法,打造出宜人的环境,提供给游客一个舒适、美丽的休闲空间。
在休闲农场中,可以通过灵活的景观设计,打造出各种功能区域,如休息区、游乐区、观赏区等,使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休闲方式。
合理选用绿植、花草等植物,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增加游客的游览体验。
2.提供教育与互动的场所:景观设计可以将农业科普知识融入到场地的规划中,通过景观元素的布置,为游客提供农业知识的学习和体验机会。
在农业主题公园中可以设置农田模拟区、农作物种植展示区等,通过场地导览和展示板,向游客介绍农业的基本知识和种植技术,增加游客对农业的了解和认知。
3.打造品牌农业景点:景观设计能够根据场地的特点和背景,打造出具有独特性和特色的农业景点,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
一些以某种特色农产品为主题的农业园区,可以通过景观设计的运用,打造出与主题相关的景点,以吸引消费者和游客。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思考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思考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方式。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思考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目标1. 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通过景观设计,打造独特、美丽的乡村风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金额。
2. 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乡村的历史文化特色,融入乡村的传统建筑、民俗活动等元素,保护和传承乡村的独特文化遗产。
3. 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游客的需求,也要考虑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区氛围。
三、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原则1. 与乡村特色相融合: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与乡村的地域特点相融合,打造独特的乡村景观。
2. 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景观设计应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的山水、湖泊、田园等自然景观,打造生态友好型的乡村旅游景观。
3. 强调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应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保持乡村的原始风貌和生态平衡。
4. 体现人文关怀:景观设计要考虑乡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关注乡村社区的发展和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四、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具体措施1. 规划合理的景点布局:根据乡村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景点的位置和分布,形成有机的旅游线路,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2. 设计独特的乡村建筑:根据乡村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设计独特的乡村建筑,如传统民居、古老庙宇等,增加乡村的特色和吸引力。
3. 打造宜人的休闲空间:在乡村景区内设置休闲广场、花园等公共空间,提供游客休息、聚会的场所,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活动选择。
4. 引入文化活动和体验项目: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体验项目,如乡村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深入了解乡村文化,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产业发展下的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17-12-29T14:25:47.6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作者:郑芷月
[导读] 如此方能最为有效地保障景观设计的质量,促成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省 311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的日益进步,城乡一体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必须要做好“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从而为乡村建设工作注入新的内涵。
现阶段,乡村景观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举重轻重的作用,而乡村景观设计工作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难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原则,如此方能最为有效地保障景观设计的质量,促成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
关键词:休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景观设计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规划要突出乡村的自然景观特色、农业景观特色、聚落景观特色和文化景观特色,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是乡村景观规划研究的重点内容。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的景观建设不能只强调外在的美化,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保护广大乡村生态自然景观本底,深入挖掘乡村的地域特色,注重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与改善,让广大乡民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才是乡村景观规划的意义之所在。
1乡村景观的概念
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对乡村景观的定义还不统一。
王云彩认为,乡村景观是牧区的一个显著特征,并有不同的城市景观的行为,景观和景观类型的景观内涵,包括农村人口密度低,分散的农场房屋和土地的粗放利用。
从城市规划专业点来看,所涉及的对象主要包括乡村景观空间和与农村相关的人类活动,包括乡村聚落、生产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乡村景观镶嵌线指的是不同土地单元的马赛克,镶嵌的大小和形状在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上都有很大的异质性。
乡村景观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产系统,但也包括人文建筑的生命系统,三个系统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反映农村景观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和文化支持的三大功能。
根据上述得出的结论是:乡村景观是自然景观为背景,基于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在山水田园乡村聚落的特征,包括自然生态景观、农业景观、乡村景观、乡村文化生活景观。
2“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2.1尊重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则
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尊重并保护地域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应做到“不使乡村地域文化减色一分”。
设计人员在营造景观的过程中,要注重以最原始的乡村风貌为基础,相关的设计工作不得以破坏乡村原始景观为代价。
各种民风民俗是乡村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成分,而部分民风民俗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是村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实际的景观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尊重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各类地域文化。
2.2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实际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当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有机结合,在优化乡村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打造优良的乡村景观风貌。
2.3可持续发展原则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原则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中,产生了巨大的收益。
与城市相比,乡村的生产与发展更加依赖于自然资源,目前,许多乡民们依然习惯于利用木材取暖、做饭以及盖房,溪流、池塘等天然水体在耕种、灌溉等农业生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鉴于上述情况,认为必须要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主要内容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体、农田、森林等自然资源,减轻水体污染、杜绝滥砍滥伐现象,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1对乡村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挖掘及发扬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人们在长时间的生产劳动中所积累下来的特殊文化,其体现了地区的民俗文化及历史文化风貌,是地区居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详尽地查阅当地的民间故事、地方志等资料,了解曾对该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现阶段,不少乡村景观设计人员为有条件的乡村规划了家庭农场及生态农村等,在家庭农场周围覆盖绿色植被,使农场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此外,还可以结合乡村的地域文化来设置小型乡村博物馆,在馆内陈设能够反映乡村发展历史的资料,使游客充分了解乡村的地域文化。
地优化,从而使乡村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在实际的乡村规划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当致力于创造自然温馨的乡村格局,对相关生活设施进行合理地规划与改造,改变突兀的基础设施布局,为居民们呈现出便利、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对乡村的自然景观资源进行开发与挖掘。
景观设计人员应当与村民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收集村民对乡村规划设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不断地完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3.2打造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
道路对于乡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还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乡村道路是乡村空间中的脉络,乡村中的道路或弯曲、或笔直,纵横交错,创造出了独特的乡村地理面貌。
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及设计工作中,必须要注重打造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这是因为如果乡村生活空间设计不合理,则可能对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在实际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应当对破损的道路进行修复、调整规划不科学的路线,切实地为乡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近年来,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逐渐加强,因此,需要做好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在增加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将公共设施设置在人员流动较为集中的区域,同时,要注意提升周边环境的安全性,不宜将公共设施设置在杂草丛生之处,从而防止乡民被蛇类毒虫咬伤。
3.3从植被及地域等方面来开展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应当结合实际的气候条件来开展“美丽乡村”的设计工作。
在气候温暖舒适的区域中栽培一些喜暖的花卉,在气候严寒的区域种植耐寒的乔木,总之,应当依据区域的气候特点来布置合适的植物,使植物点缀乡村。
不同
地区水体条件也存在这一定的差异,北方乡村降水稀少,天然水体较少,而南方乡村常有“小巧、流水、人家”之景,湖泊、池沼密集,因此,就水资源规划设计而言,南北乡村应当是有所不同的。
南方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应当利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水生植物及浅水植物,在湖泊、河流附近种植水生植物有利于净化水质,增强水体的可观赏性。
在北方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中,可以设置一些人工湖泊,喷泉等,从而增添乡村的灵动之美。
4结论
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进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此,广大的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应当积极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工作中遵循各类基本原则,从而促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55-66.
[2]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9):45-46.
[3]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3):39-41.
[4]刘黎明,杨琳,李振鹏.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态环境.2006,15(6):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