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析气藏动态预测

合集下载

第四章气藏动态分析-1详解

第四章气藏动态分析-1详解

CQUST 概述
气井动态分析是气藏动态分析基础,主要内容: 1.收集每一口井的全部地质和技术资料,编制气井井史并绘制采气曲线; 2.已经取得的地震、测井、岩心、试油及物性等资料是气藏动态分析的重要依据, 这些资料需在气井上取得综合认识的基础上完成; 3.分析气井油、气、水产量与地层压力、生产压差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 在联系和规律,并推断气藏内部的变化; 4.通过气井生产动态状况和试井资料推断井周围储层地质情况,并综合静态资料分 析整个气藏地质情况,判断气藏边界和驱动类型; 5.分析气井产能和生产情况,建立气井生产方程式,评价气井和气藏生产能力;
6.提供气藏动态分析工作所需的各项资料,包括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及流体性质变 化等。
二、气藏驱动方式的类型
油、气藏的驱动方式反应了促使油、气由地层流向井底的主要地层能量形式。
CQUST 概述
地层能量主要有:
1)在重力场中液体的势能; 2)液体形变的势能; 3)地层岩石变形的势能; 4)自由气的势能; 5)溶解气的势能。 1.气压驱动 特点:在气藏开发过程中,没有边、底水,或边、底水不运动,或水的运动速度 大大跟不上气体运动速度,此时,驱气的主要动力是气体本身的压能,气藏的储气 孔隙体积保持不变,地层压力系数P/Z与累积采气量Gp呈线性关系。图(6-7) 2.弹性水驱 特点:由于含水层的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能量较大,边水或底水的影响就大,气 藏的储气孔隙体积要缩小,地层压力下降要比气驱缓慢。这种驱动方式称弹性水驱, 供水区面积愈大,压力较高的气藏出现弹性水驱的可能性就愈大。 3.刚性水驱 特点:侵入气藏的边、底水能量完全补偿了从气藏中采出的气产量,此时气藏压 力能保持在原始水平上,这种驱动方式称刚性水驱。
CQUST

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现状及问题

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现状及问题

凝析气藏开发技术发展现实状况及问题郭平、李士伦、杜志敏、孙雷、孙良田(CNPC西南石油学院特殊气藏开发关键研究室)凝析气田在世界气田开发中占有特殊关键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 地质储量超出1万亿方巨型气田中凝析气田占68%, 储量超出1千亿方大型气田中则占56%, 世上富含凝析气田国家为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 她们有丰富开发凝析气田经验, 早在30年代, 美国已经开始回注干气保持压力开发凝析气田, 80年代又发展注N2技术, 前苏联关键采取衰竭式开发方法, 采取多种屏降注水方法开发凝析气顶油藏。

70年代已开始注气, 现在在北海地域, 也有冲破‘禁区’探索注水开发凝析气田。

在中国这类气田已遍布, 在新疆各油区更展示了美好前景。

依据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中国气层气关键分布在陆上中、西部地域, 以及近海海域南海和东海, 资源总量为38×1012m3, 勘明储量2.06×1012m3, 可采储量1.3×1012m3, 其中凝析油地质储量11226.3×104t, 采收率按36%计算, 凝析油可采储量4082×104t, 而且关键分布在中国石油股份企业。

伴随勘探程度向深部发展, 越来越多凝析气田相继发觉, 研究和发展相关开发技术相关键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一、凝析气田开发方面已成熟技术和问题关键有:1、油气藏流体相态理论和试验评价技术(1)经过“七五”到“九五”研究, 已基础形成配样分析和模拟技术, 如凝析气藏取样配样及PVT分析评价技术及标准、油气藏类型判别标准; 但对饱和凝析气藏取样仍不能很好地取得有代表性流体样品。

(2)近临界态流本相态研究已得到发展, 临界点测试已取得成功, 对近临界态凝析气藏开发中相态特征研究取得了新认识; 在采取计算方法确定临界点上还有难度。

(3)高含蜡富含凝析油型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固相沉积得到研究, 并建立了对应测试方法和模拟评价技术; 但因为凝析油组份复杂性, 现在模拟理论模型只能达成拟合而估计可靠性差。

凝析气藏生产气油比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凝析气藏生产气油比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收 稿 日期 : 0 0 0 — 0 2 1— 5 2
假 设系统 包含 吸引 -A∈F。 拓扑等 价 意义下 i f 在
通过相 空 间重构 可 以恢 复 吸引子A的动力 作用 。对
时间序列 { ) 进行相空间重构后得到相空间 表
达式 为 :
X =( , , + , ,,,r 2 … 卜 ) p1 ) () 2

1 ・ 9
焦 玉卫 , 李保 柱 , 李勇 , 张学磊 , 伟 : 析 气藏生产 气 油比混沌 时 间序 列预 测方 法 谢 凝
式 中 : 一 最小 嵌 入维 数 ;一 时 间延迟 ; 为原 始 轨 m 迹 一对 一 的映射 。
间厂上 的映射 , 不连 续 的时间 点 , 对 系统 轨迹 可 以用
D维 空 间 来 描 述 , 厂 一 厂 : 如 + F( j 1 = () 1
法 , 中较 常用 的为 混 沌 理论 『。 据 T k n 定 理 , 其 3根 1 ae s
某 一 时 间序 列 可 以看 作 是 动 态 系 统 在一 维 空 间 的 映射 。 系 统 真实 机 理 未 知 , 可 以通 过 相 空 间重 该 但
要¨ l 统的数值 模拟 方法综 合考 虑 了储 层地 质 、 。传 流 体 特征及 各项 开发动 态 , 够较准 确 的模 拟 、 能 预测气 油 比的变化趋 势 , 同时这项 工作相 对繁 杂 , 工作 量较 大。 因此 , 构建 一个相 对简单 、 并且 有较 高精度 的 预
测模 型就非 常 必要 。为 此 , 文应 用 混沌 时 间序 列 本 方 法构 建预 测模 型 , 对实 际凝 析气 藏 的生 产气 油 比 变化 规律进 行预测 。
化都 是 由与之相 互作用 的其 他分量 所决定 。长度 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凝析气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凝析气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科研热词 凝析气藏 物质平衡方程 水侵量 反凝析 轮南低凸起 水驱 气态水 吉拉克地区 三叠系 高温高压 非平衡效应 非平衡压降 阳离子交换容量 致密 膨胀分散性能 相态 深层油气 深层 流体相态 油气相态 气润湿性 残余油层 技术对策 异常高压 定量颗粒荧光 塔深1井 塔中地区 可动用性 古油层泄漏 古油层 凝析气 充注历史 产液特征 zeta电位 pvtsim
推荐指数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推荐指数 7 3 3 3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14年 科研热词 量子化学 气润湿性 吸附势阱 石油地质 环境敏感区 物质平衡方程 烃类检测 温米油田 污染物分析 水侵 柯克亚凝析气藏 构造演化 异常高压 废钻井液 废物处理 地震属性 地质储量 固体表面 吸附 反凝析 卡拉塔尔组 凝析气藏 储层岩石 从头计算法 ch4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裂缝型凝析气藏的动态储量和水侵量计算研究

裂缝型凝析气藏的动态储量和水侵量计算研究

底而被采 出 ; 气藏 同时考虑基质 和裂缝双重介 ⑤ 质. 基质 和裂缝 中的束缚 水饱 和度 、 压缩 系数不 同 。
1 2 方 程 的 建 立 .
依 据 烃孔 隙体 积 平衡 原 则 , 可建 立 物质 平 衡 方
程 [- ] 1l : o 1 Gp f+Gml =GP t p () 1
由于裂缝 系统压 力的 降低 , 缝 中因流体 膨胀 、 裂
裂 缝压 缩 、 藏外 部 水体 水侵 等因 素 的影 响而 导致 气 的凝 析气 产 出量 为
{ 裂缝 系统 凝 析气产 量 ){ :裂缝 系统 凝 析气膨 胀 量 ( 为 )+裂缝 系统 束缚 水 的膨 胀 和岩石 压缩 引起 的含气 记 ){
第2 4卷 第 1 期
2 2牟 2月 01


油 气

Vo .4 No 1 12 . F b. 01 e 2 2
LI TH0L0GI C RES ERVOI RS
文章 编 号 :6 3 8 2 ( 0 2 0 一 17 0 17 — 9 6 2 1 )1 O 1— 4
中 图 分 类 号 :E 7 T 32 文献标 志码 : A
0 引言
对 于边 、 水 活 跃 的气 藏 , 侵 动 态 研 究 是 预 底 水 测气 藏 开发 动态 和核算 储 量最 为基 础 的工作 。水 侵 量 的计算方 法有 S hh us 态模 型 、 a vrign c ih i稳 v n ed e E n
隙介 质 的视 地质储 量 法和视 地 层压 力 法计 算气藏 的储 量 . 果均偏 大 。 结 而考虑 双重 孔 隙介 质 的新 方 法能 较 准确地计 算 气藏 的地质储 量和 水侵量 。

边水凝析气藏高产井见水时间预测新模型

边水凝析气藏高产井见水时间预测新模型
2.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mpany Limited。Beijing 102206,China)
A bstract:Due to the lion—Darcy effect near the wellbore in high—rate well,the water breakthrough tim e prediction model f i)r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by considering retrograde condensation usually leads tO a prediction deviati0n. Based on gas—water two—phase seepage f low theory,both the gas non—Darey and retrogr ade condensation effects ar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to establish a new model to predict the water breakthrough time of high—rate well in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with edge—aquifer.Research indicates that it is neeessa1'y to consider the non—Darey and
A New M odel to Predict the W ater Breakthrough Time of High—Rate W ell in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with Edge—Aquifer
Ming Ruiqing .-。He Huiqun ,Hu Qiangfa t Cao Guangqiang 。Pu Xiaoli (1.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Beijing 100083。China;

油气井试井及产能测试(凝析气井试井分析与动态预测)

油气井试井及产能测试(凝析气井试井分析与动态预测)

濮城油田.
2. 井别: 滚动开发井. 3. 投产时间:
?.
测试时间:2001.10.11-10.23 测试层位:S3下 测试井段:3606.5-3612.6m 有效厚度: 6.1米
稳定产量:Qo=0.5 m3/d ; Qg=1*104m3/d;
稳定时间:tP=360 hrs
孔隙度:10.7%
测井解释渗透率: ? mD
r r
r rw
mt 2kh
(内边界条件) (封闭外边界) (定压外边界) (无穷大地层)
r
0
r re
(re , t ) i
lim (r , t ) i
r
(r,0) i
(初始条件)
k ro ( o Rs og ) Dh k
× Í × (t ¦ D ¹ ¦ D ' · D /C D )
10
1 C D e 2S =10 0.1
1
10 30
( a=250,¦ =2,M=2 ) Ò
0.01 0.1 1 10 100 t D /C D 1000 10000 100000
天然裂缝凝析气藏模型 :
1 Df rD rD rD rD Df 2 S e Dm Df CD e 2 S t D C D
1. 压力降落试井分析
凝析气井的渗流微分方程:
P krg 1 kro rk ( o Rs og ) xi g yi ( o Rs og ) So xi g S g yi a S a xai r r o g t r
rDe 1
(连续性条件) (连续性条件) (内边界条件1) (内边界条件2)

巴喀下侏罗凝析气藏试采动态特征分析

巴喀下侏罗凝析气藏试采动态特征分析
21 0 0年
第2 5期
S IN E&T C N L GYIF R CE C E H O O O MATO N IN
0科教前沿。
科技信息
巴喀下侏罗凝析气藏试采动态特征分析
梁 芹 ( 哈油 田公 司开发 部 新 疆 吐
【 摘
哈密
8 90 3 0 9)
要】 吐哈探 明发现 的巴喀下侏 罗气藏是近几年发现的最大整装 气藏 , 气藏所处的北部山前带柯柯 亚构造带是油田近年增储建产的重
点区带, 气藏 埋 藏 深 、 厚度 大 , 析 油含 量 高 、 露 压 差 小 , 层 为 低 渗 近 致 密砂 岩 , 井 自然产 能 低 , 文通 过 对 气藏 的试 采动 态特 征 进 行 了分 凝 地 储 单 本 析 评 价 . 区块 气 藏 的科 学开 发 提 供借 鉴 作 用。 该

1— 9 5井生 产 八 道 湾 的下 气 藏 , 2 柯 O井 则 是 上 下 气 藏 同采 。 l 6E气井 日 产 气 2. 方 ,累 计 产 气 09 2 29万 .0 3万 方 ; 1 油 4 . 吨 , 累 计 产 油 3产 8 4
1 3 1 吨 . 6 万 5
【 键 词 】 析 气 藏 ; 井产 能 ; 采特 征 ; 层 改 造 关 凝 单 试 储
1 气 藏 地 质 及 开发 概 况
显 , 气藏 整 体投 入 开 发 时 应 考 虑 对 单 井 进 行 分 段 酸 压 , 获得 较 高 在 以
的 日产 气 量 。 柯 1 1 1— 、9 5射孔 后 只出 少 量气 , 1 1井 酸 化 后 9 、9 6 1— 柯 9 11 地 质 简 况 : 巴喀 下 侏 罗 凝 析 气藏 位 于 台北 凹陷 北 部 山 前 带 中 段 产 气 量 由 1 4 m 上 升 到 1 8 5 . 88 . 9 xI 4 ,井 口油 套 压 为 28 . a . 45 / MP , 柯 柯 亚构 造 带 , 造 整 体 为 近 东 西 向 的 长 轴 背 斜 , 四条 近 东 西 走 向 构 被 实施压裂措施后 , 日产 气 量 为 1 . x 0 /, 03 l4 d 日产 油 52d , 口油 套 8 m3 .8 d井 的 主断 层 和 近 南北 走 向的 调 节 断层 复杂 化 , 藏 自上 而 下 发 育 西 山窑 压 上 升 到 1 . 6 a 气 98 MP 。柯 1 — / 9 6井 实 施 压 裂 后 日产 气 8 l 4 / , 见 表 x Oma ( d 组、 三工 河 组 和八 道湾 组 三 套 气 层 , 中八 道 湾 组 为 主力 气 层 , 其 主要 发 1, ) 由上 可 知 , 酸化 压 裂 是进 行 储 层 改 造 的 必 要 手 段 完 井 后 直 接 射 孔 育辨 装 河 三 角 洲前 缘 的水 下 分 流河 道 , I坝 微 相 砂 体 , 体厚 度 大 , 河Z l 砂 投 产 达 不 到工 业 生 产 要 求 , 须 经 过 酸 化 压 裂 改 造 , 能 达 到工 业 产 必 才 横 向连 续 性 好 , 布范 围广 。 本 区地 层 埋 藏 深 度 大 , 实作 用强 烈 , 分 压 储 量。 层 物性 差 , 下侏 罗 统 砂 岩 孔 隙 度 平 均 为 59 渗 透 率 平 均 为 01mD, .%, . 9 22 单 井 产 能 差 异大 。 . 般 小 于 02 D, 缝 发 育 , 分 布 不 均 匀 , 低 渗 致 密 储层 。凝 析 油 . o r 裂 但 为 采 用 一 点 法 和米 采 气 指 数 法 对 已 投 产 井 的无 阻 流 量 和 米 采 气 指 含 量 283/ 属 于 高 凝 析 油 含 量 的 凝 析 油 气 体 系 , 藏 中 的 边 、 7 . m, g 气 底 数 进 行 计 算 , 算结 果 是 一 点 法计 算 巴喀 下 侏 罗 气 藏 压 裂 后 的无 阻 流 计 水能 量 较 弱 。 在地 层 条件 下 ( 力 3 .5 a 温 度 9 .℃) 压 87 MP , 48 地层 流体 的 量 为 21 1 ̄ 0m/ 间 . 均 为 74 14 /。 采 气 指 数 为 00 2 ~ .- 2 1 3 d之 平 . 0m3 米 x d . 1 0 偏 差 因子 为 1 2 。 地 层 温 度 下 的 露 点 压 力 3.MP . 与 地 层 压 力 .4 0 8 0 a 00 4  ̄ 0m3 ・ a i. 均 为 00 2 x Om/ MP ・f从 计 算 结 果 .2 8 14 / MP ・ 平 d n .16 l4 3 d・ a n. 1 3 .5 a相 比 , 87 MP 地露 压 差 较 小 (07 MP ) 地 层 力 系数 为 11 为正 . 5 a。 . 3, 可 以看 出 . 巴喀 下 侏 罗气 藏 的无 阻 流 量 和 米 采 气 指 数 均 较 低 . 总体 但 常压 力 系 统 。 地温 梯 度 为 23  ̄/0 m, 正 常温 度 系 统 。 . C 10 为 3 上 是 上 气 藏 好 于下 气 藏 . 1 好 于 柯 2 柯 9块 0块 。且 生产 上 气 藏 的柯 1 9 1 . 开采 简 况 : 2 0 2 自 0 8年 6月 2 日柯 1 0 9井 投 产 以来 , 藏 相 继 投 气 和 1— 9 6的无 阻 流 量 大 于生 产 下 气 藏 的柯 11和 柯 l— 9 9 5井 。( 表 2 见 ) 产 了柯 2 、 1 1柯 1— 柯 1 — O 柯 9 、 9 6、 9 5等 5 口井 , 藏 开 发 采 用 上 下 两 气 表 2 巴喀 下侏 罗 已投 产 井 测试 产 能数 据 表 套层 系 ,其 中柯 1 柯 1— 9与 9 6井 生产 八 道 湾 的上 气 藏 ,柯 1 1 、 9 井 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步使用拟函数调节全气藏 模型来重现第一步的拟合测井数 据。该模型也应该同时考虑毛管 力、粘滞力以及重力之间的平衡作 用对相渗曲线的影响,以确保模型 可以精确模拟远离井筒区域的油气 流动。同时,也应引入毛管力函 数,该函数可以表征随着压力不断 下降而使毛管力占主导作用时,由 于重力分异作用而流到底部的凝析 油反吸到高部的现象。
二、动态预测
凝析气藏中近井地带的流体流 动非常复杂。此区域中微小的距离 变化就会导致毛管力的值以及相渗 规律的极大变化。而且,在该区域 中会产生复杂的相态变化,如凝析 和蒸发,这就需要在组分模拟器中 采用适当调参的状态方程模型。
精确模拟由于凝析油饱和度上 升而产生的井产能下降需要一个精 确的全隐式或自隐式径向网格模 型。为了捕捉近井带的微小产能和 流态变化而考虑各具体因素的作用 是非常耗时和耗资的。局部网格加 密和自适应隐式算法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减轻这种负担,但对整个气藏 进行模拟仍旧花费很大。
据可单独用于预测流体特性或应用 于组分模型中。
气藏井产能的预测对编制开发 方案是至关重要的。高估井产能会 完不成计划任务,而低估井产能会 导致实际花费的增加。开发凝析气 藏油三个重要的要求:①气藏的最 初试井应给出精确的凝析气油比 值;②充分认识生产井的气油比变 化,以确保组分模型中早期历史拟 合数据的精确性;③任何一个注气 方案中的气藏长期动态及液体开采 参数应该真实有效。
36
国外油田工程
Foreign Oilfield Engineering
V01.17 No.12
2001.12
毛管力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忽略重 力的影响。该区域内的相渗曲线与 常规油气的相渗曲线类似,如图3 中所示。
流体进一步向井筒流动,压力 近一步下降,速度上升。此时流体 处于图2中所示D和E区域。此 时,粘滞力作用大于毛管力作用而 占主导地位且Ⅳc值较高。当Ⅳc 值大于l x 10。时,残余非湿相的 饱和度逐渐下降,这是由于井筒周 围的粘性剥离所致。这一现象使得 残余凝析油饱和度下降,气相相对 渗透率上升。该区域内的流体相对 渗透率曲线有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如图3中的D区域图所示。Ⅳ,的 上升和残余凝析油饱和度的下降最 终值由孔隙结构所决定。这就是图 2中的区域,该区域中流体的流动 见图3中的E区域图。
N8:监堂
(3)

地层中任意点处的速度、压力
决定前面所述作用力的大小。它们
的大小又决定残余饱和度、临界饱 和度以及相渗曲线的形状。图2中
给出了压力及饱和度剖面。
在高Ⅳc及高Ⅳ8处的多相流
特征不同于低Ⅳc和低Ⅳ。处的。例
如,在高Ⅳ。时,凝析油以液滴形 式聚集在颗粒下部,这限制了流体
的流动。相反,在高%时,重力
油水界面上的一层膜一样流经气
相。由于以此方式流动的凝析油所
D 、E 、

~、~



一压力一一速度
与井筒的距离
受阻力较小,所以其流速较高。这 种同样是高%值条件下的流动形
式就大大区别于上述高%值时的
流动。 随着流体流近井筒,压力进一
步下降。界面张力进而毛管力的作
万方数据
图2凝析气藏地层中的流动区域
用逐渐增大而重力作用逐渐减小。 在图2中所示的C区域内粘滞力与
万方数据
油都是浅色或无色的油罐油,其 API重度大于45。API,气油比为 5000—100000 scf/stb(每标准地面 桶的标准立方英尺)。
图1烃体系分类 实验室研究是确定凝析气藏流 体性质的基础,但在实验室内并不 能得到油藏工程所需的所有参数。 通常使用状态方程模型来预测这些 参数值,首先调节状态方程的可调 参数来拟合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参 数预测。状态方程结合基本实验数
苏畅:凝析气藏动态预测
35
S=d。F一(d。。+盯F) (1)
凝析气和凝析油的多相流特性


可以由岩石中流动流体的相对渗透


率来描述。


控制凝析气藏多孔介质中流体 露
流动的作用力平衡会随着流体离井
B区相对渗透率
褂 蝴 斑 靛 罂 扩 震
凝析油饱和度
c区SHX,I渗透率 凝析油饱和度
筒区域越来越近,压力越来越低而
如果压力刚刚低于露点压力, 同时界面张力很低的区域内粘滞力 的作用也同时影响油气流动,则流 体处于高Ⅳc的状态下。每一相的 流动都不会因为另一相的存在而有 太大变化。例如,在一个凝析油饱 和度很高的气藏区域,凝析气体可 以自由流动。
如果在露点压力附近区域流体
露点压力
流速高,则凝析油象一个细丝或象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在不同 作用力作用下的不同相渗曲线以获 取代表不同地层区域的相渗曲线是 非常重要的。实验室中的相分布应 该与实际凝析气藏中的保持一致。 尽管盐水一般都是作为不动的残余 相存在,岩心中也应该存在饱和 气、油、水三相,因为水的存在与 否关系到不同的凝析油分布和凝析 油气流动。凝析油是由多孔介质中 的气体就地凝析出来而不是通过外 界注入而形成。凝析作用使得凝析 油以油膜的形式存在于多孔介质的 水膜上。因此,整个相渗测量过程 都是液体饱和度慢慢上升的过程。 只有在测量表征气体驱替凝析油过 程的相渗曲线时才是液体饱和度慢 慢下降的过程。
在近井地带,单用毛管数来确 定流体特性是不行的,因为此处的 高流速可能会产生非达西流动。此
万方数据
处合理的相渗曲线也应该同时考虑 惯性作用的影响。在该区域内,应 该综合考虑那些增大井产能的因素 (毛管力降低凝析油饱和度,凝析 油的雾流和丝流,粘性剥离)和那 些降低井产能的因素(惯性力,渗 透率下降)。在高渗地层中,非达 西影响较大而低渗地层中相渗影响 较大。
显著变化。导致残余相捕集或阻止

D区相对渗透率


气流动的毛管力会被粘性压降或浮


媳Hale Waihona Puke 髓力所克服。毛管数表示的是粘滞力




与毛管力的比值,是一个无因次量:、 扩
瘿0
扩 景
M:坐
(2)


凝析油饱和度
E区相对渗透率 凝析油饱和度
邦德数(NB)表示重力与毛 管力的比值:
图3不同流动区域内的多相流动 以用标准相渗曲线来表征流体流 B区域中,用来描述该区域中流动
一种可行的方法就是首先采用 精确单井状态方程径向模型来拟合 测井结果。该模型应该综合考虑重 力、粘滞力、毛管力以及非达西流 对相渗的影响。若采用单一相渗曲 线则会产生不真实的结果。例如, 若忽略毛管数对相渗的影响则会高 估凝析油对井产能的伤害,认为凝 析油饱和度随着与井底距离的增大 而单调下降。实际情况是,在毛管 数作用下,凝析油饱和度先是单调 上升到最大值然后单调下降。
三、总结
受惯性力、毛管力和重力影响 的油气相渗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另外,影响气藏中流体分布的毛管 力也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正确的预测气藏动态就需采用一个 包含适当讽参的状态方程、综合反 映各因素影响的相渗衄线和毛管压 力函数的组分模拟器。要获得模拟 器的有效输入相渗曲线就需要对实 验实测相渗曲线过程进行仔细设计 及控制。由于需要对生产井附近进 行网格细化,整个气藏的动态预测 会费时费钱。一个可行方法就是采 用细化网格的单井数模来预测近井 带动态,再用拟函数校正整体气藏 模型来拟合单井模拟结果,最后用 整体气藏模型来预测整体动态。
开发凝析气藏是否有利可图取 决于产气量和产油量,前者是决定 因素。凝析气藏的凝析含量、气藏
环境、技术和经济因素决定该气藏 是以凝析油大量早期生产还是以凝 析油仅为副产品的凝析气大量生 产。在气田开发过程中需考虑两个 重要的气藏工程问题:①压力低于 露点压力后由于凝析油的析出而造 成产能大幅下降的可能性;②开发 晚期凝析油的反蒸发。这些问题的 解答取决于流体的相态、地层的绝 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气藏开发 方式。
上述的D区域中,气油之间 的界面张力很高从而抵抗了由粘滞 压降差产生的对界面的破坏。在此 区域中,气泡开始无规律的流动, 有时被毛管力束缚在小孔喉中。这 就是高Ⅳf时的又一种不同类型的 流动,它的流动显著区别于上面讨 论的近露点压力附近高%,高流 速或者低流速时区域内的流体流动 形态。
只是毛管数一个参数并不足以 解释在高界面张力或低界面张力时 所发生的凝析油气流动,必须引入 其它参数来完善地表征相对渗透 率。就目前而言,一种方法是综合 利用流速、界面张力以及毛管数和 邦德数来表征相渗。另一种方法是 扩展毛管数的定义使它更能描述各 个观察到的复杂现象。也就是用修 正毛管数或者综合捕集系数(毛管 数+邦德数)来表征油气相对渗透 率。
资料来源于加拿大《Jcw》1999年8月 (收稿日期2001—11—13)
当压力低于露点压力时(图2 中A—B区域),流体进入两相区 形成气液两相密度差和界面张力。 在靠近露点压力的区域内,随着压 力的下降密度差以高于界面张力增 大的速度增大。其结果就是在不考 虑粘滞力的情况下,重力作用大于 界面张力作用而使流体产生重力分 异。该力间平衡由邦德数来表示。
通常当^0大于1×10‘5时, 凝析油气产生重力分离流动,在高 渗且气体富化度高的凝析气藏中更 是如此。该情况发生在图2所示的
特征的相渗曲线示于图3中。通常 认为该类流动发生在压力刚刚低于 露点压力时的远离井筒的低速区。
在这区域内的凝析油饱和度和 相对渗透率值都很低。但是,由于 重力分异作用使得凝析油向低端流 动并影响两相的最终分布形式。理 解和预测气藏动态需要综合考虑气 藏中心部位的流动现象,此处毛管 力和重力控制凝析油流动。
34
国外油田工程
Foreign Oilfield Engineering
V01.17 No.12
2001.12
凝析气藏动态预测
翻译:苏 畅(西南石油学院) 校对:姚.煦春(大庆油田设计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