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析气藏开发-简介
合集下载
凝析气藏

预计泰国的凝析油需求将由2003 年的11.8 万桶/ 日增至2008 年的23.4 万桶/ 日和2013年的33.7 万桶/ 日。其中由凝析油分离 装置加工的将由2003 年的7.0 万桶/ 日增至2008 年的17.0 万桶/ 日和2013 年的24.0万桶/ 日,其余的将送往石化厂和炼厂。中国 的凝析油需求预计将由2003 年的5.9 万桶/ 日增至2008 年的 22.4 万桶/ 日和2013年的27.0 万桶/ 日。 预计在今后几年, 还会有一些供应凝析油的装置投产, 产量将 不断增加。凝析油与非炼厂来源的液化石油气和石脑油增加,将 使中东地区油品逐渐轻质化,使得液化石油气、石脑油和汽油占 油品的份额将继续增加, 至2007 年将超过50%以上; 同期, 燃料 油、沥青和润滑油等产品的份额将会下降, 而中馏分油则基本保 持不变。
从上世纪末开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凝 析油气田开采新技术研究”列为“九五”重点科技攻 关项目, 随后科技部将其列为国家“ 十五”重点科技 攻关项目。据悉, 近10 年的研发已创新5 项关键技术, 其中一体化的高压集气、处理及注气系统设计技术、 高压循环注气技术、复杂地层条件钻井技术已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我国利用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 塔里木凝 析气田在国内首次实现高压循环注气开发, 取得很好的 效益。目前已开发牙哈、桑吉、柯克亚等凝析气藏11 个,形成3 个凝析气田群, 可年产凝析油118 万吨, 年产 天然气29 亿立方米。与美国、俄罗斯等循环注气项目 相比较, 牙哈凝析气田开发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波斯湾地区已有大量凝析油分离装置能力投产, 预计 到2008 年将有更多能力开工。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 首先, 该地区的许多国家积极推进天然气资源的开发, 而凝析油分 离有助于处理来自新建天然气加工装置的多余液体; 其次, 这 类装置投资较少, 并能快速建成; 第三, 将凝析油分离与现有 的炼厂整合, 立即提高轻、中馏分的产量而不需投资燃料油 裂化产能。波斯湾地区2004 年凝析油加工能力为123 万桶/ 日, 2008 年将增至176 万桶/ 日, 2011 年将增至300 万桶/ 日。 这将使苏伊士以东地区占世界凝析油加工能力的比例从2004 年的约60%增至2011 年的70%以上。亚太地区的凝析油分离 装置能力也将增加, 部分是因为分离装置可生产大量石化原 料和汽油。沙特和伊朗希望利用分离装置帮助满足快速增长 的国内运输燃料需求( 包括汽油和柴油) 。凝析油分离装置将 成为炼厂的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
凝析气藏开发ppt课件

选择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1)凝析油的地质储量:凝析油的地质储量大于N万t, 即可选择注气开采方式。因此, 一般凝析油的注气采收 率最低为60%,地质储量为N万t时,注气采出0.6N万t。 凝析油的采出量与注气地面工程总投资相平衡时,即为 注气的界限储量。这个界限在国外一般为30万t。
29
凝析气藏的开发
21
凝析气藏的开发
凝析气藏开发工程论证
井网及井网密度
1.衰竭式开采时的井网系统
(2)环状布井或线状布井及丛式布井
这种井网形式主要取决于含气构造形态。如为圆形或弯状含 气构造上,即可采用环状井网,而在长轴背斜上,则可采用线状 或排状布井系统。此外,当气藏埋藏较深时,可以采用在地面集 中的丛式布井系统,每口井的偏斜角度和方向不同。
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判断方法 2.C1/C5+比值法
这个方法是用Cl与C5+的摩尔含量比值来判断 的。该比值小于52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大于 52则为不带油环的凝析气藏。根据前苏联100个 凝析气藏检验,其符合率为83%。
11
凝析气藏的开发
凝析气藏判断方法及其分类
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判断方法
3. 根据储层流体组份的组合判断法 4.秩类法 5.Z因子法 6.势函数法 7. 准数法 8.摩尔油气比与采出的摩尔数之和判断法
凝析气藏的开发
凝析气藏开发工程论证
井网及井网密度
3.凝析气藏注气的井网系统
凝析气藏的注采井网多采用五点井网系统。如 图7—2所示A,B为注气井,C,D, E,F,G, H,I为生产井。当干气突入生产井时,则残留 一部分未被驱替的湿气。如果把原来的生产井 G转为注气井时,则可能会把残余的部分进一 步驱扫,提高了凝析油采收率。 五点法井网 注气,当干气突破以前湿气的累积采出量等于 用气藏体积表示的累积注入量。而当累积注入 量为五点井网单位体积的70%时,即产生干气 突破.此后则湿气迅速下降,以致逐渐降到零。
(1)凝析油的地质储量:凝析油的地质储量大于N万t, 即可选择注气开采方式。因此, 一般凝析油的注气采收 率最低为60%,地质储量为N万t时,注气采出0.6N万t。 凝析油的采出量与注气地面工程总投资相平衡时,即为 注气的界限储量。这个界限在国外一般为30万t。
29
凝析气藏的开发
21
凝析气藏的开发
凝析气藏开发工程论证
井网及井网密度
1.衰竭式开采时的井网系统
(2)环状布井或线状布井及丛式布井
这种井网形式主要取决于含气构造形态。如为圆形或弯状含 气构造上,即可采用环状井网,而在长轴背斜上,则可采用线状 或排状布井系统。此外,当气藏埋藏较深时,可以采用在地面集 中的丛式布井系统,每口井的偏斜角度和方向不同。
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判断方法 2.C1/C5+比值法
这个方法是用Cl与C5+的摩尔含量比值来判断 的。该比值小于52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大于 52则为不带油环的凝析气藏。根据前苏联100个 凝析气藏检验,其符合率为83%。
11
凝析气藏的开发
凝析气藏判断方法及其分类
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判断方法
3. 根据储层流体组份的组合判断法 4.秩类法 5.Z因子法 6.势函数法 7. 准数法 8.摩尔油气比与采出的摩尔数之和判断法
凝析气藏的开发
凝析气藏开发工程论证
井网及井网密度
3.凝析气藏注气的井网系统
凝析气藏的注采井网多采用五点井网系统。如 图7—2所示A,B为注气井,C,D, E,F,G, H,I为生产井。当干气突入生产井时,则残留 一部分未被驱替的湿气。如果把原来的生产井 G转为注气井时,则可能会把残余的部分进一 步驱扫,提高了凝析油采收率。 五点法井网 注气,当干气突破以前湿气的累积采出量等于 用气藏体积表示的累积注入量。而当累积注入 量为五点井网单位体积的70%时,即产生干气 突破.此后则湿气迅速下降,以致逐渐降到零。
凝析气藏开发_简介

倍。 ③ 液态溶剂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④ 采用富气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富气指脱了凝析油后富含C3-C4组分的C1混合物 。 ⑤ 甲醇前置段塞+干气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二、开发特征
(2)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多种保持压力开发技术
① 注气开发技术 有四种注气保持压力技术很有新意 a.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低于最大凝析压力下的注气开发
二、开发特征
▪ 8)再就提高气井产量和保持压力开发的两项关 键技术展开说明
(1)凝析气井增产技术 ① 注干气(C1为主)单井吞吐 a.地层压力低于最大凝析压力 b.主要的增产机理是把凝析油挤向地层深处,清扫
近井地带
二、开发特征
② CO2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乌克兰季莫菲也夫凝析气田处理后产量提高了0.3-0.5
低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 5000 m3/m3<GOR<18000 m3/m3 45g/m3<CN<150g/m3
中等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2500 m3/m3<GOR<5000 m3/m3 150g/m3<CN<290g/m3
一、地质特征
4、凝析气藏的分类 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 1000 m3/m3<GOR<2500 m3/m3
谢谢!
技术 b.以储气库方式后期开发凝析气藏 c.后期注N2开发部分水淹的凝析气藏 d.气水交替注入开发凝析气藏
二、开发特征
② 注水开发技术 a. 屏障注水 b. 水气交替注入 c. 直接注水
三、反凝析
凝析气藏反凝析可以引起储层气相渗流特征严重劣化 凝析气藏-井底压力大于露点压力凝凝析气析 Nhomakorabea气
井
单相区
三、反凝析
▪ 3)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中间烃(C2—C6)和凝析油(C7+) 的地面回收率 。
富气指脱了凝析油后富含C3-C4组分的C1混合物 。 ⑤ 甲醇前置段塞+干气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二、开发特征
(2)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多种保持压力开发技术
① 注气开发技术 有四种注气保持压力技术很有新意 a.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低于最大凝析压力下的注气开发
二、开发特征
▪ 8)再就提高气井产量和保持压力开发的两项关 键技术展开说明
(1)凝析气井增产技术 ① 注干气(C1为主)单井吞吐 a.地层压力低于最大凝析压力 b.主要的增产机理是把凝析油挤向地层深处,清扫
近井地带
二、开发特征
② CO2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乌克兰季莫菲也夫凝析气田处理后产量提高了0.3-0.5
低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 5000 m3/m3<GOR<18000 m3/m3 45g/m3<CN<150g/m3
中等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2500 m3/m3<GOR<5000 m3/m3 150g/m3<CN<290g/m3
一、地质特征
4、凝析气藏的分类 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 1000 m3/m3<GOR<2500 m3/m3
谢谢!
技术 b.以储气库方式后期开发凝析气藏 c.后期注N2开发部分水淹的凝析气藏 d.气水交替注入开发凝析气藏
二、开发特征
② 注水开发技术 a. 屏障注水 b. 水气交替注入 c. 直接注水
三、反凝析
凝析气藏反凝析可以引起储层气相渗流特征严重劣化 凝析气藏-井底压力大于露点压力凝凝析气析 Nhomakorabea气
井
单相区
三、反凝析
▪ 3)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中间烃(C2—C6)和凝析油(C7+) 的地面回收率 。
凝析气藏开采理论与技术

典型P-T相图
泡点线和露点线的连接点称为临界点,用C 表示,该点的压力、温度称为临界压力(Pc)和临 界温度(Tc)。
典型P-T相图
相包络线上最高的饱和压力点称为最大饱和压力(用
pmax 表 示 ) 。 如 果 pmax 位 于 临 界 点 的 左 方 , 称 为 最 大 脱 气 (泡点)压力;如果pmax位于临界点的右方,称为最大凝析 (露点)压力。
3、注气时机 开始实施注气保持压力的时间,
称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时机。
♦早期保持压力开采 ♦中晚期保持压力开采
(1)早期保持压力开采 ⊕地层压力与露点压力接近 ⊕凝析油含量高 ⊕储层连通性及物性
牙哈2~3凝析气藏凝析油、天然气日产量
(早期保持压力开采)
(2)中晚期保持压力开采
a. 原始地层压力大大高于露点压力,早期采用 衰竭式方法更经济实用。当地层压力降到接近露 点压力时,再采用注气保持压力开采方法。
(2)气藏面积小、储量小、开采规模有限,保持压 力开采无经济效益。
(3)凝析油含量低。 (4)地质条件差。 (5)边水比较活跃。 (6)对一些具有特高压力的凝析气藏,当前注气工 艺尚不能满足特高压注气要求而又急需开发的,只能采 用衰竭式方法开发,待气藏压力降到一定水平才有可能 保持压力开采。
二、保持压力开发方式
第二节 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
凝析气藏开发方式: 衰竭式开发 保持压力开发
一、衰竭式开发方式 降压开采
优点: 简单、低耗,对开发工程设计及储层
条件要求低,容易实施。 缺点:
凝析油采出程度低。
适用条件:
(1)原始地层压力大大高于凝析气藏初始露点压力, 可以充分利用天然能量,采用先衰竭开采一段时间,直 到地层中压力接近露点压力。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1、凝析气藏定义
是自然界一种特殊的气藏,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呈气态,经 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压力降低,部分才凝结为液态,成为凝析气油 的气藏。
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气藏分类标准(SY/T6168-2009),产出气相 中凝析油的含量大于50g/m3的气藏为凝析气藏。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凝析气藏与非凝析气藏的比较
气藏名 称
组分特点
地层压力
纯气藏
C1~C4的烷烃为主,C5以 有高、有低
上的重烃很少,一般低于0.2%
采出时动态 采出纯气
凝析气
C5以上重烃含量高,油气比高,
随地层压力下降,气 地层压力高,一
每产0.14~1.25×104m3气中可产
体组成中的重烃产生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6、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2)保持压力开采 定义:利用注入剂驱替,并保持地层压力,避免地层中的反凝析。 类型:
➢ 循环注干气 ➢ 注氮气 ➢ 注二氧化碳(不推荐使用)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4、凝析气藏的基本特征
➢ 凝析气藏类型复杂 孔隙型砂岩储层居多,在碳酸岩裂缝孔隙性储层也有
➢ 凝析气的反转凝析和再蒸发现象 ➢ 凝析气藏埋藏深、温度高、压力高
我国凝析气藏埋深一般在:2000-5000m,地层压力25~56MPa, 温度70~100℃ ➢ 富含腐蚀性流体:H2S,CO2 ➢ 产出“四低一高”的凝析油 低密度、低粘度、低初馏点、低含蜡,高馏分
>600 250~600井的开采
3、凝析油
➢ 主要成分: C5~C8烃类,又叫轻质油 ➢ 颜色:淡黄色半透明状液体 ➢ 用途:炼油、乙烯、苯、甲苯等原料 ➢ 分布:我国凝析油主要分布在新疆油田、中原
1、凝析气藏定义
是自然界一种特殊的气藏,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呈气态,经 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压力降低,部分才凝结为液态,成为凝析气油 的气藏。
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气藏分类标准(SY/T6168-2009),产出气相 中凝析油的含量大于50g/m3的气藏为凝析气藏。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凝析气藏与非凝析气藏的比较
气藏名 称
组分特点
地层压力
纯气藏
C1~C4的烷烃为主,C5以 有高、有低
上的重烃很少,一般低于0.2%
采出时动态 采出纯气
凝析气
C5以上重烃含量高,油气比高,
随地层压力下降,气 地层压力高,一
每产0.14~1.25×104m3气中可产
体组成中的重烃产生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6、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2)保持压力开采 定义:利用注入剂驱替,并保持地层压力,避免地层中的反凝析。 类型:
➢ 循环注干气 ➢ 注氮气 ➢ 注二氧化碳(不推荐使用)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4、凝析气藏的基本特征
➢ 凝析气藏类型复杂 孔隙型砂岩储层居多,在碳酸岩裂缝孔隙性储层也有
➢ 凝析气的反转凝析和再蒸发现象 ➢ 凝析气藏埋藏深、温度高、压力高
我国凝析气藏埋深一般在:2000-5000m,地层压力25~56MPa, 温度70~100℃ ➢ 富含腐蚀性流体:H2S,CO2 ➢ 产出“四低一高”的凝析油 低密度、低粘度、低初馏点、低含蜡,高馏分
>600 250~600井的开采
3、凝析油
➢ 主要成分: C5~C8烃类,又叫轻质油 ➢ 颜色:淡黄色半透明状液体 ➢ 用途:炼油、乙烯、苯、甲苯等原料 ➢ 分布:我国凝析油主要分布在新疆油田、中原
浅析凝析气藏的开发特征及技术措施

地层边底水不活跃
●地层边底水的含水量是影响凝析气藏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层边底水的压力变化对凝析气藏的开发也有一定影响
●地层边底水的温度变化可能也会对凝析气藏的开发产生影响
地层边底水不活跃
●地层边底水的不活跃性会增加凝析气藏的开发难度
●底层边底水的不活跃性会导致开发成本的增加
●底层边底水的不活跃性会影响到凝析气藏的产量
含凝析油较多
●凝析气藏与凝析油藏的区别:1、凝析气藏与凝析油藏在含油量 上有所不同,2、凝析气藏与凝析油藏的开发方式有所不同。
●凝析气藏中含凝析油的特点:1、凝析气藏中含有一定量的凝析 油,2、凝析气藏中的凝析油可以提供额外收益,3、凝析气藏 含凝析油会对开发产生影响。
含凝析油较多
● 凝析气藏的开发需要考虑凝析油的处理方式,可以采用凝析油回注技术, 需要合理的处理凝析油资源。
浅析凝析气藏的开发特征 及技术措施
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在油气藏勘探及开采实践中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在地 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 力降低,反而会凝结出液态石油,这种液态的轻质油就是凝析油, 这种气藏就是凝析气藏。凝析气藏相态变化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比 一般的气藏资源更加复杂, 其含有凝析油的特点决定了特殊的开发 特征, 要求运用特殊开发方式进行开发, 特别是要结合气藏资源的 天然气、凝析油和原油性质特点以及整体开发特征, 科学选择开发 方式, 提升整体油气采收率。
●凝析气藏开发中, 纯凝析气藏多采用衰竭式开发、保持压力开发等方式, 而 带有油环的凝汽气藏可先对气藏进行衰竭式开发, 对油环暂时不动;也可以 同步开发油气藏;还可以先进行油环开发, 对凝析气区域进行保压。对岩性、 构造双重控制下的凝析气藏, 原始凝析油含量多在400克/立方米以上, 存在 较多油环和原油资源。作为凝析气藏开发最常用的方式, 衰竭式开发中气 藏所处地层压力不断下降,井筒流体受压降后反凝析作用会析出原油, 进一 步加快了压降进程, 造成采收率下降。因此, 对该类气藏资源的开发要特别 注意生产压差的控制。
凝析气藏gas condensate reservoir资料

2.凝析油气体系相态变化与其组分、组成和压力、温 度之间系密的关切相关,引起凝析气井井流物组分 组成及相态变化的热动力学条件(压力、温度和组 成)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凝析油和其它烃类的地 面回收率,必须采用上下游一体化的配套开发与开 采工艺技术,才能科学合理开发凝析气藏。
1.2凝析气藏 的开发特征
2.国内外 研究现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国内外 研究现状
凝析气田在世界气田开发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 位,据不完全统计,地质储量超过1万亿方的巨型 气田中凝析气田占68%,储量超过1千亿方的大型气 田中则占56%,世上富含凝析气田的国家为前苏联、 美国和加拿大,他们有丰富的开发凝析气田的经验, 早在3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回注干气保持压力开发 凝析气田,80年代又发展注N2技术,前苏联主要采 用衰竭式开发方式,采用各种屏降注水方式开发凝 析气顶油藏。70年代已开始注气,目前在北海地区, 也有冲破‘禁区’探索注水开发凝析气田的。
凝析气藏是介于油藏和气藏之间的一种气藏。 虽然凝析气藏也产油(凝析油),但凝析油在地下 以气相存在。而常规油藏乃至轻质油藏在地下以油 相存在,虽然其中含有气,但这种伴生气在地下常 常溶解于油,称为单一油相。一般气藏(湿气藏、 干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很少产凝析油。
1.2凝析气藏 的开发特征
1.衰竭式开发会产生反凝析损失。在凝析气藏开发过 程中,储层油气体系在地下和地面都会发生反凝析 现象,气井既产气又产凝析油。
Gas Condensate Reservoir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3.4.2
EGR 生产特征 机理及展望 国内外 及开发机理 研究现状 定义及 开发特征
1.定义及 开发特征
1.1凝析气藏的定义 1.2凝析气藏的开发特征
1.2凝析气藏 的开发特征
2.国内外 研究现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国内外 研究现状
凝析气田在世界气田开发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 位,据不完全统计,地质储量超过1万亿方的巨型 气田中凝析气田占68%,储量超过1千亿方的大型气 田中则占56%,世上富含凝析气田的国家为前苏联、 美国和加拿大,他们有丰富的开发凝析气田的经验, 早在3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回注干气保持压力开发 凝析气田,80年代又发展注N2技术,前苏联主要采 用衰竭式开发方式,采用各种屏降注水方式开发凝 析气顶油藏。70年代已开始注气,目前在北海地区, 也有冲破‘禁区’探索注水开发凝析气田的。
凝析气藏是介于油藏和气藏之间的一种气藏。 虽然凝析气藏也产油(凝析油),但凝析油在地下 以气相存在。而常规油藏乃至轻质油藏在地下以油 相存在,虽然其中含有气,但这种伴生气在地下常 常溶解于油,称为单一油相。一般气藏(湿气藏、 干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很少产凝析油。
1.2凝析气藏 的开发特征
1.衰竭式开发会产生反凝析损失。在凝析气藏开发过 程中,储层油气体系在地下和地面都会发生反凝析 现象,气井既产气又产凝析油。
Gas Condensate Reservoir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3.4.2
EGR 生产特征 机理及展望 国内外 及开发机理 研究现状 定义及 开发特征
1.定义及 开发特征
1.1凝析气藏的定义 1.2凝析气藏的开发特征
第4章 凝析气藏开发总结

3
4.1 凝析气藏特征及类型判别
4.1.1 凝析气藏开发的特殊性
2、凝析气藏的开发特点
1) 地层压力降到初始凝析压力(上露点压力)以下某个压力(最大凝析压力)区 间内,会有一部分凝析油在储集层中析出,并滞留在储集层岩石孔隙表面而造成 损失。凝析油气体系的相态和组分组成都会随压力、温度改变而变化,而且,多 孔介质中吸附、毛管力、毛细凝聚和岩石润湿性等界面特性及束缚水的存在都会 对油气相态和凝析油气开采产生影响。粘滞力、重力、惯性力和毛管力等相互作 用。
气油比m3/m3 <35
35~125 125~350 350~625 625~1425 1425~12467 >10686
油罐油密度g/cm3 >0.966
0.966~0.825 0.825~0.802 0.802~0.760 0.760~0.802
<0.780 <0.739
油气藏类型 重质油藏
普通黑油油藏 黑油油藏与挥发性油藏过渡带
4.2、凝析气井气油两相流产能方程
4.2.1 反凝析引起的气油两相流动 近井区高速流动效应影响分析
P,MPa 0
初始露点压力
So
0
近井区域特征
rd
r,m
压力分布
rd
r,m
凝析油饱和度分布
较低的压力;高的凝析油饱和度; 高界面张力;高流速。
Ωg =
G= A
0.01hφ S gi
Bgi
(4-2)
单储系数(108m3/km2.m)
SG=F
G= Ah
0.01φ S=gi
Bgi
0.01φ Ssi
Tsc pi pscTZi
(4-3)
4.1 凝析气藏特征及类型判别
4.1.2 容积法计算储量
4.1 凝析气藏特征及类型判别
4.1.1 凝析气藏开发的特殊性
2、凝析气藏的开发特点
1) 地层压力降到初始凝析压力(上露点压力)以下某个压力(最大凝析压力)区 间内,会有一部分凝析油在储集层中析出,并滞留在储集层岩石孔隙表面而造成 损失。凝析油气体系的相态和组分组成都会随压力、温度改变而变化,而且,多 孔介质中吸附、毛管力、毛细凝聚和岩石润湿性等界面特性及束缚水的存在都会 对油气相态和凝析油气开采产生影响。粘滞力、重力、惯性力和毛管力等相互作 用。
气油比m3/m3 <35
35~125 125~350 350~625 625~1425 1425~12467 >10686
油罐油密度g/cm3 >0.966
0.966~0.825 0.825~0.802 0.802~0.760 0.760~0.802
<0.780 <0.739
油气藏类型 重质油藏
普通黑油油藏 黑油油藏与挥发性油藏过渡带
4.2、凝析气井气油两相流产能方程
4.2.1 反凝析引起的气油两相流动 近井区高速流动效应影响分析
P,MPa 0
初始露点压力
So
0
近井区域特征
rd
r,m
压力分布
rd
r,m
凝析油饱和度分布
较低的压力;高的凝析油饱和度; 高界面张力;高流速。
Ωg =
G= A
0.01hφ S gi
Bgi
(4-2)
单储系数(108m3/km2.m)
SG=F
G= Ah
0.01φ S=gi
Bgi
0.01φ Ssi
Tsc pi pscTZi
(4-3)
4.1 凝析气藏特征及类型判别
4.1.2 容积法计算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 ③ 液态溶剂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④ 采用富气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富气指脱了凝析油后富含C3-C4组分的C1混合物 。 ⑤ 甲醇前置段塞+干气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
16
二、开发特征
(2)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多种保持压力开发技术
① 注气开发技术 有四种注气保持压力技术很有新意 a.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低于最大凝析压力下的注气开发
.
10
二、开发特征
▪ 2)对于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含量超过600g/m3以 上),要考虑保持压力开发和注入工作介质(烃类富气、 干气、N2、CO2以及特定条件下的气水交替和注水等)优 选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 3)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中间烃(C2—C6)和凝析油(C7+) 的地面回收率 。
▪ 4)带油环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要正确发挥油气水三相
驱动力的作用,要恰当地控制油气、油水两个界面的运动,
要合理选择开发方式。
.
11
二、开发特征
▪ 5)要拓展气液固(蜡、沥青质、元素硫和水合物等)相 态、注气过程的相态、近临界态相态、多孔介质相态、渗 流过程相态(相渗曲线、近井带饱和度分布、凝析油临界 流动饱和度等)和凝析气与地层水体系的相态研究,开发 出新的并能更好指导这类气藏开发的数值模拟软件及相应 的注气、采气工艺技术。
▪ 地面凝析油的粘度μo<3mPa·s;
.
4
一、地质特征
3、凝析气井采出井流物组成分布特征
▪ 凝析油的凝固点一般<11℃ ; ▪ 凝析油的初馏点一般<80℃,而且小于200℃ 的馏分含量>45%; ▪ 含蜡量一般<1.0%; ▪ 胶质沥青质含量一般<8%;
.
5
一、地质特征
4、凝析气藏的分类 按气油比和天然气中的凝析油含量,国际上较多的是按 以下标准来划分不同类型的凝析气藏:
① 油气取样方法和工具的改进,以及油气相态实验 分析技术的拓展;
② 近井带凝析油析出和对气井产能影响机理及防治 方法研究;
③ 凝析气井的产能和动态分析研究;
.
13
二、开发特征
④ 凝析气井稳定和不稳定试井方法研究; ⑤ 凝析气井近井带凝析油饱和度分析和临界流动饱和 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⑥ 凝析气藏水平井开采技术研究; ⑦ 凝析油气一些工程参数的测定研究等。
.
14
二、开发特征
▪ 8)再就提高气井产量和保持压力开发的两项关 键技术展开说明
(1)凝析气井增产技术 ① 注干气(C1为主)单井吞吐 a.地层压力低于最大凝析压力
b.主要的增产机理是把凝析油挤向地层深处,清扫 近井地带
.
15
二、开发特征
② CO2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乌克兰季莫菲也夫凝析气田处理后产量提高了0.3-0.5
▪ 6)注气保持压力开发凝析气藏特别要发展以下八项配套
技术:注气开发气藏工程技术,注气开发多组分数值模拟
技术,注气开发钻井完井工艺技术,注气开发注、采工艺
技术,注气开发动态监测技术和注气开发地面工艺技术。
.
12
二、开发特征
▪ 7)衰竭式开发凝析气藏除发展上述有类同的技 术外,还特别要注意介决以下问题:
水淹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
1
一、开发现状
1、 埋藏深、高压、高温 大多数凝析气藏的的埋藏深度大于1500米,压力范围 在21~42MPa之间,温度在93~204℃之间
2、超临界态气态烃含量占优势
凝析气藏地层烃类流体组分中90%(体积百分比或摩尔 百分比)以上为甲烷、乙烷和丙烷。在高温、高压下, 处于超临界状态的甲烷、乙烷和丙烷等气态烃组分对一 定数量的液态烃产生萃取抽提,使之溶解在气体中,从 而形成凝析气藏。
.
2
一、地质特征
3、凝析气井采出井流物组成分布特征 开采初期,凝析气井采出的原始井流物组成分布一般 具有以下规律:
▪ 甲烷(C1)含量约在75-90%左右; C2+含量在7-1 5%范围。若C2+>10%,凝析气藏一般有油环; ▪ 气体干燥系数(C1/C2+C3,均为摩尔或体积含量 比),在10-20之间
290g/m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675g/m3 特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 600 m3/m3<GOR<1000 m3/m3
675g/m3<CN<1035g/m3
世界上还有含量超过1035 g/m3,如美国加州卡尔—卡尔 纳(Cal Canal)凝析气田的凝析油含量达1590cm3/m3。
.
7
二、开发特征
❖1.衰竭式开发会产生反凝析损失。在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 储层油气体系在地下和地面都会发生反凝析现象,气井既 产气又产凝析油。
低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 5000 m3/m3<GOR<18000 m3/m3 45g/m3<CN<150g/m3
中等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2500 m3/m3<GOR<5000 m3/m3 150g/m3<CN<290g/m3
.
6
一、地质特征
4、凝析气藏的分类 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 1000 m3/m3<GOR<2500 m3/m3
.
3
一、地质特征
3、凝析气井采出井流物组成分布特征
▪ 气体的湿度(C2+/C1,均为摩尔或体积含量比),在 6-15之间;
▪ 分离器气体的相对密度(相对于空气,空气密度=1), γg=0.6-0.7;
▪ 油罐油(或称稳定凝析油)的相对密度(相对于水, 水密度γo =1),在0.7260-0.8120之间;
❖2.凝析油气体系相态变化与其组分、组成和压力、温度之
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引起凝析气井井流物组分组成及相态
变化的热动力学条件(压力、温度和组成)变化,也会直
接影响到凝析油和其它烃类的地面回收率,必须采用上下
游一体化的配套开发与开采工艺技术,才能科学合理开发
凝析气藏。
.
8
二、开发特征
❖3.凝析油气在储层中渗流是一种有质量交换、并发生相 态变化的物理化学渗流,这是目前渗流力学研究中的重点 和难点。
❖4.近些年来,我国又相继发现深层、近临界态的、高含 蜡的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它们埋藏深、压力高、体系 复杂,开发难度更大,相应的投资大、成本高和技术要求 也高。
.
9
二、开发特征
❖5.针对凝析气藏地质、开发特点,在凝析气藏开 发上应特别注意:
▪ 1)准确取样和凝析气PVT相态分析评价是凝析气藏开 发的基础,必须不失时机地在凝析气井投入开采时就要 取得合格的样品,必须相应地发展一套先进适用的油气 取样和实验分析技术。
富气指脱了凝析油后富含C3-C4组分的C1混合物 。 ⑤ 甲醇前置段塞+干气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
16
二、开发特征
(2)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多种保持压力开发技术
① 注气开发技术 有四种注气保持压力技术很有新意 a.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低于最大凝析压力下的注气开发
.
10
二、开发特征
▪ 2)对于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含量超过600g/m3以 上),要考虑保持压力开发和注入工作介质(烃类富气、 干气、N2、CO2以及特定条件下的气水交替和注水等)优 选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 3)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中间烃(C2—C6)和凝析油(C7+) 的地面回收率 。
▪ 4)带油环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要正确发挥油气水三相
驱动力的作用,要恰当地控制油气、油水两个界面的运动,
要合理选择开发方式。
.
11
二、开发特征
▪ 5)要拓展气液固(蜡、沥青质、元素硫和水合物等)相 态、注气过程的相态、近临界态相态、多孔介质相态、渗 流过程相态(相渗曲线、近井带饱和度分布、凝析油临界 流动饱和度等)和凝析气与地层水体系的相态研究,开发 出新的并能更好指导这类气藏开发的数值模拟软件及相应 的注气、采气工艺技术。
▪ 地面凝析油的粘度μo<3mPa·s;
.
4
一、地质特征
3、凝析气井采出井流物组成分布特征
▪ 凝析油的凝固点一般<11℃ ; ▪ 凝析油的初馏点一般<80℃,而且小于200℃ 的馏分含量>45%; ▪ 含蜡量一般<1.0%; ▪ 胶质沥青质含量一般<8%;
.
5
一、地质特征
4、凝析气藏的分类 按气油比和天然气中的凝析油含量,国际上较多的是按 以下标准来划分不同类型的凝析气藏:
① 油气取样方法和工具的改进,以及油气相态实验 分析技术的拓展;
② 近井带凝析油析出和对气井产能影响机理及防治 方法研究;
③ 凝析气井的产能和动态分析研究;
.
13
二、开发特征
④ 凝析气井稳定和不稳定试井方法研究; ⑤ 凝析气井近井带凝析油饱和度分析和临界流动饱和 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⑥ 凝析气藏水平井开采技术研究; ⑦ 凝析油气一些工程参数的测定研究等。
.
14
二、开发特征
▪ 8)再就提高气井产量和保持压力开发的两项关 键技术展开说明
(1)凝析气井增产技术 ① 注干气(C1为主)单井吞吐 a.地层压力低于最大凝析压力
b.主要的增产机理是把凝析油挤向地层深处,清扫 近井地带
.
15
二、开发特征
② CO2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乌克兰季莫菲也夫凝析气田处理后产量提高了0.3-0.5
▪ 6)注气保持压力开发凝析气藏特别要发展以下八项配套
技术:注气开发气藏工程技术,注气开发多组分数值模拟
技术,注气开发钻井完井工艺技术,注气开发注、采工艺
技术,注气开发动态监测技术和注气开发地面工艺技术。
.
12
二、开发特征
▪ 7)衰竭式开发凝析气藏除发展上述有类同的技 术外,还特别要注意介决以下问题:
水淹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
1
一、开发现状
1、 埋藏深、高压、高温 大多数凝析气藏的的埋藏深度大于1500米,压力范围 在21~42MPa之间,温度在93~204℃之间
2、超临界态气态烃含量占优势
凝析气藏地层烃类流体组分中90%(体积百分比或摩尔 百分比)以上为甲烷、乙烷和丙烷。在高温、高压下, 处于超临界状态的甲烷、乙烷和丙烷等气态烃组分对一 定数量的液态烃产生萃取抽提,使之溶解在气体中,从 而形成凝析气藏。
.
2
一、地质特征
3、凝析气井采出井流物组成分布特征 开采初期,凝析气井采出的原始井流物组成分布一般 具有以下规律:
▪ 甲烷(C1)含量约在75-90%左右; C2+含量在7-1 5%范围。若C2+>10%,凝析气藏一般有油环; ▪ 气体干燥系数(C1/C2+C3,均为摩尔或体积含量 比),在10-20之间
290g/m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675g/m3 特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 600 m3/m3<GOR<1000 m3/m3
675g/m3<CN<1035g/m3
世界上还有含量超过1035 g/m3,如美国加州卡尔—卡尔 纳(Cal Canal)凝析气田的凝析油含量达1590cm3/m3。
.
7
二、开发特征
❖1.衰竭式开发会产生反凝析损失。在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 储层油气体系在地下和地面都会发生反凝析现象,气井既 产气又产凝析油。
低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 5000 m3/m3<GOR<18000 m3/m3 45g/m3<CN<150g/m3
中等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2500 m3/m3<GOR<5000 m3/m3 150g/m3<CN<290g/m3
.
6
一、地质特征
4、凝析气藏的分类 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 1000 m3/m3<GOR<2500 m3/m3
.
3
一、地质特征
3、凝析气井采出井流物组成分布特征
▪ 气体的湿度(C2+/C1,均为摩尔或体积含量比),在 6-15之间;
▪ 分离器气体的相对密度(相对于空气,空气密度=1), γg=0.6-0.7;
▪ 油罐油(或称稳定凝析油)的相对密度(相对于水, 水密度γo =1),在0.7260-0.8120之间;
❖2.凝析油气体系相态变化与其组分、组成和压力、温度之
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引起凝析气井井流物组分组成及相态
变化的热动力学条件(压力、温度和组成)变化,也会直
接影响到凝析油和其它烃类的地面回收率,必须采用上下
游一体化的配套开发与开采工艺技术,才能科学合理开发
凝析气藏。
.
8
二、开发特征
❖3.凝析油气在储层中渗流是一种有质量交换、并发生相 态变化的物理化学渗流,这是目前渗流力学研究中的重点 和难点。
❖4.近些年来,我国又相继发现深层、近临界态的、高含 蜡的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它们埋藏深、压力高、体系 复杂,开发难度更大,相应的投资大、成本高和技术要求 也高。
.
9
二、开发特征
❖5.针对凝析气藏地质、开发特点,在凝析气藏开 发上应特别注意:
▪ 1)准确取样和凝析气PVT相态分析评价是凝析气藏开 发的基础,必须不失时机地在凝析气井投入开采时就要 取得合格的样品,必须相应地发展一套先进适用的油气 取样和实验分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