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二、好莱坞的“明星制”策略
Hollywood’s strategy of star system
好莱坞的“明星制”策略是 指美国电影公司的老板千方 百计挖掘和培植具有潜质的 电影演员,使其成为观众争 相崇拜的偶像。
明星制部分男演员 亨佛莱·鲍嘉、克拉 克·盖博、加利·格兰 特
亨佛莱·鲍嘉 Humphrey Bogart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 《蓝胡子》 《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 《极征服记》
《月球旅行记》海报
“梅里爱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 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
是以原始人的那种聪明、细致的天真眼光来 观察一个新世界。”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最佳影片奖提名 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 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淘金记》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电影生产一旦被有远见的企业家纳
入他们熟悉的工业化生产和销售轨道 之后,其获取的利润是其他任何制造 业所不能比拟的。
八大电影公司的崛起
The rise of the eight great studios
卡尔·莱姆利1912创建
1914 阿道夫·朱尔科出资建设
1917年建立
卓别林和格里菲斯1919创建
1727 叔尔兹发现感光材料 1752 富兰克林发现 电 1837 留声机 1839 卤化银感光材料 1840 莫斯有线电报机 1876 贝尔发明电话 1880 网纹站照相印刷 1886 发明电子扫描技术 1890 活动照相 1895 电影 1899 无线电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PPT课件

1/9/2020
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2020
23
乔治·梅里爱:戏剧电影之父,罗培·乌坦 剧院的经理。他把许多优秀戏剧搬上了银幕,并且 把戏剧艺术的诸般法则系统地用之于电影。他指导 演员们用一种重夸张的动作、手势,不重表情的表 演来扮演无声片里的角色,用他喜欢的自然光线构 图。他把摄影机架在舞台对面的套间里,然后津律 有味、不知疲倦地拍下整部戏剧。
8
第二节 电影的诞生 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12月28日上午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 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印度沙龙”,公开 售票放映,12部电影33名观众目睹电影的诞生。
第一次公开售票向公众公映了他们用纪实手法拍 摄的第一批短片。其中有《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 《拆墙》、《里昂贝尔库广场》、《火车进站》、《 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等12部,每部只有一分 钟的无声短片。特别是《水浇园丁》,它是世界上最 早的一部带有喜剧因素的影片,为以后的故事片的创 作开了先河。
(1)经典好莱坞时期
1、美国无声(默片)电影时期(1908-1926年) 2、经典好莱坞或黄金时代(1930年-1960年) 3、新好莱坞时期(1967年-1976年)
4、数字时期(至今)
1/9/2020
24
经典好莱坞电影是在电影史中所用的 术语,指美国电影业在1927年至1963年间 制作电影所用的视觉和声音风格。这段时 期也经常被称为“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电影风格被称 作经典好莱坞风格。
世界电影史剖析课件

彩色电影的诞生
彩色电影的诞生
随着技术的进步,彩色电影在1930年代开始出现。彩色电影的出现为电影创作带 来了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使得电影的情节和人物更加生动和真实。
彩色电影的影响
彩色电影的出现对电影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提高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还促进了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电影类型的多样化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电影的成熟与多样化
声音进入电影
声音进入电影
192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声音开始被引入电影,标志着 电影从无声时代进入有声时代。这一变化为电影创作带来了 全新的可能性,使得电影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
早期有声电影的局限性
虽然有声电影的出现为电影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早期 有声电影技术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录音设备庞大、声音质量 差、对白简单等。
1 2 3
数字化提高了电影制作的效率
数字化技术使得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素材管理、剪 辑、特效等环节更加高效,减少了传统胶片拍摄 的时间和成本。
数字特效提升了电影的视觉效果
数字特效技术为电影制作提供了更多的视觉效果 选择,使得电影画面更加逼真、震撼,提升了观 众的观影体验。
数字技术拓宽了电影的创新空间
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电影制作的限制,为电影创 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创 新发展。
未来电影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个性化观影体验成为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电影将更加注重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提 供定制化的观影体验。
跨界融合成为创新方向
未来的电影将与其他艺术形式、科技领域进行更多的跨界融合,创 造出更多元化的作品。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 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世界电影史

数字剪辑和特效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影的后期制作更 加高效、灵活,为电影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电影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叙事结构的创新
电影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新的叙事结构,如非线性叙事、多线叙事 等,使得电影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表演艺术的进步
演员们的表演技巧不断提高,使得角色塑造更加生动、真实,为观 众带来更强的代入感。
。
多元化发展
电影产业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 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包括类型、
题材、风格和文化的多样性。
电影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变化
好莱坞的霸主地位
01
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其市场份额和票
房收入均占据主导地位。
新兴市场的崛起
0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等逐渐崛起,成
为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
全球化市场拓展
电影市场将逐渐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球化拓展,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都能接触到 优秀的电影作品。
电影教育与人才培养
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未来将有更多教育资源投 入到电影教育领域,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电影人才。
THANKS
感谢观看
电影营销的创新
为了吸引观众,电影营销 手段不断创新,包括社交 媒体营销、大数据分析等 。
05
电影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电影对社会的反映与影响
社会现象的镜子
电影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视觉效果等手段,生动地反映社会 现象,揭示社会问题,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电影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推动 社会变革,如反战、民权、环保等运动。
世界电影史

《淘金记》赏析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四、《公民凯恩》 与现代电影变革
《公民凯恩》赏析
国家:美国 出品:雷电华电影公司 年代: 1941年 导演:奥逊·威尔斯 主演:奥逊·威尔斯 编剧:赫尔曼·曼凯维茨、奥逊·威尔斯 摄影:格雷戈·托兰 九项奥斯卡提名、奥斯卡最佳编剧奖
《火车大劫案》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片长:12分钟 年份:1903年
《火车大劫案》的艺术特征:
对不同的场景采用基本的镜头切分; 把电影的逼真再现和假定性拍摄结合; 使用外景,突破戏剧舞台的简单束缚, 再现美国西部的现实生活氛围。
第二节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大卫·格里菲斯 (1875-1948)
《 党 同 伐 异 》
第三节 美国电影产业格局的形成
一、好莱坞的崛起
二、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
麦克·赛纳特和启斯东制片厂
美国电影制片厂制度的四个要素:
1、行业内的垄断 八大电影公司: 米高美、派拉蒙、华纳兄弟、哥伦比亚 20世纪福克斯、雷电华、环球、联美
2、分工细致 3、制片人专权 4、明星制
3、庸俗;
4、淫秽;
5、渎神;
6、服装:决不能因情节需要而裸露。
7、舞蹈:
总的来说,跳舞被承认是一种艺术 和一种表达人的情绪的美丽的形式。但 是暗示或表现性动作的独舞或双人或多 人舞、意在挑动观众情欲的舞蹈、摇摆 胸部的舞蹈、双腿不动而作过度的躯体 动作的舞蹈都是不雅观的和邪恶的。
8、宗教:神职人员之所以不能成为滑稽 可笑的角色或歹徒,是因为对待他们 的态度很容易转化为对待宗教的态度。 观众对一位教士不够尊重,宗教在观 众心目中的位置也就下降。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历史1895年以前11世纪科学家们意识到了将一束光透过小孔可以使一个外部的形象在内部显现出来。
16世纪雷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概略地描绘出“黑箱”的概念。
“黑箱”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前的意大利。
它是一个类似镜头式的暗箱,里面射出的光线可以在其对面的墙上形成颠倒的影像。
16世纪中叶一17世纪1、钱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意大利)通过“黑箱”放映了一组不长的风光图画。
2、阿塔内休斯·基歇尔(德国)发明了他的“魔灯”。
这是一种通过蜡烛和透镜放映画面的方法。
1824年彼得·马克·罗热(英国)向伦敦的皇家协会提交了名为"关于活动物体的视觉留影原理"的报告。
1826年约翰·艾尔顿·帕里斯博士发明了"幻影转盘",即在一圆盘上一面画有鸟笼,一面画一只鸟,旋转时产生"鸟在笼中"的感觉。
19世纪30年代1、约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达盖尔(均为法国)发展了照相制版工艺,使被拍下来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属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英国)在纸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1、约瑟夫·普拉图(比利时)制造出了"诡盘"。
这是一只画有一系列动作分解图形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有许多齿孔。
操作者面对镜子,把眼睛对准任何一个齿孔,转动圆盘,可在镜中看到活动的影像。
2、西蒙·里特·冯·施坦普夫(德国)发明了"圆筒动画镜",这是一种与"诡盘"相类似的玩具。
1834年威廉姆·乔治·霍纳(英国)发明了"活动连环画转筒"。
它在一只圆筒状的内环中贴上画有一系列分解动作的纸片,通过圆筒的旋转使人看到连续活动的影像。
《世界电影史综述》课件

电影在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电影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作为教学辅助 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还可以作为独立的课程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科研领域,电影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家们通过电影记 录和观察自然现象和实验过程,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 证资料。同时,电影还为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 便利。
电影语言的创新与发展
电影语言
电影语言是电影制作中使用的视觉和听 觉元素,如镜头、剪辑、音效等。随着 技术的发展,电影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 创新,为电影制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达 工具。
VS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的出现为电影制作带来了革命性 的变化。数字技术可以创造出更逼真的特 效、更丰富的色彩和更精细的细节,使电 影更加生动和真实。
05
电影的影响与未来展望
电影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媒介,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同时也塑造和影响了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电影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丰富了 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文化素养。
电影对艺术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推动了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创新 和发展,促进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
声音进入电影
声音进入电影
1927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从此电影进 入了声音时代。声音的出现为电影带来了更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电影更 加真实、生动。
声音技术的突破
随着录音技术的不断突破,声音在电影中的表现越来越丰富。从单声道到立体 声,再到环绕声,声音技术不断进步,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
(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德.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
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
(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维斯康蒂的剪辑师马里奥·赛朗德在为《沉沦》进行剪辑的过程中,给维斯康蒂写信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影片,我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
这便是“新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第一次出现。
理论先声:巴巴罗教授1943年发表在《电影》杂志上的“新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四点纲领: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的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不要听腻了的故事,也不要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4.扬弃硬说所有意大利人都为“同样崇高的感情”所鼓舞的高调。
创作宣言:罗伯托·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由于这部影片的出现,根本地改变了意大利电影的创作道路和思想,人们便把罗西里尼称作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则成为新现实主义的一部奠基之作。
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意志零年》维斯康蒂:“新现实主义之父”《大地在波动》、《沉沦》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被誉为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最典型和最突出的代表作品。
德·桑蒂斯:《罗马11时》西柴烈·柴伐梯尼与德·西卡合作,编写了由德·西卡拍摄的《擦鞋童》(1946年);《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1951年)和《温别尔托·D》等所有重要影片的剧本。
影片中大量地使用外景和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形成了一种自由、新颖的表现风格。
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新现实主义的杰作:《偷自行车的人》。
《大地在波动》外部(技术)特征:1.完全使用真实的外景拍摄;2.影片中的渔民选用非职业演员的真正渔民。
艺术特征:以近似纪录式的写实主义,以长镜头和变焦镜头的手段处理,以画面景深镜头的浓郁诗意,将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起来。
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追求。
《偷自行车的人》的艺术和美学特征:(1)影片叙述语调是温和的,不动声色的,但其中蕴涵着的情感冲突却是强烈的;(2)故事虽然是简单的,但其中包含的社会含义却是极其深刻的。
(3)影片的结构以现实为依托,以一组组“平民化”的剧情推进,展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
(4)拍摄风格上不用搭制的布景,完全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拍摄;启用非职业演员;摄影机跟随着人物而运动;没有传统的所谓场面调度的运用等3、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被巴赞称为“真实电影”。
由此产生出巴赞所倡导的电影纪实美学。
新现实主义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比较:(1)新现实主义强调贫困,而不是好莱坞影片的魅力;(2)强调丑陋的贫民茅棚,而不是洁净的时髦公寓;(3)强调表现普通人、世俗无礼的人,而不是理想、完美的绅士等等。
柴伐梯尼曾为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确立了这样的定义:表现事物的真实面目,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样子;使用事实而不用虚构;描绘普通人而不是那些油头粉面的英雄,揭示每天的事件而不是例外的事件;表现人与他的真实社会关系而不是他的浪漫主义的梦幻。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形式特征:1.纪录性( 纪实性):密切关注现实,并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使文学故事性消失在如同新闻报道般的叙事状态之中。
《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11时》都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代表。
2.实景拍摄:将真实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命运在视象上紧密地结合起来。
他们的口号是:将摄影机搬到大街小巷上去,在实际空间中进行拍摄。
拍摄过程中,摄影机跟随着人物在实际空间中的运动,实现了电影在空间观念上的突破,使传统的场面调度场面消失,使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的空间形式得以表现出来。
同时,实景拍摄也避免了隶属于舞台观念的戏剧性用光,更多地采用了自然光。
3.长镜头的运用:作为表现空间真实的手段,起到了突出影片形式与风格的独特作用。
既体现了创作者忠实于自然的客观性,又使影片获得了现实真实的透明性,削弱了影片的主观性。
4.非职业演员的运用新现实主义将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的混用,使演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结果才“必然能够获得意大利电影的绝妙的真实性”。
5.线性而松散的结构形式大多以生活事件本身的线性发展来结构影片,很少运用倒叙、闪回等,这种朴实无华的结构形式与影片的纪实风格追求密切相关。
6.地方方言的运用是意大利民族电影追求声音效果表现力的极为突出的一种手段。
二、战后法国电影(一)、优质电影1、特征:(1)依赖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致力于“高尚”电影的营造,特别重视编剧在影片创造中的作用。
(2)常常沉迷于浪漫主义的氛围之中,以营造身处冷漠且充满恐惧感的社会环境中的男女恋人们的爱情悲剧为能事。
(3)镜像风格上,多运用豪华的布景、特技效果、精心布置的灯光、华丽的服装等元素,来表现和强化一个个洋溢着热情与忧郁的“优雅”故事。
2、代表作品:《夜之门》(1946年)(编导:马赛尔·卡尔内,雅克·普佛瑞)《肉体的恶魔》(1947)(让·奥仁查,佩里·鲍士特编剧)雷内·克雷芒执导的《禁止的游戏》(1952)(编剧:让·奥仁查,佩里·鲍士特)《公正与命运》和《我们都是凶手》,均是导演查尔斯·司帕克和编剧安德瑞·卡叶特合作的影片。
3、对于“品质的传统”(优质电影)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与美国片对抗,战后法国电影界特别重视制片价值。
讲究高预算、大明星、精致的剧本、华丽的布景、服装和陈设,构筑成一种特殊的电影质感,号称“品质的传统”,也成为观众和票房的保证。
“品质的传统”整体延续了沦陷时法国电影的古典风格,制作态度严谨,在政治、道德和艺术的理念上非常相似。
但是因时代已经改变,沦陷时那些神话、寓言、梦境的逃避主义完全不被战后受美国化影响的年轻人接受了。
生活不再是梦,新的年轻人希望与现实社会接触。
4、新浪潮批评“品质的传统”(优质电影)的主要方面:(1)、是编剧电影而非人的电影。
(2)、其专注于心理写实——经常太过悲观,反教权、反布尔乔亚,而非“存在”式的浪漫的自我表达。
(3)、场面调度太雕琢(片厂布景、工整的构图、复杂的打灯、古典剪接),而非自然即兴的开放形式。
(4)、太讨好观众,仰赖类型,尤其是明星,而非靠创作者的个性。
战后新老两代法国电影导演及其代表作1.老一辈导演的复出,主要指的是1920末-1930年代初进入影坛的导演。
雷内·克莱尔:《沉默是黄金》让·雷诺阿:《河》、《法国康康舞》让·谷克多:《美女与野兽》、《奥菲斯》、《奥菲斯的遗嘱》2.新一代独立导演(1)让·皮埃尔·梅尔埃尔:《大海的沉默》、《可怕的孩子们》(2)布莱松:《一个乡村牧师的日记》、《死囚越狱》。
(3)雅克·塔蒂:《假日》、《于洛先生的假日》。
(二)、法国新浪潮电影1、“新浪潮”电影:1958年首先出现在法国的具有新的电影创作观念与电影作品的电影运动。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新的电影理论主张和电影批评观念的产生,即以“作者论”为主要代表的电影主张,把影片形式与风格分析和道德批判结合,强调电影应是导演的独立创作;(2)以克洛德·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为代表的诸多青年电影导演,第一次拍摄了自己的处女作,一大批新电影的诞生。
“作者论”作为一种创作主张,它强调导演比剧作作者更重要,是制作各个环节的总指挥,而剧本、脚本只是制作的一个环节而已。
而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它“尊崇导演的全部作品,通过系统的考察去追溯导演个人特有的主题、结构和形式的特色。
”2、新浪潮产生的思想和历史背景(1)从历史背景上看,这个新浪潮由一群新的电影青年推动,他们攻击整个50年代的“品质传统”,要求用新的观点和看法对待电影。
(以反判的姿态)(2)从思想背景上看,新浪潮电影导演深受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对“品质的传统”(优质电影)那种“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
3、“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导演又可以细分为两部分人:“新浪潮”与“左岸派”(1)一是团结在着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周围的以弗朗索瓦·特吕弗为核心的年轻影评人,包括让-吕克·戈达尔、克洛德·夏布罗尔、爱里克·罗梅尔、雅克·里维特等。
这批人都是“法国电影图书馆”和巴赞主编的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的编辑和主要作者,因此人称“电影手册派”,“作者电影”。
(2)二是有实践经验的专业电影工作者和小说作家,包括阿涅斯·瓦尔达、阿仑·雷乃、路易·马勒、玛格丽特·杜拉等人。
他们中的多数人寄寓于塞纳河左岸,故有“左岸派”之称,又叫“作家电影”。
这两部分人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
两派的成员虽然职业背景略有不同;但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和创作手法上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
4、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20世纪世界电影史上规模宏大、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电影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