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型大学的校友服务模式的探索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合集下载

温商精神驱动大学生创业的探索与实践——以温州商学院为例

温商精神驱动大学生创业的探索与实践——以温州商学院为例

DOI:10.19995/10-1617/F7.2022.04.102温商精神驱动大学生创业的探索与实践——以温州商学院为例张晓梅 陈思(温州商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摘 要:创业是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背景下政府、市场及社会整体制度变迁的结果,纵观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地方性企业家精神十分稀缺。

温州商学院地处温州创业热土,自带温商创业基因,继承和弘扬温商创业精神,用温商创业精神孕育新生代企业家,是其天然的历史使命。

目前,学校在“在创中学,以学促创;在学中创,以创促学”的创业人才培育理念下,以“课程共建、师生共创、校企共赢、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创业人才培育,有必要梳理总结学校“以理论教育为基础,以创业实践为路径,以业绩成效为标准”的创业教育实践,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实践。

关键词:温商精神;大学生创业;产教融合;企业家精神;创业教育本文索引:张晓梅,陈思.温商精神驱动大学生创业的探索与实践[J].商展经济,2022(04):102-105.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创业是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下政府、市场及社会整体制度变迁的结果,纵观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地方性企业家精神十分稀缺。

从近代商人实业救国到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兴起环境下民营经济的实践,地方性企业家精神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有着特殊作用。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希望激发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基因。

当前,我国已进入“双创”时代,国家为了鼓励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家和地方为了扶持创新创业颁布的政策涉及产业、金融、财政多个领域,构建了一个完整有利的创业环境。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在社会人文环境和经济制度规范下生成的,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风险承担精神为支撑的一种综合性的精神品质和意志,温商精神是地方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延伸。

校友资源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探赜  ___              

校友资源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探赜  ___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大学生资助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资助育人工作的新要求,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新发展,丰富的校友资源成为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发展的新领地。

经过不断实践,部分高校已经逐渐形成以国家奖助学金为主要途径、以校友资助为重要补充手段的资助新模式。

为了实现高校大学生精准资助,除了宣传实施国家各项奖助资助政策以外,还需要挖掘丰富的校友资源,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在推进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

本文基于校友资源的内涵及价值,从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校友资源视角下高校大学生资助模式的构建进行论述。

一、校友资源的内涵及价值校友资源是指毕业于高校的校友所拥有的知识、经验、人际关系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校友资源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内涵和价值。

首先,校友资源可以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校友们通常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可以通过捐赠款项或设立奖学金等方式,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经济援助。

这种资金支持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费、生活费等方面的问题,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业。

其次,校友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

校友们在各个领域中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

他们可以通过举办职业指导讲座、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提供实际的职业指导和支持。

这种职业发展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并适应社会的要求,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再次,校友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

一些校友在各个学科领域中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们可以通过组织学术讲座、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与校友的交流和互动,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进展,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因此,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职业发展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益和管理水平。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建立健全校友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校友资源与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机结合,提高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探究——以中国药科大学1983咖啡厅为例

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探究——以中国药科大学1983咖啡厅为例

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探究——以中国药科大学1983咖啡厅为例作者:于美娜,钱焊森来源:《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7年第4期于美娜,钱焊森(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98)[摘要] 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经整整走过了十四年的发展历程,现已逐渐从作为一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政策性举措转变为一项关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中国药科大学创业型勤工助学基地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融创业教育于勤工助学之中,探索立足于学校与学生实际,能充分发挥“帮学业、促就业、扶创业、助成才”等育人作用的勤工助学模式。

相比于传统型勤工助学,创业型勤工助学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济困”与“育人”的双重功能。

[关键词] 创业型勤工助学;济困育人;中国药科大学[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893X(2017)04-0118-04[收稿日期] 2017-03-08;[修回日期] 2017-07-08[基金项目] 2016年度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力凡胶囊思政管理科研基金(1190030004-3)[作者简介] 于美娜(1992-),女,黑龙江穆棱人,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辅导员兼团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创新创业教育;通讯作者:钱焊森(1993-),男,江苏南通人,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一、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的概念及发展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勤工助学工作模式,它是指在学校的经济、场地支持和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创建勤工助学实体,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经营管理并通过创造性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同时进行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的学生兼职创业活动[1]。

从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首批创业教育工作改革试点高校,到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的颁发,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经整整走过了十四年的发展历程,参与高校由少及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基地不断形成,创业教育逐渐从作为一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政策性举措转变为一项关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2]。

“一体双翼”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浙江农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实践

“一体双翼”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浙江农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实践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4, 39 (3), 205收稿:2023-09-18;录用:2023-11-14;网络发表:2023-11-29*通讯作者,Email:******************.cn基金资助:2021–2022年度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129)•教学研究与改革• doi: 10.3866/PKU.DXHX202309058 “一体双翼”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浙江农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实践罗锡平*,王星,杨胜祥,郭建忠,王宇轩,杨雪娟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杭州 311300摘要:浙江农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是首批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也是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文分析了传统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资源库、实践教学基地、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等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一体双翼”嵌入式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范例介绍模式内容及保障措施,分析了模式成效。

关键词:一流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产教融合中图分类号:G64;O6Innovative “One Body, Dual Wings” Embedd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Practi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Chemistry Major at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Xiping Luo *, Xing Wang, Shengxiang Yang, Jianzhong Guo, Yuxuan Wang ,Xuejuan Ya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Hangzhou 311300, China.Abstract: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s Applied Chemistry program is one of the first-class program construction sit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also one of the third batch of national-leve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program construction sit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program and proposes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such as co-construc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s, teacher team resource pool,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It constructs an innovative “One body, dual wings” embedd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introduces the content and guarantee measures of the model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Key Words: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基于Timmons模型的大学生创业路径演绎规律研究——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

基于Timmons模型的大学生创业路径演绎规律研究——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

竞赛、 科 研 活动作 为 培养 创新 人才 的重 要环 节 , 逐步 形成 了 “ 创 新创 业有 基金 、 创 造创 意有 课 程 、 创 新创 造
有平台、 创 新创业 有 导师 、 创新 创业 有 奖励 ” 的工 作机 制 。截止 2 0 1 2年 7月 , 浙 江万里 学 院应 届毕 业 生创 业 累计 已经 突破 千 家 , 近 三学 年创 业率 维持 在 5 %左 右 。
第 2 6卷 第 5期 2 01 3 年 9 月
浙 江 万里 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Wa n l i U n i v e r s i t y
Vo 1 . 2 6 No. 5 Se p 2 01 3
基于 T i m m o n s 模型 的大 学生创业路径 演绎规律研 究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0 6 基金项目 : 浙江 省 教 育 厅 2 0 1 1 年 度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 教育 专 项 ( 编号 : Y 2 0 1 1 2 2 3 9 1 ) 。 作者简介 : 陈清 升 ( 1 9 8 0 一 ) , 男, 浙 江乐 清 人 , 浙 江 万 里学 院计 算机 与信 息学 院助 理 研究 员 , 研究方向 : 大 学生 思 想 政 治 教育 。
1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大 学 生 创 业 基 本 面 分 析
浙 江 万里学 院 是在 一所 在具 有 5 0年 办学历 史 的省属 普通 高校 基础 上进 行 管理 模式 和 运行 机制 改革 的新 型高 校 , 创 新办 学 十年 , 被教 育专 家誉 为 “ 中 国特色 现代 大学制 度 的范例 性实 践 ” 。 “ 育 创新性 人 才 , 建 创 业 型大 学 ” 是学 校 四届 一 次 “ 双代 会 ” 的精 神 凝炼 . 学 校重 视 学 生创 业 意识 、 创 新 能力 的培养 , 设 立 创新 创 业基 金 、 创新 创业 中心 、 创 业教 育学 院 、 创新 学 院等提 升学 生综合 素质 的平 台 , 把学 生 的课 外活 动 、 学科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浙江农林大学的实践探索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浙江农林大学的实践探索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浙江农林大学的实践探索作者:王康,卢晶,李锦威,等来源:《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7年第5期[摘要]国内大学的创业教育正处于从初级形态向更为复杂、系统的整体生态系统转型过程中,这要求高校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生态化运行机制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克服系统性不足、支离片面、途径单一、缺乏实践等问题。

以生态性创业型大学建设为目标的浙江农林大学,其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运行机制的构建路径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运行机制;浙江农林大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7)05?0034?04在当下社会,“创业”已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热门话题,“创业教育”成为了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目前的高校创业教育亟待转型升级,从运行机制上彻底克服系统性不足、支离片面、途径单一、缺乏实践等问题,从而在高校内部构建起一套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的创业教育生态化运行机制。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探究根据徐小洲和李志永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中所述:“上世纪90年代末,创业教育开始在我国高校出现,成为我国大学一种新的教育类型。

经过10多年的探索,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试点和试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形成了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即课堂教学主导型模式、创业意识、技能提升型模式、综合型模式。

”[1]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了广泛关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鼓励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1999年国务院批转《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十所本科院校的调查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十所本科院校的调查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十所本科院校的调查一、概括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十所本科院校的调查”对浙江十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转化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

本文首先概述了浙江各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大赛中的表现和成果,然后分析了项目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的有效转化,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浙江各本科院校在历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出色,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些院校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各院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浙江各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项目成果转化的水平仍然较低。

许多好的创意和想法未能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部分院校在项目成果转化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支持,导致成果转化速度缓慢,甚至出现转化失败的情况。

建立健全项目成果转化机制:各院校应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果转化机制,包括项目筛选、孵化培育、市场推广等环节,为项目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各院校应积极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推动项目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业能力:教师作为项目成果转化的关键力量,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院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完善项目评估和奖励机制:各院校应完善项目评估和奖励机制,对优秀项目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工作。

1.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校互联网创业生态成熟度研究—— 以浙江为例

高校互联网创业生态成熟度研究—— 以浙江为例

第13卷第2期V ol.13No.22022年4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Apr. 2022高校互联网创业生态成熟度研究——以浙江为例施星君,申珊珊(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学院,浙江温州,325000;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浙江温州,325000)[摘要] 依据创新生态论、创业环境论,借鉴生态进化论和软件能力成熟度理论模型,运用德尔菲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涵盖5个层级,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的高校互联网创业生态成熟度(EMIE)模型。

在此基础上,对浙江10所典型高校的创业生态成熟度分别进行单因子分项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

研究发现,浙江各高校EMIE总体水平较高,但不同学校由于创新能力、地理位置、产业环境等因素差异,各指标的表现水平差异较大,应该根据单因子指数水平,针对性制订优化创业生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创业;生态成熟度;高校[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2)02−0071−08大学生是社会最具知识和活力的群体,是国民社会创业创新的核心主体;高校是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孵化器和摇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化,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升级的新引擎[1],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能够有效推动高校与政府、企业、学生多方联动,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良性运行机制,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提升,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2]。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中国目前处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产业面临全面改造升级以及工信深度融合的战略契机,推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有效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民众收入,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互联网作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提升社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速社会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113基于创业型大学的校友服务模式的探索
——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钱晓虎 戴文圣
(浙江农林大学校 友联络办公室,浙江 临安 311300)
摘 要: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与财富,校友工作是大学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友资源利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尽管校友能为学校带来巨大的利益,但现阶段的校友服务工作远不能满足校友自身进步与学校发展的需求。

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通过阐述校友工作的重要性,结合校友工作的现状,分别从学校内外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创业型大学的校友服务工作。

系是学生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有效载体,也是营造优良学风、校园风气的重要制度保证。

要用制度引导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价值观,增强为家助学贷款制度、国家奖学金制度、国家资助困难学生制度等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体系。

学校应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为主体,包括奖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制度等在内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体系,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 方晓,陈永虎.浅谈校园文化及其构建[J].北方经贸,2007(12). [2] 王革,李文胜.以校园文化构筑大学品牌[J].辽宁教育研究,2008(2). [3] 刘欣.对高等职业院校品牌竞争力发展战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6).
[4] 周春芬,於国波.校园品牌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究,2008(10).
[5] 宋春蕾,徐光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20).
责任编辑:冯 锐 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094.html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114
(二)校友工作组织人员不足,受编制限制 我校开展校友工作往往是校友会工作人员孤军奋战,在日常工作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因此服务对象也仅限于少量或者局部核心校友,远远无法满足广大校友的需求。

在新技术不断开发和利用,新的校友信息平台深入运用的今天,人员不足已限制了校友工作的全方位的开展。

(三)建校历史相对较短,缺乏独特的校友文化 我校建校历史不悠久,但是院系结构调整巨大,又处在转型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地方性高校,我校还没有丰富独特的校友文化,故亟需不断累积和总结。

(四)校友扎根农村基层的较多,呈现既“土”又“木”的特点 由于我校是以农林专业为特色的本科院校,21世纪以前,我校毕业生大多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工作在农林产(3)完善校、院二级校友工作网络。

各学院要把校友工作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学院校友会,负责加强与学院校友的联系与交流。

建议由学院院长或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担任学院校友会会长。

(4)建立相关学生社团或者校友志愿者服务团体。

[6]明确大学生校友服务协会的职能定位,理顺协会运行模
式,更好地开展我校校友工作,搭建“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在校大学生”的校级平台,加强校友与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沟通。

校友总会要加强对大学生校友服务协会的指导和管理,鼓励学生社团参与组织校友返校聚
会活动,参与制作毕业生纪念册,举办“校友沙龙”,开展“寻访杰出校友”、“宣传校友事迹”等社会实践活动。

2、培养在校学生感恩品质
(1)介绍各地校友联谊会情况等方式开展校友意识教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115育。

鼓励各地区校友会开展新生入学前联谊和座谈会,介绍母校概况,帮助有困难的新生顺利入学。

(2)要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友联谊和服务活动,如座谈会、论坛、专题讲座、联谊会、与返校校友对话、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深化在校生的爱校意识、校友意识和母校情结。

(3)要在高年级班级中聘任合适人选担任班级校友联络员或召集人,着力培养一批校友活动骨干,负责本班校友信息的收集和毕业后与母校的日常联络。

(4)要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必要方便,促成他们与就业所在地的校友会取得联系,参加当地校友会活动,通过各种途径使其毕业后依然与母校保持联系。

(5)要在高年级中组建年级校友会,负责在校期间组织开展校友活动;负责广泛联络年级校友,加强母校与年
包括:历届校友名录、校友通讯录、知名校友信息等。

校友总会要建立知名校友专门档案,经常沟通联系,有针对
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

[9]各学院和各地校友会要及时更新校友信息数据库,并及时反馈给校友总会。

(4)学校尽力为校友的个人进步和事业发展提供帮助。

由校友总会秘书处牵头,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对校友
进出校园、使用学校场馆、接受继续教育、校友的子女教育等提供方便和优惠。

充分利用校友信息交流平台,广泛联系海内外校友,掌握校友资源,协调校友关系,为校友
与校友之间合作共赢牵线搭桥、献计献策。

(5)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校友所在企业大力支持。

学院要为校友企业来校招聘人
才提供方便优惠和细致服务。

(6)校友总会要搭建好信息交流平台。

要办好《浙农参考文献: [1] 魏德功.高校校友会的职能与校友资源有效开发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48-153. [2] 王伟,薛力.我国高校校友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2,(11):203-204. [3] 刁萌萌.高校校友会组织机构及运行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 王晓英.做好新时期校友会工作的探讨[J].东北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76-78.
[5] 贺美英,钱锡康.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78-82.
[6] 黄飞,刑相勤,刘锐.我国高校校友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J].中国高等教育,2009(5):58.
责任编辑:杨 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