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农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以传承和弘扬农村文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然而,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开发不足、市场定位不准确、产业经济贡献不高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模式,为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2.1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增多。
从国内外研究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生态化等特点。
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规划、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等。
2.2 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研究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国内外学者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2.3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农庄等模式。
这些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重点,适合不同的地区和市场。
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需要考虑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2.4 研究评述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乡村旅游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对比研究和实践研究;其次,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缺乏对影响因素和发展模式的系统研究;最后,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意义不足,难以真正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三、研究问题和方法3.1 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2)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发挥作用?(3)适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什么?如何构建?(4)如何推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乡村旅游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乡村旅游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文化体验的不断追求,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兴形式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我们将分析乡村旅游的潜力,挖掘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农业,文化,生态等多种要素,具备独特的吸引力和潜在价值。
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远离喧嚣的休闲空间,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创收增收的机会。
然而,目前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需改进和完善。
因此,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2.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2.1 乡村旅游的定义与分类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为背景,具有农事体验、自然景观、农家美食等元素的旅游方式。
根据旅游目的和体验内容,乡村旅游可分为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多个类别。
2.2 乡村旅游的现状与规模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据统计,全球乡村旅游的收入已超过30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3. 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与挑战3.1 环境保护问题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过度开发和游客过度流动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民的农业生产。
3.2 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住宿和卫生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缺乏投资和良好规划导致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4. 乡村旅游的机遇与前景4.1 文化挖掘与传承乡村旅游在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开展文化体验活动,能够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并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4.2 农业与乡村产业链的升级乡村旅游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机遇,通过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并促进乡村产业的升级。
乡村旅游的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的开题报告乡村旅游的开题报告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乡村旅游的兴起,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放松身心、感受田园风光的机会,同时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契机。
本文将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到乡村旅游,寻找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同时,农村地区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资,提升农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农民通过发展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形式,增加了收入来源,改善了生活质量。
同时,乡村旅游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
三、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尽管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一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够规范。
有些地区盲目进行开发,忽视了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导致资源破坏和文化消失。
其次,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最后,乡村旅游的营销推广不够到位。
一些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
四、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
农村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培养专业的导游和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最后,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
政府和农村地区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五、结论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 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在众多的旅游形式中,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还能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可以丰富和完善乡村旅游的理论体系,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本研究可以为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最后,本研究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城乡交流和融合。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和期望,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通过实地访谈法与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制约因素。
四、预期目标本研究的预期目标是:1. 深入了解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2. 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3. 提出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4. 为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提供决策参考;5. 为后续乡村旅游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五、研究计划和时间表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阶段(1-2个月):收集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2. 实施阶段(3-4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数据;3. 分析阶段(5-6个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4. 撰写阶段(7-8个月):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5. 修改和完善阶段(9-10个月):对研究报告和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乡村旅游近年来成为了中国旅游发展的一个新热点,许多地区都开始了探索和发展乡村旅游。
作为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泰宁县是一个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地方,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乡村旅游发展条件。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泰宁县的乡村旅游尚未得到快速的发展和规范的管理。
针对以上情况,通过本次研究,对泰宁县乡村旅游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以期提出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案,从而为泰宁县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泰宁县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泰宁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总结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进而提高泰宁县乡村旅游的权益与利益,促进泰宁县经济的发展,提升其对外知名度和形象,增加泰宁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泰宁县“休闲观光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全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次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2.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研究3.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策略研究对于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收集泰宁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政策法规等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纳;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主要用于深入了解当地乡村旅游现状、经济收入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等;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泰宁县乡村旅游从业者、游客等目标群体,收集相关数据用于分析推理;数理统计法主要针对问卷数据,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分类分析和描述性统计,从而推出具备代表性的数据供研究使用。
四、预期成果经过本次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成果:1.对泰宁县乡村旅游的现状、发展问题和前景进行明确的分析和总结。
2.基于现状分析,提出合理的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建议和措施,包括制定科学的开发和利用计划和政策法规,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旅游宣传推广等。
乡村旅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篇一: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规划0801学号:080**125学生姓名:陈*指导教师:程*篇二:乡村旅游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及意义1.1选题背景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部落等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经营活动。
乡村旅游在国外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就开始了乡村旅游,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交通的日益便捷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的痛苦。
而乡村拥有的辽阔草原、森林、湖泊,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农村中山青水秀、野花烂漫、果园飘香、荷塘蛙鸣,鱼跃禽飞的自然美景必然成为城市居民“绿色”观光的好去处。
因此,有条件的城市居民逐步走出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投入具有泥土气息的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由此就产生了。
乡村旅游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在城市化进程推动较快的美国落基山区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最先形成规模,随后的几十年来,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乡村旅游也逐步形成规模,并且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经济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也蓬勃发展起来,并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就乡村旅游的定义而言,国外的研究学者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历了数十年,焦点之一就是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
学界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具有复杂性和复合性的概念,而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晚,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便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逐步成为游客最多、人气最旺、条件最方便的旅游目的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乡村旅游是目前国内旅游行业中的一个热门领域。
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利用闲暇时间,到农村地区进行观光、体验和参与其特殊的乡村文化、风俗、民俗、工艺、农业等旅游活动,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的自然风光、体验乡村生活,从而达到了旅游、度假、娱乐、观光等多重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当前乡村旅游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但是由于各地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情况不同,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
因此,探究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以及相应的管理、运营、推广策略,对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当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分析和比较,提出可行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并探讨相应的管理、运营、推广等问题,以期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的探讨和建议。
二、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问题和挑战。
2.基于对国内乡村旅游的不同发展模式的分析和比较,提出可行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3.探讨乡村旅游的管理、运营和推广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4.对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对于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文献进行搜集,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以了解人们的旅游需求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
3.对于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进行案例分析,提取其优劣和适用情况,并从中归纳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发展模式。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成果:1.对于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全面了解相关问题和挑战。
2.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3.探讨乡村旅游管理、运营和推广等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开题报告乡村旅游调研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风貌、乡土文化、乡村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方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保护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有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过度开发乡村旅游,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因此,对于乡村旅游的调研成为了必要。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乡村旅游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乡村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主要调研乡村旅游资源的种类、质量和利用情况,评估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2. 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通过调研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分析乡村旅游对于农民收入增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贡献。
3. 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影响评价:通过调研乡村旅游对当地社会传统文化的保护、乡村居民生活品质改善等方面的影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价。
4. 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三、研究方法本次调研将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
实地调研主要是对具体的乡村旅游景区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问卷调查将对游客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满意度;访谈将主要针对地方政府、旅游从业者以及乡村居民进行,了解他们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的意义和预期成果本次调研将对乡村旅游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建议,在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预期的成果包括:1. 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地理科学
基于特色农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迅速推进,城镇生活空间日趋缩小,生活环境日益单调,以致需要利用假日到农村去休闲旅游。
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情趣,实现亲近自然、陶冶情操、休养健身的愿望。
农业旅游正是以绿色消费为内容,模式因地制宜、多种多样从多方面吸引不同需求的游客。
国际上早有不同模式的农业旅游出现。
日本的城里人利用周末到农村度假、观光,休闲农业就发展起来;欧洲农村有不少农场主兼营旅馆、餐厅、球场、赛马场、钓鱼场、园林等,供旅游者休闲享受。
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规模不大,出租给城市居民,具有多功能,可从事家庭农艺,种菜、花卉、果树,以获得生产乐趣,回归自然,休闲体验,享用安全食品。
以色列农村,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条件。
使其在农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
这是政府引导、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 1 0年来在我国沿海沿江、大中城市郊区以及著名旅游景区附近,观光休闲旅游农业有了迅速发展。
如广东省就有4 0多个农业旅游点。
广州市仅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客 4 0 0多万人次,收入上亿元。
北京市在近郊区发展农业科技园、花卉观赏园、垂钓园、瓜菜采摘园等体验休闲农业;上海市旅游农业有崇明岛绿色农业休闲游、浦东孙桥等现代农业科技园及设施农业、南汇滨海园艺场、松江园艺观光、金山农副产品龙头企业观光等。
四川省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点有 5000家以上;其他一些省市区也都在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事业。
在这个趋势下,宁波市宁海县的曹家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依靠原有的特色农业,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旅游来使曹家村的特色农业发展有更大的发挥余地,通过特色农业来发展曹家村的旅游经济,也通过旅游创收来使曹家村的特色农业得到全面发展,实现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助型良性发展。
所以本次研究主要是为曹家村的旅游发展模式进行规划,选择适合曹家村并且有一定领先性的旅游发展模式,为曹家村的特色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农村的旅游发展模式提供参照。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分析比较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评价其特点和适用条件。
2、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关系研究
根据研究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状况,研究适合当地情况的、具有一定领先性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3、曹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根据前述成果,作出曹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概念规划,包括旅游定位、特色项目、功能区规划、骨干游线规划、基本发展策略、建设期限安排等旅游规划的核心内容。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规划适合曹家村的具有一定领先性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对曹家村的旅游规划定位
2.1旅游在曹家村总体发展中的经济地位
2.2曹家村旅游在旅游市场中的定位
3.初步规划旅游项目
4.对曹家村进行功能区的规划
5.规划曹家村的特色农业旅游的骨干旅游路线
6.制定曹家村特色农业旅游发展策略
6.1发展对策(旅游业政策、措施以及组织形式)
6.2设计市场推广策略
7.曹家村特色农业旅游建设期限
四、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国内外相关领域现状
2.区域实地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
3.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
4.查阅规划标准、指标,形成规划技术路线和指标体系
5.规划设计(初步设计)
6.规划内容征询意见、充实以及调整
五、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11.10-30 教师布置课题、学生选择课题
2010.12.1-7 教师布置任务
2010.12.8-20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2010.12.21-2011.1.16 实地调查、数据收集、汇总
2011.2.17-3.17 资料分析、研究,论文基本框架确定
2011.3.17-4.17 论文撰写,完成初稿
2011.4.17-5.4 论文修改,完成论文二稿
2011.5.5-5.10 论文完善,完成论文定稿
2011.5.11-5.20 答辩准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韩非. 生态旅游农庄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7.
[2] 洪红, 朱孟伟, 徐崇. 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研究[A].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3: 27~29.
[3] 马勇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A]. 经济地理. 2007. 27(2): 336~339.
[4]傅丽华何燕子城郊农业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以株州市仙庾岭为例[A] .农业经济. 2008.1:27~29
[5]葛立成,聂献忠旅游业的新增长点——浙江工农业旅游发展问题研究[A].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5(5):49~52
[6]陈文君广州都市农业旅游深度开发探讨[A].热带地理.2005.3(25):263~267
[7]张利华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对策分析[A].湖南农业科学2010(9):168~170
[8]魏莉,汤颖松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的发展模式研究[J]. 农业考察2007.6
[9] Reichel A., Lowengart O., Milman A. Rural tourism in Israel: service quality and orientation[A]. Tourism Management. 2000(21): 451~459.
[10] Catalino A. H. & Lizardo M.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nd Agro-Tourism in the Dominican Republic.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4. 1(1): 8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