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菜干烧心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娃娃菜干烧心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一、发病原因及特点
白菜干烧心也称夹皮烂,是一种常见的大白菜生理性病害。
一般的大田病株率3%—5%,重的达30%—40%,因品质差或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大白菜的种植效益,必须进行科学防治。
1、发病规律
大白菜干烧心病多于莲座期和包心期开始发病,受害叶片多在叶球中部,往往隔几层健壮叶片出现一片病叶,严重影响大白菜的品质。
它的典型症状是,外叶生长正常,剖开球叶后可看到部分叶片从叶缘处变白、变黄、变干,叶肉呈干纸状,病健组织区分明显,严重的变为失去食用价值的病菜。
发病部位多在第26—39叶位。
在特殊情况下,在未结球前也表现出上述症状。
贮藏期间仍有一定的发展趋势,并易与其他腐生菌并发侵染,造成水渍状腐烂。
莲座期包心期
2、发病原因
大白菜干烧心病是由于某些不良环境条件造成植株体内生理缺钙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它不仅在酸性缺钙的土壤中形成,也会在石灰性富含钙素的土壤中形成。
诱导干烧心病发生的因素多与以下条件有关:
1.气候条件。
空气湿度与干烧心病关系密切,其次是降水量,既影响空气湿度,又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也影响着土壤溶液浓度的变化。
在大白菜莲座期,干旱少雨的年份发病较重。
2.土壤的化学性状。
干烧心发病率与土壤盐分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还与土壤盐基代换量及离子不平衡有关,当土壤水溶性盐中,氯、钾或钠离子的含量偏高,对植株吸收钙离子是不利的。
3.灌水量及水质。
凡是在苗期、莲座期适当多灌水的地块发病轻,反之则发病重。
在海
水倒灌菜区,当灌水中氯化物含量高于600毫克/升时,干烧心发
病率高。
4、氮肥施用。
大量地施用氮素肥料,土壤又很干燥时,一方面会增加土壤溶液浓度,另一方面也因为土壤中微生物活动被抑制,部分铵态氮被根直接吸收,因而对钙的吸收产生不良影响而引起干烧心病。
二、大白菜干烧心病预防措施
掌握干烧心病的发生规律,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干烧心病的发生和危害。
其主要措施:
1.合理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每亩施农家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及少量的尿素,以改善土壤结构,促使植株健壮生长。
同时要求土壤平整,浇水均匀,土壤含盐量低于0.2%,水质无污染,氯化物含量应低于500毫克/升以下。
酸性土壤应增施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
2.加强田间管理:苗期及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适期晚播的不再蹲苗,应肥水猛攻,一促到底,田间始终保持湿润状态,防止干旱,及时防治病虫害。
莲座初期及包心前期分别喷洒0.7%氯化钙或1%过磷酸钙溶液,7—10天后再喷洒1次0.7%硫酸锰溶液。
3.直接补钙:向易发生病害的部位直接补钙有明显效果。
比较易于掌握的是自莲座中期开始,每7—10天向心叶喷洒0.7%氯化钙和适当比例的萘乙酸混合液,共喷3—5次,其相对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施用时要注意集中向心叶喷洒,并要避免踩伤植株。
4.注意茬口选择:在易发生干烧心病的病区种植大白菜时,应避免与吸钙量大的甘蓝、番茄等作物连作。
如果在番茄结果期发现脐腐病严重时,说明该地区缺钙严重,秋茬最好不要种植大白菜。
三、建议解决方案:
在娃娃菜莲座期及包心期随水冲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