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改变土地利用方式
建设输变电工程可能会改变土地的 利用方式,如将农业用地转为建设 用地,对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造成影响。
土地破坏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土地 造成一定的破坏,如土壤侵蚀、土 地压实等。
对水资源的影响
用水需求增加
输变电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 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如冷却水
、生活用水等。
社会经济效益
该工程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当地的电力需求,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 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经验总结与建议
经验总结
在该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减 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
在未来的输变电工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水 土保持方案。同时,加强监管和监测工作,确保水土保持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此外,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监测方案
监测点位设置
01
在输变电设施周围设置多个监测点位,以便全面了解水土流失
情况。
监测指标
02
监测指标应包括土壤流失量、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情况等。
监测周期
03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监测周期,如季度、半年或一年。
CHAPTER 05
案例分析
某输电线路工程概况
1 2
项目背景
某输电线路工程是为了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电 力需求,通过新建输电线路实现电力输送。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 方案编制中的几个问 题探讨
汇报人: 2023-11-25
目录
• 概述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 •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编制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研究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也跟随社会的脚步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各方面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比如水土流失。
本篇文章将通过讲述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讲述,希望这些措施能给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弃渣场;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引言: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发也应当设计水土保持的方案与计划,这样才能保持水土不流失。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项目工程,水土保持的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项目工程类型如何,水土保持计划都是必不可少的。
水利水电工程(以下简称废渣)开发建设中的弃渣,弃石等固体物料是本项目土壤侵蚀的主要来源。
因此,水土保持方案主要是废渣场的工程措施设计。
一、弃渣存在的特征废渣是水电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土和其他固体废物。
水利水电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首先,根据正常情况,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场地选择在高山,陡坡,水流速度快,河道比大的河流上。
由于环境原因所以弃渣没有办法堆放。
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选择是方便生活与节约投资,所以弃渣场一般都是从工程的开始到厂房河段的河岸与支沟沟道岸边上,还有的直接将弃渣堆放在沟坡的高处。
其次,水利和水电项目有很多中心。
在一些电站中,建筑物大多不集中,所以工程浪费的时间长,花费的人力物力都比较大。
第三,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废渣,因此废渣堆积的地方也被占用。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侵蝕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原位吸收,流下土壤,洗净土壤,同时造成水土流失[1]。
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壤松散,森林砍伐和过度放牧。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和破坏,导致土壤肥力日益枯竭;堵塞河流,渠道和水库,减少水利工程的利益,甚至造成洪水和干旱,严重影响工业和农业生产;土壤侵蚀对山区和下游河流的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丘陵区风电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以台山锅盖顶风电场项目为例

R
Vt
293928
100% 97.74%
V Vd 6652 256 kf f 962 Vf0. Vd 6652 k V 6652 f f Vf Vd 6652 256 V 6652 f kf 0.962 林美兰,刘画眉,黄东,徐林春,蔡素芳,顾立忠:某冶炼厂用水合理性分析与探讨 7 Vf 6652
2015 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 133m3/ 万元 以内的指标限额。 (5)生活人均日取水量 Vwlf 该 冶 炼 厂 在 册 职 工 1330 人, 厂 区 生 活 用 水 设计方案为取水量 300m3/d,则人均日取水量为 225.6L/ 人·d。 该冶炼厂职工住宿在厂区外另建有生活区, 但因冶炼厂是特殊行业,职工下班时需淋浴冲洗
ui i
Vt 293928 V 287276 3 后 才 能 出 厂, 以 防 职 工 身 体 受 到 危 害 及 污 染 物 中使用的新水量为 6652m /d,生产用水经循环回 V 287276 R r 100 .74 % V % 219 .52 r 97 7.32 V R 100 % 出 97 .74 % 因此职工生活用水标准不能仅按办 V 293928 3 带 厂 外, t Q 30 用后余水 256m /d 通过蒸发结晶消耗,则建设项目 V 293928 VrV V 287276 t 100 256 V 287276 公 用 水 定 额 核 算, 而 需 按 城 市 居 民 生 活 用 水 定 f Rk f 为 d 6652 97. 74 % r : 0 .962 新水利用系数 VR % 100 % 97.74% yf Vt Vf 293928 Vwf= 6652 Vt 293928 额核算。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N Vf Vd 6652 256 V 287276 r ,广东地区特大城市居民生活日均用水定额 kf R0 .962 100% 2006) 97.74% V 219.52 Vr VV 287276 V 6652 256 V V 6652 t d 293928 f 7.32 f V V 6652 256 人·d ~ 210L/ 人·d, 考 虑 10% 的 管 网 R V 100 d97 74% 0.962为140L/ k 0.962 Q V 30 % . fk f f 256 6652 f d 6652 Vtk f 为新水利用系数 V 6652 293928 0 . 962 式中 : ;V f 为在一定计量 损耗,则按定额核算厂区生活用水合理取水量应 f VV 6652 3 V V 6652 256 yf f 3 3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问题与措施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问题与措施【摘要】输变电工程对推动我国电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施工建设既有点型工程特点,又有线型工程特点,施工扰动沿线性呈分散的点位分布,主体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容易忽略水土流失问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项目建设区产生水土流失,从而影响输变电工程运行,存在危害隐患。
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特点,其次分析了输变电工程在水土保持方面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同类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问题;措施引言水土流失问题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巨大,输变电工程在推动我国电力工程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水土流失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将会影响我国输变电工程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来说也极为不利,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做好输变电工程中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输变电工程的发展。
1.输变电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特点结合输变电工程施工特点,整个工程施工主要由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组成。
变电站建设造成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期间,施工损坏原地表、土石方开挖回填,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建施工后变电站施工区水土流失将大幅减少。
输电线路塔位分散,单个塔位扰动范围、土石方挖填相对较小,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在基础施工期间;基础施工后由于植物措施未发挥效益,仍然存在水土流失。
2.输变电工程建设中拦渣水土保持问题2.1拦渣水土保持技术不完备,影响水土保持效能在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中,保证工程施工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要有着完整的工程施工体系,这是水土保持的基础。
但从工程实际发展来看,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技术缺乏关键施工步骤,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管理落实低,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质量。
2.1拦渣水土保持技术不完善影响水土保持效率以输变电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涉及到很多技术,和工程施工质量息息相关。
但从实际施工来看,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仍旧存在技术不完善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土保持的效率。
基于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分析

基于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分析近年来,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为保障能源供应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工程建设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影响,其中包括水土流失、地貌破坏、土壤侵蚀等问题,导致了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
基于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输变电工程建设对水土资源的影响1.土地资源受到破坏。
传统的输变电工程建设通常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包括架设输电塔、建设变电站等。
这些施工活动会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沙化。
2.水资源受到污染。
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工程废水等污染物,对周边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施工期间还可能引发土壤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的污染程度。
3.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输变电工程建设通常需要大量的采矿和开采工作,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植被减少、动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水土保持方案分析针对以上问题,应制定系统的水土保持方案,以减少输变电工程建设对水土资源的影响,同时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1.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在进行输变电工程建设之前,应进行严格的场地规划,尽量选择地势平缓、土地肥沃的地段进行施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2.选用环保材料。
在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应对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3.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护植被、修筑梯田、设置防护坡等措施,减少土地的侵蚀和流失。
4.实施生态恢复工程。
一旦工程建设完毕,应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生态恢复,重新种植适宜的植被,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5.加强监测和评估。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水土资源的影响最小化。
三、案例分析以某输变电工程为例,工程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地貌,植被稀疏,土壤脆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管理创新探讨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管理创新探讨摘要:目前,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输变电站建设。
对于像输变电站这样的大规模建设工程,势必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与危害,尤其是对环境水土流失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必须加强输变电站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研究。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管理;创新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对于电力供应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输变电工程的大规模建设虽然可以缓解城市供电的压力,但是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开挖土方、砍伐树木、修建道路的同时对原有植被的破坏、施工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的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有效治理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且将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改善输变电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
1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输变电工程一般由变电站和线路工程两部分组成,其水土流失有以下特点:其一,侵蚀因素多样化,有时可能只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其中一种,有时可能几种同时存在。
其二,变电站和塔基较为分散,在开挖过程中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点源。
在线路架设过程中单个塔基对地表的扰动不是很大,但沿线所有的塔基连在一起,引起的水土流失也较为可观。
其三,呈阶段性。
输变电工程施工跨度较长,全部完工可能需要1-2a,但就某个点而言,可能1-2个月就可以完工,且在基坑开挖、道路管线铺设阶段,对地表的扰动非常剧烈,一旦进入设备调试安装阶段,对地表的扰动就随之降低,引起的水土流失也明显减弱。
其四,土地扰动面积大,单个塔基可能对地表的扰动并不是很大,但输变电工程塔基数量一般较多,再加上施工道路、牵张场和跨越施工区等大量临时占地,全部加起来面积就非常大。
其五,突发性和潜在危害性。
变电站和塔基的开挖会破坏土体的原有结构,易造成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并且对植被的破坏会导致生态失衡。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问题与措施探讨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问题与措施探讨摘要:输变电工程所处的地势环境较为复杂,修建过程中常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植被破坏、树木砍伐、施工垃圾的排放等都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为有效防止由建设输变电工程而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进一步提升施工技术,提升施工人员的思想认知,改善工程项目周边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针对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问题及措施展开初步探索。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环境治理;水土保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正在高速推进之中,电力供应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大规模建造输变电工程能够有效舒缓城市供电压力,但由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十分严重的,需予以高度重视。
该项工程建设过程中需开挖土方、砍伐树木,会对项目周边植被形成严重破坏,且各种施工垃圾的不合理排放将对周遭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为有效解决由此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需编制出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将各项措施落实好。
下文将就该项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问题及措施进行探讨。
一、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中存在的问题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工艺技术,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和先进性将对工程最终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目前实施水土保持工作时尚存在技术不完备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整体水土保持效能。
一方面来看,部分施工单位只注重工程建设质量,对于水土保持工艺的提升缺乏重视性,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过少,无法切实满足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水土保持工艺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技术的不完善性使得大量的水土流失问题无法得以有效解决,水土保持施工的开展未能发挥真正效应[1]。
此外,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偏低,且针对水土保持方面的工程管理工作落实的并不到位。
如前文所述,该项工作的建设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做支撑,而当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不达标,思想认知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就使得这项工作的建设遭到了严重的阻碍。
因此各施工单位需提升团队作业水平,针对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将水土保持工作落实好。
弃渣场水土保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弃渣场水土保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期期刊速读给大家推荐的是《中国水土保持》杂志2018年4月的文章《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审查与管理》,作者是原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副主任姜德文。
姜德文(1959—),男,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水利部综合事业局首席专家,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原副主任,长期从事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工作。
本期内容精选了姜主任文中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本期内容你将了解到:1、弃渣场管理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2、弃渣场设置有哪些要求?3、弃渣场选址及审查必备要素有哪些?4、弃渣场该如何堆置?5、弃渣场的防治措施又该如何布置?一、弃渣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文章指出,弃渣场管理常存在4方面问题:弃渣场选址、弃渣场的设计管理、弃渣过程管理和弃渣场完工验收。
1.弃渣场选址。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弃渣场选址时,由于该阶段主体设计的重点是主体工程的选址、建设布局、生产工艺选择等,弃渣场选址尚未被列入主体设计重点研究的内容,方案编制单位多是根据主体设计的初选厂址、线位,以地形图为主,选择了可以作为弃渣场的场地,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并得到批复。
到初步设计特别是施工图阶段时,施工单位在弃渣场落地过程中又遇到了许多问题,往往是与当地村委会或农户协商,才最终确定弃渣场的位置,导致线性工程的弃渣场绝大多数都发生了变化。
弃渣场的变更方案编制、报批工作量较大,有些先弃后报批的还会面临处罚的问题。
2.弃渣场的设计管理。
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是指导和约束建设项目后续设计的重要文件,大型露天矿的排土场、金属矿的尾矿库坝、煤矿的排矸场、大型水利水电枢纽的弃渣场,一般都由主体设计单位进行了专门设计,既要落实水土保持要求,还要执行主体设计的相关规范,建设和安全标准较高。
而一些低等级的公路、铁路、建材、城建等项目弃渣场多、单个渣场弃渣量不大的项目,往往没有专业的设计单位做弃渣场设计,多由施工单位简单布置场地,直接弃渣,这类弃渣场的安全风险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变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8-10-17T15:43:29.96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作者:尹武君
[导读] 摘要:输变电工程属于典型的线型开发建设项目,本文以达州宣汉北220kV输变电工程的旧湾弃渣场为例,简要分析了输变电工程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及布设的特点,期望以此能为类似地区输变电工程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输变电工程属于典型的线型开发建设项目,本文以达州宣汉北220kV输变电工程的旧湾弃渣场为例,简要分析了输变电工程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及布设的特点,期望以此能为类似地区输变电工程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
前言
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线路塔基基础开挖、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工程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弃土、弃渣。
处于挖方区域的变电站工程由于开挖的土石方量较大,相应弃土、弃渣量一般较大,需设置弃渣场集中堆存防护。
1输变电工程弃渣特点及渣场选取原则
山丘区域部分处于挖方区域的变电站工程的弃渣、弃土量较大,为防止弃渣弃土随意堆放造成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需设置固定渣场集中堆放。
渣场场址的选定必须严格遵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罗列的相关规定: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的安全;严禁在严重影响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的区域布置弃渣场;严禁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弃渣,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1]。
2主要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旧湾弃渣场位于宣汉北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站址西南方向约3km处,该弃渣场为坡面凹地,确定弃渣场类型为坡面型弃渣场,海拔高程为318m~338m,地面坡度0°~15°,占地面积为0.63hm2。
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布局必须根据弃渣场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临时措施主要布设有密目网临时覆盖、土袋临时拦挡和临时排水沟;工程措施主要有表土剥离、M7.5浆砌石截水沟、M7.5浆砌石排水沟M7.5浆砌石沉沙池;植物措施主要为灌木栽植和种草。
2.1临时措施
1)土袋、密目网
为了保证表土堆放稳定,临时堆土堆存边坡1:1.75,堆高不超过2.5m。
为降低水土流失量,在堆土坡脚堆码土袋进行挡护,土袋为双层双排堆码,并采用密目网覆盖顶面。
2)临时排水沟
为防止施工期内的雨水冲刷,在表土堆放区周围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人工开挖夯实,临时土质排水沟断面为梯形,尺寸为深×底宽×上口宽=0.3m×0.3m×0.4m。
临时排水沟汇入弃渣场排水系统,施工结束后人工推平,土地整理后恢复植被。
2.2工程措施
1)M7.5浆砌石截水沟、排水沟
为防治弃渣场上坡面汇水对弃渣场渣体的冲刷,本方案设计采用M7.5浆砌石截水沟排除坡面集水。
(1)水文计算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选用排水沟的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坡面洪峰流量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Q=0.278kiF 式1
式中:Q---最大洪峰流量,m3/s;
k-径流系数,取0.65;i-平均1h降雨强度,mm/h;i=H24p*24n2p-1;F-山坡集水面积,km2。
查《四川省水文手册》及《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确定本流域的暴雨参数及结果见下表。
表1 设计流域特征值计算成果表
表2 各频率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推理公式法)
(2)水力学计算
设计各排水设施过流能力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Q=R2/3•J1/2•A/n 式2
式中:Q-流量(m3/s);A-断面面积(m2);n-糙率取0.025;J-水力坡度,取0.18;R-水力半径(m)。
弃渣场截水沟水力学计算成果表如下:
表3 截水沟过水能力计算成果表
2) 沉沙池
为防止弃渣场泥沙随水流流失和淤积排水通道,在截排水沟与自然排水系统接口处设置M7.5浆砌石沉沙池1口,定期清理池体内的泥沙,保证排水通畅。
沉沙池采用2.0m(长)×1.5m(宽)×1.5m(深)断面,采用块石砌筑、水泥砂浆抹面。
3)护坡
结合植物措施,为保证渣体边坡的稳定性和渣场周边景观效果,堆渣体边坡采用M7.5浆砌石格状框条种草护坡,浆砌石网格尺寸1.5m×1.5m,浆砌石部分宽0.5m,厚度为0.8m,框格内覆土整地种草。
4) 剥离表土
根据弃渣场原地貌类型,在场地堆渣前,为满足渣场后期绿化要求,需要预先对区域的荒草地进行表土剥离,留待弃渣场的覆土,表土剥离厚度根据区域土壤情况一般为20cm~50cm。
5) 土地整治、覆土及复耕
弃渣场堆渣完成后,对渣体顶面、坡面和临时表土堆放区进行土地整治,包括平整土地、翻地、碎土(耙磨)等。
为恢复弃渣场植被和复耕,对弃渣场区域进行覆土,覆土前需对渣体进行平整并铺设黏土防渗层,碾压密实后厚度不小于30cm[3]。
2.3 植物措施
为了弃渣场及其周边环境后期恢复,除复耕区域外,在渣体坡面撒播草籽,减少表面裸露面积和时间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草籽在当年施工结束后播种,播深2~3cm,撒播后覆土1~2cm,并轻微压实,以保持土壤水分,达到固土、绿化的效果。
3 弃渣场主体设计拦挡工程分析
为保证弃渣场堆土的渣体稳定,旧湾弃渣场主体设计已采用370m3 M10浆砌石挡渣墙挡护,挡渣墙形式为重力式直立挡渣墙,总长度为50m。
3.1 挡渣墙稳定计算
挡渣墙设计条件和挡渣墙尺寸详见下表。
表4 挡渣墙设计条件表
表5 挡渣墙尺寸表
将上述基础数据代入稳定性验算公式,可计算出挡渣墙的抗滑移系数、抗倾覆系数、地基承载力(系数)和合力偏心距。
1)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式3
式中:—抗滑安全系;
—底板与墙基之间的摩擦系数;
—作用于墙体上的全部垂直力的总和(kN);
—作用于墙体上的全部水平力的总和(kN)。
2)抗倾稳定安全系数:
式4
式中:—抗倾安全系数;
—抗倾覆力矩(kN.m);
—倾覆力矩(kN.m)。
(3)墙基底压应力:
式5
式中:—基底的最大和最小压应力(kN/㎡);
—垂直荷载(kN);
—底板面积(㎡);
—荷载对底板形心轴的力矩(kN.m);
—底板的截面系数(m3)。
稳定性分析结果详见表6:
表6 挡渣墙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
渣体稳定进行分析计算采用如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