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当有底气阅读理解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端正、匀称地写在括号里。
biān pào wài tào zhà lan fáng yù( )( )( )( )pèng dǎo mó guǐxī shēng yí wèn(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质.量(zhì)渲.染(xuàn)沏.茶(qī)滂.沱大雨(pāng)B.拙.劣(zhuó)菁.华(jīng)蒙.骗(méng)韦.编三绝(wĕi)C.蝙.蝠(biăn)纤.手(qiān)气氛.(fēn)万马齐喑.(yīn)D.炽.热(chì)瞋.目(chēn)应.届(yīng)同仇敌忾.(kăi)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倾袭凄凉无暇顾及焉知非幅B.严竣唯恐随心所欲心平气和C.避免寂寞见微知箸一拥而入D.截然搅和翻箱倒柜司空见惯依次选择修辞手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_____②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______③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________④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__________ A.拟人、拟人、设问、比喻B.比喻、拟人、疑问、拟人C.比喻、比喻、疑问、比喻D.拟人、比喻、设问、拟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观看日食时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B.全班同学励精图志,终于获得了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C.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犹如削足适履,实在不可取。
D.老百姓期待着战士们凯旋归来。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国也是“诗之国”,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们希望,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真正能够治愈你的,从来不是他人的评判,而是你内心的释怀和格局。
只有你内心保持平和镇静,才能做自己人生的舵手,不被喧xiāo()的世界影响。
人生说到底,活的是一种心态。
生活的刁难,并不是要你变得战战兢兢()、无精打cǎi(),而是要你变得更加从容。
未来还长,不必。
(1)给加点字注音。
战战兢兢(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喧xiāo( ) 无精打cǎi(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坐针毡B.望眼欲穿C.异想天开D.随声附和二、选择题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行其道,终不愿意。
B.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望文生义造出来的。
C.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D.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心所欲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B.我这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容易晕头转向,不知道哪是东,哪是西?C.江泽民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
D.查尔斯·A·比尔德曾说过:“当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刘备的表。
B.史书都有自己的编写体例,《史记》《左传》《战国策》的体例分别是:纪传体、编年体和国别体。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题)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14分)“干净”是最好的气质王永清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
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
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
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未。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
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
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
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
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
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
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
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
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的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
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
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
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
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
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议论文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

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议论文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底气是一种内生的巨大力量,不忧不惧的态度、有数有谱的气势,体现的是实力与自信。
人固如此,家国亦然。
我们的国家是最有底气的。
今天作者带来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议论文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①底气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a.人体的呼吸量:底气不足,爬到第三层就气喘了。
b.指气力或劲头:看到新一代的成长,教师们干工作的底气更足了。
c.指信心和勇气:工作没干好,说话底气不足了。
人无底气不硬,心力强盛则兴。
底气是一种内生的巨大力量,不忧不惧的态度、有数有谱的气势,体现的是实力与自信。
人固如此,家国亦然。
我们的国家是最有底气的。
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②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气。
孔孟老庄、程朱陆王等思想巨擘,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刚健坚韧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奋斗史,建党100年的发展史,犹如黄钟大吕,荡激着每个中国人的精气神。
③民心民意撑起中国奋发向前的底气。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
1964年,石油工业部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中说道:“民气主要是指民族的自尊心和自强心。
一个国家有了民气,就能傲视和排除多重困难,不屈服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砸烂旧世界,发展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发展道路。
当今中国,民气高涨、民心凝聚,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经济科技国防、工农业生产成就无不辉煌。
团结一心,汇聚亿万人民的强大合力,正是我们闯关夺隘、勇毅前行的最可靠动能。
④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
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看拼音写词语。
kǒnɡ jùnuó yíduān xiánɡzhēn zhì( ) ( ) ( ) ( )jiàn wēi zhī zhùfán huā sì jǐn(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嫉.妒(jí)茅塞.顿开(sè)供不应.求(yīng)浑身解.数(jiè)B.揣.测(chuǎi)千载.难逢(zǎi)挑剔.(tī)咀嚼.(jué)C.似.的(shì)囫.囵吞枣(hú)埋.怨(mái)鲜.为人知(xiǎn)D.吮.吸(yǔn)悄.无声息(qiāo)翘.首(qiáo)倾.听(qīng)下列成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掩耳盗铃狐假虎威千军一发B.浩如烟海连棉不断画蛇添足C.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神机妙算D.情不自禁变换莫测五彩缤纷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B.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C.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
瞧,多么像它的父母。
D.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下面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进步了。
B.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C.我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加了友谊。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应该成为每一个有事业心的人的座右铭。
B.上海的越剧、泸剧、安徽的黄梅戏,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C.木报自去年开始的《集报花,中大奖》活动即将圆满结束。
江苏省盐城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0970c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d.png)
江苏省盐城市2020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第43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滨海地类型世界遗产的空白。
近日,盐城黄海湿地迎来大批珍稀候鸟,它们或在空中翱()翔飞舞,或在湿地追逐嘻戏,或在滩涂mì()食栖息,呈现出万岛云集的生态和协美丽画卷,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yì()站。
每年,数百万候鸟在此停歌、越冬或繁殖。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_。
(《老子》)(2)________________,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3)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4)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婴州》)(5)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6)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7)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8)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9)身处逆境,我们要善于从经典中汲取力量。
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因为柠檬的酸性比葡萄明显,所以网友们现在选择了“吃柠檬”来表示妒忌。
②但是在网络时代,“柠檬”代替了“葡萄”成为“酸”的代名词。
③“吃柠檬”的人就成了“柠檬人”,形容那些躲在键盘后表达很多酸言酸语的人。
④原有一句熟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用来形容妒忌的心态。
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答案在最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初“士”是成年男子的通称,周代至春秋时期多指贵族最低的一个阶层,后来遂指有一定的社会管理知识能够进入官僚阶层的人们,再后来则指读书人。
“节”指节操,“士节”也就是“士”所应该有的节操。
这里的“节操”包括操守和尊严。
作为角色意识的士节形成于贵族社会,士在那个社会里是军人和下层官吏,社会要求他们必须自尊自爱和遵守某些原则,社会也为这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那时士遵守士节是极其自然的。
春秋以来,礼崩乐坏,等级流动,士人存在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士对如何保持自己的尊严与操守感到茫然,但士节还是保存了下来,只是此后的士节的张扬不是靠制度,而是靠统治者的宽容尊重和士人自我意识的坚挺了。
《吕氏春秋》专门有一节就叫“士节”:士之为人当理不避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
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
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
文中强调“士”的操守的坚定、人格的独立,并夸大士的能力和作用,强调了他们的“独立”和尊严。
但这种强调本身就缺乏底气,因为已经没有了制度的保障。
当时天下纷纷,你争我夺,强者渴望统一天下、传之万世;弱者也在争取一席之地,至少也要保守社稷,使祖宗的香火不致断绝。
而士是各国争夺天下的助手,一些士人还制造了“得士者昌,失士者亡”的舆论,一时哄传,当时诸国的国君争相从各国引进士。
于是,需求者众,“士”自然会以为奇货可居,不必对统治者低三下四,“说大人则藐之”,士仿佛坚挺起来,但这离真正的独立性还很遥远。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那时毕竟离贵族社会相去不远,每个阶层的人们对属于自己操守的记忆,尚未完全丧失,有的还能严格遵守。
还应该看到,当时学派蜂起、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游走于诸侯之间,在游说人君和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利益,在许多学者看来君臣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关系,他们之间互有权利义务。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重庆一中高2019级高三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共25题,共150分,共10页。
注意事项:1.答题时,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说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与代沟①关于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即所谓代沟问题,二战后它就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注意。
杰弗里·戈若在1948年出版的《美国人:一项国民研究》中就曾讨论过代际脱节现象,但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的却是米德1970年出版的《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
②《文化与承诺》出版于欧美60年代青年运动刚刚退潮之际。
米德提出,纷呈于当今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观念方面的差异,更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差异,而首先导源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
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
这三种文化模式是米德创设其代沟思想的理论基石。
③前喻文化,即老年文化,其特点是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这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发展十分缓慢,经验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验丰富的老者自然就成了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
在这种以前喻方式为特征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年长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和简拙的是非观念。
这种前喻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排除了变革的可能,当然也就排除了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生活予以反叛的可能,因此,在前喻文化中是不存在代沟现象的。
④并喻文化,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崩溃之际,比如移民运动、科学发展、战争失败等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人当有底气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满分17分)
做人当有底气(桑林峰)
①一个人立身行事,当有底气支撑。
底气足,则事业兴、道路广。
②与人交往,缺少人缘,这是人气不足,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他人。
任务面前,有人不敢接,能推则推,这是因为才气不足。
遇到困难,需要克服,有人退缩,这是豪气不足。
总之,人气、才气、豪气构成了做人的底气。
③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
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流之于俗、毁之于形。
因此,做人需要底气,做事更需要底气。
④有没有底气,取决于有没有下真工夫、苦工夫、实工夫。
一个人博览群书、知识丰富,而不是头脑空空,就有底气;艰苦奋斗、以苦为乐,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有底气;遵规守纪、以身作则,而不是违法违纪,就有底气;正气凛然、刚正不阿,而不是曲意逢迎,就有底气;胸怀全局、顺应大势,而不是井底之蛙,就有底气。
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
⑤底气从何而来?
⑥底气从高尚的人品中来。
人生在世,德为第一。
没有良好的人品道德,就会失去为人行事的根本,底气自然缺失。
试想,如果做
了亏心事,整天魂不守舍,战战兢兢,何谈底气?只有自觉加强人格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地位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则必然底气充盈,行为世范。
⑦底气从高超的本领中来。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
”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知识内蕴、成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底气支撑。
欲增强为人做事的底气,必长于学习、精于学习。
学习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益气强能的根本途径。
只有拨冗潜学,立足于勤、持之以恒、根植于博、专务于精,并注重学习,做到思考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才能学富五车,底气十足。
⑧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
底气也是一种气节,节高则气壮,节破则气消。
如今,我们面临的诱惑与日俱增,如果没有严格的自律,一有好处就无所顾忌,心役于名缰利锁,丧失气节,自然也会失去底气。
因此,保气节、增底气,必洁身自好。
公道正派,自觉做到坚持真理不退步,面对矛盾不却步,把握原则不让步,无论何时何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襟怀坦荡,正义凛然,敢于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
如此,“任尔红尘翻滚,我自清风明月”,心有浩然之气,底气自从心生!
⑨总之,做人需要有底气。
一个有底气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底气从哪里来?选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写在下面。
(3分)
小题3:选文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小题4:选文第⑥、⑦、⑧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5:请为“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分)
小题6:结合文意以及你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气”的看法。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做人当有底气(或:做人需要有底气)(2分)
小题1:底气从高尚的人品中来;底气从高超的本领中来;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
(3分)
小题1:道理论证。
有力地论证了底气从高超的本领中来。
(论证方法1分;有力地1分;论证了……1分)(3分)
小题1:第⑥、⑦、⑧段的内容分别对应第④段“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中的“良好品德”、“能力素质”和“严格自律”。
(“分别对应”1分;“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1分;“良好品德”、“能力素质”和“严格自律”1分)(3分)
小题1:例如:鲁迅少年时,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督促自己抓紧时间学习。
……(能证明观点的事例,就行2分;语言通顺1分;只写人名0分)(3分)
小题1:一个学生有没有底气,关键是看他有没有志向,有没有真才实学,而不是在生活、家庭出身等方面来攀比底气。
要让自己有底气,就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方面刻苦努力,不断进步;品德方面时刻修炼,不断提升。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小题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
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
小题1:阅读文本,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小题1: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掌握,了解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作答时学会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题1:从分别照应“良好品德”、“能力素质”和“严格自律”三个方面回答。
小题1:所举事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这是补充论据的三个特点。
这样的事例才具有说服力。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