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长拳
武术段位制长拳二段动作要领

武术段位制长拳二段动作要领一、预备式1. 双脚与肩同宽,平行站立,脚尖微外展。
2. 膝盖微屈,小腿与地面成垂直线。
3. 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
4. 头正,颈直,肩放松,脊柱挺拔。
二、上步穿掌1. 左脚向左跨一步,与右脚平行站立。
2. 同时,右掌由下向前上方穿出,掌心向下。
3. 左掌同时向后上方捋动,掌心向上。
三、双穿掌1. 左脚向右跨一步,与右脚平行站立。
2. 同时,双手由下向上穿出,掌心相对。
3. 掌面相接,由下向上捋动。
四、右劈掌1. 右脚向后退一步,右脚尖点地。
2. 同时,右掌由下向上斜劈,掌心向下。
3. 手臂与身体成45度角,如刀砍斧劈。
五、左砍掌1. 左脚向后退一步,左脚尖点地。
2. 同时,左掌由上向下砍出,掌心向下。
3. 手臂与身体成45度角,如斧劈山石。
六、进步断掌1. 左脚向左跨一步,与右脚平行站立。
2. 同时,右掌由下向上推断,掌心向上。
3. 手臂伸直,手掌张开,如劈山开石。
七、转身撩掌1. 身体向右转90度,右脚向左转45度。
2. 同时,右掌由下向上撩动,掌心向下。
3. 手臂与身体成45度角,如鞭梢抽打。
八、上步捣掌1. 左脚向左跨一步,与右脚平行站立。
2. 同时,右掌由上向下捣出,掌心向下。
3. 手臂伸直,手掌握拳,如锤打千斤。
九、下步摆掌1. 右脚向后退一步,右脚尖点地。
2. 同时,右掌由上向下摆动,掌心向下。
3. 手臂弯曲,掌面朝上,如拂尘掃地。
十、冲拳1. 左脚向前冲出一小步,右脚不动。
2. 同时,右拳由后向前直冲,拳面向上。
3. 手臂伸直,拳心相对,力透指尖。
十一、后退摆拳1. 右脚向后退一步,右脚尖点地。
2. 同时,右拳由前向后摆动,拳面向下。
3. 手臂弯曲,拳心相对,力透指尖。
十二、回身蹬腿1. 身体向左转180度,右脚向后蹬出。
2. 同时,右腿膝盖弯曲,脚尖勾起。
3. 腿部伸直,如箭在弦上。
十三、扫踢1. 左脚向右跨一步,与右脚平行站立。
2. 同时,右腿由下向上扫出,脚面绷直。
简述长拳的技术特点

简述长拳的技术特点
长拳,又称长形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术门派,以其舒展开阔、刚柔并济的特点而闻名。
下面将简要介绍长拳的技术特点。
1. 长拳注重舒展和开阔:长拳强调全身舒展开阔的动作,通过伸展、舒展的身体动作来增加攻击力和防御能力。
长拳拳法动作较长,舒展而有力,使拳击范围更广,攻击力更强。
2. 基本功扎实:长拳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如站桩、迈步、提气、拧腰等,通过不断的磨练来增强身体素质和灵活性。
这些基本功的训练有助于提高拳击技术的准确性和力量的输出。
3. 刚柔并济:长拳既注重刚劲有力的攻击,又强调柔和灵活的防御。
它通过对拳法的精确掌握和身体的协调性,使得攻击和防御能够更加灵活自如,避免被对手轻易击中。
4. 拳脚配合紧密:长拳注重拳脚配合的紧密程度,通过脚步的灵活转移和上肢的连贯配合,使得攻击更具威力。
长拳的拳脚技法涵盖了直拳、钩拳、掌法等,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技法来提高攻击的效果。
5. 运用身法:长拳注重身法的运用,通过灵活的身体变化来躲闪对手的攻击,并迅速反击。
身法的运用能够提高战斗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使得长拳在实战中
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长拳的技术特点包括舒展开阔、基本功扎实、刚柔并济、拳脚配合紧密和运用身法。
这些特点使得长拳成为一种集攻击力和防御能力于一身的拳术门派,被广泛应用于实战和健身训练中。
武术套路长拳的基本手型

武术套路长拳的基本手型引言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表演形式,长拳是其中最为常见、基础的套路之一。
长拳的基本手型是学习长拳的重要基础,它对于身体的协调、力量的发挥以及武术动作的正确执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武术套路长拳的基本手型。
一、持拳为了保证拳击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武术套路中的长拳通常采用持拳的形式。
持拳是指手指紧握成拳,拳头与手腕保持一定的角度。
准确的持拳姿势有助于提高拳击的力量和稳定性。
1. 持拳的位置持拳的位置应该是在颈后的一侧,稍微偏向身体后方。
这样可以避免手臂前伸过多造成力量散出,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手部。
2. 手指和拇指的位置指间关节应该保持自然弯曲,手指稍微松开,不要过度用力。
拇指可以自然地贴靠在食指上方,也可以根据个人习惯稍作调整。
3. 掌心的朝向持拳时,掌心应该朝向身体的一侧,与拳头的方向保持一致。
这样可以更好地将力量传递至拳头,并保持整个手臂的稳定性。
二、握拳握拳是一种常见的武术套路动作,也是长拳的基本手型之一。
正确的握拳姿势可以保护手部,稳定拳击的力量传递。
1. 握拳的位置握拳的位置应该是在持拳的基础上稍微向前方倾斜,与身体的中心线保持一定的角度。
这样可以确保握拳时手臂的稳定性,并同时准备好下一动作的发出。
2. 手指和拇指的位置握拳时,手指应该完全紧握成拳头,不留空隙。
拇指紧贴在其他四指上方,保持手部的稳定性。
3. 拳头的紧实程度握拳时,拳头应该紧实并充满力量,但同时不应该过度紧绷。
适度的力量可以提高拳击的威力,过度紧绷反而会减弱力量的传递效果。
三、抓拳抓拳是一种武术套路中常见的攻击手型,也是长拳中的基本手型之一。
正确的抓拳姿势可以提高攻击的准确度和威力。
1. 抓拳的位置抓拳的位置应该是在握拳的基础上稍微向前方伸出,与身体的中心线平行。
这样可以确保攻击时手臂的稳定性,同时方便进行下一动作。
2. 手指和拇指的位置抓拳时,手指紧握成拳头,但相比握拳时应该稍松一些。
武术长拳课件ppt

以脚侧面横踢目标,攻击范围 广,力量大。
勾踢腿
以脚后跟勾踢目标,多用于近 距离攻击。
后踢腿
以脚后跟向后踢目标,力量大 ,攻击性强。
身法
闪身
通过快速移动身体避开敌人攻击。
转体
通过转身改变身体方向,以便更好地攻击或 躲避敌人攻击。
俯身
降低身体重心,以便更好地进行攻击或躲避 敌人攻击。
跳跃
通过跳跃增加身体高度或距离,以便更好地 攻击或躲避敌人攻击。
05
武术长拳的进阶训练
内功修炼
内功心法
掌握内功心法是长拳进阶的基础,它涉及到呼吸的调整、意念的集中以及内力 的运用。通过内功心法的修炼,练习者可以增强身体的内在力量,提高身体的 协调性和稳定性。
内力运用
内力运用是内功修炼的核心,它涉及到如何将内力通过特定的招式和动作释放 出来,增强攻击和防御的效果。练习者需要反复练习和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 内力运用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翻背拳
以拳背击打目标,力量大,攻 击力强。
掌法
推掌
以手掌向前推出,多用 于推击或推开敌人。
拍掌
以手掌向下或向前拍击 目标,多用于控制敌人 或击打敌人脆弱部位。
砍掌
以手掌侧面或掌根向下 砍击目标,力量大,攻
击性强。
插掌
以手掌直插目标,多用 于刺击敌人要害部位。
腿法
正踢腿
以脚面直踢目标,力量大,攻 击性强。
己的招式变化意识和能力。
实战经验积累
对抗训练
对抗训练是积累实战经验的有效途径, 它涉及到与同伴或教练进行模拟实战的 训练。通过反复的对抗训练,练习者可 以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攻击和防御能 力,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长拳选项课—理论学习资料

• 2 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脚长的3倍,脚 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
• 3 仆步:脚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接 近小腿,全脚着地,膝与脚尖稍外展;另一 腿平铺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
“四 击”、 “八 法” “十二 型”
(一)长拳----二十四要说
四击
“四击”指踢、打、摔、拿。 是长拳的技术核心,一切手法、身法、眼法都是
长拳套路要贯穿“四击”内容。
二
十
“八法”指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即 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
四
八法
八个方面。
要
其要求是: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精 神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要纯 。
授课内容
一
长拳概述
二
长拳的基本技法
三
长拳的特点、技术要求
四
初级长拳三路全套动作名称
五
武术基本常识
中国武术---长拳
•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 ,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就必须 依靠群体力量同自然界搏斗。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人们不仅靠拳打 、脚踢、躲闪等徒手动作与野兽搏斗,还拿起石头、木棒与野兽抗争 ,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经过不断的总结与创新,最终形成了 武术。武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技击动作( 即攻防)为主要内容,是一项集功法、套路、格斗等锻炼形式于一体 的体育项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历程的发展,武术成为社会主义文化 和人民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地壮大发展。
中华武术之长拳盘拳白鹤

中华武术之长拳盘拳白鹤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长拳、盘拳、白鹤三种武术拳法,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长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有代表性的拳法之一。
长拳动作大开大合,既有大开大合的技术特点,又有奔驰疾速的风姿,如行云流水,宛如长江大河之水滔滔不绝,一气呵成,富有张力和美感。
长拳讲究快、准、狠,要求出拳要快速准确、有力度,脚步要稳健有力,整个动作要精炼流畅。
长拳所蕴含的“力如山,快如风,稳如泰山,轻如燕”的内涵,体现出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
盘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一种极具特色的拳法。
盘拳的拳法动作多为盘卷、拓展,具有特别的美感和独特的气韵。
盘拳讲究螺旋盘卷,发力由内及外,力道相融,动静结合,具有神秘莫测之处。
盘拳练习要求身、手、脚、式、功相统一,要求用意发力,中心处理,内外合一,因此盘拳被誉为“内家拳”的代表之一。
白鹤拳则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典型的拳种。
白鹤拳源于气宗,以白鹤的形态为原型,具有独到的特色和内涵。
白鹤拳要求手势要原始刚劲,配合鹤步的走位,展现出一种柔韧有力的风格。
白鹤拳强调以柔克刚,含蓄内敛,以自然的、传神的动作表现出鹤的振翅飞翔、昂然挺立的形态,寓意着高飞远翔,气贯长虹。
这三种拳法各具特点,但又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了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和绵长历史。
通过长拳的矫健飘逸、盘拳的螺旋盘卷和白鹤拳的柔韧有力,体现了中国武术视人体为一个整体,强调内外兼修,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以“化繁为简,以无为有”的拳理,尖锐精练,准确简洁,体现了中国武术的精髓与内涵。
中华武术之长拳盘拳白鹤,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拳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它蕴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不仅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更能够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理念,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更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愿中华武术之长拳盘拳白鹤能够传承发扬,为中华武术的传统文化注入强大的生机活力。
长拳知识点总结

长拳知识点总结一、长拳的起源与发展长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起源于中国北方。
长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武术练习,它是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拳法。
长拳在清朝时期逐渐发展壮大,并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在长期的实战和练习中,长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中国武术中的一种重要门派。
二、长拳的特点与风格长拳是一种以进攻为主的拳法,其特点是动作开阔,节奏舒缓,力量雄厚,技击简练。
长拳的拳法动作开合势,虎虎生威,象龙舞动,动作多样、刁钻。
灵活多变的招术,顿开须臾,千变万化。
长拳注重整个身体的协调运用,腰的灵活运动非常重要,通过腰部的扭转,可以使力量得到最大的释放。
此外,长拳的动作要求规整,注重动作的健美和协调性。
三、长拳的技击要点长拳的技击要点主要包括站位、身法、步法、手法、腿法、眼法和气法。
站位要求平稳,身法要求稳定而灵活,步法要求虚实结合,手法要求直拳沉稳,腿法要求有力而灵活,眼法要求凝神专注,气法要求沉着冷静。
另外,长拳的技击要点还包括攻守兼备,以攻为主。
长拳强调用拳劲打击对手,使其失去战斗力,同时要能迅速躲避对手的攻击,保护自己。
四、长拳的训练方法长拳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单式训练、对练训练和套路训练。
单式训练主要是练习基本动作和技术,对练训练主要是进行实战模拟,套路训练主要是练习长拳的拳法套路。
在训练中,需要注重基本功的打好,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还要注重对战术的训练和掌握。
五、长拳的应用与实战长拳的应用与实战主要是指在实际的战斗中,如何将长拳的技法运用到实战中去。
长拳是一种很强的进攻拳法,技法灵活多变。
在实战中,可以根据对手的情况,灵活运用长拳的各种技法,进行攻守兼备,保护自己,同时以攻为主,迅速攻击对手的要害部位,使其失去战斗力。
六、长拳的精彩表演长拳的表演动作精彩纷呈,技法多样,动作规范。
长拳表演最能展示武术的美感、力量和灵活性。
表演者要有优美的身姿和动作,要有扎实的武术功底和悟性。
武术中的长拳名词解释

武术中的长拳名词解释自古以来,武术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长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拳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长拳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一、长拳概述长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以其形象独特、力量强大而闻名。
其源于北方少林寺的拳法,以直线推进、力量集中为特点。
长拳注重全身力量的协调运用,以刚健的步法和矫健的身法展现出强大的攻击力。
长拳的练习过程中,常伴有潜移默化的身体和心理锻炼,被视为一种全面培养人的身心素质的方式。
二、长拳的基本动作1. 步法:长拳的步法分为前进步、后退步、左右移步等多种形式。
其中前进步是最基本的步法动作,通过助力、转身和转体等动作,完成一次有效的踏步。
步法的稳健和协调对于长拳的发挥至关重要,练习者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来熟练掌握。
2. 手法:长拳的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包括直拳、钩拳、摆拳等。
直拳是最经典的手法之一,通过手臂的伸直和躯干的旋转等动作,将力量集中在拳头上,形成强有力的击打效果。
钩拳则是通过手臂的弯曲,以旋转的动作形成一种扭力,具有令人防不胜防的特点。
摆拳则是一种变化多端的手法,以迅速而轻巧的动作迷惑对手,制造出攻守转换的奇袭效果。
3. 身法:身法是长拳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它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来提供动力和稳定性。
身法既包括上肢和下肢的动作,又包括身体的转动和协调。
在长拳中,身法的运用需要具备柔韧性和协调性,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在实战中游刃有余。
三、长拳的衍生拳种1. 南拳:南拳是长拳的一种衍生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南方地区的武术特色。
与北拳相比,南拳在踏步和步法上更为灵活,手法更加巧妙。
南拳注重敏捷性和速度,通常被用于近身搏斗和实际应用。
南拳在训练中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实现实战能力的提升。
2. 太极拳:太极拳起源于长拳,是中国武术中独特而重要的一支流派。
太极拳以柔化刚劲、以静制动为特点,注重内外合一的修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步要稳固 长拳的步法须“步赛粘”要轻快、 稳固,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 运动时要轻快,定势要稳固,不掀脚、 不拔跟,为躯干活动提供必要的稳固条 件。
5、精要充沛 长拳的精神,需要充沛、饱满,要 “怒”,这种“怒”不是表现在脸上, 而是贯注在动静的动作之中。
6、气要下沉 长拳的呼吸,要气沉丹田,这是因为呼吸 在长拳运动中关系着运动的持久性,也关系着 劲力的催动。既所谓以气催力。 长拳运动,一般都是结构复杂,动作快速, 运动量大,这个特点决定了长拳运动对氧的需 要量较大,如果不掌握好气沉丹田,呼吸就会 短促,头晕恶心,面色发白,动作紊乱,运动 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二)劲力顺达
要有劲力,首先要做到用力顺达,讲究发 力顺序。武术中有“三节”、“六合”说法, 手和脚为梢节,肘和膝为中节,肩和胯为根节, 这六个部位在运动中的和谐,称为“六合”。 一般来说,上肢发力应是“梢节起,中节 随,根节催”;下肢则是“起于根,顺于中, 达于梢”;牵涉到上下肢动作,则是“起于腿, 发于腰,传于肩,顺于肘,达于手”,使腿、 膝、胯的力量,通过腰力作媒介,以送肩、顺 肘而达于拳面,使上、中、下三节都贯通起来。 除了讲究发力的顺序外,还要做到发劲的 刚柔变化,肌肉的松紧配合要得当。通常动作 开始时要放松,逐渐加速,力达末端时达到最 高速,这种劲力既迅速敏捷,又要有弹性。
武术理论课教案
长 拳
一、长拳概况
长拳以其进得远、攻得长、大 开大合、松长舒展而得名。是一 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 力、节奏显明、拳路清楚、力点 明确,并包括窜蹦跳跃、闪展腾 挪和起伏转折动作技术的拳术。
长拳的特点:
劲力、方法快而长;动作姿势高而大; 进疾退速刚柔济,精神勇往气势壮;动 动有法,处处发挥“长一寸,强一寸” 的优势。
(五)呼吸得法
练习长拳时,动作和呼吸的配合,讲究 “提、托、聚、沉”四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由低动作进入高动作或跳跃 动作时,应当运用“提”法(吸气,提高重 心);当静止动作出现时,应当运用“托”法 (短暂地停止呼吸,稳定重心);当刚脆、短 脆发力动作出现时,应当运用“聚”法(吸气 过程);由高动作转入低动作时,应当运用 “沉”法(呼气生短暂停吸,下降重心)。这 些呼吸随时支作变化,运用时要在自然呼吸的 基础上,慢慢体会,从反复实践中逐步掌握。
四、练习长拳应பைடு நூலகம்意的问题
1、学时要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先学一 些压腿、踢腿、弓步、马步和冲拳、抡臂以及 活腰等动作,把专项训练手段和基本动作结合 起来练。 2、养成正确姿势的习惯:可以放低高度,用 力要顺, 3、坚持经常,持之以恒。只有坚持经常练, 才能提高身体的素质和机能,掌握住带有规律 性的东西。
7、力要顺达 长拳的劲力须要顺达,如果使劲发 力不顺,也会使运动僵硬,用力顺达, 须从“三节”、“六合”着手。腿脚用 力向前弹踢,必须是“起于跟、顺于中、 达于梢”,三节贯通,才能使力顺而不 僵硬。 例如:向上亮掌抖腕时,必须是 “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三节均 动,劲力才能顺达。
8、功要纯青 功宜纯,是对长拳技术质量的要求, 重要的是在技术规范化的前提下加强锻 炼。
由于长拳的动作数量多、幅度大、速 度快,所以对于身体的各关节、肌肉、 韧带、神经系统以及内脏器官的技能都 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全面地发展身体素 质。
长拳的发展源远流长,支脉繁衍,名 家的拳种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长 拳总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是“二十四 要”。即“四击”、“八法”、“十二 型”。
二、长拳的基本技法
(三)节奏鲜明
一个套路由几十个动作组成,形成不同的运动节 奏。长拳中主要表现为动与静、重与轻、快与慢、起 与伏、长与短的变化。 动与静的变化,要做到“动迅静定”,动则疾风 般迅速,静若山岳似地稳定;重与轻的变化,武术有 “重如铁”、“轻如叶”之说,如震脚、砸拳、踏步 等动作沉千钧,而弧形步、跃步前穿则要轻灵,若春 飘柳絮;起与伏,则是从动作的空间运动来讲节奏变 化的,高的动作要挺拔,有顶天立地的气慨,低的动 作要沉得下去,有鱼翔潜底的本领;快与慢了体现了 一定的节奏变化,不能一快到底,为了表现身法和动 作的韵律,常出现以慢带快或快而慢尔后更快的生动 节奏;长与短的变化,就象写出文章点标点似的,武 术中的“长句”称挂串动作,即连续完成多个动作, “短句”称顿挫动作,有时做一二个动作即停,长短 相参,使节奏更加多变。
(四)精神饱满
武术中通常称作为“精、气、神”,主要指精神、 意念和气质。 练套路时,首先,要精神饱满,严肃认真,思想 集中,充满信心,要有假设性的攻防含义和击打形象, 表现出勇敢、机智、无所畏惧的气概来。其次,在每 个动作中,要注意手与眼的严谨配合,通过眼睛的传 神会意来表现动作的攻防变化。“手随眼动,步到身 行”,就是说,动作的攻防、架挡、进击、格守,眼 神都在贯汪中紧密配合,左顾右盼,传神会意“眼到 手到,步到身到”,当动作嘎然而止时,眼睛全神贯 注,静中含动;通过传神会意来体现人的精神面貌, 使动作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形断气不断,势停 意来停。
三、练习长拳的基本要求
(一) 姿势正确
长拳套路是由许多动作有机地衔接组成的,无论 是动态还是静态,对身体各部分的姿势要求都有一定 的规格,拳谚上要求做到“式正招圆” “式”,通常是指各种静止姿势。基本要求是: 头正、项竖、肩沉、胸挺、腰直、臀敛;上肢动作要 挺拔;下肢动作要稳健、匀称、轮廓清楚。 “招” ,主要是指由动到静,一个完整的技术方 法。它不仅要求做到有头有尾,过程清楚,而且要求 身体各部位达到高度的协调、圆满、完整、各种拳法、 掌法、步法、身法的变化做到路线清晰、力点准确、 攻防有序。
1、手要捷快 长拳的手法,须“拳如流星”,要 迅速、敏捷、有力,即使是抖腕这样的 小动作,也要做得非常干净利落,没有 拖泥带水的感觉。
2、眼要敏锐 长拳的眼法,须“眼似电”,要明快、 锐利,眼法不是单纯行动的,而是眼随 手动,目随势注,眼法是长拳动作的意 向、趋向传神的关键。
3、身要灵活 长拳的身法,须“腰如蛇行”,要 柔韧、灵活,身法的变化主要在于腰。 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个部分, 如果由活动性动作进入静止性动作时, 多讲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敛臀 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