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观点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
观点
2014考研报名将在本月底结束,面临最后为数不多的考研冲刺复习时间,考研全力帮助考生们层层击破,做到考研冲刺复习完美收官。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观点,供参考!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
A.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
B.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答案:c
解析: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C 选项正确。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物质和运动具有内在统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A 选项不正确。
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容,B 选项不正确。
唯物辩证法是由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而得到的,但其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不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D 选项不正确。
最后,预祝广大考生朋友2014考研顺利,马到成功!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把握,深刻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在唯物辩证法中,有两个基本观点,它们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这两个基本观点是对立统一和发展观。
对立统一指的是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而发展观则强调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动力。
这两个基本观点贯穿于整个唯物辩证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立统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之一。
它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对立的矛盾,比如贫富对立、劳资对立等。
这些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只有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特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贫富对立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进行,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对立统一观点的运用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矛盾的本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基本观点。
发展观主张事物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事物的发展是无线的,无限的。
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例如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的发展等等。
唯有正确把握发展的规律和动力,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唯有推崇创新、科技,才能使社会不断进步,这样人类才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生活水平。
发展观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明晰事物的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总结来说,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对立统一和发展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正确理解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这两个基本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应该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特征,正确处理矛盾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要重视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和发展观是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DV[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DV[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90fdf2a417866fb94a8e40.png)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正确答案】C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正确答案】AC3.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BCD)A否认阶级斗争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D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经济根源4.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5.BCD33.AD34.CD35.CD36.ACD37.BC38.BCD39.AB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7.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A.生产全面社会化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D.资本日益社会化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有(ABCD)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9.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单选题10.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现金正确答案:C,11.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正确答案:C,12.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在数量上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A.包含等量的人类劳动B.都包含着从生产资料中转移过来的价值C.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正确答案:D,13.19世纪德国哲学家杜林认为,“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一观点A.否认了矛盾的客观性B.承认矛盾就是对立统一C.承认了矛盾的斗争性D.夸大了矛盾的统一性正确答案:A,14.牛顿认为,空间是容纳物体的容器,这种观点A.是认为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的辩证法观点B.是认为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存在的形而上学观点C.是认为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D.是认为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的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答案:B,15.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A.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B.具有稀缺性的物品C.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D.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正确答案:D,16.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经验论学派B.唯理论学派C.不可知论学派D.可知论学派正确答案:B,17.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安图纸设计建成大楼。
(一)唯物辩证法之总特征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 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 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 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 消了。”
联系的普遍性的科学依据
①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
•
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 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种“蝴蝶效应” 的说法( D ) A.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B.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说明了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 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3.普遍联系原理的意义
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都具有客观性稳定性 重复性;区别是:社会规律 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社 会规律依存于人的活动形成 的客观关系。
案例:“永远都要坐前排”。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的意识
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52
主 要 表 现
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 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 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在事物的 全面联系中完整地把握事物。
要注意联系的多样性,特别是要善于抓住 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必然联系。 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仅是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 世界、获得真理的科学方法。 在物理学上, 量子力学 把非连续性的 粒子性与连续 性的波动性联 系起来考察, 建立起了量子 力学。
导致运动、变化、发展。 结果使事物变化。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点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用于分析和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有着许多独特的特征,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辩证法。
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色之一。
辩证法强调矛盾、对立和统一的关系,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的解决而实现的。
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和绝对性,强调事物的全面性和相对性。
2. 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特征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和态度,它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存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基础和决定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3. 唯物辩证法还具有批判性的特征。
批判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和目的,它强调对传统观念和制度的批判和超越。
唯物辩证法认为真理是历史的产物,是通过实践和批判来逐步发展和改进的。
4. 唯物辩证法强调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客观性是指事物存在的独立性和客观规律性,主观性是指人的认识和实践的主动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是客观存在和主观认识的统一体,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认识的重要性。
5. 唯物辩证法注重历史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
唯物辩证法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的必然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6. 唯物辩证法强调整体和个体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是由个体构成的,个体又是整体的一部分。
唯物辩证法强调整体和个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反对把整体和个体对立起来的片面观点。
7. 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指导。
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相互渗透和统一,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辩证法,它体现了唯物主义、批判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强调历史和发展、整体和个体、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分) a 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分) a 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这一观点表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但这种运动同时也含有静止的因素。
要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1、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永恒和不动。
因此,我们必须以运动和变化为起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但是,唯物辩证法也指出,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是无限的,它也有着一定的规律和规定性,包括物质的有限性、相对稳定性、周期性等等。
这些规律和规定性,正是运动中的静止因素。
因此,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只有把运动和静止相统一,才能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两个重要方面。
前者指出,事物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的。
这一观点反映了世界的整体性和联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者则指出,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和进化之中。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内在规律的反映,是事物在运动和变化中不断推进的过程。
如果没有发展,世界将会停滞不前,缺乏生机和活力,也就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可以归纳为“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这一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的最基本和最根本的原则,也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同时,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把握规律、推进发展具有着重大的价值。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最新考纲]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考点1| 联系及其特征(对应学生用书第231页)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①联系的观点和②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③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④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提醒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X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①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⑤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⑦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提醒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或内容。
解题金手指1知识点“唯物辩证法〞,主要用于各种题目的各个知识X围的限定,务必理清其X围内外的知识点。
2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主要是运用联系的各个特征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和自然发展中的典型事例或现象。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准确把握联系的各个特征[问题导引]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
后来其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系统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与“四个”战略思想。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就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表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思维和存有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有有没有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相同提问,哲学可以分割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就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是物质世界的主观贾启允。
物质同意意识,意识依赖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恒定,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同意意识,意识依赖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2.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各是什么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这两种性质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的质和量是统一的,其辩证的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这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曲折性和前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4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