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水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和特点

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和特点
水稻种植的区位条件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候条件:水稻种植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一般要求年均气温在15-30摄氏度之间,最适宜温度为25-30摄氏度。
其中,
水稻的生育期温度要求为营养生长期20-28摄氏度,伸长生长
期28-30摄氏度。
此外,相对较高的湿度也有利于水稻生长。
2. 土壤条件:水稻喜好稳定的地势和扎实的土壤。
水稻主要种植在潮湿、营养丰富的土壤上,例如河滩地、湖泊冲积平原、三角洲地以及河流、湖泊周边的低洼地区。
土壤的要求包括土壤深厚、肥沃,质地松软,有适宜的透水性和保水性,同时要求有一定的酸碱度(pH值一般在6-7之间)。
3. 水文条件:水稻的生长需要水分供应,对水分要求较高。
水稻种植一般要选择有水资源的地区,如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丰富的地方,这样可以利用灌溉方式供给水分,同时也可供给足够的雨水。
4. 耕地条件:水稻种植的耕地要求通风良好,没有积水和大量杂草。
同时,由于水稻种植需要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所以要求有一定的土地平坦度,方便田间排水和灌溉。
5. 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水稻种植区位条件中也需要考虑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政府对水稻种植一般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提供补贴、种子供应、技术支持等。
同时,市场需求也是水稻种植的重要考虑因素,需要考虑到市场对水稻的需求量、价
格等因素。
总的来说,水稻种植的区位条件和特点包括适宜的气候条件、稳定的土壤和地势、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耕地条件,同时也需要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径流流失及其吸持特征的研究

摘要 [ 目的] 为控制农 业非 点源污染提供 科 学依据 。[ 法] 稻 麦两 熟种植 制度 下, 究 了太 湖地 区爽 水型 、 方 在 研 囊水 型 两种 典型 水稻 土 磷 素地表径 流流失状 况和对磷 的吸 附特 性。 [ 果] 结 在常规施磷 水 平下 , 囊水型水 稻 土土壤磷 素 年径 流 流失量 大 于爽水 型水稻 土 。20 00 20 年度 的地表径 流磷 流 失量分别 为 632695 ( ・)而在 20 ~ 02 度 时分别为 11 .、 303 ( ・) 01 0 .、 . 7 h a, 01 2O 年 4 91 5. 8 h a。爽水 型水 稻 土表 层 土壤磷 的最 大吸 附量 ( m和 最 大缓 冲容量 ( B ) Q) M C 分别为 792 gk 和 1 . /g均 高 于囊水 型水 稻土 的 Q ( 66 gk) 6 . m/ k ) B 6 . I g 。囊水型水 稻土的 PI 0V s 值低 于爽水 型水稻土 , 者 的 P I 均小 于 3 。l 二 s值 o 结论 】 囊水型 水稻土磷 素更 易流 失 。 关键词 水稻 土 ; 土壤磷 素 ; 地表径 流 ; 营养化 ; 富 磷吸持 指数 中图分 类号 S 5 . 文献标 识码 A 1 6 3 1 文章编 号 0 1 — 6 12O ) — 7 8 —0 5 7 6 1( 8 1 07 8 5 O 8
~
Ree r n P Ru o L s n Pa d ol i te 'l u La sa dlo n f o si d y S i n h li keRe na d IsS r to Ch r ce s s  ̄h 0 n t o p in a a tr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太湖,这座位于中国江苏和浙江两省交界处的宁静湖泊,近年来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导致水生植物如藻类等大量繁殖,最终影响水质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太湖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其原因。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气候条件适宜,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湖区水域广阔,水资源丰富,是周边城市的重要水源地。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太湖的水质逐渐恶化,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太湖流域的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普遍偏高,使得藻类等水生植物大量繁殖。
夏季是太湖富营养化的高发期,由于气温高、降雨少,藻类繁殖速度加快,导致湖水透明度下降,水质逐渐恶化。
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过度施肥和城市污水的排放,使得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太湖。
随着太湖流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体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水生植物繁殖失控。
环太湖地区的工业发展也给水质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太湖富营养化已经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和有害微生物含量增加,影响了饮用水的质量。
同时,富营养化还导致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失衡,许多珍稀水生生物如中华鲟、太湖银鱼等濒临灭绝。
为了防止和减轻太湖富营养化的程度,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府加强了对太湖流域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了农业生产的化肥使用量,并加强了对城市污水排放的监管。
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项目,如建立生态保护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等。
环保组织积极倡导公众参与环保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例如,组织志愿者清理湖边的垃圾,减少人为因素对太湖的破坏。
科研机构也在积极研究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如引进新技术改善水质、推广生态农业等。
通过政府、环保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相信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太湖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和努力解决。
太湖地区稻田土壤养分淋洗特征

太湖地区稻田土壤养分淋洗特征连纲;王德建;林静慧;龑德智【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年(卷),期】2003(14)11【摘要】通过排水采集器 (Lysimeter)模拟试验 ,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稻季农田养分淋洗特点 .结果表明 ,施肥后田面水NH4+ N浓度升高很快 ,2~ 3d 达到峰值 ,最高值达2 6 .2mg·L-1,随后下降很快 ,这一周期约 7~ 10d .渗漏水中NH4+ N浓度很低 ,稻季NH4+ N淋洗的氮仅占施肥量的 0 .0 0 8%~ 0 .0 74 % .渗漏液中NO3 - N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浓度范围在 0~7.14mg·L-1,在土壤剖面中呈上低下高的趋势 ,稻季氮素的淋洗仍以NO3 - N为主 ,净淋洗量在 3.2~8.3kg·hm-2 之间 ,占总施肥量的 1.4 0 %~ 2 .78% .田面水磷浓度在施磷肥后 1d即达最高值 ,随后下降 ,下层渗漏液中T P含量很低 ,几乎不受施肥量的影响。
【总页数】5页(P1879-1883)【关键词】太湖地区;稻季;养分淋洗【作者】连纲;王德建;林静慧;龑德智【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92【相关文献】1.宁夏贺兰山东麓沙质酿酒葡萄园土壤养分淋洗特征 [J], 赵鹏宇;郭永婷;王锐;纪立东;孙权2.富营养化河水灌溉对稻田土壤氮磷养分贡献的影响——以太湖地区黄泥土为例[J], 谢迎新;熊正琴;赵旭;邢光熹;郭天财3.太湖地区稻田绿肥固氮量及绿肥还田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 [J], 袁嫚嫚;刘勤;张少磊;陈武荣;禹洪双4.施用鸡粪稻田土壤氮磷养分淋洗特征研究 [J], 刘勤;张斌;谢育平;李江涛;张金福;袁熳熳;王德建5.太湖地区水稻土土壤溶液的养分含量和养分供应机理 [J], 鲁如坤;顾益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稻土特性

水稻土特性水稻土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
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
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平原、河谷之中,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集中。
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它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可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旱作。
一、水稻土的中心概念及其与相关土类的区分(一)水稻土的中心概念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 )一渗育层(Be)~水耕淀积层(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
(二)水稻土与相关土类的区分从各个地带性的土壤、水成与半水成土壤、盐碱化土壤上种植水稻均可发育为水稻土。
但不是只要种植了水稻即可称为水稻土,一般以其水耕淀积层(Bshg)为其诊断层。
(s二三氧化物g氧化还原层)二、水稻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与基本性状(一)水稻土的形成主要是水耕熟化中的水层管理的灌水淹育和排水疏干,使主体发生还原与氧化的交替进行。
1.氧化还原与Eh:灌水前,Eh一般为450~650mV,灌水后可迅速降至200m V以下,尤其土壤中有机质旺盛分解期,Eh可降至100~ 200mV,水稻成熟后落干,Eh又可达400mV以上。
同一水稻土剖面中,由于水层的微环境不一样,其Eh也不一样。
表面极薄层(几mm至1c m)一泥面层与淹水相接,受灌溉水中溶解氧(每升水中含氧7。
9mg )的影响,呈氧化状态,Eh为300~650mv.其下耕作层和犁底层,由于水饱和,加之微生物活动对氧的消耗,Eh可降至200mV以下,为还原层。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探究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探究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供给。
而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又十分复杂和多样化,主要包括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分和养分供应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究。
一、土壤条件土壤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土壤的酸碱性、有机质含量和肥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比如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利于水稻生长,而土壤肥力低则会降低水稻的产量。
此外,水稻的根系较为发达,对土壤的通气、保水性都有一定要求。
二、气候条件水稻对气候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温暖、湿润且气温变化不大。
温度过低会使水稻生长缓慢,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水分快速蒸发,加重了水稻缺水的情况。
另外,水稻生长期间也需要充足的阳光,并避免遭受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
三、水分供应水分是水稻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必须因素,不同水稻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也不同,如秧苗期对水分需求较大,而灌浆期则需要充足的水分用于籽粒口感和重量的增加。
合理的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养分供应养分供应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水稻所需的养分主要有氮、磷、钾等元素,其中氮元素的供应对水稻的影响较为显著。
合适的氮肥用量和施肥时间可以极大的改善水稻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外,周围环境和动植物等也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水稻田中的杂草会占用水分和养分,而南方地区较盛行的水稻病虫害也会对水稻产量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水稻的产量。
只有确保粮食的稳定产量,才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氮厌氧矿化的温度效应

数 9l 0在不同的温度范 内差别较大 , 示 r易矿化部分 有机氮整体矿化对温 度变化的响应。 j
关 键 词 :有 机 N;水稻 土 ;淹水 矿 化 ;温 度 效 应 中图 分 类 号 :S 5 . 136 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l7 .15( 0 8) 3 1 l.6 6 22 7 2 0 0 .2 0O
积温式 ,这 个模 虽然 直接体 现 了有 效 累积 温度 对 矿化 的作用 ,但没 有被 国外 同行 广泛认 同 。
注 :采 用 中 国土 壤 系 统 分 类 。 4 :普 通 铁 聚水 耕 人 为 土 T p ye F.cu lSanc t oos石 灰性 壤质 ) :普通简 育水 耕人 为土 eacmui tgiAn rsl( . h ;7
维普资讯
牛态 环 境 2 0 , 73: 2 0 11 0 8 1()1 1.2 5
Ec l g n v r m e t o o y a d En ion n
h p/ ww esio t :w . ec. r t / j cn
Em i ei r esiO l — al dt @jec. l : o CI
土 壤 氮 素 的矿 化 量 ,是 土壤 有 机 氮 的含 量 和
生 物可 分 解性 、 矿化 的水热 条 件 和时 问 等的 函数 。 在 矿 化过 程 中 ,温度 同其 它 土 壤状 况 ,如 水 分 、
表 1 供试 土样 的基本 理化性 质
T b e 1 Ch m ia n h , c l r p riso a l e c l dp ) ia o ete f a s p
模 型 对 有 机 N 矿 化 进 行 _拟 合 ,非线 性 拟 合 表 明 S eil 型 对矿 化 过 程 拟 合 最 好 ,T .o l 型 等 同于 O e o l 型 , r pc 模 a wop o 模 n. o 模 p 不 具 意 义 。运 川 不 同温 度 下 On.o l S ei 模 型 中的 速率 常数 得 到 的 A re is 程 能较 好 反 映温 度 效 应 : 温度 效 应 系 ep o 和 pca l r nu 方 h
地理条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地理条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非常大。
地理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都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将分别说明这些地理条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一、气候对水稻种植的影响:1.温度:水稻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一般来说,水稻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高温会影响水稻的花粉发育,导致减产或者死亡,而低温则会延缓生长,影响产量。
因此,适宜的温度是水稻生长的重要条件。
2.降水:水稻是一种水稻作物,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生长。
降水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需要每年约1000-2000毫米的降水。
3.光照:水稻是一种光合作用作物,光照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光照条件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4.湿度:水稻生长需要适宜的湿度条件,干湿适宜的湿度条件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二、土壤对水稻种植的影响:1.土壤质地:水稻适应能力强,可以生长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水稻的生长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土层深厚、肥力高、排水性好的黄壤是水稻的适宜生长土壤。
2.土壤酸碱度:水稻生长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5.5-7.5,过酸或者过碱的土壤会影响水稻吸收养分,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3.土壤水分:水稻是一种水稻作物,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生长。
土壤水分足够时,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反之,土壤缺水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三、地形对水稻种植的影响:1.海拔高度:水稻的生长适宜海拔范围为0-1000米,海拔高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2.坡度:水稻生长适宜的坡度范围为0-2度,适度的坡度能有利于土壤保水、排水和避免水土流失。
3.地形的起伏:平地是水稻生长的最佳生长环境,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相对来说,山地、丘陵地形的种植水稻的风险更大。
总的来说,地理条件对水稻种植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生长环境来制定适宜的种植措施,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水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吴华山陈效民叶民标吴华强施恩培(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E-mail:xmchen@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太湖地区三种主要水稻土(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的水分特征以及影响因素,通过田间和室内试验得出了各种土壤每一土层的容重、质地、有机质、土壤团聚度、土壤结构系数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较了三种主要水稻土类型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和水分特征状况,并根据水分特征曲线得出了这三种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有效水含量和萎蔫系数。
结果表明: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均与容重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有效水与土壤粘粒含量也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结构系数、团聚度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但萎蔫系数与质地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
关键词:太湖地区土壤水分特征影响因素1.引言土壤具有保持水分和传导水分的能力,这种能力决定于土壤的水力学性质[1]。
对于某一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溶质运移规律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而言,土壤的水力性质是十分重要的土壤水分参数之一。
土壤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等等是反应土壤水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描述土壤含水量与吸力(基质势)之间的关系曲线。
它反映了土壤水能量与土壤水含量的函数关系,因此它是土壤基本水力特征的重要指标[2]。
本文选择了太湖地区三种主要水稻土,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土壤基本性质和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水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太湖地区土壤水滞留与运移、水土保持和土壤水分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2.1 供试土样本试验采取了太湖地区三种主要水稻土,分别是宜兴的白土、常熟王庄的黄泥土和常熟辛庄的乌栅土。
宜兴白土:按自然发生层采样分为0—12 cm、12—20 cm、20—29 cm、29—55 cm、55—100 cm 共5 层,120cm 无地下水。
常熟王庄黄泥土:按自然发生层采样分为0—15 cm、15—25 cm、25—65 cm、65—100 cm 共4 层。
采样点地下水位110cm,水位比较高。
常熟辛庄乌栅土:按自然发生层采样分为0—15 cm、15—28 cm、28—42 cm、42—70 cm 共 4 层。
采样点地下水位65cm,非常高。
2.2 研究方法————————————————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55)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30307018)资助。
12.2.1基本性质的测定:土壤容重用环刀法测定;土壤质地用吸管法测定;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进行测定;结构系数和团聚度用《土壤理化分析》一书中土壤微团聚体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3]。
2.2.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按土壤层次用容重圈(直径为5cm,高为3cm)直接在田间采取原状土样,每个土层5 个重复。
在土样取回后,饱和24h,称重得环刀加饱和土重,将称过的样品放入压力膜仪的陶土板上,在0.1×105Pa、0.3×105Pa、0.5×l05Pa、l.0×l05Pa、3× l05Pa、5×l05Pa、15×l05Pa 共7 个不同的压力下测定土壤含水量,并在15×105Pa 级平衡后,将土样及环刀放入烘箱,在105℃的温度下烘至恒重,最后得出在饱和至烘干后及各压力下的土壤含水量,用各含水量和所施加的各对应压力作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4]。
3 结果与讨论3.1 土壤的几种基本性质表 1 是通过上述几种方法测得的三种水稻土各土层的基本性质。
从表中可以看出表土层的容重最小,而且团聚度和结构系数也是表土层最高,有机质含量也呈现这种趋势。
从三种土壤的粒级含量来看,上层土壤的粘粒含量较低,基本呈从上往下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对这三种土壤的粘粒含量比较可以看出,白土的粘粒含量比较低(除母质层外),乌栅土的粘粒含量最高。
表 1 三种土壤的几种基本性质土壤类土层深度容重孔隙度团聚度结构系数有机质含型(cm) (g/cm3) (%) (g/kg) (g/kg) 量(g/kg) 粘粒粉砂粒砂粒0-12 1.33 49.81 43.32 81.7 25.72 186.1 472.2 341.712-20 1.4 47.17 32.18 71.5 26.39 192.6 545 262.4白土黄泥土乌栅土20-2929-5555-1000-1515-2525-6565-1000-1515-2828-4242-701.61.481.491.121.231.421.391.041.281.431.2239.62 19.3844.15 22.5543.77 20.6453.58 40.5346.42 30.3347.55 31.5151.7 38.6546.04 23.6455.09 25.3461.4960.9363.4884.1680.6870.5665.9780.8977.0161.0660.9814.365.347.636.1517.1912.588.0640.7229.0619.2314.66249.3 262.8 487.9276.7 508.3 215418.4 145.6 436310.7 390.7 298.6299.2 399.7 301.1445.7 350.4 203.9349.4 379.5 271.1326.1 446.5 227.4361.9 452.5 185.6401.2 506.1 92.7405.2 582.1 12.73.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 2 是根据测得的水分特征曲线数据,饱和含水量是在0 Pa 压力下的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是在压力为0.3×105Pa 时的含水量[5,6];萎蔫系数即是压力为15×l05Pa 时的土壤含水量;有效水含量即是田间持水量减去萎蔫系数的差。
从表 2 可以看出各种土壤的表层有效水含量均最高,并随土壤剖面的加深而逐渐下降(乌栅土的底层除外)。
白土各层的有效水变- 2 -化很大,从58.54-206.98 g/kg,黄泥土和乌栅土各层土壤有效水变化较小,分别为76.45-132.23 g/kg 和87.39-172.73 g/kg。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状态和土壤水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它反映了土壤持水的基本特性[7]。
从图1-图3 三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比较可以看出白土的水分特征曲线比较复杂,在土壤水吸力在 1×l05Pa 之前容重越小的含水量越大;白土层容重最大,该层的含水量在任何吸力下都处于最低点。
黄泥土和乌栅土也是容重越小的土层含水量越高,而且其各土层含水量的大小顺序并没有随土壤水分吸力的变化而改变。
当土壤水吸力大于l.0×l05Pa 时除白土层外的四层的曲线发生了交错。
这是因为白土各土层的质地差异较明显,尤其是粘粒含量变化很大。
土壤颗粒越细,其表面积越大,垒结起来之后形成的孔隙也就愈小,这样对水的吸持能力就越大[8]。
从水分特征曲线还可以看出,粘粒含量低的表土层土壤水分含量随土壤吸力的增加而下降比较急剧,粘粒含量高的底层水分含量的变化比较平缓。
黄泥土和乌栅土的水分特征曲线比较相似,这两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没有相互交错的现象,这是因为这两种土壤剖面各层的粘粒含量相对都比较大,而且各层之间粘粒含量变化比较小。
但也可以看出粘粒含量稍低的表土层土壤其曲线在l.0×l05Pa 之前的变化幅度比其它土层的大,而粘粒含量高的土层其水分特征曲线变化相对比较平缓。
表 2 三种土壤不同土层的水分特征土壤类型土层深度(cm)饱和含水量(g/kg)田间持水量(g/kg)萎蔫系数(g/kg)有效水含量(g/kg)白土黄泥土乌栅土0-1212-2020-2929-5555-1000-1515-2525-6565-1000-1515-2828-4242-70397.81335.75250.58315.58282.45457.64362.68294.82320.79532.67365.87327.19399.12338.90 152.93290.34 161.36219.83 123.35279.93 219.94264.65 213.06344.32 239.02304.34 218.70232.90 168.21275.78 213.21405.17 274.56307.22 228.88286.87 216.45357.11 262.48- 3 -206.98142.34104.1772.3458.54132.23107.2981.5676.45172.7396.4387.39114.85图 1 白土不同土层的水分特征曲线图 2 黄泥土不同土层的水分特征曲线图 3 黄泥土不同土层的水分特征曲线3.3 影响土壤水力特征的因素3.3.1 容重经过统计分析容重与田间持水量(即压力在 0.3×l05Pa 时)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 相关系数 r=-0.9167(n=12)(图 4)。
容重的大小影响着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容重小的土壤 其大孔隙较多、毛管作用较强,因而含水量增加。
随着压力的增加,其容重与该压力下的含水量的相关性逐渐减小,萎蔫系数与容重的相关系数也为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相关系数 r=-0.7391(n=12)(图 5)。
图 4 不同土层容重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关系图 5 不同土层的容重与萎蔫系数之间的关系分别对这三种土壤进行统计分析表明,黄泥土和乌栅土的容重和有效水含量均有显著的- 4 -负相关关系,但白土没有这种关系。
这是因为黄泥土和乌栅土各土层的质地相差不大,所以 它们各土层的容重与该土层的有效水含量相关性就比较显著,而白土各土层的质地相差很 大。
这也表明即使容重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效水含量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3.3.2 粘粒含量质地中的粘粒含量对土壤的持水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当土壤水吸力发生变化时,质地越 粘的土壤其含水量变化幅度越小。
经统计分析,虽然土壤粘粒含量越高,总体上其田间持水量就越大,但由于所试验的各土层的有机质、容重等因素相差很大,所以没有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但粘粒含量与萎蔫系数有比较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r=0.6748(n=12)(图 6)。
这是因为在低压力水 头时(0-l.0×l05Pa ),水分的保持主要依赖于土壤结构和孔径分布,受到容重和孔隙度等的强烈影响。
而在高压力水头范围(大于 l.0×l05Pa ),土壤水的保持主要是由于吸附作用[9], 而影响土壤吸附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粘粒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