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合集下载
家畜育种学01育种学预备知识-PPT精品文档

(六)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jcyzx/index.htm
三、影响品种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个品种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人工选择方向的变化发生不同的变化 导致品种变化的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是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 是形成不同用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 工业革命之前:农业、军事马业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乳肉蛋绒裘革等用途畜禽
/jcyzx/index.htm
四、动物驯化的历史
动物驯化的历程: 猎杀捕捉圈围驯养选择繁殖调教 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驯养 • 指人类对野生动物的饲养:捕猎的食物多,一时吃不 完,便利用等把活体留养起来以备后用。 驯化 • 指人类在野生动物驯养过程中,经过长期饲养、选择 和培育,使动物的体型外貌、生活习性、生产性能等 发生根本性变化(遗传基础发生改变),完全丧失野 性而依赖于人类生存繁衍的过程。 • 简言之,将野生动物驯养成家畜的过程叫驯化。 • 家畜驯化的顺序:
/jcyzx/index.htm
二、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一)具有相同的来源
(二)具有相似的性状和适应性
(三)具有遗传稳定性和高种用价值 (四)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个品种应由若干各具特点的品系 或类群构成。构成品种的类型主要有: 1.地方类型 2.育种场类型 3.品系与品族 (五)足够的数量
A、人类劳动的成果——人类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养和 驯化 B、家畜对人的依赖性——家畜对人类的养育环境有 良好的适应能力,对人工养殖条件有强烈的依存性, 离开了人类提供生存环境(饲养管理条件)就丧失 特定的经济性能。 C、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D、群体数量足够多; E、在遗传品质上具有品种或品系的区别
/jcyzx/index.htm
家畜育种学课件(1--3)-文档资料

2、研究家畜生长、发育规律,主要性状的遗传基 础与遗传规律,生产性能的测定及其组织与实施 方法。
家畜育种学
3、研究现有品种遗传改良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 选种、选配的理论、方法,优化育种规划的方法。
4、研究培育新品种、新品系的理论与方法。
5、研究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6、研究保证家畜育种工作,科学、高效进行的组织、 措施与必要的法规。
马 6 牛 10 猪 20 羊30
家畜育种学
1822年英国出现了短角牛良种登记 1872年英国出现了短角牛协会
*此时品种的概念是有形态学与生理学上十分相
似的一组家畜。
家畜育种学
3、现代育种学理论的发展与育种实践 1)达尔文的进化论(1809—1882)
是英国的博物学家,是进化论的奠基人,在 1831—1836年间随Beagle号军舰进行了环球旅行, 写出了《物种起源》、《动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奠定了“物竟天 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理论。
家畜育种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 主讲教师:李金泉 道尔吉 张文广 赵艳红
家畜育种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
主讲教师:李金泉 道尔吉 张文广 赵艳红
家畜育种学
绪论 一、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学 二、家畜育种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三、家畜育种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家畜育种学
一、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学
猾 羊
鸡
野
猪
鸭
鹅
火 鸡
鹌 鹑
鸽 子
鸵 鸟
绿鸿墨野岩非
头雁西鹌鸽洲
野、哥鹑-和
鸭
灰 雁
野 火 鸡
野 鸽
澳 洲
-
家畜育种学
3、研究现有品种遗传改良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 选种、选配的理论、方法,优化育种规划的方法。
4、研究培育新品种、新品系的理论与方法。
5、研究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6、研究保证家畜育种工作,科学、高效进行的组织、 措施与必要的法规。
马 6 牛 10 猪 20 羊30
家畜育种学
1822年英国出现了短角牛良种登记 1872年英国出现了短角牛协会
*此时品种的概念是有形态学与生理学上十分相
似的一组家畜。
家畜育种学
3、现代育种学理论的发展与育种实践 1)达尔文的进化论(1809—1882)
是英国的博物学家,是进化论的奠基人,在 1831—1836年间随Beagle号军舰进行了环球旅行, 写出了《物种起源》、《动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奠定了“物竟天 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理论。
家畜育种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 主讲教师:李金泉 道尔吉 张文广 赵艳红
家畜育种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
主讲教师:李金泉 道尔吉 张文广 赵艳红
家畜育种学
绪论 一、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学 二、家畜育种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三、家畜育种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家畜育种学
一、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学
猾 羊
鸡
野
猪
鸭
鹅
火 鸡
鹌 鹑
鸽 子
鸵 鸟
绿鸿墨野岩非
头雁西鹌鸽洲
野、哥鹑-和
鸭
灰 雁
野 火 鸡
野 鸽
澳 洲
-
家畜育种学 复习资料 课件 ppt08

作用:后代表现间于双亲之间, 作用:后代表现间于双亲之间,属中间型遗传
综合双亲优良性状; 综合双亲优良性状; 丰富后代的遗传基础; 丰富后代的遗传基础; 创造新的类型; 创造新的类型; 提高后代的适应性和生活力。 提高后代的适应性和生活力。
缺点: 缺点:
对连锁和负相关的性状选配效果不好 连锁和负相关的性状选配效果不好
以基因型的准确判断为基础; 基因型的准确判断为基础; 为基础 应以一个性状为主,不应多于2 应以一个性状为主,不应多于2个; 性状为主 遗传力高的性状效果明显。 遗传力高的性状效果明显。 高的性状效果明显
缺点: 缺点:
长期同型选配会增大近交系数, 长期同型选配会增大近交系数,降低群体 内的变异性,使原有的缺点更明显, 内的变异性,使原有的缺点更明显,适应 性与生活力都下降。 应加强选择。 性与生活力都下降。故应加强选择。
注意: 注意:
同质选配多用于育种群 异质选配多用于繁殖群
(三)品质选配的运用
1、生产上:以同质选配为主,也可将 生产上:以同质选配为主, 二者结合使用。 二者结合使用。 育种上:先异质选配, 2、育种上:先异质选配,稳定后再同 质选配。 质选配。 注意: 注意:
异质选配不是“弥补选配” 异质选配不是“弥补选配”,相反缺陷 的交配可能会加重缺陷。 的交配可能会加重缺陷。
不同群体间的远交,即“异种群选配”。 不同群体间的远交, 异种群选配” 分为品种间杂交、 分为品种间杂交、系间杂交和远缘杂交 作用: 作用:
1、增加杂合子频率; 增加杂合子频率; 提高群体均值; 2、提高群体均值; 产生互补效应; 3、产生互补效应; 4、改变子一代的遗传方差
第三节 近交程度的分析
(二)近交衰退
近交使繁殖性能、 近交使繁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 状都降低的现象。 状都降低的现象。 原因: 原因:
03家畜育种学课件

/jcyzx/index.htm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间的关系
1、当选择的方向一致时,自然选择能加快人工选择的进程, 增强人工选择的效果。 2、当选择方向不一致时,人工选择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制约或 影响。此时,要获得人工选择的预期效果,就必须加强或改 善饲养管理条件来克服自然选择的作用。 高产对家畜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往往是有害的,故应加强 对高产品种的营养条件供应和环境条件控制。 3、当两种选择作用严重抵触时,人工选择就不会取得进展 (品种退化)
(3)计算在n个后代中至少观测到一个隐性纯合个体的概 率: 1 pn。
/jcyzx/index.htm
测交方法
(1)被测公畜与隐性纯合(aa)母畜交配 (2)被测公畜与已知为杂合体(Aa)的母畜交配 (3)被测公畜与其女儿或与另一头已知为杂合公畜的女儿交 配 (4)被测公畜与其未经选择的半姐妹交配 (5)被测公畜与其全同胞交配 (6)其他方法:直接进行后裔调查,只要发现一头隐性个体, 则其父母都是杂合子。
原始基因型频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 留种率)
/jcyzx/index.htm
等位基因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基因型频率为 淘汰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AA p2 S 1-S
A
p Aa 2pq S 1-S
全部为显性表型个体的最少子女数 P<0.05 P<0.01 5 7 11 16 23 35 23 35
/jcyzx/index.htm
对多胎家畜
则k不为1,例如k=10时,与其未经选择的n头女儿测交,其后代全部为 正常型个体的概率为: P=〔0.5+(3/4)10×0.5〕n。 在此情况下,因为: P=0.05时,n=4.6<5;
家畜育种学课件一

长期规划
进行家畜育种需要有长远的规划目标,同时注 重中长期效益的平衡。
常见家畜育种方法
人工选择
根据家畜的性状进行有目的地 选育,逐步改进品种。
杂交育种
通过不同品种家畜间的杂交, 获得优良性状的后代。
基因编辑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精确修改家 畜的遗传信息,加速育种进程。
选种与配种技术
1 品种选择
根据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的家畜品种,包括育种目标、产量、适应性等。
2 配种计划
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以优化遗传组合,避免近亲繁殖。
3 人工授精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选用优良品种的精液进行高效配种。
家畜品种改良与繁殖
1
种群管理
2
合理管理家畜种群,包括饲养、卫生、
疫病防控等方面。
3
基因改良
通过选择与杂交等手段改良家畜的遗传 基因,提升品种的性状。
繁殖管理
科学管理家畜的繁殖过程,确保良好的 繁殖效果和后代品质。
家畜育种学课件一
家畜育种学是研究家畜品种的选育、改良及繁殖技术的科学领域。了解家畜 育种学的重要性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家畜育种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明确
确定培育家畜品种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如产量、 质量、适应性等。
原则科学
依据家畜遗传规律和生物学原理,采用科学的 方法进行家畜育种。
遗传多样性
充分利用家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家畜品 种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
疫病防控
预防和控制疫病对家畜育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技术创新
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基因编辑和大数据分 析,推动家畜育种的进步。
家畜遗传与遗传改良
基因传递
了解家畜遗传规律,注重优良遗 传特征的传递。
《家畜育种学课件》课件

研究目的:提高家畜的产量、 品质、抗病性等
研究意义:推动家畜养殖业的 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障食 品安全。
家畜品种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家畜品种资源的分类:包括猪、牛、羊、马、驴、骆驼等 家畜品种资源的特点:具有不同的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家畜品种资源的保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濒危和稀有的家畜品种 家畜品种资源的利用:通过选育和杂交等方式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家畜育种实践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奶牛育种实践 案例二:猪育种实践 案例三:鸡育种实践 案例四:羊育种实践 案例五:马育种实践 案例六:兔育种实践
家畜育种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选择合适 的品种: 根据市场 需求和养 殖条件选 择合适的 品种
注重遗传 特性:了 解家畜的 遗传特性, 选择具有 优良遗传 特性的家 畜进行育 种
基因编辑育种技术
原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家畜的基因进行精确修改,实现定向育种 技 术 类 型 : 包 括 C R I S P R / C a s 9 、 TA L E N 、 Z F N 等 应用:提高家畜的抗病性、生长速度、肉质等性状 挑战:伦理、法规、技体外受精的胚胎或早期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使其妊娠并生产出新个体。 目的:快速繁殖优良品种,提高家畜育种效率。 技术流程:超数排卵、人工授精、胚胎收集、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 应用范围:牛、羊、猪等家畜的育种。
应用领域:广泛应 用于畜牧业、兽医 学、生物技术等领 域。
家畜育种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家畜 育种学起源于古 代,人们通过选 择和培育优良品 种来提高家畜的
生产性能。
添加标题
近代时期:19世 纪末至20世纪初, 家畜育种学开始 系统化,人们开 始使用遗传学原 理来指导家畜育
《家畜育种学》课件

05
CATALOGUE
家畜育种学的未来展望
基因组学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为家畜育种提供了更精 确和高效的手段,通过全基因组关联 分析、基因组编辑等技术,可以更准 确地识别和利用优良基因,提高家畜 的遗传育种水平。
基因组学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家畜的抗 病性、耐受性等方面的研究,为家畜 育种提供更多可能性。
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分子机制。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家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家畜健康水平 。
03
CATALOGUE
家畜育种的实践方法
群体遗传改良
01
群体遗传改良是家畜育种的重 要实践方法之一,通过选择和 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改 善整个群体的遗传品质。
家畜育种学的应用领域
畜牧业
家畜育种学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通过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提 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如肉质、产奶量 、生长速度等。
动物科学
农业科技
家畜育种学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科技领 域,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家畜育种学为动物科学领域提供理论 基础和技术支持,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繁殖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
VS
家畜育种学与环境科学、动物营养学 等学科的交叉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 家畜生长的环境和营养需求,提高家 畜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THANKS
感谢观看
《家畜育种学》 PPT课件 (2)
目录
• 家畜育种学概述 • 家畜育种的基本原理 • 家畜育种的实践方法 • 家畜育种中的问题与对策 • 家畜育种学的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家畜育种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家畜育种学第0章绪论幻灯片PPT

保护品种资源
湖羊
原鸡
2、培育新品种和品系
提高畜禽群体生产性能 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畜产品
彩兔
赤狐
东北改良雪狐 银蓝狐
银黑狐
3、现有优良品种中选育优秀的种畜
提高畜禽群体内的良种覆盖率 使群体不断地得到遗传改良
德国肉 毛兼用 美利奴 羊
4、培育或筛选杂交配套系
利用杂种优势 为工厂化畜牧业生产提供高产、低耗的商品畜禽
1、改善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 动物性食品富含人体所需营养(蛋白质、能量、
维生素、矿物质)且平衡 膳食中的动物性食品和动物蛋白的比例是衡量
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准
联合国卫生组织定出 成年人健康营养标准下限
每日75g蛋白质,其中1/3来自动物性食品
发达国家:80-100g (动物蛋白40g) 发展中国家:50-60g (10-15g) 我国:70g (15-17g)
一、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畜牧业水平与国民经济发达程度一致
从农业经济学观点出发,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 所占的比例高低,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 社会发展与经济发达程度。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水平都较高,其 畜牧业产值平均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一、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990 17400 114333
1522
7662
44
670
1967
11.30
25.67
172
1995 57733 121121
4767
20341
35
1679
6045
10.47
29.29
499
2000 89404 12658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选择
指在动植物育种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家养 动植物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选择作用。
作 用:进化的方向由适应自然环境条件转向有利于为人类 提供更多的畜产品。控制进化方向的是人的意愿。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差异
1、针对维持群体均值而言
自然选择是向心选择 人工选择是离心选择
2、选择的目的与方向
自然选择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人工选择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选择目标→选择方案
质量性状
qualitative trait
表型呈不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存在明显区 别,能够直接加以描述的性状。其遗传规律符合 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理论。
主要质量性状:表型特征、血型和血液蛋白多态性、 遗传缺陷、伴性性状。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质量性状选择及效应
基本工作:依据对群体的表型分析、系谱分 析和测交实验对特定基因型的判别 效应:选择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增加群 体中有利基因的频率,降低不利基因的频率
即:选择能积累变异,决定变异的方向,产生新类型个 体,最终使畜群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在家畜育种中的体现:
1.针对特定数量性状的系统选育可能育成新品种
选择的重点--数量性状(经济重要性)
2.针对特定质量性状的系统选育也可能育成新品种: 3.选择有益突变也能培育新品种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Biblioteka 等位基因Aa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p
q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AA
Aa
aa
基因型频率为
p2
2pq
q2
淘汰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S
S
0
1-S
1-S
1
p 2 1 S 2 p q 1 S
q2
1 S 1 q 2 1 S 1 q 2 1 S 1 q 2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首先,创造或发现变异
方法:诱变或杂交
其次,通过选择的作用在群体中定向地扩散这种 变异型基因,并逐步使之成为群体的主导类型。
方法:通过定向选择来增高理想基因的频率。
有变异存在,才有新品种的产生,变异为育种
提供素材,变异是育种的基础。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育种是根据家畜的遗传和变异两种特性,通过选择和繁育两 种手段来引导变异发展的方向而进行的工作。 理论基础: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考虑完全淘汰隐性基因型个体而保留表型为 显性的个体时的群体基因型变化:
设有一对等位基因
A
a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p0
q0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AA
Aa
aa
基因型频率为 淘汰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p02
2p0q0
q02
0
0
1
1
1
0
p
2 0
p
2 0
2
p0q0
2 p0q0
p
2 0
2
p0q0
0
则经过一代选择后,隐性基因a的频率为:
(P+q=1)
q1=
P0q0
= q0
P20 2P0q0 1 q 0
q2=
q1
1 q1
=
q0
1 2q0
经过t代选择后:qt=
1
q0 tq 0
,
所以:t= q 0 q t
q 0q t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例如:假设某群体一隐性基因型个体占总体的 1/20000(q2),隐性基因频率为q=1/141;每代淘 汰隐性基因型个体,将隐性基因型频率降低一半即 q2=1/40000,q=1/200, 需要:
选 择 后 基 因 型 频 率 = 原 始 基 因 型 频 率 留 种 率
( 原 始 基 因 型 频 率 留 种 率 )
经过一代的选择后,隐性基因频率为:
q1=1/2*H1+R1= q S(q q2 ) 1 S(1 q2 )
若:S=1,则q1=1;经过一代选择,群体固定(条件:外 显率为100%) S=0,则q1=q,此时群体处于自然平衡状态
3、选择的过程
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长,见效慢 人工选择的过程则相对较短,见效较快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间的关系
1、当选择的方向一致时,自然选择能加快人工选择 的进程,增强人工选择的效果。 2、当选择方向不一致时,人工选择会受到自然选择 的制约或影响。此时,要获得人工选择的预期效果, 就必须加强或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来克服自然选择的 作用。
第五章 选择原理
第一节 选择相关概念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选择 第四节 阈性状的选择 第五节 选择的方法 第六节 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第一节 选择相关概念
自然选择
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自然界对物种的选择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作 用:在生物进化中起主导作用,自然环境条件控制着变 异发展的方向,导致适应性状的产生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二、对显性有利基因的选择
目的:淘汰隐性有害基因
1.根据表型淘汰隐性个体:
隐性-显性性状:牛红毛-黑毛;猪黑毛-白毛; 从表型上不能区分完全显隐性基因的显性纯合子(AA)和
杂合子个体(Aa),故隐性基因难以从群体中彻底剔除。
例如:
猪的氟烷基因(Haln) 海福牛的侏儒症(隐性纯合子)一岁前死亡,但杂合子公牛 具有粗壮而紧凑的体躯和清新的头部,易被选留种用,导致 该基因扩散。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一、对隐性有利基因的选择
目的:淘汰显性不利基因 例:
一对等位基因时:基因型为AA、Aa、aa。其中,A 对a为完全显性,则AA和Aa具有相同的表现型,均 为显性性状。 设原始群体(随机交配大群体)基因频率为A=p,a=q, 则相应基因型频率为:D=p2,H=2pq,R=q2。淘 汰率为S,留种率为1-S。
结论:隐性基因的选择比较容易实现。
例:100头的牛群,有角81头,无角19头 其中:有角81头(隐性纯合子qq) ;无角19头
(显性纯合子QQ、杂合子Qq)
则:有角隐性基因q的频率为:q= R = 0.81 =0.9
无角显性基因Q的频率为:Q=1-0.9=0.1 杂合子频率为:H=2Qq=2×0.1×0.9=0.18. 每次淘汰50%的无角牛,则经过一代选择后,隐性 基因的频率为:q1=0.945;即:隐性基因的频率增 加了0.045。
高产对家畜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往往是有害的,故应加强 对高产品种的营养条件供应和环境条件控制。
3、当两种选择作用严重抵触时,人工选择就不会取 得进展(品种退化)
选择的实质
打破了繁殖的随机性,定向地改变了群体中相关 基因的频率 打破了自然状态条件下生物群体的“哈代-温伯 格”平衡 ,改变了生物类型。
改变一个种群的步骤:
指在动植物育种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家养 动植物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选择作用。
作 用:进化的方向由适应自然环境条件转向有利于为人类 提供更多的畜产品。控制进化方向的是人的意愿。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差异
1、针对维持群体均值而言
自然选择是向心选择 人工选择是离心选择
2、选择的目的与方向
自然选择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人工选择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选择目标→选择方案
质量性状
qualitative trait
表型呈不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存在明显区 别,能够直接加以描述的性状。其遗传规律符合 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理论。
主要质量性状:表型特征、血型和血液蛋白多态性、 遗传缺陷、伴性性状。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质量性状选择及效应
基本工作:依据对群体的表型分析、系谱分 析和测交实验对特定基因型的判别 效应:选择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增加群 体中有利基因的频率,降低不利基因的频率
即:选择能积累变异,决定变异的方向,产生新类型个 体,最终使畜群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在家畜育种中的体现:
1.针对特定数量性状的系统选育可能育成新品种
选择的重点--数量性状(经济重要性)
2.针对特定质量性状的系统选育也可能育成新品种: 3.选择有益突变也能培育新品种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Biblioteka 等位基因Aa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p
q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AA
Aa
aa
基因型频率为
p2
2pq
q2
淘汰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S
S
0
1-S
1-S
1
p 2 1 S 2 p q 1 S
q2
1 S 1 q 2 1 S 1 q 2 1 S 1 q 2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首先,创造或发现变异
方法:诱变或杂交
其次,通过选择的作用在群体中定向地扩散这种 变异型基因,并逐步使之成为群体的主导类型。
方法:通过定向选择来增高理想基因的频率。
有变异存在,才有新品种的产生,变异为育种
提供素材,变异是育种的基础。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育种是根据家畜的遗传和变异两种特性,通过选择和繁育两 种手段来引导变异发展的方向而进行的工作。 理论基础: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考虑完全淘汰隐性基因型个体而保留表型为 显性的个体时的群体基因型变化:
设有一对等位基因
A
a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p0
q0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AA
Aa
aa
基因型频率为 淘汰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p02
2p0q0
q02
0
0
1
1
1
0
p
2 0
p
2 0
2
p0q0
2 p0q0
p
2 0
2
p0q0
0
则经过一代选择后,隐性基因a的频率为:
(P+q=1)
q1=
P0q0
= q0
P20 2P0q0 1 q 0
q2=
q1
1 q1
=
q0
1 2q0
经过t代选择后:qt=
1
q0 tq 0
,
所以:t= q 0 q t
q 0q t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例如:假设某群体一隐性基因型个体占总体的 1/20000(q2),隐性基因频率为q=1/141;每代淘 汰隐性基因型个体,将隐性基因型频率降低一半即 q2=1/40000,q=1/200, 需要:
选 择 后 基 因 型 频 率 = 原 始 基 因 型 频 率 留 种 率
( 原 始 基 因 型 频 率 留 种 率 )
经过一代的选择后,隐性基因频率为:
q1=1/2*H1+R1= q S(q q2 ) 1 S(1 q2 )
若:S=1,则q1=1;经过一代选择,群体固定(条件:外 显率为100%) S=0,则q1=q,此时群体处于自然平衡状态
3、选择的过程
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长,见效慢 人工选择的过程则相对较短,见效较快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间的关系
1、当选择的方向一致时,自然选择能加快人工选择 的进程,增强人工选择的效果。 2、当选择方向不一致时,人工选择会受到自然选择 的制约或影响。此时,要获得人工选择的预期效果, 就必须加强或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来克服自然选择的 作用。
第五章 选择原理
第一节 选择相关概念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选择 第四节 阈性状的选择 第五节 选择的方法 第六节 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第一节 选择相关概念
自然选择
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自然界对物种的选择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作 用:在生物进化中起主导作用,自然环境条件控制着变 异发展的方向,导致适应性状的产生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二、对显性有利基因的选择
目的:淘汰隐性有害基因
1.根据表型淘汰隐性个体:
隐性-显性性状:牛红毛-黑毛;猪黑毛-白毛; 从表型上不能区分完全显隐性基因的显性纯合子(AA)和
杂合子个体(Aa),故隐性基因难以从群体中彻底剔除。
例如:
猪的氟烷基因(Haln) 海福牛的侏儒症(隐性纯合子)一岁前死亡,但杂合子公牛 具有粗壮而紧凑的体躯和清新的头部,易被选留种用,导致 该基因扩散。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
一、对隐性有利基因的选择
目的:淘汰显性不利基因 例:
一对等位基因时:基因型为AA、Aa、aa。其中,A 对a为完全显性,则AA和Aa具有相同的表现型,均 为显性性状。 设原始群体(随机交配大群体)基因频率为A=p,a=q, 则相应基因型频率为:D=p2,H=2pq,R=q2。淘 汰率为S,留种率为1-S。
结论:隐性基因的选择比较容易实现。
例:100头的牛群,有角81头,无角19头 其中:有角81头(隐性纯合子qq) ;无角19头
(显性纯合子QQ、杂合子Qq)
则:有角隐性基因q的频率为:q= R = 0.81 =0.9
无角显性基因Q的频率为:Q=1-0.9=0.1 杂合子频率为:H=2Qq=2×0.1×0.9=0.18. 每次淘汰50%的无角牛,则经过一代选择后,隐性 基因的频率为:q1=0.945;即:隐性基因的频率增 加了0.045。
高产对家畜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往往是有害的,故应加强 对高产品种的营养条件供应和环境条件控制。
3、当两种选择作用严重抵触时,人工选择就不会取 得进展(品种退化)
选择的实质
打破了繁殖的随机性,定向地改变了群体中相关 基因的频率 打破了自然状态条件下生物群体的“哈代-温伯 格”平衡 ,改变了生物类型。
改变一个种群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