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

合集下载

风湿确诊金标准

风湿确诊金标准

风湿确诊金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风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在初期,风湿病的症状可能比较轻微,容易被忽略,但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导致关节损伤和功能障碍。

及早确诊风湿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风湿病确诊的金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确诊标准:一、临床表现1.关节疼痛和肿胀:风湿病的特征性症状是关节疼痛和肿胀,通常是对称性的,即两侧相同部位的关节出现问题。

2.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可能会感觉关节活动不灵活,甚至出现僵硬的现象。

3.晨僵:早晨起床时患者可能会感觉全身关节僵硬,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缓解。

4.皮肤变化:风湿病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红斑、硬皮病等皮肤变化。

5.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疲劳、发热、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1.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多数风湿病患者血清中都能检测到。

2.抗环瓜拉原(ACPA):抗环瓜拉原是一种特异性的风湿性关节炎标志物,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3. C-反应蛋白(CRP)和沉淀素:这两个指标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风湿病患者血清中常常升高。

4.关节穿刺液检查:对于关节炎症患者,关节穿刺液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感染或痛风等其他疾病。

三、影像学检查1.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可以显示骨关节的变化,如骨质疏松、关节腔狭窄、关节变形等。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如骨赘、滑膜增生等。

3.MRI检查:MRI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如骨折、软组织肿瘤等。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确诊风湿病后,患者需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减轻症状。

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以提高康复的效果。

风湿病的确诊金标准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来做出的。

风湿四项

风湿四项

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临床意义:
1.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
(2)BiP抗体可以在RF、CCP、HRF、RA33、 AKA、 APF等抗体阴性的血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对RA的诊断是一个很好地丰富和补充。?
(3)抗BiP抗体阳性组的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于该抗体阴性组者。
抗细胞膜DNA抗体
抗细胞膜DNA抗体是一种可以在人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膜上表达的DNA分子。
HLA-DR抗原: HLA-DR抗原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HLA-DR分子为二聚体结构,由非多态性的DRα链和多态性的DRβ链组成。DRα和DRβ链的可变区可识别并结合抗原或自身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进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HLA-DR4/DR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演变有关。
RA33抗体
抗RA33抗体与其他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无交叉反应,为多克隆抗体,以IgG型为主。
临床意义: RA33 抗体,在不典型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出现,阳性率为 27-45% ,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性关节炎均不出现此抗体。因而认为抗 RA33 抗体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临床意义: 抗 PCNA 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另据报道,该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 IgG 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RF 可分为 IgM 、 IgG 、 IgA 、 IgE 四型。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全)-珍藏版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全)-珍藏版
SLA/LP(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胰抗体)
抗SLA/LP抗体为少数公认的AIH高度特异性自身抗体,在AIH所有相关自身抗体中最具有诊断价值。抗 SLA/LP抗体在 AIH中的阳性率为10%-30%,该抗体多出现在ANA, SMA和抗LKM-1抗体阴性的AIH患者血清中。抗SLA/LP抗体为AIH-III型的血清学标志抗体,阳性患者多为年轻女性,多伴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pANCA(甲醛抵抗,血管炎三项中显示为MPO抗体阳性)主要见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
是抗基底膜抗体型肾小球肾炎特异性抗体,包括Good-Pasture综合征、急进型肾小球肾炎及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1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2周边型:此型对应的抗体为抗dsDNA抗体。
3斑点型或颗粒型:此型抗体与多种自身抗体有关,如:抗u1RNP、抗Sm、抗Scl-70、抗SSB/La、抗SSA/Ro等。
4核仁型:此型与针对核糖体、u3RNP、RNA聚合酶等抗原的抗体有关。
盐水可提取性核抗原(ENA)
以小分子核糖核蛋白(非组蛋白中的盐水可提取性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抗U1RNP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
高滴度主要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也可见于SLE。
抗Sm抗体(抗Smith抗体)
为SLE所特有,特异性达99%,敏感性25%,与SLE疾病活动性无关。常与抗URNP共存。
抗SSA抗体
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主要见于RA、干燥综合征外(90%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等;

血清学试验的种类及应用

血清学试验的种类及应用

血清学试验的种类及应用血清学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验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中的抗体或抗原等物质来诊断和监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血清学试验可以分为多个种类,包括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放射性免疫测定等。

免疫荧光试验是通过将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患者血清中的特定抗原结合来进行检测。

这种试验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特定抗原的存在。

免疫荧光试验常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传染病(如流感、结核等)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方法,通过特定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反应,利用酶标记进行检测。

这种试验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出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ELISA广泛应用于病毒、细菌、肿瘤和药物等领域的疾病诊断、防控和治疗监测。

中和试验是一种用于检验抗体对病原体的中和作用的方法。

病原体感染机体后,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通过中和试验可以评估抗体对病原体的中和能力。

这种试验广泛应用于检测病毒感染,如乙型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通过观察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而激活补体的反应,来检测体内特定抗体的存在与水平。

这种试验可以用于包括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放射免疫测定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测定的方法。

这种试验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特点,可以用于检测病毒感染、肿瘤标志物、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功能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血清学试验,还有其他一些血清学试验,如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电泳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疾病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血清学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验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或抗原来诊断和监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检测目的,可以选择合适的血清学试验方法,以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教你看懂风湿及类风湿化验结果

教你看懂风湿及类风湿化验结果

教你看懂风湿及类风湿化验结果做风湿三项检验,首先要留取血清、血浆、关节液、胸水等标本。

留取标本应注意以下几点:(1)采集血清或血浆标本,受检者最好空腹。

(2)某些药物会影响风湿三项的检验结果,如服用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类(水杨酸类)药物以及抗生素类药物,会导致抗“O”不升高。

留取标本前的若千天内最好不服用这些药物。

看风湿三项化验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参考值范围:参考值和参考范围是以一定量正常人群验证.得来的,并非绝对值,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参考值和参考范围可能不同。

不同标本如血液、关节液、胸水等,有不同的参考值。

用不同的测定方法,不同型号的仪器和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进行测定都有不同的参考值范围和测定结果的表示单位。

因此不同医院提供的参考值范围可能也不相同,不能直接比对。

②由于风湿免疫检测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受限,单一指标检测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唯-.依据,必须与病人状况、体征检查及各种诊断手段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阴性不能绝对排除风湿性疾病或风湿活动期,单一指标或一次检验结果阳性也不能作为诊断风湿性疾病的确诊依据,只是提供了需进一步检查的信号。

例如:抗"O"值必须动态观察,一次抗"O"值增高仅供临床参考,若连续几次定期检查抗“O”值逐渐升高,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则临床意义较大;C反应蛋白(CRP)与总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三者结合在一起更可预知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度。

编辑与诊断有关的风湿免疫检测内容有多种,具体项目详见一下指标。

1.抗“O"(anti-streptolysin O, ASO)抗“O”,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人侵人体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

测定抗“O",可作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指标,也用于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参考值< 200IU/ml(乳胶凝集试验)< 120IU/mL(免疫比浊法)2.类风湿因子( rheumatoid facter, RF)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很高,可达79.6%,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除见于RA外(90%RA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硬化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外,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RF。
RF-IgG:与RA患者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相关。
RF-IgA: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RF-IgA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心磷脂抗体(ACA)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反复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包括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血小板
减少和CNS病变)患者。IgM型ACA可作为自发性流产的前瞻性指标。
抗2糖蛋白抗体(抗2GP-1)
诊断APS敏感性同ACA,但特异性高于ACA
抗SSA/Ro抗体
见于干燥综合征(敏感性88%~96%),类风湿关节炎(3%~10%),SLE(24%~60%)°VSLE光过敏、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SSA抗体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儿狼疮综合症)等相关。
抗SSB/La抗体(抗Ha抗体)
抗SSB阳性几乎总伴有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特异,是干燥综合征血清特异性抗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达40%左右。
RF-IgM:最常见。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
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0%以上。
抗核抗体(ANA)
以细胞的核成分(核酸、核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分以下几种荧光图谱:
①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ppt.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ppt.

九•补体Clq 和抗Clq 抗体
备组血沽Clq 的浓喪(X+S) mg/L
通过对比松辆徂弓对閱殂血淸Clq 水平.证实了 LN 忠A 与IIIZ 的$口5您者血 消eg 浓度均显苦低丁lE 常人、ft 他风湿性疾林也石・及其他疗脏疚病患乩 尤 以S4慰齐血清Clq 浓度的降低明显• 患拧血淸Clq 浓度的水平显甘低于卄
JZ 的患齐-山此町以押:测,血沽 Gq 水平》jSLE ・尤比足SUS 您拧的疗 脏损•幷Z 何存在杵明确的相关件•
r r 氏气*/F : 2%«常心醫碍;带幷?R 启昴閑1帖屛假缸hnY 周貂 :•品4兌
堆« I «车恋・»怡1
九•补体Clq 和抗Clq 抗体
诊断为LN 的患者密切检测抗Clq 抗体的滴度冇助 于早期发现病惜活动。

总之抗Clq 抗体可用于:
1.狼疮及LN 的诊断。

2 •狼疮患者随访中的监测。

3. 早期识别LN 复发。

HI *1
M Hl
Jfc 伦 IW 低* o
ti. w 人 m -lU
i
♦ :M*
er
SUiZrU
1 Z Ml
4(1
■ :■P” 3T. r» ih 1 z m Ml
-><i
1 r sttT r^

N “ ♦A. 1A ft 更 Ml
it
K tv n Hi
til
IO S*
a <r n Itk *< W »K lAi 1(
30 NM 土SA a ar
i t : . * J tiUC Ml 1匕令S
ua
•< LZ eii t 匕 M l y 113。

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

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

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

你说这类风湿因子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捣蛋鬼”,得把它给找出来才行呢!一般来说呀,测定类风湿因子常用的就是血清学检测啦。

就好像是在一个大“宝库”里找特定的“宝贝”。

医生会抽取你的血液,这血液就像是一个装满各种信息的“大口袋”。

然后呢,把这血液拿去实验室,让专业的仪器和技术来帮忙。

这过程就好像是一场大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

仪器会仔细地分析血液中的成分,看看有没有类风湿因子这个“小调皮”在里面捣乱。

如果检测出来有,那可就得重视啦!咱打个比方啊,这就好比你家里进了一只小老鼠,你得赶紧找到它,不然它会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

这类风湿因子也是一样,要是不早点发现它,它可能就会在身体里搞出不少麻烦呢!检测的时候可别紧张呀,就当是给自己的身体做一次“大检查”。

而且现在的技术可先进啦,能很准确地找到类风湿因子呢。

你想想,这多厉害呀!有时候我就在想,这科技发展得可真快呀,以前可能很难发现的问题,现在都能轻松搞定了。

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捉迷藏,现在有了各种高科技手段,一下子就能把藏起来的人给找出来啦。

那如果检测出来类风湿因子阳性,是不是就一定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呢?这可不一定哦!就像你看到天上有乌云,不一定就会下雨呀。

还得结合其他的症状和检查来综合判断呢。

所以呀,大家可别看到检测结果就慌了神。

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他们就像是经验丰富的船长,能带着我们在健康的海洋里航行呢!要是真的确定了是类风湿关节炎,那也别害怕。

现在有好多治疗方法呢,就像我们有各种工具来对付不同的问题一样。

只要积极治疗,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还是能和这个“小捣蛋鬼”对抗的呀!总之呢,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呀!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远离这些麻烦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临床意义:IgM-RF的常用检测方法是半定量的乳胶凝集 试验,一般认为RF滴度1:80~1:160具有临床意义。 目前许多实验室已开展应用比浊度法或ELISA法定量检 测IgM-RF,前者的正常值范围约为<20 IU/ml。
四.类风湿因子
RF与多种疾病相关,可概括为“CHRONIC”(见下),此外,正常 人尤其是老年人(5%)也可以RF阳性,而且随年龄的增长RF阳性率可 增高,所以RF对RA的诊断不具特异性。
2.正常值:正常人阴性。 3.意义:LE细胞检查是五、六十年代检测ANA的主 要方法,对于SLE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由于LE细胞检查 费时、费力,而且受吞噬细胞功能等因素的影响,目前 临床上基本已不再开展。尽管如此,LE细胞的发现推 动了继后的SLE等自身免疫病中多种抗核抗体的研究,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二.抗核抗体(ANA)
11.何谓ANA谱:ANA谱是由针对一组重要的核抗原(包括 部分胞浆抗原)的各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组成的,这些自身 抗体的检测与识别对于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的ANA谱包括:抗dsDNA、抗Sm、抗U1RNP、抗 SS-A/Ro、SS-B/La、抗核糖体P蛋白、抗组蛋白、抗Scl70、抗着丝点蛋白、抗Jo-1抗体等。 各种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见表2。
参考文献: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2月 第9卷 第1期
二.抗核抗体(ANA) —抗组蛋白抗体
1.抗组蛋白抗体 组蛋白包括H1,H2A,H2B,H3, H4等亚型,是核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组蛋白抗体 (AHA)与抗DNA抗体有一定相关性,且与疾病活动度 有关。 2.AHA在异烟肼,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等诱导 的药物性狼疮中阳性率几乎达到100%,是诊断药物 性狼疮的重要抗体。
参考文献: 中华风湿病学 第21章
基本荧光核型
荧光核型 (核)均质型 Homogeneous
(核)周边型 Perinuclear
荧光染色特点
细胞核均匀染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 区域着染。
相关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抗dsDNA抗体
细胞核均匀染色,核周染色更强; 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区域强着染。
抗层粘素` 抗核膜-核孔复合物, 抗DNA
二.抗核抗体(ANA)
1.定义:抗核抗体(ANA)泛指作用于细胞核 (浆)内蛋白质、(脱氧)核酸或由其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 等多种抗原成份的自身抗体,迄今为止已发现几十种 以上。
2.意义:许多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患者血清中存 在多种ANA,ANA的检测和识别可以为风湿性疾病的 诊断、鉴别诊断乃至病情判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1.是SLE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为90%~95%,敏感性约70%。
2. 用ELISA法可同时检测IgG,IgA和IgM等亚型, 不同亚型 与不同的SLE临床表型有关。
3. IgM型可能与SLE皮肤损害有关,而存在IgG亚型抗体的患 者具有较高的狼疮性肾炎发生率。
ForgerF,MatthiasT,OppermannM,etal.Clinicalsignificance of anti-dsDNA antibody isotypes: IgG/IgM ratio of anti-dsDNA antibodies 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lupus nephritis [J].Lupus,2004,13(1):36.
表2: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抗核抗体谱(阳性率%)

抗Sm 抗
dsDNA
RNP
SLE
40
70%
药物性 狼疮
15 30% 30%


抗 SS-A/Ro
பைடு நூலகம்35%
抗 SS-B/La
15%
抗核 糖体 P蛋白
510%
抗 Scl70





SS


少见 6070% 5060%

抗 Jo-1
stranded DNA antibody[J].ClinExpRheumatol,2002,20:13.
四.类风湿因子
1.定义:类风湿因子(RF)是指针对人或动物IgG分子 Fc段 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RF包括IgM,IgG,IgA 或IgE型,其中IgM-RF是RF主要类型,也是临床上常 规开展检测的RF。
二.抗核抗体(ANA) —抗Sm抗体
1.在SLE中阳性率约为30%,特异性几乎达100%,对早期不 典型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Sm抗原为核内小核糖体蛋白,抗原成分中包括了u1RNP, 两者联合检测有一定意义。
3. 抗Sm抗体和抗ulRNP抗体一旦出现一般会保持一个相 对恒定的水平,它们不会在疾病的静止期消失。
二.抗核抗体(ANA)
7. ANA荧光核型是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核 荧光染色的类型。
8. 常见荧光核型有(以HEp-2细胞株为基质的 IFANA):周边型、均质型、颗粒型、核仁型、着 丝点型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型等。
9.意义:核型的不同反映了标本血清中存在针对不 同核抗原的自身抗体.如:核仁型多见于PSS,周边型 多见于SLE.
[1]苏茵,韩蕾,栗占国等.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 志,2003,13(1):474. [2]Min DJ,Kim SJ,Pank SH,etal.Anti-nucleosome antibody:sigmifi-Cance in lupus patients lacking anti-double-
二.抗核抗体(ANA)
表1. 不同风湿病的IFANA阳性率(HEp-2细胞为抗原基质)
疾病 SLE 药物性狼疮 SSc MCTD SS PM/DM
ANA阳性率(%) 99 100 97 93 90 78
参考文献:Peng SL, Hardin JA, Craft J. 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 Kelley WN, Harris ED, Ruddy S, Sledge CB(ed):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 fifth edition W.B. Saunders Company 1997.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症(SS),多肌炎/皮肌炎 (PM/DM)等; N (Neoplasms) 肿瘤; I (Infections) 感染,如AIDS,单核细胞增多症,寄生虫感染,慢性病 毒感染,慢性细菌感染(结核、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其它); C (Cryoglobulinemia) 冷球蛋白血症。
3.在ANA阴性的SLE患者,SSA抗体阳性率可较高。 4.抗SSB抗体在SS中的阳性率与SSA抗体近似,而特异
性较SSA高。 5.两个抗体联合检测有利于SS的诊断,有报道两者均
阳性的患者约83%符合SS诊断标准。
[1]Bodolay E,Csiki Z,Szekanecs Z,etal.Five-yearfollow-up of 665 Hungarian patients with 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UCTD)[J].ClinExpRheumatol,2003,21:313.
二.抗核抗体(ANA)
5. ANA阳性的定义:一般将超过95%正常人群ANA水平的 数值定义为ANA阳性,对大多数实验室而言,通常认为 IFANA滴度1:80为阳性。
6.ANA阳性的临床意义 :可见于多种临床情况,除了自身免 疫性风湿病(表1)外,还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自 身免疫性肝病、肿瘤以及少数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但在 正常人中通常IFANA滴度较低。
间期细胞核内均匀分布细颗粒染色; 抗着丝粒/动粒抗体 分裂中期细胞中细颗粒沿染色体中板 呈线性分布。
同一视野阴性、阳性染色细胞共存; 抗PCNA抗体 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染色类型不同。
SSc CREST综合征 SLE
二.抗核抗体(ANA)
10.药物性狼疮:普鲁卡因酰胺、肼苯达嗪、苯妥英钠、 异烟肼、奎尼丁等一些药物可诱导出现ANA阳性,其中 部分病人有发热、关节痛、肌痛、浆膜炎、面部皮疹、 口腔溃疡、狼疮发等临床表现而肾脏、血液、神经系 统较少受累称为药物性狼疮。 在这种情况下,停用相应药物后数月至数年内ANA仍 可阳性,其ANA主要作用于组蛋白, 抗组蛋白抗体是诊 断药物性狼疮的必要实验室条件。
相关疾病
SLE, 药物性狼疮, 其它
慢性活动性肝 炎, SLE
(核)斑块型 Speckle
细胞核颗粒状、块状着染;核仁通常 抗盐水可抽提核抗原
不着染;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区域不着
(ENA)抗体
染。
SLE,MCTD, SS,SSc,其它
核仁型 Nucleolar
着丝点型 Centromere
PCNA型
核仁着染,表现为核内几个大的块状 抗核仁抗体 或颗粒状染色(通常不超过6个)。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
总论
风湿病的常用血清学检查是风湿病诊 断、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部分 检测项目可以作为病情和预后判断、疗效 考察的参考指标。临床实践中应综合临床 和实验室资料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评 估。
一.狼疮细胞
1.定义:狼疮细胞即LE细胞,是指胞浆中有一个苏 木精染色呈紫红色的很大的椭圆形小体,而细胞核却被 推挤在一边的吞噬细胞(多为多形核白细胞) 。
二.抗核抗体(ANA)
3.ANA筛选实验的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抗核 抗体检测(IFANA)。
目前以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为抗 原基质的IFANA是国际公认的高敏感性标 准ANA筛选实验。
二.抗核抗体(ANA)
4. ANA筛选实验基本原理:患者血清中存在的 ANA(第一抗体)能与相应细胞核(浆)抗原成 分结合,再用荧光标记的抗人球蛋白抗体(第 二抗体)复染,经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即能反映 ANA的存在,而且通过对患者血清做一定稀释 后的检测还可以对抗体含量作半定量(滴度) 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