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
风湿三项报告单

风湿三项报告单
报告单位:XXX医院
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男/女
检验科别:XXX科检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参考值:
RF: <20IU/mL
ANA:阴性
CCP: <7.5RU/mL
检测结果:
RF: 28.5 IU/mL 结果:阳性
ANA:阴性结果:阴性
CCP: 14.2 RU/mL 结果:阳性
报告解读: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RF和CCP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RF 和CCP是风湿性疾病的标志物,故患者可能存在风湿性疾病的风险。
建议患者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同时,需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并避免过度劳累,以保持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
本检验报告仅供医生参考,不得作为自我诊断和治疗依据。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风湿四项

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临床意义:
1.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
(2)BiP抗体可以在RF、CCP、HRF、RA33、 AKA、 APF等抗体阴性的血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对RA的诊断是一个很好地丰富和补充。?
(3)抗BiP抗体阳性组的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于该抗体阴性组者。
抗细胞膜DNA抗体
抗细胞膜DNA抗体是一种可以在人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膜上表达的DNA分子。
HLA-DR抗原: HLA-DR抗原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HLA-DR分子为二聚体结构,由非多态性的DRα链和多态性的DRβ链组成。DRα和DRβ链的可变区可识别并结合抗原或自身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进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HLA-DR4/DR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演变有关。
RA33抗体
抗RA33抗体与其他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无交叉反应,为多克隆抗体,以IgG型为主。
临床意义: RA33 抗体,在不典型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出现,阳性率为 27-45% ,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性关节炎均不出现此抗体。因而认为抗 RA33 抗体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临床意义: 抗 PCNA 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另据报道,该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 IgG 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RF 可分为 IgM 、 IgG 、 IgA 、 IgE 四型。
风湿病诊断标准

风湿病诊断标准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对于风湿病的诊断,医生需要根据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以下是风湿病诊断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临床症状。
1.关节疼痛,慢性进行性关节疼痛,多发生于双侧对称的关节,常在清晨或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
2.关节肿胀,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且有压痛。
3.关节活动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严重时可出现关节畸形。
4.全身症状,疲乏、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沉,血沉率常常升高,但非特异性。
2.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3.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阳性。
4.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
5.关节液检查,关节滑液炎症改变。
三、影像学检查。
1.关节X线,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关节畸形等表现。
2.超声检查,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滑囊积液等表现。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可做出风湿病的诊断。
风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实验室检查显示类风湿因子或抗CCP抗体阳性;3.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破坏、畸形等特征;4.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
五、诊断注意事项。
1.风湿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不能片面依赖某一项指标。
2.在进行诊断时,需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六、治疗建议。
1.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2.物理治疗,如理疗、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
3.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七、预防措施。
1.避免受凉,避免寒冷、潮湿环境,避免受凉。
2.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关节的活动和血液循环。
总结,风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后做出诊断。
诊断风湿病时需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同时进行综合治疗和预防措施,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教你看懂风湿及类风湿化验结果

教你看懂风湿及类风湿化验结果做风湿三项检验,首先要留取血清、血浆、关节液、胸水等标本。
留取标本应注意以下几点:(1)采集血清或血浆标本,受检者最好空腹。
(2)某些药物会影响风湿三项的检验结果,如服用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类(水杨酸类)药物以及抗生素类药物,会导致抗“O”不升高。
留取标本前的若千天内最好不服用这些药物。
看风湿三项化验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参考值范围:参考值和参考范围是以一定量正常人群验证.得来的,并非绝对值,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参考值和参考范围可能不同。
不同标本如血液、关节液、胸水等,有不同的参考值。
用不同的测定方法,不同型号的仪器和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进行测定都有不同的参考值范围和测定结果的表示单位。
因此不同医院提供的参考值范围可能也不相同,不能直接比对。
②由于风湿免疫检测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受限,单一指标检测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唯-.依据,必须与病人状况、体征检查及各种诊断手段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阴性不能绝对排除风湿性疾病或风湿活动期,单一指标或一次检验结果阳性也不能作为诊断风湿性疾病的确诊依据,只是提供了需进一步检查的信号。
例如:抗"O"值必须动态观察,一次抗"O"值增高仅供临床参考,若连续几次定期检查抗“O”值逐渐升高,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则临床意义较大;C反应蛋白(CRP)与总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三者结合在一起更可预知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度。
编辑与诊断有关的风湿免疫检测内容有多种,具体项目详见一下指标。
1.抗“O"(anti-streptolysin O, ASO)抗“O”,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人侵人体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
测定抗“O",可作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指标,也用于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参考值< 200IU/ml(乳胶凝集试验)< 120IU/mL(免疫比浊法)2.类风湿因子( rheumatoid facter, RF)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很高,可达79.6%,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试验、肾活检、类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腮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
(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
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
(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
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
(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O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抗o指标判断风湿病的标准

抗O指标判断风湿病的标准
一、指标定义
抗O指标是指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的检测结果,是诊断链球菌感染和风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O指标升高表示患者近期内曾有过链球菌感染,而链球菌感染是风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诊断价值
抗O指标对于风湿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并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综合判断是否患有风湿病。
抗O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疾病。
三、阳性结果
如果抗O指标的检测结果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近期内曾有过链球菌感染,可能患有风湿病。
此时,医生需要进一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具体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四、阴性结果
如果抗O指标的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可能表示患者近期内没有链球菌感染,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患有风湿病的可能。
有些风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不会出现抗O指标升高的情况,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五、联合诊断
在诊断风湿病时,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和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抗O指标可以与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一起使用,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六、治疗意义
抗O指标的检测结果对于风湿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于抗O指标升高的患者,医生通常会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链球菌感染。
此外,抗O指标的监测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

四.类风湿因子
RF与多种疾病相关,可概括为“CHRONIC”(见下),此外,正常 人尤其是老年人(5%)也可以RF阳性,而且随年龄的增长RF阳性率可 增高,所以RF对RA的诊断不具特异性。
2.正常值:正常人阴性。 3.意义:LE细胞检查是五、六十年代检测ANA的主 要方法,对于SLE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由于LE细胞检查 费时、费力,而且受吞噬细胞功能等因素的影响,目前 临床上基本已不再开展。尽管如此,LE细胞的发现推 动了继后的SLE等自身免疫病中多种抗核抗体的研究,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二.抗核抗体(ANA)
11.何谓ANA谱:ANA谱是由针对一组重要的核抗原(包括 部分胞浆抗原)的各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组成的,这些自身 抗体的检测与识别对于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的ANA谱包括:抗dsDNA、抗Sm、抗U1RNP、抗 SS-A/Ro、SS-B/La、抗核糖体P蛋白、抗组蛋白、抗Scl70、抗着丝点蛋白、抗Jo-1抗体等。 各种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见表2。
参考文献: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2月 第9卷 第1期
二.抗核抗体(ANA) —抗组蛋白抗体
1.抗组蛋白抗体 组蛋白包括H1,H2A,H2B,H3, H4等亚型,是核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组蛋白抗体 (AHA)与抗DNA抗体有一定相关性,且与疾病活动度 有关。 2.AHA在异烟肼,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等诱导 的药物性狼疮中阳性率几乎达到100%,是诊断药物 性狼疮的重要抗体。
风湿三项化验的指标

风湿三项化验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1.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
类风湿因子阳性可能提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
2. 血沉(ESR):血沉是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速度,可以作为判断炎症活动度的可靠指标。
血沉升高可能意味着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如类风湿活动期。
3.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当发生炎症或组织坏死时,血清CRP 浓度迅速上升。
CRP升高有助于判断风湿性疾病的病情活动性。
4. 抗链O(ASO):抗链O是一种抗体,升高可能表示近期有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等。
5. 抗核抗体(ANA):ANA是一种自身抗体,存在于约95%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
ANA检测对SLE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七项
抗sm、抗Rnp抗SSA、抗SSB、抗Rib、抗jo-1、抗Sc1-70
诊断类风湿病、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皮肌炎等各种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性病
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5项指标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和复制指标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V-IgM
是鉴别乙肝过去感染还是现在感染的指标
乙肝病毒DNA
HBV-DNA定量
抗Sm是SLE的标志性抗体;
抗RNP可出现在MCTD、SLE、SSc等患者血清中;ﻫ抗SSA阳性则可能提示SS或SCLE;ﻫ抗SSB是SS的标志性抗体;
抗Jo-1是PM/DM的标志性抗体;
抗Scl-70是SSc的标志抗体;
抗核糖体抗体阳性则提示SLE。
患者应该切记虽然某种抗体阳性可能提示某种疾病,但不是绝对的,临床诊断更重要的依据是临床表现。ﻫ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dsDNA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征性抗体,但由于测定技术和实验室条件不同,对于正常人和SLE的界限因不同单位而异,所以抗dsDNA轻度增高不一定有临床意义,还是那句老话,诊断仍需要结合临床表现。
抗可抽提核抗原抗体(ENA抗体)ENA抗体包括抗Sm,RNP,SSA,SSB,Scl-70,Jo-1及抗核糖体抗体等自身抗体,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狼疮(SC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硬皮病(SSc),干燥综合征(SS)和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等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中:
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
———————————————————————————————— 作者:
———————————————————————————————— 日期:
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
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
血沉(ESR)(红细胞沉降率) 一般来说,风湿病患者特别当病情活动时,ESR是增高的,但反过来,ESR增高并不等于就得了风湿病。目前,在个别非专科医生的诊疗思路上仍存在误区,即只要一发现患者ESR高,马上说是风湿病。其实,ESR在多种情况下都可以增高,如贫血、感染或肿瘤等等。其次,血沉可随着风湿病病情缓解而下降,因此可作为药物疗效判断指标之一。但血沉不是活动的特异性指标,有时血沉与病情活动并不一致。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ﻫ类风湿因子(RF)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60%~80%。但RF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指标,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而RF阳性也不等于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例如在正常老年人约有5%阳性率。此外,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也常有RF阳性。另外,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等也可阳性。ﻫC-反应蛋白(CRP)CRP是炎性反应性蛋白之一。风湿病活动时C-反应蛋白普遍升高,与病情密切相关。但要记住CRP也不是风湿病的特异指标,其他炎症如感染或外伤等CRP也明显升高。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医疗单位由于使用的方法、实验条件等存在差异,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一般情况下,在化验单上都标有正常参考值,可自己对比测定的各项指标是否超过了正常范围。
免疫学检查:病毒感染、风湿及内分泌检测
检测名称
备注
检测目的
风湿三项
抗O试验(ASO)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
检查活动性风湿、类风湿病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椎炎等
定量检测乙肝病毒、是判断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指标
甲型肝炎
甲肝抗体
检测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
丙型肝炎
丙肝抗体
检测丙型肝炎感染的指标
贫血三项
VitB12、叶酸、铁蛋白
诊断各种营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良性贫血
Hp检测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ASO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抗O,很多患者以为抗O增高就是风湿,其实不然。抗O升高仅仅提示近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至于有无风湿还需根据患者年龄和其他临床表现来判断。此外,高脂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也可发现抗O增高。
HLA-B27 HLA-B27是一个遗传标志物,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存在HLA-B27阳性。但要注意的是HLA-B27阳性并不意味着病人就是强直性脊柱炎。目前一般认为,HLA-B27阳性有利于使我们更多地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然而,因为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达5%左右,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仅0.3%,即100名HLA-B27阳性的个体中,只有3名左右可能是AS。况且AS病人中,还有10%左右为HLA-B27阴性。因此,单凭HLA-B27阳性不能诊断AS,而HLA-B27阴性也不能除外AS。ﻫ抗核抗体(ANA)ANA是风湿性疾病的初步筛选试验,对风湿病的诊断极为重要。因为,大部分风湿病人可出现ANA阳性,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90%~98%阳性。然而ANA阳性也可见于少数正常人(尤其老年人)、慢性感染、肝病以及使用某些药物。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虽然症状缓解,但ANA始终阳性或滴度没有下降,使其中部分病人一直担心疾病没控制,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应该认识到ANA与病情波动无关,ANA阳性或高滴度并不意味疾病严重。
抗心磷脂抗体(ACL)ACL作为抗磷脂综合征中的重要自身抗体,ACL阳性往往提示易发生动、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达56%。抗心磷脂抗体与SLE密切相关,ACL阳性的SLE病人易出现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贫血等症状。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女性患者易发生习惯性流产。但由于实验技术所限,ACL可出现假阳性,某些疾病如感染也可以导致暂时ACL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