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第4章习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4章习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4章习题

第4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Gbit/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 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bit,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A.增加160m

B.增加80m

C.减少160m

D.减少80m

2.[2009]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PDU地址是()。

A.目的物理地址

B.目的IP地址

C.源物理地址

D.源IP地址

3.[2011年]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MAC协议是()。

A. CSMA

B.CDMA

C.CSMA/CD

D.CSMA/CA

4.CSMA/CD是一种()工作方式。

A.全双工

B.半双工

C.单工

D.其他方式

5.根据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下列情形中需要提高最短帧长的是()。

A.网络传输速率不变,冲突域的最大距离变短

B.冲突域的最大距离不变,网络传输速率提高

C.上层使用TCP的概率增加

D.在冲突域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线路中的中继器数量

6.长度为10km,数据传输率为10Mbit/s的CSMA/CD以太网,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则该网络的最小帧长为()

A.20bit

B.200bit

C.100bit

D.1000bit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LOHA协议中,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前都要判断信道是否空闲

B.CSMA/CD协议既可用于半双工环境中,也可用于全双工环境中

C.CSMA及CSMA/CD协议都只能用于物理拓扑是总线型的局域网中

D. CSMA及CSMA/CD协议都只能用于逻辑拓扑是总线型的局域网中

8.决定局域网的主要技术因素不包括()

A.网络的拓扑结构

B.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C.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D.网络操作系统

9.在OSI参考模型的各层中,局域网一般不包括()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0.测得一个以太网数据的波特率是40MBaud,那么其数据率是()

A.10Mbit/s

B.20Mbit/s

C.40Mbit/s

D.80Mbit/s

11.下列关于网络适配器和MAC地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计算机与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主机内的网络适配器完成的

B.每个网络适配器在出厂时都有唯一的一个48位二进制标识,称为MAC地址

C.网络适配器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D.网络适配器具有流量控制的功能

12.一个以太网的帧数据长度为20B,那么它的填充域长度是()

A.0B

B.23B

C.45B

D.26B

13.下列哪项不是使用网桥分割网络所带来的好处()

A.减少冲突域的范围

B.在一定条件下增加了网络的带宽

C.过滤在网段之间的数据

D.缩小了广播域的范围

14.如果一个网络采用一个具有24个10Mbit/s端口的半双工交换机作为连接设备,每个连接点平均获得的带宽为(),该交换机的总容量为()

A.0.417Mbit/s 10Mbit/s

B.0.417Mbit/s 120Mbit/s

C.10Mbit/s 10Mbit/s

D.10Mbit/s 120Mbit/s

15.一个16端口的集线器的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一个16端口的交换机的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

A.16,1

B.16,16

C.1,1

D.1,1 6

16.以下关于802.11无线局域网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802.11在有基站的情况下支持两种基本的结构单元,BSS与ESS

B.基本服务集BSS的一个AP就是一个基站,覆盖范围的直径一般小于100m

C.通过路由器可以将多个AP组成的BSS互联起来,构成一个扩展服务集ESS

D.Ad hoc中不存在基站,主机之间采用对等的方式通信

17.以下关于802.11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802.11协议的物理层定义了红外、跳频扩频与直接序列扩频的数据传输标准

B. 802.11协议MAC层支持无争用服务和争用服务两种访问方式

C. 802.11的虚拟监听机制进一步减少了发生冲突的概率

D. 802.11采用的是截止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18.下列关于数据链路层设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网桥可以隔离信息,将网络划分为多个网段,一个网段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网段的运行;

B.网桥可互连不同的物理层、不同的MAC子层以及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C.交换机的每个端口节点所占用的带宽不会因为端口节点数目的增加而减少,且整个交换机的总带宽会随着端口节点的增加而增加

D.利用交换机可以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VLAN可以隔离冲突域,但不可以隔离广播域。

二、应用题

1.欲购建一个数据传输率为1Gbit/s的千兆以太网,假设电缆长度为1km,其中无中继器,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则帧的最小长度是多少?10000bit

2.主机A连接在总线长度为1000m的局域网总线的一端,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为CSMA/CD,发送速率为100Mbps,电磁波在总线传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如果主机A最先发送帧,并且在检测出冲突发生时还有数据要发送,请回答:

(1)主机A检测到冲突需要多长时间?10μs

(2)当检测到冲突时,主机A已发送多少位的数据?1000bit

3.[2010年]某局域网采用CSMA/CD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it/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是2km,信号传播速度是200 000km/s。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

1)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的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为止,最短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最长需要经过多长时间?(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过程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

2)若网络不存在冲突与差错,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1518B)向主机乙发送数据,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一个64B的确认帧,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不考虑以

太网的前导码)?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B )。 A帧定界功能B.电路管理功能 C差错控制功能D.流量控制功能 2.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主要功能是( C )。 A.定义数据格式B.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性传输 C控制对物理传输介质的访问D.为终端节点隐蔽物理拓扑的细节 3.下述协议中,( A )不是链路层的标准。 A.ICMP B.HDLC C.PPP D.SLIP 4.数据链路层采用了退回N帧的(GBN)协议,如果发送窗口的大小是32,那么至少需要( C )位的序列号才能保证协议不出错。 A.4 B.5 C.6 D.7 5.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发送方已发送了0~3号数据帧,现已收到1号帧的确认,而0、2号帧依次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 B )。 A.1 B.2 C.3 D.4 6.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方式,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O~6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只收到了对1、3和5号帧的确认,发送方需要重传的帧的数目是( A )。 A. 1 B.2 C.5 D.6 7.下列有关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数据链路层只能提供差错检测,而不提供对差错的纠正 B.奇偶校验码只能检测出错误而无法对其进行修正,也无法检测出双位错误 C.CRC校验码可以检测出所有的单比特错误 D.海明码可以纠正一位差错 8.字符S的ASCII编码从低到高依次为1100101,采用奇校验,在下述收到的传输后字符中,哪种错误( D )不能检测? A.11000011 B.11001010 C.11001100 D.11010011 9.在简单的停止等待协议中,当帧出现丢失时,发送端会永远等待下去,解决这种死锁现象的办法是( D )。 A.差错校验B.帧序号 C.NAK机制D.超时机制 10.从滑动窗口的观点看,当发送窗口为1,接收窗口也为1时,相当于ARQ的( C )方式。A.回退N帧ARQ B.选择重传ARQ C.停止-等待D.连续ARQ 二、综合应用题 1. 在一个数据链路协议中使用下列字符编码: A 01000111; B 11100011;FLAG 01111110;ES C 11100000 在使用下列成帧方法的情况下,说明为传送4个字符A、B、ESC、FLAG所组织的帧实际发送的二进制位序列。1)字符计数法;2)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法;3)使用比特填充的首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474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既可作为点—点线路通信子网又可作为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是 A.星形拓扑 B.网状形拓扑 C.树形拓扑 D.总线形拓扑 2.下列机构中,负责因特网RFC技术文件管理的是 A.ITU B.IETF C.ANSI D.ISO 3.按照网络的交换方式划分的网络类型中不包括 ... A.电路交换网 B.报文交换网 C.分组交换网 D.虚拟交换网 4.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 A.互联参考模型 B.网络概念框架 C.网络体系结构 D.网络结构描述 5.下列关于“面向连接服务”特点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传输数据前建立连接 B.每个分组要带目的节点地址 C.收发数据的顺序不变 D.通信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6.下列网络协议中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传送服务的是 A.ARP B.TCP C.DNS D.UDP

7.TCP/IP参考模型中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端—端通信的层次是 A.应用层 B.传输层 C.互连层 D.主机—网络层 8.规定DTE与DCE接口线的信号电平、发送器输出—阻抗的物理层特性属于 A.机械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9.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方法不包括 ... A.波分多址接入 B.频分多址接入 C.时分多址接入 D.码分多址接入 10.设码元速率为3600Baud,调制电平数为8,则数据传输速率为 A.1200bps B.7200bps C.10800bps D.14400bps 11.TCP端口号的范围是 A.0~256 B.0~1023 C.0~65535 D.1024~65535 12.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的最常用方法是 A.相位调制 B.频率调制 C.脉码调制 D.振幅调制 13.ADSL服务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属于 A.频分多路复用 B.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C.波分多路复用 D.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14.下列关于数据交换技术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要求 B.对于猝发式的通信电路交换最为合适 C.数据报方式中目的地要重组报文 D.虚电路方式数据传送前要设置虚电路 15.在广域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环形拓扑 B.星形拓扑 C.网形拓扑 D.总线拓扑 16.HDLC的帧类型中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帧是 A.命令帧 B.信息帧 C.无编号帧 D.监控帧 17.既考虑拓扑结构又兼顾网络负载的静态路由算法是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B.基于流量路由算法 C.泛射路由选择算法 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18.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称为 A.差错控制 B.流量控制 C.链路控制 D.拥塞控制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在Internet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中,SNMP协议定义在【 B 】 A.网络访问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2、在网络管理标准中,通常把【 B 】层以上的协议都称为应用层协议。 A.应用 B.传输 C.网络 D.数据链路 3、TCP提供面向【 B 】的传输服务。 A、无连接 B、连接、 C、地址 D、端口 4、路由协议分类中,外部网关协议是指【 A 】 A.在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 B.在一个Intranet 内的路由协议 C.在一个局域网内的路由协议 D.在一个校园网内的路由协议 5、TCP提供一个或多个端口号作为通信主机中应用进程的【 B 】 A.进程号 B.地址 C.作业号 D.计数器 6、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这两种光纤的区别是【 D 】。 A. 单模光纤的数据速率比多模光纤低 B. 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更远 C. 单模光纤比多模光纤的价格更便宜 D. 单模光纤的纤芯小,多模光纤的纤芯大 7、IEEE802.3规定的最小帧长为64字节,这个帧长是指【 B 】。A.从前导字段到校验和字段的长度 B.从目标地址到校验和的长度C.从帧起始符到校验和的长度 D.数据字段的长度 8、TCP协议使用【 C 】次握手机制建立连接。 A.1 B.2 C.3 D.4 9、RIP协议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是【 A 】秒。 A.30 B.60 C.90 D.100 10、DNS是用来解析下列各项中的哪一项【 D 】

A. IP地址和MAC地址 B. 主机名和MAC地址 C.主机名和TCP端口地址 D. 主机名和IP地址 11、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技术的合成,其主要技术是:【 B 】 A、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 B、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 D、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 12、在因特网中,由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的部分叫做:【 D 】 A、传输部分 B、交换部分 C、边缘部分 D、核心部分 13、对于信噪比来说,当S/N=1000时,信噪比为。【 C 】 A、 30 B、 10 C、 30 dB D、 10 dB 14、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称为:【 C 】 A、比特 B、字节 C、帧 D、分组 15、通常把运行域名服务器程序的机器称为。【 A 】 A. 域名服务器 B. FTP服务器 C. 邮件服务器 D. WWW服务器 16、RIP协议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个路由器。 【 B 】 A.10 B. 15 C.50 D. 100 17、1Gb/s网卡发送125Byte的数据量,则发送时延为秒。【 A 】 A 1*10-6 B 5*10-6 C 1*10-9 D 1*10-3 18、物理层的主要任务为: __ 。【 B 】 A 提供传输介质 B 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C 实现通信双方的比特同步 D 提供调制与解调功能 19、MTU指的是。【】 A 帧的长度上限 B帧的长度下限 C帧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 D 帧数据部分的长度下限 20、在顶级域名中,表示公司的是。【 A 】

全国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74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局域网LAN一般采用的传输方式为 A.“高速”方式B.“无线传输”方式 C.“广播”方式D.“存储-转发”方式 2.首次使用分组交换方式的网络是 A.ARPANET B.SNA网C.无线局域网D.DNA网 3.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中不包括 A.树形B.总线形C.环形D.网状形 4.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B.通常采用分布式通信控制策略 C.控制简单且方便服务D.中央节点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5.因特网的标准都具有的一个编号是 A.ITU编号B.EIA编号C.RFC编号D.ISO编号 6.OSl参考模型包括的三级抽象中不含有 A.实现描述B.体系结构C.服务定义D.协议规范 7.将协议数据单元称为“分组”的是 A.应用层B.传输层C.网络层D.物理层 8.下列关于无连接通信服务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组要携带目的节点地址B.数据分组可能丢失 C.传输过程中不需建立连接D.收发数据顺序不变 9.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一般来说IP提供 A.应用层服务B.网络层服务C.传输层服务D.物理层服务 10.若采用HDLC规程发送的数据为1100,则接收的实际数据应为 A.10 B.110 C 11 11.局域网IEEE802标准中采用的帧同步方法是 A.字节计数法B.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C.违法编码法D.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74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的传输速率至少应达到 2.电子银行的核心功能是 A.自动存取款作业 B.金融交易卡服务 C.电子汇款与清算 D.销售点自动转账 3.下列关于环形拓扑优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电缆长度短 B.网络性能稳定 C.可使用光纤 D.故障检测容易 参考模型中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是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5.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参考模型互连层协议的是 6.下列关于交换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路交换适用于猝发式通信 B.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 C.报文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 D.分组交换适用于交互式通信 7.对于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若数据传输速率达到9600bps,则码元速率为 8.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交换技术是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PSE:分组交换设备 PAD:分组装配、拆卸装备 NCC:网络控制中心 FEP:前端处理机 IMP:接口信息处理机 PSTN:电话交换网 ADSL:非对称用户环路 DDN:数字数据网 FR:帧中继 ATM:异步转移模式 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 VOD:电视点播 WAN:广域网 LAN:局域网 MAN:城域网 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 ITU:国际电信联盟 IETF:英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2章 1.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三要素的含义与关系。 答: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协议三要素: (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3.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理由是什么?有何好处? 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分层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每一层的功能相对简单而且易于实现和维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分层结构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6.请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面向连接服务和电话系统的工作模式相类似。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的节点的地址。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手法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无连接服务与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过程相类似。每个分组都是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可靠性不是很好,通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9.试比较OSI/RM与TCP/IP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并且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而且两个模型中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点:(1)OSI模型有七层,TCP/IP是四层,它们都有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但其它的层并不相同。 (2)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范围有所不同。 第3章 3.请说明和比较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3种常用介质的特点。 答:双绞线:由螺线状扭在一起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线对扭在一起可以减少相互间的辐射电磁干扰。双绞线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可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 同轴电缆:也像双绞线一样由一对导体组成,但它们是按“同轴”形式构成线对。最里层是内芯,向外依次为绝缘层、屏蔽层,最外是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套,内芯和屏蔽层构成一对导体。适用于点到点和多点连接。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_第4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答案 4.01局域网标准的多样性体现在4个方面的技术特性,请简述之。 答: 局域网技术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广泛应用,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生产厂商纷纷提出自己的局域网标准,试图抢占和垄断局域网市场。因此,局域网标准一度呈现出特有的多样性。局域网标准的多样性体现在局域网的四个技术特性: (1)传输媒体传输媒体指用于连接网络设备的介质类型,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以及微波、红外线和激光等无线传输媒体。目前广泛应用的传输媒体是双绞线。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广泛应用,无线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2)传输技术传输技术指借助传输媒体进行数据通信的技术,常用的有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两种。传输技术主要包括信道编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技术等,属于物理层研究的范畴。 (3)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指组网时计算机和通信线缆连接的物理结构和形状。常用的有星形、总线形和环形。不同的网络拓扑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方式。 (4)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访问控制方法指多台计算机对传输媒体的访问控制方法,这里的访问,是指通过传输媒体发送和接收数据。常用的有随机争用、令牌总线和令牌环等访问控制方法。目前局域网中广泛采用的是一种受控的随机争用方法,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CSMA/CD)方法。 4.02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有何作用?为什么在目前的以太网网卡中没有LLC子层的功能? 答: 在局域网发展的早期,有多种类型的局域网,如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IEEE 802委员会在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与接入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放在MAC子层,而与传输媒体无关的链路控制部分放在LLC子层。这样可以通过LLC子层来屏蔽底层传输媒体和访问控制方法的异构性,实现多种类型局域网之间的互操作。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以太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以太网在局域网市场中取得了垄断地位。实际应用的局域网类型日趋单一化,因此LLC子层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很多厂商生产的网卡上仅实现了MAC协议。 4.03简述以太网CSMA/CD的工作原理。 答: CSMA/CD采用分布式控制方法,总线上的各个计算机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总线的使用权。只有获得总线使用权的计算机才能向总线上发送数据,而发送的数据能被连在总线上的所有计算机接收到。 CSMA/CD的具体含义解释如下: (1)载波监听是指每个计算机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发送数据,以减少发生冲突的机会。 (2)多点接入是指在总线式局域网中,有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根总线上,共享总线的信道资源。 (3)冲突检测是指发送数据的计算机在发送数据的同时,还必须监听传输媒体,判断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 试题及答案

自考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74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局域网LAN一般采用的传输方式为C A.“高速”方式 B.“无线传输”方式 C.“广播”方式 D.“存储-转发”方式 2.首次使用分组交换方式的网络是A A.ARPANET B.SNA网 C.无线局域网 D.DNA网3.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中不包括D A.树形 B.总线形 C.环形 D.网状形4.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A.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B.通常采用分布式通信控制策略 C.控制简单且方便服务 D.中央节点负担较重,形成瓶颈5.因特网的标准都具有的一个编号是C A.ITU编号 B.EIA编号 C.RFC编号 D.ISO编号 6.OSl参考模型包括的三级抽象中不含有A A.实现描述 B.体系结构 C.服务定义 D.协议规范

7.将协议数据单元称为“分组”的是C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物理层8.下列关于无连接通信服务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分组要携带目的节点地址 B.数据分组可能丢失 C.传输过程中不需建立连接 D.收发数据顺序不变 9.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一般来说IP提供B A.应用层服务 B.网络层服务 C.传输层服务 D.物理层服务 10.若采用HDLC规程发送的数据为1100,则接收的实际数据应为A A.10 B.110 C 11 11.局域网IEEE802标准中采用的帧同步方法是C A.字节计数法 B.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C.违法编码法 D.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12.在物理信道传输数据时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是D A.未能实现帧的同步 B.未做差错校验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答案

Review Questions Section 2.1 1)List five non-proprietary(非专有的)Internet applica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s that they use. 列举五种非专用的英特网应用以及它们所使用的应用层协议。 2)For a communication session(会议) between two hosts, which host is the client and which is the server? 对俩主机之间的通信会话,哪个主机是客户机,哪个主机是服务器? The process which initiates(发起)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he process that waits to be contacted is the server. 3) What information is used by a process running on one host to identify a process running on another host? 运行在一台主机上的进程使用什么信息标识运行在另一台主机上的进程? The IP address of the destination host and the port number of the destination socket.

3)List the various network-application user agents that you use on a daily basis. 列举你每天都会使用的网络应用程序用户代理。 Web browser E-mail application user agent File Transfer user agent P2p user agent audio/video user agent 5) Referring to Figure 2.1-2, we see that not none of applications listed in the table require both "no data loss" and "timing". Can you conceive of an application that requires no data loss and that is also highly time sensitive? 参见图2.1-2,我们可以看到表中所列举的应用没有一个既要求没有数据丢失又要求定时。你能设想 出一个应用,既既要求没有数据丢失又要求定时吗? There are no good examples of an application that requires no data loss and timing. Sections 2.2-2.5 6) What is meant by a handshaking protocol? 握手协议的意义? A protocol uses handshaking if the two communicating entities first exchange control packets before sending data to each other. SMTP uses handshaking at the application layer whereas HTTP does not. 7) Why do HTTP, FTP, SMTP, POP3 and IMAP run on top of TCP rather than UDP? 为什么HTTP,FTP,SMTP,POP3 和IMAP 都运行在TCP 协议而不是UDP协议上? The ap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ose protocols require that all application data be received in the correct order and without gaps. TCP provides this service whereas UDP does not.

2015年4月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5年4月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被称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里程碑的网络是A.Internet B.无线局域网 C.ARPA网 D.多媒体网络 2.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结构优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控制简单B.站点分布处理能力高 C.方便服务 D.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3.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是 A.分布范围不同 B.传输带宽不同 C.传输距离不同D.传输技术不同4.负责管理与发布Internet RFC技术文件的组织是 A.IETF B.IEEE C.ECMA D.ANSI

5.“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的网络协议要素是 A.语义 B.标准 C.语法 D.定时 6.在OSI参考模型中,负责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的是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7.下列网络协议中,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A.DNS B.ARP(互连层) C.UDP(传输层) D.TCP(传输层)8.规定了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以及与其它信号之间关系的物理层特性是 A.机械特性 B.电器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9.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接入方法不包括 A.频分多址FDMA B.时分多址TDMA C.码分多址CDMA D.波分多址 10.若传输1000字节的二进制数时出错的位数为4比特,则该传输时的误码率为 A.4×10-3 B.0.5×10-4

计算机网络习题全解

第一章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分为一下四个阶段: 1)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3)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4)Internet时代 各个阶段特点参加课本。 2. 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试述这种层次结构观的特点以及各层的作用是什么? 答:通信控制处理机构成的通信子网是网络的内层,或骨架层,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主机负责数据处理,是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它们组成了网络的资源子网,是网络的外层,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资源子网上用户间的通信是建立在通信子网的基础上。没有通信子网,网络不能工作,而没有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传输也失去了意义,两者合起来组成了统一的资源共享的两层网络。将通信子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使之变成社会公有的数据通信网. 3. 什么叫耦合度?按耦合度的不同如何区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计算机系统? 答: 耦合度是处理机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它可用处理机之间的距离及相互连接的信号线数目来表示,下表说明了按耦合度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和其它计算机系统的区别。 处理机间距离处理机安装的范围系统类型 0.1m 同一路板上数据流机 1m 同一系统多处理机 10m 同一房间局域网 100m 同一建筑物 1km 校园 25km 城市广域网 100km 国家 1000km 洲 第二章 1. 简述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构成。 答: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包传输介质、传输设备(多路复用器、交换机)等及数据处理系统。 2. 信道的通信方式有哪几种?在实际的网络中最常使用哪种方式?为什么? 答:信道的通信方式主要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以及全双工通信。在实际的网络中最常使用半双工方式。性价比最高。 3.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三种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 2-16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B:(-1-1+1-1+1+1+1-1) C:(-1+1-1+1+1+1-1-1)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解:S?A=(+1-1+3+1-1+3+1+1)/8=1,A发送1 S?B=(+1-1-3-1-1-3+1-1)/8=-1,B发送0 S?C=(+1+1+3+1-1-3-1-1)/8=0,C无发送 S?D=(+1+1+3-1+1+3+1-1)/8=1,D发送1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 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 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因特网 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1、公用机房有三个计算机室共有180台计算机,网络地址号为192.168.10.0,按60台计算机一个计算机室划分子网,请计算出各计算机室的子网掩码和IP 地址段。 要把180台计算机化成三个子网,每个子网60台计算机,所以需要将IP地址分成三个子网,三个子网需要有三位作为网络号,所以这三个子网的子网掩码应该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255.2555.255.224 每个子网的地址分别应该是: 192.168.10.1---192.168.10.63(默认网关:192.168.10.1) 192.168.10.64---192.168.10.127(默认网关:192.168.10.65)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讲解

Chapter I 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2.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3.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 access, or mobile access. 4. Dial-up modems, HFC, and DSL are all used for residential access. For each of these access technologies, provide a range of transmission rates and comment on whether the transmission rate is shared or dedicated. 5. Describe the most popular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technologies today.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m. 6. What advantage does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have over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What advantages does TDM have over FDM in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7. Consider sending a packet from a source host to a destination host over a fixed route. List the delay components in the end-to-end delay. Which of these delays are constant and which are variable? 8. How long does it take a packet of length 2,000 bytes to propagate over a link of distance 2,000 km, propagation speed 8 102? m/s, and transmission rate 2 Mbps? More generally, how long does it take a packet of length L to propagate over a link of distance d, propagation speed s, and transmission rate R bps? Does this delay depend on packet length? Does this delay depend on transmission rate? 9. What are the five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What are the principal responsibilities of each of these layers? 10. Which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does a router process? Which layers does a link-layer switch process? Which layers does a host process? 11. What is an application-layer message? A transport-layer segment? A network-layer datagram? A link-layer frame? 12. This elementary problem begins to explore propagation delay and transmission delay, two central concepts in data networking. Consider two hosts, A and B, connected by a single link of rate R bps. Suppose that the two hosts are separated by m meters, and suppose the propagation speed along the link is s meters/sec. Host A is to send a packet of size L bits to Host B. a. Express the propagation delay, prop d , in terms of m and s. b. 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the packet,trans d , in terms of L and R. c. Ignoring processing and queuing delays, obtain an expression for the end-to-end delay. d. Suppose Host A begins to transmit the packet at time t = 0. At time trans d t =,where is the last bit of the packet?

全国自考 《计算机网络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74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的传输速率至少应达到 2.电子银行的核心功能是 A.自动存取款作业 B.金融交易卡服务 C.电子汇款与清算 D.销售点自动转账 3.下列关于环形拓扑优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电缆长度短 B.网络性能稳定 C.可使用光纤 D.故障检测容易 参考模型中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是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5.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参考模型互连层协议的是

6.下列关于交换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路交换适用于猝发式通信 B.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 C.报文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 D.分组交换适用于交互式通信 7.对于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若数据传输速率达到9600bps,则码元速率为 8.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交换技术是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线路交换 9.下列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中属于链路管理功能的是 A.建立连接 B.流量控制 C.帧的同步 D.差错控制 10.可用于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的方案是 A.前向纠错 B.滑动窗口机制 C.拥塞控制 D.三次握手机制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网络层 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 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 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 不同的寻址方案 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 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 不同的超时控制 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 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 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 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 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47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星形拓扑结构不具备 ...的优点是( D ) p13 A.控制简单 B.容易进行故障诊断和隔离 C.方便服务 D.经济实惠 2.无线传输介质按频率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 ) p38 A.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 B.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 C.微波,无线电波,可见光,红外线 D.红外线,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 3.CRC校验在接收端发现差错后采取的措施是( C ) P73 A.自动纠错 B.报告上层协议 C.反馈重发 D.重新生成原始数据 4.通信电缆采用屏蔽的好处是( B ) P36 A.减小信号衰减 B.减小电磁辐射干扰 C.提高电缆的抗拉强度 D.减小电缆阻抗 5.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不包括 ...( C ) P63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高速交换 D.分组交换 6.下列关于同步协议或异步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P83 A.异步协议是以帧为独立传输单位的 B.异步协议是以比特为独立传输单位的 C.同步协议是以字符为传输单位的 D.同步协议是以帧为传输单位的 7.HDLC的帧类型包括信息帧、监控帧和( D ) P88 A.响应帧 B.命令帧 C.编号帧 D.无编号帧 8.虚电路服务是( C ) P95 A.传输层向应用层提供的服务 B.传输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C.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D.网络层向应用层提供的服务 9.现代计算机网络通常使用的路由算法是( B ) P101 A.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B.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C.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D.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算法 10.局域网的逻辑功能自下向上可分为( A ) P168 A.物理层、MAC、LLC B.物理层、LLC、MAC C.MAC、物理层、LLC D.LLC、物理层、MAC 11.IP数据报头中用于控制数据报分段和重组字段的是( C ) P129 A.标识字段、选项字段和分段偏移字段 B.选项字段、标志字段和分段偏移字段 C.标识字段、标志字段和分段偏移字段 D.生命期字段、标志字段和分段偏移字段 12.通信子网的最高层是( C ) P134 A.物理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13.IPv6将报文头部的字段数从IPv4的13个减少到( B ) P133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14.当一个IP分组在两台主机间直接交换时,要求这两台主机具有相同的( A ) P145 A.IP地址 B.主机号 C.物理地址 D.子网号 15.下列关于电子邮件应用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P148 A.发送和接收邮件通常都使用SMTP协议 B.发送邮件通常使用SMTP协议,接收邮件通常使用POP3协议 C.发送邮件通常使用POP3协议,接收邮件通常使用SMTP协议 D.发送和接收邮件通常都使用POP3协议 16.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 B ) P141 A.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B.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C.GO-BACK-N协议 D.选择重发ARQ协议 17.DNS协议主要用于实现( A ) P147 A.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B.IP地址到域名的映射 C.域名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D.物理地址到域名的映射 18.FDDI采用4B/5B编码,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 B ) P184 A.10Mbps B.100Mbps C.500Mbps D.1000Mbps 19.下列URL写法中错误 ..的是( D ) P153 A.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7e11340499.html, B.ftp://https://www.360docs.net/doc/7e11340499.html, C.gopher://https://www.360docs.net/doc/7e11340499.html, D.unix://https://www.360docs.net/doc/7e11340499.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