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分子阻尼材料的研究

合集下载

有机高分子阻尼涂料的研究进展

有机高分子阻尼涂料的研究进展
摘 要: 介绍 了有机高分子阻尼涂料 的阻尼 机理 以及阻尼 性能评 价 的常用方 法 , 强迫非 共振测 试 、 璃化转 变 如 玻
温度测试 、 隔声量测试 、 复合损耗 因子测试等 。重 点阐述了阻尼涂料用高分子改性 方法 , 包括高 聚物的共 聚、 共混 和互
穿 聚合物网络 、 超支化 聚合物等 , 总结 了国内外在阻尼高分子方 面的发展状况 , 出了现 阶段 阻尼 涂料存在 的问题 ; 指 最
第 4 卷 第 9期 1 21 0 1年 9月
涂 料 工 业
P NT & C T NGS I US RY AI 0A I ND T
V0 . No. 141 9
S p 2 1 e .0 1
有 机 高 分 子 阻 尼涂 料 的 研 究 进 展
关迎 东, 孙春龙 , 李海燕, 张世珍 , 红 , 王 吴文格 ( 海洋4 _研究院,  ̄r - 山东青岛 267 ) 60 1
月 1日正 式 实施 了《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环 境 噪 声 污 染 防治 条 例》, 明我 国降噪减震 的问题 已提到 了议 事 日程 上。国外开 说
发 高速 轨道 交通 的经验 表 明: 应用 减 振降 噪产 品不 仅可 减轻
车辆 、 轨道及 电气设 备 的疲 劳和磨 耗 , 少维 修 费用 , 可减 减 还
l 高分子材料 的阻尼机理及性 能评 价
1 1 阻 尼 机 理 .
高分子材料在交 变应力 的作 用下 由于所 特有 的粘 弹性 , 形 变的变化 落 后 于应 力 的变化 , 发生 滞 后 现象 , 有一 部 分 功 ( 机械能 ) 以热 或其 他形式 消耗掉 , 而产 生力学 损耗 并起 到 从 阻尼作 用。高分子材 料在玻 璃化 转变 温度 以下时 , 在外 力 其 作用下 的形 变主要是 由键长 、 角 的改变 引起 的小形变 , 键 即弹 性形 变 , 这种变形 速度很 快 , 完全 跟得 上应 力 的变化 , 因此 阻 尼较小 ; 在高弹态下 , 分子链段运动 比较 自由 , 内耗小 , 当从玻

科技成果——高性能阻尼材料

科技成果——高性能阻尼材料

科技成果——高性能阻尼材料成果简介阻尼材料是一类主要应用于控制振动、降低噪音的材料。

在日本,阻尼减振材料的使用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此前此方面的研究开发已盛行于欧洲,主要用于设备如:防止航空飞机的振动、潜水艇螺旋桨声音的泄露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于减振降噪的阻尼材料的研究开发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应用市场正逐渐被打开。

所属领域材料技术要点项目针对已经开发的材料在耐久性、温度依赖性、生产成本上所发现的问题,找到了可以大量提供的、价格比较低廉的且与高分子可以形成较强氢键相互作用的添加剂,解决了高成本和耐久性等问题。

项目属于国家863计划项目,2005年7月通过国家863办公室组织的验收,验收成绩优秀。

课题受到了本田汽车、住友橡胶、东海橡胶的关注,部分科研成果已经实现了出口。

主要技术指标高阻尼型:材料本身的损耗因子Tanδ>4;宽温型:Tanδ>1的温度范围为50度以上。

技术水平阻尼性能超过目前的国际先进水平一倍以上。

应用前景阻尼减振技术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防震、减振、吸音、隔音,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汽车车身(地板、门、环、嵌板)发动机(前罩、喷油枪、物品柜盖)其它(变压器、闸盖、后板)2、OA机器复印机、计算机、印刷机、自动收银机3、电气、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磁盘、缝纫机、自动售货机、扬声器机架4、半导体、精密仪器半导体制造装置(减振台微振动衰减)、电子显微镜用减振台、三次元精密测定装置用减振台5、船舶、潜艇发动机腔、空调室、减振室6、建筑免震隔离器衰减机构、防风、地震用减振阻尼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应用案例技术成果转让4项:株式会社本田技术研究所:氢键利用的汽车用高阻尼材料的研究。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能控制特定范围的阻尼特性的高分子/小分子组成的有机杂化系的研究。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高性能制振材料的研发。

丙烯酸酯LIPN聚合物阻尼性能研究

丙烯酸酯LIPN聚合物阻尼性能研究

性 能的影响。主要采 用动 态力学分析 方法( DMA) 对材料的 阻尼性能进行 测试 , 同时还考察 了各 组成聚
合 物的附着力。 关 键 词 : IN 聚合 物 ; 液 聚 合 ; LP 乳 阻尼 性 能 ; 着 力 附 .
中 图分 类 号 : Q 2 T 35
文献标识码 : A
单体丙 烯 酸 丁 酯 ( A)苯 乙烯 ( t、 B 、 S) 甲基 丙
烯 酸 甲酯 ( MMA) 丙 烯 酸 ( 、 AA) 甲基 丙 烯 酸 羟 、
乙酯 ( MA)均 为 工 业 级 , 鲜 蒸 馏 后低 温 贮 HE : 新
收 稿 日期 :0 9 8 5 20 —0 —0
( 量分 数 )转 化率 在 9 以上 。此 过程 不 补加 质 , 4 乳 化剂 , 保证 第 2阶段 聚合 中不 产 生或 少 产 生新
1 实 验 部 分
1 1 乳液的 合成 . 1 1 1 原 料 ..
时 开始滴 加 剩 余 的壳 单 体 和 引 发 剂 , 温 至 7 升 5 ℃ 后保 温 , 体 滴 加 完 毕 后 , 续 反 应 3h 然 后 单 继 ,
冷 却 出料 。所 得 乳 液 的理 论 固含 量 为 3 . 3 3 3
3 0℃ , 以满 足 现实要 求 , 多组 分 通过 共 聚 、 难 而 加 入 交联剂 等可 以提 高降 噪减震 的性 能并且 拓宽 使
用 的温度 范 围l6。通 过乳 液 聚 合 合成 了含 有 功 5l -
1 1 2 LP . . IN合成 工艺
合成 硬 核 软 壳 的 P( t S —MMA)P( A — / B
研 究 ・开 发
弹体N—SMI 性, L(3S C1E0:C H 0A(81 2 ,) ̄ I 2T R 022 E 0 51 4 A

高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

高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

terials and analyzes t he characteristics of t hem and indicates t he affecting factors of p ropert y of damping materials. It is
pointed o ut t hat t he main issues are to discover new damping mechanisms and to develop high damping materials wit h
试样经历残余热错配应力) 。对弯曲变形的情形 ,试样经历非均
匀变形 ,存在 :
η i
=
1
.
5πCμk
V
p
式中 :C 为校正系数 , k =σr /σ0 ,对软颗粒/ 金属基体界面 , =
11 1~1. 3 。
1. 4 位错型
位错阻尼可用 Koehler2Granato2L ucke 模型来解释 。外界
球状颗粒 ,当粒径相同时 ,界面存在相同的剪切应力 ,应力集中
常数为 1. 5 ,上式可简化为 :
Q -
1
=
4.
5π-
2V p (1 2 -υ
- υ)
式中 :VP 为颗粒的体积分数 ,等于 (1/ 3V) ∑4πai3 。对界面结合
较弱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界面阻尼来源于界面滑移 ,它
对阻尼性能的贡献可表示为 :
形状记忆合金的阻尼性能与振幅有关而与振动频率无关 , 即随应变量的增大而增大 ,直至达到某一峰值 ,出现阻尼饱和 , 随后则随应变的增大而下降 。此外 ,这类合金的阻尼性能对工 作温度相当敏感[20 ] 。
(2) Cu2Mn 系高阻尼合金

新型阻尼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新型阻尼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新型阻尼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当今的热点之一。

其中,新型阻尼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在机械、航空航天、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新型阻尼材料的概念入手,详细介绍阻尼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新型阻尼材料指的是基于高分子合成或纳米材料涂覆的材料,通过质量阻尼、干摩擦、黏滞耗散等方式,对机械振动或冲击进行有效的消除和控制。

根据其材料性质和制备方法的不同,阻尼材料主要分为三类:聚合物阻尼材料、纳米阻尼材料和复合阻尼材料。

聚合物阻尼材料是一种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薄膜或固体的阻尼材料。

在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高分子的分子结构,控制材料的硬度、粘度和阻尼特性。

同时,通过添加各种填料和添加剂,可以进一步改善材料的阻尼性能和加工性能。

纳米阻尼材料是将纳米材料(如纳米粉末、纳米管、纳米片等)涂覆在基材表面的一种阻尼材料。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结构形态,在材料表面的吸附、扩散和化学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纳米阻尼材料显示出了很好的阻尼和耐磨性能,成为了阻尼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

复合阻尼材料是将两种或多种阻尼材料混合在一起制备而成的一种材料。

与单一阻尼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可以在多个方面中综合考虑材料性能,从而达到更好的阻尼效果。

阻尼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涂覆法、浸渍法、溶液法、层压法等。

其中,涂覆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涂覆法通常采用喷涂、滚涂等技术,将阻尼材料均匀地涂覆在基材表面,从而改善基材的阻尼特性。

与涂覆法不同,浸渍法是将阻尼材料直接浸渍在基材中,使其吸附在基材的表面、缝隙或孔隙中,从而改善基材的阻尼特性。

阻尼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机械、航空航天、交通、电子等领域。

在机械领域,阻尼材料可以用于降低机械振动和冲击,改善噪声和疲劳寿命。

在航空航天领域,阻尼材料可以用于控制航空器的振动和噪声,提高飞行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交通领域,阻尼材料可以用于轨道交通、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减震控制,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

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

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

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抗震、减振等工程领域中,对材料的阻尼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的现状、挑战和前景。

第一部分:聚合物材料的基本特性聚合物材料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单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由于其分子链的可塑性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聚合物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如轻质、高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等。

然而,聚合物材料在受力时存在着较低的阻尼性能,这限制了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聚合物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因素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聚合物的链段结构决定了其分子的运动方式。

线性聚合物分子链的运动方式与空间结构相关,而支化聚合物分子链则会导致分子链的受限运动。

其次,聚合物材料的结晶性也影响着其阻尼性能。

结晶度高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弹性模量,而非晶态聚合物则表现出较好的阻尼性能。

此外,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对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产生影响。

第三部分:聚合物材料阻尼性能的提升方法为了提高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人员们采取了许多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添加填充材料来改变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纳米填料、纤维素和碳纳米管等材料的添加可以显著改善聚合物的阻尼性能。

另外,改变聚合物材料的化学结构也是提升其阻尼性能的重要途径。

例如,通过合理选择单体和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出具有较好阻尼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第四部分:聚合物材料阻尼性能研究的挑战尽管在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如填充材料与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材料的制备方法等等,这使得研究工作变得复杂。

其次,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评价方法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有效的测试方法。

聚氨酯阻尼材料改性研究综述

聚氨酯阻尼材料改性研究综述

( MB 类 扩链 剂 则 可 在 聚 合 物 中引 入 羧基 , D A) 提 高 其 阻尼 性 能 。在 实 际研 究 工 作 中 , 高 P 提 u材 料 的阻尼 性能 , 备 有 实用 价 值 的阻 尼材 料 通 常 错
采 用 以下 4种 方法 : () 1 通过 改 变 共 聚 组 分 的 种 类 或 比例 进 行 P u基 体材 料结 构设 计 ; () 2 通过 共 混 或加 入 填 料 , 入 另 一 材 料 的 引
好。 2 P 阻尼 材料 改性方 法及原 理 U
相分 离程 度 , 相容 性 太 好 或太 差 的材 料 都不 能 用
作 阻尼材 料 , 因此 需 要 改 变 软硬 段 的组 成 和配 比
研 究表 明 , 基 、 酯 基 、 基 和 羧 基 等基 团 酯 氨 苯
以调节 P u的 阻尼 性 能 。 由 于普 通 的 P u9 (0 2 0 0 5 0 0 9 2 1 ) 3— 0 4— 5
阻尼 材料 也 叫振 动 衰减 材 料 或 减振 材 料 , 它 能将 固体 的机械振 动 能转变 为热 能而 使振 动衰减 下来 , 主要用 于振 动 和 噪声 控 制 。黏 弹 性 材 料是 非 常优 异 的阻尼材 料 , 而聚 氨酯 ( U) 一种 重要 P 是
聚合物 材料 的阻尼机 理与 聚合物 的动 态力 学
性 质 有关 。 聚合 物 材 料 在 交 变 应 力 ( 振 动 ) 如 作
用下 , 因链 状 大分 子 的 运动 要 克 服链 段 问 的 内摩
擦 阻力 , 料 的形变 往往 滞后 于应力 的变 化 , 种 材 这
滞 后 在一 定 的温度及 频 率下 十分 明显 。变形滞 后
摘 要 : 高分子材料因其特有 的黏弹性而被广泛用作阻尼 材料。文章概述 了聚氨酯阻尼材料 的减振 机理

新型阻尼材料及其应用领域

新型阻尼材料及其应用领域

新型阻尼材料及其应用领域阻尼材料是一种能够控制振动和减少噪音的材料。

新型阻尼材料则是在传统阻尼材料基础上进行创新,性能更为优越、应用领域更为广泛。

本文将介绍新型阻尼材料的种类、优劣势以及应用领域。

一、新型阻尼材料的种类1. 弹性体约束阻尼材料弹性体约束阻尼材料是一种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加入弱化因子和阻尼增强剂,通过物理阻尼阻止振动的材料。

同时,约束高分子材料避免了仅依靠弹性播散能量的传统阻尼材料存在的松动现象,从而防止了因遗留应力或疲劳造成的粉碎。

其特点是能够在大变形下维持压缩应力,耐压能力强、可重复使用。

2. 金属矩阵复合材料金属矩阵复合材料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分布在一起。

金属矩阵复合材料通常是由金属基体、增强材料和中间涂层组成,通过金属间的捏合和闪光反应实现结合。

它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适用于高速摩擦和高温振动环境下的工作。

3. 液态阻尼材料液态阻尼材料是通过液体的流动实现阻尼的一种新型材料。

液态阻尼材料采用流体增阻力及惯性阻尼实现对振动的控制。

液态阻尼材料具有很高的阻尼系数和相对较低的压缩刚度,在减震、噪声控制、悬挂系统、机械系统和化工设备减振等方面应用广泛。

4. 声波障、音频阻尼器由于各种产业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噪声污染也不断加强,噪声控制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声波障、音频阻尼器的应用已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声波障主要透过其平面结构,迎向噪音来源处,利用材料的吸音和反射来降低噪音的传递;音频阻尼器则采用智能化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对不断变化的音频输入进行修正和分析,实现对噪声的有效控制和降低。

二、新型阻尼材料的优劣势1. 优点相较于以往的材料,在减振、噪声控制、节能降耗、高速环境等方面,新型阻尼材料具有很多优点。

例如,弹性体约束阻尼材料具有耐压能力强、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液态阻尼材料具有阻尼系数高、可调性好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物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阻尼行为的表征
[ ] / 衡量高分子材料阻尼特性的参数一般有 6 (6 ) 法和 5 ( (* ) 。 * & 7 7 ( * 8 9 : * ; 8 9 : , 4 ( 3 6 * 评价方法 [ , ] " 3 该量取决于体系中单个组分的分子结构 , 分子主链和直接连在主链上的 6 * 法是与分子特性有关的量, ) 如: 溶剂的极 基团对耗散模量贡献较大。但应用基团贡献分析理论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 0 6 * 值与链节环境, 性、 内部氢键等可能对 6 值有相当大的影响。 ( ) 对相分离材料, 如: 存在晶区, 将使 值减小。 * ! 6 *
" 高分子阻尼材料
具有高阻尼和适宜的使用温度范围的高分子阻尼材料的制作方法 (物理和化学) 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三类: " ! # 共混 用单一高分子材料作为阻尼材料的玻璃化转化区较狭窄, 不适合宽温宽频减振阻尼的使用要求, 为增宽玻璃 化转化区和改变玻璃化温度, 共混是最常用的方法。共混的组分必须是部分互溶的, 部分互溶将使二组分 (或多 组分) 的玻璃化温度产生相对位移和靠近。使二个玻璃化转变区的凹谷上升为平坦区, 呈现单一组分的特性, 另 外共混高分子阻尼材料还具有较宽的有效阻尼范围。有价值的共混聚合物有: 聚苯乙烯—苯乙烯 / 丁二烯; 聚氯 乙烯—丙烯晴 / 丁二烯和聚氯乙烯—乙烯 / 醋酸乙烯酯等。也可以采用共混填料来提高和增宽阻尼值的方法。一 般填料能使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略微上升, 阻尼峰半宽温度略有增加, 某些特殊填料, 如片状石墨和云 [ ] 5 母加入后可增加片层与高分子间的摩擦并转化为热, 从而产生很好的阻尼性能 。 " ! ! 共聚 共聚又有接枝和嵌段之分: ( )接枝共聚: 用化学方法把第二种单体接到另一高聚物主链上。如: 环氧丙烷 /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通过聚 ( 环氧丙烷与顺丁烯二酸酐的反应, 制成端乙烯基大分子单体, 再与苯乙烯接枝, 固化即得产物。大分子单体起增 塑剂作用, 含量增加将增加接枝共聚物结构中支链数目, 链与链之间缠结趋于加剧表现出较高的阻尼值。 ( ) 嵌段共聚: 把两种或多种不同链段按着尾 尾或头 ’ 1 1头方式联接在一起。如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类 [ ] 6 橡胶体系阻尼材料 , 它是第一成分、 第二成分嵌段共聚而成, 它要求第一成分的玻璃化温度较低并有柔软性的 酯类, 第二成分是少量的高 & , 有硬性的酯类能使共聚物呈现胶粘性或内聚力, 必要时可加入官能团的单体, 加 $ 强分子链之间的交联, 结果是体系的损耗因子变大, 阻尼性能明显改善。 互串网络系 " ! " 互串网络系可分互串网络 ( , 同步互串网络 (9 , 半互串网络 (9 — 7 , 8) 7 8) 7 , 8) ( ) 互串网络 ( ) : 是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多相高聚物体系, 具有两种以上高聚物网络相互贯穿的 ( 7 , 8 7 , 8 6 * 结构, 因而形成永久性缠结或链结, 从而限制了微区间的相尺寸和相分离。由于两相的混合较广泛而又不完全使 材料在横跨两组分的转变温度之间具有连续平坦、 高的阻尼特性。若以聚甲基丙烯酸乙酯为聚合物", 以聚丙烯 酸正丁酯为聚合物#, 然而也可以用所有的丙烯酸酯单体, 苯乙烯和其它可形成胶乳的单体, 如果聚合物 # 是合 [ ] : 适的弹性体, 那么可以制成好的薄膜。用这个方法可制造许多适合于阻尼噪音和振动的高分子阻尼材料 。又 [ ] ; ! ( 3 如国内学者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成了系列乳胶型的7 。它的特点是将交联的聚合物 " 作为种 , 8 阻尼材料 子, 加入单体#, 交联剂和引发剂, 但不加入新的乳化剂, 使单体 # 在种子乳胶粒表面进行聚合和交联, 从而生成 万方数据 有核—壳结构, 此系列的7 , 8 具有较好的高温阻尼性能和抗蠕变性。
! 0
武汉Βιβλιοθήκη 工业大学


! 6 6 6年 Q月
( ) 同步互穿网络 (" : 预聚物、 线形聚合物、 交联剂等混合形成 ! # $) " # $ 的合成指的是把两种聚合体的单体、 均匀的液体, 然后两种组分独立地互不干扰地同时反应聚合。它可以: ( ) 两种聚合物同时凝胶化。 ( ) 预聚物混 % & ) 在两种聚合物间引入若干数量的接枝点。如最典型的 , 它是用同时合成网络 合物的顺序聚合。 ( ’ " # $ ! 和交联 一个预制聚合物"制备的。聚合物"是丁基橡胶 (( , 聚合物!是聚丙烯酸壬酯 (* , 加入硫化剂, 用过氧化 )) $ +) 苯甲酯引发, 的交联网络是通过链转移到 —氢形成的。用红外光谱来测定凝胶和溶胶部分中 * $ + # * $ +和( ) 的浓度, 没有硫化剂时, 凝胶部分由 ( 在二硝 ) 组成。因此在这些条件下没有发生增长的 * $ + 链几枝到 ( ) 上, 基苯存在时 ( 形成了含有两种组分的互穿网络复合物, 具有良好的阻尼 ) 的硫化与 * $ + 网络的形成同时发生, 性能。又如将高和低 , 的聚氨酯制备的 " 具有较宽广 , 与峰, 制成泡沫, 当噪音以声压波形式接触泡沫结 # $, 构, 在泡沫结构内的声压波部分转化为热能而耗散掉, 而且对所有频率范围都呈现优越的声音吸收功能。 (. ) 半互串网络 (" — : 在互串网络中仅一种高聚物交联, 而另一种为线形。如: 把在聚氨酯—丙烯酸酯 # * $) [ ] / 0 半互串网络 , 在热塑性聚氨酯 (, ) 中贯穿缠绕有高分子量的丙烯酸酯,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使—. * 1 2 2 3 与— 以增加两组份分子间的互穿程度, 改变不同的组成和用量, 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 $ . 2 基团发生一定程度的反应, 性质的# 高分子阻尼材料。 * $
高分子阻尼减震材料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 它是利用高分子的高粘性来吸收振动能量, 将吸收的机 械能或声能部分地转变为热能散逸掉, 这样就起到减少振幅或降低振幅的作用。高分子阻尼材料用作吸振材料, 能防止或减轻机械振动对部件的破坏, 已被广泛应用于火箭、 导弹、 人造卫星、 精密机床、 精密仪器以及预防地震 对高层建筑的破坏, 斜拉大桥钢索的颤振保护, 随着现代化工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 高分子阻尼减震材料的应用 将越来越广泛。
3 聚合物的阻尼机理
高分子材料形变性质的重要特征是粘弹性, 高分子材料的阻尼作用机理直接与高聚物的动态力学松弛性质 相关。当高分子材料吸收振动能量时, 将吸收的机械能部分地转变为热能散逸掉, 起到阻尼作用, 高分子材料阻 [ ] 0 尼作用大小取决于滞后现象的大小, 高分子阻尼材料的应变滞后于应力 , 由于滞后现象, 聚合物的拉伸—回缩 [ ] ! 。 循环变化均需克服链段间内摩擦阻力而内耗 高聚物在玻璃化转变温度 5 以下为玻璃态区。高聚物在玻璃态时模量很高, 分子几乎不能运动, 因此也就 , 不能散发机械能, 而将能量作为位能贮存, 并不耗损转变成热能, 在高弹态时分子运动很容易, 不能吸收足够的机 械能, 而在很窄的玻璃态转变区内, 聚合物的模量大幅度下降, 并伴随着明显的力学阻尼特性, 这时高聚物具有足 够高的损耗因子 (即转动) , 能够大量的吸收振动能量。在玻璃态转变区分子基因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能运动 (即 转动) 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分子基因能耦合, 并在应变响应中伴随缓慢的相转变, 如果施加的应力产生在这个频 率范围内, 振动能量可以得到耗散。在该区域内的损耗因子直接与能够吸收施加应力的分子基因的数量有关, 并 与应力和应变之间发生的相变有关。当材料处于转变区的频率和温度范围之外, 能量的耗散可以解释为分子的 摩擦、 聚合物长链分子的主链是相互缠结在一起的, 当材料发生应变时, 分子弯曲并滑动。因此耗散了能量, 这种 机理相对来说温度和频率都是比较敏感的, 所以在利用粘弹阻尼材料进行结构阻尼减振设计时, 环境温度和最佳 频率一定不能忽视。虽然某些聚合物具有比较理想的损耗因子, 但是它们自己通常还不能充分显示出来, 或者是 其玻璃态温度转变区极窄。因此不能直接用作阻尼材料, 必须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 将它们的性能作进一步 的改变。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互串网络高分子材料是具有两种以上高分子网络相互贯穿的结构, 因而形成永久性缠结 式链结, 从而限制了微区间的相尺寸和相分离。由于两项的混合较广泛而又不完全, 使材料在横跨两组份的转变 温度之间具有连续平坦、 高的阻尼特性是当前开发高效阻尼材料最有前途的材料。
第! !卷 第 "期 ! # # #年 $月








! " # $ % & ’" ()# * & %# % + , $ . + / 0" (/ 1 * % " ’ " 2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0 1 1 1 2 0 ! 2 # ! ( 王勇: 男, 讲师;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 ) 0 1 3 .年生, " / # # 4 # ( 万方数据
第’ ’卷
第 2期

勇等: 新型高分子阻尼材料的研究
’ 3
! ! ! " # 值的确定方法 耗散模量有温度呈曲线关系, 若半对数作图 (" , 曲线关系转化成线形制图, 这有助于计算积有面积。 %!&) $ 有必要做背景校正和相除来自于测耗散模量的动态粘弹谱的仪器误差。当背 但是在定义曲线 & 包围面积之前, 景值被确定之后, 再将实验耗散与温度函数曲线转化为实际耗散与温度函数的曲线。 判别 " 值主要有以下 # ’种方法: ( )直线法: 将% 以该极大值点作为起点至 % 接近*+ ( ) !& 曲线求二阶导数得极大值, ) , -那一点作一直线, 直线下包围面积即为 " 值。此法优点是不涉及 因子校正基线所涉及的一些问题。 # . ! $ ( )积分法: 耗散摸量曲线在所定义温度范围积分。在这种情况下, 温度为变量, 因此对不同阻尼材料, 确定 ’ 温度上、 下限对各自阻尼性质可以做出比较。 在确定 " 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法, 应视具体样品而定, 对某特定的材料, 选用不同确定耗散区的方法, 确 # 时, 定的 " 值亦有所差别。 # ! ! " & # 评价方法 材料的阻尼可以用阻尼因子 " 或损耗因子. ! 表征 $ / / . ! !" ! " ’ # # !% ) % / $ 即材料振动一周所耗损的振动能 0 (正比于损耗摸量 % ) 与所贮存的最大应变能 (正比于储能损耗摸量 % ) 比 ) # / 1 2 1 3 1 3 1 ( 1 ’ 值的有关因子。常用金属的 " 值( 混凝土和砖( 木林类( 而高分子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主要受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及第二级松弛转变温度范围的影响。温区越宽, 值越大。因为 、 ( * ! *. ! . ! $%松 $ $ 弛分别来自聚合物直链和侧链集团的运动对那些同时呈现$、 例如, $ 过程要受% 过程的影响, % 松弛的聚合物, 侧链长度增加, 由于空间体积效应, 减少于主链运动阻碍, 侧基的旋转运动促使增塑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