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配方设计的关键点

合集下载

制作配合饲料配方的关键点

制作配合饲料配方的关键点

制作配合饲料配方的关键点理想的日粮是能以最低的成本使生产效果达到最佳。

成本高的日粮可能会产生较高的增重效果但是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可能使日粮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同样地,最康价的日粮也不总是最好的,因为它的许多营养成分都可能处于缺乏边缘而不能满足最大生产所需。

因此,每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最终决定最佳日粮组成的因素。

对这个事实的认知可将生产者区别为成功的或不成功的,或介于二者之间的,以下4个步骤在做经济日粮配方时应该考虑:1、找出或列出所饲养的特定动物的营养需要量或供给量。

营养需要量通常代表的是合并的营养物质的最低需要量,而允许量则考虑了安全余量。

考虑的因素包括下面几个:a.体重或年龄。

b.性别。

c.采食量。

d.遗传优势。

e.生产类型。

饲养是为了动物的维持,生长、繁殖或泌乳?f.生产强度。

增重中是脂肪高还是瘦肉高?泌乳动物是在产奶的高峰期吗?2、确定什么饲料可用以及它们各自的营养组成。

在猪日粮中,通常考虑氨基酸、能量、钙、磷、钠和氯(食盐)、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几种微量矿物元素。

由于有这些考虑,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大多数生产者都使用计算机配制日粮。

3.确定饲料原料的成本。

不仅要考虑饲料本身的成本,面且要考虑饲料运输、混合和贮存的成本。

有的饲料需要抗氧化剂以防止饲料损坏。

有的饲料由于长时间贮存而失去营养价值。

4.考虑各种饲料原料的局限性。

配制最经济的日粮,要记住最终目标是配制使每单位产品成本最低的日粮。

水分的校正猪日粮的组成表,包括NRC表中大多数是以“饲喂”基础给出的,但是饲料的干物质也包括在其中。

牛饲料的营养需要量表通常是以干物质基础给出的,因为青贮料、干草料和谷物水分含量常常很高而且变化很大。

由表8.3中给出的例子可见,饲料中水分含量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

当将乳清和土豆中的赖氨酸与玉米中的相比较时,在干物质基础上乳中的赖氨酸含量较高,土豆和玉米中的赖氨酸含量接近。

类似的原则同样可用于其他营养物质的比较中。

自制配合饲料应注意的四要点

自制配合饲料应注意的四要点

自制配合饲料应注意的四要点体积要适当饲料组成的体积过大,会造成畜禽消化道负担过重,影响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体积过小,即使营养物质已满足畜禽需要,但畜禽吃不饱,不能满足畜禽的饱腹感,因而也不利于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饲料组成体积应与畜禽消化道相适应。

原料要多样在配制配合饲料时,原料一般不得小于4种,只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原料配合,才能达到彼此间营养物质的互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自制配合饲料一般应备足以下原料:能量饲料,如玉米、地瓜干、高粱等;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豆饼、花生饼、菜子饼、棉子饼等;矿物质饲料,如骨粉、贝壳粉、石粉、食盐等;糠麸类饲料,如麸皮、地瓜秧粉、花生秧粉等。

所用原料要求新鲜、无毒、不变质、适口性好,并对畜禽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

对某些有毒性的饲料如菜子饼、棉子饼等,要进行脱毒后再用。

标准要适宜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重复的科学试验与生产验证的结果,对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用途和生产水平的畜禽,规定出对每只家禽每天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供应量。

饲养户在自配饲料时,应根据自己所养畜禽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饲养标准。

根据生产实践,在猪、鸡的配合饲料中,各类饲料所占比例:能量饲料55%-65%,蛋白质饲料10%-20%,矿物质饲料1%-7%,食盐0.3%-0.5%,麸皮、地瓜秧粉类饲料10%-30%。

搭配要合理饲料添加剂是添加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抗菌剂等。

一般常用的有两类:一类是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其作用是补充饲料中营养物质的不足。

一类是促进新陈代谢、抗菌剂、激素、驱虫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其作用是刺激畜禽的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畜禽的生产能力,预防疾病等。

专业户必须根据需要正确选用,并按照使用说明严格掌握用量。

如何合理搭配奶牛饲料奶牛消化饲料是依靠瘤胃里微生物的发酵来完成,而瘤胃里的微生物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啥喂啥的办法不利于牛的瘤胃健康,也不利于消化,最好的办法是各种饲料合理搭配来喂,每一种饲料都不宜喂得太多,具体的饲喂数量如下:1.青贮饲料每天20-25公斤,吃青贮饲料的奶牛最好搭配优质干草(青干草);2.青干草每天每头奶牛不低于4公斤,目前,大多数地区缺乏青干草,因此,青草季节要抓紧时间晾晒干草;3.块根类如胡萝卜、南瓜因水分含量太高不宜多喂,每天每头奶牛3-5公斤;4.新鲜青草每天每头奶牛不超过12公斤;5.菜籽饼、棉粕在饲料中的用量不能超过10%;6.辅料如啤酒糟、玉米渣、豆腐渣、苹果渣每天每头奶牛10公斤左右;7.精料量按每产2.5-3公斤奶1公斤料饲喂。

产蛋鸡饲料配方设计应注意的五个要点

产蛋鸡饲料配方设计应注意的五个要点

产蛋鸡饲料配方设计应注意的五个要点产蛋鸡饲料配方是根据产蛋鸡的营养需要、饲料的营养价值、原料的现状及价格等条件合理地确定各种原料的配合比例。

它必须满足产蛋鸡的营养需要,充分发挥产蛋鸡的生产性能,获得数量多、品质好、成本低的产品。

所以设计产蛋鸡饲料配方时必须了解产蛋鸡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和各种饲料原料的特性,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合理科学的配合。

配合、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使用营养标准设计产蛋鸡饲料配方首先要确定好使用的营养标准,确定产品标准是设计饲料配方的依据。

多数饲料厂采用的是国家标准,有的采用育种公司标准或国外的营养标准(如NRC标准),许多较大的饲料厂制定了适合自己情况的企业标准。

1.1 饲料厂家饲料营养标准一般饲料厂采用的是国家标准,较大的饲料厂制定了适合自己情况的企业标准。

1.1.1 采用国家标准国家对产蛋鸡、肉用仔鸡、仔猪、生长肥育猪浓缩饲料(GB8833-1988)实行的是强制性标准;对产蛋后备鸡、产蛋鸡、肉用仔鸡配合饲料(GB/T5916-1993)实行的是推荐性标准;蛋雏鸡、育成蛋鸡浓缩饲料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

这样,设计饲料配方时,就不好参考。

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部分国家标准已经不适应目前实际情况,如植酸酶的应用,使得饲料中的植酸磷得以释放,被动物体利用,减少了无机磷的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标准中的总磷指标就不适合现在的情况。

新颁布实施的《饲料标签》(GB10648-1999),也对饲料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产品的分析保证值要求也高了,如浓缩饲料要标示氨基酸、主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而国家标准没有这些指标的数值。

因此,国家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灵活使用。

1.1.2 采用企业标准由于国家标准和国外的营养标准(NRC标准)的局限性,在我国实际生产中的不可操作性,许多企业制订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的制订,有国家标准的必须以国家标准为指导,指标不得低于国家标准。

自己配置猪饲料五个关键注意事项

自己配置猪饲料五个关键注意事项

家庭或集约化养猪,采用自配猪饲料饲喂,可以大大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但是,自配猪饲料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五关键”;
一、按饲养标准配制饲料
不同的饲养目的以及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猪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因此,养猪要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品种、日龄、体重等,选择不同的饲养标准来配制配合饲料。

二、注意原料的种类和比例
猪配合饲料的原料品种应多样化,以期发挥各种原料之间的营养互补作用。

常用的猪饲料的原料比例是:谷物类如玉米、稻谷、大麦、高粱等,一般应占50~70 ;糠麸类如麦麸、米糠等一般应占10~20% ;有毒性的棉籽饼、粕及菜籽饼等应小于10% 。

动物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蚕蛹等占3~7% ;草粉小于5% ;骨粉占20~25% ,食盐要小于0.5% 。

值得注意的是种猪不宜使用有毒性的棉籽饼、粕及菜籽饼等。

三、注意饲料原料的特性
掌握各种饲料原料的特性,如适口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成分含量等以及饲料有无污染、有无霉变等情况。

适口性差,含有毒素的原料应严格进行限量添加。

严重污染、霉变的饲料原料要坚决禁用,确保饲料安全。

四、注意原料的体积
为了保证猪每天都能摄入其所需的营养物质,所选择的原料体积营养必须与猪的消化道容积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猪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

如果所选择的原料体积营养必须与猪的消化道容积不相适应,为了确保猪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就要考虑增加饲喂次数来满足猪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五、原料混配要均匀
猪配合饲料中的各种原料要充分混配均匀,以保证猪摄入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如果配合饲料的各种原料混配不均匀,很容易造成猪药物或微量元素中毒。

饲料配方设计的三个原则

饲料配方设计的三个原则

饲料配方设计的三个原则饲料配方设计是畜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在饲料配方设计中,有三个原则需要遵循,即营养平衡原则、经济合理原则和适口性原则。

营养平衡原则是饲料配方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动物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要能够满足动物的需求。

这包括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

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能量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则是调节和促进各种生命过程的重要物质。

在饲料配方设计中,根据不同动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搭配各种原料,使得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能够达到平衡,从而满足动物的需要。

经济合理原则也是饲料配方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饲料配方设计中,要考虑原料的价格和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这就意味着需要选择价格相对较低、但营养价值较高的原料,合理控制饲料成本。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饲料的配方和比例,避免浪费,提高养殖效益。

经济合理原则的运用,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成本,还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适口性原则也是饲料配方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适口性是指饲料对动物的口感和风味的影响。

适口性好的饲料可以提高动物的食欲,促进摄食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为了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可以通过调整饲料的口感、颜色、气味等方面的因素来实现。

同时,还可以根据动物的喜好和习性,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添加剂,增加饲料的吸引力和风味,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接受度。

饲料配方设计的三个原则分别是营养平衡原则、经济合理原则和适口性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动物的需求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原料和添加剂,搭配合理的比例,使得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能够达到平衡,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和适口性,以提高养殖效益和动物的健康水平。

只有遵循这三个原则,才能设计出合理的饲料配方,实现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饲料配方设计的三个原则

饲料配方设计的三个原则

饲料配方设计的三个原则一、合理平衡营养成分饲料配方设计的第一个原则是合理平衡营养成分。

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有所差异,因此在设计饲料配方时,需要根据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性别、体重和生理状态等因素,合理搭配各种营养成分,以满足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防病的需要。

在饲料配方中,常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脂肪是维持动物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在饲料中起着调节代谢和维持机体健康的作用。

合理平衡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比例,能够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动物的健康生长。

二、适宜能量水平饲料配方设计的第二个原则是适宜能量水平。

能量是动物生长发育和运动活动的动力来源,能够影响动物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

因此,在饲料配方中,需要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环境温度和饲养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饲料中的能量水平。

过高或过低的能量水平都会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能量过高会导致动物肥胖、生长过快,增加患病和死亡的风险;能量过低则会导致动物生长缓慢、瘦弱,影响生产性能。

因此,在饲料配方设计中,需要根据动物的需求和生产目标,合理确定能量水平,以保证动物获得适当的能量供给。

三、确保饲料可持续生产饲料配方设计的第三个原则是确保饲料可持续生产。

饲料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如谷物、油料、鱼粉等,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饲料配方设计需要考虑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友好性和经济可行性。

在饲料配方设计中,应该优先选择可再生资源和副产品,降低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和浪费。

同时,也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和减少排放的生产工艺。

此外,还需要考虑饲料成本和市场需求,确保饲料配方设计的经济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

饲料配方设计的三个原则是合理平衡营养成分、适宜能量水平和确保饲料可持续生产。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设计出科学合理、营养丰富、经济可行的饲料配方,为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

养鸡饲料配方的设计与调整

养鸡饲料配方的设计与调整

养鸡饲料配方的设计与调整养鸡饲料配方的设计与调整是养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饲料配方可以保障鸡只的养殖效益,提高鸡只的生长发育水平,同时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养鸡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和调整方法。

一、养鸡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1. 基础营养需求养鸡饲料中应包含鸡只所需的基础营养元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鸡只需求,合理配置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和含量。

2. 饲料成本控制在设计饲料配方时,需要考虑到饲料原料的价格和鸡只的生产性能,尽量选择经济实惠的原料,合理控制饲料成本。

同时,在满足鸡只的基础营养需求的前提下,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3. 饲料的可消化性饲料的可消化性对鸡只的生长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应选择易被鸡只消化吸收的饲料原料,并通过研磨、制粒等工艺处理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

4. 注意添加饲料添加剂根据需要,可以添加一些饲料添加剂来改善饲料的品质和增加鸡只的生产性能。

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按照正确的使用剂量添加。

二、养鸡饲料配方的调整方法1. 根据鸡只生长阶段调整不同生长阶段的鸡只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在鸡只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其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饲料配方的调整。

一般来说,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等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所差异,需要针对性地调整配方。

2. 根据生产指标调整根据养殖场的生产指标,如饲料转化率、增重速度、产蛋率等,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如果发现生产指标不理想,可以通过调整饲料中各营养元素的比例来提高养殖效益。

3. 饲料中添加剂的调整在饲料配方中添加剂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添加剂的效果不佳或者产生了副作用,需要及时调整添加剂的使用剂量或者更换其他适合的添加剂。

4. 综合考虑因素的调整在调整饲料配方时,需要综合考虑饲料成本、饲料可消化性、鸡只生长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益。

饲料配方设计与配制要注意的事项

饲料配方设计与配制要注意的事项

饲料配方设计与配制要注意的事项饲料是动物饲养必不可少的物质,饲料的设计配制直接影响动物生长速度和畜产品质量,分析研究饲料设计配制应注意的事项,考虑有关因素,更科学更有效的配制高质量、高产能饲料,提高养殖效益。

标签:饲料;配方;配制;事项动物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以及用于满足生长、繁殖、生产、劳役等活动需要,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所以,能够满足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需要,且在一定条件下无毒副作用的物质称为饲料。

也就是说,动物缺少饲料是无法生存和维持生命的,饲料的作用是任何物质无法替代的。

在一定程度上,饲料的好坏、饲料配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动物生长速度和畜产品质量,所以,在设计和配制饲料时,一定要考虑到诸多方面的因素和有关问题,如饲料的营养成分、饲料来源、饲料价格、饲料质量、饲料形态等,不然,会造成浪费又达不到理想的饲养效果,严重时还会造成动物出现中毒现象,直接影响动物生长。

一、饲料配方设计应注意的因素1.使用对象。

在给动物设计饲料配方时首先要考虑使用对象,生猪饲料与肉鸡饲料是不一样的,奶牛饲料和肉羊使用的饲料也是不同的,在给同一种动物设计饲料配方时,还要考虑到每一个生长阶段,甚至一个生长环节都要详细设计,如仔猪生长阶段与育肥阶段、催肥阶段要区分开,怀孕母猪料与断奶母猪料分别设计;奶牛干奶期与泌乳期设计不同的饲料配方等。

2.动物用途。

不同用途的动物或者畜产品形态对日粮营养水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产奶动物与产肉动物不一样,瘦肉型猪需要较高水平的蛋白质日粮,而肉脂型需要较高水平的能量日粮;产蛋鸡需要蛋白质含量高的日粮,肉鸡则需要含脂肪较高的饲料;所以在设计日粮配方时要区分开。

3.养分需要。

各类动物养分需要量要参照各自的饲养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到动物的品种、饲养管理条件、环境温度、健康状况等因素,饲养条件好的与饲养管理条件差的饲料转化率、利用率有明显差异;冬季和夏季日粮水平与养分需要不尽相同,必须分别设计配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配方设计的关键点:营养标准的合理使用熟悉了配方制作过程,还需要在一些关键点上做周密的考虑,才能做出一个好的配方。

1营养标准的灵活使用
任何一个营养标准,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为特定目标而设定的。

这个特定目标一般为动物的生产性能指标或者经济指标。

例如NRC制定了瘦肉型猪的营养标准,该标准的目标是肉猪的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低。

这个标准不适应土杂猪。

各个饲料生产企业从市场的角度和经济的角度出发,在参考NRC标准和国内猪营养标准基础上,都制定了自己的猪营养标准。

各个企业间的营养标准有一定的差异,作为企业的技术机密,企业标准不会对外公开。

企业的营养标准一般分为几类:
其一为发挥动物最佳生产性能的营养标准,这类标准是建立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的;
其二为经济效益最佳的营养标准,这类标准的营养水平低于第一类标准,因为营养水平较低,配方中有空间使用营养价值较低的非常规饲料原料,因而这种配方的综合经济价值可能优于最佳生产性能配方;
其三为市场导向的营养标准,饲料生产企业为了迎合某些市场消费群体的特殊要求,在满足一特定生产性能(生产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为生产价格低廉的饲料而确立的标准。

经济动物品种繁多,以肉鸡为例,有快大白羽肉鸡、快大黄鸡、优质黄鸡、土鸡等等。

尤其是黄羽肉鸡,品种尤为复杂,如果以上市时间来划分,有50天左右、有60天左右、有80天左右、有110天左右、也有140天左右等。

多数品种并没有营养标准,配方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参考比较接近品种的营养标准,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该品种生长特点,结合动物生理和营养的理论知识,对营养标准做适当的修改,并根据实际的应用效果,逐步修订标准。

对于不同标准的灵活运用也是一个有经验的配方师的价值体现。

营养标准的各项指标中,对粗蛋白指标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蛋白质的营养主要是氨基酸的营养(对于小肽营养研究还很粗浅,可不考虑),制作配方时,可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型配制饲粮。

理想蛋白质(Ideal protein)是指饲料蛋白质中的各种可利用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某一生产阶段所需要得氨基酸比例一致,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最高的蛋白质。

利用理想蛋白模型配制动物饲粮,可以有效节约配方成本,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根据蛋白质的“木桶理论”,通过补充饲料中相对含量低的氨基酸,各种氨基酸比例达到理想蛋白质模式,动物体内氨基酸的沉积效率最高,可减少氨基酸的代谢浪费,同时降低饲粮的粗蛋白水平,达到减少动物的氮代谢负担和对环境中的氮排泄的效果。

在使用理想蛋白质模型时,要有两个基础条件,其一是各原料有可消化氨基酸数据,营养标准设定可消化氨基酸水平;其二,有合适的理想蛋白质模型。

肉猪和肉鸡的理想蛋白质模型研究比较多,不同机构或者学者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模型都有所差异。

理想蛋白质模型随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选用何种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动物的生长速度、生理特点。

一些大的企业进行了有关理想蛋白质模型的研究,从而制定自己的理想蛋白质模型,这就更为准确。

在肉猪配方中如果考虑可消化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的水平和比例,在肉鸡配方中考虑可消化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的水平和比例,设置营养标准参数时可不考虑粗蛋白的下限,通常情况下用这种方式做出的配方比利用用总氨基酸含量参数作出的配方粗蛋白含量低1-2个点,可有效节约配方成本,并且配方的
稳定性更好。

在使用营养标准的时候,还要根据季节对标准作出适宜的调整。

以鸡料为例,在炎热的夏季,热应激比较大,鸡的采食量通常会降低,为保持较好的生产性能,需要对配方作出调整。

一种方法,为了满足动物蛋白的摄入量,降低代谢能(鸡有“为能而食”的特点),增加采食量;另外一种办法是在配方中多使用优质油脂,提高代谢能。

同时利用理想蛋白质模型,提高并平衡可利用氨基酸水平,降低粗蛋白水平,降低高蛋白所带来的热增耗。

这样即使采食量有所降低,动物的有效营养摄入量仍能满足最佳的生产性能的需求。

对于预混料的添加水平,也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例如在饲养环境差、应激比较大、采食量低的情况下,应该适当提高多维多矿的添加水平。

2原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
不同的动物以及动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原料都有不同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原料是做好配方的关键步骤。

幼龄动物消化机能没有发育完善,选择原料要注意可消化性。

以乳猪料为例,选择原料的原则是易消化、适口性好。

因此乳猪料和教槽料(开口料)中使用了高档的原料,例如蒸汽鱼粉、乳制品、膨化大豆、一级玉米、优质植物油等。

而成年动物可多选用粗一些的原料;动物种类不同,其生理特点不同,对原料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猪的味觉发达,适口性差的原料尽量少用,而鸡料就不用过多考虑适口性问题,鸭的耐粗能力比较强,粗饲料用于鸭料更有价值。

配方技术高低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就是对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合理使用。

非常规饲料原料是指在配方中较少使用、或者对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了解较少的那些饲料原料。

非常规饲料原料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它们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与相应的常规饲料原料比较,一般的非常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较低,营养成分不平衡;
大多数非常规饲料原料含有抗营养因子或毒物,不经过处理不能直接使用或必须限制用量;
多数非常规饲料原料适口性差;有许多非常规饲料原料营养浓度低,占用配方空间;
大多数非常规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变异很大,质量不稳定,受到产地来源、加工处理以及贮存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与常规饲料原料比较,由于研究数据的缺乏,大多数非常规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不太准确,没有较为可靠的饲料数据库,增加了饲料配方设计的难度。

但是,配方中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可带来明显的经济价值。

通过不同原料间的搭配使用,可以弥补其氨基酸不平衡的问题,对于提高配方质量很有帮助。

例如菜粕中赖氨酸低,但蛋氨酸及色氨酸则较高,棉籽粕中精氨酸含量很高。

通过限制非常规原料在饲料配方中的使用量可以避免其抗营养因子、毒素的负面影响,而限制量的确定也考验一个配方师的水平。

很多大型饲料企业都有完善的检测设备,可以及时检测非常规原料的营养素含量,可准确评估其营养价值。

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可以反应非常规原料的真实价值,使使用非常规原料的配方更为稳定。

在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时,要考虑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对加工的影响。

例如棉粕、菜粕、米糠等原料对于制粒效果有负面的影响,在选择使用时,要搭配粘结性比较好的原料,比如次粉、小麦等;要考虑非常规饲料带来饲料成品颜色外观的变化,如果市场对外观颜色要求较高,就会限制其在配方中的使用;对于适口性差的原料例如菜粕,在猪料中的用量就不能太高;要考虑某些特殊动物对某些非常规饲料原料中所含毒素的敏感性,例如棉粕中的棉酚对种用动物的繁殖功能有大的影响,因此在种用动物料中应避免使用棉粕。

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品控工作必须加强。

非常规原料质量波动较大。

以DDGS为例,其外观颜色有浅黄色、深黄色和褐色,颜色越深,其消化利用率越低,同时其脂肪含量的变
异可以从5%到12%。

每批原料都要检测其关键营养素含量,并根据其质量状况修订其营养参数(包括能量、氨基酸消化率)。

这样才能保证使用非常规原料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控制非常规原料品质,要选择关键的控制指标,例如在使用米糠时,其脂肪含量和新鲜度(气味)是关键控制指标;使用菜粕时,其蛋白含量和蛋白质溶解度是关键指标;使用花生粕时,黄曲霉毒素是关键控制指标;使用混合油时,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值是关键指标,等等。

3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除了考虑营养性的添加剂(复合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氨基酸)之外,为了完善配方质量,还要考虑使用其他多种类型添加剂。

防霉剂和抗氧化剂:要根据气候状况和饲料的库存时间来合理确定其使用量。

高温高湿季节,在控制饲料成品水分的同时,还要提高防霉剂和抗氧化剂使用量。

对于周转快的饲料,可以取消或者降低抗氧化剂与防霉剂的使用。

抗生素:针对养殖环境差的状况,在饲料中添加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不仅可以维持动物的健康,还可以提高生产性能。

但是随着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防止滥用抗生素很有必要。

现条件下,按照国家颁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从附录1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不随意提高抗生素的添加剂量,既能达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又能减少抗生素使用的负面影响。

抗生素替代物:抗生素的使用能否取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生素替代物的使用效果和推广情况。

这类产品种类繁多,例如益生素、微生物代谢产物、中草药、卵黄抗体、溶菌酶、功能性寡糖等。

这些产品如果质量稳定,能够合理使用,都有不错的效果。

酶制剂:酶制剂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其中技术最成熟、效果最稳定的是植酸酶的生产应用技术,在磷酸氢钙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使用植酸酶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减少浪费。

木聚糖酶在使用小麦、糠麸类原料的配方中有明显的效果。

β-甘露聚糖酶在豆粕类饲料配方中效果较好。

至于复合酶,要根据饲料配方的原料组成(酶制剂的底物种类和含量水平)来选用。

一般情况下,酶制剂在禽料中的使用效果比在猪料中的使用效果好。

如果使用固体酶制剂,在制粒时要考虑酶制剂的耐温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