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文本资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文本资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强制性条文内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及《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1号)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其中有5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现将该52条强制性条文摘录如下:一.第一章“总则”部分第 1.0.2 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第 1.0.4条: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二.第三章“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部分第3.1.1条: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第3.1.3条: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另外,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复习资料

成人高等教育2022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学习方式: 函授/业余时间:120分钟考试科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分)100分集中开卷考试特别提醒:1、所有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2、每份答卷上均须准确填写专业、身份证号码、所属学习中心名称、学号、姓名等。

一单选题 (共20题,总分值60分 )1. 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

(3 分)A. 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B. 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2. 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要素()。

(3 分)A. 加速度峰值B. 地震烈度C. 频谱特性D. 地震持时3. 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有何变化?( )。

(3 分)A. T1↓,Fe↑B. T1↑,Fe↑C. T1↑,Fe↓D. T1↓,Fe↓4.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3 分)A. 最顶层B. 中间楼层C. 第二层D. 底层5. 框架结构侧移曲线为()。

(3 分)A. 弯曲型B. 复合型C. 弯剪型D. 剪切型6. 《规范》规定: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是框架结构房屋的:()。

(3 分)A. 80%,且不宜小于70mmB. 70%,且不宜小于70mmC. 60%,且不宜小于70mmD. 90%,且不宜小于70mm7. 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

(3 分)A. 完全二次项组合法(CQC法)B. 平方和开平方法(SRSS法)C. 杜哈米积分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8. 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3 分)A. 柱宽的1/4B. 柱宽的1/8C. 梁宽的1/4D. 梁宽的1/89. 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控制柱轴压比的目的:()。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资料:建筑结构抗震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资料:建筑结构抗震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资料:建筑结构抗震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资料:建筑结构抗震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尤其对容易混淆的东西要下更大工夫搞清楚,基础要牢固。

以下是店铺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复习资料:建筑结构抗震,希望考生们取得好成绩!建筑结构抗震:抗震设防标准: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抗震设防类别: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平面不规则:1)扭转不规则: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 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 倍。

2)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3)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竖向不规则:1)侧向刚度不规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2)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

3)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应主要应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 、9 度的建筑。

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当遭遇到本地区的多遇地震影响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和罕遇地震影响时其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本规范第1.0.1 条的规定。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复习(武汉理工配套)考试的具体题型和形式可能会有变化,但知识点应该均在以下内容中。

复习不要死记硬背,而应侧重理解.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震动和近场地震动?P3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叫地震动。

其中,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2。

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P3地震动的峰值(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称作地震动的三要素。

3.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那一类?答: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构造地震。

4。

什么是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P1 答: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这种地震称为构造地震,一般简称地震.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一般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的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的称为深源地震;我国绝大部分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邻近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

地震波分哪几类?各引起地面什么方向的振动?P1—3 答: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震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震动。

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地震曲线图中,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达.分析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源的深度。

6。

什么是震级和地震烈度?几级以上是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多少度?P4答: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完整word版)高层建筑与抗震形成性考核册

(完整word版)高层建筑与抗震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1:1。

框架结构的特点答: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2。

剪力墙结构的特点答: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能力都较大.其特点是整体性好,侧向刚度人,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并且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与凸出,便于房间内部布置。

缺点是不能提供大空间房屋。

结构延性较差。

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的特征为弯曲型。

3. 框架-剪力墙结构答: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

框剪结构的变形是剪弯型4. 筒体结构答:由一个或数个筒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它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主要抗侧力,四周的剪力墙围成竖向薄壁筒和柱框架组成竖向箱形截面的框筒,形成整体,整体作用抗荷.5。

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图布置原则答:答:一独立结构单元的结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简单、规则、均匀、对称。

(2)承重结构应双向布置,偏心小,构件类型少.(3)平面长度和突出部分应满足规范要求,凹角处宜采用加强措施。

(4)施工简便,造价省.6。

地震烈度答:地震烈度是地震时在一定地点振动的强烈程度。

7. 地震基本烈度答:地震基本烈度是指未来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8. 地震抗震设防分类答: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9。

抗震设防标准符合要求:答: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2001)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为以下四类:(1)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结构计算书(6度抗震)

结构计算书(6度抗震)

办 公 楼 结 构 设 计 说 明工程名称: 南昌市某机关办公大楼建筑地点: 南昌市沿江路 位置见总平面图建筑规模: 建筑总面积: 2200㎡建筑总层数: 四层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资料:<一>地质水文条件地震烈度: 7度 土方开挖按三类考虑 抗震等级为四级地质: 1)±0.00 ~ -0.60回填土含腐植质r=16 KN/m 3 k f =80 KN/m 2 E=300N/ mm 22)-0.60 ~ -1.70粘性素填土r=18 KN/m 3 k f =130 KN/m 2 E=500N/ mm 23)-1.70 ~ -2.50残积亚粘土r=20 KN/m 3 k f =200 KN/m 2 E=500N/ mm 24)-2.50 ~ -4.00一般亚粘土r=20 KN/m 3 k f =230 KN/m 2 E=500N/ mm 25)-4.00以下 风化混合岩k f =300 KN/m 2 E=600~1000N/ mm 2地下水位-5m<二>基本风压: 0.45 KN/m 2 C 类粗糙度 50年一遇 <三>基本雪压: 0.35 KN/m 2 50年一遇<四>设计使用年限:50年,本建筑为一般民用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

在抗震设计时,属于丙类建筑。

<五>基础顶面设计标高的确定:因建筑标高+0.000。

建筑设计室外地坪为-0.60m ,而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的建议,地基持力层可设在残积亚粘土上,该层顶距室外设计地面可算得为-2.3m ,根据基础顶面与室外地坪的关系和持力层的位子,若选择独立基础(上有基础梁),基础顶面标高可选为-1.60m 处。

<六>活荷载标准值及相应系数按房屋使用要求,可查得办公楼一栏楼面活荷载标准值22.0/k q KN m =,组合值系数0.7c ψ=,频遇值系数0.5fψ=,准永久值系数0.4q ψ= 材料选择<一>混凝土除基础垫层混凝土选C10,基础混凝土选择C20外,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均选C30。

建筑结构抗震ppt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烈度表
分为1-12度(不同的国家的分度方法不同)
中国地震烈度表
分项:人的感觉,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其他现象, 加速度(水平向)厘米/秒² ,速度(水平向)厘米/秒
I度:为无感觉,损坏一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VI (6)度:惊慌失措,仓惶逃出;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 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加 速度63厘米/秒² 。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多遇烈度)
.55度
(设防烈度)
度左右
(罕遇烈度)
第一章 绪论
设计地震分组
6度近震
设计地震分组是新规范新提 出的概念,用以代替旧规范设计 近震、设计远震的概念。 6度远震
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 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 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 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 情况严重的多。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板块说:
大陆漂移假说:它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Wegener) (1880~1930年)在讲课中提出来的。
这一假说在约10年时间内没有受到地质界的重视。在 1922年2月16日有一篇评述魏格纳的书的一无人署名的短文, 发表于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说“该书直接应用了物 理学原理,但遭到许多地质学家的强烈反对”。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震级是一次地震强弱的等级。
现国际上的通用震级表示为
里氏震级。(Richter)
查尔斯·里 克特(1900~
用标准的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19处85年记) 录 最大水平位移A(以µm=10-6 m计)。
震级M=logA

(完整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1:罕遇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11.2-3%2.20%3.10%4.5%2:与地震烈度无关的因素是(3 )1.震级2.震源深度3.结构类型4.土质条件3: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2 )1.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2.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3.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4.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4:框架结构中布置填充墙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将( 2 )1.增大2.减小3.不变4.说不清5: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4 )1.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2.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3.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4.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6: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1 )1.柱宽的1/42.柱宽的1/83.梁宽的1/44.梁宽的1/8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7: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11.场地特征周期2.场地平面尺寸3.荷载分项系数4.抗震等级8: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4 )1.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2.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3.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4.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9:为保证__________,则需进行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3)1.小震不坏2.中震可修3.大震不倒4.强震不倒10:震害的发生是由什么促成的?(2)1.地理位置2.地震动3.地形4.气候11: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不属于框架柱常见震害的是 ( 4 )1.剪切破坏2.受压破坏3.压弯破坏4.弯曲破坏12: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多少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 4 )1.200m/s2.300m/s3.400m/s4.500m/s13:下列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1)1.纵波2.横波3.瑞利波4.乐夫波14:下列哪项不属于提高结构延性的构造措施 ( 4 )1.强柱弱梁2.强剪弱弯3.强节点弱构件4.强梁弱柱15:抗震设计原则不包括:(4)1.小震不坏2.中震可修3.大震不倒4.强震不倒16:下列哪种不属于地震波的传播方式(4)1.P波2.S波3.L波4.M波17: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2 )1.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2.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3.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4.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小18: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倍之多1.22.103.324.10019:下面哪个不属于抗液化的措施?(4)1.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2.部分消除液化地基沉陷3.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4.减小结构的整体刚度20:计算层数较少且较为规则的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可采用下述哪两种方法(2)1.强柱弱梁法2.分层法3.C值法4.D值法21: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1 )1.谱曲线峰值右移2.谱曲线峰值左移3.谱曲线峰值增大4.谱曲线峰值降低22:下列灾害中,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1)1.火灾2.液化3.结构倒塌4.噪声23: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2 )1.完全二次项组合法2.平方和开平方法3.杜哈米积分4.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4:地球内部组成圈层不包含以下哪个(2)1.地壳2.岩石层3.地幔4.地核25: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2 )1.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2.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3.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4.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26:下面哪个不属于影响土的液化的因素?(4)1.土中黏粒含量2.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3.土的密实程度4.地震烈度和震级27:以下属于地基土液化判别步骤的是(3)1.肉眼判别2.经验判别3.标准贯入试验判别4.最终判别28:结构抗震计算不包括以下哪种方法(3)1.底部剪力法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顶点位移法4.时程分析法13:计算竖向地震作用,也可以用底部剪力法。

( ) 正确14:地震烈度的高低仅与震源深度、震中距有关,与土质条件无关。

( )错误15: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 )正确16:框架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且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 )错误17: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 错误18:现行抗震规范对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主要取决于表层土的刚度(软、硬)( )错误19: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 )正确20:砌体结构中,楼层剪力按墙体的侧移刚度的比例分配到各墙体中。

( )错误1.底部剪力法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时程分析法4.顶点位移法3:下面哪个不属于影响土的液化的因素?(4)1.土中黏粒含量2.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3.土的密实程度4.地震烈度和震级4: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多少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4 )1.200m/s2.300m/s3.400m/s4.500m/s5:与地震烈度无关的因素是(3 )1.震级2.震源深度3.结构类型4.土质条件6: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2 )1.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2.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3.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4.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7:下面哪个不属于抗液化的措施?(4)1.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2.部分消除液化地基沉陷3.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4.减小结构的整体刚度8:震害的发生是由什么促成的?(2)1.地理位置2.地震动3.地形4.气候9:抗震设计原则不包括:(4)1.小震不坏2.中震可修3.大震不倒4.强震不倒10: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3 )1.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2.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3.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4.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11:如下不属于按地震成因分类的地震类型是(4 )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3.塌陷地震4.断裂地震12: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4 )1.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2.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3.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4.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13:框架结构中布置填充墙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将21.增大2.减小3.不变4.说不清14:框架结构中布置填充墙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将(2 )1.增大2.减小3.不变4.说不清15:基本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31.50%2.20%3.10%4.5%16: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ek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11.场地特征周期2.场地平面尺寸3.荷载分项系数4.抗震等级17:计算层数较少且较为规则的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可采用下述哪两种方法(2)1.强柱弱梁法2.分层法3.C值法4.D值法18:以下属于地基土液化判别步骤的是(3)1.肉眼判别2.经验判别3.标准贯入试验判别4.最终判别19: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2 )1.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2.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3.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4.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小20: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1 )1.柱宽的1/42.柱宽的1/83.梁宽的1/44.梁宽的1/821: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2)1.完全二次项组合法2.平方和开平方法3.杜哈米积分4.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2:__________适用于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4)1.底部剪力法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振型分解时程分析法4.逐步积分时程分析法23:通过内力组合得出的设计内力,以下不属于进行调整以保证的项目(3)1.梁端的破坏先于柱端的破坏2.弯曲破坏先于剪切破坏3.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4.构件的破坏先于节点的破坏24: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倍之多1.22.103.324.10025:地球内部组成圈层不包含以下哪个(2)1.地壳2.岩石层3.地幔4.地核26:纵波、横波和面波(L 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 21.VS > V P > V L2.VP > V S > V L3.VL > V P > V S4.VP > V L > V S27:罕遇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 11.2-3%2.20%3.10%4.5%28: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 2 )1.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2.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3.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4.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29:下列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1)1.纵波2.横波3.瑞利波4.乐夫波30:下列灾害中,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 (1)1.火灾2.液化错误9: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

()错误10:现行抗震规范对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主要取决于表层土的刚度(软、硬)( )错误11: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正确12:场地条件的地震影响与覆盖层厚度无关()错误13: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正确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正确15: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错误16: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错误17: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正确18: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能适用于弹性体系()正确19:结构沿竖向应尽可能均匀且少变化,使结构的刚度沿竖向均匀。

()正确20: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一定大于静承载力。

()错误21:楼盖应优先选用装配式楼盖,其次是装配整体式楼盖,最后才是现浇楼盖装配式楼盖。

()错误22:计算竖向地震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错误23:在抗震设计中,对烈度为9度的大跨、长悬臂结构,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