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讲 递推数列的极限

排列组合二项式递推数列求通项常见

排列组合二项式递推数列求通项常见题型解法自用资料集 排列组合的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排列、组合的概念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解决排列、组合问题,关键要搞清楚是否与元素的顺序有关。 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往往是对元素或位置进行限制,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的类型与解法对学好这部分知识很重要。 一.特殊元素(位置)用优先法 把有限制条件的元素(位置)称为特殊元素(位置),对于这类问题一般采取特殊元素(位置)优先 安排的方法。 例1.6人站成一横排,其中甲不站左端也不站右端,有多少种不同站法? 分析:解有限制条件的元素(位置)这类问题常采取特殊元素(位置)优先安排的方法。 解法1 :(元素分析法)因为甲不能站左右两端,故第一步先让甲排在左右两端之间的任一位置上,有 A4种站法;第二步再让其余的5人站在其他5个位置上,有A种站法,故站法共有:A4-A5 = 48o(种)解法2:(位置分析法)因为左右两端不站甲,故第一步先从甲以外的5个人中任选两人站在左右两端, 有A种;第二步再让剩余的4个人(含甲)站在中间4个位置,有A:种,故站法共有:A A4 = 480 (种) 二.相邻问题用捆绑法 对于要求某几个元素必须排在一起的问题,可用“捆绑法”:即将这几个元素看作一个整体,视为一 个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然后相邻元素内部再进行排列。 例2. 5个男生和3个女生排成一排,3个女生必须排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排法? 6 3 解:把3个女生视为一个元素,与5个男生进行排列,共有A6种,然后女生内部再进行排列,有A3种,所以排法共有:A6 A3 ^4320 (种)。 三?相离问题用插空法 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以先将其他元素排好,然后再将不相邻的元素插入已排好的元素位置之间和两端的空中。 例3. 7人排成一排,甲、乙、丙3人互不相邻有多少种排法? 解:先将其余4人排成一排,有A44种,再往4人之间及两端的5个空位中让甲、乙、丙插入,有A 种,所以排法共有:此A =1440 (种) 四.定序问题用除法 对于在排列中,当某些元素次序一定时,可用此法。解题方法是:先将n个元素进行全排列有A^种, m(m空n)个元素的全排列有A;种,由于要求m个元素次序一定,因此只能取其中的某一种排法,可以 利用除法起到调序的作用,即若n个元素排成一列,其中m个元素次序一定,则有虫种排列方法。 A m

数列极限的概念(经典课件)

第二章 数列极限 引言: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指出,数学分析课程研究的对象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那么数学分析用什么方法研究实数集上的函数呢?从本质上来说,这个方法就是极限。极限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数学分析课程的始终,几乎所有的概念都离不开极限,是我们数学分析课程的基础。 §1 数列极限的概念 教学内容:数列极限的概念,应用定义证明简单数列的极限,无穷小数列。 教学要求: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列极限的N ε-定义的清晰概念。深刻理解数列发散、单调、有界和无穷小 数列等有关概念。会应用数列极限的N ε-定义证明数列的有关命题,并能运用N ε-语言正确表述数列不以某实数为极限等相应陈述。 教学重点:数列极限的概念。 教学难点:数列极限的N ε-定义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教学学时:2学时。 一、数列概念: 1.数列的定义: 简单的说,数列就是“一列数”,是有一定的规律,有一定次序性的“一列数”。 若函数f 的定义域为全体正整数集合N +,则称:f N R +→或+∈N n n f ),(为数列。 若记()n f n a =,则数列n n n f ,2,1),(=就可写作为:12,,,, n a a a ,简记为{}n a ,其中n a 称为 该数列的通项。 2.数列的例子: (1)(1)111:1,,,, 234n n ??---???? ; (2)11111:2,1,1,1,435 n ? ?+ +++???? (3){}2 :1,4,9,16,25, n ; (4){}1 1(1) :2,0,2,0,2, n ++- 二、数列极限的概念: 1.引言: 对于这个问题,先看一个例子:古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庄子. 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把每天截下的部分的长度列出如下(单位为尺): 第1天截下 12,第2天截下2111222?=,第3天截下23111222?=,…,第n 天截下1111 222 n n -?=,… 得到一个数列:? ?? ?? ?n 21: 231111 ,,,,,2222n 不难看出,数列12n ?? ? ??? 的通项12n 随着n 的无限增大而无限地接近于零。 一般地说,对于数列{}n a ,若当n 无限增大时,n a 能无限地接近某一个常数a ,则称此数列为收敛数列,常数a 称为它的极限。不具有这种特性的数列就不是收敛的数列,或称为发散数列。

高等数学求极限的16种方法

高等数学求极限的16种方法 首先说下我的感觉,假如高等数学是棵树木得话,那么极限就是他的根,函数就是他的皮。树没有跟,活不下去,没有皮,只能枯萎,可见这一章的重要性。 为什么第一章如此重要?各个章节本质上都是极限,是以函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也具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表现在各个方面 首先对极限的总结如下 极限的保号性很重要就是说在一定区间内函数的正负与极限一致 1 极限分为一般极限,还有个数列极限,(区别在于数列极限时发散的,是一般极限的一种) 2解决极限的方法如下:(我能列出来的全部列出来了!!!!!你还能有补充么???)1 等价无穷小的转化,(只能在乘除时候使用,但是不是说一定在加减时候不能用但是前提是必须证明拆分后极限依然存在)e的X次方-1 或者(1+x)的a次方-1等价于Ax 等等。全部熟记 (x趋近无穷的时候还原成无穷小) 2落笔他法则(大题目有时候会有暗示要你使用这个方法) 首先他的使用有严格的使用前提!!!!!! 必须是 X趋近而不是N趋近!!!!!!!(所以面对数列极限时候先要转化成求x 趋近情况下的极限,当然n趋近是x趋近的一种情况而已,是必要条件 (还有一点数列极限的n当然是趋近于正无穷的不可能是负无穷!)必须是函数的导数要存在!!!!!!!!(假如告诉你g(x), 没告诉你是否可导,直接用无疑于找死!!) 必须是 0比0 无穷大比无穷大!!!!!!!!! 当然还要注意分母不能为0 落笔他法则分为3中情况 1 0比0 无穷比无穷时候直接用 2 0乘以无穷无穷减去无穷(应为无穷大于无穷小成倒数的关系)所以无穷大都写成了无穷小的倒数形式了。通项之后这样就能变成1中的形式了 3 0的0次方1的无穷次方无穷的0次方 对于(指数幂数)方程方法主要是取指数还取对数的方法,这样就能把幂上的函数移下来了,就是写成0与无穷的形式了,(这就是为什么只有3种形式的原因,LNx两端都趋近于无穷时候他的幂移下来趋近于0 当他的幂移下来趋近于无穷的时候 LNX趋近于0) 3泰勒公式(含有e的x次方的时候,尤其是含有正余旋的加减的时候要特变注意!!!!)

(完整版)数列的递推公式教案

数列的递推公式教案 普兰店市第六中学陈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递推公式定义,能根据数列递推公式求项,通过数列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观察、分析、类比、试验、归纳”得出递推公式概念,体会数列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不同,探索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精神,体验探究乐趣,感受成功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数列的递推定义以及应用数列的递推公式求出通项公式。 难点: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关键:同本节难点。 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在熟悉与未知的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运用观察、试验、联想、类比、归纳、猜想等方法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注意总结规律和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四、教学过程 环节1:新课引入 一老汉为感激梁山好汉除暴安良,带了些千里马要送给梁山好汉,见过宋江以后,宋江吧老汉带来的马匹的一半和另外一匹马作为回礼送给了他,老汉又去见卢俊义,把

现有的马匹全送给了他,卢俊义也把老汉送来的马匹的一半和另外一匹马作为回礼送给了老汉……… 一直送到108名好汉的最后一名段景住都是这样的,老汉下山回家时还剩下两匹马,问老汉上山时一共带了多少匹千里马? 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所服务。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环节2:引例探究 (1)1 2 4 8 16……… (2) 1 ()1cos ()1cos cos ()]1cos cos[cos ……. (3)0 1 4 7 10 13 ……. 通过设置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分析找出这些数列从第二项(或后几项)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关系,从而引出数列的递推公式的定义,便于学生对于数列递推公式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递推公式定义: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从第二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意一项a n 与它的前一项a 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数列一种的表示法,它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递推关系,一是初始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环节3:应用举例及练习 例1:已知数列{a n }的第1项是1,以后的各项由公式 (n ≥2)给出,写出这个给出,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解:据题意可知:a 1=1, 1 11n n a a -=+2111112,1a a =+=+=3211311,22a a =+=+=4312511,33a a =+=+=5413811.55a a =+ =+=

高中数学几种常见的数列递推关系式专题辅导

高中数学几种常见的数列递推关系式 数列的递推关系是指数列中的前一项(前几项)与后一项的关系式。递推数列是数列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递推关系,观察,探求数列的规律,进而可求出整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递推关系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与转化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等能力,因此,是近几年高考与竞赛的热点。 下面针对几种高中常见的递推形式及处理方法做一总结。 一. 定义法 常见形式: 已知:a a a a d n n 11==++, ① 或a a a a q n n 110=≠=+, ② (其中,d 常数,q ≠0为常数) 定义法即高中所学的两大基本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定义式。 已知首项,与递推关系,数列的通项即知,在此不做赘述。但这两个基本数列的求通项公式的方法在后续学习中,在方法上起到了指导作用。即我们下面要介绍的方法。 二. 迭代法 常见形式:已知 a a a a f n n n 110=≠=++,() ③ 或a a a a f n f n n n 110=≠=+,,()()不恒为零 ④ (这里的f n ()是关于n 的关系式)。 这两个形式的递推关系式,虽然不是等差与等比数列,但表达方式上非常接近。我们可以利用迭代的方法来求出通项a n 也可以分别称为叠加法和叠乘法。 如:③a a f 211-=() a a f 322-=() …… a a f n n n N n n -=-≥∈-112()()*, 将以上n -1个式子叠加,可得 a a f f f n n n N n -=+++-≥∈11212()()()()*…, 这里,我们只须已知数列的首项a 1利用求和求出上述等式右端的和,即可求出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来。 如:④的具体例子: 例1. (2006年东北三省三校一模试题21)已知数列{}a n ,S n 是数列的前n 项和, a S n a n n 212 ==,。求S n 。 解:因为S n S S n n N n n n =-≥∈-2 21()()*, 所以n S n S n n 22 21-=- S S n n n n N n n -= -≥∈123()*, S S S S S S S S n n n n n n N n n n n 324312131425364132 3·…····… ·,---=---≥∈()*

常见递推数列通项九种求解方法

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地九种求解方法 高考中地递推数列求通项问题,情境新颖别致,有广度,创新度和深度,是高考地热点之一.是一类考查思维能力地好题.要求考生进行严格地逻辑推理,找到数列地通项公式,为此介绍几种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地求解方法. 类型一:<可以求和)累加法 例1、在数列中,已知=1,当时,有,求数列地通项公式. 解读: 上述个等式相加可得: ∴ 评注:一般情况下,累加法里只有n-1个等式相加. 【类型一专项练习题】 1、已知,<),求. 2、已知数列,=2,=+3+2,求. 3、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地通项公式. 4、已知中,,求. 5、已知,,求数列通项公式. 6、已知数列满足求通项公式? 7、若数列地递推公式为,则求这个数列地通项公式 8、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地通项公式. 9、已知数列满足,,求. 10、数列中,,<是常数,),且成公比不为地等比数列.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1>2 (2> 11.(1>5 (2> 类型二: <可以求积)累积法 例1、在数列中,已知有,(>求数列地通项公式. 解读: 又也满足上式; 评注:一般情况下,累积法里地第一步都是一样地. 【类型二专项练习题】 1、已知,(>,求. 2、已知数列满足,,求. 3、已知中,,且,求数列地通项公式. 4、已知,,求. 5、已知,,求数列通项公式. 6、已知数列满足,求通项公式? 7、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地通项公式. 8、已知数列{a n},满足a1=1, (n≥2>,则{a n}地通项 9、设{a n}是首项为1地正项数列, 且(n + 1>a- na+a n+1·a n = 0 (n = 1, 2, 3, …>,求它地通项公式. 10、数列地前n项和为,且,=,求数列地通项公式. 答案:1. 2. 3. 4. 5. 6.

(完整版)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典型例题及习题

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典型例题及习题 【典型例题】 [例1] b ka a n n +=+1型。 (1)1=k 时,}{1n n n a b a a ?=-+是等差数列,)(1b a n b a n -+?= (2)1≠k 时,设)(1m a k m a n n +=++ ∴ m km ka a n n -+=+1 比较系数:b m km =- ∴ 1-= k b m ∴ }1{-+ k b 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k ,首项为11-+k b a ∴ 11)1(1-?-+=-+ n n k k b a k b a ∴ 1)1(11--?-+=-k b k k b a a n n [例2] )(1n f ka a n n +=+型。 (1)1=k 时,)(1n f a a n n =-+,若)(n f 可求和,则可用累加消项的方法。 例:已知}{n a 满足11=a ,)1(1 1+= -+n n a a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 ∵ 11 1)1(11+- =+= -+n n n n a a n n ∴ n n a a n n 1111--= -- 112121---=---n n a a n n 21 3132-- -=---n n a a n n …… 312123-= -a a 21112-=-a a 对这(1-n )个式子求和得: n a a n 111- =- ∴ n a n 1 2- =

(2)1≠k 时,当b an n f +=)(则可设)()1(1B An a k B n A a n n ++=++++ ∴ A B k An k ka a n n --+-+=+)1()1(1 ∴ ???=--=-b A B k a A k )1()1( 解得:1-=k a A ,2 )1(1-+-=k a k b B ∴ }{B An a n ++是以B A a ++1为首项,k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1 1)(-?++=++n n k B A a B An a ∴ B An k B A a a n n --?++=-11)( 将A 、B 代入即可 (3)n q n f =)((≠q 0,1)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 +n q 得q q a q k q a n n n n 1 11+?=++ 令 n n n q a C = 则q C q k C n n 1 1+ =+ ∴ }{n C 可归为b ka a n n +=+1型 [例3] n n a n f a ?=+)(1型。 (1)若)(n f 是常数时,可归为等比数列。 (2)若)(n f 可求积,可用累积约项的方法化简求通项。 例:已知: 311= a ,1121 2-+-=n n a n n a (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 解:123537532521232121212233 2211+=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ΛΛ ∴ 1211231+= +? =n n a a n [例4] 11 --+?? =n n n a m a m k a 型。

数列的递推关系

数列的递推关系 ? 教学重点: 数列的任意连续若干项能满足的关系式称为该数列的一个递推公式,由递推公式和相应有尽有前若干项可以确定一个数列.这种表示方法叫做递推公式法或递推法. ? 教学难点: 1.根据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写出它的前几项,关归纳出通项公式. 2.n n S a 的关系 ???-=-1 1S S S a n n n )1() 2(=≥n n .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从函数观点出发去刻划). 二、递推公式 钢管的例子 3+=n a n 从另一个角度,可以: 1 4 11+==-n n a a a Λ ) 2() 1(≥=n n “递推公式”定义: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n 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例1.已知21=a ,41-=+n n a a 求n a . 解一:可以写出:21=a ,22-=a ,63-=a ,104-=a ,…… 观察可得:)1(42)4)(1(2--=--+=n n n a n 解二:由题设: 41-=-+n n a a

∴ Λ Λ4 4 43221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412-=-a a )1(41--=-n a a n ∴ )1(42--=n a n 例2.若记数列{}n a 的前n 项之和为S n 试证明:?? ? -=-1 1 S S S a n n n ) 1()2(=≥n n 证:显然1=n 时 ,11S a = 当1≠n 即2≥n 时, n n a a a S +++=Λ21 1211--+++=n n a a a S Λ ∴ n n n a S S =--1 ∴???-=-1 1S S S a n n n )1() 2(=≥n n 注意:1? 此法可作为常用公式; 2? 当)(11S a =时 满足1--n n S S 时,则1--=n n n S S a . 例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① n n S n -=22 ② 12 ++=n n S n ,求数列{}n a 的 通项公式. 解:1.当1=n 时,111==S a 当2≥n 时,34)1()1(222 2-=-+---=n n n n n a n 经检验 1=n 时 11=a 也适合 34-=n a n 2.当1=n 时,311==S a 当2≥n 时,n n n n n a n 21)1()1(12 2=-----++= ∴ ?? ?=n a n 23 ) 2()1(≥=n n 例4.已知21=a ,n n a a 21=+ 求n a .

九类常见递推数列求通项公式方法

递推数列通项求解方法 类型一:1n n a pa q += +(1p ≠) 思路1(递推法):()123()n n n n a pa q p pa q q p p pa q q q ---??=+=++=+++=?? ......121(1n p a q p p -=++++ (2) 1 1)11n n q q p a p p p --??+=+?+ ? --?? 。 思路2(构造法):设()1n n a p a μμ++=+,即()1p q μ-=得1 q p μ= -,数列 {}n a μ+是以1a μ+为首项、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1 111n n q q a a p p p -??+ =+ ?--??,即1111n n q q a a p p p -??=++ ? --?? 。 例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n n a a -=+且11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方法1(递推法): ()123232(23)3222333n n n n a a a a ---??=+=++=+++=?? (1) 22 3(122n -=++++ (2) 11 332 )12232112n n n --+??+=+?+=- ? --? ?。 方法2(构造法):设()12n n a a μμ++=+,即3μ=,∴数列{}3n a +是以134 a +=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113422n n n a -++=?=,即1 23n n a +=-。

1n n +思路1(递推法): 123(1)(2)(1)(3)(2)(1)n n n n a a f n a f n f n a f n f n f n ---=+-=+-+-=+-+-+-= …1 11 ()n i a f n -==+∑。 思路2(叠加法):1(1)n n a a f n --=-,依次类推有:12(2)n n a a f n ---=-、 23(3)n n a a f n ---=-、…、21(1)a a f -=,将各式叠加并整理得1 11 ()n n i a a f n -=-= ∑ ,即 1 11 ()n n i a a f n -==+ ∑ 。 例2 已知11a =,1n n a a n -=+,求n a 。 解:方法1(递推法):123(1)(2)(1)n n n n a a n a n n a n n n ---=+=+-+=+-+-+= ......1[23a =+++ (1) (1)(2)(1)]2 n i n n n n n n =++-+-+= = ∑ 。 方法2(叠加法):1n n a a n --=,依次类推有:121n n a a n ---=-、232n n a a n ---=-、…、 212a a -=,将各式叠加并整理得12 n n i a a n =-= ∑ ,12 1 (1)2 n n n i i n n a a n n ==+=+ = = ∑ ∑ 。

专题由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含答案

专题 由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目标要求 通过具体的例题,掌握由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二、知识梳理 求递推数列通项公式是数列知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高考也往往通过考查递推数列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求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是将递推公式变形,推得原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或原数列的项的某种组合是一种特殊数列,把一些较难处理的数列问题化为熟悉的等差或等比数列。 三、典例精析 1、公式法:利用熟知的公式求通项公式的方法称为公式法。常用的公式有???≥???????-=????????????????=-21 11n S S n S a n n n 及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 已知数列{n a }中12a =,2 +2n s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评注 在运用1n n n a s s -=-时要注意条件2n ≥,对n=1要验证。 2、累加法:利用恒等式()()1211+......+n n n a a a a a a -=+--求通项公式的方法叫累加法。它是求型如 ()1+f n n n a a +=的递推数列的方法(其中数列(){}f n 的前n 项和可求)。 例2 已知数列{n a }中112a = ,121 ++32 n n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评注 此类问题关键累加可消中间项,而(f n )可求和则易得n a 3、.累乘法:利用恒等式3 21121 n n n a a a a a a a a -=? ???????()0n a ≠求通项公式的方法叫累乘法。它是求型如()1n n a g n a +=的递推数列的方法(){}() g n n 数列可求前项积 例3 已知数列{n a }中1n n s na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评注 此类问题关键是化 ()1 n n a g n a -=,且式子右边累乘时可求积,而左边中间项可消。 4、转化法:通过变换递推关系,将非等差(等比)数列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有关的数列而求得通项公式的方法 称为转化法。常用的转化途径有: ⑴凑配、消项变换——如将一阶线性递推公式1n n a qa d +=+(q, d 为常数,0,1q q ≠≠)通过凑配变成 11n d a q ++ -=1n d q a q ??+ ?-?? ,或消常数项转化为()211n n n n a a q a a +++-=- 例4、已知数列{n a }中,11a =,()1212n n a a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点评: 此类问题关键是利用配凑或消项变换将其转化为等比数列

数列规律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解题心得 数列篇 第一步:整体观察,若有线性趋势则走思路A,若没有线性趋势或线性趋势不明显则走思路B。 注:线性趋势是指数列总体上往一个方向发展,即数值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且直观上数值的大小变化跟项数本身有直接关联(别觉得太玄乎,其实大家做过一些题后都能有这个直觉) 第二步思路A:分析趋势 1,增幅(包括减幅)一般做加减。 基本方法是做差,但如果做差超过三级仍找不到规律,立即转换思路,因为公考没有考过三级以上的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1:-8,15,39,65,94,128,170,() A.180 B.210 C. 225 D 256 解:观察呈线性规律,数值逐渐增大,且增幅一般,考虑做差,得出差23,24,26,29,34,42,再度形成一个增幅很小的线性数列,再做差得出1,2,3,5,8,很明显的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5+8=13,因而二级差数列的下一项是42+13=55,因此一级数列的下一项是170+55=225,选C。 总结:做差不会超过三级;一些典型的数列要熟记在心 2,增幅较大做乘除 例2:0.25,0.25,0.5,2,16,() A.32 B. 64 C.128 D.256 解:观察呈线性规律,从0.25增到16,增幅较大考虑做乘除,后项除以前项得出1,2,4,8,典型的等比数列,二级数列下一项是8*2=16,因此原数列下一项是16*16=256 总结:做商也不会超过三级 3,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 例3:2,5,28,257,() A.2006 B。1342 C。3503 D。3126 解:观察呈线性规律,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最大数规律较明显是该题的突破口,注意到257附近有幂次数256,同理28附近有27、25,5附近有4、8,2附近有1、4。而数列的每一项必与其项数有关,所以与原数列相关的幂次数列应是1,4,27,256(原数列各项加1所得)即1^1,2^2,3^3,4^4,下一项应该是5^5,即3125,所以选D 总结:对幂次数要熟悉 第二步思路B:寻找视觉冲击点 注:视觉冲击点是指数列中存在着的相对特殊、与众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是解题思路的导引 视觉冲击点1:长数列,项数在6项以上。基本解题思路是分组或隔项。 例4:1,2,7,13,49,24,343,()

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典型例题及习题

.. . 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典型例题及习题 【典型例题】 [例1] b ka a n n +=+1型。 (1)1=k 时,}{1n n n a b a a ?=-+是等差数列,)(1b a n b a n -+?= (2)1≠k 时,设)(1m a k m a n n +=++ ∴ m km ka a n n -+=+1 比较系数:b m km =- ∴ 1-= k b m ∴ }1{-+ k b 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k ,首项为11-+k b a ∴ 11)1(1-?-+=-+ n n k k b a k b a ∴ 1)1(11--?-+=-k b k k b a a n n [例2] )(1n f ka a n n +=+型。 (1)1=k 时,)(1n f a a n n =-+,若)(n f 可求和,则可用累加消项的方法。 例:已知}{n a 满足11=a ,)1(1 1+= -+n n a a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 ∵ 11 1)1(11+- =+= -+n n n n a a n n ∴ n n a a n n 1111--= -- 112121---=---n n a a n n 21 3132-- -= ---n n a a n n ……

.. . 312123-= -a a 21112-=-a a 对这(1-n )个式子求和得: n a a n 111- =- ∴ n a n 1 2- = (2)1≠k 时,当b an n f +=)(则可设)()1(1B An a k B n A a n n ++=++++ ∴ A B k An k ka a n n --+-+=+)1()1(1 ∴ ???=--=-b A B k a A k )1()1( 解得: 1-= k a A ,2)1(1-+-=k a k b B ∴ }{B An a n ++是以B A a ++1为首项,k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1 1)(-?++=++n n k B A a B An a ∴ B An k B A a a n n --?++=-1 1)( 将A 、B 代入即可 (3)n q n f =)((≠q 0,1)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 +n q 得q q a q k q a n n n n 1 11+?=++ 令 n n n q a C = 则q C q k C n n 1 1+ =+ ∴ }{n C 可归为b ka a n n +=+1型 [例3] n n a n f a ?=+)(1型。 (1)若)(n f 是常数时,可归为等比数列。 (2)若)(n f 可求积,可用累积约项的方法化简求通项。 例:已知: 311= a ,1121 2-+-=n n a n n a (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 解:123537532521232121212233 2211+=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数列的几种递推公式

数列的几种递推公式 一、 )(1n f a a n n +=+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1n f a a n n =-+,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 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211=a ,n n a a n n ++=+211,求n a 。 二、 n n a n f a )(1=+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1 n f a a n n =+,利用累乘法(逐商相乘法)求解。 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321=a ,n n a n n a 1 1+= +,求n a 。

例3:已知31=a ,n n a n n a 2 31 31+-=+ )1(≥n ,求n a 。 解:1231 32231232)2(31)2(32)1(31)1(3a n n n n a n +-?+?-??????+---?+---= 3437 52633134 8531n n n n n --= ????=---。 变式: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1321)1(32--+???+++=n n a n a a a a (n ≥2),则 {a n }的通项1 ___n a ?=?? 12n n =≥ 解:由已知,得n n n na a n a a a a +-+???+++=-+13211)1(32, 用此式减去已知式,得 当2≥n 时,n n n na a a =-+1,即n n a n a )1(1+=+, 又112==a a , n a a a a a a a a a n n =???====∴-1 3423121,,4,3,1, 1, 将以上n 个式子相乘,得2 ! n a n =)2(≥n 三、 q pa a n n +=+1(其中p ,q 均为常数,)0)1((≠-p pq )。 解法(待定系数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1t a p t a n n -=-+,其中p q t -=1,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数列递推规律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考题型:数列递推规律 递推数列是数列推理中较为复杂的一类数列。其推理规律变化多样,使得很多考生不易察觉和掌握。要想掌握递推数列的解题方法,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清楚递推数列的“鼻祖”,即最典型、最基础的递推数列; 二是要明确递推规律的变化方式。 (一)递推数列的“鼻祖” 1,1,2,3,5,8,13,21…… 写出这个数列之后,有不少考生似曾相识。其中有一些考生知道,这个数列被称为“斐波那契(Febonacci,原名Leonardo,12-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数列”或者“兔子数列”。这些考生中还有一些人知道这个数列的递推规律为: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它之前两项的和,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这个递推规律是整个数列推理中递推数列的基础所在。在公务员考试中,曾经出现过直接应用这个规律递推的数列。 例题1:(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A类第4题)1,3,4,7,11,() A.14 B.16 C.18 D.20 【答案】:C。 【解析】:这道题可以直接应用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规律,即 因此所求项为 7+11=18 (二)递推规律的多种变式 例题2:(2006年北京市大学应届毕业生考试第1题)6,7,3,0,3,3,6,9,5,() A.4 B.3 C.2 D.1 【答案】:A。 【解析】:这是很别致的一道试题。从形式上看,这个数列很特殊,不仅给出的已知项达到了9项之多,而且每一项都是一位数字,由此可以猜到这个数列的运算规律。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存在运算递推规律取“”的尾数 由此可知所求项为 取“9+5=14”的尾数,即4 这道题的运算递推规律是将两项相加之和变为了取尾数。 例题3:(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二卷第30题,2006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第5题)1,2,2,3,4,6,()

常见递推数列通项的九种求解方法

常见递推数列通项的九种求解方法 高考中的递推数列求通项问题,情境新颖别致,有广度,创新度和深度,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是一类考查思维能力的好题。要求考生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此介绍几种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 类型一:1()n n a a f n +=+(()f n 可以求和) ????→解决方法 累加法 例1、在数列{}n a 中,已知1a =1,当2n ≥时,有121n n a a n -=+-()2n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 121(2)n n a a n n --=-≥ ∴21324311 3 521 n n a a a a a a a a n --=??-=?? -=???-=-?? 上述1n -个等式相加可得: ∴211n a a n -=- 2n a n ∴= 评注:一般情况下,累加法里只有n-1个等式相加。 【类型一专项练习题】 1、已知11a =,1n n a a n -=+(2≥n ),求n a 。 2、已知数列{}n a ,1a =2,1n a +=n a +3n +2,求n a 。 3、已知数列}a {n 满足1a 1n 2a a 1n 1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4、已知}{n a 中,n n n a a a 2,311+==+,求n a 。 5、已知112a =,112n n n a a +??=+ ??? * ()n N ∈,求数列{}n a 通项公式. 6、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 132,n n n a a n --=+≥求通项公式n a ? 7、若数列的递推公式为1* 113,23()n n n a a a n N ++==-?∈,则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8、 已知数列}a {n 满足3a 132a a 1n n 1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9、已知数列{}n a 满足211= a ,n n a a n n ++=+211,求n a 。 10、数列{}n a 中,12a =,1n n a a cn +=+(c 是常数,123n =,,,),且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 (I )求c 的值; (II )求{}n a 的通项公式.

求极限方法总结

求极限方法总结 为什么第一章如此重要? 各个章节本质上都是极限,是以函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也具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表现在各个方面 首先对极限的总结如下: 极限的保号性很重要就是说在一定区间内函数的正负与极限一致 1 极限分为一般极限,还有个数列极限,区别在于数列极限时发散的,是一般极限的一种 2解决极限的方法如下:我能列出来的全部列出来了你还能有补充么? 1 等价无穷小的转化,只能在乘除时候使用,但是不是说一定在加减时候不能用但是前提是必须证明拆分后极限依然存在 e的X次方-1 或者 1+x的a次方-1等价于Ax 等等。全部熟记 x趋近无穷的时候还原成无穷小 2落笔他法则大题目有时候会有暗示要你使用这个方法 首先他的使用有严格的使用前提 必须是 X趋近而不是N趋近所以面对数列极限时候先要转化成求x趋近情况下的极限,当然n趋近是x趋近的一种情况而已,是必要条件 还有一点数列极限的n当然是趋近于正无穷的不可能是负无穷 必须是函数的.导数要存在假如告诉你gx, 没告诉你是否可导,直接用无疑于找死 必须是 0比0 无穷大比无穷大 当然还要注意分母不能为0 落笔他法则分为3中情况 1 0比0 无穷比无穷时候直接用 2 0乘以无穷无穷减去无穷应为无穷大于无穷小成倒数的关系所以无穷大都写成了无穷小的倒数形式了。通项之后这样就能变成1中的形式了 30的0次方 1的无穷次方无穷的0次方

对于指数幂数方程方法主要是取指数还取对数的方法,这样就能把幂上的函数移下来了,就是写成0与无穷的形式了,这就是为什么只有3种形式的原因, LNx两端都趋近于无穷时候他的幂移下来趋近于0 当他的幂移下来趋近于无穷的时候 LNX趋近于0 3泰勒公式含有e的x次方的时候,尤其是含有正余旋的加减的时候要特变注意E的x展开 sina 展开 cos 展开 ln1+x展开对题目简化有很好帮助 4面对无穷大比上无穷大形式的解决办法 取大头原则最大项除分子分母看上去复杂处理很简单 5无穷小于有界函数的处理办法 面对复杂函数时候,尤其是正余旋的复杂函数与其他函数相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方法。面对非常复杂的函数可能只需要知道它的范围结果就出来了 6夹逼定理主要对付的是数列极限 这个主要是看见极限中的函数是方程相除的形式,放缩和扩大。 7等比等差数列公式应用对付数列极限 q绝对值符号要小于1 8各项的拆分相加来消掉中间的大多数对付的还是数列极限 可以使用待定系数法来拆分化简函数 9求左右求极限的方式对付数列极限例如知道Xn与Xn+1的关系,已知Xn的极限存在的情况下, xn的极限与xn+1的极限时一样的,应为极限去掉有限项目极限值不变化 10 2 个重要极限的应用。这两个很重要对第一个而言是X趋近0时候的sinx与x 比值。地2个就如果x趋近无穷大无穷小都有对有对应的形式 地2个实际上是用于函数是1的无穷的形式当底数是1 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可能是用地2 个重要极限 11 还有个方法,非常方便的方法 就是当趋近于无穷大时候不同函数趋近于无穷的速度是不一样的x的x次方快于 x 快于指数函数快于幂数函数快于对数函数画图也能看出速率的快慢当x趋近无穷的时候他们的比值的极限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12 换元法是一种技巧,不会对模一道题目而言就只需要换元,但是换元会夹杂其中 13假如要算的话四则运算法则也算一种方法,当然也是夹杂其中的

特征方程解数列递推关系

用特征方程与特征根解数列线性递推关系式的通项公式 一.特征方程类型与解题方法 类型一 递推公式为An+2=aAn+1+bAn 特征方程为 X 2 =aX+b 解得两根X 1 X 2 (1)若 X 1≠X 2 则A n =pX 1n +qX 2 n (2)若X 1=X 2=X 则A n =(pn+q)X n (其中p.q 为待定系数,由A 1.A 2联立方程求得) (3)若为虚数根,则为周期数列 类型二 递推公式为 特征方程为X = d c b a X X ++ 解得两根X 1 X 2 (1)若X 1≠X 2 则计算2111x A x A n n --++=21 x d cA b aA x d cA b aA n n n n -++-++=k 2 1x A x A n n -- 接着做代换B n =2 1 x A x A n n -- 即成等比数列 (2)若X 1=X 2=X 则计算x A n -+11=x d cA b aA n n -++1 =k+x A n -1 接着做代换B n =x A n -1 即成等差数列 (3)若为虚数根,则为周期数列 类型三 递推公式为 特征方程为X =d c b ax X ++2 解得两根X 1 X 2 。然后参照类型二的方法进行整理 类型四 k 阶常系数齐次线性递归式 A n+k =c 1A n+k-1+c 2A n+k-2+…+c k A n 特征方程为 X k = c 1X k-1+c 2X k-2+…+c k (1) 若X 1≠X 2≠…≠X k 则A n =X k n 11+X k n 22+…+X k k n k (2) 若所有特征根X 1,X 2,…,X s.其中X i 是特征方程的t i 次重根,有t 1+t 2+…+t s =k 则

数列与规律

探索规律的奥秘——括号序列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合法括号序列”的数量。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先有条理地分析、探索出递推的规律,进而推导得出公式。 引入 定义“括号序列”为一串由“(”和“)”组成的序列。定义“合法的括号序列”为一个可以将“(”和“)”配对,从而满足以下条件的括号序列: 1、“(”和“)”数量相等。 2、两对括号之间要么是包含关系(形如“(())”),要么互不相交(形如“()()”). 不难证明,一个合法的括号序列只有一种合法的配对方法。 接着,我们把一个括号序列写成“分行”形式:例如把 ()(()((())()))(())写成:()( )( ) ()( ) () ( )() () 则我们定义“合法括号序列的深度”为其“分行”形式所占用的行数(例如以上序列的“深度”就是4)。 当然,也有更严谨的定义方法:“深度”就是原序列任意前缀中“(”和“)”数量之差的最大值。也就是说,设原序列为A,从A的开头开始从左往右选取连续的一些字符,就能“截”出一串新的括号序列V(不一定合法),并求得V序列中“(”与“)”数量之差。通过这种方式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差,就是A序列的深度。为什么?因为在“分行形式”中,从开头往右看,看到一个“(”就代表着“以后的字符向下进一行”,看到“)”就代表着“以后的字符向上回退一行”,两者相抵,所以把两者数量相减,就能得到V序列最后一个括号的深度。这样的话,最深的括号的深度——也就是所得差的最大值——即为A序列的深度,也就是其分行形式占用的行数。 因此,以上两种对“深度”的定义等价。 问题来了:给定正整数N和K,找出一种高效的算法,用以求包含N对括号且深度为K的合法括号序列数量。 一种简单但是错误的算法 显而易见,解决此问题的高效方法是递推。 但是,每次从哪几个数递推到那几个数?递推几次?按照什么规律递推? 不难想到的一种方法是: 首先,死算出N=1情况下的结果: 当K=1,所求结果为1。 对应的序列有:() 当K≠1,所求结果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