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合集下载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区域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创设出一定的活动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合作的机会。

在这种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至关重要,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的激发。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导策略,供教师参考。

1.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提供素材和资源、启发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兴趣,适时地调整指导的程度,既要给予足够的帮助,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

2.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区域活动是一个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互相评价等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提供适当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不仅要注重过程,还要注重结果。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反馈和评价。

反馈可以是及时的、具体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方向。

评价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

通过适当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方向。

4.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区域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精神的良好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造力。

5.教师的角色转变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起到指导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教师的角色需要从“传道授业”转变为“点拨迷津”,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指导策略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

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

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等各方面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教师需要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感知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对色彩、形状、大小等的敏感度,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促进幼儿的感知发展。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环境丰富多彩的环境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利用环境来引导幼儿进行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特点,布置各种不同的区域,比如角色扮演区、阅读区、建构区等,每个区域都配备相应的教具和玩具,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会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科学探索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与孩子亲密互动教师与幼儿的亲密互动是有效指导的关键。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与孩子保持亲近的态度,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并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乐,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五、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认知需求,还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

幼儿的情感需求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素质,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感游戏、合作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区域活动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更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有效的指导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师可以从活动的设计和选题入手,选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话题,或者增加一些新颖的元素和玩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提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在活动中尽情地展现自己。

二、设立明确的目标在区域活动中,设立明确的目标对于指导学生行动和学习十分重要。

教师应该在活动开始之前,清晰地告诉学生这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应该怎么做,能够更加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教师还可以根据活动的目标,设计一些合适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区域活动是学生展示自己才艺和能力的舞台,教师应该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在活动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设计中来,在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和创新。

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付诸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注重团队合作在区域活动中,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在活动前,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建设和相互了解,分配不同的职责和任务,让学生在协作中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支持,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推动团队工作的顺利进行。

浅谈区域活动中怎样提高教师的有效指导

浅谈区域活动中怎样提高教师的有效指导

浅谈区域活动中怎样提高教师的有效指导区域活动是一种在课堂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提供学生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学习体验。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有效指导。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

区域活动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指导。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

教师还应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密切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师应通过适当的问答、启发式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还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区域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积极表扬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帮助,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和学习环境。

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区域活动的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评估和调整。

教师应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

教师还可以参加教学研讨会和课题研究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和进步。

提高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区域活动中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注重情感教育和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
指导策略来引导和帮助幼儿们更好地适应园所环境,发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和能力。

以下是
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指导策略:
1. 观察和倾听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保持观察和倾听的心态,关注幼儿的行为和
言语表达。

通过观察和倾听,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们的需求、兴趣和能力,并且及时
给予适当的指导。

2. 引导而非干预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而非干预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园所环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引,帮助幼儿发现可用的玩具和材料,并且鼓励幼儿们探
索和发现新的玩具和材料。

同时,教师也需要尊重幼儿的选择和决策,不干预他们的游戏
和思考过程。

3. 与幼儿互动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幼儿互动,与他们一起游戏和探索。

通过
与幼儿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和语言能力。

同时,与幼儿互动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时机,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

4. 鼓励和支持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和支持幼儿,激发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性。


师可以给予幼儿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

同时,在幼儿面临困难和挫折时,
教师也需要给予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

5. 提供适当的挑战。

浅谈区域活动中怎样提高教师的有效指导

浅谈区域活动中怎样提高教师的有效指导

浅谈区域活动中怎样提高教师的有效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教师指导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带来积极的学习成果。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教师的有效指导能力。

一、了解学生需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们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

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并帮助他们定位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沟通和观察来发现学生的需求,比如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求他们的反馈和建议等等。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果。

二、鼓励积极参与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积极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并且帮助他们与其他学生和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教师可以在活动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在发生冲突和挑战时,指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给予学生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提高知识和技能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指导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研究论文和书籍、分享经验和观察同事的教学实践等方式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学习社区,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来提高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总之,在区域活动中,提高教师的有效指导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需求,鼓励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教师可以采用的指导策略:1.明确目标和规则:在开始区域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活动的目标和规则,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才能达到活动的目的。

这可以帮助学生对活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参与其中。

2.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趣味性强的元素,比如游戏、竞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3.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在区域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教师需要及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活动任务。

4.鼓励学生合作:在合作中学习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相互学习,促进彼此的成长。

5.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区域活动通常是开放性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尝试,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尝试和探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在活动中做得如何,以及如何改进。

通过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7.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

8.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赞扬和肯定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总的来说,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应该有针对性、灵活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策略。

通过有效的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区域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区域活动 -完整获奖版

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区域活动 -完整获奖版

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区域活动一、合理创设区域活动1、区域活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的活动有层次性。

2、区域活动应该结合主题设计。

3、区域活动可以作为教育活动的复习。

4、区域活动设计要具有探索和研究性,不能过于简单。

二、有层次、丰富的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1、根据教学计划的目标投放材料。

如开展“认识声音”的主题活动时,就在区角投放纸盒、铁盒,木块、塑料盒等等。

让幼儿敲敲打打,感知不同的质地和不同的声音。

2、投放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材料。

如雪花片可以用来插塑各种物品,可以用于排序,也可以穿起来当装饰。

如一个铁罐,可以用于玩沉浮,可以用来敲打,还可以装东西等。

3、投放的安全性的材料。

材料不应过小,不易幼儿操作,幼儿在摆弄时避免误吞咽。

材料无尖角以免幼儿活动时划伤。

提供无毒无害的材料,我们不玩含汞的橡皮泥,用面或泥巴代替。

4、废物利用的材料。

如小塑料袋、泡沫块、各种小石头、木块、小纸片、药瓶等。

这些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幼儿百玩不厌。

5、个性化的材料。

如中班的益智区穿珠子,部分幼儿要投放两种颜色进行排序,部分幼儿已经掌握两种颜色的排序了,就需投放三种颜色进行排序。

建筑区有的幼儿爱用插塑来搭建,有的幼儿喜欢用木制积木来搭建。

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到每个幼儿的不同需要,并根据需要的变化及时投放相关的材料,以满足其探索、操作的需要。

6、材料要充足。

孩子使用材料是大量的,要充分发动家长,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复合材料,要让家长知道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知道一物能多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为幼儿园收集材料;不仅可以解决孩子们操作的需要,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做个有心人,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密切家园的关系。

三、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1、区域活动安排合理,人数限制在6人左右。

2、设计的标志要让孩子能看得懂。

3、与幼儿讨论区域活动中应该注意到问题,共同设计区域活动规则。

4、区域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多层性、多样性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存在着个别差异,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允许甚至鼓励他们与众不同,引导每位孩子在发展水平上,缩短与其他优秀孩子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发表时间:2016-03-31T09:57:22.2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作者:陈燕
[导读] 因为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可以促进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教师应该如何有效指导区域游戏呢?
陈燕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龙山小学250400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那么要真正实现区域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可以促进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教师应该如何有效指导区域游戏呢?
先来看一下区域游戏中的两组镜头:
情景(1):中班区域游戏“麻辣烫”里热闹极了,各种串是应有尽有,“请给我拿五个菜、五个豆腐。

”一位“顾客”兴致勃勃地高喊道。

“老板”说:“马上好。

”说着就拿了十个串准备装盘端给顾客。

可刚一转身,就被另一小朋友碰翻了,结果十个串全掉在了地上。

“老板”迅速将地上的串捡起来直接放入盘中,递给了“顾客”。

“顾客”接过来笑嘻嘻的吃起来。

这一切都看在教师的眼里,老师走过去说:“掉在地上的东西怎么能给顾客呢?以后要注意了!”“老板”看着老师,情绪低落了很多,手不停地搓揉着自己的围裙。

情景(2):珊珊和萱萱兴高采烈地在超市购物闲聊,珊珊说:“萱萱,你想买啥?”萱萱说:“我给孩子买奶瓶,你呢?”珊珊说:“我跟老公吵架了,他昨天晚上喝多了,还打我了,我要把超市的酒全买光!看他还怎么喝!”萱萱嘟着小嘴生气的说:“买啥!你离婚不就行了!别当他老婆了。

”刘老师听到了她们的对话后对她们说:“你看你们都说的啥啊,小孩家,懂什么!以后不许胡说!”珊珊和萱萱听了老师的话,赶紧离开了超市。

从上面两组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指导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教师应如何正确干预游戏?应怎样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抓住游戏特证,使幼儿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自由穿行
对幼儿而言,游戏是真实的生活和想象的统一,生活的真实为幼儿的游戏表现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放任幼儿在游戏中的不真实和幼儿稚嫩的行为,把儿童当儿童看,重要的是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儿童的游戏。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生活既有现实,逻辑的层面也有想象的层面,二者是并行不悖的,也就是说,儿童可以自由地游走在现实和想象中。

在情景(1)中,幼儿在游戏时,把掉在地上的串直接给顾客吃,教师盲目的强行干预只会把幼儿从游戏的想象世界中拉回到现实中,使幼儿不能充分获得游戏的愉快体验,破坏了幼儿游戏的愉快的氛围。

事实上,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不能捡地上的东西吃),走出游戏后,孩子会很好地按照规则来生活。

如果老师想巩固幼儿已有的经验或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卫生知识,可以在游戏结束后,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大家讨论掉在地上的东西能吃吗?经过讨论,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远比教师一个人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尊重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情景(2)中,孩子的表现是真实的,珊珊和萱萱的对话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离婚、喝酒从孩子嘴里出来怎么就成了胡说的话了?孩子在家里也许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分享,不仅能丰富游戏的内容,还能使幼儿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观察幼儿的游戏,适时参与游戏的指导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

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正确判断,有的放矢。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是充满活力的,不断活动的,往往会出现意外状况或偶发事件,教师要有观察力和积极应变的能力,随时抓住适宜的指导时机,掌握教育的契机,因势利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主动参与游戏,通过扮演游戏的角色指导游戏
要知道好游戏角色开展,教师要深入游戏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指导游戏,这是最有效、最自然,也是最受幼儿喜欢的指导方法。

游戏过程中,教师利用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利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机智、灵活的指导游戏,使幼儿游戏的水平不断提高。

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并不意味着硬性干预而是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达到引导幼儿的目的。

例如:在小班区域游戏“图书馆”中,图书管理员豪豪一个人摆弄着图书,把书一会放书架下面,一会又放上面,张老师对豪豪说:“ 我是超市经理,你来超市吧,我们这儿进了好多新货。

”张老师说着就离开了。

豪豪看看老师,放下手里的东西,来到了超市。

可是他并没有进去,而是无聊的自己转了一圈看了看,静静地找了个椅子坐下了。

由于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的阶段,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游戏的主要内容是: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摆弄玩具,幼儿之间交流少。

从这则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虽然以角色的身份参与了游戏,但是如果能准确的了解小班游戏特点,在对指导策略上加以斟酌,才能保证指导的有效性,幼儿游戏才不会被轻易的打断,也能避免与幼儿之间存在的不尊重、不平等、不对话的现象。

五、组织幼儿评价游戏,间接指导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后的评价是区域游戏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也是教师间接指导的方法之一。

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

评价能真正反映活动的实际水平,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首先,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这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使幼儿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也能让幼儿学到各种成功的经验。

其次,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