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如何治疗蛋白尿的?

中医如何治疗蛋白尿的?

中医如何治疗蛋白尿的?
今天我们来讲讲中医是如何治疗蛋白尿的呢?蛋白尿主要是由肾病引起的。

常见原因包括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我们需要针对性地应用一些保护肾脏,减少尿蛋白的药物进行治疗,预防疾病的恶化。

中医认为呢,肾是藏精之脏,主水,纳气。

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肾为水脏,内寄命门真火,水火相济,封藏得固,决渎正常。

若肾阳亏虚,则气化失常,肾精化生肾气,是由肾阳蒸化肾阴而产生,肾阴肾阳又都以肾所藏的精为物质基础。

肾不藏精,精气下泻是产生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主要病机。

我之前就遇到一位患者,患有慢性肾炎病史一年,头面四肢浮肿,西医治疗四个月后,浮肿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尿蛋白还是存在,同时还伴有饭量减退,食欲不振你、面色无血色。

于是找到了我。

经过诊断,诊脉沉缓,舌苔薄白微腻。

肾气不敛,脾湿内著,故脉沉缓、苔薄白微腻。

辩证为气阴两虚。

我们要收敛元气、健脾固涩,阴阳双补。

方用固肾除湿汤加减。

方中有,山萸肉、白扁豆、黄柏这三味药材,山萸肉性酸、涩,微温。

归肝、肾经。

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作用。

白扁豆,味甘,属于温性药。

归胃、脾经。

具有健脾养胃消食的作用。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大肠、膀胱经。

具有较好的清热燥湿(清除热邪,干燥湿邪)、泻火解毒(祛除体内火毒邪气)、除骨蒸的功效。

(医生可以讲一讲这几味药材放在一起的作用以及功效)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来复查,病情有所好转,尿蛋白检测24小时定量在130mg,脉象平缓,食欲上升,精力充沛,嘱其继续服药巩固。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
光辉;雷桂娥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年(卷),期】2009(001)006
【摘要】本文探讨了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逐步分析血尿、蛋白尿的产生原因,对不同疾病进行鉴别,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处于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阶段的不同肾脏疾病进行辨证、分型、论治.经分析,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
的常见病理类型有: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薄基底膜病等;非肾小球性病因有:泌尿系统畸形、肾结石、特发性高钙尿症、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等.中医辨证分型为:下焦湿热证;阴虚火旺证;淤血阻络证;脾气
虚弱证;肾气虚衰证.提示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可完善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
的诊断治疗.
【总页数】2页(P500-501)
【作者】光辉;雷桂娥
【作者单位】518120,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医院儿科;518120,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
【相关文献】
1.60例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研究 [J], 郭春花;林冲云
2.52例无症状性蛋白尿或(和)血尿的临床及病理与预后分析 [J], 郑设锋;薛增奇;宋瑞芳;卢蝉;缪初升
3.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患者临床与病理相关性分析 [J], 占永立;杨晓芳
4.成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临床病理分析 [J], 卞鲁岩;杨青
5.加味参芪地黄汤合潘生丁片治疗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30例 [J], 何嘉礼;张旭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论治蛋白尿,辨证细讲究

中医论治蛋白尿,辨证细讲究

中医论治蛋白尿,辨证细讲究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病种中的主要症状之一。

脾气散精,灌注一身,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而布运全身,水谷精微反与湿浊混杂,从小便而泄;肾主藏精,肾气不固,气化蒸腾作用减弱,致精气下泄,出于小便而为蛋白尿。

脾肾不足是产生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关键。

大量蛋白从尿中排泄,正气日益损粍,脾肾更见亏虚,形成了恶性循环。

急性肾炎经治疗后,尿蛋白不易消除者,与湿热未清有关,除辨证治疗外可重用土茯苓、菝葜、仙鹤草、益母草(有明显的活血利尿作用),对消除蛋白亦有效。

如小便短涩,可用半边莲、龙葵(滑以去着)。

胆固醇高者加用运脾助化之品;颗粒、透明管型多者,应加补肾之品,如菟丝子、杜仲、枸杞子、芡实、金樱子等。

芡实如蛋白质损失过多,阴损及阳,临床可见一派阳虚的症状,诸如浮肿、面白、畏寒等。

若单用温阳而不滋阴,往往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宜重用黄芪(岳美中经验)佐山药、薏苡仁、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女贞子、赤小豆;形寒加附子,尿赤加白茅根。

温阳应与渗利结合,温而不利对病情的转归是不利的。

有的病人,服中药消肿后,不久水肿又起,究其原因,化验:血浆蛋白偏低。

可加服《千金》鲤鱼汤:鲤鱼汤鲤鱼1条1斤左右,生姜30克,葱60克(后下),醋30克共炖,不放盐,喝汤吃鱼,常有显效。

蛋白尿持久不消,可用鱼鳔(蛤蚧粉炒珠)研粉,装入开孔的鸡蛋中,用纸封口,再用黄泥湿纸包裹置火中煨熟,另煎黄芪30克,黑豆15克,送鸡蛋嚼碎吞服,每日1个,10日为1个疗程。

方中鱼螵固涩精微于下。

用大量黄芪者下病上取,补气以摄精也。

慢性肾炎肾病型后期肾脏功能开始衰弱。

这时的主要矛盾便转向高血压、贫血及氮质潴留。

有氮质血症时,禁止使用紫河车及各种胶类,总之,一切血肉有情之物,都应禁忌。

慢性肾炎高血压慢性肾炎高血压病例,一般多属虚证,为肾水亏损,肝木失养之证,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法当滋阴潜阳为先,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建瓴汤加减:山药、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白芍、柏子仁,磨取锈铁水煎药(具益肾平肝,降胃之功)。

隐匿性肾小球肾病(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诊疗常规

隐匿性肾小球肾病(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诊疗常规

隐匿性肾小球肾病(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诊疗常规诊断:1、病史:注意病因,有无腰酸、乏力、眼睑水肿史,尿常规检查是否随疲劳、感冒、病灶感染等因素而波动。

2、检验: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还应注意血中IgA水平。

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

3、临床分型:①无症状血尿型:血尿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部分患者剧烈运动、高热后可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并于短时间内迅速消失。

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其病理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薄基底膜肾病及局灶肾小球肾炎多见。

②无症状血尿或蛋白尿型:常是肾脏疾病某一阶段(早期)的表现,病情及预后较单纯性血尿者严重,也可长期持续不变。

多见于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增生性肾炎及IgA肾病。

③无症状蛋白尿型:多见于青年男性,呈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低于2.Og∕d,尿沉渣正常,无水肿、高血压等表现,预后良好。

多见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病及系膜增生性肾炎。

4、诊断标准:①无急慢性肾炎或其他肾脏病史,肾功能基本正常。

②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而表现为单纯蛋白尿或(和)肾小球性血尿。

③可排除非肾小球性血尿或功能性血尿。

④以轻度蛋白尿为主者,尿蛋白定量>2.0g∕24h,但无其他异常,可称为单纯性蛋白尿。

以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为主者,无其他异常,相差显微镜下检查尿红细胞以异常为主,可称为单纯性血尿,5、注意与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蛋白尿和血尿相鉴别。

治疗:1、按肾脏病护理常规护理。

2、预防感冒、疲劳,有感染病灶者,尤其是呼吸道、肠道感染应予抗菌药物控制,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可行手术根治。

3、中医中药治疗:以血尿为主者可用清热养阴法,佐以活血凉血;以蛋白尿为主者重用健脾补肾,佐以固肾涩精;血尿与蛋白尿均持续存在且量多者,宜用益气活血、健脾固肾法。

4、病情顽固、尿液改变较重、屡治不愈者,可用中等量激素(泼尼松初量30mg∕d)与其他免疫抑制剂(CTX或苯丁酸氮芥)短程(4周)治疗。

见效后减量并继续巩固一段时间。

出院标准:经多种方法治疗,尿检轻微异常,且经长期观察变化不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克及肾功能正常者,可暂停治疗、出院,定期随访。

无症状性蛋白尿的辨证论治(2024年)

无症状性蛋白尿的辨证论治(2024年)

无症状性蛋白尿的辨证论治无症状性蛋白尿属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范畴,患者通常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等表现,仅小便检查提示蛋白尿,常<2.0g∕d.蛋白尿中的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在中医属于“精气”、“精微”、“阴精”等范畴。

而无症状性蛋白尿患者通常临床症状较少,如不仔细询问与观察,常常辨证较为困难。

1.肺卫不固风邪内恋无症状性蛋白尿病程较长,病情时轻时重,临床上许多患者常呈间歇性发作或加重,每多由于感冒而诱发,蛋白尿增多。

仔细分析,这样的患者多素有肺气虚损,肺虚则卫表不固,易为风邪所袭,可导致风邪内恋。

蛋白尿中的蛋白属于人体的精微物质,宜藏不宜泻,蕴臧精微物质于体内有赖于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篇》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肺位居高,为华盖,精气有赖肺气之宣发而布散全身。

若肺气虚损,布精无力,则精微径走膀胱,随溺窍而出,发为蛋白尿。

风邪善行,出入无常,损及肾络,亦可出现蛋白尿。

故抓住证之实质,对这样的患者采用益气补肺、祛风固表的方法治疗,药用黄黄、防风、白术、荆芥、羌活等。

2•脾肾气虚清气下泄无症状性蛋白尿患者病情缠绵,尿蛋白通常呈持续性,病延日久,可导致精关不固,精微下泄。

正如《素问•口问》所说“中气不足,漫便为之变”,究其成因,多是饮食不节,或后天失养,或他病及脾导致脾胃虚弱,固摄无权,清阳不升,则谷气不流,精微下注,随湿浊而出为蛋白尿。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元先天不足,或他病耗损,或脾病及肾导致肾气虚弱,气不固精,封藏失司,精微下泄则形成蛋白尿。

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后天之本不充,日久及肾,肾虚则温煦滋养失职,脾气匮乏,每可导致脾肾俱虚。

故脾肾气虚是这些病人发病的关键,亦有一部分病人可夹水湿、兼湿热而表现有“实”的一面。

故对证属脾肾气虚,精微下泄的病人导师多采用补脾益肾,升阳固精法治疗,方选补中益气汤合大补元煎加味。

中医中药治疗尿蛋白的方法

中医中药治疗尿蛋白的方法

中医中药治疗尿蛋白的方法蛋白尿属于中医的'精微'范畴,宜藏而不宜泄。

五脏中统摄精微物质的关键在脾、肾两脏。

'脾升清'、'肾藏精',清气不升、肾不藏精,则精气下漏,发生蛋白尿。

因此脾肾两虚是蛋白尿的主要病因,虚证演变的一般特点是缓慢、渐进。

中医治疗蛋白尿常以益肾健脾为方法,可以应用参芪地黄汤为基本方治疗。

如果患者兼有实邪,则兼顾祛邪,气滞加陈皮、木香;瘀血加泽兰、丹参;有痰加半夏、竹沥;有水气加牛膝、车前子。

邪气不重时,偏阳虚,加桂枝、附子;偏阴虚,加麦冬、五味子;脾虚证显,加苍术、白术、薏苡仁;肾虚证显,加菟丝子、炒杜仲;尿蛋白量多,可加收涩之品,如金樱子、芡实、莲须、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等,选加一、二味药即可;蛋白尿毕竟属清浊不分,还应考虑配伍清利之品,如车前子、玉米须、石苇、白茅根、益母草、土茯苓等,也是选加一、二味即可。

如果突然发生蛋白尿,或尿蛋白排泄量骤增,则应考虑到实邪(如感染)影响脾肾功能,以上呼吸道、泌尿系感染最多见,应先治其标。

中成药治疗:口服制剂: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虚型糖尿病肾病;知柏地黄丸:用于阴虚火旺型糖尿病肾病;金匮肾气丸:用于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肾炎康复片、保肾康、百灵胶囊等用于本虚标实,肾虚水湿停滞等病症。

静脉制剂: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等,临床应用有益气养阴扶正,活血化瘀的作用。

食疗:千金鲤鱼汤:生黄芪30克、冬瓜皮30克、赤小豆30克、车前子30克、白术12克砂仁10克(上药布包与鲤鱼或鲫鱼一尾约250g 同煎,不加盐,加带皮生姜适量。

(吃鱼喝汤,每周1-2次)。

适用于糖尿病肾病低蛋白、水肿患者食用。

注意:以上方剂和药物,需要在专业医生辨证指导下应用,不可擅自应用,以免导致疾病的加重。

我是中医教授何学红,大家有肾脏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中医科治疗尿血诊疗常规

中医科治疗尿血诊疗常规

中医科治疗尿血诊疗常规
尿血是由于湿热下注损伤脉络或脾肾不固,而致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

西医学中的肾炎、泌尿系肿瘤、肾结核等疾病出现无痛性血尿时,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排尿时无疼痛。

2 实验室检查,小便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或潜血阳性。

3 应与石淋、血淋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下焦热盛
症状:小便黄赤灼热,或尿色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例方:小蓟饮子。

2 肾虚火旺
症状: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例方:知柏地黄丸。

3 脾不统血
症状: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摄血。

例方:归脾汤。

4 肾气不固
症状:久病尿血,尿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例方:无比山药丸。

[其他疗法]
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云南白药、三七粉、紫珠草片等药。

[疗效标准]
1 治愈:尿血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 好转:尿血减少,实验室检查好转。

3 未愈:尿血与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摘要】本文探讨了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

逐步分析血尿、蛋白尿的产生原因,对不同疾病进行鉴别,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处于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阶段的不同肾脏疾病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经分析,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常见病理类型有: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薄基底膜病等;非肾小球性病因有:泌尿系统畸形、肾结石、特发性高钙尿症、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等。

中医辨证分型为:下焦湿热证;阴虚火旺证;淤血阻络证;脾气虚弱证;肾气虚衰证。

提示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可完善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治疗。

【关键词】血尿/诊断;蛋白尿/诊断;肾疾病/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儿童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也称作隐匿性肾炎,临床上以血尿和轻度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而无症状体征,且肾功能正常。

通常包括无症状性血尿、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无症状性蛋白尿3种情况。

它是一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类型不同的肾小球疾病的一个阶段[1]。

一般常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尿常规检查异常,其治疗效果差异很大。

1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1.1确定是否真性血尿排除某些食物、药物或经血造成的假象。

一过性血尿可由花粉、化学物质或药物过敏引起,月经期、剧烈运动后或病毒感染也可发生,通常无重要意义。

如多次检查均为血尿应引起重视。

1.2进行血尿的定位诊断1.2.1肾小球性血尿的特点(1)尿沉渣中有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2)血尿伴有严重的蛋白尿(肉眼血尿,蛋白>1g/L或1g/24h;镜下血尿,蛋白>0.3g/L 或0.56g/24h);(3)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的颗粒管型;(4)尿中畸形红细胞>75%。

且尿红细胞数>8000/mL;(5)尿红细胞平均容积<7LSL,且分布曲线呈小细胞性分布;(6)免疫组化染色:尿红细胞表面Tamm Horsfall蛋白阳性[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
医治疗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本文探讨了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

逐步分析血尿、蛋白尿的产生原因,对不同疾病进行鉴别,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处于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阶段的不同肾脏疾病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经分析,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常见病理类型有: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薄基底膜病等;非肾小球性病因有:泌尿系统畸形、肾结石、特发性高钙尿症、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等。

中医辨证分型为:下焦湿热证;阴虚火旺证;淤血阻络证;脾气虚弱证;肾气虚衰证。

提示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可完善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治疗。

【关键词】血尿/诊断;蛋白尿/诊断;肾疾病/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儿童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也称作隐匿性肾炎,临床上以血尿和轻度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而无症状体征,且肾功能正常。

通常包括无症状性血尿、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无症状性蛋白尿3种情况。

它是一组病因、发病
机制及病理类型不同的肾小球疾病的一个阶段[1]。

一般常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尿常规检查异常,其治疗效果差异很大。

1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
1.1确定是否真性血尿
排除某些食物、药物或经血造成的假象。

一过性血尿可由花粉、化学物质或药物过敏引起,月经期、剧烈运动后或病毒感染也可发生,通常无重要意义。

如多次检查均为血尿应引起重视。

1.2进行血尿的定位诊断
1.2.1肾小球性血尿的特点
(1)尿沉渣中有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2)血尿伴有严重的蛋白尿(肉眼血尿,蛋白〉1 g/L或1 g/24 h;镜下血尿,蛋白〉0.3 g/L 或0.56 g/24 h); (3)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的颗粒管型;(4)尿中畸形红细胞〉75%且尿红细胞数〉8 000/mL; (5)尿红细胞平均容积V 7 LSL,且分布曲线呈小细胞性分布;(6)免疫组化染色:尿红细胞表面Tamm'Horsfall蛋白阳性]2]。

如确定为肾小球性血尿,可进一步做免疫学方面的检查,以区别是继发性还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进一步做病理学检查,以了解肾小球疾病的
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这对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很有帮助;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薄基底膜病等。

如为肾小球性血尿,则不必再行IVP、膀胱镜、CT扫描等有损伤或费用昂贵的检查。

122其他定位诊断方法
(1)上尿路出血多呈暗棕红色尿,无膀胱刺激征,有时可见蠕虫样血块。

如尿中出现血凝块,多为非肾小球疾病;(2)尿三杯试验对诊断下尿路出血有帮助;(3)根据症状体征判断:如血尿伴耻骨上疼痛提示膀胱、前列腺疾病;血尿伴腰痛提示肾脏疾病或尿路结石;血尿伴膀胱刺激征提示尿路感染或肾结核;血尿伴发热、腰痛、尿频尿急提示肾盂肾炎或肾周脓肿;(4)从发病年龄观察:小儿时期的血尿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膀胱结石等;青少年或中年出现血尿,应考虑尿路一般细菌感染、结核、结石或肾炎等;40岁以上无痛性血尿多应考虑肾肿瘤。

1.2.3非肾小球性血尿
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作相应检查:如有膀胱刺激征者,应做细菌定量培养和尿抗酸杆菌培养,以确定是否为尿路细菌感染或肾结核;如考虑有泌尿系结石、肿瘤、多囊肾等可能,可选择腹部平片或IVP、肾超声波、CT扫描、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肾动脉造影和尿细胞学等检查。

1.2.4不明原因血尿的诊断
经上述检查仍有5%的血尿原因不明,其根本性疾病多是微小的肿
瘤或结石、肾的微小局灶性感染、隐蔽的肾小球疾病、早期的多囊肾、肾微小动静脉病变、小儿特发性高钙尿;若长跑后出现血尿,可能为运动性血尿。

对不明原因血尿的患者,宜定期追踪观察。

2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中医治疗
2.1中医治疗优势
西医对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患者,在未明确诊断前,一般不予特殊治疗,患者以保养为主,可以从事轻工作,避免感冒、劳累。

对有病灶者可祛除病灶,勿用肾毒性药物,以免加重肾损害。

常用止血药一般无效。

也不主张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

中医治病长于宏观论治和辨证施治,不受病理检查限制,对根底疾病不明的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在治疗上有一定优势。

如对该病在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可寻的情况下,可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的面唇舌色、口味喜恶、二便相关性、病史和用药史、脉象等及尿常规、尿蛋白电泳、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白蛋白等检测指标,结合中医对肾性血尿、蛋白尿的病机认识来进行辨证。

还可结合微观辨证,如尿色鲜红为火盛迫血,尿色淡红为气不摄血,尿中夹有血丝血块为淤血内阻,尿混浊为湿热之证,尿蛋白以中大分子为主病在肾,以中小分子为主病在脾,尿FDP增高者为淤血阻络,病程长者多虚,病程短者多实,苔厚腻者为湿证,苔少舌红者为阴虚证等。

2.2病机与治法
从病机而论:肾性血尿的形成多由热扰血分,伤及脉络而成,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脾肾气虚,脾不统血,血溢脉外;或久病气阴两虚淤血阻络,血不循经。

蛋白尿的产生与脾不摄精,精气下陷,和肾不藏精,精气下泄有直接关系。

而风邪、湿热(毒)邪、瘀血等因素在蛋白尿的产生和病情加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治疗大法为健脾、益肾、固摄、利湿、活血等。

临床常按以下分型论治:(1)下焦热盛证: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小蓟饮子加减(生地、小蓟、滑石、通草、炒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炒山梔);(2)阴虚火旺证: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旱莲草、大蓟、藕节、蒲黄);(3)瘀血阻络证:宜活血通络,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4)脾气虚弱证:宜补脾摄血,用归脾汤加减(黄芪、白术、茯苓、人参、龙眼肉、炒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5)肾气虚衰证:宜补益肾气,固摄止血,用无比山药丸加减(山药、肉苁蓉、熟地、山茱萸、茯苓、菟丝子、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

2.3具体治疗过程
首先要控制感染。

如伴急性咽炎,可加用银花、连翘、蚤休、射干、山豆根、牛蒡子等;伴慢性咽炎者,可加用玄参、麦冬、桔梗、生甘草、百合、南北沙参、制僵蚕、蝉蜕等;伴皮肤感染者,可加用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半边莲、半枝莲、连翘、赤小豆、土茯苓、苦
参等;伴肠炎者可加用马齿苋、红藤、败酱草、地锦草、黄连等;伴尿路感染者可加用蒲公英、鸭跖草、车前草、梔子、黄柏、凤尾草、瞿麦、扁蓄等。

治疗血尿虽有“水道之血宜利”的原则,但根据辨证酌情加用凉血止血、活血止血、收敛止血、养阴固摄止血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常用凉血止血药有仙鹤草、紫珠草、大蓟、小蓟、槐花、白茅根、荠菜花等;活血止血药有参二七、景天二七、生
蒲黄、茜草根、琥珀等;养阴固摄止血药有赤石脂、金樱子、旱莲草、阿胶等;收敛止血药有藕节炭、血余炭、苎麻根等;中成药如茜草双酯、参三七粉、云南白药也可结合辨证酌情选用。

治疗蛋白尿,辨证无外邪热毒,可加用补气药,如太子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苡仁等,通过益气健脾,达到固摄蛋白。

对于长期蛋白尿者,应考虑久病入络,内有瘀阻,酌用活血通络药,如丹参、川芎、红花、桃仁、当归、赤芍、益母草、泽兰等,甚至可用虫类通络药,如地龙、水蛭、全蝎等。

如久治不愈而无湿热证者,可加用固涩药,如芡实、金樱子、莲须、覆盆子、煅牡蛎、柿叶等。

对于蛋白尿较多、肾功能正常者,可考虑用雷公藤、山慈姑、昆明山海棠、蜀羊泉等。

尽管中医治疗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有一定优势,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在治疗期间病情逐渐加重。

这时,有必要做肾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疾病的预后做到心中有数。

如病理类型经循证医学证实适合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治疗,尽早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肾脏病理提示不良预后的特征有:弥
漫性、增生性肾小球损害,尤其伴有节段性或弥漫性新月体形成;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肾小管萎缩;微小动脉硬化;间质纤维化;末梢毛细血管IgA,C3沉积;毛细血管壁特征性的弥漫性增厚。

【参考文献】
[1]王钢,陈以平,邹燕勤.现代中医肾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23.
:2]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94: 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