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傣族舞蹈的审美(一)

合集下载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云南临沧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傣族是临沧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

耿马傣族是傣族的一个分支,其舞蹈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对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从舞蹈的形式、舞姿、音乐、服饰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揭示其独特的魅力。

一、形式特征耿马傣族舞蹈的形式特征主要表现在舞蹈的形态和编排上。

耿马傣族舞蹈形式简洁明快,舞姿端庄、大方,动作矫健、柔美,富有舞者独特的韵律感。

舞蹈编排通常以集体舞为主,舞者们以柔和的舞姿,轻盈的脚步配合音乐的旋律,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耿马傣族舞蹈中也有独舞和对舞形式,表现了舞者的个人魅力和技巧。

二、舞姿特征耿马傣族舞蹈的舞姿具有独特的魅力,舞者们舞姿端庄而华丽,身姿舒展,舞蹈动作大多来自傣族传统劳作生活,如插秧、摘茶、打柴等,所以动作简洁、朴实,让人感到亲切和自然。

舞姿特征上呈现了一种神秘、柔美的审美感,使得耿马傣族舞蹈成为一种优美的艺术表演。

三、音乐特征耿马傣族舞蹈的音乐多以民族乐器演奏为主,如手风琴、芦笙、大锣、小锣等。

音乐旋律悠扬、优美,贴合舞蹈动作的节奏变化,形成一种和谐美妙的氛围。

舞蹈的音乐特征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活泼,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营造出动人的艺术氛围。

四、服饰特征耿马傣族舞蹈的服饰特征也是其审美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者们身穿传统的傣族服饰,色彩艳丽,图案繁复,面料柔软舒适。

服饰的设计和搭配体现了傣族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使得舞蹈表演更具民族特色和魅力。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形式简洁明快,舞姿端庄、柔美,音乐悠扬优美,服饰艳丽多彩,展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不仅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展现了傣族民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云南临沧地区民族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并了解耿马傣族舞蹈的魅力,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

傣族是一个热爱舞蹈的民族,他们的舞蹈风格古朴、优美、充满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傣族舞蹈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傣族舞蹈的特征之一是动作优美、舒展。

傣族舞蹈注重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和舞台表现力,舞者在舞台上以悠扬的音乐为伴,以轻盈的舞姿为荡漾。

傣族舞蹈动作多表现大自然的景象,如云雾缭绕、飞鸟翱翔、水流潺潺等,因此动作多为舒展、柔美,典雅大方,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觉。

傣族舞蹈以花、叶、鸟、兽等自然元素为题材,在表现动作上追求自然、流畅、柔美的线条。

傣族舞蹈的特征之二是情感真挚、深沉。

傣族舞蹈多以傣族特有的乐器为伴奏,如慢三弦、击缶鼓等,音乐节奏缓慢舒缓,情感真挚、深沉,常表现出爱情、故乡、民族情怀等主题。

在舞蹈中,舞者们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内心深处对生活、对人民的热爱之情,通过细腻的舞姿和动作,将傣族人的情感与精神寄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傣族舞蹈的特征之三是服饰华丽、绚丽多彩。

在傣族舞蹈中,舞者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民族服饰,头戴金银饰物、鲜花和绸缎,身穿各种色彩鲜艳的服装,手持彩绸或丝绸长巾,美丽动人。

傣族舞蹈服饰多为丝绸、纱巾、玛瑙等传统材料,色彩艳丽、图案繁复,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服饰的绚丽和多彩为整个舞蹈增添了一种节日气氛,使观众领略到了不同于平日生活的美好。

傣族舞蹈的特征之四是舞蹈形式多样、富有变化。

傣族舞蹈形式多样,如“傣族舞”、“八仙舞”、“竹竿舞”等,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且富有变化。

傣族舞蹈在表现形式上非常丰富多彩,既有独舞、双人舞,也有群舞、器械舞等等,灵活多变。

舞蹈中的动作多以自然元素为主题,通过细腻的舞姿和舞步表现出大自然的景象,如花开花落、飞鸟翱翔、水流潺潺等,充分展现了傣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云南临沧地处滇南,是一个以傣族为主要民族的地区,耿马县是临沧市下辖的一个县,傣族人口占据了该县的绝大多数,而傣族舞蹈是傣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

本文将从舞蹈的形式、动作特点、服饰与道具以及表现主题等方面对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形式多样。

傣族舞蹈常见的形式有环舞、勐角舞、门乃舞、团坝舞、拍子舞等。

其中环舞是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形式,它以环绕式的舞蹈动作为主要特征,舞者手拉手,成环而舞,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勐角舞则以优美的动作、轻巧的步伐为主要特征,常常表现出傣族妇女的柔美和飘逸。

门乃舞则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舞蹈形式,舞者们尽情挥洒着青春的活力和热情,充分展现出了傣族人民的豪放和直率。

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动作特点鲜明。

傣族舞蹈的动作多以手舞足蹈为主,手舞的动作常常柔美流畅,富有弧度和韵律感,而足蹈的动作则多以轻快的足步和舞姿为主,表现出了傣族人民的朴实和阳光的特质。

傣族舞蹈的动作还常常伴随着旋转、跳跃等动作,给人以轻盈和舒畅的感觉,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的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服饰与道具丰富多彩。

傣族舞蹈的服饰多以传统的傣族服饰为主,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图案,如云南少数民族的典型特点——繁缛、多彩、丰富、古老。

而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舞者们会使用一些特殊的道具,如芦笙、竹哨、铃铛、手绢等,这些道具的使用不仅能够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还能够增加舞蹈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使舞蹈更加具有特色和魅力。

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表现主题丰富多样。

傣族舞蹈的表现主题涵盖了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劳动场景、宗教信仰、节庆庆典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傣族的水灌节、泼水节、火把节等重大节庆活动都离不开舞蹈表演,而这些节庆活动又是傣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舞蹈还以歌颂自然、赞美生活、祈愿丰收等内容为主要表现主题,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居住在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区。

傣族舞蹈作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傣族舞蹈非常注重形体的表达。

傣族舞蹈动作优美、姿态翩翩,舞者们身姿挺拔,表情自然。

舞蹈中的动作充满了力量感,并且注重手臂的动作,手指的变化也非常讲究。

傣族舞蹈通过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语言,向观众传达出丰富的情感。

傣族舞蹈重视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傣族舞蹈通常伴随着特殊的傣族音乐,舞蹈与音乐相互配合,共同创造出独特的氛围。

傣族舞蹈的节奏明快,韵律独特,舞者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展现出活力四溢的舞蹈形式。

傣族舞蹈注重群体合作和沟通。

傣族舞蹈中经常出现大规模的群舞,舞者们按照一定的编排和排队方式进行舞蹈,彼此之间互相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形象。

这种群舞形式体现出傣族人民的团结和和谐精神。

傣族舞蹈还有许多独特的舞种,如“梦游仙乐舞”、“泼水节舞”等。

每个舞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展示了傣族人民的特色和风情。

“梦游仙乐舞”以婆罗门寺的建设为背景,表现出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美好愿望;而“泼水节舞”则是傣族人民迎接新年的庆祝活动,舞蹈中经常有水的元素,象征着洗去一年的不净和带来幸运。

傣族舞蹈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风格,充满力量感和生命力。

它注重形体的表达,借助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传达情感,强调群体合作和沟通。

每个舞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意义,体现出傣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傣族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傣族人民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通过傣族舞蹈的表演,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傣族文化的魅力。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摘要】傣族舞蹈是傣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本文从傣族舞蹈的特征、舞姿、音乐节奏、传承和舞蹈服饰等方面进行探讨。

傣族舞蹈独具特色,舞姿优美、婀娜多姿,音乐节奏独特而动感。

在家族传统中,傣族舞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承着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念。

舞蹈服饰也是其亮点之一,精美细致,彰显出傣族的风采。

傣族舞蹈的独特魅力令人为之倾倒,展望其未来发展,我们期待傣族舞蹈能够得到更多的传承和发扬,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傣族舞蹈、特征、风格、文化传承、舞姿、音乐节奏、家族传统、舞蹈服饰、独特魅力、发展。

1. 引言1.1 介绍傣族舞蹈的背景傣族舞蹈是傣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傣族舞蹈起源于古代傣族先民的劳作、生活和宗教仪式,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和特色。

傣族舞蹈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情,还融合了丰富的民族情感,是傣族人民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傣族舞蹈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傣族先民定居澜沧江畔时就已经存在。

傣族舞蹈在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各种文化和艺术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在傣族的传统节日、婚礼、葬礼等重要场合,傣族舞蹈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傣族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

傣族舞蹈不仅是一种舞蹈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学习和传承傣族舞蹈,可以更好地了解傣族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感受傣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信仰的热爱与尊重。

傣族舞蹈的背景丰富多彩,承载着傣族人民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是傣族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探讨傣族舞蹈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傣族舞蹈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文化内涵。

在傣族社会中,舞蹈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和载体。

傣族舞蹈通过舞者身姿、舞步、音乐、服饰等方面展现出对自然、对生活、对传统的敬畏和热爱,传承着傣族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小议傣族舞蹈的细体美

小议傣族舞蹈的细体美

小议傣族舞蹈的细体美出名傣族学专家黄惠教授指出:“用水来形容傣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傣族,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是水孕育和延续了她们的生命。

同时她们用泼水节这样的特殊形式表达着对水的特殊感情。

这种爱水、赞美水的民族性格,同样孕育了像水一样纯净、柔美的傣族舞蹈。

舞蹈意境是舞蹈编导营造和构思、舞者精确生动表达和展示并由观众接受三方面组成。

“舞蹈意境,是由舞蹈编导和舞者共同创造的情意交融的艺术形象和由它所引发的观众所产生的联想的总和”一、原生态中的傣族舞蹈意境——宣泄意境在傣族舞蹈的原始艺术中,原始氏族乐舞受到氏民的特别敬重和最广泛的参与。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嘎光”和“象脚鼓舞”。

“嘎光”系傣语,“嘎”为跳或舞,“光”泛指鼓,也有集拢、积累的意思。

可译为“围着鼓跳舞”,也可译为“跳鼓舞”。

在年节喜庆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场地,都可以“围鼓而跳”的自娱性舞蹈。

人们在跳“嘎光”时,众舞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各自发挥,只求剧烈欢快,动作随便。

身体自然舒适,举臂投足、扭臀卸胯、目转神注皆是舞。

那韵味、那气氛、那风格皆以真为主,美为尚,在手舞足蹈之间宣泄着真情实感。

这里,人们追求的就是一种欢快和无遮掩的宣泄意境。

任何多余的添加和刻意动作都会破坏这种意境。

正是这种意境,也只有这种意境时,当人们竞相起舞时,才拥有了与神灵沟通的神力。

天、地、人、鬼、神才能融于一体,给予舞者“神”力。

“是‘舞’给原始人提供了一种契机,让原始人在神、人交汇的乐舞中得到心灵的劝慰与满足”。

宣泄意境,即纯自然、原生态。

是自然的生命中的一部分,用舞蹈表达自己。

“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来了心情想啥时候跳就啥时候跳,舞者始终处在一种自由和自为的状态中,轻松自如地实现自我宣泄、自我陶醉、自得其乐的极具人本意味的目的”。

这,也是原生态中的傣族舞蹈与生俱来和表达的意境。

二、次生态中的傣族舞蹈意境——婀娜多姿梦幻意境次生态舞蹈一般是指在保存原生态自然的基础上,通过对舞蹈的再创作,用于在一些旅游景点、民俗生态园、民族风情园表演的舞蹈。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

傣族舞蹈作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风采。

傣族舞蹈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通过舞蹈可以感受到傣族人民的喜悦和自豪,下面将就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进行探讨。

傣族舞蹈的特征之一是舞蹈动作优美多变。

傣族舞蹈极富节奏感,舞蹈动作轻盈柔美,舞姿优雅多姿。

傣族舞蹈的舞者往往会以轻盈的步伐,优美的动作,展现出独特的舞蹈美感。

在傣族舞蹈中,舞者们会以身体的转动、摇摆和起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傣族舞蹈还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

在傣族舞蹈中,常常会融入一些神话传说和宗教仪式的元素,舞蹈动作和表情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傣族的经幡舞,是一种祈福求神的舞蹈,舞者们手持五彩经幡,载歌载舞,表达对神灵的虔诚和祈愿。

通过舞蹈来传递对生活、对自然、对神灵的崇敬之情。

傣族舞蹈还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傣族舞蹈的服饰多为傣族传统服饰,色彩艳丽,图案独特。

舞蹈中的道具也往往是民族特色鲜明的物品,比如傣族花鼓舞中的花鼓,是傣族特有的打击乐器,通过花鼓的节奏和舞者的动作协调配合,展现出傣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傣族舞蹈的风格多样且独具特色。

傣族舞蹈包括了舞蹈剧、民族舞蹈和民间舞蹈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比如傣族花鼓舞,是傣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

花鼓舞以其欢快、活泼、热烈的节奏和舞姿而闻名,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

而傣族经幡舞则以其神圣、庄严的气氛而著称,舞者们手持经幡,围绕神圣的场所载歌载舞,积极向上,祈福求神。

傣族舞蹈的风格还表现在舞蹈的舞台表演上。

傣族舞蹈在舞台表演时常常融入了大量现代元素,如灯光效果、音乐配合等,使整个舞台呈现出一种时尚、动感的艺术感觉。

傣族舞蹈在现代舞台上的表现力和观赏性大大增强,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对傣族文化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对傣族舞蹈特征与风格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傣族舞蹈具有多方面的魅力。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傣族舞蹈作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本文将从舞蹈的动作特征、音乐风格和舞蹈形式三个方面,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傣族舞蹈的动作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舞蹈动作流畅且具有弹性。

傣族舞蹈讲究舞者的身体协调性,舞蹈动作要求流畅、连贯,具有弹性,给人以舒展的美感。

舞蹈动作富有力量感。

傣族舞蹈多以自然界物象作为舞蹈动作的源泉,通过舞者的动作表现出物象的力量感,给人一种深刻的感受。

舞蹈动作细腻而优美。

傣族舞蹈注重手、眼、身、脚等各个部位的细腻动作,以及灵活的姿态转换,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舞蹈动作富有变化和差异性。

傣族舞蹈不拘一格,每个舞蹈都有其独特的动作形式和变化,以及舞者的个人特色和创意,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和惊喜。

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是其特征之一。

傣族舞蹈的音乐通常以弦乐为主,配以其他乐器如锣、鼓等。

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节奏明快而欢快。

傣族舞蹈的音乐节奏通常较快,旋律激昂充实,给人以热情奔放的感觉。

音乐音调起伏多变。

傣族舞蹈的音乐音调变化丰富,常常由缓慢渐变到急促,或者由急促渐变到缓慢,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音乐旋律富有变化。

傣族舞蹈的音乐旋律多变多样,富有变化和创造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音乐氛围热烈而欢快。

傣族舞蹈的音乐往往富有独特的民族氛围,给人以热烈、欢快的感觉,使人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

傣族舞蹈的舞蹈形式是其特征之一。

傣族舞蹈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傣族舞蹈的舞蹈形式包括“红屋舞”、“水乡舞”、“节庆舞”等。

“红屋舞”是傣族最重要的舞蹈形式之一,它是傣族婚礼的必备舞蹈,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音乐风格而闻名。

“水乡舞”是傣族舞蹈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以模仿水中生物和水的流动为主题,给人一种轻盈和流畅的感觉。

“节庆舞”是傣族各种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舞蹈形式,通过舞蹈展示节庆的喜庆和热闹氛围,给人以节日的欢乐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傣族舞蹈的审美(一)
【摘要】民间舞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是源于当地的风土人情。

傣族人民被称为“水的民族”。

“三道弯”与“一顺边”的舞姿造型,是傣族传统的审美心理在舞姿造型上的体现,作者将从舞蹈体态方面简析傣族舞的审美特质。

【关键词】傣族舞三道弯一边顺勾踢步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间舞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是源于当地的风土人情。

就像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一样,傣族人民被称为“水的民族”。

著名傣族学专家黄惠教授指出:“用水来形容傣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水,被傣语称为“喃木”;傣语称风为“垄”,称气也为“垄”,认为风和气吹在人身上是凉的,是看不见的水,风和气会在空中慢慢变化,从看不见摸不着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变成雾和雨,最终变成了水,成为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

生活在水边的人们爱水、赞美水,人也像水一样纯净、柔美。

余晖下,一位青春少女挑着水罐来到湖边,夕阳余辉照在她身上,她从水中照见自己修长的身影,脸上涌现出青春的喜悦,她散开秀美的长发,在清亮的湖水中。

坐在岸边,用双脚轻拍嬉水,波清澈透明的江水吸引着她,她情不自禁地跳入江水中,冲去一天的疲劳。

轻风徐来,轻抚洗净晾干的长发。

夕阳落山,她起身三转两绕,盘起了傣家少女别具一格的发型。

然后挑起水罐,踏着霞光,向着炊烟缭绕的竹楼款款走去……这是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在舞蹈《水》中给观众展示的情景。

作者将从傣族舞蹈的身体姿态浅析傣族舞的审美特质。

“三道弯”与“一顺边”的舞姿造型,是傣族传统的审美心理在舞姿造型上的体现,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地区的傣族人民对孔雀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孔雀崇拜造就了“三道弯”的体态发展,孔雀的自然形态就被认为是一个“三道弯”经典。

当孔雀立于高处或栖息在树枝上,长长的尾羽垂下来,其形态正好是“三道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上看它的骨骼结构,“三道弯”与弯曲的特点就更加鲜明。

从舞蹈的动势来看,在动作过程中相对静止的S状曲线姿态,可称为“体态三道弯”;通过动作的连续过程形成的S状曲线动态,可称为“动律三道弯”。

一、体态三道弯
体态三道弯主要表现在以S状造型作为基本体态特征的舞种中,它具有相对静止的“雕塑性”特点,在舞蹈动态过程中身体保持相对静止的三道弯姿态,傣族舞蹈在表演过程中舞者始终保持三道弯的体态造型。

在民族民间舞蹈中,最能体现体态三道弯审美特征的是印度的奥蒂撕派舞蹈和我国的傣族舞蹈。

在二者的舞蹈动作过程中,三道弯作为基本体态,舞者始终或经常保持相对静止的S状曲线造型。

傣族舞蹈中,模拟鸟兽的舞蹈居多,如“孔雀舞”、“鱼舞”、“蝴蝶舞”等。

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基本体态就是“三道弯”,即运用腰部和胸部的前后三道弯和胯部的左右三道弯表现高枝孔雀垂尾而立的自然形态。

这使傣族舞蹈中的此类造型具有较明显的相对静止的“雕塑性”特征,也因此凸现了人体姿态的曲线美。

以三道弯作为基本体态的民族民间舞,一般在动律上较舒缓、柔软。

有人形容这派舞蹈如微风中的柳条,它是所有流派中最能体现女性妩媚神情的舞种;因此傣族舞蹈以柔美、纤细、典雅的风格而著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