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

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
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

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

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

2010年5月,卫生部等13个部委局联合下发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为及时发现和控制疟疾疫情,了解传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推进消除疟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和《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制订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疟疾病例,掌握疟疾传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疟疾传播潜在风险和防控效果,为指导和评价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

监测病例:疟疾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带虫者(参见《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

三、监测内容

(一)全国常规监测

1. 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检疫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村医一旦发现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的疟疾病例,应当在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送(寄)出传

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各地出现疟疾突发疫情时,应根据《疟疾突发疫情处理预案》(卫疾控发[2006]55号)相关规定,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

2. 病例核实与个案调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有专人负责每日浏览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发现本辖区内报告的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疟疾病例后,应当立即与报告单位联系,对报告病例的血涂片进行复核。病例诊断发生变更后,及时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订正。

根据《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的要求,县级疟疾防治专业人员在病例报告后3天内对每个疟疾病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病例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治疗史以及本次发病、诊断和治疗情况。病例的本次治疗情况,应由调查人员在病例完成治疗后一周内,再次访问病例进行补充调查,填写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附表1),并及时通过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3. 主动病例侦查

按照《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的要求,在病例网络直报后1周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对活动性疫点和非活动性疫点开展病例筛查。在疫点采取逐户走访的方式,对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标本,进行疟原虫镜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以下简称

RDT检测)。如发现2例及以上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带虫者,可视情况扩大至对疫点内所有居民采血进行疟原虫镜检或RDT检测。对于筛查发现的疟疾病例,应按本监测方案要求开展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报告。

4. 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

按照《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的要求,一、二、三类县均应开展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由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采制血涂片进行镜检,或采用RDT进行检测。在一、二类县,以乡为单位,每年血检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1‰,传播季节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数的80%。在三类县,以县为单位,每年血检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0.5‰,传播季节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数的80%。对于血检发现的疟疾病例,应按本监测方案要求开展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报告。

5. 漏报调查

本项调查由省级疾控中心负责实施,在疟疾流行区的传播季节末实施,从2012年开始,每2年调查1次,每省至少调查2个县(市、区),应包括1个国家监测点。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漏报调查和社区漏报调查。

医疗卫生机构漏报调查:每个县(市、区)的调查对象包括县级综合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2个不同乡镇的村卫生室,城市医疗机构的选择参照以上要求确定。内容为查看门诊日志(高发季节对县级综合医院查看不少于1个月、乡镇卫生院查看不少于3个月、村卫生室查

看不少于6个月的门诊登记病例),核对诊断为疟疾病例的报告情况,并填写疟疾病例医疗机构漏报调查登记表(附表2);

社区漏报调查:每县(市、区)抽取2个乡,每乡抽取1个行政村。在抽取的行政村逐户走访调查居民不少于200人,了解本年内居民的发病情况,并填写疟疾病例社区漏报调查登记表(附表3)。

对于漏报调查发现的疟疾病例,应按本监测方案要求开展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报告。

(二)监测点监测

1.监测点选择与分布

全国消除疟疾监测点(以下简称国家监测点)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监测,根据疟疾流行程度与特征分两类地区布点。

(1)本地病例较多地区:安徽、贵州、海南、河南、云南、湖北、西藏、江苏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分别选择近3年本地疟疾发病率较高的部分县(市、区)作为国家监测点,共计29个监测点。(2)输入病例较多地区: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东、辽宁、广西、广东、河南、湖南、江苏、安徽、四川、重庆、河北、山西、江西、陕西、甘肃、新疆等20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各选择1个近3年境外输入疟疾病例较多的县(市、区)作为国家监测点,共计20个监测点。

两类地区共设国家监测点49个(名单见附表4)。国家监测点每年填写“全国消除疟疾监测点基本情况表”(附表5)。

2. 监测内容及方法

某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方案

XX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xq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年4月26日是第9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为做好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推进《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XX—2020年)》的实施,现将有关工作要求如下: 一、加强领导,做好宣传组织工作 近年来,我国疟疾疫情持续下降,疟疾报告病例以境外输入为主。XX年境外输入病例占疟疾报告病例总数的98%,防范境外疟疾输入,防止二代病例发生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重点。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紧密围绕宣传主题,制订宣传计划,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要利用“全国疟疾日”的契机,向当地政府汇报消除疟疾工作进展,研究解决消除工作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类媒体,创新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尤其要加强对出国经商、旅游和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增强患者及时就诊、配合治疗的意识,谨防境外感染,减少境外输入病例。(宣传核心信息

见附件,宣传短片可从我委网站下载。) 二、加强协调,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新闻出版广电、旅游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落实《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XX —2020年)》各项防控措施,特别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认真做好病例发现、诊断、治疗、报告和疫情处置工作。各地应当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场所,杀灭蚊虫。 三、加强培训,提高消除疟疾工作能力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防治宣传活动,组织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人员开展消除疟疾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好每一例病例的调查核实和资料整理,不断提高镜检技能、血片制作、病例复核及疫情处置能力,推动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 请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真总结本地区“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开展情况,于XX 年5月底前将书面和电子版报告(含视频、照片、宣传画等材料)报送我委疾控局。 联系人: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预防控制处

医院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

医院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 医院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一:县医院20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20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县的疟疾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为切实做好我县消除疟疾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湖北省2010年—2020年消灭疟疾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组织措施 为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科室之间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资源,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医院特成立疟疾防治工作领导管理小组: 组长: 组员: 二、工作目标 (一)到20xx年,全院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xx年我院按期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二)完善各项疟防工作制度,做到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及时采取相关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三、工作措施 (一)疟原虫镜检:从元旦起,必须常规开展疟原虫镜检,积极完成血检任务。特别是门诊医生,接诊“三热”病人后,应及时填写查验疟原虫的化验单,并通知检验人员采血、染色、涂片、镜检,正确诊断并规范治疗。检验人员采血涂片后,应作好“三热”病人血检登记。 (二)组织全院各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疟疾防治业务培训:采取集中统一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和技术的业务培训学习,受训学习比例须达95%以上。

(三)监测管理 1、“三热”病人年血检率均应达总人口的3‰左右7~9月累积血检数应占年血检总任务数的70%以上;行政村血检覆盖面应达95%以上。凡是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发热原因不明的其他发热病人,必须取血涂片检查。 2、搞好现症疟疾病人主动搜索和流动回归(外来流入)“三热”病人的主动监测。特别加强对流动回归(外来流入)人员密集和往来频繁地区的主动监测,问清并记录好流动史,不漏一个病人,及时发现和根治病人、规范处理疫点,严防因输入性积累导致本县常住人口的疟疾爆发流行或突发疫情。 3、定期对各临床医生加强督导,并做好督导记录。 4、加强对环境和媒介生物的消毒杀虫工作。 5、必须在次月5日前,做好上月月报表,确认上月完成数予以统计上报。 四、质量考核 (一)应对本院的疟防工作,进行2-3次督促检查和现场指导、培训,及时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并将任务完成好坏情况真实纳入有关人员年终考核,予以考评奖惩。 (二)对未能完成规定任务或弄虚作假、渎职、不作为,特别是导致区域暴发流行的科室或个人,视其情节轻重和造成不良后果严重程度不同,给予相应批评教育或直至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医院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二:万宁市人民医院20xx年疟疾防治工作计划(2913字)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海南省13个厅局制定的《海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和万宁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20xx年万宁市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及疟疾防治工作计划与方案》和要求,加强我院消除疟疾管理工作,为尽快实现全市消除疟疾的目标,结合我院实际,制定20xx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一、前言 疟疾是我国法定乙类急性传染病,我市曾是疟疾的高发地区。目前我市的疟疾流行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08-2015年未发现本地病例。但近年来,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境外务工或到高疟区务工人员的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由于疟疾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特点,在我市疟疾流行环境与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疟疾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为有效控制疟疾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特制订本技术方案。 二、目的 一旦发生疟疾突发疫情,能迅速查清疫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突发疫情的判定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视为疟疾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置工作: 1、近3年无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输入性恶

性疟继发病例。 2、近3年有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 四、组织准备 1、应急办在中心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疟疾疫情处置的牵头工作。 2、加强对应急队成员培训、演练,储备必要的杀虫剂、抗疟药品、设备器材和应急队员个人防护用品。 五、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一旦出现突发疫情,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六、突发疫情报告 当发现疟疾突发疫情时,执行职务的中心工作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中心领导和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七、应急处置 (一)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

疟疾诊治能力题库

江苏省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疟疾诊治知识考核题库 (注:1. 均为单选题;2. 括号内为题目在《疟疾防治手册》中的来源页码;3.带★标记的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一、病原 1. 疟原虫属于 C (P1) A 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 B 扁形动物门绦虫纲 C 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 D 扁形动物门线虫纲 2. 目前在中国主要流行的是 B (P1) A 恶性疟 B 间日疟 C 三日疟 D 卵形疟 3.★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是 A (P1-4) A 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B 蚊唾腺→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C 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人红细胞→蚊唾腺 D 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蚊胃→蚊唾腺 4. 疟原虫生活史中没有的发育阶段是 C (P1-2) A 环状体 B 裂殖体 C 包囊 D 卵囊 5.★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 D (P2) A 脾细胞和红细胞 B 肝细胞和脾细胞 C 有核细胞 D 红细胞和肝细胞 6.★疟原虫的哪个时期可以在按蚊体内继续发育 C (P3) A 子孢子 B 裂殖体 C 雌、雄配子体 D 滋养体 7. 疟原虫感染按蚊的发育时期是 D (P3) A子孢子 B 环状体C晚期滋养体D配子体 8.★疟原虫引起人体临床症状的时期是 A (P2) A 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期B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期 C 配子体 D 子孢子 9. 成熟肝期裂殖体含有 D 个肝期裂殖子。(P2) A 6-12个 B 12-24个 C 8-32个 D 数以万计 10. 间日疟原虫完成一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为 A (P3) A 48小时 B 36-48小时 C 72小时 D 24-36小时 11. 恶性疟原虫完成一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为 B (P3) A 48小时 B 36-48小时 C 72小时 D 24-36小时 12. 三日疟原虫完成一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为 C (P3) A 48小时 B 36-48小时 C 72小时 D 24-36小时 13. 蚊胃内疟原虫的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形成 C (P3) A 子孢子 B 动合子 C 合子 D 卵囊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_共3篇.doc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_共3篇 消除疟疾工作于xxxx年在我市全面启动,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快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程,统筹安排各相关单位科学、规范地实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到xxxx年全区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渭滨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xxxx2020年)》文件要求,制订本辖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成立消除疟疾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各镇、社区、医疗机构要有专门负责疟疾监测工作的人员,认真整理消除疟疾工作的方案、计划、总结及血检检测等相关资料,完善消除疟疾工作资料档案。 二、加强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 区卫生局将组织开展疟疾防治知识、消除疟疾管理工作和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区疾控中心于2012年2月底前完成辖区各医疗机构及乡镇(社区)相关人员培训,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培训率达到95%以上。 三、扎实开展三热病人疟原虫镜检 1、血检对象:所在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

2、血检方法: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于三热病人开具疟原虫镜检单;检验人员采血并抽厚薄血膜,厚薄血膜吉氏染色后油镜下检查疟原虫;同时对临床医生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病人采血制滤纸血,滤纸血干燥后低温保存(滤纸血样本自然干燥后,装入含干燥的塑料袋中,置于4℃(可保存4~5月)或-20℃(可保存一年))。 3、考核指标:到xxxx年5月1日前,达到以下指标: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乡镇卫生院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80%以上。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年接受疟原虫血检的三热病人人数占辖区人数比例不低于2。全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其中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人数的80%。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接受实验室检测的比例达到100%。 四、加强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 (一)疫情报告 1、报告对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诊断的所有疾病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网络直报。 2、考核指标: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 (二)病例核实

2017年消除疟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2017年消除疟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我县消除疟疾成果,根据原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x疾控发〔2010〕x号)和原自治区卫生厅、发改委、工信委等13厅局《关于印发的通知》(x卫疾控〔2011〕x号)及《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x疾控传防发〔2015〕x号)、《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国卫办疾控函〔2016〕931号)精神,结合黔桂两省(区)六州(市)二十四县(市)和百色市消除疟疾联防区联防协议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x卫办疾控函〔2016〕x号)和《xx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1—2020年)》为依据,贯彻预防为主的科学防治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实施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县、乡(镇)相关临床医师的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提高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加强全民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控的工作局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不出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继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三、任务指标和技术措施 (一)疟疾年发病率 全县保持不出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 (二)发热病人血检和质控管理 1.县直医疗单位、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三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要达到100%。“三热”病人指: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者。 2.发热病人血检率。按照《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x 疾控传防发〔2015〕x号)的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全年“三热”病人血检总人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0.5‰;疟疾主要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占全年任务总数不低于80%;镜检后的血片(阴性血片和阳性血片)要妥善进行保存,以备上级查验。各单位血检任务数详见附表1。 3.县疾控中心对各乡镇卫生院进行镜检质量监控,确保“三热”病人血检工作质量,对各医疗单位镜检后的阴性血片要进行复核,复核率不低于10%,并做好复核记录。 4.流动人口血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卫生部、公安部等5部《流动人口疟疾暂行管理办法》(卫防字〔1985〕41号)和xx《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办法》及《xx县流动人口疟疾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田政办发〔2012〕180号)等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要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大型流动人群聚居地,特别是外出非洲、东南亚等国务工回归的人员进行摸底调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附件8: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

疟疾防治工作方案doc

疟疾防治工作方案 篇一:XX年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万宁市人民医院 XX年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海南省13个厅局制定的《海南省消除 疟疾实施方案》和万宁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XX年万宁市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及疟疾防治工作计划与方案》和要求,加强我院消除疟疾管理工作,为尽快实现全市消除疟疾的目标,结合我院实际,制定XX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一、目标: (一)加强消除疟疾工作,争取通过消除疟疾省级达标考核评估。 (二)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报告、及时处理,防止出现第二代输入性疟疾病例。 (三)凡使用抗疟药的病例一律在用药前采集血样送检,经CDC 核实后在24小时内上网报告。 (四)开展消除疟疾培训工作,医教部负责、疾控科协同对我院 相关人员进行消除疟疾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五)结合“全国疟疾日”加强消除疟疾的宣传工作,

提高居民 疟疾防治知识水平。 (六)按消除疟疾技术方案(XX年版)要求,促使消除疟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疟防资料妥善归档保存。 二、工作任务与要求: (一)加强疟疾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 对“三热”病人(即: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以下简称“镜检”),保留所有血片,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所有血片送市疾控中心复核。 2、规范治疗疟疾病人 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需先电话立即报告市疾控中心,由市疾控中心派人复核,未经核实的疟疾病例不得使用蒿甲醚等抗疟药治疗。抗 疟药品由市疾控中心统一免费提供,临床医生要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并做好抗疟药的登记和使用记录。所有疟疾病人须在使用抗疟药之前制作血涂片2张(阳性者10张)、采集滤纸血1张(2个母指大血样)及2-5毫升抗凝血样,冷藏保存,市疾控中心3日内送省疾控中心复检。所有疟疾病例使用伯喹治疗前

2016年XX市消除疟疾工作方案【模板】

附件1 2016年XX市消除疟疾工作方案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18年全省实现消除疟疾目标。自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和实施以来,我市消除疟疾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至2015年全市已连续4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新沂、XX县、邳州、睢宁、铜山等5县(市、区)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但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威胁我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推进和成果巩固。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市将继续围绕《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结合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疟疾防治项目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组织领导,为消除疟疾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加强病例管理,提高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疟疾病例诊治能力;调整和完善监测网络,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有序开展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工作,确保按计划完成《XX 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阶段目标任务。 一、年度目标 2016年我市将继续有效推进消除疟疾达标评估,及时有效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确保达到以下目标: 1、继续保持无本地感染病例。

2、对XX县、云龙、鼓楼、泉山、贾汪5个县(区)进行消除疟疾达标考核。 二、防控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保障 按照《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确定的阶段目标,结合全省消除疟疾形势,计划到2016年底,所有县(市、区)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领导,按照XX市消除疟疾行动进程和各地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落实本地区消除疟疾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按时达到本地区消除疟疾的阶段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病例管理,提高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 1、规范传染源管理措施 我市将继续全面推行消除疟疾“1-3-7”散发疫情处置工作模式,确保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1)病例报告 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对发现的所有疟疾病例(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均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均应进行疟原虫镜检,每例病例在抗疟治疗前应至少采制厚薄血片3张、滤纸血2张(每张2大滴血样,每滴约60μl)和抗凝全血5ml,并电话报告市疾控和省血寄防所。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尽快将2张厚薄血片、2

疟疾防控应急预案

疟疾防控应急方案为了积极做好预防疟疾传染病,确保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上级有关精神及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方案。 一、做好预案性基础工作 1、校长是校园预防和处理疟疾的第一责任人。建立阶梯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实行分层承诺制(学生向班主任承诺、教师向学校承诺)。 2、健全和完善校讯通联系网络,建立双向联系通讯网:(1)班主任向学生公布宅电或手机号;(2)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家庭地址和家长(监护人)姓名登记。 3、加强校园日常卫生管理和师生预防疟疾的知识教育,增强师生防病意识和健康意识;积极开展《预防和处理传染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提高师生预防和处理传染病事件的能力。 二、应急物资准备 1、设立应急隔离室。学校教工阅览室为应急隔离室。 2、日常药、物品储备。学校卫生室应备足预防疟疾的相关药、物品和有关设备。 3、应急隔离室做好物资准备,如体温表、消毒剂、口罩、毛巾、担架、床等。 三、工作要求 1、学校建立“零报告”制度和晨检制度。每周早晨早操时间,各班主任认真开展晨检,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健康情况,发现学生发生或感染,或凝似病立即按《传染病等公共卫生报告规范》向学校校长办公室(汪涛)或卫生保健校长(曾讲德)报告情况,绝不允许缓报、瞒报和漏报。 报告内容:你是xxx单位(人)吗?x月x日x时x分,我是xxx单位,x月x日x时x分,xx(班级)发现xxx名学生发生或感染疟疾病,体征表现为……请求救援和控制。

2、校长办或卫生保健老师接报后立即赶赴传染病或凝似病发生现场确定疫情,并根据传染病发生实际情况按程序向县卫生防疫部门、或疾控中心和县教育局报告,及时将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 3、各班主任、卫生保健老师要积极、密切配合学校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的工作,经常开展师生预防和处理疟疾病知识教育及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扰或延误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应急措施及防控要点 1、班主任发现各类传染病或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 2、向校长办或卫生保健老师报告,卫生保健老师诊断为疑似病人后及时向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3、立即送至应急隔离室。 4、通知学生家长,送疑似病人到医院就诊。 5、集体发病时由学校校长办上报市卫生防疫部门和市教育局。 6、对疑似症状患者去过的地方进行消毒。 7、待该生病愈且经医院出具证明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8、加强宣传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学校秩序。 9、加强门卫值班管理。不许校内人员擅自离校,校外人员随意进校。 来访人员要进学校,要认真填写来人来访登记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全国疟疾日宣传方案

全国疟疾日宣传方案 全国疟疾日宣传方案范文 20xx年4月26日是第8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是“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消除疟疾工作,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现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的通知》(x卫办疾控函〔20xx〕x号,请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转发给你们,并就本市今年“全国疟疾日”的宣传活动安排和工作要求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宣传活动 (一)市级宣传活动 “全国疟疾日”前后,市卫生计生委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疟疾防治宣传活动。具体如下: 1.4月26日下午,会同x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地铁陆家嘴站1号出口广场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知识问答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疟疾防治的健康宣传。 2.通过有线电视、广播电台、公共交通移动传媒和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等播放疟疾防治宣传片;通过xx疾控官方微信等,科学、准确地发布疟疾防治信息等。 3.会同x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开展输入性疟疾疫情应对处置桌面推演。开展全市医务人员疟疾防治专题培训,举行疟疾实验

室检测技能竞赛等。 (二)区县级宣传活动 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应围绕宣传主题,结合辖区实际,组织开展现场咨询解答、宣传资料发放等形式的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学校和有境外员工派遣的大型工厂企业等举办疟疾防治核心知识宣传科普讲座;开展辖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疟疾防治业务培训等。 二、工作要求 (一)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应高度重视“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加强对疟疾防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充分利用开展“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的契机,进一步加强与辖区发改、教育、科技、经信、公安、财政、商务、文广、旅游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不断巩固和完善部门间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认真实施《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xx-2020年)》,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应在“全国疟疾日”前后,结合辖区实际,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疟疾防治宣传活动,为疟疾防治创造良好工作氛围。要主动与教育、旅游、出入境等部门沟通,配合做好中小学生、出国旅游、经商和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和有境外员工派遣的大型工厂企业等重点单位的针对性宣传活动,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谨防境外感染,减少境外输入病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落实好市级宣传活动,加强对区县宣传活动的指导。市健康教育所应充分发挥“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宣传平台作用,做好疟疾防治知识等的宣传和咨询解答。

江西省疟疾省级监测点监测方案

江西省疟疾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疟疾曾经是严重危害我省人民身体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建国以来,曾发生过2次大流行,分别为1952~1955年和1968~1972年,发病率分别为1179.8/10万~2711.7/10万和1495.0/10万~3847.2/10万。通过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全省疟疾发病人数逐渐减少,发病率逐渐下降,流行范围不断缩小, 1995年以后,全省疟疾发病率已下降到1/10万以下。但是,应该看到,我省疟疾流行尚未根除,疟疾疫情时有发生,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剧增,输入性病例增加,对周边群众造成较大的危害。为了巩固已经取得的防治成果,根据卫生部《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和《全国疟疾监测方案》等有关文件要求,制订了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了解疟疾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二.疟疾诊断 (一)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诊断。 (二)依据 1.流行病学史 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两周内有输血史。

2.临床表现 (1)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1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 (2)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 上述(1)和(2)以下分别简称疟疾典型临床表现和疟疾不典型临床表现。 3.假定性治疗 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 4.实验室检查 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虫种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种。 (三)诊断标准 1.三热病人:发热在37.5℃以上,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及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 2.带虫者:无临床症状,但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3.疑似疟疾:有流行病学史,具有疟疾不典型临床表现。 4.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 (1)有流行病学史,有疟疾典型临床表现。 (2)有流行病学史,有疟疾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但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有效。 5.确诊病例: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 (2105字) 消除疟疾工作于xxxx年在我市全面启动,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快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程,统筹安排各相关单位科学、规范地实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到xxxx 年全区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渭滨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xxxx—2020年)》文件要求,制订本辖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成立消除疟疾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各镇、社区、医疗机构要有专门负责疟疾监测工作的人员,认真整理消除疟疾工作的方案、计划、总结及血检检测等相关资料,完善消除疟疾工作资料档案。 二、加强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 区卫生局将组织开展疟疾防治知识、消除疟疾管理工作和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区疾控中心于XX年2月底前完成辖区各医疗机构及乡镇(社区)相关人员培训,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培训率达到95%以上。 三、扎实开展“三热”病人疟原虫镜检 1、血检对象:所在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

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 2、血检方法: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于“三热病人”开具疟原虫镜检单;检验人员采血并抽厚薄血膜,厚薄血膜吉氏染色后油镜下检查疟原虫;同时对临床医生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病人采血制滤纸血,滤纸血干燥后低温保存(滤纸血样本自然干燥后,装入含干燥的塑料袋中,置于4℃(可保存4~5月)或-20℃(可保存一年))。 3、考核指标:到xxxx年5月1日前,达到以下指标: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乡镇卫生院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80%以上。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年接受疟原虫血检的“三热”病人人数占辖区人数比例不低于2‰。全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其中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人数的80%。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接受实验室检测的比例达到100%。 四、加强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 (一)疫情报告 1、报告对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XX)诊断的所有疾病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网络直报。 2、考核指标: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网络直报率达

2020年医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医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加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好外出人口的预防服药 工作,杜绝外源性输入性病例的发生。下面的是分享的与医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疾病防治政策,根据县卫生局关于《长武县 医院xx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切实抓好 我镇xxxx年的疟疾防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拟定此工作计划。 一、健全成立组织机构,加强技能培训 按照我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要求,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我镇 的疟疾防治工作任务,首先我镇成立了我镇的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及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任务细化。其次我镇卫生院防保科组织院内医务人员及各村卫生室负责人认真学习了疟疾防治 知识、会后对培训效果做出了测试。并对培训效果作出总结。 二、村医院配合镇卫生院开展血检工作。 疟疾的防治重点在于疟疾病人的发现及治疗和对疫点人员的预 防以及群众对疟疾防治的掌握,根据疟疾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发现疟疾病人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涂制“三热病人”血片,镜检查找疟原虫。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和要求,我院将在全镇全面开展疟疾血检工作。由村卫室负责将发热病人转诊至卫生院,卫生院门诊负责专册登记、化验室负责血检登记并将血检样品送医院防保科、由防保科负责每月25日以前将样品送县CDC。

1、血检工作任务80人份。分别在6个村卫生室(任务分配见附表) 2、血检主要对象:三热病人(即:疟疾现症病人,疑似疟疾病人,发热原因不明的病人),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 3、时间要求:xxxx年3月1日至xxxx年10月31日前。 三、“4.26全国疟疾宣传日”宣传活动 疟疾防治,关键在于宣传疟疾防治的知识要点,让广大人民群 众掌握疟疾的防治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全民皆兵的格局,争取在xxxx年在我县达到消除疟疾,于是 我镇将在xxxx年4月26日举行“全国疟疾日”宣传,具体安排如下: 1、宣传时间:xxxx年4月26日 2、宣传地点:我镇医院、镇街道及6个村医院所在地开展日宣传活动。 3、宣传的内容:疟疾防治知识 4、宣传的方式:发宣传单或展板、宣传画、设立咨询台等。 5、整理宣传总结并上报总结和图片。 四、病例处置和疫点处置 加强对打工人口的监测,流行季节严密注视疟情,对疟疾病人 及可能有疟疾病的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对病家周围人群进行预防服药(并按“八日疗法”服药)。对疫点进行消杀,所有居民走访调查;对 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镜检或者快速诊断,对疟原虫阳性者,给予规范治疗;在出现本地感染/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自然

中国疟疾消除计划

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疟疾发病人数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多万减少到90年代末的数万,流行区范围大幅度缩小,除云南、海南两省外,其他地区已消除了恶性疟。2000年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回升,但随着《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的实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疟疾防控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使局部地区疫情回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5%的县(市、区)疟疾发病率已降至万分之一以下,仅有87个县(市、区)疟疾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一。 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到2015年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为明确任务与措施,落实部门职责,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资源,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疟疾流行区分类 根据2006-2008年疟疾疫情报告,全国以县为单位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县:3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且发病率均大于或等于万分之一的县。 二类县:3年有本地感染病例,且至少1年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的县。 三类县: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流行县。 四类县:非疟疾流行区。 三、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15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阶段目标。 1.所有三类县,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2.所有二类县以及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的一类县,到201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18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3.云南边境地区的一类县,到2015年,疟疾发病率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到2017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三)工作指标。 到2012年实现以下指标: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

郴州市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制度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和《郴州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18年)》的规定,做好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工作。 二、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者一律进行疟原虫血检。 三、血检前须认真填写《郴州市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登记表》。 四、所制血片需包含厚、薄血膜,且血片须保存完好以备上级复查。 五、凡血检阳性者,须及时报告,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上报至寄生虫病信息管理专报系统。 六、血检任务必须按时且保质保量完成。 七、血检工作情况列入年终疾控工作考核内容。 八、严格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将追究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郴州市疟疾病人休止期根治管理制度 一、休止期治疗对象和范围 1、在每年传播季节前(或3~4月份),对上一年内本辖区内登记、报告的所有间日疟病例(包括上一年在疫点调查处置中发现的漏报病例和带虫者),采用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1次传播休止期根治, 以防止病例复发。 2、流行区每年传播季节前,在上一年疟疾发病率大于1%的自然村或居民点,对间日疟病人的家属和四邻居民,采用氯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传播休止期扩大治疗。 二、用药方案 间日疟休止期根治采用伯氨喹八日疗法。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日1次,每次22.5mg,连服8日。 三、工作要求 1、加强休止期治疗药品管理。完善保管和领发手续,禁止将过期药品发放到群众手中。 2、落实监督服药措施,提高服药率和依从性。基层卫生人员要为服药对象送药,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确保全程服药,且须填写服药人员登记表。 3、密切关注服药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若出现严重

2020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方案

2020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方案 2020年4月26日是第9个“全国疟疾日”,以下是由为大家推荐的2020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总之,通过精心的组织领导,紧紧围绕主题,广泛宣传护牙的有关知识,普及口腔卫 生知识,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020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方案(一) 2020年4月26日是第9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为做好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推进我市消除疟疾工作有序开展,现将有关 宣传工作要求如下: 一、加强领导,做好宣传组织工作 近年来,我市疟疾疫情持续下降,截止2020年底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境外输入 性疟疾报告病例5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防范境外疟疾输入,防止二代病例发生是今后 疟疾防治工作重点。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紧密围绕宣传主题,制订宣传计划,组织开 展宣传活动。要利用“全国疟疾日”的契机,向当地政府汇报消除疟疾工作进展,研究解 决消除工作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类媒体,创新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尤其要加强对出国经商、旅游和务工人员 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增强患者及时就诊、配合治疗的意识,谨防境外 感染,减少境外输入病例。 二、加强协调,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新闻出版广电、旅游 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落实《安徽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20— 2020年)》各项防 控措施,特别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认真做好病例发现、诊断、治疗、报告和疫情处置工作。各地应当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场所,杀灭蚊虫。 三、加强培训,提高消除疟疾工作能力 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防治宣传活动,组织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人 员开展消除疟疾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好每一例病例的调查核实和资料整理,不断 提高镜检技能、血片制作、病例复核及疫情处置能力,推动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 请各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真总结本地区“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开展情况,于2020年5月10日前将书面宣传工作小结含视频、照片、宣传画等材料)以电子版形式 上报市卫生计生委疾控科和市疾控中心疾控二科。

者兔乡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1

者兔乡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0-2020年) 疟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播疾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疟疾防治工作,将疟疾作为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我县根据全省疟疾流行特征和各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局上研究制定的科学防治规划及一系列政策文件,已经建立健全了疟疾防治机构和检测网络,培养锻炼了一支专业技术队伍,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疟疾发病人数逐年明显下降,2009年报告9列,我县疟疾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由于我乡所处的特殊区域,周边县、乡疟疾流行严重,跨界人员流动频繁,媒介复杂,输入性疟疾对我乡影响较大,出现疟疾爆发流行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为贯彻落实《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及《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0-2020)年》,明确任务与措施,落实部门职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到2015年消除疟疾的目标,特制定我乡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

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资源,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项目启动与组织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保我乡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顺利完成,成立我乡项目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组,其成员组成如下: 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陆花田乡政府副乡长 副组长:刘炳革乡卫生院院长 成员:王荣昌乡卫生院防保组组长 王光强乡卫生院防保组副组长 王斌乡卫生院防保组干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卫生院防保组,王荣昌兼任办公室主任。 工作职责:领导我乡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开展,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督导检查工作落实开展情况,做好项目实施与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质量和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技术指导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