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认识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钟表》案例分析

隆阳区教师进修学校刘昌丽我有幸参加了永盛中心学校的结对活动,我听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

【案例描述】

镜头1、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师提问: 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12个)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5个)

时针走过一个大格是一小时。(课件演示时针走动)

分针走过一个小格是一分钟。(课件演示分针走动)

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走了几个大格? (1个)一共走了多少小格?

镜头2、认识整时

师:想不到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这么强,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请大家看你桌上的这张图,你能马上写出钟表显示的时刻是几时吗?比比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生:独立完成填空,有同学小声说:“怎么两个都一样?”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1:两个一样,都是9时。

生2: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3:我知道,因为一天,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对了,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师

随机指刻度学生说出表示的分钟数,全班齐读一遍每个刻度表示的分钟数。【案例评析】

“认识钟表”是一节常规性的观摩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不少,课也听了不少,如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目标,我觉得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给我几点比较深的感触: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设计时,教师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早晨起床、中午吃饭、晚上睡觉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 让学生小组合作, 全员参与,共同探究,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所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体验。

2、让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

关于上午和下午这两个时间概念,教师则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发现、思考、讨论,了解时针要在钟面上每天转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9时,拓展了学生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导入环节中,教师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教师提供一些各式的钟表,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的钟表也是各式各样的,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共性,既渗透了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概念的建立,也让学生看到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悟了生活中的数学。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找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在游戏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讨,并逐步

的生成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的实在; 在游戏中学,让学生学的快乐; 由易入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学的有兴趣。

【建议】

1、在归纳和小结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应让学生发现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是同时走动的,但走的快慢不一样,对于低年级学生,能体会到这一点即可,不必更深入地去探究,这是钟表时针和分针的内在本质规律,渗透数学思想的严谨性。

2、板书的价值不能忽视,它既是知识点的归纳和小结,又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痕迹和教学重点,便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推理思维,影响和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