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背景下中学教学创新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在中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关于在中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2 .树 立 全 面的 多媒 体应 用的教 学观 念
质罱 。传 统 的课 堂教 学 方式 中 , 主要 是 以教 师 而 r 学生 传 授 知 u ] 识 技 能 , 摹础 知识 的教授 , 行 “ 从 进 手把手 ” 学 , 生 只是 被 动 教 学 地 参与 这个 过程 。而应 用 多 媒体 进行 辅 助 教 学 , 能 够 根 据 教 则 材 的 内容和 教学 的需 要 使 静 态 的 知识 动态 化 ; 能 够 直 观 生 动 也 的展 示学 习 内容 的变 化 , 够 有 效地 激发 学 乍 探 究 新 知 识 的兴 能 趣 , 进 学牛 对教 师 的教 学 内容进 行 积极 的 反馈 , 到教 师 与学 促 做 生在 教授 内容 上 的沟 通 。例 如 , 史 课 程 足 一 门 比较 抽 象 的课 历 程 , 对 于缺少 直观 感 受 的语 言教 授 , 1 等实 例 教学 内容 的优 相 『片 卑 势 就较 为 的明显 。课 常 巾多 媒 体 的臆用 , 以将 文 物 罔片 、 史 町 历 人物 等 内容 以 图片 和视 频 的形 式 展 现 和 教 授 , 样 就 能 与中 学 这 生 的学 习兴趣 结 合起 来 , 进 学 牛抽 象 能力 的提 高 和 学 习 兴趣 促 的增 加 。学牛 对教 师 教授 内容 的兴 趣 增 加 , 教 授 内容 产 生 疑 对 问而增 加 与教 师进 行 有益 互 动 , 动 了课 堂 的学 氛 罔 。 调

、Hale Waihona Puke 多媒体教学应用于中学教 学的意义
制作 出 比较 丰富 的 多媒 体课 件 , 以实 现教 师备 课 效率 的 提高 , 可
在 减轻 教 师 负担 的 同时 实现 r课堂 教学 效率 的提 高。 另一方面, 多媒体 应 用 于课 堂教 学 , 实现 了传 统 教学 模式 向 新 的教 学模 式 的转 变 , 进 了教 育 教 学 的 发展 。新 的教 学 模 式 促 包 括视 听演 示 教学 模式 、 景 教学 模 式 、 情 维格 教学 模式 以及 网络 教学模式等 。多媒 体应用在教学情况下所彤 成的新的教学模 式 , 以针对 中学 生 的 实际 情况 , 现课 常教 学 新模 式 的应 用 。 可 实

多媒体辅助中学政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多媒体辅助中学政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个广 阔 的前 景 与 空 间 ,为优 化 课 堂教 学 ,构 建 新型 的教 学模 式 ,提 供 了丰 富的 土壤 。在 中学 政 治课 堂 教学 中 ,多
媒 体 集文 字 、 图形 、 图像 、 声音 、动 画 、影视 等 各种 信 息传 输 手 段 为一 体 ,具 的 思 维 ,使 抽 象 的 教 学 内 容 更 加 形 象 化 、 简 单 顾 此 失彼 。 多媒 体 教 学只是 教师 授 课 的教 学手 段之一 , 各
化 。这有 利于 帮助 教师 突 出教 学重 点 ,突破 难 点 。
种 手 段 都 具 有 其 各 自的特 点 和 独 特 的功 能 , 教 学 中它 在 们 是相 互 补充 、 取长 补 短 的 关 系 。 因此 , 教 学 中应 深 入 在
灌 输 ,也 不 能 让 学 生脱 离 教 师而 单 纯 与 机器 交 互 学 习 。
1 3 有 利 于突 出教 学重 点和 突破 教 学难 点 心 理 学有 关 多媒 体 教 学 必 须 充 分体 现 教 师在 教 学 中 的主 导作 用 和学 . 记忆 的理 论研 究 表 明 ,主 体 加 工信 息 时受 信 息特 点和 主 生 在学 习 中的 主 体地 位 ,这 样才 能充 分 体现 多媒 体 在教 体经 验 及 需求 等 因素 的影 响 。因而 学生 的 理解 记 忆 效 果 学 中的 真正 意义 。 同 教学 内容 的性 质 有 关 ,教 学 信 息如 果 新 颖有 趣 ,就 容 33 不可 盲 目使用 多媒 体教 学 多 媒体 技 术 辅 助教 学 , . 易 形成 独 立而 清 晰 的 记忆 痕 迹 , 尤其 对 一 些难 以理 解 的 应 以提 高 教学 质量 为宗 旨, 和 教 师 的教 学有 机 结 合。 应 多 抽 象 理 论 的把 握 ,如 果 能通 过 多媒 体 课 件 来创 设情 境 , 媒 体 教 学应 该 发 扬 传 统 教 学 的精 华 , 不 可 在 使 用 多媒 切 创 造 气 氛 ,再现 有 关 场面 ,就 会 吸 引学 生 的注 意力 ,启 体 教 学 时 , 弃 优 势 方 面 , 抛 只是 为了赶 时 髦 、摆 花 架 子,

新型智能媒体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使用及其思考

新型智能媒体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使用及其思考

新型智能媒体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使用及其思考1.优化历史课的教学模式。

利用智能课件教学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教学新媒体时代的必然环节。

是教学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可以说,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过程。

传统的授课模式,基本上是一种单向性的师生交流。

而新型智能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表现为:新型智能媒体交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新型智能媒体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支持,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2.优化历史资料的积累和储存。

新型智能媒体的优点之一是信息的存储量大,可以无限连接信息,教师利用计算机建立课件库、教案库、试题库,可集中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并可不断地补充、增改,随时可用,方便快捷。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很重要。

4.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建立时代资料库。

智能手机,学生几乎人手一部。

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指导学生让手机为历史教学服务。

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就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时代观。

对问题的分析判断,是要建立在详尽的史料上。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新型智能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1.对新型智能媒体课件的作用认识局限。

有的教师只是将新型智能媒体作为一种简单的载体,认为媒体课就是展示电脑图画的声像课。

这样的教学,很容易使教师失去形象的体态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失去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兴趣仅仅停留在新颖、好看的媒体浅层面上,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工作,实际上反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2.新型智能媒体课件制作设计不能体现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新型智能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成功地运用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实际中有的老师认为,做课件就是要音像资料多,那样才生动,才能吸引学生。

于是,大量搜索图片、历史录像等,单纯地展示图片,使课堂成为录像室,教师成了放映员。

手机媒体在创新新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手机媒体在创新新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 关键词 】 手机媒体 ; 课 堂管理 ;教 学模式
手机媒体在课 堂中带来的问题
笔者 上课的班级 中就 出现教学 院长 来听 方 式 ,把握新媒体传 播的前沿 。机 课 时 ,学生玩手机 ,领导和学生之 间发 此观点非常感兴趣 ,进行了积极思考 和
的方法是任课 教师 、班 主任 、辅导员 劝 了解学 生的行为和心理 。很多教师对学 片新 闻 、视频新 闻等方 面都具有优势 。
导 ,告诉学 生看手机 弊大于利 ;通 过技 生上课 看手机不理解 、很生气 、严厉批 教 师应该选择和本节课 教学 内容相关 的 术手段 ,限制 网络信号 ,使 学生不能 收 评 。学生也 会为 自己看手 机找理 由,如 新 闻报 道 ,引导学生分析 相关 的案例 ,
不 鲜 ,还 有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看 电影 、 电 视

理论 ,分析手机媒 体传播 中的现象 。
1 . 为大学生上课使 用手机 正名,改 如 ,使 用与满足理论 和手 机媒体传播 的
对 象 。上课聊 QQ,发微 信 的情 况屡 见 善 师 生 关 系
剧 ,打游戏 。
关 系 ,手机媒体 的受 众分 析 ,微信传播 站 在讲 台上 的教 师都 知 道 ,学生 的道德与法律 问题 。新 闻专业相关理论
手机媒体 带来 的问题 也逐渐凸显 。大学 模式 。
使 用微 信奠 定了和谐 的基调 。 2 . 将 手机媒体等 纳入教 学体 系,成 新 闻专业教 育需要理论结合实践 。
当 前大 学 生 在 课 堂 上普 遍 存 在 的 问题 是上课 出勤率高 、抬头率低 ,其 主
在课堂教 学 中,教师将 限制 、劝服 为理论研 究的对象和 案例 库
生上课看手机就是一个重要 的问题。

关于多媒体情景下语文创新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思考

关于多媒体情景下语文创新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思考
( 江西省新余市第十六中学 , 江西 新余 3 3 8 0 0 0 )
摘要: 多媒体手段进入课 堂教 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 学, 不仅能 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认知感官,
而且能使教 学 内容化静为动 , 化难 为易, 突破学生的学习时空限制 , 激发 学生的主体意识 , 从而达到优化课 堂结构 。 最大限 度地提 高课 堂教 学效率。阅读教学是 中学语文教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各类语 文教 学活动中 占据首要位置。新课标明确 指 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 不应 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 学生的阅读 实践……要珍视 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
如乐之者 。” 以学 习为乐 , 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 可以促 使学生持续 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 兴趣人手 , 要善于创设情境 , 通过先进 的多媒体教学 , 展示 动态的 图片 , 生动 的故事 , 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富有激情 的 导语 ,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 从 而调动学生的认知感官 , 使他们兴致勃勃 , 积极 主动参 与 学习。在具体的美文教学中, 可根据文章内容选配不同背 景音乐 , 从而可 以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情境 , 促使 学生加深 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比如可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 配合《 观舞记》 , 用欢快明丽的松林 清溪之 曲伴读《 与朱元 思书》 , 用 电影中的视频再现《 木兰诗》 , 用往昔环境美景和 今昔环境图片对 比来解读 《 罗布泊 ・ 消逝的仙湖 》 , 用雄浑 厚重 的歌曲来感受《 黄河颂》 的气势等等 。学生们伴 随着音 乐和影像很 快进人 学习情境 , 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 思维 发散 的广度和深度不断递增 ,从而不知不觉进入课文 , 与 文本 进行沟通 , 去唤醒沉 睡的文字 生命 , 去解读 文字后 面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与创新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与创新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与创新教育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

它为教师创造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渠道,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文将探讨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借助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为学生呈现丰富的信息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首先,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利用图像、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现语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使学生更加投入,并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其次,多媒体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语文课程内容广泛,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价值。

再次,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本为主,而多媒体教学通过结合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多媒体教学与创新教育密切相关。

创新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首先,多媒体教学提倡互动性。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具来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思考问题、提出意见,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探究和发现。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主动搜索、筛选信息,从中挖掘出有趣的素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多媒体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进行亲身体验,实践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多媒体教学依赖于电脑和网络等设备,设备故障或网络不稳定可能影响教学进程。

其次,多媒体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和制作成本,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3篇)

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策略,以期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1. 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通过引入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促进教育公平:信息化教学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等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水平。

二、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策略1. 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1)搭建校园网络:确保校园网络覆盖面广、速度快,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2)开发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共享各类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3)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环境,实现资源共享、互动交流。

2. 创新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进行讨论、实践,提高学习效率。

(2)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3)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师资培训:(1)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掌握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手段。

(2)组织教学研讨:分享信息化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3)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认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信息化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4. 完善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浅谈网络背景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新方式

浅谈网络背景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新方式

浅谈网络背景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新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网络背景下,生命教育也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以更好地满足中学生的成长需求。

本文将从网络背景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新方式进行探讨。

在互联网时代,中学生的生活受到了网络的巨大影响。

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与外界交流更加便利。

与此互联网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游戏、沉迷手机等问题。

中学生的生命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现阶段中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比如课堂教育、心理辅导等。

这些方式在网络背景下已经显得不够全面和有效。

传统的生命教育难以涵盖互联网的各种影响和挑战,因此需要新的方式和方法来应对。

1.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网络资源是互联网时代的特色之一,中学生生命教育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更加生动和直观的教学。

学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生命教育课程的在线教学,通过视频、PPT等形式进行教学,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生命教育讲座,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学习和了解生命教育的知识。

2. 互联网平台建设学校可以建设自己的生命教育平台,提供各种生命教育资讯和资源。

这个平台可以包括生命教育课程、心理咨询服务、线上社交活动等,让学生在网上也能够接受到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同时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流和互动。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校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生命教育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生命教育的微信群或者QQ群,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和管理,让学生在群里进行生命教育的交流和讨论。

4. 教育游戏的开发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更加喜欢在网络中进行游戏,学校可以研发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教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接受生命教育的知识。

这种方式既能够满足学生对游戏的喜爱,又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提高生命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媒体背景下中学教学创新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利用手机教学的优势明显。

合理利用手机媒体,扬长避短,不仅可以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更可以实现中学教学的创新。

本文在探讨利用手机教学的优势的前提下,对手机媒体背景下实现中学教学创新提出自己的思考。

标签:媒体;手机;教学
一、手机媒体背景浅析
当今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

在中学生生活实际中,对其生活学习产生影响的新媒体主要是手机、互联网等媒体形式。

当前我国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群体已经非常庞大。

据统计,2016年北京市初中、高中学生智能手机持有率为85.6%和92.1%。

广东省潮州市中学生智能手机持有率为98.8%。

而在福建泉州农村学校的抽样统计中,中学生中80%拥有智能手机。

不久的将来,排除主观因素,中学生极为可能全部拥有智能手机。

手机及互联网对传统教学及教学管理带来了冲击,中学生利用手机学习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但手机所具有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功能,使得手机在学习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优势和问题都相当显著,通过恰当的手机学习管理,实现手机在中学生学习中的价值,是许多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在手机媒体背景下扬长避短,不仅可以取得较好教學效果,更可以实现中学教学的创新。

二、手机媒体在学习中的优势
在新媒体背景下,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形式主要有:短信息、网站、社交软件、无线网络、手机APP、专门的网络平台,学习软件等。

尽管手机媒体的存在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也确实给未成年人的管理带来困境,但是在提供中学生学习帮助方面优势也非常明显,有些甚至是绝对优势。

(一)便捷的自学渠道
手机媒体在自学方面的优势极为突出。

1978年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批准的广播电视大学是早期的新媒体教育形式,在当时给有志深造的年轻人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通道。

四十年后的今天,新媒体的力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人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联网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包括高端的专业知识。

2005年百度发布百度知道,通过网友互助的形式解答问题;2006年百度百科发布,专业知识有了权威解答;2009年百度发布百度文库,实现权威文献的网络共享。

此后,网络知识平台的发展迅速,在今天,百度平台只是沧海一粟了。

这种背景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权威便利的条件。

这个例子,只是公共知识平台,还没讨论更为专业的学习专用平台。

教师作为一个个人其知识的储备量和严谨程度,在手机媒体面前已经不堪一击。

手机媒体除了还不能具备与教师同等的管理和组织教学的能力以外,其他方面已经超越教师。

(二)有力的辅助教学工具
学校教授的知识和进度,在手机媒体上都有相应的辅导平台。

手机媒体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流名师上的课,甚至可以互动交流。

在学校没有消化的课程,可以通过媒体资源消化。

公共视频平台及专业学习平台都可以方便的查阅名师课程。

视频直播网站兴起之初多用于娱乐,由于管理问题甚至还有负面信息存在,但随着逐步完善,很多主流直播平台,增设教学板块。

在斗鱼的“鱼教”板块有很多名师直播,在这里可以看到名师教学现场或录播,还能直接交流。

而在网络上,各种习题库,资料库更是随手可得。

另外,任课教师自己也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课外辅导。

(三)高效便捷的互动能力
手机媒体最为突出的优势是便捷高效。

一个优秀的老师,如果你需要他的帮助,还要受时间、地点、精力的限制。

而手机媒体则可以良好的破解这些问题。

现在很多地区手机运营商开通校讯通服务,及时发布与孩子有关的信息,与家长沟通。

1999年2月由腾讯自主开发的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网络工具——腾讯即时通信投入使用,这是一个新的交流时代的开始。

最初腾讯QQ还停留在娱乐交友,很快它的优秀办公学习功能受到认可。

今天校园内也开始认同以QQ群的形式组织课外管理的形式了。

更为纯粹的教学交流平台也在快速发展,如喜鹊儿、乐辅通等等。

这些平台具有教学、发布作业、考试实现家校沟通、学生自学等功能,逐步走进学校教学。

三、手机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1)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应主动利用媒体平台备课和教学。

手机在自学上的优势,不仅是学生的福音,更是教师的福音,老师首先应积极的利用新媒体自学,自我提高。

手机上不仅容易获取传统知识,更有利于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更新。

在获取教学例证方面,新媒体能提供更好更直观的选择。

有些教学例证或引用,不妨直接打开媒体教室的网络,从网络上观看原信息,给学生带来更直观更可靠的感受。

(2)教师应主动通过教育平台构建新教学及管理模式。

有些学校已经和教学平台合作,但是受传统习惯影响很多教师还没有接受网络平台办事,多数教学平台都实现了高效实用的管理模式,一旦运用必能提高效率。

而在没有引入专业教学平台的学校,老师也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公共平台管理。

新媒体环境是一把双刃剑,但绝不是洪水猛兽,作为教育者应该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曹彦雄.新课程背景下网络教学的利与弊[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290.
[2]路晨曦.手机教育APP在农村中学应用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3]祝燕芳.手机App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7(04):52~54.
[4]贺宝勋.移动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08):35~37.
作者简介:郑家敏(1982.06—),女,汉族,安徽滁州人,本科,安徽滁州市田家炳中学,教师,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政治、德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