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生物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生物科学专业综述3000字

生物科学专业综述3000字

生物科学专业综述3000字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结构、功能、发育和演化的学科,涉及生物学的各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生物科学专业进行综述,包括专业概述、专业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

一、专业概述生物科学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涵盖了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生物科学专业的核心内容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掌握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发育与演化、生物体的代谢与调控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二、专业发展趋势1. 生物技术的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科学专业的发展也将更加迅速。

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农业生物技术等。

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将具备开展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能力,为生物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2. 生物信息学的兴起: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生物信息学成为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

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基因组测序、基因组注释、基因调控网络分析等。

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将具备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生物信息学研究和应用。

3. 生态学的重要性: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生态修复等。

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将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三、就业前景生物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科研工作、教育工作、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具体的就业岗位包括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大学的教师、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人员、医药公司的临床试验员等。

此外,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药学论文综述范文-药学论文综述范文3000

药学论文综述范文-药学论文综述范文3000

药学论文综述范文|药学论文综述范文3000生物制药是目前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

生物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为现代化制药企业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药学论文综述范文1浅析生物技术在我国制药业中的应用摘要:作为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药品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提高,药品在生产制作中对制作工艺和艺术的选择,也趋于多元化。

其中,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措施与方法来对动植物进行微观处理和加工的生物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现阶段制药企业应用的重要技术措施和方法,对我国现代化制药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文就我国制药业发展中生物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业;原理生物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为现代化制药企业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就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而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生物技术都随时为人类发展创造着不可估量的财富,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术项目之一。

尤其是近几十年,仅仅是在医学药品领域,生物技术不断提升药品的质量和效果,就为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至今日,生物制药的迅猛发展,更是为临床医学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效果。

一、生物技术概要生物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性都很强的学科,在上个世纪中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动物和植物体内的dna或者是生物细胞,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系统的生物理论为核心,对其进行有效物质的提取和人工的加工的过程。

生物技术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无疑会对传统的医疗事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这种影响是有着正面意义和积极的作用的,是其能够在这种挑战竞争下,不断更新技术、加强科技创新。

生物制药综述1000字

生物制药综述1000字

生物制药综述1000字生物制药是指利用活体组织、细胞、基因等生物材料来生产药物的制药技术,是现代医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物制药具有更高的靶向性、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因此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第一个成功生产的生物制药产品是胰岛素。

之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在内的诸多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制药的快速发展。

目前,生物制药已经成为全球医药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生物制药的主要产品包括蛋白质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和抗体药物等。

蛋白质药物是生物制药的主力军,主要包括生长因子、抗体、激素、酶等。

这些药物都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或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具有高度纯化、高效稳定性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

基因治疗药物是指通过将合成的基因序列导入患者体内,以修复或替代患者体内缺失或异常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些药物主要包括基因载体和基因修复工具等,可以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等。

抗体药物是生物制药的另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利用人工合成的单克隆抗体来治疗疾病。

抗体药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不仅可以用于治疗传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还可以用于肿瘤治疗和组织器官移植等方面。

生物制药在药物开发和制造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原材料的稳定性、工艺的优化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

生物制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且时间周期长。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

未来,生物制药有望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生物制药研发领域的重点是开发更具创新性和个体化的药物,例如个体化基因治疗、CAR-T细胞治疗等。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为生物制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如CRISPR基因编辑技术、3D打印等。

生物制药作为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茄子生物技术综述

茄子生物技术综述

综述茄子生物技术摘要: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一种重要蔬菜作物。

在茄子栽培种和野生种中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茄子栽培品种对很多虫害、病害和各种非生物逆境都非常敏感,相反,绝大多数茄子野生种几乎对已知的茄子病害和虫害都具有抗性,因此野生种是作物性状改良的理想资源材料。

在茄子组织培养中,完善的器官分化、体细胞胚胎器官分化、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体系已经建立。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也尝试了用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将茄子野生种中有用基因导入到茄子栽培种中去。

然而,有关茄子的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信息资料有限,但在抗虫、单性结实果实、非生物逆境抗性转基因茄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展转基因茄子研究来改良其它农艺性状,包括病虫害抗性、品质和货架期等。

现在也正在开展用于辅助传统育种的分子标记来定位农艺性状。

该综述重点对利用生物技术将野生种基因导入到栽培种中来改良茄子的遗传进行了回顾。

关键词:茄属,植株再生,花药培养,综述,原生质体融合,转基因植株,茄子1.前言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 2n=24)常常被叫作eggplant、aubergine、guinea aquash或brinjal,是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重要蔬菜作物(见表1)。

茄子也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铁元素)很好的来源,茄子总营养价值可以与番茄相媲美(Kallo,1993)。

茄子也作为药物用于传统的医学中(Khan,1979),例如,茄子组织提取物用于哮喘(asthma)、支气管炎(bronchitis)、霍乱(cholera)和排尿困难(dysuria)的治疗中;茄子果实和叶片对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cholesterol)也有好处。

表1 世界茄子生产收获面积(ha)平均单产(kg/ha)产量(mt)世界1313903 169514 22272454亚洲1234002 167272 20641440非洲45260 178451 807668欧洲27487 242695 242695 中北美洲6589 227015 149580南美洲425 137647 5850大洋州140 58571 820 茄子是印度次大陆的本地种,印度可能是茄子的起源中心(Gleddie et a., 1986a)。

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展及趋势

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展及趋势

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展及趋势【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对欧美、日本等国家和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回顾了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和分析了我国生物技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展望了21世纪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希望21世纪的生物技术能更好的造福人民。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 趋势; 对策党和政府对生物技术一向给予高度的重视。

70年代末期, 就把遗传工程列为我国八大重点科技领域之一。

如果把1986年作为我国生物技术发展阶段的一条分界线, 那么, 1986年以前的七、八年, 我国生物技术处于一个初创阶段。

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一些生物学基础研究实力较强的单位, 率先开展基因工程和杂交瘤技术的研究。

接着全国许多部门派遣访问学者到国外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技术方法。

国内许多研究单位也相继开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研究, 为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括来说,生物技术是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产物。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以欧美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兴起。

在20 世纪最后几年里, 全世界生物技术市场较原有的增加了30% , 2000 年生物技术的产值预计达600 亿英镑。

21 世纪将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世纪。

1 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1.1 基因组研究研究人类基因组、哺乳类实验动物的基因组、低等真核及原核生物细胞基因组, 同时开展基因图谱的比较研究和技术开发。

1.2 基因治疗研究癌症等疾病的免疫调节和基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受体及转基因技术。

1.3 免疫技术开展疫苗载体及辅助药物的开发, 研究核酸疫苗、单克隆抗体及导向药物, 应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疫苗。

1.4 食品、轻工、化工应用发酵工程技术开发食品及保健品、淀粉及脂类的改性, 应用生物技术改造轻工、化工的高温高压生产条件等。

生物技术专业综述性毕业论文范文

生物技术专业综述性毕业论文范文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米蛋白的研究进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年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引言 (3)1 大米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3)1.1 大米蛋白的组成 (3)1.2 大米蛋白的结构 (3)2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 (4)2.1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 (4)2.2 大米蛋白的保健作用 (4)3 大米蛋白的功能性 (5)3.1 溶解性 (5)3.2 乳化性 (5)3.3 持水性与持油性 (6)3.4 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 (6)4 大米蛋白的提取方法 (7)4.1 碱法提取大米蛋白 (7)4.2 物理分离法提取大米蛋白 (7)4.3溶剂提取法 (8)4.4 酶法提取大米蛋白 (8)4.5 复合提取法 (10)5 大米蛋白的开发利用 (10)5.1食品添加剂 (10)5.2蛋白质营养补充剂 (11)6 大米蛋白的市场前景与展望 (12)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7)摘要大米蛋白是一种氨基酸组成合理,生物效价高,过敏性低的蛋白质。

能够满足2-5岁儿童的氨基酸需求,非常适合开发婴幼儿食品。

此外大米蛋白可加工成酱油、高蛋白粉、蛋白饮料、蛋白胨和蛋白发泡粉等,若将其降解成短肽或氨基酸,则可制成营养价值极高的氨基酸营养液,从而用于保健饮料、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

本文对大米白的结构与组成、功能特性、营养价值、分离技术、提取技术、开发利用等现状做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大米蛋白;营养价值;功能特性;开发利用Abstract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rice protein is a reasonable biological titer, low-protein allergy. 2 to 5 years to meet amino acid requirements of children, making it very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of baby food. In addition, processed into soy sauce, rice protein, protein powder, protein drinks, peptone and protein foam powder, if its degradation into short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nutritional value can be made of high amino acid nutrient solution, which for health beverages, condiments, food additives.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white rice, functional properties, nutritional value, separation, extra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brief over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Keywords:rice protein; nutritional value; functional properti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引言大米蛋白系由大米中提取获得。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综述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综述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农民的生计来源。

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还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研究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关键技术,制定政策措施,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资源约束加剧、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等。

加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需要我国农业进行转型升级,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品质增效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有必要对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

1.2 研究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产品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还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推动乡村经济的脱贫致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2000字】2. 正文2.1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农业高质量发展指的是以高效率、高产出、高品质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单纯追求产量的增加,更注重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初中生物传统生物技术教案

初中生物传统生物技术教案

初中生物传统生物技术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初中生物教科书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应用;2. 能够描述传统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方法;3. 能够举例说明传统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传统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原理;2. 传统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描述传统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传统生物技术在农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教具准备:1. 教科书、教案、多媒体设备;2. 实验器材:显微镜、离心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传统生物技术吗?2. 让学生讨论并整理传统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传统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原理;2. 解释传统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3. 举例说明传统生物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传统生物技术实验演示,如细胞培养等;2.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理解传统生物技术的应用过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组讨论传统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五、收尾(5分钟)1. 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传统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对生物技术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生物技术----------醋的生产技术以及发展生物工程01 1406240214江自清摘要: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民以食为天”,这体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食物的重视程度。

其中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可用于饮用,药用),深受人们的喜爱。

故本文首先介绍一下醋的由来及其发展历史,着重介绍醋的几类生产技术以及对于未来的展望作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醋发展历史生产工艺前景展望1醋的由来以及发展历史1.1醋的发现最早的醋纪录在西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美索不达米亚的南端,相当于现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周围到波斯湾的地区,这个地区在公元前5000年,已经进入铜器时代,使用阴历,开始筑坝拦洪,灌溉农业,并以大麦、双粒小麦生产面包,以芝麻榨油。

在公元前 5000年,巴比伦尼亚有最为古老的醋纪录,用椰枣的果汁和树液以及葡萄干酿酒,再以酒、啤酒生产醋。

椰枣是椰子科树木的果实,以椰枣果汁可以生产优质的醋。

在我们中国,醋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展。

醋,古汉字为“酢”,又作“醯”。

早在公元前1058年周公所著《周礼》一书中,便有关于酿醋的记载。

在周朝,食醋酿造不单是一种民间的生产活动,朝廷内设有管理醋政的“醯人”之官,专门负责酿醋生产。

据历史学家郝树候考证,公元前479年,晋阳城(太原)建立时,太原已有一定规模、数量的酿醋作坊。

1.2醋的发展历史到明清年代,我国酿醋生产技术发展到达一个高潮,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的孙子宁化王朱济焕在太原创建了流传至今的著名醋坊“益源庆”,专门酿造宫廷食醋。

清初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山西介休人王来福创办了“美居和”酿醋作坊,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采用夏伏晒、冬捞冰的方法,提高醋的酸味和风味,并将酿制的隔年醋定名为“老陈醋”。

之后又改白醋为熏醋,在“醋化”与“淋醋”工序之前,增加了一道“熏醋”工艺,使老陈醋风味发生了质的变化,风味倍增,色泽浓郁。

此外,王来福还参照汾酒酿造技术,大胆选用当地最好的高粱作原料,试酿高粱老陈醋获得成功,总结出一套高粱酿醋的方法。

这些工艺技术,至今仍被一些山西老陈醋的生产企业所保留传承。

我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在长期的酿酷生产中我国各地人们按照本地历史、地理、物产和生活习惯,创造了多种富有特色的制醋工艺,打造了众多不同风味的品牌食醋,如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红曲老醋、保宁麸醋、江浙玫瑰醋、喀左陈醋、北京熏醋、上海米醋、丹东白醋等著名食醋。

尽管我们的先祖并不知道微生物为何物,但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摸索到群体食醋微生物生长与代谢规律,掌握了酿造食醋的基本条件和过程,然而必须指出,传统食醋酿造采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直观感觉的工艺管理,简陋落后的生产设备,季节性的生产安排,以及卫生条件差和劳动强度大,势必造成传统食醋的生产力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2制醋工艺的革新及其进展2.1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制醋业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变化。

在政府领导、科研人员和醋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酿醋微生物、制醋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多学科研究。

选育了优良的微生物菌种,建立了纯种固态食醋生产技术和纯种液态食醋生产技术,改进了质检方法,优化了制醋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食醋的生产技术水平,使我国食醋产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朝着科学化、机械化与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使我国制醋产业有了长足进步和蓬勃发展。

菌种选育是制醋最基础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具体的方法不是本次综述的重点,所以不详细介绍了。

2.2醋的生产工艺介绍2.2.1 纯种固态食醋生产技术从20世纪50年低开始,我国就开始了纯种固态法生产食醋的尝试。

济南酿造厂使用纯种人工培养的曲霉和酵母成功进行了固态酒精发酵,但食醋发酵仍采用传统工艺。

20世纪60年代,上海创造了酶法液化自然通风回流的固体发酵工艺,分别使用了纯种培养的曲霉菌、酵母菌、醋酸菌作为发酵剂进行液化、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的食醋生产过程。

以自然通风解决了传统食醋生产过程中的人工倒醅问题,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食醋出品率,使每公斤主粮的出醋率由3.8kg提高到8kg以上 (5%HAC计),且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传统食醋的风味。

20世纪70年代初,山西长治试验生料制醋获得成功,主辅料全部采用生料。

这是一条全新的纯种固态制醋工艺,主要的技术难题是防止杂菌污染与提高原料利用率。

通过大量加入高活力的酿醋功能微生物,使之形成优势菌群,并配合适当的技术管理,这些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目前已被多个企业采用。

纯种固态制醋新技术的建立,优化了菌种、简化了工艺、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和食醋出品率、打破了季节限制。

目前,纯种固态制醋企业不断增多,已成为我国制醋工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其风味不及老法,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

1.1固态食醋生产工艺流程图目前我国食醋工业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工艺并存。

我国地域宽广,食醋产品又带有较强的传统特色,因此固态法工艺是我国制醋主要的一种工艺,是很难改变的。

只要酿造科技工作者努力, 优选原辅料,改进酒精发酵法工艺,利用多酶系发酵,努力提高食醋出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卫生状况, 固态发酵法食醋生产将拓展出更广阔发展时空。

2.3.2纯种液态食醋生产技术纯种液态发酵制醋是借鉴抗生素、氨基酸等其他发酵工业的经验,应用现代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类先进的新型制醋生产技术,包括自吸式发酵罐液态制醋、固定化细胞发酵制醋和酶制剂发酵制醋3种工艺。

1自吸式发酵罐液态制醋自吸式反应器用于醋酸的特点是纯种发酵气液混和传质均匀,原料利用率与醇酸转化率高,发酵周期短,生产不受季节影响,机械化程度高,厂房占地面积小,容易实现大型化生产和自动化管理,经济效益好。

反应装置的节能,对于产量大与附加值低的生物基大宗化学品的生产。

我国纯种液态自吸式酵制醋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和上海醋厂协作,进行自吸式反应器液态制醋的研究,并于1977年通过技术鉴定,作为商业部重点推广项目,于1978年在上海醋厂年产4000t自吸式发酵醋车间正式建成投产。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制作技术、测酸测酒的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自吸式反应器中的应用,必将带动醋酸产品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完善。

自吸式反应器研发、应用有利于推动发酵及食品产业向着高产、高效益、低能耗的方向发展,并且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经济效益,提升竞争力;能够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目标,推动社会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自吸式反应器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固定化细胞发酵技术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使底物原料变成所需产品,显著提高了生产速度和效率。

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可使菌体附着、固定于一定的载体上,在特殊的生物反应器内,使其单位体积中所含菌体量超过常规发酵时液体中菌体含量,且可人为选择生产代谢活力高的活细胞,节省了常规生产中菌体由接种后有延迟适应期过渡到对数生长期和旺盛代谢期所花时间,因而产品转化快,大大缩短了发酵食品的生长周期,且原料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菌体可重复使用,抗污染能力强,有利于产物分离,易于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

现在,该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与发酵工业,主要包括酿酒、酿醋、酿制酱油、生产果胶酶、生产木糖醇、柑桔汁类果汁的脱苦等。

自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陆续报道用固定化醋酸菌进行醋酸生产,而当时国内仅见到有木炭或玉米芯作为载体进行浇淋制醋的物理吸附固定化方法,研究者们开始注意到这种新的方法,可以为今后的醋酸生产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之后的几十年,国内外学者不断的从固定化载体、固定化方法、固定化条件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了固定化醋酸菌在醋酸生产上的应用。

2.1 固定化细胞发酵技术的前景采用固定化醋酸菌技术可提高醋酸产速和产量,是液体制醋和生产醋酸的发展方向。

其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固定化细胞可反复使用,便于连续生产和自动控制;发酵容器内固定化细胞浓度高,处于旺盛的发酵状态,大大缩短发酵周期;醋酸菌细胞有载体的保护,不受其他因素的抑制和干扰。

3酶制剂酿制食醋传统工艺使用大曲、小曲作糖化剂,消耗辅料多,用曲量大,产率低,发酵周期长,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淀粉利用率低。

近年来有关资料报道,使用酶制剂和发酵剂应用于食醋酿造,其工艺特点是液化酶、糖化酶、酸性蛋白酶代替了制曲;活性酵母菌、活性醋酸菌代替酒药、麦曲、醋醅等。

简化了工艺,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3.1工艺流程工艺特点:液化、糖化、酒化、醋化等全液态分段酶解发酵法、糖化酶分段多边糖化、边糖化、边酒化和醋化、代替后工段添加麸曲,提高淀粉原料利用率;酸性蛋白酶参与多边发酵;边酒化、边醋化分解蛋白质,提高食醋氨基酸态氮及不挥发酸含量;同时分解了食醋中不溶性蛋白质的沉淀,提高产品澄清度;发酵周期6d~7d,整个工艺机械化程度较高。

环境卫生较为干净。

3.2 应用酶制剂、发酵剂制醋采用糖化酶、生淀粉酶及活性酵母菌制成的发酵剂,可用于生料制醋,在醋酸发酵时添加活性醋酸菌。

采用固态发酵制醋也可采用液态深层发酵制醋。

每100kg主粮可生产食醋840kg(醋酸5g/100m L)。

3.2.1工艺流程2.3总结:食醋技术未来展望当前,食醋生产技术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

一方面是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产水平日益提高,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增加了对食醋的需求,迫切要求食醋生产技术快速发展。

同时,现代生物技术为食醋技术进步搭建了技术平台,创立了必要条件。

食醋生产技术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而另一方面,我国食醋生产技术滞后、经济效益不高,又使食醋生产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此形势下,抓住机遇,面对挑战,革新技术,再创辉煌。

我国并存的3大食醋工艺技术:传统生产技术、固态发酵技术、液态发酵技术。

三种技术各有所长,无法相互替代,存在互相竞争的局面。

由于传统酿醋工艺采用特定原辅料,大曲群体微生物和独特生产工艺,产品风味好, 使之形成了产品质量的优势。

纯种液态制醋工艺,虽然食醋风味较差,但生产技术与设备先进,易于实现生产管理自动化和生产规模大型化,是提高我国食醋总产量的主要依靠工艺。

而在传统酿醋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纯种固态制醋工艺 , 其产品风味和技术水平介于传统酿醋工艺与纯种液态制醋工艺之间,也有着自身发展的优势。

我国制醋历史久远,文化深厚,有着丰富的生产技术经验,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财富。

我国4大名醋都是享誉世界,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是也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我国新型制醋生产工艺相对于日美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起步较晚,所以还是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为我国的食醋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