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故事

合集下载

苏东坡的有趣小故事

苏东坡的有趣小故事

苏东坡的有趣小故事苏东坡(苏轼)是中国北宋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传奇。

以下是一些关于苏东坡的有趣小故事:1. **与佛印的趣事**: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友,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有一次,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后很得意,又问:“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佛印问:“像什么?”苏东坡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听后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后来,苏东坡回到家,十分得意地向妹妹苏小妹炫耀自己的“胜利”。

苏小妹却笑他:“你参禅参不过人家,打回票来却更是不堪。

”原来,佛印认为众生平等,并没有把苏东坡看作佛,而是看作平等的众生之一。

2. **“尸骨”之辩**:有一次,苏东坡与好友黄庭坚在庭院里闲聊,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只死麻雀。

苏东坡走上前去,捡起麻雀,说:“这只麻雀一定是醉酒而死。

”黄庭坚不同意,认为麻雀不可能喝酒。

然而,苏东坡坚持自己的看法,甚至写了一首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黄庭坚看完后大笑,对苏东坡说:“你的诗很好,但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

”3. **与王安石的趣事**:苏东坡和王安石是政敌,但两人也是好朋友。

据说,王安石变法期间,苏东坡经常去拜访王安石。

有一次,苏东坡问王安石:“你对我的看法怎么样?”王安石回答:“我对你的文章和人品都很欣赏。

”苏东坡听后很高兴,又问:“那你知道我为什么经常来看你吗?”王安石说:“我不知道。

”苏东坡笑着说:“因为你家的猪肉特别好吃。

”4. **乌台诗案**:苏东坡因反对新法被贬到黄州后,生活十分困难。

有一次,他写了一首诗来描述自己的困境和苦难,但诗中的语气比较讽刺和嘲讽。

结果被人告发,说他诽谤新法,导致他被贬到更远的地方。

这个事件被称为“乌台诗案”,是北宋时期的一件著名文化事件。

5. **与小和尚的趣事**:苏东坡晚年时被贬到惠州,那里有很多小和尚。

有一次,一个小和尚来找苏东坡聊天。

苏东坡问他:“你知道什么是‘秃’吗?”小和尚回答:“不知道。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50字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50字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一、东坡吃草。

苏轼和佛印是好友,经常互相调侃。

一次,苏轼去拜访佛印,不料佛印不在,开门的是一个小沙弥。

苏轼半开玩笑地问:“佛印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地指着远方说:“就在东坡吃草!”
二、东坡说文。

苏东坡曾经教人写文章,他说:“假如集市上的店铺各种物品都有,却有一种东西可以把它们取来,这就是钱。

世上最容易得到的莫如物,最难得到的莫如钱。

文章、华丽的词藻、事实,就像集市上的各种物品;立意,就像钱一样。

写文章如果能先立意,那么,古往今来众多的事物就纷纷涌出,都来给我用。

你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写文章了。


三、苏轼改诗。

有一回,苏轼去拜访王安石,恰遇王安石外出。

他看见桌上摆着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苏东坡觉得不合常理,于是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改完后颇为得意。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黄狗”是一种虫子,而“明月”是明月鸟。

到此时,苏轼才明白自己改错了。

苏轼的传说故事

苏轼的传说故事

苏轼的传说故事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那你知道苏轼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苏轼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的传说故事篇【1】有一次,苏东坡和朋友一同进京赶考。

因为路上遇到一些事情,所以当他们赶到考场时,考试已经开始好一会儿了。

守卫的士兵拒绝让苏东坡进入考场,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

这时,主考官走了过来,叫住了他们,说:“我出个对联,你们如果答上了,就可以进考场,否则就请回吧。

”主考官出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想了一下,立刻对出了下联: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主考官一听,连称对得好,就放苏东坡他们进去考试了苏轼的传说故事篇【2】苏东坡在凤翔做官时,有一年冬天到山上去赏雪。

在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银色世界里,苏东坡清心涤虑,吟诗作赋,好不快活。

突然,他看到一棵高大的桧树下,有一块约两尺见方的地上,竟然没有一点雪迹,他觉得非常奇怪。

不久以后,他又经过这里,看见那块没有雪的地方竟隆起两寸多高。

苏东坡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去问普门寺的长老和尚。

和尚告诉他,这种现象表明那块地是仙人藏宝的地方,只能显示给有缘的人。

别人没发现,你发现了,说明上天有意把宝赐给你,快去挖吧。

苏东坡听了非常兴奋,马上跑回家去拿家什,准备去挖宝。

王弗见他慌慌张张的样子,问明了原因,正色对他说:“你还记得先夫人不许发藏的教诲吗?”东坡一听,羞得满脸通红。

原来,苏东坡小时候,住在眉山城西一个叫纱縠行的地方。

有一年,仆人在花园里发现一块用石板盖着的地洞。

大家都认为下面藏着金银财宝,纷纷提议把宝挖出来。

东坡的母亲程夫人知道了,赶来拦住众人,说:“非份之财,谁也不能妄取,这是做人的品德!”让仆人取土来,把洞填了,用夯夯实,还在上面垒了一座假山,下令今后任何人都不准去挖。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界,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而他的生平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一、苏轼的“怪石”传说有一天,苏轼在游玩时,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

他觉得这块石头非常有趣,于是决定将它带回家中。

他小心翼翼地将石头包裹好,然后让仆人将其运回家。

回到家中,苏轼将石头摆放在书房里,每天都会仔细观察它。

他常常与这块“怪石”对话,仿佛它是一个陪伴自己的朋友。

有一天,苏轼突发奇想,将自己的诗句刻在了石头上。

从此以后,这块石头成了苏轼的“灵感石”,他在写作时常常盯着它,如沐春风,思绪万千。

二、苏轼的名字苏轼是苏洵的次子,出生于北宋时期。

他在北宋的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但最终成功考取进士,并且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然而,关于苏轼名字的故事却是颇为有趣的。

苏轼原名为苏东坡,坡字与他的性格和作品风格非常契合。

但是,当时朝廷却认为坡字有些不吉利,希望苏轼能够改名。

苏轼很为难,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已经和自己紧密相连了。

最终,他决定留下“苏”字,但将“东坡”去掉,改名为“轼”。

轼字意为车辕上的横木,意味着承担重任、引领大家。

这个名字不仅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也成为了苏轼后来的代表标志。

三、苏轼的“败鳞图”苏轼对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据传,苏轼一次在画一尾鱼时,因为画得不满意,便将其撕毁。

但苏轼的朋友们却认为他的画很有特色,都很喜欢他的作品。

于是,其中一个朋友建议苏轼将撕毁的画收集起来,并把它命名为“败鳞图”。

苏轼觉得这个命名非常合适,于是收集了他撕毁的多幅作品,改名为“败鳞图”,并将其珍藏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失败的作品,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苏轼的“败鳞图”也成为了他创作中的特色之一。

四、苏轼与黄州“蜜梨”苏轼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期间,他发现黄州盛产美味的梨子。

苏轼生平趣事十个小故事

苏轼生平趣事十个小故事

苏轼生平趣事十个小故事1. 孩提时代,苏轼有一个好友叫做曹宁,他们经常一起去教堂,并且还会在外面的水井里打水,但是每次去打水的时候发现水都不在,后来他们发现原来是有村民把水放到其他地方储存起来,于是他们把水搬回去,可惜的是他们迟迟没有发现。

2. 苏轼和曹宁也经常一起玩捉迷藏,它们也经常搞得满城风雨,后来有一次,苏轼被曹宁追到江边,正巧江水涨起来,曹宁惊慌失措,赶紧跑回岸边,而苏轼却步步后退,一步步走出水面,从此以后,这成为了苏轼的特殊技能。

3. 苏轼出书《论语注疏》时,小学生太阳写了“普及学习和普及理解”的词。

苏轼觉得这句话深刻,便把它命名为《行句议论》,作为《论语注疏》一书的序言。

4. 曹长青请苏轼捉鱼作乐,苏轼感到很生气,他说“没有鱼行动似乎有些可惜”,并且婉言拒绝,曹长青说“你的话中总有点暗含”,实际上,苏轼的话里正是要求把鱼关在笼子里,他很想保护这些游动的生命。

5. 苏轼来到他的家乡杭州,他见到了家里的朋友们,他们烧烤、喝酒、吃水果,甚至还唱歌跳舞,当时他把这称为“游乐园”,他深深享受这种欢乐。

6. 一次苏轼分派出官给福建,他经过一所寺庙,被佛像的慈祥安宁所吸引,他便进庙拜佛,但是只有半跪,他想半跪表示他脚下还有大地,他毕竟是个官,无法将自己完全放下。

7. 苏轼因为一段情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而被当时的皇帝斥责,皇帝认为苏轼是在谴责他,但苏轼说这是他对过去的怀念。

事后,皇帝认识到苏轼的认真态度,赦免了他。

8. 一次,苏轼去赌,那里正在比较头发的长度,苏轼的头发18英寸,他拿起腰间的刀把头发剪到15英寸,以赢取赌局,这就是苏轼被后人称为“三刀苏东坡”的原因。

9. 苏轼曾经担任过宰相、丞相以及礼部尚书,但由于官场不服而被迫退官,回到家乡乡里安享晚年。

后来,在这里他发表了众多优秀的作品,使他在世人心目中一直屹立不倒。

10. 苏轼有一个可爱又活泼的私生子,名叫柳好眉。

苏轼会教他武术、书法等,柳好眉终于对苏轼的教导上手了,苏轼会拍他的头,做个赞赏。

苏东坡最经典的故事

苏东坡最经典的故事

苏东坡最经典的故事苏东坡(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他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一些经典的故事体现了他的智慧、幽默和人格魅力。

以下是苏东坡最经典的一些故事。

1.东坡肉:苏东坡在任杭州知府时,为了改善民生,他主持修建了苏堤,并鼓励农民种植水稻。

为了感谢他的贡献,当地农民送来了猪肉和酒作为礼物。

苏东坡将这些猪肉分给工人,自己也用酒烹制了肉,后来这种烹制方法就以他的号“东坡”命名,称为“东坡肉”。

2.损人利己:苏东坡与他的朋友佛印和尚经常以诗会友,互相开玩笑。

一次,苏东坡写了一首诗,其中有“损人利己”四个字,他让书童将诗送给佛印。

佛印看后,回信说:“我早就知道你会有这一天。

”苏东坡打开信封,发现里面只有“损人利己”四个字,原来佛印早就预料到苏东坡会写这四个字。

3.对联趣事: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对联故事颇多。

一次,两人在船上饮酒,苏东坡看到江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便出一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随即回应:“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两人相视大笑,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幽默。

4.被贬黄州:苏东坡在政治上屡遭贬谪,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被贬到黄州。

在黄州期间,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政治的深刻思考。

5.赤壁赋:苏东坡在黄州期间,曾游览赤壁古战场,并创作了著名的《赤壁赋》,文中通过对赤壁大战的想象性描绘,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历史感悟。

这些故事不仅体现了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也展示了他的个性特点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苏东坡以其独特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人们喜爱和尊敬的文化名人之一。

苏东坡家风家训故事

苏东坡家风家训故事

苏东坡家风家训故事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对家风家训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实践。

下面是一些与苏东坡家风家训相关的故事和参考内容。

一、故事一:廉洁的品质苏东坡在任官期间,曾多次遭到诬陷和陷害。

一次,有人向朝廷举报苏东坡家族盗墓,苏东坡知道后,立刻对司法官表示欢迎,并彻底搜查了家中。

最终,所有的指控都被证明是诽谤。

苏东坡以此事为例,教育家族成员要保持廉洁品质,坚决抵制贪污腐败的行为。

二、故事二:孝敬父母苏东坡十分孝顺他的父母,经常为他们尽孝做事。

一次,他得知他母亲喜欢吃荠菜,便亲自下田采摘新鲜的荠菜,自己亲手做了一盘包子给母亲。

这个小小的举动,表达了他对父母孝敬的心意。

苏东坡告诫子女们要尽心尽力地孝顺父母,这是家风的重要一环。

三、故事三:勤俭节约苏东坡生活作风十分简朴,嫌弃奢华的生活方式。

有一次,他在任官时,家中破了一只碗,他将碗用剩下的半个碗放进了柜子里,并留下了条子,告诉下人将碗修好再用。

这个小小的细节,展示了苏东坡勤俭节约的品质。

他认为家中人员要节俭,不能浪费,以养成良好的家风。

四、故事四:敢于反抗不义苏东坡在位时,曾被人陷害过。

一次,他和官吏们商议农田水利事宜,官吏们要求贿赂。

苏东坡害怕那些官吏不依照事实行事,就写了条信给朝廷,公布了他们的行为。

这个事情在当时是非常勇敢的举动,体现了苏东坡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义行为的反抗精神。

苏东坡告诉家人,要敢于反抗不义,为了正义和道义的原则。

五、故事五:教育子女苏东坡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他有一次告诉子女们:“国家的腐败是从家庭的腐败开始的,而家庭的腐败是从个人的腐败开始的。

”他用自己的言行和榜样教育子女们,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发展自己的能力,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以上是关于苏东坡家风家训的相关参考内容。

苏东坡以廉洁、孝敬父母、勤俭节约、敢于反抗不义和教育子女等方面的榜样行为,表现出家风家训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故事和观念,对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帮助我们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训。

苏东坡趣事20则

苏东坡趣事20则

苏东坡趣事北宋大诗人苏轼(号东坡)的一家人都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与其父苏询(号老泉),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也是诗文高手。

下面讲讲他们的两则小故事。

1.东坡肉苏轼喜欢竹子,他的居室四周都种上各种竹子,平时有空儿就漫步竹林观赏竹子。

他也喜欢吃肉,曾写诗一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东坡曾经做过杭州的通判,治理了西湖,使之水路畅通,农田受益,连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农民都说苏东坡是好官,到了过年时家家杀猪宰鸡,送给苏东坡。

他收到后,记下人名。

然后把猪肉切成大方块,下好作料放在大锅里煮。

苏东坡亲自看火候,直到汤汁快完的时候,才命人停火。

这时的肉,香喷喷,红酥酥,格外诱人。

到了中午时分,他又命人按名单给大家送去,让他们过年,苏东坡也约请一些官员和老人一块饮酒、吃肉。

大家都觉得这肉味道特别鲜美,酥软适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众人给这肉起了一个名,叫“东坡肉”。

苏东坡这么做,受到当地人们的称赞,留下了美名。

大家给他的诗续了两句:“若要不瘦又不俗,除非天天笋炒肉。

”2.与小妹谈诗苏东坡与妹妹经常以谈诗的形式开玩笑,说来有趣,挺逗的。

苏小妹的额头较高,苏东坡下巴较长。

有一天,苏东坡口占两句,拿妹妹开逗:“未出厅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小妹毫不示弱,张口就说了两句:“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方流到腮边。

”兄妹俩都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对方生理上的特点,饶有情趣。

一天,苏东坡的朋友黄庭坚来访,刚落座,小妹就说:“您来的正好,我有两句没写完的诗,您帮我修改修改。

”黄庭坚忙说:“不敢,不敢。

在苏东坡面前哪敢说修改你的诗!”苏东坡谦虚地说:“老弟不必客气了,我妹妹这么信任你,当然向你请教了。

”黄庭坚也不是一般人,他是江西派的开山始祖,诗文都有很大的名气,但他还是虚怀若谷:“那我试试。

”小妹说:“我有两句诗,要添两个字,可一时又不知添哪个字合适。

你们帮我推敲推敲。

”“你说说!”俩人同时催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得故事
1、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她与好友佛印与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得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就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得上联就是:狗啃河上(与尚)骨。

佛印得下联就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

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得鱼端上桌,就听到小与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得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得磬,心中有数了。

因为磬就是与尚做佛事用得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就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与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得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就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就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就是一副老对联,下联就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就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她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得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得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她请苏轼认一认她带来得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瞧,心中顿时发怔,书上得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得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就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与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与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与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与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与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就是赫赫有名得苏东坡,主持与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她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与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与尚请她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与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得“磊桥”。

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她回头瞧瞧秦少游,要她对出下联。

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

苏小妹瞧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就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就是为了一句对联。

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

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

这一篇得标题“一盏明灯”,就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就是很明白得。

一笑。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

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

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她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

她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瞧,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瞧到小妹得对联,可急坏了。

方府豪门就是得罪不起得,为了避免就是非,便悄悄在小妹得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就是欣喜若狂,她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

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瞧不上她,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就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您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就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就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

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

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与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

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得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得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

谁知正当她沉吟之际,调皮得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得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就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得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就是哥哥得略高一筹。

心中寻思道:“长兄得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

”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得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0、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与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与尚因何如此?小与尚哭诉道,因为她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

老与尚不但打了她,还罚跪庙门口三日。

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得方丈一听说就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

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与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与尚不再受苦,她答应了老与尚得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得小与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与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与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与尚:“这幅对联原就是两个字谜,您没猜出来吗?”老与尚连忙追问就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11、难兄难妹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您才智不凡,您要就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得对子,我就佩服您。

”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

”苏东坡瞧她满有把握,就说出她得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

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东坡听了妹妹对得下联,连声赞妙。

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12、心中得佛
苏东坡与佛印与尚就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相对坐下瞧着对方,苏东坡问佛印,“您瞧到了什么?”佛印回答说瞧到佛。

接着问苏东坡瞧到了什么,苏东坡回答说瞧到了牛粪。

当她得意洋洋得回到家中,并把这事告诉苏小妹,满心以为这就是她与佛印与尚暗中较量得一次辉煌得胜利,没想到苏小妹听了却摇头叹息道:您输得好惨。

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解释道:因为您心中有什么,您就会瞧到什么。

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眼中瞧到得就就是佛,而您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