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合集下载

论中国建筑现代与古代区别

论中国建筑现代与古代区别

论中国建筑现代与古代区别论中国建筑现代与古代区别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一)从原始社会的半地穴棚居式建筑到夏商周时期建筑雏形的形成旧石器时代,从原始社会的半地穴棚居式建筑到夏商周时期建筑雏形的形成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已原始人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从半穴居住所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并形成聚落。

而在长江流域则为杆栏式建筑。

而在长江流域则为杆栏式建筑。

这便是中国古建筑的创这便是中国古建筑的创阶段。

阶段。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不论在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不论在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不论在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布平布局上,已经基本具备了建筑雏形,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的基础。

局上,已经基本具备了建筑雏形,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的基础。

(二)汉唐成熟期、土木结构的特点(二)汉唐成熟期、土木结构的特点(1)汉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木架结构成熟阶段,公元前木架结构成熟阶段,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建统一六国,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修驰道、筑长城、凿灵渠。

汉代则在秦的基础上,进入大规模建造时期。

汉代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在汉朝中国的木架结构经达到成熟阶段,甚至在东汉时期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

到成熟阶段,甚至在东汉时期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

(2)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两晋、南北朝时传统建筑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佛教建筑的传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南北政权时期佛教寺庙盛行,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结合了许多印度、大融合时期。

南北政权时期佛教寺庙盛行,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结合了许多印度、西亚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3)唐代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唐代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唐代因为自身发展原因,唐代因为自身发展原因,经济繁荣,经济繁荣,国力富强,其建筑在继承前几朝的优秀之处的同时也融入了外来的因素,从而自身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同时也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

新中式建筑风格的特点

新中式建筑风格的特点

新中式建筑风格的特点1.传统元素的保留:新中式建筑风格在设计中注重保留和弘扬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如廊柱、高檐、天井、马头墙等。

这些元素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又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2.线条简洁:新中式建筑注重线条的简洁和对称,避免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线条。

建筑的轮廓简洁明快,给人以简洁、大气的感觉。

3.色彩丰富:新中式建筑在色彩上注重丰富多彩,运用了大量的传统颜色,如红色、金黄色、绿色等。

这些色彩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还给建筑增添了一种热情而富有活力的氛围。

5.材料的使用:新中式建筑注重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如青石、琉璃瓦、红砖等,这些材料与传统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同时,也会运用一些现代技术和材料,如玻璃、不锈钢等,使建筑更具现代感。

6.空间的合理利用:新中式建筑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强调室内外的连通性和流动性。

建筑的功能布局合理,使得使用者能够在一个舒适而愉悦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7.细节的精致处理:新中式建筑在细节的处理上非常精致,注重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例如,屋顶的飞檐造型、门窗的雕刻和镶嵌、楼梯的扶手和栏杆等都能够看到精心的设计和制作。

8.文化内涵的表达:新中式建筑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建筑的形式和装饰常常融入传统的书画、雕塑、古籍等元素,使建筑具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新中式建筑风格注重将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与现代形式相结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和文化体验。

它不仅承袭了传统建筑的特点,还通过现代化的手法和技术使建筑更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新中式建筑风格的特点是从线条简洁、色彩丰富、庭院布局、材料使用、空间利用、细节处理、文化表达等多个方面来表现的。

通过这些特点的展现,新中式建筑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

新中式建筑风格特点及元素

新中式建筑风格特点及元素

新中式建筑风格特点及元素
新中式建筑风格是一种融合了中式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技
术的新型建筑风格,其特点和元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宏伟而简约的外观:新中式建筑风格注重对建筑整体的比例和尺度的掌握,同时在细节上追求简约和精致,因此给人以宏伟而不失精致的感觉。

2. 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新中式建筑风格在外观和内部装饰上,融合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中国传统的造型、图案、色彩和艺术形式等。

3. 木结构及雕刻工艺的运用:新中式建筑风格中,木结构及雕刻工艺得到了广泛运用,这不仅能增加建筑的美观度,同时也能展现出中华传统建筑的精髓。

4. 石材和瓦片的运用:新中式建筑风格中,石材和瓦片也得到了广泛运用,这些材料不仅能增加建筑的质感,同时也展现了中式建筑的特点。

5. 细节处理的精致:新中式建筑风格在细节处理上非常注重精致,例如在门窗、栏杆、雕刻等方面都能看到精细的处理,这些细节的处理不仅能增加建筑的美观度,同时也能展现建筑师对于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 1 -。

中国建筑风格分类

中国建筑风格分类

中国建筑风格分类
中国建筑风格可以根据历史时期、地理区域、文化特征等多个因素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中国建筑风格分类示例:
1.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 古代宫殿建筑:如故宫、颐和园等,典型代表了中国古代帝王建筑的宏伟与庄严。

- 园林建筑:如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等,注重景观组合和艺术表现,以小巧精致而著称。

- 佛教寺庙建筑:如少林寺、九华山等,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佛教文化的特点。

2. 民族特色建筑风格:
- 汉族建筑:汉族地区的传统建筑,如四合院、风水楼等,具有典型的汉族建筑特色。

- 藏族建筑:如拉萨布达拉宫、哲蚌寺等,融合了藏族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 民族民居:不同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如哈萨克包、壮族木楼等,展现了各民族独特的建筑风貌。

3. 地域性建筑风格:
- 南方传统建筑:如江南水乡的民居、闽南土楼等,注重木结构、水景、园林等元素。

- 北方传统建筑:如北京传统四合院、山西古堡等,以庭院形式、砖木结构为主要特点。

- 西南少数民族建筑:如云南的风雨桥、贵州的侗族鼓楼等,展现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

4. 现代建筑风格:
- 当代建筑:各类现代化建筑,如高层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现代化公共建筑等。

- 民族风情建筑:以传统建筑为基础,融入现代设计和工艺,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专题研究

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专题研究
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专题研究
前言
本项目建议选择一种“现代中式”的风格。 以下提供的是,我们基于项目,而对这种风格 的一些思考和研究。
为什么是“现代中式”?
一、杭州——“现代·中式”有根可寻
杭州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七大 古都之一。
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 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Adidas设计的中 国风运动系列
商业模式的成功
瑞安集团对上海石库门——新天地的改造,为中国式建 筑街区的复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并取得巨 大成功。
“中国风”探索者和先行者
从建筑学界来说,对于中式风格的追求,从中 国进入现代建筑史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三十年代上海外滩由陆谦受先生设计的上海中国 银行总行,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着民族建筑形式; 到梁思成先生时,这种追求曾达到达一个小小的 高潮。
而这种风格的结合,是从产品的“外观——内部空间— —文化及生活习俗”一脉相承的。
消费者
能为风格买单的人,肯定是在一个住宅市场竞争走向较 为高级的形态中,客户群里的上层人群或中上层人群。 他们通常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对个性和文化内涵比较敏 感;他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不在于成本的高低,关键在于 产品所折射出来的生活方式。
不断成长的本土新锐设计师
随着现代中国风潮的兴起,大批热衷于文化复兴,而又 非常时尚的本土设计师成长起来了。 他们是中国的风尚、新锐一族。
万科十七英里
长城脚下 的公社
例如,严讯奇——是新锐的成功 的建筑师之一。在香港和亚洲地 区有大量建筑作品。在国际上多 次获奖。
而对于房地产界而言,风格的建立经历了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商品房发展雏形期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及其演变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及其演变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及其演变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及其演变一、介绍中国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与传统建筑相比,更加注重功能性、科技性和现代化特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及其演变:建筑风格的变迁、建筑技术的进步以及建筑设计的创新。

二、建筑风格的变迁中国现代建筑的风格变迁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

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建筑,许多建筑师前往国外学习,引进了欧洲的建筑理念和技术。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以西方的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为主,如北京的天津银行大楼就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建筑风格呈现出一种国际主义的色彩。

大量的公共建筑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等采用了简洁、实用的风格,并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典型的例子是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上海大剧院。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建筑风格也逐渐多样化。

许多国际知名建筑师开始涌入中国,他们带来了各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豪华住宅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筑风格更加多元化,如北京的鸟巢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三、建筑技术的进步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建筑技术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使得中国现代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上更加精细和高效。

在材料方面,传统的砖木结构逐渐被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所取代。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承重能力,使得建筑的高度和规模得以大幅提升。

此外,新型的保温材料和隔音材料也被广泛应用,提高了建筑的舒适性和能源效率。

在施工技术方面,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使得建筑的施工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例如,大型的塔吊、自动化的混凝土搅拌站和数字化的设计软件都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四、建筑设计的创新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也受到建筑设计的创新推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建筑需求的不断变化,建筑师们开始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人性化设计。

现代都市化的建筑风格上海外滩的现代建筑群

现代都市化的建筑风格上海外滩的现代建筑群

现代都市化的建筑风格上海外滩的现代建筑群现代都市化的建筑风格——上海外滩的现代建筑群上海外滩是中国最重要的建筑景观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博物馆”。

作为上海都市化进程的象征,外滩的现代建筑群体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立的特色成为全球瞩目的地标。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建筑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上海外滩现代建筑群的特点与意义。

一、建筑设计上海外滩现代建筑群的设计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和体量:外滩的现代建筑群多为高层建筑,体量巨大,在都市地标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如“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等,这些高层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壮观的高度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

2. 技术创新:现代建筑群在设计上注重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以实现建筑的高效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

例如外滩上的“环球金融中心”,其外墙幕墙采用了先进的保温隔热技术,保证了建筑的节能性和环境适应性。

3. 形式多样:外滩的现代建筑群在形式上追求多样性和创新性。

不同的建筑以独特的造型和外观吸引游客的目光。

如外滩的“外滩18号”就采用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相融合。

二、建筑材料上海外滩现代建筑群在材料选择上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材料应用:1. 钢材:钢结构是现代建筑群常用的骨架结构材料,它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建筑的高层和大体量需求。

2. 玻璃:玻璃是现代建筑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外墙幕墙和立面设计。

玻璃外墙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效果,还能够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和景观视野。

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隔热、吸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和装饰。

三、建筑功能上海外滩现代建筑群根据不同建筑的功能需求,采用多样化的设计和布局,既满足城市人们的日常需求,又展现了都市化的现代风貌。

1. 商业功能:上海外滩的现代建筑群大多用于商业活动,如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等。

中国现代特色建筑

中国现代特色建筑

中国现代特色建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建筑艺术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建筑风格也在不断演变。

如今,中国现代特色建筑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瞩目焦点。

本文将介绍中国现代特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1. 建筑背景中国现代特色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的建筑界受到西方现代派建筑思潮的影响,开始出现了一批以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的新型建筑。

2. 设计理念中国现代特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中,建筑师们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色彩和造型,同时融入了当代建筑风格和技术手段。

3. 表现形式中国现代特色建筑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摩天大楼和商业综合体,也有文化艺术中心和体育场馆。

这些建筑作品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4. 代表建筑中国现代特色建筑中有几座代表性建筑值得一提。

首先是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它是一座引人注目的现代建筑,采用了流线型设计和玻璃幕墙,犹如一颗夜晚的明珠。

其次是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它是一座标志性建筑,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成为了上海的地标之一。

还有深圳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区,它是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园区,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元素。

5. 对外影响中国现代特色建筑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

许多中国的现代建筑作品成为了世界建筑界的瞩目焦点,吸引了众多国际游客和建筑专家的目光。

6. 持续发展中国现代特色建筑的发展正在不断推进。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文化自信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投身于现代特色建筑的创作中,希望通过建筑作品展现中国的时代精神和国家形象。

结语:中国现代特色建筑的兴起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创意和活力的时代。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国建筑师们创作出了一系列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作品。

这些建筑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文化魅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和宜居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一.中国现代建筑发展阶段
中国现代建筑有自己的优秀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也有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明晰的轨迹。

1.1现代风格的诞生
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

从20年代中到30年代中,几乎与以上海为中心的其他受现代建筑思潮影响的城市同时期,东北的大城市中也出现了当时流行于日本,被称作"日本近代式"的现代建筑,
1.2 民族建筑形式形成初期
早在19世纪后半叶,已经出现了近代民族形式建筑的雏形。

这批建筑从单体建筑造型来说,主要有3类:①复古式建筑②古典式建筑③折衷式建筑。

1.3 50年代前期的复古主义
把强调民族风格当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把“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提到建筑创作方向的高度来贯彻,从而掀起了创造民族形式的热潮。

1.4 国庆工程和中国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的出现
为迎接国庆10周年,北京建造了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等十大建筑,设计手法有明显进步,但基本上仍未摆脱中国和西方的古典构图体量和装饰元件的沿用、改造。

1.5 广州风格的崛起
60年代前期,广州的建筑师在他们他们创造性地在现代建筑中有机地融合进具有传统特色的庭院、园林,造就了富有现代气息、又有浓郁民族意蕴的建筑意境,形成着引人注目的
广州风格。

同时,北京、杭州等地也出现了一些格调清新的建筑,它们和广州风格一起,标志着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发展的重要转折。

1.6 多元风格──80年代的新趋向
进入80年代后,“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改革方针推进了建筑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建筑思想开始摆脱狭隘的、封闭的单一模式,逐步趋向开放、兼容,中国现代建筑开始迈上多元风格的发展道路。

1.7 二十一世纪科技环保新风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深入,现代建筑逐渐融合高科技和环保概念,逐渐向高科技与环保方向发展。

二.现代建筑的风格倾向
当用"现代建筑"一词时,实际上我们建立起一种建筑形式风格的概念,"现代建筑"有别于当时盛行的具有复古主义思想的折衷主义建筑,包括原国民政府竭力推崇的"中国固有式"建筑以及集仿西方历史上各种形式的西洋建筑,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

现代建筑是在欧洲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特定社会背景及地区环境中产生的新型建筑,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及建筑师与业主对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理解程度及角反的差异,导致中国此时期的现代建筑从形式及设计思想上来看具有不同的类型。

现代中国建筑是具有西洋古典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现代建筑文化三重建筑文化观念的特点,它是这三种建筑文化观的矛盾统一体。

艺术装饰风格是另一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类型。

这一风格的建筑继承了意大利未来主义和立体义的某些特征,追求挺直的几何造型及光滑的流线形式,注重对称的构图、重复
的序列、几何图案装饰效果,建筑中常用阶梯形的体量组合、横竖线条的构成立面、圆形的舷窗、圆弧形转角、浮雕装饰等手法,同时又具有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时代特征。

上述上海的多数现代建筑如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万国储蓄会公寓、汉弥尔登大厦、百老汇大厦、大陆商场、大新公司等作品均属这类艺术装饰风格。

三.中国现代著名特色建筑
3.1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整个陵墓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端为山下半月形广场,中山陵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十分庄严雄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3.2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建于1959年,建筑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大会堂壮观巍峨,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高大魁伟的廊柱,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天安门广场整体的庄严绚丽的图画。

在建筑风格上,人民大会堂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还吸取了外国的建筑精华,布置得大方雅致,极有特色。

3.3上海金茂大厦
在上海浦东黄浦江畔、被誉为“中华第一高楼”的金茂大厦,是迄今为止中国最高的大厦,也是全球高度第三的摩天大楼。

金茂大厦的设计和建设,体现了中国建筑风格和现代科学技
术的完美结合,开辟了中国建筑史上数十个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3.4 北京奥运会建筑
“鸟巢”和“水立方”独具匠心和环保的设计,宏大的规模以及和中国奥运的完美结合被评委们称作是建筑与现实融合的典范,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大奖。

四、中国建筑师面临的责任
4.1筑创新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影响和接受已经成一个不可避免的普通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更多地提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复兴,申奥成功和加人世贸组织可以说是在民族复兴道路上迈出的重要步伐。

因此我们必须有吸收、借鉴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自信、胸怀和勇气。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需要冷静和平静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和看待别人。

4.2建筑文化的选择和错位
我们需对我们的的文化合理扬弃,即任何文化中都存在精华与箱粕,需要进行优化选择和优化组建。

建筑文化同样涉及到文化环境对于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表现出人们的看法和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