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油进出口现状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现状及走势预测

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现状及走势预测

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现状及走势预测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进口国,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不断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 产量和储量目前,中国的石油储量已达到184亿桶,居全球第15位,是亚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国。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9年中国原油产量达到1914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3222亿立方米。

2. 企业和产业结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主要由3家国有巨头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组成,它们分别在国内石油天然气开发、加工、运输和销售等领域占有着绝对优势地位。

3. 进口和消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和天然气进口国,其中2019年石油净进口量为5065.8万吨,天然气净进口量为9705.3亿立方米。

中国的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在2019年达到了6.9亿吨和3222亿立方米。

4. 技术和环保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采用了先进的勘探开采技术和工艺装备,不断推进行业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

同时,为了提高环保水平,中国也实施了一系列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环保政策。

企业必须遵守环境法规和标准,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1. 石油天然气资源多元化随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需要多元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供应渠道。

因此,未来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投资,推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多元化。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未来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改革,推动行业向多元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在天然气行业,政府将继续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鼓励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参与,提高市场效率。

3. 技术升级和创新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升级,推进勘探开采技术、油气储存与运输技术、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我国原油供需及运输

我国原油供需及运输

我国原油供需及运输规划(以下资料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代表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一、我国原油进口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是世界原油生产大国之一,但同时也是原油消费大国和原油进口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致使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对原油的依赖程度日趋加深。

根据我国未来能源的供给情况,煤炭将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但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原油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会有所提高。

(一)原油供需平衡现状及原油进口需求预测1、原油供需平衡现状我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尤其是人均石油资源量更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8%。

消费增长、资源短缺、依赖进口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石油消费需求相应快速增加,原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原油产量已跟不上消费量的快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原油产量年均增速仅为1.8%,1997-2008年一直徘徊在1.6-1.9亿吨之间。

而同期,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速达6.4%,目前消费量已达到3.6亿吨,产消缺口达到1.7亿吨。

自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国内原油供应保证率不断下降,自2004年起下降到60%以下。

为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进口原油规模迅速扩大,到2003年进口量已达9112万吨,2004年突破1亿吨,2008年达到1.79亿吨,与1990年相比,18年间原油进口量增长了61倍多,年均增速高达25.7%;而同期原油出口则迅速减少,2008年出口量为373万吨,仅及1990年的1/6左右。

由下表可知,随着我国原油资源保证程度的不断下降,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增加,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大,目前中国对国外原油资源的依存度已达50%。

90年以来原油产量和消费量示意图90年以来原油进口量示意图2、原油进口需求预测以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近年来,中国石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也在不断增长。

我国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

国际市场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原油进口量持续增加。

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进口量为8.43亿吨,占全球原油进口量的71%。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2017年消费量为6.54亿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9%。

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预计到2035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1.2亿吨/年,占全球原油进口量的80%。

在国内市场,中国石油价格主要受国际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度的影响。

由于国内油价管制,中国的石油价格并不完全与国际市场价格挂钩,但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仍会对国内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政策制度也是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之一。

例如,政府对石油贸易的税收、关税等政策会对石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状分析原油进口增长快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但国内的产量却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中国石油进口量持续增加。

进口源地分布广中国的原油进口源地分布广泛,主要从中东、非洲、俄罗斯等地进口。

中东地区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占总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非洲地区和俄罗斯也是中国的主要原油进口地。

进口通道多样中国的原油进口通道多样,除了通过进口港口直接进口原油外,还有通过管道、铁路、公路等不同的运输方式,保证了中国原油进口通道的多样化。

对策建议多元化进口源鉴于主要进口源地的政治、经济、地缘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建议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增加对多种进口源的依赖。

建议中国采取多种途径拓宽原油进口渠道。

可以发展多个海路进口渠道,同时发展空中、地面等进口渠道,保证原油进口的多样化和安全性。

稳定中国石油价格建议中国政府在稳定油价方面加强调控和管理,维护中国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对于市场过热或过低,可以适时调整税负和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

2024年中国石油贸易现状分析报告

2024年中国石油贸易现状分析报告

【摘要】【关键词】中国石油贸易;进口;出口;现状分析一、引言石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石油贸易也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石油贸易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变化。

本文通过分析2024年中国石油贸易的现状,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推动石油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内生产与进口1.国内石油生产趋势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国内石油生产总量为X万吨,与上一年相比下降X%。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油田老化、产能下降和环保限产等因素导致。

国内油田的老化程度较高,油井产能逐渐减弱,这对国内石油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石油进口增加与国内石油生产下降相比,石油进口量则有所增加。

2024年,中国石油原油进口量为X万吨,同比增长X%。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生产无法满足需求导致的。

同时,进口原油的价格相对较低,也促进了石油进口的增加。

三、石油贸易结构变化2.原油出口减少,成品油出口增加由于国内需求的增加和进口的增加,中国的原油出口量有所减少。

同样,由于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成品油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

这反映了中国石油贸易结构变化的特点。

四、现状分析1.境内供需矛盾加剧中国石油生产的下降导致了国内供需矛盾的加剧。

国内需求的增加是石油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说明了国内石油生产的不足。

这种供需矛盾对中国石油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石油进口的风险与压力增加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给中国石油进口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压力。

对于中国来说,提高石油进口的多元化程度,降低进口风险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五、对策建议1.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针对中国石油贸易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制定与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

政府应鼓励国内石油生产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国内生产的能力和效率,从源头上解决国内供应不足的问题。

2.加强对进口石油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进口石油管控机制,加强石油进口的风险管理。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进口依存度高达70%以上。

其中,原油占据了能源进口的绝大部分。

因此,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概述、现状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分析。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中国的原油进口快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5.654亿吨,同比增长9.5%。

而中国原油出口量较少,2019年共计出口原油33.1万吨,同比下降29.7%。

1、原油进口贸易状况复杂多变中国的原油进口来源地主要为中东、非洲和俄罗斯等地。

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安哥拉等是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家。

由于国际市场波动大,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原油进口贸易状况异常复杂和多变。

2、中国原油进口成本较高由于中国原油进口量占总量的比例较高,对原油的稳定供应和价格敏感度较高。

由于国内原油产量较低,加之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中国的原油进口成本较高,这也是导致中国用能成本高企的原因之一。

3、随着中国原油进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问题引起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原油的进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单一的原油进口量已经超过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的一些成员国。

而原油进口安全问题也随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原油贸易的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

1、进一步加强海外交流与合作为了拓展原油进口市场,中国应密切与海外能源生产国家的联系,积极开展合作,加深友好交流,优化进口渠道。

同时,加强与传统原油供应市场之外的新兴市场的联系,以降低供应风险。

2、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为降低用能成本,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并探索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降低对原油的依赖。

3、加强原油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为应对原油进口贸易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对原油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进出口商品的结构是贸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现状及其合理度进行分析。

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1.出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主要由加工贸易为主导,以电子产品、纺织品、服装、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等为主要出口商品。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出口额达到2.5万亿美元,其中电子产品出口额占比最大,达到29.2%;纺织品出口额为12.3%;服装出口额为6.6%;机械设备出口额为9.6%;交通运输设备出口额为7.9%。

2.进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主要以资源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主。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进口额达到 2.1万亿美元,其中原油、天然气、铜、铁矿石等资源产品为主要进口商品,占比较大;高技术产品如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和汽车等也占有一定比重。

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首先,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度较高,如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

这些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

其次,对资源消耗型产品的出口较多,这对于国内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压力。

此外,由于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不足,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中国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相对较合理。

首先,对资源产品的进口符合国内产业需求,有助于增加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有助于国内企业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进口高品质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可以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进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进口渠道,降低进口关税和贸易壁垒,吸引更多优质产品的进口,提高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而且对原油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探讨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对策。

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幅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急剧上升。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的原油消费量从1995年的4000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5.5亿吨。

中国的原油产量却相对较低,没有能力满足国内需求,这导致了大量的原油进口。

中国原油进口主要依赖于中东地区,特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阿联酋等国家。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中东地区占中国原油进口的比例超过50%。

这意味着中国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地缘政治情况非常敏感,一旦中东地区发生政治动荡或冲突,将严重影响中国的能源供应。

对中国来说,多样化原油进口渠道和供应国家非常重要。

对于中国来说,石油贸易的稳定与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以确保原油进出口贸易的稳定。

中国需要加强其国内的原油资源开发,提高国内产量。

这将减少中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程度,提高能源安全性。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其他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加大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投入。

中国应该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通过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石油的需求,进一步降低对进口原油的依赖。

中国可以通过与其他油气生产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来确保原油供应的稳定。

与供应国签订长期采购合同可以为中国提供稳定的原油供应,并帮助中国获得更好的价格和贸易条件。

中国还可以通过多元化原油供应渠道和供应国家来降低风险。

中国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如加强与俄罗斯、非洲和南美洲国家的能源合作,以降低对中东地区的依赖。

中国还可以加强国内原油储备建设,以应对紧急情况和全球油价波动。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建设更多的原油储备设施。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但也有很多应对的对策。

通过加强国内资源开发、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建立与供应国的长期合作关系、多样化原油供应渠道和供应国家、加强原油储备建设等措施,可以确保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和安全。

原油和天然气、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进出口情况最新统计

原油和天然气、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进出口情况最新统计
35 86
天 然 沥 青 等 为 基 本 成 分 的沥 青 混 合 物 ( 括 包 2 l 0 0 石 油 沥 青 、 矿 物 焦 油 、 矿 物 焦 油 沥 青 等 的 千 克 750 0
沥 青混 合物 ) 3 0 1 0 打 火 机 等 用 液 体 或 液 化 气 体 燃 料 ( 包 装 容 千 克 6 60 0 其 器 的容 积 ≤30 方厘米 ) 0立
22 33 5 25 2 69 6 46
5 8 0 56 1 l l 7 l3O
4 4 3 63l 3 52 l5 6
3 I国石油和化工 21 ・2 0lI } 00 1

2 1 2 0 气 态 天 然 气 7 l O 1 2 1 2 0 其 他 气 态 石 油 气 及 烃 类 气 7 9 0 1 21 00 7 21 0 凡 士 林
0 7 % . 5)
千 克
千 克 千 克 千 克
l34 6 8 2 84 5 5 4 4 6 1 6 21 0 50 65 67 7 41 1 4 80 14 9 2 20
器容积 超过 30 方厘 米) 0立
8 9
l3 0
2 l4 10 60 2O 2 0 1 4 4 6 06
27 2O
13 45 8 00 8 1 621 8 3
76 43 3 98 5 2 3 01 165 8 27
2 1 1 9 其 他 液 化 石 油 气 及 烃 类 气 7 19 0
2 198 5 5 2 3 3 30 57 0 39 42 2 l26 3 84 6 l 5 4 5 2 02 l 1076 110 528 7 4 40 3 1 19 4 55 9 17 5 0
2 8 3 8 2 51 4 15 90 48 95 346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绪论 (4)一、我国原油进口发展现状分析 (4)(一)原油概述 (4)1.原油的含义与用途 (4)2.原油资源的分布 (5)(二)我国原油进口发展现状 (6)1.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6)2.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现状 (6)(二)我国主要原油进口国与进口现状分析 (8)1.我国主要原油进口国 (8)2.我国原油进口特点分析 (8)二、我国原油进口发展的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10)(一)我国原油进口发展的趋势 (10)1.国内石油消费整体持续增加 (10)2.我国石油实际消费增速放缓 (11)(二)我国原油进口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原油消费量过大,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12)2.我国石油储备的现状不容乐观 (13)3. 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节能减排不到位 (15)三、针对当前原油进口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15)(一)提高中国石油储备水平,构建符合国情的石油储备战略 (15)1.加速制定全面覆盖石油战略储备的相关法规 (15)2.筹资渠道多样化 (16)3.储备选址和储存方式多样化 (16)4.建立油价与储备的联动机制 (16)(二)中国应强化国内炼油能力 (16)(三)节能减排及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17)1.产业结构调整是节能减排之本 (17)2.中国石油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18)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石油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能源,俨然让人类对其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

石油这种能源具有需求缺乏弹性、开发成本低、地区分布不均衡等特点。

世界石油资源量主要集中在中东的发展中国家、前苏联国家、中南美洲和加拿大等。

相反,对石油资源需求量较多的国家的石油资源量却很少,大部分需依靠进口。

供给和需求的失衡引发国家之间的冲突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25378万吨,同比增长6%。

这一增速较2010年原油进口17.5%的增速相比,显著下滑。

本文通过对我国原油进口现状及面临国际形势的分析,简要阐明了构成我国原油进口现状——进口量不断上升但增速放缓,对外依存度却逐年上升的原因,并就此提出诸如适宜管制进口原油、提高石油储备水平及“控制”原油出口国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原油进口,原油需求,对外依存度,石油储备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society,oil as a modern society of a basic energy lets the peremptory human have greatly dependence on it.Oil has the demand lack of flexi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ost, and regional uneve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etc. The worl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East oil resour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countries in South America and Canada, etc. Instead, the more demand for oil resources of the country's,the fewer oil resources it has,and most of the need rely on imports.Supply and demand imbalances caused conflicts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game between interest groups.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figures shows,in 2011 China's crude oil imports for 253.78 million tons. Compared to the 17.5% increase in oil imports in 2010, it is a marked drop.Through analysis of our country imports of crude status quo and facing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is article briefly explains the reasons contribute to our country imports of crude the status quo——rising imports but growth is slowing, external dependence is rising year by year.Offer such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s appropriate control to import crude oil, increase oil reserve level and "control" crude oil export etc.Keywords: crude oil imports, oil demand,external dependence,petroleum reserve绪论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25378万吨,由于原油价格的飙升,全年进口原油共花费已达1966.6447亿美元,同比增长45.3%,我们原油进口量呈现不断上升但增速放缓的态势。

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5%,比2010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多年持续上升。

由于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消费领域如汽车、公路投资的增长,国内石油消费整体持续增加,石油进口持续增长。

然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则是导致石油进口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石油消费总体的持续增长仍带动去年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

本文通过对我国原油进口现状及面临国际形势的分析,找出了原油进口存在诸如国内原油消费量过大、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现有原油储备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节能减排不到位等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提高石油储备水平、“控制”原油出口国、节能减排及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对策与建议。

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的不断增加,石油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进而突显原油储备不足和原油利用不合理这两大问题,亟待于采取相关措施处理应对。

一、我国原油进口发展现状分析(一)原油概述1.原油的含义与用途(1)原油的基本含义原油即石油,也称黑色金子,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

是石油刚开采出来未经提炼或加工的物质。

习惯上称直接从油井中开采出来未加工的石油为原油,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原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接近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2)原油产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功能首先,原油产品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原油产品,主要指原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原油产品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

原油产品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

全世界原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1.45亿吨。

除合成材料外,石油产品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产品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其次,各工业部门离不开原油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

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原油产品。

建材工业是原油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管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

轻工、纺织工业是石油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原油产品的身影。

最后,原油产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石油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油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2.原油资源的分布(1)世界原油资源的分布世界的原油资源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2)我国原油资源的分布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占全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80%以上。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

(二)我国原油进口发展现状1.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建国初期,中国石油产量和供应量十分有限,基本是一个贫油国。

1963年以前,石油消费的绝大部分都从前苏联进口,由于需求量不大当时也不存在石油安全问题。

随着1962年大庆油田等一批油田的相继开发,中国开始改写“贫油”的历史,并迎来石油生产的一度辉煌时期。

1975年中国开始向西方国家出口原油,1978年石油产量突破了1亿吨大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