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褒贬陪义的构成及古今比较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 第四章 词汇

现代汉语 第四章   词汇

孑——孑孓 孓——孑孓 § 注意三点:
×孓 孑×
(1)分割后各部分无意义。葡萄、琵琶。
(2)分割后只有一部分有意义。蝴蝶、骆驼、蘑菇。
(3)分割后的意义和作为整体时的意义毫无联系。
马虎、沙发。
以上三种情况都属于不能分割的语素。
3、语素的分类
(1)自由语素。 词根 词缀
(2)粘着语素。a、不定位粘着语素。
所:从斤,户声。本义是伐树的声音。
(2)基本义 (从共时的角度来看词的义项)
多义词的几个义项,有一个是在现代最基本、最 常用的意义,这就是该词的基本义。如:年、军。 本义与基本义一致:割、口、老、见。 本义与基本义不一致:兵、汤、走、浪潮、刻板、
酝酿。
(3)转义(派生义) 词义派生的方式:引申、比喻,还有夸张、象征。 •引申义:通过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新意。 笔杆子:①指笔的手拿部分。
地震、面熟(主谓)
冰箱、雪亮(偏正)
2、构词成分上的联系。
同族词:红色、红茶、红颜、红晕、红旗; 朱红、通红、血红、鲜红、映山红。 3、词义关系上的联系。 同义、反义、上下位关系
二、词汇单位 (一)语素 1、语素? 最小的,“伟大”,“芙蓉” 音义结合体,“芙”、“蓉”、“玻”、 “璃” 2、语素的辨别——替代法 驼——驼绒 绒——驼绒 鸭绒 驼峰 鹅绒 驼色 灯心绒 驼员
要准确、协调。
(三)词义的性质
1、客观性
词义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客观存在
是词义形成的基础,所以词义具有客观性。
即使是一些以虚幻的事物、现象为基础形成的
词义依然有其客观性。
2、概括性
3、模糊性
4、民族性
二、词义的构成
理性义 色彩义 词法意义 句法意义 改革:

古今词义的异同完整版

古今词义的异同完整版
货币、人民币、金币、港币
(2)要注意其细微性 水 古:河流;水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 渡头。”
《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
好 古:女子貌美
《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史记·滑稽列传》:“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3)要注意其复杂性

本义:蛇
古时曾泛指一切动物
《孟子》“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现代的“汤”已经不是热水了,而是指带有 食物煮成的汤。如“菜汤、羊汤、肉汤” 等。
10 树:本义种植、栽植。《管子·权修》“一 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由种植、栽植 引申为栽植的对象——“树木”。
二、词义感情色彩变化
(一)词义褒贬的变化 1、由褒义变爲贬义
(四)盗、窃 “窃”是指“盗窃”,偷东西。如“ 窃货日益”(《荀子·修身》)。“盗”相当于今天的 “贼”;古书中的“盗”,多是古代统治阶级对起义的 奴隶或农民的称呼。如“岁凶荒,人饥为盗,河南尤甚 ”(《旧唐书·黄巢传》)。“窃”除指“偷”以外, 还表示“偷偷地,暗中”,如“窃载与之齐”(《史记 ·孙膑列传》)。
2、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
①臭:如《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气味 象兰草一样芳香)。” 如《礼记·大学》:“如恶恶 臭。”
②金:古义指金属的总称。《左传·僖公十八年》记载: “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 无以铸兵。’故以铸钟。”今义“金”专指黄金。
③宫: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宫”。《说文·宀 部》:“宫,室也。”
现代:昆虫
2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误把古 汉语的词按双音词来分析。

现代汉语词汇褒贬陪义构成及古今比较

现代汉语词汇褒贬陪义构成及古今比较

现代汉语词汇褒贬陪义的构成及古今比较摘要: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标注褒贬陪义的义位做了初步统计,并将它们和古汉语词典里的注释相比较,对褒贬陪义的构成和变化的方式作以分类,并试图推测褒贬陪义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褒义词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褒贬陪义构成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27-02褒贬义是表达主体对基义的感情、态度和评价的陪义。

在词汇学语义学书里多被归为色彩义或情态陪义。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标注褒贬陪义的义位做了初步统计,并将它们和古汉语词典里的注释相比较,对褒贬陪义的组成和变化的方式作以分类,并试图推测褒贬陪义变化的原因。

1 褒贬陪义的构成贺国伟在《汉语词语的产生与定型》中写道“词语的褒贬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造词初始时形成的褒贬倾向,另一类是后来用成的褒贬倾向。

初始形成的如:‘诚实、纯朴、雄伟、虚伪、娇气、纠集’等。

这些词产生时就有明显的褒或贬的印记,人们对褒贬的理解大多是从其初始意义来接受和理解的。

后来用成的如:‘奢侈、朴素、后果、毙命……’等。

这些词的褒贬性质大多是人们带着一定的感情运用后逐步定型的。

有不少词经引申产生出的比喻义则多数属于造成的色彩,如‘王八、草包’等词的原意并无贬义且指的是具体物,但这几个词的比喻义则有浓厚的贬义色彩。

”按照我们通常谈到的确定褒贬陪义的标准,这段话里举例的词并不都恰当,但是其对褒贬陪义演变的观点还是可取的。

《现代汉语》中标注的带有贬陪义义位远多于褒陪义义位。

为探寻陪义的演变情况,对照《古今汉语词典》,将义位的古义和今义做了比较。

判断义位是否有褒贬陪义,主要以字典中给出的例句为主。

我们发现,11个带有褒陪义的义位基义陪义和其产生时的意义相比,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而带有贬斥陪义的义位情况比较复杂。

以下做分类比较。

2 褒贬陪义的古今比较2.1 古今都有且基义和色彩陪义较一致的比如“把持”表示独占位置、权利等、不让别人参与(含贬义),在古汉语中就有“胁迫诸侯,把持王政(《白虎通·号》)无所不至”,在现汉里的解释是“指凡能做到的都做到了(多用于坏事)。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显著最快,尤其是词义,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中。

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等。

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①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②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③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④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⑤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⑥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⑦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⑧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⑨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⑩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菜——《说文》:“草可食者。

”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臭——从自从犬,本义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内汤。

3.词义转移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疾病——疾:小病,病:大病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现代汉语第四章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现代汉语第四章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5、词义的发展性 语言的词汇处在经常变动之中,词汇的变 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新词的产生和 旧词的消失,另一方面表现为词义的发展演变。 词义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 有的词,其意义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比以 前扩大了,或在原义的基础上引申发展出新的 意义。如:江:原来只是长江的名称,后来泛 指一切江水。嘴:原来只指鸟嘴,后来泛指一 分动物的嘴以及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琴: 原是我国一种古乐器名称,后来泛指一切以弦 为主的乐器以及弹奏、打击或吹奏乐器。
鼓舞、捍卫 造谣、袒护壮丽、美 Nhomakorabea 腐朽、凌乱
各位 那伙
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词的感情色彩会发生转 化。如“清高”过去是褒义词,指人的品质高 尚,不同流合污,现在变成了贬义词,指不愿 合群,孤芳自赏。“泼辣”过去是贬义词,表 凶焊的意思,现在多用于褒义,指胆大,有魄 力 有一些词本无褒贬色彩,但是使用的场合(语 境)可以使它们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 有水平 够朋友 在这里 水平 朋友都是褒 义 他年轻了点儿 这种饼干有点硬 “年轻、硬” 有了贬义。
(2)词义的缩小 有的词,其意义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比以前缩小的, 或者原来的某些意义消失了。如: 汤:古代泛指热水,这个意义保存在“赴汤蹈火”、 “汤泉”、“汤池”等词语中。现在一般指煮食物 后所得的汁水。 爱:古代有两个意义,一个是现在所说的“爱”, 一个是“舍不得”,现在只用第一个意义。 (3)词义的转移 原来的词义表示某一事物,后来改变为另一事物。 如: 走:古代指“跑”,现在指步行。 权:古代指秤锤,现在指权力,权利,权势。 闻:本来指耳朵听见,这个意义保存在见闻,闻名 这些词里,现在用鼻子辨别气味叫闻。
(2)可以与其他指同样对象的词构成同义关系, 从而成为一组同义词。 例如:醒悟和省悟,羞郝和臊,每组前一个词 带形象色彩,后一个不带形象色彩,它们形成 同中有异的同义关系。 (3)可以使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形象,真切。

2:古今词义的异同

2: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汇2: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中绝大多数词,词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

我们阅读古书的障碍,其中一个就是词义变化造成的。

因此有必要学习词义演变的知识。

“古今”,把先秦至五四运动之前,当作一个整体,这是“古”。

把现在看成一个整体,这是“今”。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的三种情况1. 古今意义基本相同: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口、手、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牧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类词,我们叫它基本词汇。

“基本”,意味着它们并非没有一点变化。

如《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基本词汇数量不多,它和发展缓慢的语法一起,保证了语言的稳固性。

2.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1)该:宋玉《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suò)。

”(些,语气词)该,古义“完备”,今义“应该”。

(2)抢:《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抢,突过。

】《战国策·魏策四》:“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抢,撞。

】今义,“抢夺”。

(3)找:《集韵·麻韵》:“划,舟进竿谓之划。

或从手。

”【“找”为“划”的异体字】《字汇·手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

”今义,“寻找”。

(4)偷:《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古义“淡薄、轻薄”,今义“偷窃”。

(5)羞:《左传·隐公三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古义“进献”,今义“害羞”。

(6)行李:《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古义“使者”,今义“出门携带的东西”。

(7)叔:《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

”古义,“拾取”。

小议新时期汉语词义褒贬变化

小议新时期汉语词义褒贬变化

小议新时期汉语词义褒贬变化作者:吴晓雪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4年第02期摘要:在汉语中,一些词除了具有理性义之外,还带有一定的褒贬色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词义也在变化,词义所附带的褒贬色彩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在新时期,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导致一些词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

文章把词义的褒贬色彩变化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语言的褒贬色彩变化,一是言语的褒贬色彩变化。

关键词:新时期褒义贬义语言言语词除了理性意义之外,还带有褒贬色彩。

所谓词的褒贬色彩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评价。

贬义色彩是表示贬斥、憎恶的消极的感情色彩。

褒义色彩是表示肯定、赞扬、欣赏的积极的感情色彩。

词义的褒贬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词义的理性义的稳定性相比,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一方面,社会生活的变化使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改变。

另一方面,词义褒贬色彩的演变也反映了民族思想文化的变迁。

词义的褒贬变化主要分为语言的褒贬变化和言语的褒贬变化两种。

语言的褒贬色彩变化指词在静态情况下,褒贬色彩的变化。

也就是说,词义的褒贬不受语境等外部环境影响。

而言语的褒贬色彩变化,是一种临时性的变化,主要与修辞有关。

一、语言上的褒贬色彩变化新时期,词义在语言上的褒贬色彩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褒义变为贬义、贬义变为中性、中性变为贬义。

(一)从褒义到贬义指一些词原本含有明显的赞美、肯定的褒义色彩,改革开放以后增加了新的义项,这个新的义项带有一定的否定、排斥的感情色彩。

这种变化反映了某种价值在当今社会被重新定位。

如“公费”指的是“由国家或团体供给的费用”,本带有褒义色彩;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公费吃喝”“公费钓鱼”“公费旅游”等新组合,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二)从贬义到中性一些词原来含有明显的贬斥、否定的贬义色彩,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重新赋予了它们一定程度的肯定和认同。

主要表现在“文革”时期,一些政治、经济上的词语得到了价值回归。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词的意义结构和意义类型
1、词的意义结构:一个词的所有意
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词汇的意义类型
(1)从词义发展的历时角度分: A.基本意义——引申义
B.词源意义——现行义
(2)从共时角度分: A.从语义角度分析
直接意义——转移意义 具体意义——抽象意义 中心意义——边缘意义 B.从风格角度分析 中性意义——风格色彩意义
病:

(古)病得很重。 (今)普通一般的病。
感激 (古)愤激。《异苑》卷五:“正
月十五日,感激而死。” (今)感谢。
B.词义褒贬色彩不同 褒——贬
爪牙:古,国家强有力的辅佐者。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 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今,坏人的党羽,走狗。
谣:古,民间流行的歌谣。

连锁式

朝: 早晨(本义) 省视(直接引申义) 朝见(第一间接引申义) 朝廷(第二间接引申义)
朝代(第三间接引申义)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左传· 僖公四年〉) “伯牛有疾,子问之。”(〈论语· 雍也〉)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晋书· 陆机传〉) “恣所为不问。”(柳宗元〈童欧寄传〉) “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诗经· 鲁颂· 泮水〉)
裁:古,剪裁衣服。 今,去掉不用或多余的部分,(用
于各种情况)。裁员。
粮:古,旅行用的干粮。
今,所有能吃的食品。
匠:本义,木工。

今,所有掌握手工艺技术的人。 泥匠、瓦匠、教书匠。
B.词义范围缩小 宫:上古泛指房屋。“古者人之始生, 未 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墨子· 节用》) 秦汉以后,指封建帝王的殿堂、住房。 今,特殊的文化娱乐场所。文化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的《 祭 柳子 厚文 》 中有“ 玉佩 琼 琚 , 大放 厥词, 富贵 无能 , 磨 灭 谁记 ? ” 原 指 极 力铺 陈
词藻, 施展文才 , 为褒义, 现 指 大 发 议论 , 含
贬义。
事情 传遍 各处 , 到处 都在 议论 着( 多 指 坏
事) 。 ’
实、 纯 朴、 雄伟 、 虚伪 、 娇气 、 纠集 ’ 等。 这 些 词 产生时就有 明显的褒或贬的印 记 , 人 们
贬义) 。
( 1 ) 义位的基 义发生变化 , 新 意带上 了
贬义。
按 照是否与 词的 比喻 义有关 , 可 将 这
改头 换 面 : 原为佛教用语 , 指 众 生 在 六 道 轮 回 中改 变 形 相 , 后 比喻 只 改 形 式 , 不 变 内 容( 含贬义) 。
满城 风雨: 原 指 风 雨交 加 的 景 , 现 形 容
也 有 些 词 在 古 汉 语 中 就 产 生 了 比 喻 义, 但 在 现 代 汉 语 中 比喻 义又 发 生 变 化 , 新 的 比 喻 义 代 有 贬 斥陪 义 , 如 : “ 看风使舵 ” , 古 代 比 喻随 即 应 变 , 现 在 比 喻根 据 形 势 转 “ 刀笔 ” , 古 代 在 竹 简上 记 事 , 用 刀 子 刮
褒 贬义是表 达主体 对基义 的感情 、 态 的 例 子 : “ 既得之 , 患失之 , 苟 患失之 , 无所 度和评价的陪 义。 在词汇学语义 学书里 多 汉语词典》 中 有 标 注 褒 贬 陪 义的 义 位 做 了 不至 矣 ” 。 “ 明火 执 仗 ” 指抢劫 , 古今 一 致 。 属 哭狼 嚎 、 摇唇鼓舌 、 习染 、 胆 大包 天 、 穿 窬、 被 归为色彩义 或情 态陪 义。 本 文对《 现 代 于 这 一 类 的 还 有 “ 垂首 帖耳 、 垂涎欲滴 、 鬼 初步统计 , 并 将 它 们 和 古 汉 语 词 典 里 的 注 大肆 、 纠合 、 纠集 、 附和” 等5 8 个。 释 相比较 , 对 褒 贬 陪 义 的 组 成 和 变化 的 方 2. 2 古今 都有 但 基义 或 陪义发 生 了变 化 式 作以分类 , 并 试 图 推 测 褒 贬 陪 义 变 化 的
顺民: 古 代 指听 天 由命 , 安 守本 分 的人 。
对 褒 贬 的 理 解 大 多是 从其 初 始 意 义 来 接 受 现 在 指 归附 外 族 侵 略 者或 改 朝 换代 后新 的 和理解 的。 后 来 用成 的 如 : ‘ 奢侈 、 朴素 、 后 统 治 者 ( 贬 义) 。 果、 毙命 ……’ 等。 这 些 词 的 褒 贬 性 质 大 多 是 人 们 带 着 一 定 的 感 情 运 用 后 逐 步 定 型 数 属 于 造成 的 色 彩 , 如‘ 王八、 草包 ’ 等 词 的 品种 。 现 在 也用 来指 人 、 思 想 言 论和 作 品 等 好大喜 功 : 原 指 封 建 帝 王 好 用 武 事 炫




v 1
科 教 论 坛
Ch I na E du cat i on I nn o vat f on He r a l d
现 代汉 语 词 汇褒 贬 陪 义 的构 成 及 古 今 比较
邹 连
பைடு நூலகம்
( 辽宁金融 职业学 院 辽宁沈 阳 1 1 0 1 2 2 )
摘 要: 本文对《 现 代汉语词典 》 中有 标注褒贬 陪义 的义位做 了初 步统计 , 并将 它们和古汉语 词典里 的注释相比较 , 对 褒贬陪义 的构成 和 变化 的方式 作 以分 类 , 并试 图推 测褒贬 陪义变化 的原 因。 关键 词: 褒义词 贬义词 现 代汉语词典 褒贬 陪义构成 中图分类 号 : G 4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I 3 ) 0 4 ( a ) -O 1 2 7 -0 2
1褒 贬陪义 的构成
写道 “ 词 语 的 褒 贬一 般 可 以 分 为两 类 , 一 类 是 造词初始时形 成的褒贬倾 向, 另 一 类 是 后 来用成的褒贬倾 向。 初始 形 成 的 如 : ‘ 诚

类分 为两种 , 一 是 因 基 义 所 指 发 生 变 化
贺国伟在《 汉语词语的产生与定型》 中 而 带 贬 斥陪 义的 , 共l 2个 。 如: “ 大 放 厥 词”
货色 : 最早 指 财 物 女 色 , 后 也 指 货 物 的 变 方 向 ( 贬义) 。 去 错字 , 因此 , 把 有 关 公文 案 卷 的 事 叫 “ 刀
笔” , 在古代比喻过文字 , 书 写 工具 和 写 公
的。 有 不 少 词 经 引 申产 生 出 的 比 喻 义 则 多 ( 多含 贬 义 ) 。
原 因。
走役使的人 , 现 在 比喻 为 别 人 效 力 的 人 ( 多
含贬义) 。 旗号 : 旧时 表 明军 队 名 称 或 将 领 姓 氏
的旗子 , 现 用 来 比 喻某 种名 义( 多指 用 来 做
坏事) 。
顶礼膜 拜 : 原 是 佛 教 中 两 种 最 重 要 的 礼节 , 现用来 比喻尊敬 、 崇拜到极点( 多 含
原 意 并 无 贬 义 且 指 的 是具 体 物 , 但 这 几 个 耀 战 功 。 后 指 不 管 条件 是 否 许 可 , 一 心想 做
立 大功。 词 的 比 喻 义则 有 浓 厚 的 贬 义 色彩 。 ” 按 照 我 大 事 、
文的人 , 现在 比喻 写状 子 的 事 ( 多含 贬 义 ) 。
“ 风头” : 古代 比 喻 事态 发 展 的趋 势 或 迅 猛 的势 头 。 现 代 汉 语里 新 产 生 比 喻 义 , 比
喻 出头露面 , 显示 个 人 的表 现 。
们通 常谈到的确定褒 贬陪义的标 准 , 这 段 陪 义演 变 的观 点 还 是 可 取 的 。 现 代 汉 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