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的定义
什么是基因工程

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改变生命的未来引言: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力量,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和向前迈进。
基因工程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为人类带来许多福祉和进步。
本文将深入探讨什么是基因工程,它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相关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和原理: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是一种利用重组DNA技术改变生物基因组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选取目标基因、将目标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使导入基因能够在生物体中正常表达。
基因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DNA分子的切割、连接和重组。
科学家通过具有特定功能的限制酶将DNA切割成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重新组合,以获得具有所需特性的DNA序列。
最后,将重组的DNA导入目标生物体中,通过细胞的自然复制过程使其在细胞和整个生物体中被表达。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1. 农业领域: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改良农作物,使其具有抗虫、抗病、耐旱等特性,提高产量和抗逆性,有力地支持全球粮食安全。
例如,转基因玉米可以抵抗玉米螟的侵袭,转基因水稻可以抗盐碱、耐旱。
2. 医学领域: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正逐渐发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体内,用于治疗一些遗传病、免疫系统疾病和癌症等疾病。
例如,基因工程药物可以治疗某些带有缺陷基因的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和囊性纤维化等。
3. 环境保护:基因工程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
通过改良某些细菌或植物的基因,可以使其具有降解有害化学物质的能力,从而清理油污和其他污染物。
基因工程在生物修复、环境治理中的潜力巨大,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伦理道德问题:虽然基因工程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涉及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需要慎重考虑。
1. 遗传多样性: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可能导致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丧失,降低农作物的抵抗能力。
我们应该保留自然界的遗传资源,同时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基因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基因工程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和概念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指通过人工手段对生物体基因序列进
行修饰和调整,以改变其遗传性状的方法和技术。
其目的是通过改变
基因组的编码和表达,从而改变生物的特性和功能。
二、基因工程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1. 基因克隆: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将某些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克隆
到另一个生物体中来实现人造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2. 基因突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基因突变,加速
育种和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筛选。
3. 基因表达调控: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控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
而实现基因表达的有序调控。
4. 基因药物研究: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和改造基因,研发
基因药物来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5. 基因治疗: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将修复后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
实现人类某些疾病的基因治疗。
三、基因工程应用的前景和风险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广,涉及到医学、农业、环保等多个领域。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抗菌素、抗癌药物等革命性的
医疗技术;在农业上,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改良作物品种,提高粮食生
产效率等。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也存在风险,例如基因突变可能导致
新的基因组合无法预测的结果,某些基因改变还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
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时,必须实现安全性、道德性和可持续性的平衡,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高一生物基因工程知识点

高一生物基因工程知识点基因工程是应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生物体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操作和改造,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过程。
它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生物基因工程的知识点。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与概念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重组技术或遗传工程,是指人为地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进行重组、修饰和改变,通过在DNA水平上的操作,实现对生物体基因的控制和调节,从而获得特定的基因组合和性状的改良。
二、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手段1. DNA重组技术:包括DNA分子剪切、粘接、连接、转化等操作,以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操作和改造。
2. 基因克隆技术:通过将目标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剪切并插入到另一个生物体中,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复制和扩增。
3. 基因敲除技术:通过人为干预基因的表达,使目标基因在特定生物体中失去功能,以研究其功能和调控机制。
4. 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直接对基因序列进行定点改造,实现精确的基因编辑和修饰。
三、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1. 转基因作物的培育: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使其获得抗虫、抗病、耐旱、抗逆等性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基因编辑育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农作物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的改造,实现性状的快速改良和遗传纯化。
3. 基因工程种子的利用:在种子中加入抗生素和草除剂等基因的表达载体,使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具有抗草药性和抗病药性,提高作物的生长环境适应性。
四、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 基因治疗:通过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修复患者体内异常或缺失的基因,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
2. 重组蛋白的生产:通过将目标基因导入细胞中,使细胞表达目标蛋白,用于生产重要的药物和治疗蛋白。
3. 基因诊断:通过对患者基因组的检测,发现和分析基因突变和异常,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五、基因工程的伦理与风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人类带来了众多的利益,但也存在一定的伦理和风险问题。
基因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基因工程课后习题答案基因工程,也称为遗传工程,是一种通过直接操作生物体的基因来改变其遗传特性的技术。
这项技术在医学、农业、工业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基因工程课后习题的答案:1. 基因工程的定义:基因工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外源基因插入到宿主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使其表达出新的或改变的遗传特性。
2.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目标基因的获取:通过PCR扩增、基因克隆等方法获得目标基因。
- 基因载体的构建:将目标基因插入到合适的载体中,如质粒、病毒等。
- 转化:将构建好的载体导入到宿主细胞中。
- 筛选:通过抗生素抗性标记等方法筛选成功转化的细胞。
- 表达: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标基因,产生所需的蛋白质或性状。
3.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可以用于培育抗虫、抗病、抗旱、耐盐碱等性状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基因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 生产药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等生物药物。
- 基因治疗:通过修复或替换缺陷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5. 基因工程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基因工程可能引发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丧失、基因歧视等伦理问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的伦理审查和监管。
6. 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基因工程产品可能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如转基因作物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影响,需要进行长期的环境影响评估。
7. 基因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发展,基因工程将更加精准和高效,有望在治疗遗传病、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8. 基因工程的法律和政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基因工程的法律和政策不同,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确保基因工程的安全和合法性。
通过这些习题答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技术流程、应用领域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基因工程的内容

基因工程的内容基因工程: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之旅引言:基因工程作为一门前沿的生物学科学,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生物体,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从基因工程的定义、应用领域、技术方法和道德伦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带您踏上一场奇妙的科学之旅。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基因工程是指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生物体的科学技术。
它可以通过基因修饰、基因克隆、基因转移等手段,实现对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精确操作和控制。
基因工程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的遗传机制,也为解决许多生物学和医学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1.医学领域: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广泛而深远,如基因药物的研发、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可以利用基因修饰技术研发新药,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如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2.农业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性,改善作物品质,减少农药的使用等。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以抗虫、抗病、耐旱等,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工业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如生物制药、生物燃料、生物降解材料等。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合成药物、生产生物燃料和可降解材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1.基因修饰:基因修饰是指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使其获得新的功能或特性。
常见的基因修饰技术有基因敲除、基因点突变、基因添加等。
通过基因修饰,科学家可以研究基因的功能,揭示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2.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指将某个特定的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复制到另一个生物体中。
常见的基因克隆技术有限制性酶切、DNA连接、转化等。
基因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生物体的遗传改良和基因的表达研究等。
3.基因转移:基因转移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其获得新的功能或特性。
认识基因工程

认识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一种将生物体的基因进行重组和改变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业等领域。
它以人工方式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使其表现出更加理想的性状和特征。
基因工程技术的引入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基因工程的定义、应用、争议以及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与原理基因工程是指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来创造具有某种特定功能或性状的新生物体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切割、重组和转移DNA分子来实现人工改变基因。
基因工程主要利用基因重组技术、DNA合成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等手段,可以将外源基因插入宿主生物的染色体中,使其表达特定蛋白质或产生特定的物质。
基因工程的原理可以分为四个基本步骤:1)选取目标基因;2)克隆目标基因;3)将目标基因插入宿主生物的染色体中;4)表达目标基因并获得所需要的产物。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1. 农业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使其具备抗虫、抗病和耐逆性等特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等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种植。
2. 医疗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研究和治疗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出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乙型干扰素、基因治疗等生物制品,用于治疗糖尿病、乙肝等疾病。
3. 环境修复: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用于环境修复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4. 科学研究: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基因剖析、基因突变等方面,使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基因及其功能。
三、基因工程的争议与风险尽管基因工程技术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好处,但也面临一些争议与风险。
1. 遗传资源的私有化:基因工程技术涉及到大量的基因专利和知识产权问题,有些国家和公司将基因资源私有化,导致资源不均衡和不公平的问题。
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和种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影响,有可能带来未知的风险。
基因工程重点考点归纳

基因工程重点考点归纳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之一。
它可以直接改变基因组中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创造新的生物特性和功能。
基因工程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生物学研究、医药和农业等领域。
下面是基因工程相关的重点考点的归纳。
1.基因工程的定义基因工程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有机体的基因组进行定点操作,创造、改变、调控生物体某些特定性状、遗传稳定性和遗传传递规律的工程技术。
2.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基因工程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过程:基因克隆,基因修饰,基因转移和表达。
(1)基因克隆:由于人工合成DNA在重复序列比较长的区段容易出错,所以一般采用从天然DNA中克隆所需载体基因的方法得到特定基因序列。
(2)基因修饰:对基因序列进行修饰和调控,可以创造新的生物特性和功能。
(3)基因转移:将人工改造好的DNA序列移植到目标细胞或组织中,从而实现对有机体特定生物性状的控制。
(4)基因表达:基因植入到细胞或组织中后,就会启动正常的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从而最终表达出新的生物特性和功能。
3. 特定的基因修饰技术基因修饰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基因剪切:可以使用一些特定的“切割酶”来切割或剪切DNA分子,从而获得目标基因序列。
(2)基因突变:可以通过人工引入特定突变点的方法,改变DNA序列中的某一核苷酸,从而创造新的生物特性和功能。
(3)基因拼接:可以将两个已有的DNA序列拼接起来,形成新的DNA序列,从而创造新的生物特性和功能。
4. 基因转移技术基因转移技术是基因工程的一个关键环节。
目前较常用的基因转移技术包括以下几类:(1)转染:通过将目标DNA序列直接注射入目标细胞中,从而实现基因表达。
(3)微小注射:利用微小针头等工具,将DNA直接注射到目标细胞中。
(4)基因枪技术:将DNA与金属微粒复合,然后使用高压喷射枪将复合物注入目标细胞中。
5. 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迅速增长,发展出的医学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诊断:通过检测DNA级别的突变或基因改变来进行疾病的预测和诊断。
基因工程定义

基因工程定义基因工程是一种人类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基因进行人为干预、改造和调控的科学技术。
其目的是通过对生物体DNA序列的直接操作,以达到改变生物性状、增强生物功能、提高生产效率等目的。
基因工程可以应用于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被广泛认为是21世纪最具前景和潜力的科学技术之一。
一、基因工程的背景和历史1.1 基因发现20世纪初期,孟德尔遗传学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机制并未被完全揭示。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结构,并提出了“双螺旋模型”,揭示了遗传信息在DNA中的存储方式。
1.2 基因工程起源1972年,美国科学家保罗·伯格首次成功地将外源DNA导入细菌中,并使其在宿主细胞内繁殖。
这标志着基因工程技术正式诞生。
二、基因工程技术原理2.1 基本原理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DNA分离、DNA重组和DNA转化。
其中,DNA分离是指将目标生物的DNA从细胞中提取出来;DNA重组是指将所需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载体DNA中,形成重组DNA;DNA 转化是指将重组后的DNA导入宿主细胞中。
2.2 基因工程技术分类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改变基因序列和间接改变基因表达。
直接改变基因序列包括基因敲除、点突变、插入和替换等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目标基因序列。
间接改变基因表达包括RNA干扰、CRISPR/Cas9等技术,可以通过调控目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三、应用领域3.1 农业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抗虫、抗病、耐旱、耐盐等方面。
通过对植物进行遗传改造,可以增强其抗性和适应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2 医学在医学领域,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方面。
通过对人类基因进行修饰和调控,可以有效地治疗遗传性疾病和癌症等重大疾病。
3.3 环境保护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降解、污染物检测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因工程的定义:在体外对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进行剪切、重组、连接,然后插入到载体分子中(细菌质粒、病毒或噬菌体DNA),转入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并表达出基因产物。
2. 碱抽提法提取质粒DNA 原理和步骤3、DNA的定量和纯度测定1. 紫外光谱法2.琼脂糖凝胶电泳估计原理:3.DNA的凝胶电泳的原理相同分子量的DNA:闭合环状卷曲超螺旋迁移最快,线性分子次之,伸展开环状最慢。
4.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4—8bp),并由此处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功能即在核酸分子链的内部制造切口的酶。
自我保护作用。
用来保护宿主不受外来DNA的感染,可降解外来的DNA,从而阻止其复制和整合到细胞中。
目前鉴定出三种不同类型的限制性内切酶。
各自的特点I 型限制性内切酶II 类限制性内切酶III类限制性内切酶粘性末端(sticky ends,cohensive ends)含有几个核苷酸单链的末端。
分两种类型:5’端凸出(如EcoR I切点);’端凸出(如Pst I切点)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序列1. 长度:一般为4-8个碱基,最常见的为6个碱基。
•4个碱基:sau3AⅠ• 5 个碱基:EcoRⅡ•6个碱基:EcoRⅠ•7个碱基:BbvCⅠ•8个碱基:NotⅠ限制酶识别序列的结构大多数为回文对称结构,切割位点在DNA两条链相对称的位置。
有些识别非对称序列,有些可以识别多种序列,ACCⅠ识别序列是GT MKAC,可以识别4中序列;有些识别的序列呈间断对称,对称序列之间含有若干任意碱基位点偏爱(site preferences)某些限制酶对同一介质中的有些位点表现出偏爱性切割,即对不同位置的同一个识别序列表现出不同的切割效率。
酶切反应条件缓冲液,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中止星星活性(star activity)在极端非标准条件下,限制酶能切割与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这个改变的特殊性称星星活性。
引起星星活性的因素①高浓度甘油(>5%)②酶过量(>100U/ g)③低离子强度(<25mM)④高pH (>pH8.0)⑤有机溶剂PMSD(二甲基亚砜)、乙醇、乙二醇、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sulphalane⑥用其它二价阳离子代替Mg++Mn++,Cu++,Co++, Zn++不同的酶对上述条件的敏感性不一样Pst I比Eco RI对高pH更敏感,但后者对甘油浓度更敏感同裂酶(Isoschizomers)识别相同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但它们的切割位点可能不同。
同尾酶(Isocaudamers)识别的序列不同,但能切出相同的粘性末端。
如BamH I、Bgl Ⅱ、Bcl I、Xho Ⅱ等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及使用注意事项1. DNA的纯度2. DNA的甲基化程度3. 温度4. 缓冲液(Buffer)T4DNA 连接酶的功能主要是催化双链DNA一端的3’-OH与另一双链DNA 5’端的磷酸根形成3’,5’-磷酸二酯键,使具有相同粘末端或平端的DNA末端连接起来。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①一条单链多肽。
②5’→3’外切酶活性位于N端。
5’→3’DNA聚合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在没有dNTP的情况下,外切活性占主导地位,而当存在足够的dNTP时,外切活性和合成活性将处在动态平衡中,结果使得dsDNA 成为平末端。
Klenow fragment具有5’→3’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
(失去了5’→3’外切酶活性)。
在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裂解, 从全酶中除去5’—3’外切活性片段,而聚合活性和3’—5’外切活性不受影响。
逆转录酶依赖RNA的DNA聚合酶(RNA指导的DNA聚合酶)。
来源RNA肿瘤病毒。
AMV的性质二链多肽(62kDa/94kDa)具5’→3’DNA聚合活性具很强的RNA酶H活性(降解与DNA杂交的RNA)碱性磷酸酶该酶可从DNA分子的5’端去除磷酸基碱性磷酸酶用于从DNA片段上除去5’磷酸,以防止自身连接。
核酸分子杂交定义用标记的已知DNA或RNA片段(探针)来检测样品中未知核酸序列,通过核苷酸间碱基互补的原则发生异源性结合,再经显影或显色的方法,将结合核酸序列的位置或大小显示出来。
待测的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片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组织细胞的RNA。
A260值达到最大值1/2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或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此时50%的DNA分子发生了变性。
Tm与核酸的G、C含量有关。
Tm=(G+C)%×0.41+69.3Tm也受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影响,离子强度低,熔解温度也低。
核酸探针1.定义:一段带有检测标记的与目的基因或目的DNA特异互补的已知核苷酸序列。
为确定探针是否与相应基因组DNA杂交,有必要对探针加以标记,以便在结合部位获得可识别的信号。
探针的分类:据制备方法及核酸性质不同,可分为:1基因组DNA探针2cDNA探针3RNA探针4寡核苷酸探针Southern 印迹杂交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DNA片凝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EDTA,65℃灭活限制酶)Taq DNA 聚合酶1986年H.A. Erilish从嗜热水生菌分离出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代替大肠杆菌DNA聚合酶Klenow片断(37 oC ),PCR技术才进入实用阶段PCR基本原理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条件下依赖于DNA 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
1、变性:通过加热使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双链解离形成单链DNA 。
2、退火:当温度突然降低时,反应体系中引物和其互补的DNA 模板在局部形成杂交链。
3、延伸:在DNA聚合酶和4种脱氧核苷酸(dATP、dCTP、dGTP、dTTP)及Mg2+存在条件下,5’→3’的聚合酶催化以引物为起始点的DNA链延伸反应。
PCR的特点1)特异性强2)敏感性高(3)快速(4)简便(5)可以扩增mRNAPfu DNA Polymerase有3 ’-5’的外切酶活性,5’-3’外切酶活性。
是目前已发现的所有耐高温DNA 聚合酶中出错率最低的。
但PCR产物为平端!引物设计:(1)序列应位于高度保守区,与非扩增区无同源序列。
(2)引物长度以15-40 bp为宜。
(3)碱基尽可能随机分布,G+C占50-60%。
(4)引物内部避免形成二级结构。
(5)两引物间避免有互补序列。
(6)引物3’端为关键碱基;5’端无严格限制。
重组DNA技术基本原理目的基因的获取1. 化学合成法 要求: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其产物的氨基酸序列 。
2.基因组DNA 文库(genomic DNA library)3. cDNA 文库(cDNA library)4.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见第22章)在基因工程操作中,把能携带外源DNA 进入受体细胞的DNA 分子叫载体。
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为使插入的外源DNA 序列被扩增而特意设计的载体称为克隆载体。
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基本原目的基因的获DNA 导入受体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克隆载体的选择和构重组体的筛克隆基因的表达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可转录翻译成多肽链而特意设计的载体称为表达载体。
载体的选择标准能自主复制;具有两个以上的遗传标记物,便于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有克隆位点(外源DNA插入点),常具有多个单一酶切位点,称为多克隆位点;分子量小,以容纳较大的外源DNA。
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1. 粘性末端连接2. 平端连接3. 同聚物加尾连接4. 人工接头(linker)连接重组DNA导入受体菌感受态大肠杆菌的制备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能增加膜的通透性感受态细菌:是指细菌处于容易接受外源DNA的状态。
重组体的筛选感受态细胞:•经一定方法处理(如CaCl2处理)后具备接受外界DNA能力的大肠杆菌。
受体菌应为安全无毒菌株。
(容易接受外源DNA的状态)•方式:转化、转染、感染●转化:以质粒为载体,将携带外源基因的载体DNA导入受体细胞。
●转染:重组DNA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
●感染:以噬菌体为载体,在体外将噬菌体DNA包装成病毒颗粒,使其感染受体菌重组体的筛选1.遗传检测法抗药性标志的选择标志补救(ß-半乳糖苷酶法)2. 电泳检测法3.PCR检测法4. 菌落杂交筛选法5. 免疫化学检测法6. DNA序列检测E.coli表达体系优势:一种成熟的基因克隆表达的受体细胞繁殖迅速,培养代谢易于控制易于进行遗传操作和高效表达不足之处:1)缺乏适当的转录后和翻译后加工机制。
2)缺乏表达蛋白质复性系统,表达蛋白无特异性空间结构。
3)表达产物不稳定,易被细菌蛋白酶降解。
4)表达的蛋白质常形成不溶性包涵体(inclusion body)5)很难表达大量可溶性蛋白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部位1. 细胞质中表达(1)包涵体(inclusion body)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种不溶性蛋白质聚集折叠而成的晶体结构物。
2. 周质中表达3. 胞外表达二、克隆载体➢复制基因(replicator) ➢选择性记号➢克隆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