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业如何处理好与交通运输业的关系

合集下载

交通发展对贵州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交通发展对贵州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目录摘要 (1)引言 (3)一、贵州交通的历史 (5)(一)贵州古代道路交通状况 (5)(二)贵州现代交通建设情况 (5)二、贵州旅游业 (7)(一)贵州旅游业简介 (7)(二)贵州旅游业交通设施不完善 (7)三、交通与旅游业的发展 (8)(一)旅游交通的概念 (8)(二)旅游交通系统 (8)(三)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分析 (9)(四)贵州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9)(五)改善贵州旅游交通的对策 (11)总结 (13)参考文献 (14)摘要文章对贵州交通史进行了梳理,认为区位劣势和长期较为落后的交通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以历史归纳法对区位和交通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铁路掀起的交通运输革命对旅游业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七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贵州旅游业,显著改善贵州的区位条件,并完全颠覆贵州省旅游业的布局。

阐释了旅游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与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并为加快贵州旅游交通建设、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交通;旅游交通系统;高速铁路AbstractCombing article Guizhou transportation history, locational disadvantage and long-term the more backward transport conditions fundamental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Guizhou.To the historical induction on the location and traffic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especially the railway set off a revolution in transportation, the impact of tourism growth analysi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ven-hour fast rail traffic circle "will completely change the Guizhou Tourismindustry,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geographic conditions of Guizhou, Guizhou Province tourism and completely subvert layout.Explain the role of touris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and its impact on tourists' destination selection and travel mode choice, and mak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to accelerate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Tourism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Keyword: Tourism; Traffic; Tourist traffic system; High-speed rail引言自古以来,交通就对旅行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交通运输业在文旅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

交通运输业在文旅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

交通运输业在文旅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交通运输业在文旅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为旅游和文化产业提供了基础的物流支持,促进了游客的流动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也为旅游目的地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首先,交通运输业通过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为文旅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包括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使得他们更容易到达目的地,更方便、快捷地参与文旅活动。

特别是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城市之间及城市内部的交通可达性大大提高,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交通运输业也是文旅目的地开发的重要推动力。

在文旅目的地的开发过程中,交通设施的完善是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设施完备、交通运行高效时,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观光或度假,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驻,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因此,交通运输业在文旅目的地开发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交通运输业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旅游资源的价值需要通过交通手段来实现。

例如,山区的自然风景、历史古迹和乡村风情等,如果交通运输不便、不畅,游客很难到达,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也为目的地提供了更多的旅游资源开发和组织能力。

另外,交通运输业还可以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

例如,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运输需求增加,将催生旅游巴士、专线出租车等服务业的发展;还会刺激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文旅产业链的完整链条。

同时,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交通运输业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便利,游客可以更方便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

同时,交通运输业也为文物遗迹、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开放和展示提供了支持,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工作总结

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工作总结

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工作总结近年来,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我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项目推进,我所属机构积极参与,努力推进了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工作。

本文将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提升融合发展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工作概述在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工作中,我所属机构紧紧围绕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体验和优化交通运输服务等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具体包括:开展交通运输服务优化项目、制定旅游线路规划、开发旅游交通专线、推行旅游包车服务等。

二、交通运输服务优化项目为提升旅游体验,我所属机构积极参与了交通运输服务优化项目。

通过与交通部门合作,我们在旅游热点地区增加了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频次,缩短了客运等候时间,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公共交通车辆的管理,确保车辆设施的良好状态,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三、旅游线路规划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我所属机构制定了旅游线路规划。

我们根据当地不同地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特点,综合考虑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需求的变化,设计了一系列的旅游线路。

这些线路将交通运输与旅游需求进行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出行和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四、旅游交通专线为提升旅游交通服务水平,我所属机构积极开发旅游交通专线。

我们与当地交通运输公司合作,开通了一系列连接旅游景区和热门旅游城市的专线班车。

这些专线班车根据旅游需求和客流状况进行调整,确保旅客的舒适出行和准点到达目的地。

五、推行旅游包车服务为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我所属机构积极推行旅游包车服务。

我们与合作伙伴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旅游包车团队,提供各类车型和不同座位数量的包车服务,满足旅客小团队和大型旅游团队的出行需求。

我们将司机团队培训落实到位,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六、工作成效与展望通过本阶段的工作,我所属机构在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交通与旅游的相互影响关系

交通与旅游的相互影响关系

交通与旅游的相互影响关系作者:陈浩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4期摘要:在旅游的三大支柱产业中,交通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它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交通状况的好坏和交通技术的进步都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选择。

同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在客观上对交通运输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就旅游与交通的相互影响关系来做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的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交通;旅游;深远影响;相互关系;探讨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01-01一、前言在当前的现代经济体系中,旅游业已经显现出了对区域开发、社会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劲推动作用。

在此情况下,区域的旅游交通建设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派生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交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业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旅游业在获得相应发展之后也带动了区域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旅游和交通的相互影响关系问题。

二、交通对旅游的影响在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上,就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

奴隶社会,由于古罗马政府在境内修建了多条宽阔的道路,并设有交通驿站,为早期人们的出游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最早的旅馆的产生。

步入封建社会后,以我们中国为例来说,随着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的开凿,“直道”和“驰道”开始出现,人们的出游活动变得更加普及,从历史上的统计数据来看,这一时期旅游事业不管是在范围还是参与的人数上,都明显得到较大发展[1]。

近代社会中蒸汽机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呈现了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趋势,旅行的时间大大缩短,旅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旅行,不再仅限于工商人士或政治人物的业务旅行,而是出现以消遣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现代旅游能够发展到今天规模,它的活动范围已能够辐射到了世界各地,汽车、飞机的问世,使得旅游过程中的时空交换更加便捷,不能否认,二战后,国际旅游迅速发展是同航空的普及分不开的。

交通运输与旅游业发展

交通运输与旅游业发展

交通运输与旅游业发展交通运输和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两个最为重要的经济产业。

交通运输是指人和物的流动,而旅游业则是人们为了休闲、度假、商务等目的的出行活动。

这两个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其中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业则是交通运输业的一个重要市场。

交通运输业对旅游业的影响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人们就不能到达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规模和质量。

例如,航空运输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快地到达更远的目的地,从而推动了国际旅游业的繁荣;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则促进了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旅游业的相关产业发展,如酒店业、餐饮业、购物业等。

例如,随着高速铁路的开通,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带动了沿线地区的酒店、餐饮和购物等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人流和物流,从而刺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例如,随着旅游业的繁荣,航空公司会增加航班,铁路公司会增加列车,汽车公司会增加班次,以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促使交通运输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例如,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航空公司会提供更舒适的座椅、更丰富的餐食服务;铁路公司会提供更干净、更舒适的列车;汽车公司会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最后,旅游业的发展还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从而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升级和技术创新。

例如,为了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交通运输企业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新的设备、提高运输效率和技术水平。

交通运输和旅游业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产业。

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旅游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对交通运输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刺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关系与互动

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关系与互动

旅游交通服务模式创新
定制化服务:根据游客需求提供个 性化交通解决方案
绿色化服务:推广环保出行方式, 降低旅游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智能化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旅 游交通服务效率和便捷性
多元化服务:提供多种交通方式选 择,满足不同游客的出行需求
旅游交通与旅游业的市场融合
旅游交通是旅游 业发展的重要支 撑,为游客提供 便捷、舒适的出 行方式,促进旅
旅游需求的多样性要求交通运输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创新和发 展。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线路的优化和升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
旅游业的国际化趋势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旅游业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了交通可达性和便利性。
智慧交通和智慧旅游的概念简介 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旅游服务水平 技术支持: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未来展望:智慧交通与智慧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
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市场拓展与合作
共享资源:交通运输和旅游业通过共享资源,如航班和酒店,实现互利共赢。
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和旅游 业的发展趋势: 更加注重环保和 可持续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绿色出行方式: 共享单车、电动 汽车等低碳交通 工具的普及
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交通运输和旅 游业中得到广泛 应用,推动产业 绿色转型
未来展望:实现 交通运输和旅游 业的低碳化、智 能化和可持续发 展
智慧交通与智慧旅游的融合发展
便捷的交通工具 提升游客的移动 效率和游玩体验, 增加旅游满意度。

交通部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交通部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交通部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当今社会,交通运输和旅游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交通运输和旅游业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并不够完善。

为了促进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合作,交通部积极推动双方的融合发展,以推动国家旅游业的持续繁荣和交通运输的现代化进程。

首先,交通部加强了对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政策支持。

它逐步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明确规定旅游运输的相关要求,促进运输和旅游领域的协调管理。

这不仅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还为交通运输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其次,交通部推动了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信息共享。

通过建立交通运输与旅游业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双方的信息共享与合作。

旅游业可以及时了解到交通运输的最新动态,包括航班、火车等交通工具的时刻表、票价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组织旅游活动。

而交通运输也可以通过旅游业的需求反馈,调整运力配置,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种信息共享的机制,促进了两个行业之间的高效协作,提升了整体效益。

另外,交通部鼓励交通企业与旅游业开展合作,推动两个行业的深度融合。

鼓励交通运输企业与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交通运输与旅游出行相结合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交通公司可以与景区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包括交通、门票、住宿等一体化的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这种深度融合不仅促进了两个行业的共同发展,还提升了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此外,交通部还加强了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人才培养。

通过推动相关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协作,培养出更多的旅游交通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具备交通运输的专业素养,还具备对旅游业的了解和理解,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旅游行业的发展。

他们能够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品质。

最后,交通部支持技术创新,推动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

通过应用新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提升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效率和质量。

关于开展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关于开展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交通运输作为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将交通运输和旅游业有效融合,促进彼此的发展,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此背景下,探索和总结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典型案例一: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沿海城市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一条重要陆海联运通道,连接了重庆、成都等西部城市与广西北海等沿海城市。

该通道将水上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有机结合,实现了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为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通过陆海新通道,西部地区的丰富旅游资源得以快速输送至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的海洋旅游资源也能够快速输送至西部地区,大大丰富了两地的旅游产品供给。

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了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之一。

三、典型案例二:挪威邮轮观光公交系统挪威拥有举世闻名的峡湾风光和北极光景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挪威政府推出了邮轮观光公交系统,将邮轮和公交交通有机结合。

该系统不仅为游客提供了邮轮观光的便利,还通过公交系统将游客快速送达当地的旅游景点和设施。

这种独特的邮轮观光公交系统,成为了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为其他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四、典型案例三:新加坡机场城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的枢纽城市,拥有全球一流的机场设施和服务水平。

新加坡机场城是新加坡政府为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所做的重要尝试。

该项目利用机场的便利交通条件和周边的旅游资源,打造了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在机场城内,游客可以尽情享受购物的乐趣,品尝各国美食,感受多元文化的碰撞,同时还可以参观博物馆、参与文化活动等。

这种利用机场资源推动旅游发展的做法,为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树立了成功的范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订┊┊┊┊┊线┊┊┊┊┊┊┊┊┊┊┊┊┊发展物流业如何处理好与商品流通、交通运输业的关系摘要;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交通运输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和保障,在现代物流业中发挥着基础服务功能作用。

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中,交通运输行业责任重大,利用交通运输业独特的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流业是现代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物流业对促进商品流通起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物流业、商品流通、交通运输业一、交通运输与商品流通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虽然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运输网络基本形成,运输装备和运输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现代物流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输组织方式落后目前,甩挂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滚装运输、江海联运等先进组织方式在我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提高运输和物流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体制机制不顺、标准缺失等,造成这些运输组织方式不能得到广泛使用。

比如,甩挂运输是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道路货运的主流方式。

2.运输装备现代化水平不高从车辆结构看,道路货运车辆以普通货车为主,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厢式货车、集装箱半挂车和各类专用货运车辆所占比重低,导致道路货运市场高端运输供给不足,运输效率不高,制约多式联运的发展,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对运输安全、高效、专业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的需要。

从车辆性能看,目前道路货运市场普通载货汽车老化较为普遍,技术状况、可靠性和经济性差,不但影响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也造成了运输能耗高、污染重。

从船舶结构看,内河船舶技术落后,船舶能耗高、吨位小,标准化、专业化、大型运输船少,全国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还不到400载重吨,而且杂货船居多,新的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江海通航船、干支直达船有待发展。

3.港站枢纽与物流园区融合方面存在不足港口及临港物流园区普遍存在外部集疏运不畅等问题。

目前,我国很大部分港口的疏港高速公路、铁路未能直接连通港区,进出港区的货物需要借道一段距离的城市道路,进出港区的货运交通流与城市交通流在港口附近交织混杂问题突出;港口货运枢纽集疏运不畅,港口后方集疏运瓶颈凸显,大大制约了港口及港口物流园区的集疏运效率、货物吞吐能力及物流作业能力。

依托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发展的物流园区较少,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建设总体落后。

在现已建成运营的公路货运枢纽站场中,仅有少数综合物流服务功能较强的公路零担货运站以及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公路集装箱中转站运营效果较好,大多数公路货运枢纽站场运营效果不理想。

┊┊┊┊┊┊┊┊┊┊┊┊┊装┊┊┊┊┊订┊┊┊┊┊线┊┊┊┊┊┊┊┊┊┊┊┊┊4.运输政策和市场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行业管理政策法规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

市场主体分散,组织化程度低,道路运输和内河航运主体“多、小、散、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企业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低,运输组织覆盖网络有限。

市场监管缺失,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货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市场退出机制不畅,对物流市场的违法运输、无证运输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多式联运单证、票据格式标准,以及物流服务标准等。

由于标准化工作机制不健全,导致现行大量物流标准存在不统一现象,典型的如铁路运输集装箱标准自成体系,与海运集装箱标准不统一,影响海铁联运规模和效率等。

5.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物流的标准在部门、地区间缺少统一规范,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

我国能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的物流标准比例很低,这必将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设下障碍。

在物流信息化方面,我国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与客户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沟通,从而影响我国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在供应链管理优化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与整个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完全集成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物流公司为制造企业设计、协调和实施供应链策略,通过提供增值信息服务来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其核心能力,并能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来降低物流费用。

6.物流行业人才短缺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

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

而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

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的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

二、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拓展交通运输服务领域、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途┊┊┊┊┊┊┊┊┊┊┊┊┊装┊┊┊┊┊订┊┊┊┊┊线┊┊┊┊┊┊┊┊┊┊┊┊┊径。

交通运输要紧紧抓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机遇,以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契机,以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交通运输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功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运输服务需求。

1.提升运输组织化水平促进运输组织的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培育一批网络辐射广、企业实力强、质量信誉优的运输组织主体,有效整合社会零散运力,通过高效的组织,保障零散运力及时的货源供应,实现整体货运发展的集约化、高效化、有序化。

着力提高运输效率和加强物流各环节的衔接,大力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滚装运输、江海直达运输、集装箱海铁联运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开展试点工程,总结试点经验,出台扶持政策。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增值服务,推进运输服务业向现代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和拓展。

引导运输企业由传统的运输生产者向全面提供运输增值服务的现代物流经营人拓展转型,建立和完善仓储、运输、加工、城市配送等服务集成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加快构建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促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2.提高港站枢纽物流服务水平通过货运站场建设资金倾斜投入政策,引导综合性货运枢纽站场建设,支持运输站场向物流站场或物流园区转型。

调整货运枢纽站场规划布局,注重不同货运枢纽之间及其与物流园区之间协调、统一建设。

整合、改造利用现有的货运枢纽站场,不断拓展货运枢纽的现代物流服务功能,改造、盘活我国现已建成的货运枢纽站场。

努力拓展货运枢纽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以及“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技术、仓储管理技术等先进物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现有货运枢纽站场的现代物流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港站、物流园区的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解决进出港集疏运通道的交通不畅问题。

加快研究高速公路直接进港、交叉口立体交通改造、影响集疏运交通的堆场及停车场等设施搬迁改造、重点连接线道路的等级提升等措施。

3.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和金融工具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推动部门间管理信息系统联网,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和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尽快建立全国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全国货运车辆信息库,推进通关信息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的整合,积极推动政府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车辆信息网、企业物流交易平台、商贸流通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网络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开展省级交通运输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试点工程。

鼓励交通运输行业内从事物流相关经营活动的业户使用交通运输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务系统。

┊┊┊┊┊┊┊┊┊┊┊┊┊装┊┊┊┊┊订┊┊┊┊┊线┊┊┊┊┊┊┊┊┊┊┊┊┊4.努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推手,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加强运输政策研究,提出具有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产业政策,修订《道路运输条例》等有关公路水路运输的规章制度,调整公路水路货运市场进入退出的相关标准,清理和建立全国统一执法与处罚标准,强化公路水路运输安全监管,确保运输服务安全可靠。

加强和改进运输市场监管,消除地方保护和制约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及政策障碍,努力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加强准入退出机制研究,推进运输企业物流服务标准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规范经营、优质服务。

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法经营活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严格执行专用运输、大型物件运输和危险品运输的审批、管理和监督检查,研究危险品、冷链、集装箱运输的装备标准和作业标准,建立动态监管体系。

5.人才的培养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人才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国际物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

解决国际物流人才短缺的较好办法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一是引进国际化的物流概念、管理模式、竞争机制、吸纳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

二是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培养方式,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国际物流人才支撑体系。

重点是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职业经理人的培养。

不仅要组织短期培训、在职培训,还要搞好系统的整体培训和基础教育根据物流学科所具有的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

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懂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懂IT技术与电子商务以及通晓报关、报检、运输、保险和国际贸易结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