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日益重要。

而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对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差异,提高翻译质量。

一、语言差异中英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汇和表达习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通常是固定的,而在汉语中,句子的成分排列却是比较灵活的。

这就导致了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句子结构进行调整。

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也存在着词性、词义和用法的差异,这就需要译者对词语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巧妙的选择。

二、文化差异中英两种文化在价值观、习惯和信仰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崇尚“和谐”和“忍让”,而英国人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

在翻译中,就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以便传达准确的意义和情感。

在翻译文学作品或口译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中的习惯、节日和信仰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的贴切和生动。

三、表达习惯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英文表达通常更加直接和简洁,而中文表达则更加留白和含蓄。

翻译中需要注意到这种差异,确保在传达意义的不失去原文的风格和气质。

在翻译商务文件或法律文件时,还需要考虑到中西方在用语和表达上的差异,以避免出现理解上的歧义和误解。

四、解决方法针对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解决。

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确保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理解原文的意义和情感,并在译文中巧妙地处理语言和表达的差异。

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和研究,加深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尊重,以确保翻译的文化适切和通达。

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比如机器翻译和语料库检索,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理解并处理好这些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和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引起人们对中英文化差异的重视,并为跨文化翻译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商务英语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商务英语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商务英语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摘要】商务口译不仅仅是传递语言信息的双语活动,也是一种沟通不同文化内涵的交际行为。

因此,商务英语口译员不仅要深刻了解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还要掌握熟练应对这些差异的技巧。

本文通过归纳分析中英商务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探讨了应对这些差异的策略,即如何提高口译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文化差异;应对策略;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一、引言随着经济活动日趋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往来越趋频繁,商务口译人才在国际交往和交流中的作用日趋重要。

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口译员只是担当着交际过程中语言转换专家的角色,而现在,众多的口译实践已经证明口译员的角色绝不仅限于此,他必须担当起一个新的角色——文化的传播者。

只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商务知识还不足以成为合格的口译员,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

因此,口译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之间交流的顺利进行。

译员在交际过程中不仅要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还要排除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

二、中英商务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宗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每种语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

汉语和英语是被具有不同生活经历和风俗习惯的社会成员所使用的,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甚至冲突。

不了解不尊重这些差异,有时候可能会引起不快,甚至导致交流的失败。

口译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需要了解各国不同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语言习惯。

1.称谓差异由于文化的差异,各国在称谓上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同。

不少中国人认为西方人都很随意,喜欢别人直呼其名。

实际上,美国人也许如此,但欧洲人可能习惯更正式一些,喜欢别人称呼自己的姓加头衔,日本人则更注重头衔,而且正式场合都使用敬语。

所以译员对待称谓应谨慎,最好先使用对方的性,如对方要求,再使用名。

浅谈外事口译翻译

浅谈外事口译翻译

浅谈外事口译翻译一、中西文化差异:文化在翻译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因此具有特殊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

翻译则是人类进行跨文化、跨语言交流的重要手段。

一名好的翻译,不仅应掌握好母语及译语这两种语言,还必须注意文化上的差异和比较。

王佐良先生说:“翻译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却要浪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

由于文化差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说话习惯,作为译员,就不能原样照搬,而应该译得合乎听众的习惯。

译员要担当好桥梁的作用。

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

这些差异是口译译员在翻译当中尤其要注意的,如果翻译不当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有个关于翻译的笑话流传甚广,某外宾参加中国人的婚礼,称赞新娘漂亮,新郎自然谦虚一番,说:“哪里,哪里”。

结果被翻译译成“Where? Where?”,贻笑大方。

其实,此译员如果意识到中西习俗的差异,将其改译成“Thank you”就可以了。

译员只有真正了解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根本区别与思维的差异,并作等值意义的转换,才能创作出最忠实、最自然、最贴切的译文。

下面我们看一些日常用语的中英文化差异以及译法:在以下这些例子中,翻译在遇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时,就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1、问候: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吃了吗?”,如果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 外国人听了会很不理解: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饭没有?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没吃又关你什么事?”遇到这种情况,译员应将其译成一句英语中的问候语,如“ Good morning” “ Hello”等等或按英美人习惯打招呼。

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作用

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作用

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作用【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交流迅猛增长。

口译成了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职业。

然而来自不同国家说不同语言的人总是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当他们相聚在一起时,彼此之间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口译员不仅应该在口译中注意双方的语言障碍,而且还应关注双方的文化差异,文章力图对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作用作探索性的研究。

【关键词】:口译;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1. 口译和跨文化之间的关系交际可分为同一文化内部成员间的交际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 即跨文化交际, 它指的是不同文化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 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

在此过程中, 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 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

译者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 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桥梁作用, 旨在传递信息, 促进交际的成功实现。

2. 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它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这种语言和文化都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和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些差别即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障碍。

作为口译人员,要想方设法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必要的误解,保证交流双方的初衷,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局面,甚至笑话和不快。

口译人员作为交际双方的中间人,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对于弥合文化沟壑,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关于一些习语翻译上,口译员能否译好习语,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理解习语的含义。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切不可望文生义,以免引起误解。

例如,澳大利亚有一位官员访问日本时说,日本在粮食和其他原材料的供给方面可以依赖澳大利亚。

”We happen to live in a land which has the capacity to supply you with food, and we will. We are not going to play funny buggers.”其中”play funny buggers”是澳大利亚的俚语,意思是”开玩笑”、”骗人”。

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口译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参考内容。

1. 速度与准确性的平衡:在口译过程中,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源语言的内容转化为目标语言,同时保持准确性。

这时,需要平衡准确性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参考内容:提高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增加语言流利度并且保持正确,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提高反应速度。

2. 专业术语的处理:口译中常常涉及到各种专业领域的知识,因此需要熟悉并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

参考内容:通过学习专业词汇,识别并理解常见的专业术语,建立一个专业词汇库,并根据实际需要持续更新。

3. 文化差异的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到口译工作中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翻译。

参考内容:了解目标语言和源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学习并熟悉常见的文化习俗和背景知识,并且注重跨文化交际的技巧。

4. 压力管理:口译工作常常面临紧迫的时间要求和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因此需要学会管理压力,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参考内容:进行身体和心理的放松和锻炼,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5. 听力技巧的提高:口译过程中对源语言内容的听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听取并理解对话和讲话中的信息。

参考内容:进行大量练习,提高听力技能,例如通过听新闻、电视节目、以及参加各种听力训练活动来提高听力水平。

6. 笔记和记忆技巧:在口译实践中,记忆和记录是重要的技巧。

参考内容:采用合适的记笔记技巧,例如简化符号和缩写,重点记录关键信息并准确不遗漏,熟悉常见的记忆方法,例如分段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等。

7. 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口译中,除了准确地传递信息,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和其他参与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参考内容:通过练习和角色扮演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注意声音、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表达技巧。

8. 实时技术的应用:现代化的口译设备和技术对于提高口译质量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要学会灵活运用和适应技术。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preting and Coping Tactics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preting and Coping Tactics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摘要: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东西方民族常常会因为文化积淀、认知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而遭遇文化冲突。

口译人员应自觉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减少乃至消除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失误,促使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关键词:口译跨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preting and Coping TacticsAbstract: In 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 east and west will often because national culture , cognitive styles and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and incurring the cultural conflict . Interpreter should be careful to develop their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 reduce or eliminate business negotiation of the pragmatic failures , make the suc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when it comes to interpreters , we can not help thinking it an honored occupation , also , feeling that it is much far away from us . However , today we are learning the interpretation curriculum , which thanks to the good conseque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nglish lesson . I have not ever thought of that I could speak and listen english freely and fluently one day , but the interpretation curriculum may make it possible . Through the curriculum , I have learned how to make efficiency notes , which is much more different from and difficult than others, that's why we must form the style of notes charactered by ourselves . Being cool just as interpreter is not as easy as it looks like . Interpretation is a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 which transforms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 and a basic mode of communication that human beings of different culture and different ethnic are relying on . The job of interpretation is challenging , compared towritten translation , the most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of interpretation is what you must say after a very short time . Interpreters have no time to think about it repeated deliberately or look up dictionary or reference book while interpreting . Sometimes interpreters may forecast to connected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site condition ,but they ,in most of the time , cannot know the details ,especially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 That demands interpreters not only know the language and the knowledge of business and industry , but also need 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the two kinds of culture and know about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s on expression . For the time being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much more common in the globalization . Only knowing more cultural discrepancy , different habits , distinct way of thinking and different concept of diversity nationals , can they improve themselves of business interpretation step by step .The most difficulty the interpreter may encounter is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 We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we are right if we do just as traditional of our country . For example , we eat with chopsticks while western foreign with spoon . That's the little difference but to the key point . We are familiar with Chinese and english interpretation ,because of the two languages belonging to oriental and westerner culture , the huge difference is apparent . Here , what I want to talk about is cross-cultural conflict caused by the diverse of cultural antecedents , cognitive system and thinking mode ,which are the main content in interpretation .Since Chinese has a long history ,accumulating plenty of old words , including idioms , proverbs , mottoes , slangs , saying ,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and so forth ,which contain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 with thick national colors . For instance ,during a business activity , the Chinese side said ,'建立一条龙服务中心,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审批业务', and the interpreter interpreted ,'set up the one-dragon service center to provide a coordinated process service for foreign investors in obtaining approval '. I don't think foreigners will understand . Moreover ,dragon represents auspicious in China while it means evil in western ,if interpreter does not know about it ,misunderstanding will occur .It is different of people's approaches and angles to sense and know the world around . Ina national or huge social groups ,the differences usually cannot be a barrier , however , when in different national , it can be . Even confronting with the same thing , people may form different words to express and you can not figure it out if you are not one of them . As an exampl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interpretation , Chinese said ,'我们不会给你们打白条子,我们会按时付款的'. If the interpreter interpreters ,'we shall not issue blank paper to you , we will pay you on time '. Meanwhile ,foreigners cannot understand it . In fact , here blank means empty , or more straightforward , similar to IOU . The interpreter might as well interpreter ,' we shall not issue IOUS to you '. Foreigners can catch your main ideas .The last difference I will mention is the way of thinking , which summarize the objective reality and indirectly reflect using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s media . The way of thinking variety from one to another , determining the diversity of language expression . Therefore , we must adjust the language to others can understand and recept and it appears more fluently and natural . Or listeners may feel harder to understand . For example , there are a lot of special sentences differing from Chinese , which may cause a understanding gap . When 'it' as subject , it can represent time , place , distance , the name of lifeless words and a large passive situation ,all of these caused by national object strictly separate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 Many 'it' as form subject substitute for different forms of real subject and complicated , multi-level master-slave complex sentences are fear connected with the preference analysis thinking while Chinese prefer comprehensive thinking . British and American people used to talk about subjective views first and than object and last others connected , perhaps it is related to linear thinking while Chinese curve type thinking . Also , part or complete inversion can not be separated with reverse thinking .So it demands highly for interpreters to adapt themselves for better prompted know and communicate each other . Cultivate themselves cross-cultural quality is in a desperate time and armed with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 Interpreter should use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to help business activities .Where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 . Though interpretation is a tough occupation , we can do it better if we try our best . To me ,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 I believe I willcontinue to learn english and interpretation to enrich my life .主要参考文献(限4篇以内):1.梅德明,2008,《中级口译教程》[M]。

汉法口译中文化差异的解决方法

汉法口译中文化差异的解决方法
a c c o r d 6 e p a r C i e 1 . 1 e s a v a n t a g e s d u t e r r a i n .
2 , 译者可以通过D I l  ̄ b 充或者修正来解决我国古诗词的 翻译问题。法国上任总统希拉克先生来我国武汉访问的时
l u n e , Y e u x b a i s s 6 s , i e s o n g e a u p a y s n a t a 1 . 如果情况允许的话, 翻译时还可以适当介绍一下诗词的背景或者诗词的寓意, 说 明作者写这首诗是抒发思乡情感的, 这样听众就比较容易理
唐代 李白 的《 静夜 思》 : 床 前明 月光, 疑是地 上霜, 举 头望明 月,
低头思故 乡。可译为 D e v a n t m o l l k i t - -c l a r t 6,  ̄ a n s p a r e n e e ,
E s t - c e b i e n d u g i v r e s u r l a t e r r e ? T § t e l e v 6 e , j e c o n t e m p l e l a
员翻译为: M e n c i u s , g r a n d s a g e d e l a C h i n e a n t i q u e , d i s a i t :L a
c h a n c e a c c o r d 6 e p a r Ci e l B e v a u t p a s l e s a v a n t a g e s d u t e r r a i n ,e t
关键 词 : 文化 差异 ; 跨 文化 ; 汉译 法
中图分类 号 : H3 1 5 . 9
文献标 识码 : A

口译挑战和应对方法

口译挑战和应对方法

口译挑战和应对方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口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口译工作并非易事,面临的挑战多种多样。

本文将探讨口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以帮助口译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各种场合。

一、口译挑战1.语言障碍:口译工作者需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生僻词汇、行业术语或地方方言,给口译带来困难。

2.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存在差异,口译工作者需要准确理解并传达这些文化信息。

3.环境因素:口译现场可能存在噪音、回音等干扰,影响口译质量。

4.信息量过大: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信息,口译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记忆力、反应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5.心理压力:口译工作具有很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口译工作者需要在紧张的氛围中保持冷静,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二、应对方法1.提高语言能力:口译工作者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熟练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了解行业术语和地方方言。

2.增强文化素养: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有助于口译工作者更好地传达文化信息。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口译工作者应学会调整心态,应对现场的各种压力,保持冷静和自信。

4.加强实战训练:通过模拟口译场景、参加实际口译任务等方式,提高口译技巧和应对能力。

5.适当使用辅助工具:如笔记本电脑、录音笔等,帮助记录重要信息,减轻记忆负担。

6.加强团队合作:在大型会议或活动口译中,与其他口译人员保持密切沟通,互相支持,共同应对挑战。

7.注重职业素养:遵循职业道德,尊重客户和听众,确保口译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摘要:随着当今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密切,而口译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交流时必须和必然的手段。

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需要精湛的双语技能,而且也需要丰厚的文化背景知识。

本文将从民族习俗、思维模式及文化沉淀等方面浅析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引言: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在口译的过程中,口译员不仅要精通不同的语言,还得在不同的文化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要想顺利的与外国人交流,口译员必须消除语言与文化双方面的障碍。

正如王佐良教授所说:“口译员要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因此口译员必须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口译的定义和类型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口译就是一项以语言为基础的活。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口译的定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认为: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问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

[1]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

[2]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张文教授对口译的概念进行了较全面的界定。

她认为:口译是在人们跨文化、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为消除语言障碍,由能运用交流各方所使用的语言的人,采取口语表达方式,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以别种语言做出转述的即时翻译过程。

根据时间工作模式,口译被分为交替传译(也称连续口译/传译、即席口译/传译,简称“交传”或“连传”;英文简称CI 。

讲话人说一段,译员翻译一段,然后循环往复、交替进行。

交替传译常用于新闻发布会、外事会见、商务谈判、户外活动等。

)和同声传译(又称同步口译、即时传译(港台用语),简称“同传”;英文简称SI。

讲话人的“说”与译员的“译”几乎同时进行。

同声传译可分为常规会议同传和耳语同传两种)。

根据空间工作模式,口译分为现场口译(当事双方和译员同时在场)和远程口译(当事双方和译员不在一地:电话口译、远程视频口译等。

)根据活动主题和场合,口译分为会议口译、陪同口译、外交口译、商务口译、媒体口译、社区口译、导游口译、医学口译、法庭/法律口译和法庭译员等。

二、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谓的文化障碍就是缺乏对对方文化背景的了解。

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传统习惯以及行为、思维模式各异,所对应言辞的文化内涵迥然不同,而各自又都是按照自己所遵从的文化模式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口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移植的纽带,译员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应尽力加强和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中的可理解性,使原语与译语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相当,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消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造成的障碍,真正让译文成为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

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

1.民族习俗差异民族习俗差异指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逐渐形成了包括礼仪、习惯、喜好和禁忌在内的各自的特点。

口译员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甚至造成语用失误。

人们在见面或相遇时都有互致问候或打招呼的习惯,而中西方人们在问候语或招呼语习惯上有着很明显的差异。

在汉语里面,“你吃了吗?”、“你要去哪儿呢?”是最常用的问候语。

然而,如果直译英美人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了,他们甚至会认为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

而在英语里,“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是最常用的问候语。

从简单的问候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日常生活语言的差异。

汉语的问候语体现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思想,而在英语中,“你吃了吗?”、“你要去哪儿呢?”这两句话不能用于问候,更有甚者会导致交际冲突。

因为,这两句话在英语中只是一个一般疑问句,需要Yes 或No 的回答。

在中国,如果回答没有吃饭,问话者不回复“一起去吃饭吧”是很正常的事情,听话者也不会误解为“问话者不想请他吃饭”。

如果跟一个西方人如此打招呼,西方人很可能会以为问话者要邀请他吃饭。

倘若听话者在听到问话者打完招呼,就无所谓地谈起了与吃饭毫不相干的话题,就会很不理解,甚至会误会:“问我吃饭没,明摆着要请我吃饭嘛,如果不请我吃饭,干吗要问我吃过饭没呢?难道担心我没钱买饭吃吗?”用汉语思维来看打招呼差异,会认为有丝滑稽和无奈。

“中国人都是这么打招呼的”这一思维定势就成了阻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因素。

其实二者本身并没有冲突,只是跨文化交际双方都忽视了交际对象的语言习俗和文化。

2.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的人与其说是进行语言交流,倒不如说是进行思想交流、文化交流,这一交流同时也反映了交际双方的思维过程。

口译虽说是传递某一语言使听者能理解其意,但更重要的是要反映说话者的思维过程,使译文能反映发话者所确指的意思,这就要求口译工作者除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及流利的语言表达外,还要对其文化及思维方式有所了解,不然口译只能是文字的翻译。

世界上各个民族之间相互理解与和睦的关系之所以受到阻碍,不仅是由于语言的复杂多样,更是由于思维模式的差异。

中国人和英美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中国人偏重综合思维,英美人偏重分析思维。

中国人思维上整体优先,偏重综合,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

英美人则是部分优先,注重具体事物,偏重分析。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反映在时间及空间的表达顺序上:中国人是从小到大,英美国家则恰恰相反。

填写履历时中国人是从远写到近,英美人则从近写到远。

在陈述观点和讨论问题时也反映出两种思维的对立。

中国人先解释原因然后在进入主题,英美人则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

中国人在开会作报告时,先谈客观、全局再说具体的事情,英美人直接阐述具体的事情。

2.2中国人习惯在比较模糊的范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言语理解;西方人运用语言比较讲究准确。

中国人运用语言满足于“大概”,“模棱两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汉语表达的含糊性与西方人语言使用的准确性给口译的准确性带来了困难。

汉语的“我尽量去…”英语的等价词义是:“I will do my best…”这句话汉语本身就很模糊,既有婉言谢绝之意,又有对此事无把握视情况而定,同时还可以指我会去努力完成,万一不成,也有台阶下。

而西方人会认为这是一句肯定的回答,表示“我一定会尽量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这种理解的不同正是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的具体表现。

3.文化的沉淀差异文化沉积指的是各民族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惯用词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俚语、俗语、歇后语等)。

它们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带有浓厚的色彩。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如果对文化没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将会影响其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儒释道的精深教义与思想至今还在对国人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在言谈之中都会引用到很多的成语和格言。

而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欧美国家所使用的英语,深深浸透着宗教文化的影响,包含着纷繁的宗教文化的因素。

《钦定圣经译本》在广泛流传中形成了大量的习语、格言和典故。

在欧美人的演讲中经常会听到他们引经据典,内容广泛。

作为口译员,如果不对两种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就无法准确分析和传递其中的信息。

但文化沉积绝不仅限于此,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新观念,新词汇,不断地添加到已有的词汇中。

作为口译员,应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极大的敏感性和求知欲,这样在口译中才会译得清楚,译得明白。

例如在第78界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Jon Stewart的幽默风趣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他在开场白时“…and right now around the world we arebeing watched by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nearly half of whom are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adopted by Angelina Jolie.(现在全世界有上千万的人在看我们的节目,其中有一半人在等着被Angelina Jolie收养。

)场内观众笑翻了天,可中国观众却莫名其妙,因为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Angelina Jolie作为娱乐界的名人和联合国亲善大使,收养了三个外国孩子,美国媒体对她的每一次收养都进行热门报道,并称她激励了国际收养的行动。

口译员如果有时间可以做补充说明,让中国观众更明白其中的含义。

而现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就更不胜枚举了。

如“三个代表”、“三讲教育”、“五点一线”和““四个坚持”等等,在这些词汇刚刚传达给西方人时,口译员必须要对其内涵加以解释,直到外国人已经很熟悉这些词的含义为止。

三、结语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曾讲过:学习掌握一门外语,在较好的语言环境下,大约需要5年的努力;透彻理解一种文化,则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无疑对口译者提出一个严峻的挑战。

然而困难在此,希望也在此。

因为翻译者担当着文化传播者的重要任务,所以“翻译者本身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口译的一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学习,更需要实践再实践。

译员通过跨文化的学习,培养跨文化意识,可以有效减少和控制口译交际中的口译失误现象,圆满地完成口译任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愿所有的口译工作者都能以文化传播为己任,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1]陈健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2]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 Alessandra, Riccardi.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London:Cambridge Uviversity Press,2002.[4]胡庚申,盛茜;《中国口译研究又十年》,[J];中国科技翻译,2000[5]庄恩平;《东西方思维差异与口译》[J];上海科技翻译;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