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阅读附答案
莫言《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渐渐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一玻璃,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记忆深路上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
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
我带点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
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
”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
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
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
抬手看看表,12点。
“她们应该都睡了吧。
”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突然对我对我说:“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
我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繁衍着:“娘,我知道了。
”此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但不再多说什么。
我知道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疏淡。
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母亲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
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
因为酒喝得太多,我没有回房间餐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
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
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
原来,母亲每天都在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的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
2023年肖复兴《母亲》散文阅读附答案整理

2023年肖复兴《母亲》散文阅读附答案整理肖复兴《母亲》散文阅读附答案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肖复兴《母亲》散文阅读附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
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①望着这生疏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很多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担心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①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
学校开,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
”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
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经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议“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①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即昏了过去。
等我醒来,发觉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
大夫告知我:“多亏了你妈呀!她始终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①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
感人至深《母亲》语文阅读短文答案

感人至深《母亲》语文阅读短文答案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答案】: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表达.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答案】: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详细作用.答:【答案】: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详细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答:【答案】: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答:【答案】: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假设换成“期待”那么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宏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那么指较高要求.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详细说明.答:【答案】: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答:【答案】: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全部答案给你评论(5)|给力26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母亲》莫言阅读答案

母亲 - 莫言阅读答案一、简介《母亲》是著名作家莫言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描述了一个农村老妇坚守家庭、孝敬父母、献身子女的感人故事。
本文将从人物描写、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阅读答案的分析。
二、人物描写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位老妇,她年过花甲,却身体力行地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
莫言通过详细描写老妇的日常生活和身体状态,展现了她的坚强和奉献精神。
老妇在养病期间依旧不忘勤俭节约,为家人留下了一份家庭收支表作参考。
此外,她还负责照顾生病的丈夫,尽自己所能地照料和照顾他。
通过细腻的描写,莫言塑造了这位老妇的形象,使读者产生了对她的敬爱和钦佩之情。
三、情感表达小说中通过描写母亲的种种细节,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虽然身体不好,却从不向家人抱怨,总是默默地为他们付出。
莫言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母亲从不图谋私利,只希望家人过得好;她不求回报,只希望能给予孩子最好的一切。
这种无私和奉献的情感表达,让读者对母亲的爱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主题思想《母亲》这篇短篇小说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敬重。
莫言通过描写母亲的生活琐事和无私奉献,表达出对母亲的崇高敬意。
小说中的母亲不求回报,只是默默地为家人奉献自己的一切。
莫言通过母亲的形象,向读者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人们思考自己对母亲的关爱是否足够,是否能够像母亲一样无私地奉献。
五、结语通过阅读《母亲》,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莫言通过对母亲形象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坚强、奉献和无私,从而引发了对母爱的思考和敬畏之情。
这篇短篇小说以其真实的刻画和感人的情感,给予读者启示和思考,使人们更加珍惜和尊重母爱。
注:以上为针对《母亲》这篇短篇小说的阅读答案,主要从人物描写、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篇小说以其真实的刻画和感人的情感,向读者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引发了对母亲的思考和敬畏之情。
母亲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母亲阅读题及答案解析阅读洪烛的《母亲》。
(20分)①芥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
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笄菜。
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
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
和母亲一起挖莽菜似乎比真把莽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
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弄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
弄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
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
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
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
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
”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敬,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
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
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岀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
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
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
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乂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
《母亲》阅读理解(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母亲何家槐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是的,阿南婶!”“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
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神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
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边,如果要去火车站。
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看见了没有?”“自然看见了,阿南婶!”“象蛇一样的长吗?”“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我自己?”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
高考文学类文本刘醒龙《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醒龙《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母亲刘醒龙①过年回家,有一种东西总在堵着我的喉咙。
②我们是在黄昏时刻到家的。
从车窗里望见系着旧抹腰的母亲,孤单地等候在院门外的那一刻,我第一次发觉,一生中最先学会、叫得最多、最了不起的称谓,竟然无法叫出声来。
取后还是女儿趴在怀里,冲着奶奶,响亮而又深情地替我叫了一声生命中最爱的母亲。
母亲灿烂的笑容,分明是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
我的心却紧得很,阵阵酸楚直往眼底涌:国庆节放长假我们曾经回来过,才3个月时间,母亲又老了,并且老得格外厉害,许多次,我在电话中一边同母亲说话,一边想象母亲苍老的模样,眼见为实的母亲让我惊讶不已。
在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不去看女儿绕在奶奶膝前撒娇并撒欢的模样,只用耳朵去听她们一声声“好奶奶——好孙女”地相互叫着,并相互说着:我好想你呀!在听来的这些动静中,让我略感宽慰的是母亲的笑声,在女儿的亲昵下,其至还透露出一丝逝去多年的娇媚。
③这么多年,记忆中惟一没变的是系在母亲身上的抹腰。
母亲四十几岁时就病退在家,此后的三十年中,一件又一件的抹腰,也就是别处称之为的围裙,就成了她日常生中主要的时装。
回家之前,妻子拉着我特意去商场为母亲买了一件枣红色绣花中长棉外套,我们非常满意,拿给母亲试穿,母亲也非常满意。
初一早上,母亲在穿上新衣服的同时,亦随手系上那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的抹腰。
④母亲过分的苍老,主要原因在于父亲。
八十一岁的父亲在所有事情上越来越任性而为,完全是母亲宠坏的。
父亲将自己可以有些作为的岁月,全部献给了他曾百般信任的乡村政治。
如今回过头去看,父亲这辈子从未弄懂得过什么是政治。
于是,已到了“现在的事记不得、过去的事记得清”阶段的父亲,就用那貌似清醒明白的糊涂,开始了对母亲仿佛不近情理的导演。
譬如他不让母亲洗被子,母亲没有听信,父亲便夺过被子,放到砧板上,用菜刀剁得稀烂。
⑤母亲是天下最常见的那种任劳但不一定任怨的妻子,心里有委屈,就会在儿女的面前一一数落。
肖复兴《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肖中兴的《母亲》,达成问题。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忽然逝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边还随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
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让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第一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悲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思绪,老是用局促不安的目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此后的日子里,我素来不喊她妈妈。
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
”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
怪了,她不只不生气,并且经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尘埃。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忽然向她高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议“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老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仍是不肯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展、宽阔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边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忽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马上昏了过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
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向来背着你跑来的,惟恐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敬呀”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
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眼前哭泣了。
⑥“还疼?”她马上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
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向来伏在她的背上。
我知道方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阅读附答案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
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
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
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
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
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
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
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
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
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
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
”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
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
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
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
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
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
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
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
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
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
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
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
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
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
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
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
母亲需要的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
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
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
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
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
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
请补全下面的表格。
(4分)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①
②
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④
2.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
(4分)
?
3.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4.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分)
?
5.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
(不超过100个字)(6分)
?
?
参考答案:
1.①陶醉②妈妈炖海带排骨给我吃③心痛(痛苦)④自责(懊悔)
2.示例一:不能(1分);用台湾美食家蔡澜对妈妈做的菜的评价能够衬托出“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1分);这种共性促使“我”探究出其中的三个原因(1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母爱的细致入微,表达了作者在痛失母爱后的懊悔、自责之情(1分)。
示例二:能(1分);台湾美食家蔡澜对他的妈妈做的菜的评价与“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在情节上的关联不大(1分);去掉后,行文思路更简洁,衔接更顺畅(1分);去掉后,文章的主旨仍能得到充分表达(1分)。
3.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只答细节描写不给分。
)(2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1分);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1分)。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特点(1分);作者意识到: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一定要珍惜(1分)。
5.写法2分;后三点中,答出其中的任两点即可给满分。
示例一: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2分);母爱凝聚在荠菜上(2分);母爱浓缩在排骨海带汤中(2分);母爱呈现在我离家时母亲吃的催眠药上(2分)。
示例二:作者通过具体详尽地叙事来刻画母爱(2分);跟母亲去紫金山挖荠菜时,母亲的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2分);母亲给“我”炖排骨海带汤,这道融化着母爱的家常菜,让“我”感受到幸福(2分);“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不舍之情(2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