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棉纺细纱机后区牵伸变换原理的研讨
棉纺细纱大牵伸、重定量工艺机理分析

电 、 物料消 牦等 , 而提高企 业 经济效 益 。典型 高 机 从
效 、 定 量 工 艺 与 普 通 工 艺 前 纺 定 量 、 备 、 能 的 重 设 产 比 较 见 表 1 。
深入 分析 和探讨 。
由表 1可 知 , 效 工 艺 具体 含 义 应 该 是 : 细 高 ①
纱 ( 三代 ) 第 大牵 伸 , 到 5 倍 ~1 0倍 。② 前 纺全 达 O 0
前 纺重 定 量 、 细纱 大 牵 伸工 艺 的 目的是 挖 掘前
纺 机 械 、 艺 的 潜 力 , 少 前 纺 的设 备Βιβλιοθήκη 配 置 、 工 、 工 减 用 耗
纺工 艺 、 纺纱 机械 、 专件 和器 材 的创新 和发展 起着 积
极 的 促 进 作 用 , 者 在 “ 纺 高 效 工 艺 进 行 机 理 分 笔 棉 析 ” 基 础 上 , 细 纱 大 牵 伸 有 关 问 题 做 了进 一 步 的 的 对
收 稿 日期 :0 8 0 — 5 2 0 — 5 0 作 者 简 介 : 文 辉 ( 9 6 ) 男 , 江 温州 人 , 究 员 , 唐 13 一 , 浙 研 长 期 从 事 环 锭 细 纱 技 术 的理 论 和 实践 研 究 。
流 程半 制 品重定 量 , 已超 过一 般 手 册 上 所 推荐 范 围
些 问 题 。2 0 0 6年 9月 和 2 0 0 7年 5月 在 南 京 召 开 的
1 高 效 工 艺 的 含 义
纺织 机械 、 工艺 技术 进步 的标 志 , 该是实 现纺 应 织生 产高质 、 产 、 效 。 2 0 高 高 0 7年 6月 上 海 国际 纺
机展 马佐 里展 出 了全 流程 高效 重定量 工艺 纺纱 新技 术、 新设 备 。 细纱 机 型 号 为 D TM1 9 纺 纱 品 种 为 8, 细 绒棉 C . e , 制 品 定 量 的 配 置 和 主要 品质 J9 7tx 半
细纱机牵伸分配对纱线性能影响研究

细纱机牵伸分配对纱线性能影响研究背景纺织行业是全球性的基础产业之一。
众所周知,纺织品的质量往往取决于纱线的品质。
因此,纱线的生产技术一直是纺织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
细纱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纱线生产的机械设备。
其主要作用是将粗纱拉细为细纱。
细纱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不仅直接影响到纱线生产的质量和成本,而且与纺织品的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如何提升细纱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细纱机牵伸分配对纱线线性能的影响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研究内容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单钩细纱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不同牵伸分配方案的优化试验。
具体而言,我们对细纱机牵伸区域进行重构,分别采用等间距牵伸方案、等面积牵伸方案、气动拉力调节牵伸方案,以及自适应牵伸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等面积牵伸方案在细纱机的牵伸区域内具有较高的均匀度,能够有效提升纱线的强度和均匀性。
2.等间距牵伸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纱线的抽条率,但对于细纱的均匀性影响较大,容易导致纱线偏粗或偏细。
3.自适应牵伸方案能够根据纱线的差异性进行自动调节,使得纱线的均匀性和强度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4.气动拉力调节牵伸方案对于纱线的性能影响较小,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价值相对较低。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合理的牵伸分配方案对于提升细纱机的工作效率和纱线的质量至关重要。
2.等面积牵伸方案和自适应牵伸方案是目前比较有效的牵伸分配方案,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中。
3.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细纱机的牵伸分配方案,有助于提升细纱机的性能和工作效率,为纺织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本文对细纱机牵伸分配对纱线性能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我们得到了合理的牵伸分配方案可以有效提升纱线的强度和均匀性的结论。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优化细纱机的工作方式和机械结构,以及细纱机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价值,为推动纺织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细纱机三罗拉牵伸系统后区结构现状及创新评析

值 的细纱牵 伸称 为 大倍 率牵 伸 , 即细 纱 大 牵 伸 。如 果 后 区牵伸 倍 数 在 14~15倍 , 前 区 的牵 伸 倍 数 为 . . 则 5 7 0~ 0倍 。这 只是 一种对 极 限 工艺 参 数 的 推算 , 目的 是为 了 了解 在 当前设 备 和工 艺 技术 条件 下 , 细纱 大牵 伸概 念 的纺纱 工艺所 需 要 的牵 伸 能力 。
棉纺行 业 广泛接 受 。
图 l 是 申请号为 2 0 105 5 . 0 0 509 596国内江苏某 申
请人 设计用 于平 面牵 伸结 构后 区 的附加 三控 制棒 上销 组件 结构示 意 图 , 改变后 区直 线 ( 面 ) 伸 为 经过 三 平 牵 控制 棒 的曲线 牵伸 , 控 制棒 的设 置 将 为 运 转操 作 带 多 来 诸 多不便 , 同时该 设 计对 须条 喂人 中钳 口的 方 向存 在不 尽合 理之 处 。
兰 圭 兰 : 堂: 塑 璺 旦 篁 蔓兰
V 13 0 1 0. 6 N 2. 2 0 0 8
S A G A E T ES I C H N H I X I C N E&T C N L G 上 海纺织科 技 l T L E EH OO Y
—
—
藕
———
{ 纺 织 专 利 j 、
一
一
一
,
专利技术深度评析
细纱 机 三 罗拉 牵 伸 系统 后 区结 构现 状 及创 新 评 析
倪 远
(E 东 飞现 代 纺 织 技 术 研 究 所 ) 海
45 三 罗拉后 区控 制棒 上销 牵伸 结构 . 图 8 9为带 有 】~ 、 2根 控制 棒 的上销 结构 , 这是 申
现代细纱前后牵伸区附加摩擦力界的布置与探讨

现代细纱前后牵伸区附加摩擦力界的布置与探讨细纱机械化加工是当今工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之一,这带来了更先进的工艺流程。
细纱机械化加工中,牵伸区是关键因素之一,它将决定纱线质量和产量。
然而,由于细纱机械化加工涉及多个机械部件及复杂的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对细纱中的摩擦力大小,特别是牵伸区前后的摩擦力的控制和精确的布置,仍然是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从历史发展角度了解牵伸区摩擦力的作用。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细纱机械化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牵伸摩擦力在机械加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不仅在精密牵伸膜的来回行走中带来耐磨性能,而且能有效的帮助细纱机器正确的操作,提高机器的运行精度。
进而,在细纱加工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可以保证良好的纱线质量和产量。
其次,我们来讨论现代细纱前后牵伸区附加摩擦力界的布置方式。
由于摩擦对细纱机械加工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细纱加工过程中,计算摩擦力大小,尤其是牵伸区前后附加摩擦力界的大小,是必不可少的。
当前,依据不同工艺需求和机器设计,已经提出了多项关于计算机模拟及传感器检测技术的研究。
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精确的前后牵伸区附加摩擦力的布置和精度的控制,得以实现。
最后,我们将对现代细纱前后牵伸区附件摩擦力的探讨。
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增强,工厂的加工能力和精度要求也提高了,这对细纱机械的摩擦力要求也更加严格,特别是对前后牵伸区附加摩擦力大小的控制。
当前,细纱加工设计正在采用常数磨损模型和光滑移动模型等,加以比较牵伸区摩擦力的大小以及如何改善牵伸区的性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牵伸区摩擦力在细纱机械化加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增强,针对牵伸区附加摩擦力大小的控制,将成为细纱加工设计者重点研究的方面。
基于此,我们将继续关注细纱加工中摩擦力控制的发展,以期提高细纱机械加工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
纺纱系统合理牵伸分配的探讨

纺纱系统合理牵伸分配的探讨徐旻(无锡庆丰股份有限公司)纺纱生产系统牵伸分配,就是为生产某品种,纺纱系统如何合理分布牵伸,发挥各工序装备技术经济性,以实现产量供应和产品质量的最优化。
近年来,随着纺纱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清梳联、高效能精梳机、自调匀整并条机、D型牵伸粗纱机及引进关键牵伸元件的新型细纱机等装备技术的进步,使传统工艺技术的一些牵伸分配理论发生了变化。
我公司结合国产FA系统新型设备改造及关键装备的引进,对纺纱系统牵伸分配的合理优化作了一些试验分析和研究,以期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1 合理选定生条定量确立纺纱系统牵伸分配的基础以CJ 14.6 tex品种为例,采用成卷开清棉工艺计算,纺纱系统将承担20000倍以上的牵伸,配置在梳棉、精梳、并条、粗纱和细纱等工序。
因此,要取得优质的成纱质量和兼顾劳动生产率提高,取得技术经济的良好效果,必须结合纺纱系统各工序装备条件,合理各工序牵伸分配,发挥出系统的整体效能。
生条定量的合理选定,对纺纱系统总牵伸配置和各工序分配,是非常关键的基础工艺参数,同时就清梳工序自身来说,生条定量对成纱质量至关重要。
有研究表明,国内外高产梳棉机的发展历程显示生条定量只是略有增加,高产梳棉机速度提高而生条定量变化不大的原因是,纺纱过程中牵伸倍数的限制,同时生条定量合理控制,有利于锡林针面负荷减轻和道夫转移率提高,有利于纱线品质改善。
表1参考瑞士Rieter公司对主要产品系统工艺配置中,梳棉条子推荐的线密度,以及推算出的生条干定量值。
表1 瑞士Rieter公司推荐梳棉工序线密度值及生条定量推算值从Rieter公司长期工艺研究可看出,既便在Rieter高效清梳联系统的配置中,随着纱号变化,生条定量还是变化较小。
从现代纺纱技术发展趋势看,优质高产必然成为方向。
从梳棉工序分析,高质量与高产量并存的前提是必须保证生条中纤维的梳理度,这是制约生条定量加大的重要因素。
从影响梳棉高产的两大主要因素生条定量和输出速度分析,国外研究和国内企业多年实践认为,生条定量增加比输出速度增加对质量的影响更大。
棉纺细纱机总牵伸设定的研讨

纱条 干指标为主导 , 考虑纺纱产 品质量要 求 、 纺纱生 产工 艺 、 原料性 状 、 设备 配置及 状态进 行修 正 。并 给 出了设定 的
实例。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词 :棉纺 ; 环锭精纺 ; 牵伸 ;工艺设计
中 图分 类 号 : S o . 1 T 14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10 -04(0 8 0 -0 7 0 0 1 4 2 0 )60 2 -3 2
I7 2
棉 纺 细 纱 机 总牵 伸设 定 的研讨
龚 羽’ 刘荣清 ,
(. 1 上海第 1 纺织 总厂 , 7棉 上海 2 0 9 2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棉纺专业委员会 , 0 0 0; . 上海 2 0 6 0 0o)
摘
要 :分析了细纱总牵伸倍数设定 的重要性 , 阐明了影响细纱总牵伸 的主要 因素。文 中综 合介绍 了 国内外推荐 的总牵伸 范 围以及国 内在设定细纱 总牵 伸倍 数时存在 的误 区。认 为应 以纺 纱线密 度为基 点 , 首先 确定 总牵伸 的基值 , 后 以纺 然
( . hnh i o 1 o o eteM l, hnh i 0 0 0, hn ) 1S a ga .7C t nT xi i S aga 2 0 9 C i N t l l a ( . o mie f o o pn ig S a g a T x l E gn e n o i y S a g a 2 0 6 ,C ia 2 C m t eo t n S inn , h h i e te n ie r gS c t , h n h i 0 0 0 hn ) t C n i i e
‘
Dic s i n n h e up o he g ne a r f fc to pi i r m e s u so o t e s t f t e r ld a t o o t n s nn ng f a
现代棉纺细纱机后区牵伸变换原理的研讨

Te t纺 器 e s j x i 织 c 材 es l Ac s or e
第2 9卷 第 1 20 期 0 2年 1 月
VoI 9 No Ja . 0 2 1 n 2 02
现代棉 纺 细 纱 机 后 区牵伸 变 换 原 理 的研讨
1 后 区牵伸 变换 的基 本 要 求
后区牵伸 变换 就 是 利用 后 区 牵 伸 变 换 齿 轮 z 的齿 数变化 , 变 后 区牵 伸 倍 数 e , 改 配合 粗 纱 捻 回 和 中后罗拉 中心距 L 使经 后 区牵伸 的须 条保 持 均 匀 结 构和必要 的紧 密 度进 入 前 牵 伸 区 。为 了 有效 、 合理 、 经济地 进行 后 区牵 伸 , 后 区牵 伸变换 的要求 对 具体 如下 。 1 1 后 区牵伸变 换的范 围应 满足 牵伸 工艺 需要 . 后区牵 伸倍 数 的变换 范 围 , 一般 传统 牵 伸 上
刘 全 新 李 明 ,
( 山 东聊 城 莘 县棉 纺 织 厂 , I 山东 莘 县 220 ; 河南安嗣豫北棉纺织厂 , 南 安阳 5 40 2 河 450 ) 5 0 0
摘要 : 围绕棉 纺细 纱机 的后 牵伸 区 , 牵伸 变换 的要 求 、 置 、 对 位 特征 、 置和 改 造 五个 方 面进 行 分 配 析探 计 , 出在 第二 、 指 第三 两种 牵仲传 动路 线上 , 只有 特后 区 牵伸 变换 齿轮 选择 在 独 立 的后 区 牵 伸传 动路 线上 , 才能 实现 改 变后 区 牵伸 而不影 响 总 牵伸 , 方便 调整 工 艺。最后 介 绍 了 A 1 w 型 53 细 纱机上后 区牵伸 变换 齿轮 位置 的 改造 实践。 关 键 词: 棉纺 细纱机 ; 区牵伸 变换 ; 区牵伸倍 数 : 讨 后 后 研
细纱机V型牵伸牵伸区工艺探讨

运动 。V型牵伸 的后 区将 后罗拉 中心 的高度抬 高 1 2 . 5 mi l l ,且前 移后 罗拉 使 中后 罗拉 中心 的水 平 距离 由传统 的 4 8 — 5 6 mm缩短为 4 0 — 4 6 BI T I 左右 ,
同时将 后胶 辊 沿 后 罗 拉 表 面后 移 ,使 后 胶 辊 与 后罗 拉 中心连线 成 2 5 — 2 8 。 夹角 。这种结 构特 点
纺纱品种 :T 4 5 / C 5 5 1 3 . 0 t e x 。
使 喂入 后 牵 伸 区的 纱条 在 抬 高 的后 罗 拉 表 面形
成了约 1 9 i n n 的 曲面包 围弧 ,这 个包 围弧 具有
投 稿 日期 :2 0 1 3 — 1 0 — 0 9
J I ANGSU TE XTI L E 江苏纺织
纱 质量 。
1 V型牵伸 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环锭 细纱 机 牵 伸 的后 区一 般 是 采 用 罗 拉 直 线 牵 伸 形 式 ,其 中部摩 擦 力 界 较 弱 ,一 般 是 靠 改 变 粗 纱 捻 系数 和 调 节后 区隔 距 来控 制 纤 维 的
2 纺纱工艺试验
我们 主要生产 混纺 品种 ,前一 阶段 生产 的涤 棉混纺纱 的品质难 以达到高端客户的要求 ,为此根 据 V型牵伸的特点 , 组织对产品质量进行 了攻关。
试验条件 : ( 1 ) 粗纱定量 :4 . 3 g / 1 0 1 2 1 ;( 2) 细纱型号: D T M1 2 9 ( 东台马佐里 ) ;( 3) 牵伸配置: 前后 罗拉 d ) 2 5 m m ;( 4 ) 中罗拉 直径 : 2 7 m m;( 5) 摇架 : ( S D D A 2 1 2 2 PD) 型气动摇架; ( 6) 下 肖: 1 2 1 8 A ;( 7) 上 肖:S X 3 -6 8 3 3 气动摇 架专用 上 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 】 ·18·
纺织器材 Textile Accessories
第 29 卷 第 1 期 2002 年 1 月 Vol. 29 No. 1 Jan. ,2002
!!!!!!!!!!!!!!!!!!!!!!!!!!!!!!!!!!!!!!!!!!!!!!!!!!!!!!!!!!!!!!!
在 ZB 齿数或后区罗拉中心距 L b 变化后,可调整 ZB 与另一齿轮的啮合状态,保证准确啮合。
合理的结构安排,有宽松的空间范围,适应齿轮 大小变化和中后罗拉中心距 L b 变化后,仍能保持 齿轮副的正确啮合和简便易行地进行对牵伸变换齿 轮的装拆操作。
2 后区牵伸变换的调控位置
后区牵伸变换的调控位置是指后区牵伸变换齿 轮 ZB 的位置,ZB 是位于后区牵伸传动路线上的一 只可调 齿 轮,一 般 是 圆 柱 齿 轮;原 来 多 用 直 齿(如 A512 上),现在都用传动平稳的斜齿。由于实践中 对 后区牵伸变换要求的多样性,就应该合理选择后
单位为齿
a)HP 型
b)SKF 型
c)INA-V 型
d)R2 P 型
图 1 4 种国际先进的棉纺细纱牵伸
装置上 !B 位置 2 . 2 后区牵伸变换齿轮的位置选择
在常用的 3 种牵伸传动路线上[2][7],后区牵伸
变换齿轮 ZB 的选择位置主要有: a)在“前罗拉-中罗拉-后罗拉”传动路线上,由
于只有一条总牵伸传动路线,后区牵伸传动路线是
伸传动路线上,才能实现改变后区牵伸而不影响总牵伸,方便调整工艺。最后介绍了 A513W 型
细纱机上后区牵伸变换齿轮位置的改造实践。
关 键 词:棉纺细纱机;后区牵伸变换;后区牵伸倍数;研讨
中图分类号:TS103 . 11 +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634(2002)01-0016-05
区牵伸变换齿轮 ZB 的位置[3]。
何位置,改变后区牵伸 Gb 都影响总牵伸 E。
2 . 1 典型牵伸装置上后区牵伸变换的位置及影响
例如:德国 SUESSEN 公司的 HP 型牵伸采用
a)在 4 种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棉纺细纱牵伸 这种牵伸传动路线,将与后罗拉头齿轮(34 齿)相啮
位置上(见图 l),改变后区牵伸变换齿轮 ZB 的齿数
单位为齿
( B、Z6 、V VW 、K )后,后区牵伸 Gb 发生变化。但由
于牵 伸 传 动 路 线 不 同,既 使 ZB 位 置 相 同( B 和
V VW ),也将使改变此齿轮 ZB 对总牵伸 E 和前区牵 伸 Ga 的变动会有不同结果[4][5][6(] 见表 l)。
b)在 4 种有代表性的国产棉纺细纱机的牵伸
后区牵伸倍数 eb 的变化,应仅是改变前后两区 牵伸倍数 ea 和 eb 的相对大小,而不会使两者之乘 积 ea x eb = E 即总牵伸倍数发生变化。这样,在总 牵伸一定时,可方便地优选后区牵伸,提高成纱条干 均匀度。 1 . 3 利用较少齿轮实现较多变换档数
将牵伸倍数 eb 由最小值 eb,min 逐渐变换加大到 最大值 eb,max ,齿轮少,利于减少设备成本和管理变 换齿轮;变换档数多,利于工艺选择满足要求。 1 . 4 便于变换齿轮装拆操作
>
Z8 Z7 > Z9
1
051 . 63 >
Z26 Z25 > Z33
6 . 966
7
>
ZK ZJ
> >
ZE ZD
9 . 012
9
>
ZM ZN
> >
ZK ZJ
在以 80 齿齿轮轴线(中间轴)为支点的摇臂上,只要 松开紧固摇臂的螺栓,就可以更换 ZM(27 齿 ~ 32 齿),即使同时再移动中、后罗拉时,也仍然是调整摇 臂位置,就能使 ZM 与 ZN(它是后区牵伸阶段变换 齿轮,有 22 齿和 27 齿两种)正确啮合。
0 前言
在现代棉纺环锭细纱机上,牵伸装置都是采用 三罗拉双区牵伸型式,前后两个牵伸区密切配合,共 同完成对喂入粗纱条的牵伸作用;其中,中后罗拉之 间的牵 伸 称 为 后 区 牵 伸。 不 论 是 直 线 型 后 区 牵 伸 (R2 P、SKF、HP、FA500 型),还 是 曲 线 型 后 区 牵 伸 (INA-V 型),它们的后区牵伸倍数 eb 都决定于后 区牵伸传动路线上的齿轮齿数之比,即轮系传动比 i;若考虑罗拉直径影响,则 eb = i后 x(中罗拉直径 + 2 x 下胶圈厚度)/后罗拉直径。在轮系中,有齿数 恒定不变的固定齿轮和齿数可调的变换齿轮两种; 只要改变后区牵伸变换齿轮 ZB 的齿数,就能使后 区牵伸倍数 eb 发生变化,至于这种“牵伸变化”是否 对工艺调整变更方便(合理性),则直接与后区牵伸 变换齿轮 ZB 的位置、只数和齿数有关[1]。
3 后区牵伸变换的主要特征[8]
显然,后区牵伸变换齿轮 ZB 只能从这些齿轮 中选择。不论是选择分子上的主动齿轮,还是选择 分母上的从动齿轮作为 ZB,为使后牵伸范围内牵伸 档数 eb1 ,eb2 ,……,ebn 多些且 ZB 大小相差不多,后 区牵伸变换齿轮 ZB 的齿数选相邻的自然数较好。 3.1 选择主动齿轮为 #B 时牵伸倍数数列是等差
机
型 FA508
43 . 42 Z9
62 . 57 Z33
1 . 057
7
>
ZM ZN
54 . 78 ZH
14 . 62 >
Z8 Z7
16 . 81 >
Z26 Z25
6 . 58
>
ZK > ZE ZJ > ZD
> >
ZN ZM
0 . 164 >
ZM > ZK > ZH ZN > ZJ
634 . 96
它的一部分,所以后区牵伸变换齿轮 ZB 不论选在
c)FZ5O6 型
d)FA5O8 型
图 2 4 种国产细纱机上 !B 位置 合的齿轮 B 作为后区牵伸变换齿轮 Z(B 见图 l)[4]。
b)在“前罗拉-后罗拉-中罗拉”和“前罗拉-中间
轴-中、后罗拉”两种牵伸传动路线上,都有一段独立
于总牵伸传动路线之外的后区牵伸传动路线。
收稿日期:2001-06-27 作者简介:刘全新(1963-),男,山东莘县棉纺织厂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纱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第 29 卷 第 l 期 2OO2 年 l 月 VOI. 29 NO . l Jan . ,2OO2
纺织器材 Textile Accessories
·l7· 【 l7 】
!!!!!!!!!!!!!!!!!!!!!!!!!!!!!!!!!!!!!!!!!!!!!!!!!!!!!!!!!!!!!!!
后区牵伸倍数 eb 的变换范围,一般传统牵伸上 第一类工艺时为 1 . 0 ~ 1 . 5 倍,根据牵伸作用性质分
为两段:1 . 04 ~ 1 . 15 倍是弹性牵伸,大多用于生产 针织用纱;1 . 25 ~ 1 . 50 倍是位移牵伸(移距牵伸), 大多用于生产机织用纱。 V 型牵伸上,虽能高达 2 倍以上,但使用中仍大多偏小掌握在 1 . 25 ~ 1 . 40 倍。 1 . 2 改变后区牵伸应不影响总牵伸
数列
后区牵伸变换的主要特征,是指各档牵伸倍数
eb1 ,eb2 ……,ebn 之间的关系,即牵伸倍数数列是什 么性质的数列。
我们知道,后牵伸区不仅牵伸范围较窄(1 . 0 ~
1 . 5 倍),而且档数还较多,一般 8 ~ 12 档。根据后
区的轮系传动知:eb
=
i后
>
d中
+! > 2。目前,我国 d后
细纱机的三列牵伸罗拉直径 d 都是 25 mm,国外则 多为 27 mm,早期的瑞士立达 G5/1 型细纱机上[9],
装置上(见图 2),改变后区牵伸变换齿轮 ZB 的齿数
( Z9 、Z33 、Z M 、ZH)后,后区牵伸 Gb 发生变化。虽然
牵伸传动路线相同,但由于后区牵伸变换齿轮 ZB
的位置不同,致使改变齿轮 ZB 对总牵伸 E 和前区
a)A5l2 型
b)A5l3 型
牵伸 Ga 是否变动也会有不同结果(见表 l)。
【 16 】 ·16·
纺织器材 Textile Accessories
第 29 卷 第 1 期 2002 年 1 月 Vol. 29 No. 1 Jan. ,2002
!!!!!!!!!!!!!!!!!!!!!!!!!!!!!!!!!!!!!!!!!!!!!!!!!!!!!!!!!!!!!!!
现代棉纺细纱机后区牵伸变换原理的研讨
在 FA506 细纱机上,为减少后区牵伸变换齿轮 ZB 的档数即齿轮个数,采用了“单只加阶段变换原 理”。两档后区牵伸阶段变换齿轮 ZN(22 齿和 27 齿),将后区牵伸变换范围分成两段 1 . 0 ~ 1 . 3 和 1 . 3 ~ 1 . 5。在每一段都使用相同的单只变换齿轮 ZB = ZM 的各档(27 齿 ~ 32 齿,6 档)与相应的阶段 变换齿轮 ZN 组合,完成牵伸变换各档(见表 2),两 段内的 6 档牵伸倍数是差值分别为 1 . 057 7/27 = 0 . 039 和 1 . 057 7/22 = 0 . 048 的等差数列(见图 2、图 3)。“单只加阶段变换原理”的变换总档数等于单只 变换齿轮 ZB = ZM 的档数与阶段变换齿轮档数之乘
前后罗拉均为"27 mm,仅中罗拉为"25 mm。一般 下胶圈厚度! = 0 . 8 mm ~ 1 . 0 mm 左右。因此,在 不考虑胶圈厚度! 影响时, ( d中 +! > 2)/ d后 = 1,则
eb = i后 ,即后区牵伸倍数 eb 主要决定于后区轮系传 动比 i后 。将后区牵伸传动看成为从后罗拉传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