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分析题做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的命题特点是呈现一则教育教学情境的材料,让考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评析或分析该材料。对考生的知识运用、知识联系、知识总结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
通过与阅卷老师的沟通,我们发现,材料分析题的高分答案都有以下一些特点:
(1)观点明确——理论要点准确与否
(2)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分明
(3)表达准确——言简意赅
所以,要想取得高分,在作答中一定要遵循上述三条原则。除了把握作答要求外,如
果对材料进行分析,如何组织答案也尤为重要。材料分析题中,常见的作答技巧包括:
1.审题方法——明确要求,提取理论
(1)回答什么——分析、评述、建议;有几问;
(2)运用什么知识——师德与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核心能力、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2.分析方法——分解要点,准确定位
(1)找到关键信息——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其他人行为
(2)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
3.作答方法——先列提纲,再写答案
(1)答题模板——原理是什么+原理的解释+照应材料
(2)答题要求——分条列点,标志词明确,首句表观点,专业词汇(理论术语)、字迹工
整
【例题】我国古代有一儿童叫方仲咏,自幼聪慧,尤有做诗天赋,其父爱慕虚荣,只
管他在邻里间到处炫耀。这样,不觉间方仲咏长大成人,可遗憾的是,他的各方面才能却“泯然众人矣”。
问题:请你用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解析】
第一步:审题
在材料分析题的作答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看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有
几问。常见的问题有“分析”“评述”“建议”等。如果是评述题,在作答时一定要先表明态度。上述题目要求用身心发展规律分析该材料,审完题后,我们便十分清晰命题者考查的是考
生运用身心发展规律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时就可以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第二步:阅读材料
在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根据锁定的理论知识找材料的关键信息,这些关键信息通常表现
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家长行为等。材料中主要涉及两个主体“方仲永”和“其父”。方仲
永的相关行为有:自幼聪慧、有作诗天赋、泯然众人;其父的相关行为有:爱慕虚荣、到处
炫耀。根据这些行为再结合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我们便可确定“方仲永”强调的是个体,
即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父”强调的是环境中的家庭教养方式。
第三步:编写答案
材料分析的作答建议考生先在稿纸上罗列关键点,然后再按照:原理是什么+原理的
解释+照应材料的思路组合答案,在编写答案时尽量避免口头用语,多使用理论术语。呈
现答案时,条例清晰,字迹工整。
【参考答案】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方仲咏自幼聪慧,尤其是有作诗的天赋,体现了遗传素质对方仲永的产生了初步的影响。
(3)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方仲永的父亲爱慕虚荣,带着方仲永四处炫耀,说明其家庭环境并不重视教育,进而导致
了方仲永泯然众人,
(3)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方仲永能够摘掉“天才儿童”
的光环,即便其父带领他四处炫耀,他也给自己创造学习的机会,便不会泯然众人。
教师招聘案例分析题做题技巧
做题方法详解
首先,采用断句法分析案例材料,思考答题范围
所谓断句法就是一个句号一个句号的看,思考这句话可能和书中那个知识点有关,备
注在旁边。这时候很多学生又开始挣扎,书中那个知识点太多了,怎么去联想呢?有三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回忆目录,我每次上课之前都会带领学生熟悉一遍目录,掌握一下即将学习的大
厚书有哪些章节,哪些是重点,这样就可以按照目录进行思考排查。
2、总结高频考点进行思考。高频考点有以下几个:学生主要权利、学生观、新课改、教学原则规律、德育原则规律、职业道德。以上两个思路都可以对书中知识进行盘查,确
定答题范围。
3、采用主体分析法分析材料,特别适用于法律类问题以及要求回答启示或者怎么办
类问题,教招领域常见主题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国家、社会,阅读材料先确定
里边有那几个主体,也就是这事都和谁有关,在思考怎么有关。回答怎么办类问题,就针
对每个主体提出建议就可以。
其次,知识点进行归类删减
经过第一阶段的思考,我们可能找到7、8个和题目有观的知识点,但是总结真题作
答经验,案例分析题的采分点一般都是四个左右,就需要我们对于刚才摘到的知识点进行
归类或者删减,把和题目练习过远的删除,按照材料分析,不要加入自己的引申理解。
最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案例分析题侧重于分析,在作答时要结合材料,否则是无效答案。也就是需要对于材
料中反映的内容进行简单概括,不要照搬原材料。推荐的作答方式是,亮观点+结合材料,每一个答案最多三句话,不要罗嗦。例如,1、关爱学生,材料中的老师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坚持引导鼓励,发现其闪光点的指导方法,并没有挖苦对待,这践行了师德的这条
要求。
实战演练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上初中时,接受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慢,以致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
老师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一次在班上公然宣称,假如你们当中将来会有一个同学没出息,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华罗庚。结果华罗庚通过自己的勤奋自学,刻苦钻研,奋力拼搏,最终
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
诗人臧克家,1930年参加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时,数学得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独具异
彩的“杂感”,短小精悍却极富哲思,立即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闻一多再三拍案叫绝。结果,虽然臧克家数学考试吃了“零蛋”,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最终,成为了
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
结合上述案例,谈谈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分析:首先题目已经制定了答题范围为学生观,属于新课改的内容,那就需要回忆学
生观,集合材料进行匹配。
答案示范:1、华罗庚的老师违背了学生是发展的人这一理念,材料中华罗庚的老师
因为祁学胜一时表现不好便否定他一生的发展“假如你们当中将来会有一个同学没出息,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华罗庚”,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违背了这一理念。
2、臧克家的老师践行了学生是独特的人这一理念,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山观点,老
师能够发展学生在文学是个方面的特长,破格录取便提现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