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鹰的重生

合集下载

《鹰的重生》全文、续篇

《鹰的重生》全文、续篇

《鹰的重生》全文、续篇=========================================================================鹰的重生TCL集团总裁兼董事长李东生这是一个关于鹰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

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

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这篇有关鹰的文章让我感触颇深,由此更加深深体会到TCL此次文化变革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TCL已经从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国际化企业,但一些过往支持我们成功的因素却成为阻碍我们今天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文化和管理观念如何适应企业国际化的经营成为我们最大的瓶颈。

其实在2002年我们已经非常强烈的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7月15日企业文化变革创新的千人大会上我大声疾呼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管理观念和文化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在当年的九月二十八日发表了“变革创新宣言书”,当时该报告在员工内部引起了强烈反响。

但四年过去了,我们在企业文化变革创新,创建一个国际化企业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认为,这也是近几年我们企业竞争力相对下降、国际化经营推进艰难的主要内部因素。

近期,我们再次推动文化创新活动,我自己也在深深反思,为什么我们—以变革创新的见长的T CL在新一轮文化创新中裹足不前?为什么我们引以自豪的企业家精神和变革的勇气在文化创新活动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什么我们对很多问题其实都已意识到,却没有勇敢地面对和改变?以至今天我们集团面临很大的困境,以至我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进行的改革给企业和员工造成的损害比当时进行改革更大?回顾这些,我深深感到我本人应该为此承担主要的责任。

李东升系列文章-《鹰的重生》

李东升系列文章-《鹰的重生》

李东升系列文章-《鹰的重生》鹰的重生 1 TCL总裁李东升在公司内部论坛上的系列反思文章这是一个关于鹰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

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

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这篇有关鹰的文章让我感触颇深,由此更加深深体会到TCL此次文化变革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TCL已经从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国际化企业,但一些过往支持我们成功的因素却成为阻碍我们今天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文化和管理观念如何适应企业国际化的经营成为我们最大的瓶颈。

其实在2002年我们已经非常强烈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7月15日企业文化变革创新的千人大会上我大声疾呼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管理观念和文化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在当年的9月28日发表了《变革创新宣言书》,当时该报告在员工内部引起了强烈反响。

但四年过去了,我们在企业文化变革创新,创建一个国际化企业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认为,这也是近几年我们企业竞争力下降、国际化经营推进艰难的主要内部因素。

这次,我们再次推动文化创新活动,我自己也在深深反思,为什么我们——以变革创新见长的TCL——在新一轮文化创新中裹足不前?为什么我们引以自豪的企业家精神和变革的勇气在文化创新活动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什么我们对很多问题其实都已意识到,却没有勇敢地面对和改变?以至今天我们集团面临很大的困境,以至我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次进行的改革给企业和员工造成的损害比当时进行改革更大?回顾这些,我深深感到我本人应该为此承担主要的责任。

鹰的重生

鹰的重生

重生
• 2007年底,TCL终于以3.6亿元的盈利脱
掉了ST的帽子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老子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老子
•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 • “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 • 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 • 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 • 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
《鹰的重生》作者:李东生
李东生何许人也?
• TCL集团董事长 • 全国人大代表 • 2004年央视

“年度经济人物” 《鹰的重生》作 者
起家
• 80年代起家 • 90年代彩电行业经历过一个兴奋的年代,
成为国内有三巨头长虹、康佳和TCL • 2004年他因国际并购而获得央视“年度经 济人物”
危机
• 心态上蜕变 • 重燃昔日的激情——激情是职业的生命
曾国藩成功之道
• 坚韧不拔:他一生遭受挫折很多,但是每一次的 •
挫折他都能够挺过来。不是他比别人聪明,他就 是靠一种毅力、一种执着、一种投入 自律和自省(能力):有些人一升到某个位置, 取得一定的成功就觉得自己就不能犯错了,如果 有什么错,一定要去掩饰。而他能够一直持续保 持一种进步的思想和心态,不断地学习 ,不断的 提高
• 阳江断货导致销售的倒退 • 以省为单位的招标,竞争的白热化 • 行业的发展,不进则退 • 新的销售目标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危机中的我
• 企业的发展 • 企业的变革
危机中的我
• 成长中的困惑 • 成功后的自我膨胀 • 面对低谷失落、抱怨和无助
• 刀锋入骨不得不战,背水争雄不胜则亡
生或死
• 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 • 生——痛苦的选择 • 蜕变——痛苦的过程

飞向梦想——读《鹰的重生:TCL追梦三十年1981~2011》

飞向梦想——读《鹰的重生:TCL追梦三十年1981~2011》

飞向梦想——读《鹰的重生:TCL追梦三十年1981~2011》郭文婧
【期刊名称】《中国高新区》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关于"鹰的重生",是TCL总裁李东生引述《美国国家地理》讲的一个故事:作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鹰40岁身体逐渐老化时,必须做出一个困难却又
十分重要的决定:要么等死,要么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在150天的时间里,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再用新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继而再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拔掉,从而获得重生,可
再度过30年的岁月!
【总页数】3页(P136-138)
【作者】郭文婧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追梦的足音——读职工诗文集《放飞梦想》有感 [J], 广敏
2.近三十年(1981—2011)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物图书评论文献综述 [J], 邓秋菊
3.李东生:鹰再重生TCL [J], 王珍
4.TCL扭亏国际化实践“鹰的重生” [J], 李东生
5.如鹰重生李东生和TCL会过得更好吗? [J], 郭永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东生与“鹰的重生”

李东生与“鹰的重生”

李东生与“鹰的重生”
王育琨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在中国企业史上,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2006年做出的“鹰的重生”反省序列,是中国企业家反省的一个里程碑。

现在.李东生带领他的团队。

一起反思走过的30年岁月的心路历程。

形成了企业史书《鹰的重生》。

去年,李东生在与稻盛和夫对话时,稻盛和夫对TCL“鹰的重生”这段历史与心路历程,特别感佩。

【总页数】1页(P80-80)
【作者】王育琨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3
【相关文献】
1.李东生:鹰再重生TCL [J], 王珍
2.李东生”演绎鹰的重生 [J], 蓝狮子
3."鹰之重生"系列文章之一一个关于鹰的故事 [J], 李东生
4.李东生:涅槃重生,像鹰一样努力奋斗 [J], 马冬
5.如鹰重生李东生和TCL会过得更好吗? [J], 郭永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CL李东升鹰的重生

TCL李东升鹰的重生

鹰的重生这是一个关于鹰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

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

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这篇有关鹰的文章让我感触颇深,由此更加深深体会到TCL此次文化变革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TCL已经从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国际化企业,但一些过往支持我们成功的因素却成为阻碍我们今天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文化和管理观念如何适应企业国际化的经营成为我们最大的瓶颈。

其实在2002年我们已经非常强烈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7月15日企业文化变革创新的千人大会上我大声疾呼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管理观念和文化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在当年的9月28日发表了《变革创新宣言书》,当时该报告在员工内部引起了强烈反响。

但四年过去了,我们在企业文化变革创新,创建一个国际化企业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认为,这也是近几年我们企业竞争力下降、国际化经营推进艰难的主要内部因素。

这次,我们再次推动文化创新活动,我自己也在深深反思,为什么我们——以变革创新见长的TCL——在新一轮文化创新中裹足不前?为什么我们引以自豪的企业家精神和变革的勇气在文化创新活动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什么我们对很多问题其实都已意识到,却没有勇敢地面对和改变?以至今天我们集团面临很大的困境,以至我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次进行的改革给企业和员工造成的损害比当时进行改革更大?回顾这些,我深深感到我本人应该为此承担主要的责任。

《鹰的重生》读后感3篇

《鹰的重生》读后感3篇

《鹰的重生》读后感3篇在鸟类当中,老鹰是长寿之王。

它之所以达成这一“长寿之最”,是因为它经历了痛苦的锐变。

鹰如“凤凰涅磐”一样,在经过风雨之后,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美丽彩虹。

下面小编整理有关鹰的重生读后感,供大家参考《鹰的重生》读后感【1】通过学习,读《鹰的重生》,我们深刻了解了tcl的发展历程,变革轨迹及以李东升为代表的tcl高管团队的管理思想,敏锐的思维,有远大的战略目标。

XX年11月28日,从起家的tcl隆重庆祝其成立30周年。

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经济随着改革浪潮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tcl从一家偏于南国一隅的惠州,是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tcl电话,发展成为,最成功的彩电(tcl王牌),最具有生命力的手机品牌,打造最好的家电企业之一,经历了“站起来”在国内市场做到一定的规模,到“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两个阶段。

tcl成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同时也是企业制度改革成功的重要样本。

tcl的辉煌成就让人敬仰,在国内,当时的tcl起步之初,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在仓库里起步创业,之后在准备进入冲击三甲之时制造基地被人釜底抽薪,到为有授权经营押上祖宅和参与全球竞争中,进军东南亚新兴市场越南,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手机等,在国际化市场竞争中经受过巨亏之后,tcl 最后做出困难,痛苦的决定:采取业务模式的再造,新的团队重组建,供应链实现再造,开始新的战略思考之实现了“鹰的重生”;之后成立了245亿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成为中国第一家全产业链彩电巨头。

在那30年的激荡岁月中,也充体现了李东升以纵容放权,气定神闲的风格,隐忍,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带领tcl度过一次次困难与危机,最终成就了一家以“实业报国”为已任的中国公司。

《鹰的重生》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一个人或企业想要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改革,我认识到,企业的生命周期中,有时候我们必须要做出困难,痛苦的决定,开始新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旧的,不良的习惯和传统彻底抛弃,甚至有时可能要放弃一些过往支持我们成功,而今天却成为我们前进障碍的东西,最后使我们可能重生飞翔。

鹰的重生

鹰的重生

鹰的重生TCL集团总裁兼董事长李东生这是一个关于鹰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

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

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如题:《鹰的重生》来源:网易博客这是一个关于鹰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

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

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但它的真实性遭到很多人的质疑。

有人说记录片《discover探索》播放过,但下载地址无从考证。

所以有了下面的一些分析: 观点一:虚构的老鹰重生这则虚构故事,缘起已难查考。

一说是出自基督教先知以赛亚「安慰书」中的一段,但后来其他宗教也援引这则寓言来期勉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L:鹰的重生“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

” 2006年6月14日,一篇《鹰的重生》震动整个TCL,乃至整个中国商界。

工科出身但酷爱文史的李东生,以这篇发表在内部论坛上并最终传遍社会的文字,如同他曾使用过的电焊,灼击、熔化,再融合,开启了TCL和他本人的重生。

当时,在并购汤姆逊彩电以及阿尔卡特手机两年后,TCL陷入前所未有的巨亏。

这让李东生的个人声誉从顶峰跌到了低谷。

从来宽容儒雅的李东生,前所未有地展露内心深处的刚硬。

他在文中直指TCL内部“诸侯文化”的顽疾,坦承自己曾经缺乏变革勇气。

剥开伤口以示众人之后,便是雷厉风行的变革。

五年过去。

2011年1月5日,李东生面对众多媒体,庄重宣告:鹰已重生。

他说,难关已过,并购达到了预期,国际化道路愈发明朗。

蓦然回首,他已陪伴TCL走过了风雨30年,历尽大起大落,人愈发沉稳,容颜亦渐老,但意气风发,似胜往昔。

此时,一本TCL30年企业史得以出版,书名沿用了这篇对李东生、TCL无比重要的文章的标题:《鹰的重生》。

百折不回他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高考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每到教师节,李东生都不由地怀念他的中学语文老师文吉禄。

当年语文老师单车骑了十几里,赶到李东生下乡的农场,告诉他恢复高考的消息,并帮助他复习,李东生这才顺利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

入学时,他遇到了两个同班同学,陈伟荣、黄宏生。

未来,他们将叱咤中国家电江湖,康佳、创维、TCL,以及他们本人,几经沉浮,但定被铭记。

大学毕业后,李东生被分配到机关办公室,但却主动找到TCL的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一个作坊式的小工厂,要求一个技术员的职位。

那时的李东生,还没有意识到什么“产业报国”的远大理想。

他就是不喜欢坐办公室,又想着能够将自己的专业学以致用,而且,TTK的工资还比机关高。

然而,命运将他和TCL绑在了一起,和中国家电产业绑在了一起。

曾经的一次追随内心的小小选择,最终成长为坚定的自我志向。

技术员李东生的野心很大,一进厂,就想着赶紧当上车间主任。

他很快实现了目标,接着又做销售,搞贸易,当厂长。

在TCL磨练10年后,他才开始掌舵。

在他的带领下,TCL曾在电话机、彩电和手机三个领域同时成为全国第一,而这些领域有着截然不同的技术背景、渠道资源。

虽有沉浮,但这么多年,TCL一直是中国家电领军企业,这点估计无人否认。

蓝狮子出版人吴晓波说,如今,中国很多家电企业实际都靠着房地产和投资作为主要利润来源,能够在产业的纵身地带继续跟国际品牌做竞争的,已经凤毛麟角。

而TCL的坚持,与李东生的坚持无法分割。

TCL春风得意时,李东生拒绝了惠州市副市长的政治前途;国际化巨亏时,李东生想过离开,想过房地产救急,但最终坚守在家电业,重新站立起来。

“这个企业和李东生本人的内心都是有一种偏执存在,执着地要做一件事情,不到黄河心不死。

”吴晓波说。

正因为一直坚持在制造业的道路上,2009年,李东生被CCTV评选为“十年商业领袖”之一,央视给他的评语是“百折不回”。

对于自己一直埋头实业,李东生回答得很平静,“只有实体经济强大了,房地产、金融业、服务业,它才能够有一个发展的基础。

所以必须要有更多的企业来从事实体经济,从事制造业,中国经济才能稳定发展。

”面对房地产、各种新兴商业模式的诱惑,李东生说,TCL多年的能力积累、优势都在工业上。

“我相信实体经济做实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能够有很好的投资回报。

”李东生的父亲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共产党干部,解放前夕已经参加工作。

“很踏实,为国家,为政府兢兢业业工作的一个人。

”而已经百岁的祖母,曾在70多年前带着一家老小,从马来西亚跨海归国。

家庭的影响与企业的成长,令李东生在重要时刻,总会涌起“报国”的情愫。

2004年,当他遇到可以改变中国企业的机遇时,这种情愫又一次喷发。

启动国际化战略、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李东生当然知道风险巨大,但自信与报国情怀使他毅然而上。

而这,也让他遭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鹰的重生2004年1月,法国总理府,TCL与法国汤姆逊公司正式签署合资协议。

站在李东生和汤姆逊CEO达哈利身后见证签约的,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理拉法兰。

3个月后,TCL又宣布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

李东生的名字立刻传遍全球。

《时代》周刊、CNN“25名最具影响力商业领袖”之一、《财富》杂志封面人物、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荣誉接踵而至。

那是一个亢奋的年份。

紧随着TCL,7月上汽收购韩国双龙;12月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

巧合或者非巧合,迎接李东生、柳传志、胡茂元等人的,都将是跌荡的故事。

就在TCL宣布两个并购后不久,发生了一个日后常被提起的故事。

有“全球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访华,被安排与李东生同台论道。

戏剧性的是,李东生刚刚收购的汤姆逊彩电业务,正是杰克·韦尔奇14年前卖给汤姆逊公司的。

踌躇满志的李东生,向杰克·韦尔奇请教如何能让汤姆逊的北美业务扭亏为盈。

没想到老先生回答;“我当时赚不了钱,就把它卖掉了。

我没有任何的方法让这个业务再赚钱。

”他同时说,“李先生要帮助汤姆逊扭亏,肩负起了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挑战。

”现场观众一片掌声,为接到任务的李东生敲响战鼓。

李东生信心满满,在此次对话2个月后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要在18个月内完成杰克·韦尔奇口中的“全球意义的重大挑战”。

然而,不到18个月,他跌入了谷底。

2005年,是李东生在TCL的第二个本命年。

他没有意料到,跨国整合的难度会这样大,也没有料到,国内的手机业务也会出现逆转。

那是一段灰暗的日子。

连续的巨亏如同海啸,不断的坏消息让他寝食难安。

2005年,李东生的体重短时间内足足减了20斤,35英寸的裤腰成了32英寸。

某次电话,一向儒雅的李东生濒临崩溃,竟将餐厅的酒杯和碗碟摔个粉碎,现场所有人目瞪口呆。

痛定思痛,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局势暂稳之后,李东生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反思。

他找到了问题的所在,这些他一直都知道、但却没有认识到危害性、也没有勇气去指出的问题——必须解决了。

如本文开头所述,2006年6月,李东生以沉重而决绝的心情,写下了《鹰的重生》一文。

借用鹰在40岁时脱喙、断趾、拔羽以获重生的故事,李东生开始重塑TCL。

他把矛头首先指向了自己:“我深深感到我本人应该为此承担主要的责任。

我没能在推进企业文化变革创新方面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没有勇气去完全揭开内部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这些问题与创业的高管和一些关键岗位主管、小团体的利益绞在一起的时候,我没有勇气去捅破它;在明知道一些管理者能力、人品或价值观不能胜任他所承担的责任,而我没有果断进行调整。

……久而久之,使公司内部风气变坏,员工激情减退,信心丧失,一些满怀激情的员工报效无门,许多员工也因此而离开了我们的企业。

回想这些,我感到无比痛心和负疚。

”可以想象,写下这些文字之时,李东生正像那追求重生的老鹰,将自己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下,带着鲜血,但却痛快淋漓。

该文被贴在TCL的内部网站,很快引来超过2万条的跟帖。

不少员工彻夜回帖,热泪盈眶,有的回帖甚至长达万字。

随着这篇文章开始的,是TCL企业文化的重塑,从温情管理转向制度化生存。

随后的三年扭亏期间,很多创业元老退了下来。

那段时间,重感情的李东生仍然存在心魔,但他知道自己必须挺过这样的煎熬。

TCL誓师大会,李东生混在基层员工中间,与他们一起高声呐喊,那是对企业重生希望的欢呼,更是战胜自我的欢呼。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TCL企业史《鹰的重生》序言中说,诸如“诸侯文化”、“胸怀第一、规矩第二”这类曾经赖以打天下,后来却成为建设现代企业绊脚石的老办法、老机制,曾经困住了许多中国企业。

但TCL和李东生没有望而却步,而是采取适当的办法对这类问题进行妥善处理,“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站起。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将李东生比作希腊神话中被罚推石上山的西绪福斯,哪儿滚下来的石头,推回到哪儿去。

不同的是,李东生不是被罚,而是主动的坚守。

随着房价的飞涨,诸多企业进军房地产,实业成为了圈地的借口。

凭TCL脱胎于国企这一层关系,拿地不会是问题,但TCL只有非常少的房地产项目,李东生固执地保持着对家电产业的专注。

秦朔说,自己初识李东生时曾以《诚商李东生》为题撰文,如有机会再写,或许会把题目定为《韧商李东生》,或《挺商李东生》,“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三年扭亏,凤凰涅槃。

2009年,李东生因为率领TCL从巨亏中走出,再次登上CCTV年度经济人物的舞台,和柳传志、李书福等人一起,获评“十年商业领袖”。

又过两年的稳健发展,2011年1月5日,李东生面对包括腾讯财经在内的众多媒体,庄严宣告:鹰已重生!李东生说,并不后悔这两个并购,但如果再来一次,会做得更好,比如,他会选择资本市场融资,而不是后来造成资金紧张的银团借款方式。

他坦承当时的自己太过自信。

但“国际化是必由之路,早晚要走,不如早走。

”经历挫折之后,如今,国际业务已经带来了40%的盈利,李东生认为目前的TCL,国际化战略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曾经踌躇满志要在18个月完成“全球意义的重大挑战”的李东生,如今是否敢对韦尔奇说一句:“嘿,你给的任务我已经完成了。

”?听到这个问题,李东生笑了:“再给我一段时间,不会太长,等我做到全球第一的规模,我会在杰克·韦尔奇先生面前更有底气。

”情义人生李东生朋友很多。

企业家圈子中,他和柳传志很聊得来,他们曾经共同探讨产权改革的道路,又同样面临过并购的亏损。

“华工三剑客”:李东生,陈伟荣、黄宏生,经历过激烈的竞争,经历过三星同辉,也曾悲喜浮沉迥然不同。

黄宏生出狱后,李东生去看过几次,聊的已经是云淡风轻的人生感悟。

同窗之情,纵然悲喜沉浮,终难磨灭。

尽管在变革中,一大批创业元老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TCL。

但2011年9月28日,TCL创立30周年庆典,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仍然如约地出现在了舞台上,李东生不免感慨万千。

虽曾龃龉,但情义人生,一笑泯恩仇。

李东生还有很多媒体人朋友,除了秦朔,还有原《中国企业家》总编辑、现《创业家》总编辑牛文文,而为TCL企业史《鹰的重生》创作团队蓝狮子出版人吴晓波也是记者出身。

李东生的微博上,总能看到与他们的频繁互动。

这么多文人朋友,或许也和李东生热爱文史有关系。

闲暇时间,他喜欢读历史人物传记。

历史人物中,李东生最推崇曾国藩,他认为曾国藩能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仅不迷失,还能借势达成自己的目标。

李东生一直有一个信念,自己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当中: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的过程当中,要从大国变为强国,这就要求在各主要产业培养出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而他,正为此而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东生以曾国藩的自省与坚韧要求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