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物体的内能知识点
机械能和内能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

机械能和内能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一、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两部分组成。
1.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1/2×质量×速度的平方。
在SI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
2.势能:势能是物体在重力或弹力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
根据不同的情况,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种。
-重力势能:当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一定高度时,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有关。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重力势能=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在SI单位制中,重力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弹性势能:当物体受到弹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并具有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为:弹性势能=1/2×弹性系数×形变量的平方。
在SI单位制中,弹性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二、内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内能包括物体的热能和分子势能两部分。
1.热能:物体的热能是与它的温度有关的能量。
热能可以使物体发生温度变化。
热能的计算公式为:热能=质量×热容×温度变化量。
在SI单位制中,热能的单位是焦耳(J)。
2.分子势能:物体中的分子之间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其相互间发生位移,使物体内部的分子能量发生变化。
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内部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位移和分子数有关。
三、机械能和内能的应用1.机械能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例如,弹性势能可以用来解释弹簧回弹的现象。
-例如,重力势能可以用来解释物体在高处具有的能量,在自由落体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内能在热学中的应用:-例如,内能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相变现象。
-例如,内能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热传导、热辐射等能量传递现象。
物理内能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内能的知识点总结1. 内能的基本概念内能是宏观物体所具有的微观热运动的总和,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温度和状态有关。
对于单原子气体和理想气体,内能与热量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对于非理想气体以及固体和液体,内能与热量之间存在更加复杂的关系。
2. 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对系统的热容和温度变化进行测量计算,另一种是通过系统的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来计算。
(1)热容法:热容是指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比值。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与对外界做功之和。
因此,通过对系统的热容和温度变化进行测量,可以计算系统的内能。
(2)微观粒子动能法:内能还可以通过统计物体内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等)的平均动能来计算。
根据统计力学,系统的内能可以表示为系统的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之和。
因此,通过对系统内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进行统计分析,也可以得到系统的内能。
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内能与热量是热力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与对外界做功之和。
因此,内能的变化与热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常见的热力学过程中,内能与热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几种情况进行总结:(1)恒容过程:在恒容过程中,系统的内能的增加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
这是因为在恒容过程中,系统没有对外界做功,所以系统内能的增加完全由所吸收的热量来决定。
(2)恒压过程:在恒压过程中,系统的内能的增加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所对外界所做的功。
这是因为在恒压过程中,系统除了吸收热量外,还要对外界做功,所以系统内能的增加部分由吸收的热量来决定。
(3)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与对外界所做的功之和为零。
这是因为在绝热过程中,系统不与外界交换热量,也不对外界做功,所以系统内能的增加为零。
4. 内能的热力学性质内能作为热力学的基本物理量,具有一些独特的热力学性质,这些性质对于理解和应用内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内能的概念和特点内能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能量,它包含了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
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以及温度有关。
内能具有可传递、可转化和可守恒的特点。
二、内能的传递1. 热传递:热是内能的一种传递方式,它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功传递: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能也可以通过功的方式传递。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时,我们所做的功将会增加物体的内能。
3. 物质传递:内能也可以通过物质的传递而传递。
例如,当我们往开水中加入冷水,内能将通过热传递和物质混合的方式传递给冷水。
三、内能的转化1. 热能转化:热能是内能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用热水加热蒸汽锅炉时,热能被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轮机工作。
2. 动能转化:物体的动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例如,当我们用手摩擦两个物体时,物体的动能被转化为内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3. 电能转化:内能也可以通过电能的转化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使用电热水器加热水时,电能被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四、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也会增加;反之,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发生变化。
五、内能的测量内能是无法直接测量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其他与内能相关的物理量来间接推断内能的大小。
例如,当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时,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饱和蒸汽表等来推算物体的内能。
六、内能的守恒定律内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内的内能总量在任何过程中保持不变。
即使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系统内的内能之和也始终保持不变。
七、内能的应用1. 制冷与制热:内能的转化可以用于制冷和制热。
例如,制冷剂在蒸发时吸收外界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效果;而制热器则通过加热来提高物体的温度。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梳理一、内能。
1. 内能的概念。
-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 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势能也会发生变化。
2. 内能的影响因素。
-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例如,给一块铁加热,铁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质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
如一桶热水的内能比一杯热水的内能大。
- 状态:同一物体,状态改变时,内能也会改变。
例如,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因为冰熔化为水时要吸收热量,分子势能增大。
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做功。
-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 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例如,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 热传递。
-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 条件:存在温度差。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二、热机。
1. 热机的概念与种类。
- 概念: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 种类: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其中内燃机是最常见的热机,它又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2. 内燃机。
- 工作原理。
- 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 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只吸入空气。
- 压缩冲程:活塞对气缸内的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汽油机压缩冲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压缩冲程末,喷油嘴向气缸内喷油,雾状柴油遇到高温空气立即燃烧。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汇总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八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能量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也是万物运动的根本动力。
在物理学中,能量的存在和变化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内能是物体因为分子振动、旋转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而具有的能量。
接下来,我们将对八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物体的内能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等因素有关,内能越大,物体所含有的能量就越多。
二、内能的计算内能的大小可以通过温度来间接计算。
温度是物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因此温度升高意味着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则表示内能减小。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ΔQ = mcΔT,其中ΔQ代表内能的变化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ΔT 代表温度的变化量。
三、内能的转移内能的转移是物体间或物体内部能量转移的过程。
内能的转移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来实现。
其中,热传导是指热能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和碰撞传递的过程,热对流是指热能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传递的过程,热辐射是指热能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的过程。
四、内能与能源转化内能与能源转化的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当物体受到外界的作用力而做功时,内能发生变化;当物体进行燃烧或化学反应时,内能也会发生变化。
内能与能源转化还涉及到热机和热力循环的理论。
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功的装置,通过热力循环可以实现能量的转化。
五、内能的应用内能的概念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和利用内能的转移来实现生活用水的加热、建筑物的保温、食物的加热等。
内能还与热力学原理和制冷技术有关,在工业生产和载具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八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
初中物理知识点:内能

初中物理知识点: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初中物理内能及其应用知识点

内能及其应用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2、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是指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生活中扩散现象例子:闻到香味;墨水滆入水中;放盐炒菜,菜变咸等。
3、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任何时候不等于零)4、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改变(如: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相反,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改变;(如: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其中,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J 。
③冬天,人们用往手上呵气或两手互相摩擦的方法取暖,前者是利用热传递方法使手的内能增加的,后者是用做功方法,把机能能转化成内能。
④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如果它们之间发生了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温度。
⑤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可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
原因:向下压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空气做功。
棉花燃烧是因为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了。
实验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⑥一杯沸水和一盘温水放在一起,会发生热传递,热量由沸水传递给温水。
原因:热量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与物体的质量多少无关。
5、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J/kg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公式:Q 放= qm ;或(Q 放= q v )6、同种物体的比热容、热值、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它们就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物体的内能知识点
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物体的内能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
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
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
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物体的内能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的结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